期刊文献+
共找到370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sights on Peripheral Blood Biomarkers for Parkinson’s Disease
1
作者 刘经凯 LI Yu-Meng +2 位作者 LIU Jing-Kai CHEN Zi-Xuan DENG Yu-Lin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87,共16页
Parkinson’s disease(PD)is a common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 with profound impact on patients’quality of life and long-term health,and early detection and intervention are particularly critical.In recent years,the ... Parkinson’s disease(PD)is a common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 with profound impact on patients’quality of life and long-term health,and early detection and intervention are particularly critical.In recent years,the search for precise and reliable biomarkers has become one of the key strategies to effectively address the clinical challenges of PD.In this paper,we systematically evaluated potential biomarkers,including proteins,metabolites,epigenetic markers,and exosomes,in the peripheral blood of PD patients.Protein markers are one of the main directions of biomarker research in PD.In particular,α‑synuclein and its phosphorylated form play a key role in the pathological process of PD.It has been shown that aggregation ofα-synuclein may be associated with pathologic protein deposition in PD and may be a potential marker for early diagnosis of PD.In terms of metabolites,uric acid,as a metabolite,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oxidative stress and neuroprotection in PD.It has been found that changes in uric acid levels may be associated with the onset and progression of PD,showing its potential as an early diagnostic marker.Epigenetic markers,such as DNA methylation modifications and miRNAs,have also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in Parkinson’s disease research.Changes in these markers may affect the expression of PD-related genes and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onset and progression of the disease,providing new research perspectives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of PD.In addition,exosomes,as a potential biomarker carrier for PD,are able to carry a variety of biomolecules involved in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 and pathological regulation.Studies have shown that exosomes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PD,and their detection in blood may provide a new breakthrough for early diagnosis.It has been shown that exosomes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PD,and their detection in blood may provide new breakthroughs in early diagnosis.In summary,through in-depth evaluation of biomarkers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of PD patients,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e important potential of these markers in the early diagnosis of PD and in the study of pathological mechanisms.Future studies will continu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these biomarkers to promote the early detection of PD and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strate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kinsons disease peripheral blood biomarkers early diagno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lationship between Alzheimer′s,Parkinson′s disease and Apolipoprotein E polymorphism in the Chinese
