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1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aluation of Productive Plant Landscapes in Cold Regions Based on a Multiple Cropping Model
1
作者 Wu Zhi-heng Zhang Jia-xin +2 位作者 Zhu Xuan-bo Pan Sheng-kai Yan Yong-qing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2023年第4期43-52,共10页
Four varieties of each rapeseed and buckwheat were planted in different sowing periods to explore a variety of planting patterns.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was provided for the innovative application of cold region prod... Four varieties of each rapeseed and buckwheat were planted in different sowing periods to explore a variety of planting patterns.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was provided for the innovative application of cold region productive plant landscapes.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was employed to develop a model for the evaluation of multiple cropping systems.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was conducted to study 10 indicators in plant type,flower color,flowering period,flower volume,branch coverage,plot average yield,number of grains per plant,yield per plant,thousand-grain quality and ecological adaptability in four different varieties of each rapeseed and buckwheat.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flower color,ecological adaptability,plot average yield and flower volume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indicators for the value of productive plant landscapes in cold regions.Concerning the sowing period,the optimal combination of varieties and planting times were March 31 for Qingza No.5(rapeseed)and July 18 for Xinong T1211(buckwhe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ple cropping model RAPESEED BUCKWHEAT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周年优化对灌区饲用小黑麦-青贮玉米复种系统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晓娟 魏娇娇 +5 位作者 陈彩锦 李雪雪 马宏秀 李凯 陈永伟 孙权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52,共15页
为了缓解宁夏季节性青饲料短缺和氮肥施用过量等草畜发展不平衡现状。开展秋播饲用小黑麦-青贮玉米复种模式及其周年氮肥合理施用研究,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秋播饲用小黑麦-青贮玉米复种系统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周年优化施氮量,均... 为了缓解宁夏季节性青饲料短缺和氮肥施用过量等草畜发展不平衡现状。开展秋播饲用小黑麦-青贮玉米复种模式及其周年氮肥合理施用研究,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秋播饲用小黑麦-青贮玉米复种系统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周年优化施氮量,均为纯氮水平(单位为kg‧hm^(-2)),分别为N_(1)(0 kg‧hm^(-2),CK)、N_(2)(150 kg‧hm^(-2))、N_(3)(300 kg‧hm^(-2))、N_(4)(450 kg‧hm^(-2))、N_(5)(600 kg‧hm^(-2)),系统研究氮肥周年优化对复种系统生产性能、营养品质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周年优化施氮量对复种系统两种饲草株高、茎粗、SPAD值、干物质积累、产量和品质均有显著性影响。