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78篇文章
< 1 2 20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级无桥Sepic谐振LED驱动电路及其APWM-PFM混合控制
1
作者 林中寅 林维明 +1 位作者 黄舒晨 郑勇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6-124,共19页
针对传统两级式LED驱动电源中存在着半导体功率器件数目多,控制电路复杂,效率低,成本高,可靠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单级无桥Sepic谐振LED驱动电路,通过将单开关无桥Sepic电路主开关管与半桥LLC电路下开关管复用集成单级LED驱动电路,减少... 针对传统两级式LED驱动电源中存在着半导体功率器件数目多,控制电路复杂,效率低,成本高,可靠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单级无桥Sepic谐振LED驱动电路,通过将单开关无桥Sepic电路主开关管与半桥LLC电路下开关管复用集成单级LED驱动电路,减少了半导体功率器件数目,简化控制电路,提高了电路效率和工作可靠性。详细分析了所提出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深入开展了电路输入输出电压变比、网侧特性、软开关特性等稳态特性推导和电路关键参数设计,并针对所提出单级电路由于输入电压变化引起直流母线电压变动范围大等问题,分析设计了一种APWM-PFM混合控制策略。最后进行计算机仿真分析,并设计一台交流输入185~265 V_(rms)、额定输出2 A/96 W的实验样机,样机效率最高可达91.5%,PF最大值为0.995,THD最小为5.5%,不同交流电压下直流母线电压总体变化范围在60 V以内,实现直流母线电压限压。计算机仿真结果和实验结果验证所提出电路和混合控制策略的理论预期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D照明 功率因数校正 单级无桥Sepic/LLC电路 软开关 直流母线电压Apwm-pfm混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WM-PFM混合控制LCC谐振变换器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曹靖 许建平 +1 位作者 陈一鸣 林磊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629-3637,共9页
输入电压和负载宽范围变化时,变频控制LCC谐振变换器的开关频率变化范围宽,而移相控制LCC谐振变换器难以实现宽范围零电压关断(zero voltage switching,ZVS)。为了在较窄开关频率范围内实现LCC谐振变换器的宽范围软开关,该文提出一种... 输入电压和负载宽范围变化时,变频控制LCC谐振变换器的开关频率变化范围宽,而移相控制LCC谐振变换器难以实现宽范围零电压关断(zero voltage switching,ZVS)。为了在较窄开关频率范围内实现LCC谐振变换器的宽范围软开关,该文提出一种脉宽-脉频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ulse frequency modulation,PWM-PFM)混合控制LCC变换器。通过同时调整LCC变换器原边开关管的导通角与开关频率,在宽输入电压和宽负载变化范围内,提出的PWM-PFM混合控制LCC变换器能在稳压输出的同时保持变换器ZVS软开关工作。此外,PWM-PFM混合控制LCC谐振变换器的开关频率范围较窄,简化了变换器磁性元件的设计。以工作在电容电压连续模式(continuous capacitor voltage mode,CCVM)的LCC谐振变换器为例,利用基波近似法,分析PWM-PFM混合控制LCC谐振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和控制特性,对谐振元件和控制参数进行设计。最后,通过一台100-200V输入、48V/500W输出的实验样机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wm-pfm混合控制 ZVS 参数设计 LCC谐振变换器 宽范围输入电压输出负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串联混合动力拖拉机能量管理及动态协调控制策略 被引量:1
3
作者 尹必峰 恽龙 +3 位作者 解玄 王建 黄幼林 朱亚辉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0-260,共11页
