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0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叶黄素对兔颞下颌关节软骨组织中PI3K/AKT信号通路和软骨细胞自噬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
1
作者 安玮 买买提吐逊·吐尔地 姚志涛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76-983,共8页
目的:探讨叶黄素对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TMJA)兔颞下颌关节软骨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和软骨细胞自噬的调控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32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叶黄素组和3-甲基... 目的:探讨叶黄素对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TMJA)兔颞下颌关节软骨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和软骨细胞自噬的调控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32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叶黄素组和3-甲基腺嘌呤(3-MA)(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叶黄素组,每组8只。模型组、叶黄素组和3-MA+叶黄素组建立兔TMJA模型,假手术组兔仅暴露组织不进行手术。叶黄素组兔给予10 mg·kg^(-1)叶黄素,3-MA+叶黄素组兔给予15 mg·kg^(-1)3-MA和10 mg·kg^(-1)叶黄素。所有药物均于手术后24 h开始通过兔耳缘静脉进行注射,每周1次,连续注射3个月。完成后取手术侧兔颞下颌关节软骨组织,HE染色评估各组兔颞下颌关节软骨组织病理形态表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兔颞下颌关节软骨组织中PI3K、AKT、磷酸化AKT(p-AKT)、Beclin-1、自噬相关蛋白5(ATG5)、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Ⅰ(LC3-Ⅰ)、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自噬受体蛋白(P62)、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解聚蛋白酶5(ADAMTS-5)、蛋白聚糖(aggrecan)和Ⅱ型胶原(ColⅡ)蛋白表达水平,透射电子显微镜法检测各组兔颞下颌关节软骨组织中自噬小体数。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兔颞下颌关节软骨组织病理评分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兔颞下颌关节软骨组织中PI3K、p-AKT、aggrecan和ColⅡ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Beclin-1、ATG5、P62、MMP-13和ADAMTS-5蛋白表达水平及LC3-Ⅱ/LC3-Ⅰ比值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叶黄素组兔颞下颌关节软骨组织中PI3K、p-AKT、aggrecan和ColⅡ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Beclin-1、ATG5和p62蛋白表达水平及LC3-Ⅱ/LC3-Ⅰ比值降低(P<0.05);与叶黄素组比较,3-MA+叶黄素组兔颞下颌关节软骨组织中PI3K、p-AKT、Beclin-1、ATG5和P62蛋白表达水平及LC3-Ⅱ/LC3-Ⅰ比值降低(P<0.05),MMP-13和ADAMTS-5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aggrecan和ColⅡ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兔颞下颌关节软骨组织中自噬小体数增多(P<0.05);与模型组比较,叶黄素组兔颞下颌关节软骨组织中自噬小体数减少(P<0.05);与叶黄素组比较,3-MA+叶黄素组兔颞下颌关节软骨组织中自噬小体数减少(P<0.05)。结论:叶黄素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和软骨细胞自噬改善TMJA兔的颞下颌关节软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黄素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颞下颌关节强直 软骨细胞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正续骨丸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自噬改善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制
2
作者 郭雪峰 张成亮 +2 位作者 刘旸 任艳玲 于睿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0-185,I0004,共7页
目的 探讨补正续骨丸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 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抑制自噬改善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ANFH)的作用... 目的 探讨补正续骨丸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 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抑制自噬改善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ANFH)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SPF级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补正续骨丸低剂量组、补正续骨丸中剂量组、补正续骨丸高剂量组,西药对照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通过腹腔注射脂多糖联合经臀肌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进行造模。西药对照组给予阿仑膦酸钠片0.9 mg/(kg·d)灌胃,补正续骨丸低剂量组给予补正续骨丸0.045 g/(kg·d)灌胃,补正续骨丸中剂量组给予补正续骨丸0.09 g/(kg·d)灌胃,补正续骨丸高剂量组给予补正续骨丸0.18 g/(kg·d)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各组大鼠均每日灌胃2次,连续12周。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股骨头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股骨头组织PI3K、p-PI3K、Akt、p-Akt、mTOR、p-mTOR、Beclin-1、LC3Ⅱ/LC3Ⅰ蛋白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股骨头组织PI3K、Akt、mTOR mRNA水平。