其中,两种饲草生长指标和干物质积累随着生育期的延长逐渐增大,小黑麦在开花期,青贮玉米在灌浆期各生长指标和干物质积累达到峰值,而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生长指标和干物质积累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在N_(4)水平时呈下降趋势,整体表现为N_(4)>N_(5)>N_(3)>N_(2)>N_(1);复种系统鲜草产量随着周年施氮量的增加呈逐渐增加的趋势,N_(5)水平时产量最大,为156.8 t‧hm^(-2),比对照增产61.3%,干草产量随周年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N_(4)水平时产量最大,为39.1 t‧hm^(-2),比对照增产45.9%,农学利用效率最高为30.2%;复种系统鲜草产量与青贮玉米鲜草产量显著正相关,干草产量与小黑麦干草产量极显著正相关,复种系统氮素利用率与青贮玉米中性洗涤纤维(NDF)极显著正相关,与酸性洗涤纤维(ADF)显著正相关。优化施氮量对饲草营养品质有显著影响,N_(4)水平下各营养指标表现最好,显著提高了饲用小黑麦、青贮玉米和复种系统粗蛋白(CP)和粗脂肪(EE)含量,其中,小黑麦、青贮玉米和复种系统CP含量比对照分别提高了33.7%、11.2%和31.8%,显著降低了ADF和NDF含量;经肥料效应方程模拟得出,宁夏引黄灌区饲用小黑麦-青贮玉米饲草复种系统最高产量施肥量为560 kg‧hm^(-2),最佳经济效益施肥量为584 kg‧hm^(-2),可为灌区饲草复种科学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周年优化 灌区 饲草 复种系统 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复种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酶活性的影响
3
作者 甘雅文 唐亚伟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3-102,共10页
为了分析复种饲草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及酶活性的影响,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对复种饲草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以及土壤酶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复种饲草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不同,复种豌豆的过程中,土壤内生菌存在协同共进,... 为了分析复种饲草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及酶活性的影响,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对复种饲草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以及土壤酶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复种饲草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不同,复种豌豆的过程中,土壤内生菌存在协同共进,其微生物多样性会增加,Alpha多样性指数表明,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Observed species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和Chao1指数高于复种燕麦和休闲地的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相应指数;(2)复种饲草土壤中的优势细菌和真菌存在差异,运用热图对复种不同饲草的土壤样本属水平微生物群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复种豌豆后土壤中的细菌Acidibacter、Subgroup_6、Gitt-GS-136等丰度显著提高,土壤中的真菌Fusarium、Cylindrocarpon、Microdochium、Ophiosphaerella、Rhizopus、Lophiostoma、Actinomucor等丰度同样显著提高;(3)复种饲草影响与土壤营养循环相关的酶活性,经过1个生长季节后,随着时间的推进,复种饲草土壤中酸性磷酸酶、蔗糖酶、脲酶活性呈增加的趋势;多酚氧化酶活性呈降低的趋势,以藏青2000、藏青17、喜拉22和13-5171-7作为前茬作物复种豌豆,土壤中土壤脲酶活性分别提高13%、4%、9%和14%,同时土壤中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提升4%、3%、6%和6%,综上所述,复种饲草对土微生物的多样性及酶活性具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种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区典型作物根区土壤水分的来源及其量化
4
作者 朱婉婷 朱永华 +7 位作者 王启猛 吕海深 刘名文 王怡宁 陆玟 彭宇杰 许海婷 方逸敏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124,共14页
[目的]探讨1990—2022年淮北平原作物根区土壤水分的来源与量化特征,为作物灌溉管理和水资源利用提供科学指导。[方法]采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与多元回归法计算降水、地下水对根区土壤水的贡献度,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 [目的]探讨1990—2022年淮北平原作物根区土壤水分的来源与量化特征,为作物灌溉管理和水资源利用提供科学指导。[方法]采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与多元回归法计算降水、地下水对根区土壤水的贡献度,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模型进行土壤水量化模拟。[结果] 1)夏玉米在0~10 cm土层中,除出苗-拔节期降水贡献度为55%外,其余阶段地下水贡献度均可达到61%~68%;在10 cm以下土层中,根区土壤水主要来自相邻上层土壤水,占比可达74%以上。后期根系逐渐生长至100 cm,尤其在40~80 cm土层,地下水对土壤水的贡献度明显增大,占9%~22%。