针对串联式混合动力拖拉机作业工况多变、发电系统响应滞后所导致的混合动力系统功率分配难及功率损失大等问题,提出一种适宜实际应用的结合发电系统动态协调的多功率点控制策略。首先综合发动机及发电机效率求得发电系统效率最优工作... 针对串联式混合动力拖拉机作业工况多变、发电系统响应滞后所导致的混合动力系统功率分配难及功率损失大等问题,提出一种适宜实际应用的结合发电系统动态协调的多功率点控制策略。首先综合发动机及发电机效率求得发电系统效率最优工作曲线并基于拖拉机功率需求选定多个工作点;其次制定工作点切换逻辑以实时调整发电系统目标输出功率;最后采用模糊PID控制方法优化发电系统的实际响应过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策略能够大幅提升动力电池的利用程度,稳定发动机长时间工作在高效率点;发电系统的响应特性得以优化,转速超调量减小至20 r/min以内,目标功率响应时间平均降低12.5%。同时,与功率跟随策略相比,在犁耕和转场2种典型工况下,该策略下综合燃油消耗分别降低6.67%、5.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动力拖拉机 能量管理 协调控制 模糊PID控制 多功率点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半桥三电平LLC谐振变换器的混合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君瑞 赵东琦 +1 位作者 陈剑飞 秦豪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共8页
半桥三电平LLC谐振变换器具有体积小、开关器件少、开关器件耐压高等优势,已逐渐应用于直流充电模块后级为动力电池充电。针对传统变频调制(PFM)策略与移相调制(PSM)策略无法实现宽输出电压范围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种宽增益范围的移相... 半桥三电平LLC谐振变换器具有体积小、开关器件少、开关器件耐压高等优势,已逐渐应用于直流充电模块后级为动力电池充电。针对传统变频调制(PFM)策略与移相调制(PSM)策略无法实现宽输出电压范围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种宽增益范围的移相-变频(PSM-PFM)混合控制策略。通过搭建一台功率为600 W、输出电压为20~60 V的实验样机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相比单一调制策略具有更宽的增益,进而可实现宽输出电压范围,能够为动力电池提供稳定、宽范围且可调的充电电压,并实现开关管零电压开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LC谐振变换器 变频调制 移相调制 混合控制 零电压开关 宽输出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网型单元异常下的孤岛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群分布式协同控制策略 被引量:1
5
作者 贾宏杰 张育炜 +3 位作者 肖迁 穆云飞 金昱 陆文标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1-236,共16页
当构网型单元处于限功率运行与故障等工况下,传统孤岛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群分布式协同控制方法易造成交流子微网母线电压与频率失去支撑,进而导致系统失稳.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构网型单元限功率运行与故障工况的孤岛交直流... 当构网型单元处于限功率运行与故障等工况下,传统孤岛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群分布式协同控制方法易造成交流子微网母线电压与频率失去支撑,进而导致系统失稳.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构网型单元限功率运行与故障工况的孤岛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群分布式协同控制策略.当子微网构网型单元处于限功率运行或故障工况时,首先,在构网型单元异常子微网变换器控制层,构网型单元将输出功率钳位于最大值或退出运行,跟网型单元通过与互联变换器进行二次协同控制,实现功率的合理分配;其次,在网间互联变换器控制层,与构网型单元异常子微网相连的互联变换器转为构网型控制模式,为构网型单元异常子微网提供母线电压与频率支撑,其余互联变换器按照正常子微网自身剩余容量分担构网型单元异常子微网所需的支撑功率.多工况下的仿真结果表明,当负荷连续增加,构网型单元处于限功率运行工况时,所提分布式协同控制策略可通过网间互联变换器的变模式运行,实现构网型单元异常子微网交流母线电压与频率的快速恢复、跟网型单元输出功率的精准分配;当构网型单元处于故障工况时,所提分布式协同控制策略可以有效解决构网型单元异常子微网因交流母线电压与频率失去支撑导致的失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岛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群 分布式协同控制 构网型单元 异常运行工况 电压与频率支撑 功率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高精度混合视觉伺服机械臂控制方法
6
作者 刘新 王辉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66-2277,共12页
