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0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lectinib treatment for 2 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 patients carrying different novel ALK fusions
1
作者 LIANG Qingchun LI Namei LI Xiaohong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64-1172,共9页
The genomic fusions of the 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gene have been widely recognized as effective therapeutic targets for 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The Second 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 The genomic fusions of the 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gene have been widely recognized as effective therapeutic targets for 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The Second 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has treated 2 NSCLC patients with 2 distinct novel ALK gene fusions.Case 1 was a 55-year-old male with a solid nodule located in the right hilar lobe on enhanced CT scan.Case 2 was a 47-year-old female with enhanced CT showing involvement of the left upper lobe of lung.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of tumor tissues confirmed lung adenocarcinoma in both cases.Immunohistochemical(IHC)staining demonstrated positivity for thyroid transcription factor 1(TTF-1)and ALK-D5F3 in tumor cells,while negativity for P40.The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tests identified a PNPT1-ALK(Exon22:Exon20)fusion variant in case 1 and a TCEAL2-ALK(Exon3:Exon19)fusion variant in case 2.The TCEAL2-ALK fusion was further confirmed by 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ARMS)-PCR at the mRNA level.Both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oral alectinib at a dosage of 600 mg twice daily.The tumors in both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fter alectinib treatment,achieving partial response.At the time of submission,there was an absence of disease progression and the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had surpassed 1 year.It offered compelling evidences that the individuals with NSCLC and harboring either a PNPT1-ALK(Exon22:Exon20)fusion or a TCEAL2-ALK(Exon3:Exon19)fusion,experience favorable therapeutic outcomes through the administration of alectinib.This study expands the known ALK fusion variants database and supports the precision treatment of NSCLC using ALK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 alectinib ALK gene fusion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L-TAL1^(+)儿童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分析
2
作者 薛玉娟 王毓 +3 位作者 张乐萍 陆爱东 贾月萍 曾慧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62-1268,共7页