2)冬小麦在0~10 cm土层中,除播种-出苗期和返青-拔节期地下水贡献度为50%以上外,其余阶段降水贡献度均可达54%~73%;在10 cm以下土层中,根区土壤水主要来自相邻上层土壤水,占比可达63%以上。但在40~80 cm土层中,地下水与降水贡献度均有提高。3)LSTM模型在量化模拟土壤水方面比多元线性回归更加稳定和准确,模型评价指标R2>0.6,MSE<10,能够较好地反映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淮北平原其他站点对上述模拟结果的应用也进一步验证模型的可行性。[结论]夏玉米0~10 cm土层土壤水主要来源为地下水,冬小麦0~10cm土层土壤水主要来源为降水;10 cm以下土层土壤水的主要来源为相邻上层土壤水(包含降水、灌溉水等)。结合不同生育阶段根区土壤水的来源进行量化模拟,再通过作物根区土壤水分变化趋势对灌溉方案进行动态调节,有助于优化灌溉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北平原 作物 土壤水 相关性 多元回归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旱地多熟种植模式气候资源利用比较研究
5
作者 李晶晶 梁冰 +6 位作者 蒲甜 马淑梅 余常兵 王淑彬 魏亚凤 杨文钰 王小春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6-417,共12页
【目的】通过比较长江流域不同熟制、种植模式资源生产效率和产量,明确不同区域多熟种植模式增产增效效益。【方法】在长江上游(四川、湖北),长江中游(湖南、江西)和长江下游(江苏)分别设置不同的种植模式。【结果】各地区的三熟种植模... 【目的】通过比较长江流域不同熟制、种植模式资源生产效率和产量,明确不同区域多熟种植模式增产增效效益。【方法】在长江上游(四川、湖北),长江中游(湖南、江西)和长江下游(江苏)分别设置不同的种植模式。【结果】各地区的三熟种植模式与两熟模式相比,自然资源利用效率和折谷产量均表现出显著优势。四川试验点的“小麦/春玉米/夏大豆”三熟模式在光能、温度和降水的生产效率上较“小麦-夏玉米”两熟模式分别提高12.7%、12.7%和11.7%,折谷产量提高7%~12.7%。湖北试验点的“马铃薯/春玉米/夏大豆”三熟模式较“饲料油菜-夏玉米”两熟模式的光能、温度和降水的生产效率分别提高31.9%、34.5%和35.5%,折谷产量提高13.4%~32%,春玉米较夏玉米产量提高10.1%~57.5%。湖南试验点“油菜-夏玉米‖夏大豆”两熟三作模式较“油菜-夏玉米”两熟模式的光能、温度和降水的生产效率提高15.3%、15.3%和15.2%,折谷产量提高15.2%,春玉米较夏玉米产量提高31.1%。江西试验点“黑麦草-春玉米/夏大豆”三熟模式较“冬闲-春玉米‖春大豆”一熟两作的光能、温度和降水的生产效率分别高出20.4%、13.7%和11.9%,折谷产量提高17.6%~18.2%。江苏试验点“鲜食蚕豆/鲜食玉米-鲜食玉米”三熟模式的光能、温度和降水的生产效率较两熟的“两熟收干籽蚕豆-玉米”分别高出123.5%、122.2%和116.7%,较两熟“鲜食蚕豆-鲜食玉米”的光能、温度和降水的生产效率分别高出36%、35.5%和34.5%,折谷产量提高24.6%~121.4%,春玉米较夏玉米产量提高15.4%。将作物的折谷产量和自然资源利用效率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可知,积温生产效率对产量的影响最大。【结论】长江流域各区域三熟种植模式均有较好的增产增效作用,尤以长江下游增效显著,种植春玉米较种植夏玉米的增产潜力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多熟种植模式 折谷产量 资源生产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中旱作区夏播青贮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及产量比较
6
作者 张银霞 宋谦 +3 位作者 刘翠 郭蕊 赵方媛 杜文华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85,共11页
本文旨在筛选适宜陇中旱作区秋播小黑麦茬后复种青贮玉米品种,以期提高当地饲草产量和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推动经济持续发展。试验于2020年和2021年连续两年以9个青贮玉米品种为材料,分别为‘华美2号’(G1)、‘豫青贮23’(G2... 本文旨在筛选适宜陇中旱作区秋播小黑麦茬后复种青贮玉米品种,以期提高当地饲草产量和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推动经济持续发展。试验于2020年和2021年连续两年以9个青贮玉米品种为材料,分别为‘华美2号’(G1)、‘豫青贮23’(G2)、‘大京九26’(G3)、‘武科青贮107’(G4)、‘利合228’(G5)、‘利单656’(G6)、‘西蒙青贮707’(G7)、‘京科青贮932’(G8)和‘蒙青贮1812’(G9),在临洮县开展了小黑麦开花期刈割后复种青贮玉米的农艺性状及产量研究。结果表明:(1)G1、G2、G6、G8和G9在两年间的干物质含量均接近30%,满足青贮玉米干物质含量要求;(2)2020年参试青贮玉米品种的平均株高、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显著高于2021年,平均茎粗和叶长则显著低于2021年(P<0.05);(3)各青贮玉米品种在两年间的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平均表现为:G9的平均株高和穗位高,G3的平均茎粗、叶长和叶片数,G8的平均叶宽和穗叶数及G2的平均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在参试品种中表现更优;(4)在种植年份和品种自身遗传特性共同作用下,所有参试品种的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均表现为2020年高于2021年,且G2在2020年和2021年的鲜草产量(109.36 t/hm^(2)和63.79 t/hm^(2))均高于其他参试品种,G8在2020年和2021年的干草产量分别为29.36 t/hm^(2)和18.93 t/hm^(2),分别仅次于G2和G5。综合参试青贮玉米品种的干物质含量、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豫青贮23’和‘京科青贮932’较适合作为小黑麦茬后复种青贮玉米品种在甘肃中部地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区 复种 青贮玉米 农艺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疆地区不同复种大豆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关联分析