机械臂在各领域应用广泛,其控制系统对精度与稳定性方面的要求日益增加,然而,传统控制方法在复杂动态环境中的适应性不强。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机械臂混合视觉伺服控制方法。首先,通过对混合视觉伺服系统进行建... 机械臂在各领域应用广泛,其控制系统对精度与稳定性方面的要求日益增加,然而,传统控制方法在复杂动态环境中的适应性不强。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机械臂混合视觉伺服控制方法。首先,通过对混合视觉伺服系统进行建模,分析系统误差函数中旋转部分和平移部分的动态变化特性,推导误差与相机速度之间的关联关系模型。其次,提出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机械臂控制方法,通过结合系统误差和相机速度信息构建状态空间模型,实时预测系统的未来动态并优化控制输入,实现误差补偿和快速收敛。最后,在ViSP仿真平台和实物运动控制平台上分别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控制方法相比,所提出的方法有效降低了稳态误差,提高了控制精度,特别是在动态复杂环境中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和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臂 混合视觉伺服 模型预测控制 状态空间模型 最优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系统有限时间预设性能协调控制
7
作者 殷春芳 陈琰 +3 位作者 施德华 汪少华 容香伟 安兴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4-224,共11页
针对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汽车传动系统瞬态模式切换过程低频扭振性能恶化问题,提出基于控制垒势函数的有限时间预设性能(FTPPC-CBFs)控制器的分层动态协调控制策略。对于该混联式构型,采用杠杆法建立系统不同模式切换阶段低频扭转振动动... 针对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汽车传动系统瞬态模式切换过程低频扭振性能恶化问题,提出基于控制垒势函数的有限时间预设性能(FTPPC-CBFs)控制器的分层动态协调控制策略。对于该混联式构型,采用杠杆法建立系统不同模式切换阶段低频扭转振动动力学模型。在上层设计中,以离合器转速同步阶段作为主要研究阶段,基于一般预设性能(PPC)控制的设计思路,以模式切换性能指标构建预设性能函数,并引入控制垒势函数(CBFs)将预设性能约束问题转化为二次规划问题,形成控制垒势函数法预设性能(PPC-CBFs)控制策略。下层基于有限时间加幂积分(FTAAPI)进行误差的快速收敛控制,与上层PPC-CBFs构成FTPPC-CBFs控制策略,并进行了硬件在环试验。结果表明:与FTAAPI控制、预设性能滑模控制(SMC-PPC)以及有限时间加幂积分预设性能(FTAAPI-PPC)控制相比,FTPPC-CBFs控制策略的冲击度分别降低了50.12%、37.42%、42.92%;在突加扰动影响下,控制垒势函数约束下的冲击度为9.99 m/s^(3),而没有该约束下的冲击度为13.76 m/s^(3),超出了设定的冲击度标准。硬件在环试验结果表明:对比其他3种控制策略,FTPPC-CBFs控制策略的冲击度分别降低了81.89%、77.30%、43.01%;突加扰动影响下,冲击度为9.71 m/s^(3),试验与仿真结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动力汽车 扭转振动 控制垒势函数 硬件在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柔性互联的港口综合能源系统能量流开闭环混合控制策略
8
作者 辜勇 汤浩 +2 位作者 葛平旭 唐道贵 董明望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2-112,共11页
为解决港口能源成本高、碳排放量大的问题,基于“源-网-荷-储”一体的综合能源系统,提出一种包含氢-电能量流的开闭环混合控制策略。以经济性最优为目标,针对港口的能荷不平衡性,引入柔性互联设备和氢-电储能系统实现空间、时间尺度的... 为解决港口能源成本高、碳排放量大的问题,基于“源-网-荷-储”一体的综合能源系统,提出一种包含氢-电能量流的开闭环混合控制策略。以经济性最优为目标,针对港口的能荷不平衡性,引入柔性互联设备和氢-电储能系统实现空间、时间尺度的能量平衡调度,并通过氢-电能量流转化提高港口清洁能源的利用率。考虑电储能、柔性互联、电网潮流、氢能设备等约束,构建综合能源系统能量流开闭环混合控制模型。采用二阶锥松弛方法对电网潮流进行非线性约束转换,使用商业求解器CPLEX对控制模型进行求解。以宁波舟山港某港区为研究对象,通过K-means++算法对港区能源潜力进行场景聚类,对所提出的能量流开闭环混合控制策略在典型的源荷场景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在4个典型场景下平均降低12.04%的运营成本,减少5.15%的CO_(2)排放,以及提高14.28%的清洁能源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港口 综合能源系统 能量流混合控制 二阶锥松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下垂控制的光伏接入城轨供电系统混合储能控制策略研究
9
作者 赵峰 肖骅轩 +1 位作者 陈小强 王英 《电气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7-367,共11页