2
作者 QIN Bin ZENG Xiang yu +5 位作者 GUO Han bang TANG Wei qing XU Rong HE Jian xin WANG Shu XU Xian hao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62-566,共5页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 (AD)、帕金森病 (PD)及帕金森病痴呆 (PDD)的发病机理和与载脂蛋白 E(Apo E)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对 AD组 (48例 )、PD组 (5 4例 )、PDD组 (43例 )和非痴呆对照组 (2 34例 )的 Apo E基因频率及基因型分布进...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 (AD)、帕金森病 (PD)及帕金森病痴呆 (PDD)的发病机理和与载脂蛋白 E(Apo E)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对 AD组 (48例 )、PD组 (5 4例 )、PDD组 (43例 )和非痴呆对照组 (2 34例 )的 Apo E基因频率及基因型分布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非痴呆对照组 Apo Eε3基因频率最高 (0 .887) ,而 AD组 Apo Eε 4基因频率明显升高 (0 .2 19) ,显著高于非痴呆对照组 (0 .0 5 1) (P<0 .0 1)。 PD(0 .0 2 8)和 PDD(0 .0 79)组 Apo Eε 4基因频率与非痴呆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P>0 .0 5 )。结论 :Apo Eε4是导致 AD发病的易感或危险基因之一 ,而与 PD和 PDD的发病无关 ,说明 AD和 P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痴呆 基因多态性 AD pd pdD 载脂蛋白E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ⅩⅩ World Congress on Parkinson's Disease and Related Disorders
3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867-,共1页
Time:December 8-11,2013Venue:Palexpo Geneva Congress Center,Geneva,Switzerland Email:Parkinson@kenes.com Website:www2.kenes.com/parkinson/Pages/Home.aspxⅩⅩ World Congress on Parkinson’s Disease and Related Disorder... Time:December 8-11,2013Venue:Palexpo Geneva Congress Center,Geneva,Switzerland Email:Parkinson@kenes.com Website:www2.kenes.com/parkinson/Pages/Home.aspxⅩⅩ World Congress on Parkinson’s Disease and Related Disorders will be held on December 8-11,2013 in Geneva,Switzerland.As the motto for this World Congress is'Integration by Translation',this Congress will deal in a most translational way with most recent research and updates on the etiology,pathogenesis,potential diagnostic markers and treatment modal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rld Congress on parkinsons disease and Related Disorde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SWI与QSM评估帕金森病黑质燕尾征的对照研究
4
作者 师小凤 贺娜英 +7 位作者 张有敏 靳志嘉 刘方韬 闵佶华 张小兵 张慧慧 程增辉 严福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49-955,共7页
目的:分别采用定量磁化率成像(QSM)及真性SWI(tSWI)两种方法评估帕金森病(PD)患者和健康志愿者黑质燕尾征的显示情况,对比两种方法基于燕尾征消失评估PD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将2018年10月-2020年4月在本院行头颅MRI检查的健康志愿者(... 目的:分别采用定量磁化率成像(QSM)及真性SWI(tSWI)两种方法评估帕金森病(PD)患者和健康志愿者黑质燕尾征的显示情况,对比两种方法基于燕尾征消失评估PD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将2018年10月-2020年4月在本院行头颅MRI检查的健康志愿者(HC)和PD患者各100例纳入本研究。MRI检查序列包括全脑T_(2)-FLAIR、DWI、两个翻转角(24°和6°)的3D-GRE、以及扫描范围为中脑的磁化转移对比(MTC)-GRE序列。基于两个翻转角的GRE序列的每一个回波采集的幅度及相位数据经后处理可得到T_(2)^(*)WI、QSM及tSWI图,以MTC-GRE序列幅度图作为神经黑色素(NM)图。首先,由两位高年资神经影像方向的放射科医师基于每例受试者T_(2)^(*)WI、NM、QSM及tSWI图像评估燕尾征,分析燕尾征消失对PD的诊断效能,以此评估结果作为燕尾征是否存在的临床金标准。另由放射科医师A和B分别基于每例受试者的QSM和tSWI图进行燕尾征评估,采用ICC分析两位医师评估结果的一致性,使用卡方检验分析医生A和B(相对于临床金标准)的评估准确性,使用ROC曲线对比分析基于QSM和tSWI两种图像上燕尾征消失对PD的诊断效能。结果:基于两位高年资神经影像方向的放射科医师评估燕尾征消失征象鉴别PD与HC的效能:敏感度为61.0%,特异度为92.0%,符合率为76.5%。医生A和B分别基于QSM及tSWI图像评估燕尾征的ICC值为0.832和0.909。相对于临床金标准,医生A基于QSM及tSWI图像评估燕尾征的的符合率分别为65.0%和91.0%;医生B分别为60.0%和90.5%。综合医生A和B的诊断结果,基于tSWI评估燕尾征消失诊断PD的诊断效能显著高于QSM(AUC:0.830 vs.0.705,Z=3.897,P<0.001)。结论:对于PD患者,基于tSWI图较QSM图能更好地评估黑质燕尾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黑质 燕尾征 神经黑色素图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联合TMS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的效果 被引量:2