7
作者 陈志华 马荣 +5 位作者 卢静静 孙婷婷 周丽萍 姜涛 唐江华 徐文修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1-199,共9页
为应对北疆热量资源不断增加的现状,筛选出适宜北疆地区种植的早熟高产复种大豆品种,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以‘黑河45号’为对照品种,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供试17个复种大豆品种进行生育进程、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关系... 为应对北疆热量资源不断增加的现状,筛选出适宜北疆地区种植的早熟高产复种大豆品种,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以‘黑河45号’为对照品种,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供试17个复种大豆品种进行生育进程、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来豆1号’、‘合丰51号’、‘合交02-69’和‘合农114’生育时期天数为95~98 d,比对照品种延长13~16 d;株高和主茎节数显著高于对照品种,分别增加18.52%~37.85%和6.47%~17.80%;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均较高,平均产量为3 576.13 kg·hm^(-2),比对照品种增加3.83%。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发现,各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的权重系数表现为主茎节数(0.1336)>株高(0.1325)>百粒重(0.1313)>单株粒数(0.1305)>单株荚数(0.1278)>茎粗(0.1272)>底荚高度(0.1116)>空腔数(0.1065),加权关联度的综合排名结果为‘合交02-69’>‘来豆1号’>‘合农114’>‘合丰51号’>‘合农77’>‘黑河45’>‘贺豆9号’>‘佳豆30’。从各品种的综合表现来看,‘来豆1号’、‘合丰51号’、‘合交02-69’和‘合农114’在早霜来临前能够成熟且获得较高产量,适合在北疆地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种大豆 农艺性状 干物质积累 产量 灰色关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黄河灌区麦后复种油菜绿肥不同耕作模式下的适宜播种量
8
作者 刘陈 王伟妮 +8 位作者 廖世鹏 任涛 郭晨 许源源 于道海 刘俊梅 张豪强 孙霞 鲁剑巍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9-718,共10页
为进一步明确麦后复种油菜(Brassica napus)绿肥适宜耕作方式和播种量参数,在内蒙古达拉特旗开展田间试验,在3种耕作模式(秸秆移走翻耕、秸秆还田翻耕和秸秆移走免耕)下设置了7个油菜绿肥播种量梯度(7.50、11.25、15.00、18.75、22.50、... 为进一步明确麦后复种油菜(Brassica napus)绿肥适宜耕作方式和播种量参数,在内蒙古达拉特旗开展田间试验,在3种耕作模式(秸秆移走翻耕、秸秆还田翻耕和秸秆移走免耕)下设置了7个油菜绿肥播种量梯度(7.50、11.25、15.00、18.75、22.50、26.25和30.00 kg·hm^(-2)),以油菜绿肥生物量和养分积累量为依据研究适宜的播种量。结果表明,秸秆还田翻耕耕作模式下各播种量的平均干物质生物量达8.92 t·hm^(-2),较秸秆移走翻耕和秸秆移走免耕模式分别显著增加26.5%和16.4%(P<0.01)。播种量显著影响油菜绿肥的生物量和养分积累量(P<0.01),且在3种模式下表现为相似趋势。当播种量在7.50~26.25 kg·hm^(-2)时,油菜绿肥生物量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而提高;在播种量达到26.25 kg·hm^(-2)时所有模式的油菜绿肥生物量均在7 t·hm^(-2)以上;当播种量高于26.25 kg·hm^(-2),油菜生物量无显著差异(P>0.05)。油菜绿肥碳、氮、磷和钾养分累积量随播种量的变化趋势与生物量基本一致。3种耕作模式的适宜播种量略有不同,根据油菜绿肥理论获得的最大生物量、养分归还量与播种量的拟合方程计算,翻耕模式(秸秆移走翻耕和秸秆还田翻耕)适宜播种量为24.39~28.36 kg·hm^(-2),而秸秆移走免耕模式可以增加20%左右播种量,适宜播种量为30.03~37.84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黄灌区 麦后复种 油菜绿肥 播种量 生物量 养分积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料综合优化对油菜-水稻复种田土壤养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9
作者 张立进 巢思琴 +6 位作者 许彬 董保华 黄国勤 张建标 吴小飞 刘懿枢 朱灵芝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28-1137,共10页