针对城轨列车在牵引和制动工况下出现的直流母线电压波动问题,考虑将光伏单元接入城轨供电系统以有效减小直流母线电压损失,同时提出一种二次功率分配策略和模糊下垂控制策略。首先,利用低通滤波器将列车功率进行一次分解,将分解后的低... 针对城轨列车在牵引和制动工况下出现的直流母线电压波动问题,考虑将光伏单元接入城轨供电系统以有效减小直流母线电压损失,同时提出一种二次功率分配策略和模糊下垂控制策略。首先,利用低通滤波器将列车功率进行一次分解,将分解后的低频功率部分由蓄电池控制,高频功率部分由超级电容控制。其次,提出一种自适应二次功率分配策略,该策略能够根据蓄电池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的大小自适应调节超级电容和蓄电池的功率,实现功率的合理分配;然后,根据二次分配后的功率和测量后的母线电压值,利用模糊规则对下垂控制的系数进行修正,得到完整模糊下垂控制(Fuzzy droop control,FDC)策略。最后,将上述控制策略与模糊(Proportion integration differentiation,PID)控制策略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模糊下垂控制策略能够减小城轨供电系统牵引网直流母线电压和功率波动,并且改善蓄电池的充放电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轨交通 混合储能 功率分配 模糊下垂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学习通平台的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以“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莹 《现代农机》 2025年第1期91-94,共4页
以“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为案例,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通过整合课程线上资源、改革课程授课模式、优化课程考核机制等,构建包含课前前导学习、课中师生有效互动、课后线上强化拓展三个环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实践效果证明,这种教... 以“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为案例,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通过整合课程线上资源、改革课程授课模式、优化课程考核机制等,构建包含课前前导学习、课中师生有效互动、课后线上强化拓展三个环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实践效果证明,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较好地克服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弊端,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 自动控制原理 超星学习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FC/MGT混合动力系统性能分析及协同控制策略研究
11
作者 霍海波 朱鸿翔 +3 位作者 徐胜 曹正良 许竞翔 李曦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9-88,共10页
为高效利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的高温废热和提升系统的热电效率,提出一款以甲烷为燃料的新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微型燃气轮机(SOFC/MGT)混合动力系统。该系统在传统混合系统的基础上增设燃料旁通阀和加热器,以满足SOFC电堆入口... 为高效利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的高温废热和提升系统的热电效率,提出一款以甲烷为燃料的新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微型燃气轮机(SOFC/MGT)混合动力系统。该系统在传统混合系统的基础上增设燃料旁通阀和加热器,以满足SOFC电堆入口温度的需求,并最大化利用其废热。为满足频繁波动的负载功率需求并确保透平具有合适的入口温度,首先基于所建混合动力系统的数学模型,对变工况条件下各组件的温度、输出功率等动态特性进行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设计混合动力系统的温度、功率协同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表明,当负载功率需求频繁变化时,所设计控制系统的输出功率能实时跟踪外部功率需求变化并将透平入口温度控制到目标值,说明所设计的控制方案是有效的。此外,当负载功率需求变化时,就透平入口温度主动控制对混合动力系统性能的影响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对透平入口温度进行主动控制有利于系统功率跟踪和安全运行,并有效提高混合系统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燃气轮机 混合系统 温度控制 功率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岛混合微电网电源故障后电压/频率无差控制