目的:探究SIL-TAL1融合基因阳性的儿童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SIL-TAL1^(+)T-ALL)的临床和预后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10例初诊T-ALL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SIL-TAL1^(+)组和SIL-TAL1-组的临床特征、治... 目的:探究SIL-TAL1融合基因阳性的儿童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SIL-TAL1^(+)T-ALL)的临床和预后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10例初诊T-ALL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SIL-TAL1^(+)组和SIL-TAL1-组的临床特征、治疗反应和预后情况。结果:110例T-ALL患儿中,SIL-TAL1^(+)组有25例(22.7%),SIL-TAL1-组有85例(77.3%)。SIL-TAL1^(+)组的初诊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SIL-TAL1-组(P<0.05),两组间的其他临床特征及治疗反应均无明显差异。SIL-TAL1^(+)组和SIL-TAL1-组的5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80.0%和75.5%,5年无病生存(DFS)率分别为76.0%和72.9%,两组间OS率及DFS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初诊年龄<10岁的患儿中,SIL-TAL1^(+)组与SIL-TAL1-组的5年OS率分别为100%与75.1%,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SIL-TAL1^(+)T-ALL初诊时白细胞水平更高,临床疗效与SIL-TAL1-无显著差异。但在初诊年龄<10岁的T-ALL患儿中,SIL-TAL1^(+)组的长期生存率明显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SIL-TAL1融合基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MYH9∷ALK基因融合的儿童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阳性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
3
作者 张莉 张爱英 +4 位作者 张丽丽 安会波 张建伟 刘玲 王凌燕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71-973,共3页
ALK阳性组织细胞增生症(ALK-posititve histiocytosis, APH)是一种罕见的伴有ALK基因重排的组织细胞病变。临床表现多样,可单发,亦可多发,ALK基因重排是其特征性基因改变。其发病机制、临床特征、组织学表现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多样,治疗... ALK阳性组织细胞增生症(ALK-posititve histiocytosis, APH)是一种罕见的伴有ALK基因重排的组织细胞病变。临床表现多样,可单发,亦可多发,ALK基因重排是其特征性基因改变。其发病机制、临床特征、组织学表现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多样,治疗方案缺乏共识,对APH亟待深入研究。本文报道了1例罕见的伴MYH9∷ALK基因融合的儿童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阳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资料、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及分子基因改变,并复习相关文献,从而加深对APH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增生症 儿童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MYH9∷ALK基因融合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定量RT-PCR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RARa融合基因 被引量:7
4
作者 郎丽 李惠民 +2 位作者 刘华 王义民 张学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714-719,共6页
本研究旨在建立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PML-RARa mRNA的方法,探讨APLPML-RARa融合基因表达水平与疗效的关系。用RT-PCR扩增培养的NB4细胞的PML-RARa融合基因,取1μgNB4细胞的总cDNA进行10倍的梯度稀释,作为标准... 本研究旨在建立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PML-RARa mRNA的方法,探讨APLPML-RARa融合基因表达水平与疗效的关系。用RT-PCR扩增培养的NB4细胞的PML-RARa融合基因,取1μgNB4细胞的总cDNA进行10倍的梯度稀释,作为标准品,建立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方法的灵敏性、稳定性、重复性进行了测定。定量检测4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治疗前后骨髓内PML-RARa融合基因转录本水平,并对1例经治疗完全缓解后又复发的患者PML-RARa转录本水平(拷贝数)进行动态监测。结果表明:用本研究建立的实时定量RT-PCR方法可检测出10-5μgNB4细胞cDNA中的PML-RARa融合基因,其重复性的CT值,管间、批间变异系数(CV)分别为2.1%、3.8%。4例患者初治骨髓PML-RARa基因转录本水平的分别为1884、5533、1803、4677拷贝,平均为3475拷贝。经ATRA+化疗治疗后其PML-RARa基因转录水平下降至40、135、79、229拷贝,平均为121拷贝。还有1例患者治疗前PML-RARa基因转录本水平为8600拷贝,经过4个月治疗,虽然此时患者处于完全缓解期,但其转录水平拷贝数仍有730。3个月后患者出现复发,转录本水平升至为11000拷贝。经过ATRA+化疗治疗后转录本水平又逐渐下降至1200拷贝。结论;建立的实时定量RT-PCR灵敏、重复性好。治疗后APL患者的PML-RARa融合基因转录本水平明显下降,复发时基因转录本水平又升高。融合基因表达水平的改变与临床疾病进展关系一致,这有助于监测白血病微小残留病,评价疗效及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定量RT-PCR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PML/RARa融合基因 微小残留病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滴式数字PCR技术检测外泌体PML-RARA融合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4
5
作者 朱慧 王哲颖 +3 位作者 丁小青 王瑞娴 潘晓蓉 童建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47-752,共6页