5
作者 林华俭 张颂华 +2 位作者 叶泽根 吴思敏 刘春花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0-153,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疗法(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对帕金森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5月—2023年4月于丽水市中医院就诊的87例帕金森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43例)与B组(44例)。A...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疗法(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对帕金森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5月—2023年4月于丽水市中医院就诊的87例帕金森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43例)与B组(44例)。A组给予TMS治疗,B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P300潜伏期、波幅、血清脑神经递质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去甲肾上腺(norepinephrine,NE)、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c factor-3,NT-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px)、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简易智力状态评分量表(mini-mental state rating scale,MMSE)评分、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结果与A组比较,B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与治疗前比较,治疗8周后两组P300潜伏期均缩短,B组短于A组;与治疗前比较,治疗8周后两组波幅、MMSE、UPDRS评分、5-HT、NE、NT-3、IGF-1、CAT、MDA水平均增高,B组高于A组;与治疗前比较,治疗8周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GSH-px、MPO水平均下降,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TMS用于帕金森治疗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缓解相关症状,修复神经损伤,改善认知功能,且可降低氧化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 重复经颅磁刺激 针刺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toferrin过表达对鱼藤酮暴露下PD模型果蝇的影响
6
作者 马雪凯 肖桂然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3-507,共5页
线粒体铁蛋白(mitoferrin)与线粒体功能联系密切,而线粒体功能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密切相关。为研究mitoferrin对帕金森疾病的影响,文章采用模式生物果蝇进行实验发现:鱼藤酮暴露下的PD模型果蝇寿命、运动能力受到显著... 线粒体铁蛋白(mitoferrin)与线粒体功能联系密切,而线粒体功能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密切相关。为研究mitoferrin对帕金森疾病的影响,文章采用模式生物果蝇进行实验发现:鱼藤酮暴露下的PD模型果蝇寿命、运动能力受到显著影响,且PD模型果蝇的大脑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荧光强度升高、腺苷三磷酸(ATP)水平降低;多巴胺能神经元mitoferrin OE转基因果蝇在鱼藤酮暴露下的寿命、运动能力、ROS积累等均有显著改善。结果表明,多巴胺能神经元mitoferrin OE可以通过恢复大脑线粒体产能降低大脑的ROS积累挽救鱼藤酮暴露导致的果蝇PD表型。该研究为探究PD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toferrin蛋白 帕金森病(pd) 果蝇 腺苷三磷酸(ATP) 活性氧(R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联合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脑内移植对Parkinson病大鼠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曾水林 王磊 +3 位作者 雷志年 朱建宝 李涛 闫福麟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9-172,共4页