结果 正常组大鼠股骨头组织病理HE染色显示正常;模型组大鼠股骨头出现塌陷扁平表现,股骨头内骨小梁稀疏、断裂;补正续骨丸各剂量组、西药对照组股骨头内骨小梁稀疏、断裂情况得到改善。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股骨头PI3K、Akt、mToR蛋白及mRNA以及p-PI3K、p-Akt、p-mTOR蛋白水平降低,Beclin-1、LC3Ⅱ/LC3Ⅰ蛋白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补正续骨丸各剂量组、西药对照组大鼠股骨头PI3K、Akt、mTOR蛋白及mRNA以及p-PI3K、p-Akt、p-mTOR蛋白水平升高,Beclin-1、LC3Ⅱ/LC3Ⅰ蛋白水平降低(P<0.05或P<0.01);与西药对照组相比,补正续骨丸高剂量组PI3K、Akt、mTOR蛋白及mRNA以及p-PI3K、p-Akt、p-mTOR蛋白水平升高,Beclin-1、LC3Ⅱ/LC3Ⅰ蛋白水平降低(P<0.05或P<0.01)。结论 补正续骨丸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自噬从而保护骨组织、延缓股骨头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正续骨丸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家兔的治疗作用机制
3
作者 刘芳 顾逸文 +1 位作者 方浩亮 杨雨烨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9-403,410,共6页
目的:探讨电针通过兔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家兔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0只实验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电针组、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电针+磷... 目的:探讨电针通过兔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家兔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0只实验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电针组、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电针+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每组10只。对模型对照组、电针组、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和电针+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实验兔进行CSA模型制备。电针+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注射PI3K抑制剂Wortmannin(浓度24μg/kg);正常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仅给予相同固定;电针组和电针+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给予电针“风池穴”,每天1次,连续治疗14 d。观察各组行为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实验兔椎动脉PI3K、p-AKT、mTOR、低氧诱导因子(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实验兔无明显行为学变化;模型对照组实验兔精神萎靡、缩肩拱背、食欲减退、活动减少;电针组、电针+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实验兔精神萎靡、活动减少、缩肩拱背改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电针+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实验兔椎动脉PI3K、p-AKT、mTOR水平低(均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组实验兔椎动脉PI3K、p-AKT、mTOR水平高(均P<0.05);模型对照组、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电针+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实验兔椎动脉PI3K、p-AKT、mTO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比较,电针+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实验兔椎动脉PI3K、p-AKT、mTOR水平高(均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实验兔椎动脉HIF-1α、VEGF水平低(均P<0.05);电针组、电针+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实验兔椎动脉HIF-1α、VEGF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正常对照组实验兔椎动脉HIF-1α、VEGF水平高(均P<0.05);电针组、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电针+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实验兔椎动脉HIF-1α、VEGF水平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比较,电针+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实验兔椎动脉HIF-1α、VEGF水平高(均P<0.05)。结论:电针可通过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治疗CSA模型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电针 磷酸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低氧诱导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对水疱性口炎病毒体外增殖的影响
4
作者 王梦迪 樊文杰 +5 位作者 张震 赵瑞红 李华玮 刘昆 郑鸣 王亚锴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6-143,共8页