目的:利用微滴式数字PCR技术检测外泌体中PML-RARA融合基因表达水平。方法:使用基于Taqman探针法的ddPCR技术,建立可检测长型和短型PML-RARA融合基因转录本的方法。以PML-RARA阴性细胞株HL-60细胞的RNA逆转录合成的cDNA为阴性对照建立... 目的:利用微滴式数字PCR技术检测外泌体中PML-RARA融合基因表达水平。方法:使用基于Taqman探针法的ddPCR技术,建立可检测长型和短型PML-RARA融合基因转录本的方法。以PML-RARA阴性细胞株HL-60细胞的RNA逆转录合成的cDNA为阴性对照建立空白检测限(LOB);以表达长型PML-RARA融合基因的NB4细胞RNA逆转录合成的cDNA和含短型PML-RARA cDNA的重组质粒为模板分别确定两者的最低检测限(LOD);并检测NB4细胞培养上清来源的外泌体和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患者血清来源的外泌体中PML-RARA融合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采用ddPCR技术针对长型和短型PML-RARA转录本测得的LOB分别为每微升PCR反应体系中含0.0725拷贝和0.083拷贝;测得的LOD分别为每微升PCR反应体系中含0.19拷贝和0.21拷贝;使用该检测方法,在NB4细胞培养上清来源的外泌体和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清来源的外泌体中均可检测到PML-RARA融合基因的表达。结论:建立了一种基于ddPCR技术检测融合基因转录本的方法,可对外泌体中的微量PML-RARA转录本进行绝对定量,为无创动态监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清外泌体中PML-RARA融合基因的表达水平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滴式数字PCR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外泌体 pml-rara融合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mRNA测序技术在血液病融合基因诊断中的应用
6
作者 王曼 张灵 +7 位作者 陈艳 解珺丹 姚红 姚利 岑建农 陈子兴 陈苏宁 沈宏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09-1216,共8页
目的:探讨靶向mRNA测序技术在血液病融合基因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到2023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5例嗜酸细胞比例异常升高患者、29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骨髓或外周血RNA标本,采用实验室自建靶向mRNA测序技... 目的:探讨靶向mRNA测序技术在血液病融合基因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到2023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5例嗜酸细胞比例异常升高患者、29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骨髓或外周血RNA标本,采用实验室自建靶向mRNA测序技术检测结构变异。结果:105例嗜酸细胞比例异常升高患者中检测到结构变异患者6例,其中5例融合基因检测结果可以作为髓系肿瘤伴嗜酸细胞增多症诊断指标,另外在1例非特指型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检测到IL3∷ETV6融合基因。119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中采用靶向mRNA测序技术检测出结构变异患者占31.9%(38/119),高于多重定量PCR检测检出率的20.2%(24/119)(P<0.05)。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中检测到1例具有罕见双融合基因NUP98∷PRRX2和KCTD5∷JAK2。172例多重定量PCR检测阴性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采用靶向mRNA测序技术检测出结构变异患者104例,检出率达到60.5%(102/172)。结论:靶向mRNA测序技术能有效检测血液病融合基因,在血液病诊断、分型中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mRNA测序 血液病 融合基因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usion连接技术优化及其在大片段重组载体构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李玲玲 张伟 +3 位作者 宋玲珍 胡新德 陈树林 赵善廷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7,共7页
随着大规模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和表达序列标签数据库的建立,基因组的研究已由结构基因组向功能基因组转化,而基因功能研究的关键是基因融合技术。为高效率高保真地构建融合大片段的重组载体,本试验利用In-fusion技术进行大片段载体构建,... 随着大规模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和表达序列标签数据库的建立,基因组的研究已由结构基因组向功能基因组转化,而基因功能研究的关键是基因融合技术。为高效率高保真地构建融合大片段的重组载体,本试验利用In-fusion技术进行大片段载体构建,以不同的融合时间进行比较,通过细胞转染以及免疫印迹等方法对载体质量进行验证。通过对体系中连接时间的优化,构建出了含插入片段10、8、4ku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可正确表达。In-fusion技术的优化,提高了大片段真核表达载体构建的效率,为研究大片段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融合 In—fusion 大片段PCR扩增产物 优化 重组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2A-PBX1融合基因阳性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8