将原代培养的胚鼠(E14.5)腹侧中脑神经干细胞(NSCs)单独或联合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移植入Parkinson病(PD)大鼠纹状体内,术后各组动物存活一段时间,观察旋转行为后处死,取纹状体组织做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多巴胺(DA)含量。探讨N... 将原代培养的胚鼠(E14.5)腹侧中脑神经干细胞(NSCs)单独或联合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移植入Parkinson病(PD)大鼠纹状体内,术后各组动物存活一段时间,观察旋转行为后处死,取纹状体组织做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多巴胺(DA)含量。探讨NSCs单独或联合GDNF脑内移植对PD大鼠纹状体内DA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与PD模型相比,NSCs单独或联合GDNF脑内移植均能提高PD大鼠纹状体内的DA含量(P<0.05);在术后30d和60d,DA含量在GDNF+NSCs组的增加幅度比NSCs组更加明显,动物旋转行为亦得到明显改善(P<0.05)。上述结果表明,NSCs单独或联合GDNF移植均对PD大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而NSCs联合GDNF移植的治疗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parkinson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多巴胺 纹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龟羚帕安丸对PD大鼠中脑黑质Caspase-3、SYN表达及行为学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张良芝 常学辉 宁亚红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673-2675,I0001,I0002,共5页
目的:观察龟羚帕安丸对帕金森病(PD)大鼠病理学、行为学及中脑黑质突触核蛋白(SYN)、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6-OHDA注射法建立PD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美多芭组、龟羚帕安丸大、中、小剂量组(4、2、1 g·kg... 目的:观察龟羚帕安丸对帕金森病(PD)大鼠病理学、行为学及中脑黑质突触核蛋白(SYN)、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6-OHDA注射法建立PD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美多芭组、龟羚帕安丸大、中、小剂量组(4、2、1 g·kg^(-1)),同时设立假手术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连续灌胃给药4周。观察各组大鼠旋转行为、中脑黑质细胞病理学及Caspase-3、SYN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细胞变性坏死明显增多,旋转圈数多,SYN、Caspase-3表达明显升高(P<0.01);各用药组大鼠旋转圈数显著低于模型组,SYN、Caspase-3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均P<0.01)。结论:龟羚帕安丸可以改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病理改变及行为学,下调Caspase-3、SYN表达可能是其治疗帕金森病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羚帕安丸 帕金森病 行为学 突触核蛋白 Caspas-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免疫球蛋白、Th9亚群水平变化及其与IGF-1、S-100B蛋白的相关性 被引量:4
9
作者 曹利红 张哲 傅天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48-1252,共5页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辅助性T细胞亚群Th9水平变化及其与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S-100B蛋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河北省中医院确诊的108例PD患者,将其作为研究组,并根...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辅助性T细胞亚群Th9水平变化及其与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S-100B蛋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河北省中医院确诊的108例PD患者,将其作为研究组,并根据患者病变程度分为轻度组(35例)、中度组(44例)和重度组(29例);另选108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免疫球蛋白和Th9亚群水平,以及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免疫球蛋白、Th9亚群、IGF-1和S-100B蛋白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免疫球蛋白、Th9亚群和IGF-1、S-100B蛋白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PD患者疾病程度和所有差异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IgM水平较对照组低,且重度组低于中度组,中度组低于轻度组(P<0.05);研究组IgG、IgA、IL-9和Th9亚群水平较对照组高,且重度组高于中度组,中度组高于轻度组(P<0.05)。重度组IGF-1水平低于中度组,中度组低于轻度组;重度组S-100B蛋白水平高于中度组,中度组高于轻度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D患者IgM水平与IGF-1水平呈正相关,与S-100B蛋白水平呈负相关;IgG、IgA、IL-9和Th9亚群水平均与IGF-1水平呈负相关,与S-100B蛋白水平呈正相关(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D患者疾病程度与IgM、IGF-1水平呈负相关,与S-100B蛋白、IgG、IgA、IL-9和Th9亚群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PD患者IgM水平降低,IgG、IgA、Th9亚群水平升高,且其水平变化与IGF-1、S-100B明显相关,可以用于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免疫球蛋白 辅助性T细胞亚群 胰岛素生长因子-1 s-100B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早期帕金森病Thy 1-SNCA模型小鼠运动学习障碍的时间特征