12
作者 李军 包那琴 +2 位作者 陈建华 吕干云 陈遗志 《南方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0-159,共10页
大多数孤岛混合微电网中的互联变换器为跟网型变换器,在运行模式切换时需要远程通信改变其控制方式。当系统运行模式突然切换且遭遇通信故障或延迟,跟网型变换器无法快速改变控制方式,从而导致电压和频率崩溃。针对上述问题,采用一种新... 大多数孤岛混合微电网中的互联变换器为跟网型变换器,在运行模式切换时需要远程通信改变其控制方式。当系统运行模式突然切换且遭遇通信故障或延迟,跟网型变换器无法快速改变控制方式,从而导致电压和频率崩溃。针对上述问题,采用一种新型互联变换器(构网器),该变换器由一对背靠背的DC/DC和DC/AC变换器构成。构网器只需本地通信,通过测量和控制DC-DC侧直流电压、互联电容器电压以及DC-AC侧交流频率即可实现运行模式无缝切换,提高混合微电网韧性。基于光伏电源支撑的构网器控制在模式切换后会导致系统电压/频率的小幅跌落,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构网器与虚拟直流电机储能协调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表明,在构网器和虚拟直流电机储能协同作用下,孤岛混合微电网中交直流任何一侧稳压电源突发故障后,交流侧频率以及直流侧电压均能够快速稳定在额定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微电网 构网器 模式无缝切换 虚拟直流电机储能 无差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岩气藏注CO_(2)混合体系提高天然气采收率与气窜控制机理
13
作者 曹成 陈星宇 +7 位作者 张烈辉 周守为 赵玉龙 文绍牧 李清平 张德平 胡勇 申彪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2-103,共12页
注CO_(2)提高气藏采收率(CO_(2)-EGR)是实现天然气增产与封存CO_(2)的重要技术,但CO_(2)的重要气源为烟气、尾气等,常含有N_(2)等杂质气体,采用分离提纯的CO_(2)开展CO_(2)-EGR将大幅度增加生产成本。为了明确CO_(2)混合体系提高碳酸盐... 注CO_(2)提高气藏采收率(CO_(2)-EGR)是实现天然气增产与封存CO_(2)的重要技术,但CO_(2)的重要气源为烟气、尾气等,常含有N_(2)等杂质气体,采用分离提纯的CO_(2)开展CO_(2)-EGR将大幅度增加生产成本。为了明确CO_(2)混合体系提高碳酸盐岩气藏采收率机理,开展了CO_(2)混合体系长岩心驱替实验以及CO_(2)防窜实验,研究了不同注气速率、注气时机与注气组分对提高天然气采收率效果的影响规律,明确了CO_(2)-EGR的主控因素,并分析了防窜效果对提高天然气采收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CO_(2)提高天然气采收率效果随着注气速率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当注气速率超过0.05 mL/min时,驱替作用导致CO_(2)快速突破,提高天然气采收率效果反而降低;②当注气时机提前时,CO_(2)提高天然气采收率效果升高,但气藏最终采收率逐渐下降;③不同组分天然气提高采收率效果依次为:纯CO_(2)、CO_(2)-N_(2)混合体系、纯N_(2)、CO_(2)-N_(2)-O_(2)混合体系,其中纯CO_(2)提高天然气采收率效果最好,达10.04%,混合体系中CO_(2)含量较低时,其物性与CH_(4)更为接近,导致突破时机提前,提高天然气采收率效果下降;④突破时机与CH_(4)采气速率对CO_(2)提高天然气采收率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加入防窜剂延缓了突破时机并提高了CH_(4)采气速率;⑤加入SDS(十二烷基硫酸钠)与SDS+TMPDA(N,N,N',N-四甲基-1,3-丙二胺)提高天然气采收率效果分别上升至11.99%与13.24%。结论认为,该实验明确了不同气体组分与注气参数对CO_(2)提高天然气采收率的影响规律及其影响机制,为CO_(2)混合体系提高碳酸盐岩气藏采收率提供了理论依据和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气藏 CO_(2)-EGR 混合体系 长岩心驱替 提高采收率 防窜控制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入SAC算法的光储微网混合储能自驱优级联自抗扰控制
14
作者 周雪松 张宇轩 +3 位作者 马幼捷 王馨悦 陶珑 问虎龙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93-104,共12页