作者 贾明 胡波飞 +3 位作者 徐晓军 徐卫群 张晶樱 汤永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9-324,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E2A-PBX1融合基因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特点、治疗反应及预后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7年11月于本院初诊的ALL患儿837例,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出E2A-P BX1阳性患儿48例,收集其临床资料进行分... 目的:探讨儿童E2A-PBX1融合基因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特点、治疗反应及预后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7年11月于本院初诊的ALL患儿837例,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出E2A-P BX1阳性患儿48例,收集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8例E2A-PBX1融合基因阳性患儿中男26例,女22例,发病年龄9个月-13岁。初诊低危、中危及高危分别为2例(4.2%)、32例(66.7%)和14例(29.1%)。初诊外周血白细胞数<50×10^(9)/L者25例(53.2%),(50-100)×10^(9)/L者11例(23.4%),≥100×10^(9)/L者11例(23.4%)。免疫表型主要是以common-B ALL为主(44例,占91.7%)。48例E2A-PBX1阳性患儿未检测到BCR-ABL1、MLL-AF4、TEL-AML1等其他白血病融合基因。所有患儿均接受中国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008方案治疗,其中,泼尼松反应不良者5例(10.4%)。48例患儿在诱导治疗结束后均获得完全缓解。至随访截止时间(2023年4月30日),共5例患儿出现复发,其中中危1例、高危4例,高危组患儿的复发率明显高于中、低危组(均P<0.05);绝大多数复发患儿初诊白细胞数较高,其中4例≥100×10^(9)/L,初诊白细胞数≥100×10^(9)/L组患儿的复发率明显高于<100×10^(9)/L组(P<0.01)。本组共有4例患儿死亡,其中因白血病复发导致死亡的患儿有3例。48例E2A-PBX1融合基因阳性患儿10年无事件生存率及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7.5%±4.8%、91.7%±4.0%。结论:在E2A-PBX1融合基因阳性ALL患儿中,初诊白细胞计数高及危险度分层较高的患儿更容易出现复发,复发是患儿的主要死亡原因,建议此类患儿接受更高强度的化疗或尽早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以进一步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2A-PBX1融合基因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复发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新城疫基因Ⅶ型F蛋白重组火鸡疱疹病毒的构建及免疫保护评价
9
作者 沈沁儒 申可 +2 位作者 邵红霞 秦爱建 钱琨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5-57,共13页
为构建以火鸡疱疹病毒(Herpesvirus of turkey,HVT)为载体的表达基因Ⅶ型新城疫病毒(NDV)F蛋白的重组疫苗,研究将密码子优化的基因Ⅶ型NDV F基因插入转移载体质粒pT-sgA-eGFP-SV40-Fopt后,通过CRISPR/Cas9技术,将F基因插入HVT Fc126疫... 为构建以火鸡疱疹病毒(Herpesvirus of turkey,HVT)为载体的表达基因Ⅶ型新城疫病毒(NDV)F蛋白的重组疫苗,研究将密码子优化的基因Ⅶ型NDV F基因插入转移载体质粒pT-sgA-eGFP-SV40-Fopt后,通过CRISPR/Cas9技术,将F基因插入HVT Fc126疫苗株的US2区,获得重组疫苗rHVT-Fopt。将重组疫苗接种1日龄SPF鸡,28 d后攻毒以评价该重组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显示:构建的转移载体质粒pT-sgA-eGFP-SV40-Fopt在CEF细胞中表达良好;该重组疫苗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且与HVT Fc126株的复制能力无显著差异;F基因在各主要脏器中均有表达且能诱导较高水平的体液免疫,对NDV F48E8强毒株的攻击能产生100%的免疫保护效力。研究表明,重组疫苗rHVT-Fopt可以作为针对鸡新城疫的候选新型疫苗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火鸡疱疹病毒 新城疫病毒 基因编辑 F蛋白 免疫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唾液腺微分泌性腺癌临床病理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揭伟萍 胡济安 李怡宁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7-262,共6页
微分泌性腺癌(MSA)是第5版世界卫生组织(WHO)头颈肿瘤分类中新增的一类唾液腺上皮源性低度恶性肿瘤。MSA有独特的组织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及分子遗传改变。组织学上,MSA可排列呈微囊型、筛状、小管样和条索样,囊腔或管腔内含丰富... 微分泌性腺癌(MSA)是第5版世界卫生组织(WHO)头颈肿瘤分类中新增的一类唾液腺上皮源性低度恶性肿瘤。MSA有独特的组织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及分子遗传改变。组织学上,MSA可排列呈微囊型、筛状、小管样和条索样,囊腔或管腔内含丰富的嗜碱性分泌物,肿瘤由闰管样细胞组成,细胞形态单一,肿瘤间质为纤维黏液样组织。免疫组织化学表型上,MSA肿瘤细胞常表现为SOX10、S100、p63阳性,p40、calponin和mammaglobin阴性;平滑肌肌动蛋白可表现为阳性或阴性。MSA表现为特异性MEF2C∶∶SS18基因融合。MSA需与分泌性癌、硬化性微囊性腺癌、多形性腺癌、腺样囊性癌、分泌性肌上皮癌等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分泌性腺癌 唾液腺肿瘤 MEF2C∶∶SS18基因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癌中NTRK基因融合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董文彦 孙德正 +1 位作者 方敏 盛湲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3-110,共8页