10
作者 付文欣 王铁 +4 位作者 杨汝宁 曲明芹 高歌 杨慧 贾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1-890,共10页
目的本实验通过建立早期帕金森病(Parkinson s disease,PD)小鼠模型,以探究PD模型出现运动学习障碍的时间特征。方法选用6月龄Thy 1-SNC A转基因(transgenic,TG)小鼠作为早期PD模型,与同龄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进行对比分析。通过... 目的本实验通过建立早期帕金森病(Parkinson s disease,PD)小鼠模型,以探究PD模型出现运动学习障碍的时间特征。方法选用6月龄Thy 1-SNC A转基因(transgenic,TG)小鼠作为早期PD模型,与同龄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旷场实验、爬杆实验和Y迷宫等行为学手段来评估小鼠的运动功能和空间工作记忆能力,并以经典的匀加速转棒实验作为运动学习的行为学范式,来评估其运动学习能力。结果6月龄的Thy 1-SNC A TG小鼠在运动功能和空间记忆能力方面并未显示出异常,却呈现出明显的运动学习障碍。结论在早期PD模型小鼠上存在着特定的运动学习障碍,可作为早期PD的一个重要诊断指标;同时匀加速转棒测试可作为检测PD运动学习障碍的一种重要的行为学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早期帕金森病模型 运动学习障碍 运动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震颤型帕金森病的脑灰质体积及灰质密度变化:一项基于VBM的研究
11
作者 李倩 范敏 +3 位作者 袁义志 兰俊杰 蒋玲 邱丽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56-961,共6页
目的:基于VBM方法分析震颤型帕金森病(TdPD)患者颅脑3D-T_(1)WI图像,探寻TdPD潜在的影像学标志物,辅助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12月-2023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60例特发性PD患者,对每例患者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 目的:基于VBM方法分析震颤型帕金森病(TdPD)患者颅脑3D-T_(1)WI图像,探寻TdPD潜在的影像学标志物,辅助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12月-2023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60例特发性PD患者,对每例患者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世界运动障碍学会新版帕金森病综合评价量表(MDS-UPDRS)及Hoehn-Yahr(H-Y)分期量表分别对认知功能、疾病严重程度和进展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MDS-UPDRS评分进行分型,其中以震颤症状为主(MDS-UPDRS中平均震颤评分与平均姿势不稳/步态异常评分比值>1.15分,或姿势不稳/步态障碍评分=0且震颤评分≠0时)者为TdPD型。最终纳入右利手、年龄50~80岁、无其它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相关疾病的TdPD患者共34例。同期招募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相匹配的33例健康对照者(HCs)。所有被试行颅脑磁共振3D-T_(1)WI扫描。使用Matlab R2014平台的SPM8软件包进行数据预处理及统计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差异脑区的灰质体积和灰质密度提取值与MoCA、MDS-UPDRS和H-Y分期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HCs组相比,TdPD组右侧颞上回灰质体积减小,左侧中央前回(延伸至左侧中央后回)和右侧中央前回(延伸至右侧中央后回)的灰质体积增大,右侧岛叶(延伸至右侧额上回、右侧额下回及右侧颞上回)的灰质密度减低,左侧中央前回的灰质密度增高(FDR校正,簇水平P<0.05);且左侧中央前回的灰质体积和灰质密度均与MDS-UPDRS第三部分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406和-0.354,P均<0.05)。结论:TdPD患者右侧颞上回和左侧中央前回灰质体积及灰质密度改变与TdPD的病理生理机制密切相关,尤其是左侧中央前回灰质体积增大及灰质密度增高可能是TdPD潜在的影像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震颤型 磁共振成像 灰质体积 灰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语音信号时频特征融合的帕金森病检测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晨哲 季薇 +1 位作者 郑慧芬 李云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0,共8页
发音障碍是帕金森病的早期症状之一。近年来,基于语音信号的帕金森病检测的研究大多采用梅尔刻度下的相关语音特征与深度神经网络模型相结合的方法。然而,现有的模型无法充分关注语音信号的全局时序信息,且梅尔刻度特征在准确表征帕金... 发音障碍是帕金森病的早期症状之一。近年来,基于语音信号的帕金森病检测的研究大多采用梅尔刻度下的相关语音特征与深度神经网络模型相结合的方法。然而,现有的模型无法充分关注语音信号的全局时序信息,且梅尔刻度特征在准确表征帕金森病的病理信息方面效果有限。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语音时频特征融合的帕金森病检测方法。首先,提取语音的梅尔频率倒谱系数,并将其作为模型的输入。接着,在已有的S-vectors模型中引入Conformer编码器模块,以提取语音的时域全局特征。最后,将与帕金森病语音检测相关的频域全局特征嵌入时域特征中进行时频信息融合,以实现帕金森病语音检测。在公开帕金森病语音数据集和自采语音数据集上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梅尔频率倒谱系数 s-vectors CONFORMER 时频特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地黄方调控GSK3β信号转导通路缓解帕金森病异动症模型大鼠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滕龙 洪芳 +2 位作者 何建成 任璇璇 杨敏春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15-818,共4页