为探究长江中游油菜-水稻复种田肥料综合优化对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选取常规施肥(CK)、减量施肥(KF)和综合优化施肥(BMP)3个处理,采用生态化学计量方法,探究优化施肥对油菜-水稻轮作田土壤氮、磷、钾含量及其与作物产量的关系。... 为探究长江中游油菜-水稻复种田肥料综合优化对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选取常规施肥(CK)、减量施肥(KF)和综合优化施肥(BMP)3个处理,采用生态化学计量方法,探究优化施肥对油菜-水稻轮作田土壤氮、磷、钾含量及其与作物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2018—2022年,与CK处理相比,BMP处理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分别提高5.77%~16.81%、1.73%~6.36%(除2019年)和6.84%~19.44%(P<0.05)。不同处理下土壤C∶N为10.12~22.21,C∶P为12.47~22.45,N∶P为1.01~1.39;与CK处理相比,BMP处理土壤C∶N有所提高,N∶P有所降低,KF处理降低了土壤C∶N(除2021年)和N∶P(除2018年和2022年);BMP处理的C∶N最高,且随着时间推移其与CK处理的差异呈减小趋势。2018—2022年,与CK处理相比,BMP处理的油菜产量增加4.49%~26.78%,且BMP处理油菜产量随还田年限增加呈增加趋势,CK和KF处理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2018—2022年,CK和BMP处理水稻产量呈增加趋势,2020—2021年KF处理水稻产量出现小幅下降。随着时间推移,各处理油菜和水稻的氮、磷、钾边际产量均呈增加趋势,且油菜增产效果优于水稻。相关性分析表明:油菜和水稻产量与土壤全氮、全磷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土壤养分与化学计量特征大部分呈显著相关,年均气温与土壤养分和化学计量特征呈显著相关。综上所述,有机肥还田提高了土壤保肥、供肥和缓冲能力,可以持续供给作物生长需要的养分,不仅改善了土壤结构,还提高了作物产量,综合优化施肥是优化油菜-水稻轮作农田养分管理的最优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水稻复种 施肥模式 土壤养分 作物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磷量对麦后复种蔬菜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10
作者 吴炫燕 刘根红 +4 位作者 马辉 刘露露 李杨 孙大智 陈璐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0-374,共15页
【目的】探究不同施磷量下,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收割后复种果菜类蔬菜辣椒、叶菜类蔬菜娃娃菜以及根菜类蔬菜萝卜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以确定麦后复种蔬菜作物适宜施磷量。【方法】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3种不同复种蔬菜作物,... 【目的】探究不同施磷量下,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收割后复种果菜类蔬菜辣椒、叶菜类蔬菜娃娃菜以及根菜类蔬菜萝卜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以确定麦后复种蔬菜作物适宜施磷量。【方法】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3种不同复种蔬菜作物,娃娃菜、辣椒和萝卜,副区为不同施磷量梯度,设置4个施磷水平:P_(1)(0)、P_(2)(60 kg/hm^(2))、P_(3)(120 kg/hm^(2))和P_(4)(180 kg/hm^(2)),在作物生长期间定期对土壤0~20、20~40 cm剖面主要酶活性和土壤理化性状指标进行测定。【结果】麦后复种不同类型蔬菜的土壤磷酸酶活性在P_(3)达到最大,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在P_(1)最大,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过氧化氢酶活性呈下降趋势;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呈先升后降趋势。土壤中各个理化性质的指标表现出不同的变化。相同施磷量条件下,不同种类蔬菜的电导率、速效钾有不同变化,电导率表现为辣椒>娃娃菜>萝卜;随施磷量增加,速效钾含量呈先增后降趋势,速效钾变化趋势为辣椒>娃娃菜>萝卜。全氮、速效磷、全磷、碱解氮、有机质随施磷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并在P_(3)达到最大。随施磷量增加,3种蔬菜产量较未施磷时升高;地力贡献率在P_(2)处理达到最大。麦后复种辣椒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最大。【结论】适宜的施磷量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促进蔬菜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当施磷量为120 kg/hm^(2)时,辣椒和萝卜产量最大,当施磷量为180 kg/hm^(2)时,娃娃菜产量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磷量 复种 蔬菜 土壤理化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ConvNeXt模型的农作物害虫细粒度识别 被引量:1
11
作者 韩源涛 张聪 +1 位作者 詹晓芸 王正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5-192,共8页