神经营养性受体酪氨酸激酶(NTRK)基因融合是多种实体肿瘤的致癌驱动因素,是重要的临床生物标志物。在甲状腺癌中,NTRK基因融合阳性的患者表现出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因此晚期、转移性或碘难治性甲状腺癌患者应该接受NTRK基因融合状态的... 神经营养性受体酪氨酸激酶(NTRK)基因融合是多种实体肿瘤的致癌驱动因素,是重要的临床生物标志物。在甲状腺癌中,NTRK基因融合阳性的患者表现出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因此晚期、转移性或碘难治性甲状腺癌患者应该接受NTRK基因融合状态的评估。然而,关于甲状腺癌中NTRK基因融合的诊断和治疗目前还没有权威的建议或标准化的程序。本文综述了NTRK基因融合阳性甲状腺癌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该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NTRK基因融合检测和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神经营养性受体酪氨酸激酶 基因融合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DEK-NUP214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特征分析
12
作者 黄冉 吴源兵 +1 位作者 吴雅雪 胡晓慧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93-1298,共6页
目的:分析伴有DEK-NUP214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23年10月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26例患者通过多巢式PCR扩增DEK-NUP214融合基因,通过查阅门诊及住院病历和电话随访获得患者病程资料... 目的:分析伴有DEK-NUP214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23年10月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26例患者通过多巢式PCR扩增DEK-NUP214融合基因,通过查阅门诊及住院病历和电话随访获得患者病程资料及移植后生存资料。结果: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1.25(0.9-60.2)个月。26例DEK-NUP214融合基因阳性的AML患者中,FLT3-ITD基因突变阳性者15例。1例患者因诱导化疗未缓解放弃治疗死亡,1例因感染死亡,23例患者达CR后接受了allo-HSCT,其中1例移植后一月内因多重感染死亡,另外有1例因严重的肺部感染治疗无效死亡。1例患者于NR状态下接受了allo-HSCT,后因复发死亡。结论:伴DEK-NUP214融合基因阳性的AML是一类风险高、预后差的急性白血病亚型,在疾病缓解早期接受allo-HSCT是目前改善患者预后的最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DEK-NUP214 融合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GREB1∷NCOA2融合基因的类似卵巢性索肿瘤的子宫肿瘤1例
13
作者 蔡宇梦 周杨 +1 位作者 梁智勇 师晓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12-1115,共4页
伴有GREB1∷NCOA2融合基因的类似卵巢性索肿瘤的子宫肿瘤(uterine tumor resembling ovarian sex-cord tumor,UTROSCT)病理形态与高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有相似之处,易误诊,检测出特定的分子改变是诊断关键,其多次复发的临床进程提示具... 伴有GREB1∷NCOA2融合基因的类似卵巢性索肿瘤的子宫肿瘤(uterine tumor resembling ovarian sex-cord tumor,UTROSCT)病理形态与高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有相似之处,易误诊,检测出特定的分子改变是诊断关键,其多次复发的临床进程提示具有恶性生物学行为。本文报道1例术后历经多次复发的伴GREB1∷NCOA2融合基因的UTROSCT。患者为53岁女性,以月经量增多为首发症状,腹腔镜下子宫全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高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术后历经3次盆腹腔复发,复发灶经RNA测序检测出GREB1∷NCOA2融合基因,并通过荧光原位杂交验证有NCOA2基因重排,最终修正诊断为UTROS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肉瘤 类似卵巢性索肿瘤的子宫肿瘤 GREB1∷NCOA2融合基因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源于Alcaligenes A-6的D-氨基酰化酶基因的合成与融合表达
14
作者 侯欣彤 董媛 +5 位作者 林瑞东 于梁 任媛媛 李剑光 高朝辉 滕利荣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670-1674,共5页
将来源于Alcaligenes A-6的D-氨基酰化酶基因用大肠杆菌中的丰沛密码子替换,利用化学和基于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的酶促方法进行基因全合成,利用pET-32a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dan,转化进E.coil BL21(DE3)中进行融合表达.经SDS-PAGE电泳... 将来源于Alcaligenes A-6的D-氨基酰化酶基因用大肠杆菌中的丰沛密码子替换,利用化学和基于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的酶促方法进行基因全合成,利用pET-32a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dan,转化进E.coil BL21(DE3)中进行融合表达.经SDS-PAGE电泳、Western-blot检测和活性测定发现,D-ANase可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目的蛋白可达到菌体总蛋白的69.2%,密码子优化后基因构建的工程菌发酵活性为96 U/mL,重组蛋白经超声细胞破碎及Ni2+柱亲和层析纯化,比活可达1692.3 U/mg,纯度可达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氨基酰化酶 产碱杆菌 基因合成 融合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FE3/TFEB易位性肾细胞癌的“多变特征”:融合基因伴侣对病理特征的影响及现代病理学技术在准确诊断中的应用