目的:探讨复方地黄方对帕金森病(PD)异动症(LID)模型大鼠GSK3β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6-OHDA)偏侧损毁黑质制备PD大鼠模型,在成功制备PD大鼠模型基础上,腹腔注射左旋多巴+苄丝阱制备LID大鼠模型。将大鼠... 目的:探讨复方地黄方对帕金森病(PD)异动症(LID)模型大鼠GSK3β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6-OHDA)偏侧损毁黑质制备PD大鼠模型,在成功制备PD大鼠模型基础上,腹腔注射左旋多巴+苄丝阱制备LID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PD组、LID组、复方地黄方组,在治疗4周后取纹状体,应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测定各组大鼠纹状体内GSK3βmRNA、GSK3β蛋白及pGSK3β表达及磷酸化情况。结果:PD组和LID组大鼠纹状体中GSK3βmRNA和GSK3β蛋白相对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均显著升高(P〈0.01),且LID组显著高于PD组(P〈0.01),复方地黄方干预后其GSK3βmRNA和GSK3β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PD组和LID组大鼠纹状体中p-GSK3β(phospho S9)蛋白相对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均显著降低(P〈0.01),且LID组显著低于PD组(P〈0.01),复方地黄方干预后其p-GSK3β(phospho S9)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复方地黄方可能通过调控GSK3β信号通路,缓解GSK3β蛋白的激活,对β-catenin磷酸化作用减弱,游离的β-catenin转移进核内,与结合蛋白一起触发下游α-syn,使α-syn异常聚集和错误折叠受限,影响细胞凋亡,从而缓解帕金森病及异动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异动症 GsK-3β蛋白 复方地黄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WEBB训练对帕金森病平衡障碍和跌倒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谷绍娟 宋治 +3 位作者 范学军 陈茹 郑文 严文广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72-1176,共5页
目的:评价PD-WEBB训练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平衡障碍和跌倒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设计分析PD-WEBB训练8周前后PD-WEBB组与对照组PD患者跌倒功效量表(falls efficacy scale,FES)评分、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 目的:评价PD-WEBB训练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平衡障碍和跌倒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设计分析PD-WEBB训练8周前后PD-WEBB组与对照组PD患者跌倒功效量表(falls efficacy scale,FES)评分、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评分和Mini-Balance Evaluation Systems Test(Mini-BESTest)评分的变化。结果:8周后PD-WEBB组FES评分、UPDRS-2评分、UPDRS-3评分和Mini-BESTest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变化(P<0.05),而两组间UPDRS-1评分变化不明显。结论:PD-WEBB训练可以明显改善PD患者的平衡障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预防跌倒。PD-WEBB训练适合中国PD患者,是一种合理有效的可持续的家庭训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物理疗法 pd-WEBB 跌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WI测量脑铁沉积在帕金森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4
15
作者 王书健 邓克学 +2 位作者 郑春生 黄柿兵 刘曙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23-526,共4页
目的拟通过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SWI)评估帕金森病(PD)脑铁变化在校正相位图上造成的相位值的改变,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PD脑铁病理性改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原发性PD患者33例(PD组),另选健康自愿者22例为对照组(NC组)。所有PD... 目的拟通过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SWI)评估帕金森病(PD)脑铁变化在校正相位图上造成的相位值的改变,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PD脑铁病理性改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原发性PD患者33例(PD组),另选健康自愿者22例为对照组(NC组)。