母线电压稳定是实现新能源高水平消纳的重要前提。针对光储直流微电网混合储能系统因源荷不确定性扰动导致的母线电压波动问题,提出一种融入深度强化学习柔性动作评价(soft actor-critic, SAC)算法的自驱优级联自抗扰控制策略。首先,设... 母线电压稳定是实现新能源高水平消纳的重要前提。针对光储直流微电网混合储能系统因源荷不确定性扰动导致的母线电压波动问题,提出一种融入深度强化学习柔性动作评价(soft actor-critic, SAC)算法的自驱优级联自抗扰控制策略。首先,设计了级联扩张状态观测器来实时估计和补偿系统中的不确定性扰动,以提升系统的扰动估计精度。其次,针对系统建立了马尔可夫决策模型,并设计了状态奖励与信息熵综合评估的SAC智能体,融入控制器参数优化中。通过其在线学习和经验回放实现了控制参数的自驱优整定,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抗扰性和鲁棒性。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对比了3种控制策略在典型工况下的控制性能,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储直流微电网 混合储能 自抗扰控制 深度强化学习 SAC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级联H桥的混合潮流控制器及控制策略研究
15
作者 杨用春 杜翔宇 +3 位作者 李旭东 杨鹏 董增波 马源媛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52,共9页
随着高比例新能源替代传统火电机组大规模接入电网,潮流动态控制能力大幅降低,区域电网输电通道潮流分布不均匀情况加剧,部分输电通道和断面潮流过重、N-1过负荷情况突出,电网中输电断面瓶颈和线路输电能力闲置的情况并存,严重影响了电... 随着高比例新能源替代传统火电机组大规模接入电网,潮流动态控制能力大幅降低,区域电网输电通道潮流分布不均匀情况加剧,部分输电通道和断面潮流过重、N-1过负荷情况突出,电网中输电断面瓶颈和线路输电能力闲置的情况并存,严重影响了电网整体输供电能力发挥和安全可靠性水平。论文针对新能源潮流外送通道受阻的应用场景,提出了一种基于级联H桥的混合潮流控制器(HPFC),结合了无源的移相变压器(PST)和有源的级联H桥型换流器的优点,通过对线路阻抗幅值和相角大范围柔性化连续调节,可以实现对潮流的精准快速的控制;其次理论分析了PST的潮流调控方法和级联H桥的工作原理确定了HPFC的工作方式和运行范围,再次针对HPFC中有源和无源部分调节区域、调节速度之间的差异提出一种协同控制策略,最后基于220 kV电网双回线路应用场景,在PSCAD/EMTDC环境中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出的基于级联H桥的混合潮流控制器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潮流控制 移相变压器 级联H桥 潮流控制 分层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指数滑模的三相混合变流器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研究
16
作者 马辉 陈伟涛 +2 位作者 余本领 赵军波 席磊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5-84,共10页
为降低三相混合变流器输入电流畸变率并提高系统对负载变化的鲁棒性,提出一种基于变指数趋近律滑模控制的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方法。首先,在无源变流器前端串联滤波电感,以抑制总输入电流中的周期性畸变。其次,基于系统数学模型,为电压外... 为降低三相混合变流器输入电流畸变率并提高系统对负载变化的鲁棒性,提出一种基于变指数趋近律滑模控制的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方法。首先,在无源变流器前端串联滤波电感,以抑制总输入电流中的周期性畸变。其次,基于系统数学模型,为电压外环设计变指数趋近律滑模控制器,显著提升了系统应对负载扰动的鲁棒性。在内环控制中,为有源变流器设计了快速最优三矢量模型预测控制器,仅需两次寻优即可确定最优矢量组合,大幅降低了计算复杂度;为无源变流器设计了一种基于三阶扩展状态观测器的输入电压观测方法,减少了传感器使用数量,同时有效提升了输入电流质量。最后,将有源变流器的预测目标设定为总输入电流,实现了三相混合变流器总输入电流的高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混合变流器 模型预测控制 滑模控制 变指数趋近律 电流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混合直接潮流控制器
17
作者 张友军 马超 +2 位作者 胡传雷 姚崇 冯奕欣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6-176,共11页
针对电网输电,提出一种新型混合直接潮流控制器(HDPC),该控制器由三相电压合成型360°直接潮流控制器(DPFC)和Sen变压器(ST)输出级联组成。通过将潮流控制器输出端的补偿电压串联接入原电网,能够独立调节电网节点电压的幅值和相位,... 针对电网输电,提出一种新型混合直接潮流控制器(HDPC),该控制器由三相电压合成型360°直接潮流控制器(DPFC)和Sen变压器(ST)输出级联组成。通过将潮流控制器输出端的补偿电压串联接入原电网,能够独立调节电网节点电压的幅值和相位,从而控制电力传输系统中的有功和无功潮流。传统的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价格昂贵,故障率高,运行维护成本高。虽然Sen变压器容量大、成本低,但其响应速度慢且调节方式是离散的点控制。故相较于UPFC和ST,HDPC输出补偿电压相位可在360°范围内调节,且具有不含直流储能元件、成本低、调节范围广、效率高、损耗小等优点。详细分析电路原理,给出一种幅值和相位的双闭环控制策略以及一种新型的ST选取最优离散点的控制方式,并研制原理样机,给出实验结果,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直接潮流控制 三相电压合成型360°直接潮流控制 Sen变压器 潮流控制 电压补偿 统一潮流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网络攻击下信息物理系统预测补偿控制