15
作者 王小桐 夏秋媛 饶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61-564,570,共5页
TFE3/TFEB易位性肾细胞癌(TFE3/TFEB translocation renal cell carcinoma,TFE3/TFEB tRCC)因特征性基因重排机制及青年患者高发倾向,在肾癌的分子病理分类中占据突出地位。经过近二十年的研究积累,TFE3/TFEB融合伴侣基因不断丰富,TFE3/... TFE3/TFEB易位性肾细胞癌(TFE3/TFEB translocation renal cell carcinoma,TFE3/TFEB tRCC)因特征性基因重排机制及青年患者高发倾向,在肾癌的分子病理分类中占据突出地位。经过近二十年的研究积累,TFE3/TFEB融合伴侣基因不断丰富,TFE3/TFEB tRCC的形态学异质性也日益彰显。该文系统梳理TFE3/TFEB tRCC的临床病理及分子特征,突出了主要融合亚型与形态学表现、免疫表型的关联,同时概述了分子检测等辅助诊断手段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TFE3/TFEB tRCC的常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 TFE3 TFEB 融合基因 组织病理学 分子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融合基因RELCH-RET驱动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的作用及机制的初步探究
16
作者 周小刚 郝翔麟 +4 位作者 夏吉影 皇甫志敏 付万垒 吕杨帆 郭乔楠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444-1453,共10页
目的探讨新融合基因RELCH-RET驱动正常人支气管上皮(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HBE)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作用及初步机制。方法本研究基于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 目的探讨新融合基因RELCH-RET驱动正常人支气管上皮(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HBE)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作用及初步机制。方法本研究基于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回顾性临床数据(n=469),筛选出RELCH-RET融合基因作为研究靶点。为进一步验证其功能及机制,构建3组细胞模型:阴性对照组(HBE VC,转染空载慢病毒)、RET对照组(HBE RET,转染Flag-RET过表达慢病毒)及实验组(HBE RELCH-RET,转染Flag-RELCH-RET过表达慢病毒);MTS检测细胞增殖情况,Transwell实验分析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利用15只4周龄雌性肥胖型糖尿病/严重联合免疫缺陷(non-obese diabetic/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NOD/SCID)小鼠(SPF级),体质量(15.1±0.4)g,随机分为3组(n=5),通过皮下移植瘤实验评估体内成瘤能力;Western blot检测RET酪氨酸激酶(Y905)自磷酸化水平及其下游信号通路关键蛋白ERK1/2、EGFR(Y845)和STAT3(Y705)的磷酸化水平;采用化学交联法结合Western blot分析RELCH-RET的二聚化及多聚化状态,并通过解交联实验验证其可逆性。结果在NSCLC患者中筛选出3例阳性RELCH-RET融合基因患者;与HBE VC及HBE RET组相比,HBE RELCH-RET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增强(P<0.01),且获得迁移及侵袭能力(P<0.01),而对照组未表现出迁移及侵袭能力;小鼠异种移植瘤实验可见HBE RELCH-RET组形成明显肿瘤结节(P<0.001),而对照组无肿瘤生长;Western blot结果提示,RELCH-RE T可诱导RET酪氨酸残基(Y905)发生磷酸化自激活,并显著上调ERK1/2、EGFR(Y845)及STAT3(Y705)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化学交联-Western blot分析证实RELCHRET在HBE细胞中形成分子量约为170 kDa的二聚体,经解交联处理后可恢复至单体状态。结论本研究初步揭示了RELCH-RET通过以不依赖配体方式二聚化或多聚化介导RET磷酸化自激活,进而激活下游典型RET信号通路,最终驱动正常HBE细胞恶性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LCH-RET 融合基因 恶性转化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红色基因保护传承的作品类档案数字化项目建设取向和案例分析
17
作者 王文艳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106,共5页
本文基于数字记忆构建理论,提出以“价值转化技术融合服务创新”为主轴的项目建设三维取向:顶层设计层面确立“历史原真性保护、红色基因活态化传承、多维价值创造性转化”的建设原则;实施路径中构建“数字采集智能著录知识重组场景应... 本文基于数字记忆构建理论,提出以“价值转化技术融合服务创新”为主轴的项目建设三维取向:顶层设计层面确立“历史原真性保护、红色基因活态化传承、多维价值创造性转化”的建设原则;实施路径中构建“数字采集智能著录知识重组场景应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技术融合方面创新应用多模态数据融合、沉浸式数字叙事、区块链确权存证等数智技术。通过解析“焦裕禄档案知识库”“红旗渠档案史料选编”等典型案例,论证了“跨域协同的资源聚合机制、语义关联的知识服务模式、虚实交融的传递矩阵”三大建设范式。研究表明,通过构建档案本体与数字孪生体的双向映射关系,可实现红色文化基因的精准解码与创新性传承,为新时代革命文化传承工程提供可复制的实践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基因 档案资源 档案数字化 数字记忆 多模态 数据融合 沉浸式 数字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细胞癌的超声表现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娟 蔡迪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0-184,共5页