所有PD患者采用Hoehn-Yahr分期,其中Hoehn-Yahr分期≤2.5期18例、>2.5期15例,行SWI序列扫描,在所得相位图上测量各脑区(双侧尾状核头、壳核、丘脑、黑质、红核、齿状核、苍白球)的相位位移值,利用公式f(x)=-x.π/4 096计算出各脑区的相位值。因相位值与脑铁沉积呈反比,分析相位值的差异可以半定量分析脑铁含量的分布。结果 PD组与NC组双侧尾状核头、苍白球、黑质相位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壳核、丘脑、齿状核及红核相位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WI对显示脑内铁沉积非常敏感,可以通过测量相关脑区信号强度并计算出相位值以评价脑铁沉积,为活体研究PD脑铁含量提供了相对简单、无创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磁敏感加权成像 相位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34a通过靶向SIRT1对MPP+诱导的帕金森病模型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5
16
作者 刘金泉 孙永胜 刘春云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47-652,657,共7页
目的:探讨miR-34a通过靶向SIRT1对MPP+诱导的帕金森病模型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方法:以MPP+处理SH-SY5Y细胞建立帕金森病细胞模型,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RT-PCR检测细胞中miR-34a和SIRT1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SIRT1蛋... 目的:探讨miR-34a通过靶向SIRT1对MPP+诱导的帕金森病模型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方法:以MPP+处理SH-SY5Y细胞建立帕金森病细胞模型,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RT-PCR检测细胞中miR-34a和SIRT1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SIRT1蛋白的表达。脂质体介导转染miR-34a模拟物和miR-34a抑制剂,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iR-34a对SIRT1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荧光素酶实验检测miR-34a与SIRT1的靶向关系。将miR-34a抑制剂和SIRT1干扰序列转染至SH-SY5Y细胞后,采用流式细胞仪和LDH、SOD、MDA试剂盒分别检测miR-34a低表达靶向SIRT1对MPP+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500μmol/L、1000μmol/L和2000μmol/L MPP+能够降低SH-SY5Y细胞的存活率、上调miR-34a和下调SIRT1表达(P<0.05),且呈浓度依赖性。miR-34a模拟物可引起SIRT1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miR-34a抑制剂可引起SIRT1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荧光素酶实验证实SIRT1是miR-34a的靶基因。2000μmol/L MPP+可诱导SH-SY5Y细胞凋亡,细胞上清液中MDA含量和LDH活性显著升高,而SOD活性降低;转染miR-34a抑制剂成功下调miR-34a表达后可逆转MPP+引起的上述变化,而转染SIRT1干扰序列成功下调SIRT1表达后可减弱miR-34a低表达引起的上述变化。结论:miR-34a低表达可通过靶向调控SIRT1抑制MPP+诱导的帕金森病模型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MIR-34A sIRT1 细胞凋亡 氧化应激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他卡朋双多巴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与应用建议
17
作者 张典 秦斌 +1 位作者 李婷 时晶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20,共7页
恩他卡朋双多巴作为一种新型复方左旋多巴制剂,能够通过提高脑内多巴胺浓度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恩他卡朋双多巴能够改善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延缓病情进展,因此可作为早期帕金森病患者首选治疗方案。... 恩他卡朋双多巴作为一种新型复方左旋多巴制剂,能够通过提高脑内多巴胺浓度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恩他卡朋双多巴能够改善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延缓病情进展,因此可作为早期帕金森病患者首选治疗方案。对于中晚期患者,恩他卡朋双多巴能够显著延长“开期”时间、缩短“关期”时间,有效减少运动并发症的发生。此外,恩他卡朋双多巴在改善认知功能、睡眠障碍和情绪障碍方面也具有明显的治疗优势。恩他卡朋双多巴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其不良反应较为轻微且可控。与传统的左旋多巴/多巴胺脱羧酶抑制剂治疗方案相比,恩他卡朋双多巴具有较高的药效性价比,能够降低长期治疗中的医疗费用。因此,恩他卡朋双多巴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临床实践中应通过逐步滴定剂量来确保患者的耐受性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建议在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肝、肾、心血管功能,保证治疗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药物治疗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皮酚对MPP^+诱导的SH-SY5Y细胞线粒体自噬和死亡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训翠 朱国旗 +1 位作者 赖桂华 李庆林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655-1661,共7页