研究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PI3K-IN-1)在PK-15细胞模型上对水疱性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VSV)体外增殖的影响,揭示PI3K-IN-1在体外细胞中对VSV的抗病毒作用,为寻求和开发防控VSV感染的药物奠定基础。采用CCK-8法检测PI3... 研究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PI3K-IN-1)在PK-15细胞模型上对水疱性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VSV)体外增殖的影响,揭示PI3K-IN-1在体外细胞中对VSV的抗病毒作用,为寻求和开发防控VSV感染的药物奠定基础。采用CCK-8法检测PI3K-IN-1在细胞水平上的安全使用浓度;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I3K-IN-1对细胞周期中各时期占比和凋亡率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术和荧光显微镜分析PI3K-IN-1处理PK-15细胞感染VSV后病毒增殖的差异;利用RT-qPCR分析VSV N基因的mRNA表达量;利用免疫印迹技术分析VSV-GFP中GFP蛋白的表达量;利用病毒滴度测定试验检测PI3K-IN-1对VSV子代病毒滴度的影响;利用共聚焦显微镜分析PI3K-IN-1对VSV-GFP中GFP蛋白荧光强度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0~10μmol/L PI3K-IN-1对PK-15细胞活力、细胞周期中各时期占比和细胞凋亡率无影响,但随着PI3K-IN-1浓度的增加,VSV-GFP中GFP蛋白的表达量降低,当PI3K-IN-1的浓度为10μmol/L时,对VSV增殖的抑制效果最好;PI3K-IN-1处理组VSV N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DMSO(CK)组且呈时间依赖趋势;VSV-GFP感染12 h和24 h时,PI3K-IN-1处理组与CK相比,GFP阳性荧光细胞比例极显著降低;PI3K-IN-1处理组子代病毒滴度与CK相比在感染12、24 h时显著降低,在感染36 h时极显著降低。综上,PI3K-IN-1可有效抑制VSV在PK-15细胞中的增殖,为研究和开发抗VSV药物提供了新的策略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疱性口炎病毒 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 抗病毒 体外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3激酶相关放射抵抗机制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卢妍蓓 李正娟 +1 位作者 雷蕾 罗晶晶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6-256,共11页
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较高。放射治疗是OSCC综合序列治疗的重要手段,对原位肿瘤治疗效果良好,但术后肿瘤复发和转移较常见,致死率高;其主要原因在于部分肿瘤具有显著的放射抵抗,存活的癌细胞可表... 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较高。放射治疗是OSCC综合序列治疗的重要手段,对原位肿瘤治疗效果良好,但术后肿瘤复发和转移较常见,致死率高;其主要原因在于部分肿瘤具有显著的放射抵抗,存活的癌细胞可表现出增殖、侵袭和迁移增强,发生上皮-间充质转化,甚至获得癌干细胞表型。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PKB,通常称PI3K/Akt)信号通路及其信号组分广泛参与OSCC发生发展和治疗预后的调控,已被证明与OSCC放射抵抗呈正相关;但其具体调控机制仍待进一步探索。本综述聚焦PI3K信号通路与OSCC的放射抵抗,从癌细胞、癌干细胞和肿瘤微环境三方面总结当前的研究进展,讨论PI3K介导的放射抵抗分子机制,以期为提高OSCC放疗敏感性和改善患者预后提供有效的潜在分子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放射疗法 辐射耐受性 磷脂酰肌醇3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肺冲击伤相关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6
作者 赵松韵 刁朝玥 白冲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6-410,共5页
原发性肺冲击伤是爆炸产生冲击波直接作用于肺脏导致的急性肺损伤,严重者可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导致作业人员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原发性肺冲击伤的病理生理特征相对明确,病理上主要表现为肺泡-毛细血管损伤和随之而来的肺出血... 原发性肺冲击伤是爆炸产生冲击波直接作用于肺脏导致的急性肺损伤,严重者可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导致作业人员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原发性肺冲击伤的病理生理特征相对明确,病理上主要表现为肺泡-毛细血管损伤和随之而来的肺出血、肺水肿,伴随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炎症反应等生理过程,但分子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就近年来原发性肺冲击伤中PI3K/Akt、NF-κB、MAPK等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伤 肺损伤 信号通路 磷酸肌醇3-激酶类 核因子ΚB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β-雌二醇对海马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
7
作者 杨英 赵亮 +2 位作者 由涌 许倩 杨振军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7-324,共8页
目的:观察17β-雌二醇(17β-E2)对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和分化能力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提取新生24 h内SD大鼠海马组织NSCs,分为对照组和17β-E2组。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2组NSCs中巢蛋白(Nestin)和5-乙炔基-... 目的:观察17β-雌二醇(17β-E2)对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和分化能力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提取新生24 h内SD大鼠海马组织NSCs,分为对照组和17β-E2组。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2组NSCs中巢蛋白(Nestin)和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的表达情况,计算NSCs增殖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NSCs中Nestin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细胞周期NSCs百分率。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NSCs分化后神经元标志物βⅢ-微管蛋白(βⅢ-tubulin)和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情况,计算神经元与星形胶质细胞的相对比值。