18
作者 祝超群 辛文睿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1-77,共7页
针对混合网络攻击环境下的信息物理系统,研究了基于输出反馈的预测补偿控制问题,提出了具有多步预测的补偿控制方法.首先,考虑到混合攻击特性和攻击能量受限等因素,建立了具有嵌套子系统结构的信息物理系统切换模型;其次,借助李雅普诺... 针对混合网络攻击环境下的信息物理系统,研究了基于输出反馈的预测补偿控制问题,提出了具有多步预测的补偿控制方法.首先,考虑到混合攻击特性和攻击能量受限等因素,建立了具有嵌套子系统结构的信息物理系统切换模型;其次,借助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和线性矩阵不等式技术给出了系统指数稳定的充分条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输出反馈的预测补偿控制策略,实现了信息物理系统的镇定控制;最后,通过网络化直流电机控制系统仿真实例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物理系统 混合网络攻击 切换系统 预测补偿 输出反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浮导向混合励磁直线电机的法向偏移自抗扰控制
19
作者 许孝卓 毕征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54-263,共10页
针对无绳电梯用双边初级混合励磁直线同步电机(HEDPLSM)在垂直运行过程中存在法向气隙波动,引起双边磁拉力不平衡、轮轨间磨损严重的问题,提出HEDPLSM法向偏移改进型自抗扰控制方法,有效提升特殊工况下系统响应速度,提升系统抗扰能力。... 针对无绳电梯用双边初级混合励磁直线同步电机(HEDPLSM)在垂直运行过程中存在法向气隙波动,引起双边磁拉力不平衡、轮轨间磨损严重的问题,提出HEDPLSM法向偏移改进型自抗扰控制方法,有效提升特殊工况下系统响应速度,提升系统抗扰能力。建立表征HEDPLSM励磁电流调磁特性的法向力解析模型,针对法向偏移控制系统为恒值控制系统以及电机启动前存在初始法向偏移,采用函数发生器代替传统的微分跟踪器改进线性自抗扰法向偏移控制器,为系统安排过渡过程。在初始气隙不平衡工况下,采用改进型自抗扰控制策略的上升时间分别缩短45.7%和9.5%;调整时间分别缩短70.8%和61.1%,最大超调量分别降低95.5%和89.6%;在500N阶跃扰动工况下,调整时间分别缩短51.9%和30%,最大超调量分别降低50.9%和38.6%。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改进型自抗扰气隙调衡控制策略可有效提升系统抗扰能力,消除系统的扰动稳态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励磁直线电机 直线电机法向力 直线电机气隙调节 磁悬浮控制 线性自抗扰控制 微分跟踪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混合车辆队列协同控制及稳定性研究
20
作者 杜文举 赵尚飞 +1 位作者 董建勋 黄哲凯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372-384,共13页
针对由人工驾驶车辆(human-driven vehicle,HDV)、网联辅助驾驶车辆(connected human-driven vehicle,CHV)以及网联自动驾驶车辆(connected autonomous vehicle,CAV)构成的复杂混合车辆队列,构建复杂混合车辆队列系统模型,提出基于异质... 针对由人工驾驶车辆(human-driven vehicle,HDV)、网联辅助驾驶车辆(connected human-driven vehicle,CHV)以及网联自动驾驶车辆(connected autonomous vehicle,CAV)构成的复杂混合车辆队列,构建复杂混合车辆队列系统模型,提出基于异质多智能体牵制一致性的复杂混合车辆队列协同控制器。将驾驶员反应时延和车辆通信时延引入模型,设计时滞复杂混合车辆队列协同控制器,揭示时延提升混合车辆队列协同运行能力的内在机理。基于Lyapunov分析法对复杂混合车辆队列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得到队列稳定性条件。设计数值仿真实验,分析CHV车间时距、CAV车间时距、驾驶员反应时延与车辆通信时延对复杂混合车辆队列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设计的控制器能够有效控制复杂混合车辆队列,保证车辆以队列模式行驶;(2)复杂混合车辆队列中CHV车间时距和CAV车间时距分别取1.1 s和0.6 s时最有利于队列的稳定;(3)驾驶员的反应时延和车辆通讯时延对混合车辆队列的稳定性都具有消极作用,所设计的控制器能够很好抑制驾驶员反应时延和车辆通信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混合车辆队列 协同控制 多智能体系统 牵引一致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