目的研究线粒体自噬在MPP^+损伤SH-SY5Y细胞中的发生及丹皮酚的干预作用。方法以1 mmol·L^(-1) MPP^+诱导SH-SY5Y细胞损伤建立帕金森病模型。采用MTT和LDH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的丹皮酚对MPP^+诱导的SH-SY5Y细胞存活率和损伤度的影响... 目的研究线粒体自噬在MPP^+损伤SH-SY5Y细胞中的发生及丹皮酚的干预作用。方法以1 mmol·L^(-1) MPP^+诱导SH-SY5Y细胞损伤建立帕金森病模型。采用MTT和LDH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的丹皮酚对MPP^+诱导的SH-SY5Y细胞存活率和损伤度的影响;MDC染色荧光显微镜下检测自噬空泡聚集;流式细胞术定量分析细胞内酸性自噬泡的形成;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自噬现象;激光共聚焦检测溶酶体和线粒体共定位;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arkin、LC3和Beclin-1的表达变化。结果在1~100μmol·L^(-1)浓度范围内,预先加入丹皮酚能拮抗MPP^+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SH-SY5Y细胞经MPP^+处理24 h,观察到自噬现象,出现自噬空泡增多,自噬水平增加,并存在较多的线粒体与溶酶体共定位的现象,LC3-Ⅱ和Beclin-1蛋白表达增加,parkin表达降低。预先加入丹皮酚后能逆转这些现象。结论丹皮酚抑制MPP^+诱导的SH-SY5Y细胞线粒体自噬的发生,阻止神经细胞的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皮酚 线粒体自噬 MPP^%PLUs% sH-sY5Y细胞 细胞死亡 帕金森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制备鼻腔给予LPS诱导帕金森病动物模型及评价 被引量:3
19
作者 宋国斌 席国萍 +8 位作者 李艳花 尉杰忠 刘春云 李凯军 柴智 马媛媛 肖保国 张光先 马存根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53-1357,1364,共6页
目的:经鼻腔途径给予脂多糖(LPS)可诱导帕金森病(PD)动物模型,但模型的建立需5个月之久。本课题旨在探讨一个快速建立PD模型的方法。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LPS模型组,每组9只。LPS模型组小鼠通过鼻腔滴入LPS(3 mg/kg),每侧... 目的:经鼻腔途径给予脂多糖(LPS)可诱导帕金森病(PD)动物模型,但模型的建立需5个月之久。本课题旨在探讨一个快速建立PD模型的方法。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LPS模型组,每组9只。LPS模型组小鼠通过鼻腔滴入LPS(3 mg/kg),每侧鼻孔滴10μl,每3 d一次,连续7周,共计16次,对照组鼻腔滴入等体积生理盐水。7周后通过行为学实验检测小鼠运动能力,免疫荧光染色检测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Western blot检测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α-突触核蛋白的表达,HPLC检测黑质神经递质(多巴胺、3,4-二羟基苯乙酸、高香草酸、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5-羟吲哚乙酸)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模型组小鼠运动能力明显下降,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黑质TH表达明显降低、α-突触核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黑质神经递质含量明显减少。结论:本研究通过增加每次LPS经鼻腔给药剂量、减少给药次数,建立了符合行为学及病理学特征的PD小鼠模型,并将制备过程减为7周,可明显缩短PD发病机制、治疗策略及治疗效果的研究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鼻腔给药 帕金森病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Synuclein蛋白聚集状态与帕金森病形成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丹晨 于珊珊 +1 位作者 刘巍峰 陈冠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15-620,共6页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神经退行性疾病,其致病机理复杂.其中α-synuclein基因是较早发现的与帕金森病相关的基因,其编码的α-synuclein蛋白是帕金森病神经元内出现的一种蛋白包涵体结构——路易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最近的研究结果显示,...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神经退行性疾病,其致病机理复杂.其中α-synuclein基因是较早发现的与帕金森病相关的基因,其编码的α-synuclein蛋白是帕金森病神经元内出现的一种蛋白包涵体结构——路易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最近的研究结果显示,α-synuclein蛋白存在不同聚集状态间的转换,其中聚集过程中形成的寡聚体中间构象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可能对帕金森病的发病过程有着重要作用;而且这种聚集状态的转换过程受到多种遗传学与细胞学因素的影响,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帕金森病发生形成的遗传学与细胞学机制.本文将对α-synuclein蛋白聚集状态转换特性及其在帕金森病发病过程中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α-synuclein蛋白 蛋白聚集 不饱和脂肪酸 泛素-蛋白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