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NSCs分化后βⅢ-tubulin、GFAP以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Akt(p-Akt)、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磷酸化GSK-3β(p-GSK-3β)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等PI3K/Akt/GSK-3β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免疫荧光法,2组NSCs中Nestin均阳性表达,与对照组比较,17β-E2组NSCs增殖率明显升高(P<0.01);Western blotting法,与对照组比较,17β-E2组NSCs中Nesti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流式细胞术,与对照组比较,17β-E2组S期NSCs百分率明显升高(P<0.01)。免疫荧光法,与对照组比较,17β-E2组神经元与星形胶质细胞的相对比值明显升高(P<0.05)。Western blotting法,与对照组比较,17β-E2组NSCs分化后βⅢ-tubuli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GFAP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Akt、p-Akt、β-catenin和p-GSK-3β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或P<0.01),GSK-3β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17β-E2可以促进NSCs增殖并促使其向神经元方向分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Β-雌二醇 神经干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黄芩素对乙型肝炎病毒大鼠肝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刘海燕 付明月 +1 位作者 孙海珍 曾玉英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9-423,共5页
目的:探讨汉黄芩素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大鼠肝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斯泼累格·多雷(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7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HBV模型组,IFN-α组,汉黄芩素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除对照组,其余大鼠采用尾静... 目的:探讨汉黄芩素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大鼠肝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斯泼累格·多雷(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7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HBV模型组,IFN-α组,汉黄芩素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除对照组,其余大鼠采用尾静脉注射HBV抗原构建HBV大鼠模型。IFN-α组大鼠高压尾静脉注射10μg pKCMvint.IFN-α,汉黄芩素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汉黄芩素10 mg/kg、20 mg/kg、40 mg/kg,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 mL/(kg·d),持续2周。2周后处死,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HBV标志物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马松(Masson)染色分别检测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和纤维化情况,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组织匀浆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蛋白表达。结果:与HBV模型组比较,汉黄芩素中、高剂量组大鼠饮食和排泄基本正常,腹腔积液消失,肝组织损伤缓解,肝纤维化减少,血清HBeAg、HBsAg、GOT、GPT水平和肝组织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蛋白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汉黄芩素可保护HBV大鼠肝功能,其可能的机制是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黄芩素 乙型肝炎病毒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 肝功能 大鼠模型 病理损伤 纤维化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磷脂酰肌醇转运蛋白基因AhSFH的克隆及其响应黄曲霉菌侵染的表达特征分析
9
作者 郭腾达 崔梦杰 +7 位作者 陈琳杰 韩锁义 郭敬坤 吴晨迪 付留洋 黄冰艳 董文召 张新友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89-1500,共12页
磷脂酰肌醇转运蛋白(phosphatidylinositol transfer protein,PITP)是真核生物细胞内膜系统间转运磷脂酰肌醇和磷脂酰胆碱单体的一类蛋白质,其参与植物生长发育、信号转导、逆境胁迫响应等多种重要的生命过程。花生中响应黄曲霉侵染的P... 磷脂酰肌醇转运蛋白(phosphatidylinositol transfer protein,PITP)是真核生物细胞内膜系统间转运磷脂酰肌醇和磷脂酰胆碱单体的一类蛋白质,其参与植物生长发育、信号转导、逆境胁迫响应等多种重要的生命过程。花生中响应黄曲霉侵染的PITP基因尚未见报道。本研究以高抗黄曲霉侵染花生种质J11为材料,利用RT-PCR技术克隆获得花生磷脂酰肌醇转运蛋白类基因,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亚细胞定位等对其进行分子特征鉴定和功能预测。结果显示,该基因编码区序列长度为1836 bp,编码一个分子式为C3114H4938N880O943S35、包含611个氨基酸、分子量为70.91 kD、等电点为7.84的不稳定亲水性蛋白。该蛋白无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含有典型的Sec14和Nodulin结构域,属于植物PITP家族的SFH亚族,将其命名为AhSFH,与大豆和蓖麻SFH蛋白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AhSFH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启动子作用元件分析发现,AhSFH基因启动子区包含大量的光响应、激素和胁迫响应元件。转录组和RT-qPCR分析发现,在黄曲霉侵染初期(T2~T3),AhSFH基因在抗性材料中的表达水平急剧上升,且显著高于高感材料。蛋白互作预测分析显示,AhSFH蛋白与多个转移酶相关家族蛋白具有关联性。本研究表明,花生AhSFH基因可强烈响应黄曲霉的侵染,可能在抗性花生材料抵抗黄曲霉侵染中发挥正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磷脂酰肌醇转运蛋白 AhSFH 黄曲霉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脂转运蛋白对胰腺癌PANC-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