精确分类不同时期的农业害虫对控制其发生和发展至关重要。针对目前不同生长时期农作物害虫分类不准确的问题,该研究创建了一个关注虫态的害虫数据集并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ConvNeXt网络的农作物害虫识别模型。通过引入多种虫态共同监督... 精确分类不同时期的农业害虫对控制其发生和发展至关重要。针对目前不同生长时期农作物害虫分类不准确的问题,该研究创建了一个关注虫态的害虫数据集并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ConvNeXt网络的农作物害虫识别模型。通过引入多种虫态共同监督来重构网络主干,以便模型学习不同虫态的特征,引入空间注意力(spatial attention,SA)来改进模型结构,增强对害虫位置信息的提取能力。在大型公开数据集IP102上进行试验,与现有的同类最优基于Vision Transformer的方法相比,在保持模型参数量基本没有增加的前提下,准确率提高3.67个百分点,F1值提高2.49个百分点。试验证明,该研究提出的模型针对不同虫态害虫具备较强的识别准确率,可为精准农业害虫识别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害虫识别 农作物 ConvNeXt 空间注意力机制 多虫态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烤烟经济性状和品质对长叶龄烟苗延迟移栽的响应
12
作者 谢怡宁 夏冰 +7 位作者 陈舜尧 蒋宇丽 张阳 周毅 王新月 王霞 秦凌 邓小华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2,共7页
以云烟87为材料,设计T1(10叶龄烟苗延迟移栽、136孔育苗盘漂浮育苗、育苗基质添加“苗强壮”菌肥200 g/kg,添加“根茎康”微生物菌剂30 kg/hm^(2)与基肥混合均匀条施),T2(8叶龄烟苗延迟移栽、200孔育苗盘漂浮育苗、育苗基质加“苗强壮... 以云烟87为材料,设计T1(10叶龄烟苗延迟移栽、136孔育苗盘漂浮育苗、育苗基质添加“苗强壮”菌肥200 g/kg,添加“根茎康”微生物菌剂30 kg/hm^(2)与基肥混合均匀条施),T2(8叶龄烟苗延迟移栽、200孔育苗盘漂浮育苗、育苗基质加“苗强壮”菌肥200 g/kg、添加“根茎康”微生物菌剂30 kg/hm^(2)与基肥混合均匀条施),CK(200孔育苗盘漂浮育苗,基质不添加“苗强壮”菌肥,6叶龄移栽,基肥不添加“根茎康”微生物菌剂)3个处理,研究长叶龄烟苗延迟移栽对烤烟经济性状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T1处理可提高烤烟的产量、产值、上等烟率,改善烟叶物理特性,提高烟叶化学成分可用性和评吸质量。与CK相比,T1处理的上等烟率、均价、产量、产值分别高8.02%、2.05%、4.41%、6.58%;B2F、C3F、X2F等级的外观质量指数分别高9.67%、4.05%、9.67%;B2F、C3F等级的物理性状指数分别高0.85%、6.38%;B2F、C3F、X2F等级的化学成分可用性状指数分别高1.2%、20.85%、0.83%;B2F、C3F等级的评吸质量分别高6.87%、4.92%;B2F、C3F、X2F等级的品质指数分别高4.83%、9.19%、1.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长叶龄烟苗延迟移栽 经济性状 烟叶品质 烟稻复种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旱塬区饲用小黑麦茬后复种甜高粱品种的筛选
13
作者 宋谦 马淑梅 +3 位作者 张兰 余小亮 陈杰新 杜文华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62-167,共6页
为筛选出适宜在陇东旱塬区与饲用小黑麦复种的甜高粱品种,本试验连续2年对8个甜高粱品种的农艺性状和草产量进行研究,以筛选出最佳适宜于复种的甜高粱品种,从而有效解决陇东旱塬区优质饲草总量不足问题。研究表明:饲用小黑麦茬后复种大... 为筛选出适宜在陇东旱塬区与饲用小黑麦复种的甜高粱品种,本试验连续2年对8个甜高粱品种的农艺性状和草产量进行研究,以筛选出最佳适宜于复种的甜高粱品种,从而有效解决陇东旱塬区优质饲草总量不足问题。研究表明:饲用小黑麦茬后复种大奖2180、大卡和4264的鲜草产量居前三位,分别为75.69、72.83 t/hm^(2)和69.09 t/hm^(2),复种大奖2180、4264和海牛的干草产量居前三位,分别为21.17、20.02 t/hm^(2)和19.18 t/hm^(2),而且2个年份均能够表现出高产、稳产的优势。因此,大奖2180、海牛和4264可作为陇东旱塬区饲用小黑麦茬后复种的主推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高粱 复种 农艺性状 草产量 陇东旱塬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地区麦后复种毛叶苕子的播种期、播量及氮肥替代效应
14
作者 杜若楠 张睿 +5 位作者 金慧 潘多锋 赵海滨 杨学 张举梅 高嫱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78-82,共5页
为促进绿肥作物在黑龙江地区的推广应用,2017年4月-5月进行的毛叶苕子(Vicia villosa Roth.)播期播量试验表明,黑龙江地区生产毛叶苕子的适宜播种量为30 kg·hm^(-2),且播种期越早越好。并在2017年7月开展了小麦收获前30 d、收获前1... 为促进绿肥作物在黑龙江地区的推广应用,2017年4月-5月进行的毛叶苕子(Vicia villosa Roth.)播期播量试验表明,黑龙江地区生产毛叶苕子的适宜播种量为30 kg·hm^(-2),且播种期越早越好。并在2017年7月开展了小麦收获前30 d、收获前15 d及收获当天3个播种处理下的毛叶苕子生长及土壤效应研究,确定了麦收当天采用机械播种毛叶苕子的方式为最优选择。2018-2019年进一步开展了小麦复种毛叶苕子的氮肥替代效应试验,设计了8种施肥处理,T1(清耕不施肥)、T2(清耕施肥50%)、T3(清耕施肥75%)、T4(清耕施肥100%)、T5(复种毛叶苕子不施肥)、T6(复种毛叶苕子施肥50%)、T7(复种毛叶苕子施肥75%)、T8(复种毛叶苕子施肥100%),系统探讨了黑龙江地区麦后复种毛叶苕子的播种期、播量及氮肥替代效应。结果表明,麦后复种毛叶苕子能够显著增加土壤中的速效氮含量,对翌年小麦产量产生正效应。复种毛叶苕子处理(T5~T8)可减少后茬小麦约25%的氮肥用量,平均减施尿素60 kg·hm^(-2),且小麦产量未出现下降。此外,复种毛叶苕子还能显著降低翌年小麦田间杂草密度,减少除草剂用量。相比清耕处理(T1~T4),种植毛叶苕子显著改善了耕地的物理结构,提升了土壤肥力。综上所述,麦后复种毛叶苕子不仅能够优化土壤养分状况,还能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具有显著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建议在黑龙江地区推广麦收当天机械播种毛叶苕子的方式,并结合适宜的施肥管理,以实现绿肥作物的高效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后复种 毛叶苕子 氮肥替代效应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复种模式对烟草黑胫病发生及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15