目的探讨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细胞癌(Xp11.2/TFE3-tRCC)的超声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9年4月—2022年2月手术经病理证实Xp11.2/TFE3-tRCC的10例患者,收集其超声图像及临床资料。观察肿块的边界、形... 目的探讨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细胞癌(Xp11.2/TFE3-tRCC)的超声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9年4月—2022年2月手术经病理证实Xp11.2/TFE3-tRCC的10例患者,收集其超声图像及临床资料。观察肿块的边界、形态、内部回声、血流信号情况及超声造影表现等。结果共纳入10例肿块,其中4例行超声造影。Xp11.2/TFE3-tRCC的超声表现呈多样性及多变性,肿块好发于髓质(5例)。常规超声上6例表现为类似良性病灶的边界较清楚、形态较规则的实性结节,彩色多普勒显示5例为点状血流信号。超声造影上则更倾向于恶性肿块(3例),具体表现为不均匀强化,多伴有周边不均匀增强环。结论Xp11.2/TFE3-tRCC的常规超声表现多倾向良性,而超声造影则表现为恶性病灶,因此超声造影可作为诊断可疑Xp11.2/TFE3-tRCC的潜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 超声检查 Xp11.2易位 TFE3基因融合 病理学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基因传承场域下档案数字孪生产品创意设计应用的理念、逻辑和路径 被引量:2
19
作者 崔跃峰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62,共4页
数字孪生产品作为新时代红色基因传承的重要载体,在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和红色精神传承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在红色基因传承场域下,档案数字孪生产品创意设计应用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体验为中心、融合创新、共建共享的理念;在逻辑层面... 数字孪生产品作为新时代红色基因传承的重要载体,在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和红色精神传承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在红色基因传承场域下,档案数字孪生产品创意设计应用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体验为中心、融合创新、共建共享的理念;在逻辑层面,要遵循真实性原则、全生命周期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在路径层面,要从深挖红色文化符号和元素,形成红色基因数据库,构建红色虚拟场景、创造数字档案价值,创新红色档案展示形式和方法、增强红色基因传承力度,打造具有吸引力的红色产品、激发红色基因活力等方面来具体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基因 传承场域 数字档案 数字孪生 文创产品 沉浸式 可持续 融合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许氏平鲉Myomaker通过调控成肌细胞融合促进肌肉肥大生长的调控机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于倩文 黄可佳 +1 位作者 张全启 贺艳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8,共12页
为探究Myomaker在硬骨鱼肌肉生长过程中调控作用,本研究以肌肉具有无限生长能力的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为研究对象,证明Myomaker在其肌肉生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许氏平鲉myomaker基因全长5386 bp,编码序列长870 bp,编码289... 为探究Myomaker在硬骨鱼肌肉生长过程中调控作用,本研究以肌肉具有无限生长能力的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为研究对象,证明Myomaker在其肌肉生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许氏平鲉myomaker基因全长5386 bp,编码序列长870 bp,编码289个氨基酸。胚胎整体原位杂交实验结果表明,myomaker的表达始于体节期,信号主要集中在体节位置,而在孵化前期和仔鱼期信号主要集中在头部和躯干前部。用myomaker过表达质粒投喂仔鱼30 d后,myomaker表达量显著升高,且过表达组小面积肌纤维(500~1000μm^(2))数目显著少于对照组,而大面积肌纤维(>1000μm^(2))数目显著多于对照组。之后停止投喂myomaker过表达质粒,继续培养90 d,过表达组大面积肌纤维(>5000μm^(2))占比仍大于对照组,这说明Myomaker在促进许氏平鲉肌肉肥大生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体外细胞实验证明许氏平鲉Myomaker可以促进小鼠C2C12成肌细胞发生融合,这说明Myomaker促进许氏平鲉肌纤维面积增大可能是通过调控成肌细胞融合实现的。本研究结果丰富了Myomaker调控非模式动物肌肉生长发育的资料,为进一步加深对大体型硬骨鱼类肌肉无限生长调控分子机理的理解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氏平鲉 myomaker基因 肌纤维肥大生长 成肌细胞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