10
作者 卢梦云 韩语诚 +3 位作者 胡溢洪 何旻蕙 张艳群 邹先琼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4-295,共12页
目的:探讨人类糖脂转运蛋白(GLTP)对胰腺癌(P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癌症数据分析平台(UALCAN)数据库分析PC组织和正常胰腺组织中GLTP蛋白表达差异,以及不同临床病理特征PC患... 目的:探讨人类糖脂转运蛋白(GLTP)对胰腺癌(P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癌症数据分析平台(UALCAN)数据库分析PC组织和正常胰腺组织中GLTP蛋白表达差异,以及不同临床病理特征PC患者PC组织和正常胰腺组织中GLTP蛋白表达的差异。体外培养人PC细胞PANC-1细胞,分为对照组(转染pFLAG-CMV4质粒)和GLTP过表达(GLTP-OE)组(转染pFLAG-GLTP质粒),采用抗生素筛选法建立稳定转染GLTP的细胞;敲低实验采用非特异siRNA转染PANC-1细胞作为对照组,si-GLTP转染PANC-1细胞作为si-GLTP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GLTP蛋白表达情况,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PANC-1细胞的增殖活性,克隆形成实验检测PANC-1细胞克隆形成数,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PANC-1细胞的迁移及侵袭细胞数;转录组测序分析GLTP影响PANC-1细胞的潜在作用机制;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PANC-1细胞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PI3K(p-PI3K)、蛋白激酶B (Akt)和磷酸化Akt (p-Akt)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双调蛋白(AREG)和激酶插入域受体(KDR) mRNA表达水平。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注射pFLAG-CMV4转染的PANC-1细胞)和实验组(注射pFLAG-GLTP稳定转染的PANC-1细胞),制备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检测2组小鼠移植瘤体积和质量。结果:UALCAN数据库分析,PC组织中GLTP蛋白表达水平低于正常胰腺组织(P<0.01),且不同癌症分期(P<0.05)、肿瘤分级(P<0.05)、年龄(P<0.001)和性别(P<0.05) PC患者PC组织与正常胰腺组织中GLTP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GLTP-OE组细胞增殖活性(P<0.01)和克隆形成数(P<0.001)明显降低,迁移细胞数(P<0.001)和侵袭细胞数(P<0.01)明显降低。敲低实验,与对照组比较,si-GLTP组细胞增殖活性(P<0.01)和克隆形成数(P<0.05)明显升高,迁移细胞数(P<0.001)和侵袭细胞数(P<0.001)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鼠注入肿瘤细胞4周后,肿瘤质量和体积降低(P<0.01)。过表达实验,与对照组比较,GLTP-OE组细胞中p-PI3K (P<0.01)、p-Akt-S473 (P<0.01)和p-Akt-T308 (P<0.05)蛋白表达水平降低,AREG (P<0.01)和KDR (P<0.01) mRNA表达水平降低。敲低实验,与对照组比较,si-GLTP组细胞中p-PI3K (P<0.01)、p-Akt-S473 (P<0.01)和p-Akt-T308 (P<0.0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AREG (P<0.01)和KDR (P<0.05) mRNA表达水平升高。结论:GLTP在PC组织中呈低表达。GLTP过表达能抑制PANC-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并抑制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与降低PI3K/Akt信号通路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脂转运蛋白 胰腺肿瘤 人胰腺癌细胞 细胞增殖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片仔癀在对乙酰氨基酚所致肝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11
作者 张潮鹤 张昕玮 王相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5-114,共10页
目的:探讨片仔癀(PZH)对对乙酰氨基酚(APAP)引起的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人正常肝细胞(L02细胞)分为对照组、APAP组(10 mmol·L^(-1)APAP)、APAP+PZH组(10 mmol·L^(-1)APAP和0.4 g·L^(-1)PZH)... 目的:探讨片仔癀(PZH)对对乙酰氨基酚(APAP)引起的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人正常肝细胞(L02细胞)分为对照组、APAP组(10 mmol·L^(-1)APAP)、APAP+PZH组(10 mmol·L^(-1)APAP和0.4 g·L^(-1)PZH)和PZH组(0.4 g·L^(-1)PZH)。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肝细胞形态表现,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肝细胞凋亡率,生化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及脂质过氧化物(MDA)水平,荧光探针技术检测各组肝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MMP),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蛋白、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蛋白和炎症因子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MTT法,与对照组比较,APAP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与APAP组比较,APAP+PZH组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P<0.05)。倒置显微镜观察,与对照组比较,APAP组细胞呈现数量减少且排列疏松的趋势;与APAP组比较,APAP+PZH组细胞数量及排列得到显著改善。