作者 黄思菁 肖金讯 +4 位作者 杨磊 肖楚文 宋潇瑜 朱丹丹 杨友才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5,49,共8页
本研究采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比较分析4种复种模式(烤烟–大豆、烤烟–玉米、烤烟–水稻、烤烟–秋季休耕)下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差异及其与烟草黑胫病发病率的关系。结果表明:烤烟–大豆(D)、烤烟–玉米(Y)和烤烟–水稻(S)复种... 本研究采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比较分析4种复种模式(烤烟–大豆、烤烟–玉米、烤烟–水稻、烤烟–秋季休耕)下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差异及其与烟草黑胫病发病率的关系。结果表明:烤烟–大豆(D)、烤烟–玉米(Y)和烤烟–水稻(S)复种模式下烟草黑胫病发病率分别为59.35%、39.81%和27.17%,均显著低于烤烟–秋季休耕(L)模式的(80.22%);L、D、Y、S复种模式的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依次增加;变形菌门、绿弯菌门和酸杆菌门是烟田土壤细菌群落中的优势菌门,朱氏杆菌属、罗河杆菌属、非培养酸杆菌和嗜酸杆菌属为共有优势属,不同复种模式的优势菌门和共有优势属相对丰度有差异;相比于L模式,其他3种复种模式下朱氏杆菌属、罗河杆菌属、酸热菌属的相对丰度下降明显;候选物种土源菌属、厌氧绳菌属和嗜盐囊菌属的相对丰度有所上升;朱氏杆菌属、罗河杆菌属、酸热菌属和厚皮杆菌属的丰度与黑胫病发病率呈显著正相关,候选物种土源菌属、厌氧绳菌属和嗜盐囊菌属的丰度与黑胫病发病率呈显著负相关。与烤烟–秋季休耕模式相比,另外3种复种轮作模式可以塑造有利于抵抗病害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从而减少烤烟黑胫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高通量测序 细菌群落 复种模式 多样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冬黑麦饲草复种早熟大豆的品种适应性
16
作者 项锴锋 张玉霞 +3 位作者 张庆昕 王振国 崔凤娟 刘庭玉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15-19,共5页
为筛选适宜科尔沁沙地冬黑麦饲草收获后复种的早熟大豆品种,选择内豆4号、蒙豆5号、蒙豆11等11个早熟大豆品种,于冬黑麦饲草收获之后进行复种,大豆收获后测定其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结果表明,蒙豆180的株高最高,为61.53 cm,蒙豆160和蒙... 为筛选适宜科尔沁沙地冬黑麦饲草收获后复种的早熟大豆品种,选择内豆4号、蒙豆5号、蒙豆11等11个早熟大豆品种,于冬黑麦饲草收获之后进行复种,大豆收获后测定其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结果表明,蒙豆180的株高最高,为61.53 cm,蒙豆160和蒙豆170的茎粗分别为0.30 cm和0.31 cm,东农36的单株荚数最多为55个,蒙豆11的单株粒数最多,为137粒,黑河49百粒重最大,为21.9 g,产量则是蒙豆281最高,为2911.41 kg·hm^(-2)。相关性分析表明,早熟大豆产量与株高呈显著正相关,与单株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隶属函数综合分析表明,不同早熟大豆的生产性能排序为蒙豆281(0.89)>蒙豆170(0.75)>黑河49(0.74)>蒙豆160(0.72)>蒙豆343(0.64)>内豆4号(0.61)>蒙豆11(0.58)>东农36(0.57)>蒙豆5号(0.35)>蒙豆180(0.24)>蒙豆46(0.22)。建议在科尔沁沙地冬黑麦饲草收获之后种植蒙豆2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沙地 冬黑麦饲草 早熟大豆 复种 隶属函数综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地区冬油菜茬后复种谷子品种鉴定评价
17
作者 李峰 马继龙 +4 位作者 席芳芳 谢永桢 郭志龙 徐丽 豆新社 《陕西农业科学》 2025年第8期29-32,44,共5页
为探索创新甘肃陇东地区耕作制度和轮作方式,以“冬油菜+谷子”种植模式为研究背景,通过对不同谷子品种的生育期、植株特性和产量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鉴定评价该模式的可行性与优越性。结果显示:中谷19和长生07在部分试验点中未成熟,其他... 为探索创新甘肃陇东地区耕作制度和轮作方式,以“冬油菜+谷子”种植模式为研究背景,通过对不同谷子品种的生育期、植株特性和产量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鉴定评价该模式的可行性与优越性。结果显示:中谷19和长生07在部分试验点中未成熟,其他品种均能够完全成熟,且生育期平均在99~117 d之间,7个参试品种的株高在62.1~101.1 cm之间,但陇谷7号有倒伏发生;秦杂谷6号、秦杂谷8号和秦杂谷9号的穗长、穗粗分别为20.6 cm、19.4 cm、18.0 cm和2.6 cm、2.1 cm、2.7 cm,秦杂谷6号的平均单穗粒重和产量水平最高,分别为12.0 g和281.1 kg/667 m^(2),秦杂谷9号平均千粒重最高,为3.1 g。综合分析,“冬油菜+谷子”种植模式可以在陇东地区应用,秦杂谷6号和秦杂谷9号具有较广的适应性和较好的丰产性,适宜于该地区冬油菜茬复种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地区 复种 谷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卤虫工厂化多茬养殖试验
18
作者 王广宇 鲁建坤 蒋丹 《河北渔业》 2025年第2期18-20,共3页
为解决盐田养殖渤海湾卤虫资源浪费大、养殖环境不可控等问题,开展了渤海湾卤虫工厂化多茬养殖试验。工厂化养殖车间单个养殖池面积18 m^(2),水深1.0 m,养殖密度66万个/m^(3)。结果显示,每轮养殖周期10 d,单位产量12 kg/m^(3),单个养殖... 为解决盐田养殖渤海湾卤虫资源浪费大、养殖环境不可控等问题,开展了渤海湾卤虫工厂化多茬养殖试验。工厂化养殖车间单个养殖池面积18 m^(2),水深1.0 m,养殖密度66万个/m^(3)。结果显示,每轮养殖周期10 d,单位产量12 kg/m^(3),单个养殖池产量216 kg,养殖成活率≥90%。成虫个体均匀、活力旺盛、营养丰富。每栋工厂化车间150 d综合效益达到167.7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卤虫(Artemia parthenogenetica BH) 工厂化 多茬 卤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用小黑麦茬后复种甜高粱品种的筛选与评价
19
作者 张兰 马淑梅 +5 位作者 宋谦 余小亮 李静生 张鹏 柳发财 陈杰新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42-146,共5页
试验旨在筛选适宜饲用小黑麦茬后复种的甜高粱品种。选取9个甜高粱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测定甜高粱的农艺性状、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等相关指标,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参试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海牛的鲜草产量... 试验旨在筛选适宜饲用小黑麦茬后复种的甜高粱品种。选取9个甜高粱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测定甜高粱的农艺性状、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等相关指标,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参试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海牛的鲜草产量、干草产量以及干鲜比分别为78.19 t/hm^(2)、38.09 t/hm^(2)和0.42,均高于其他品种。4264的株高为448.80 cm,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力神的粗蛋白含量为14.20%,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FS3501的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及中性洗涤纤维30 h消化率均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5),相对饲喂价值和相对饲草质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干草产量与株高、叶片数和干鲜比呈正相关。隶属函数法和灰色关联度综合分析结果显示,FS3501、3701和海牛的综合品质较好。研究表明,FS3501、3701和海牛的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较高,适宜在饲用小黑麦茬后复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用小黑麦 复种 甜高粱 品种筛选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洛冬小麦复种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20
作者 敬樊 李勇刚 +3 位作者 南璐 周珊 唐艳 杨竹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6期1-4,共4页
麦后复种大豆可充分利用小麦收获后剩余的光热水资源,实现一年两熟复播种植。本文结合陕西商洛小麦及大豆种植实践,总结分析了冬小麦轻简高效栽培技术和复种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同时结合麦后复种大豆需重点关注的环节,提出了对应的产量提... 麦后复种大豆可充分利用小麦收获后剩余的光热水资源,实现一年两熟复播种植。本文结合陕西商洛小麦及大豆种植实践,总结分析了冬小麦轻简高效栽培技术和复种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同时结合麦后复种大豆需重点关注的环节,提出了对应的产量提升策略。冬小麦轻简高效栽培技术包括选择优质高产、抗病性强且早熟的小麦品种;播种前旋耕耙平,适量施用基肥;合理确定播期播量;查苗补苗,适时开展“一喷三防”;及时收获,清理残留杂物。复种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择抗逆性强、高产稳产的中早熟品种;播前耕翻灭茬,适量施用基肥;及时抢墒播种,合理密植;中耕和化学除草相结合,趁墒追肥,合理化控;抓住病虫防控关键窗口期,综合防控;脱粒晾晒,入库贮藏。研究区麦后复种大豆需重点关注的环节包括小麦收获时期、种植效益、整地质量和机械化水平等,对此提出了合理轮作,做好茬口衔接;推广高产栽培技术,提升种植效益;精细整地,提升土壤肥力以及引进新机械,扩大复种面积等策略。本文为商洛及相关地区麦后复种大豆获得高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大豆 复种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