流式细胞术检测,与对照组比较,APAP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与APAP组比较,APAP+PZH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试剂盒检测,与对照组比较,APAP组细胞中LDH活性和MDA水平明显升高(P<0.05),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APAP组比较,APAP+PZH组细胞中LDH活性和MDA水平明显降低(P<0.05),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APAP组肝细胞中ROS荧光强度明显升高;与APAP组比较,APAP+PZH组肝细胞中ROS荧光强度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APAP组肝细胞中MMP明显降低;与APAP组比较,APAP+PZH组肝细胞中MMP明显升高。Western blotting法,与对照组比较,APAP组细胞中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9、B细胞淋巴瘤2(Bcl-2)相关X蛋白(BAX)、磷酸化PI3K(p-PI3K)、磷酸化AKT(p-AKT)、磷酸化NF-κB抑制蛋白α(p-IKBα)、p-P65、磷酸化kappa B抑制因子激酶β(p-IKKβ)、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APAP组比较,APAP+PZH组细胞中caspase-9、BAX、p-PI3K、p-AKT、p-IKBα、p-P65、p-IKKβ、IL^(-1)β、IL-6和TNF-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PZH能够降低APAP引起的细胞内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缓解L02细胞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PI3K/AKT和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仔癀 药物性肝损伤 氧化应激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核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苷通过下调miR-221缓解脂多糖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及其机制研究
12
作者 靳宜静 李堪董 +1 位作者 詹智晖 王勇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88-1694,共7页
目的:探究微小RNA-221(miR-221)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炎症和纤维化的影响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苏氨酸蛋白激酶(AKT)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大鼠心肌H9C2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做干预)、LPS组(10µg/ml... 目的:探究微小RNA-221(miR-221)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炎症和纤维化的影响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苏氨酸蛋白激酶(AKT)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大鼠心肌H9C2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做干预)、LPS组(10µg/ml LPS)、实验组(10µg/ml LPS+10、20、40、80µmol/L黄芩苷)、mimics NC组(10µg/ml LPS+转染mimics NC)、miR-221 mimics组(10µg/ml LPS+转染miR-221 mimics)、inhibitor NC组(10µg/ml LPS+转染inhibitor NC)、miR-221 inhibi‐tor组(10µg/ml LPS+转染miR-221 inhibitor)、10+miR-221 mimics组(10µg/ml LPS+10µmol/L黄芩苷+转染miR-221 mimics)、10+miR-221 inhibitor组(10µg/ml LPS+10µmol/L黄芩苷+转染miR-221 inhibitor),干预24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ELISA、CCK-8、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和Transwell小室法测定miR-221表达水平、炎症因子水平、细胞活力、细胞增殖与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测定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纤连蛋白(FN)]和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水平。结果:实验组中的10µmol/L黄芩苷组中黄芩苷提高了LPS诱导的细胞活力(P<0.05),因此选择LPS+10组进行后续实验。miR-221 mimics组中miR-221水平高于mimics NC组(P<0.05),在miR-221 inhibitor组中miR-221水平低于inhibitor NC组(P<0.05),证明miR-221 mimics组和miR-221 inhibitor组转染成功。与对照组比较,LPS组细胞增殖率、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miR-221表达水平、细胞迁移数、IL-6和TNF-α水平及p-PI3K、p-AKT、N-cadherin、FN和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LPS+10组较LPS组显著扭转了上述指标的变化(P<0.05);10+miR-221 mimics组较LPS+10组miR-221 mimics削弱了黄芩苷在LPS诱导细胞中的上述作用(P<0.05),而10+miR-221 inhibitor组中的miR-221 inhibitor增强了黄芩苷在LPS诱导细胞中的上述作用(P<0.05)。结论:黄芩苷通过下调miR-221表达抑制心肌细胞H9C2的迁移、炎症并促进其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信号转导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221 心力衰竭 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信号通路 炎症因子 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甲苷调控DDR1/PI3K/Akt信号通路对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13
作者 任晓艳 方芳 +1 位作者 于玲 王萍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35-941,共7页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IV,AS-Ⅳ)对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凋亡以及盘状结构域受体1(discoid domain receptor 1,DDR1)/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信号通...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IV,AS-Ⅳ)对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凋亡以及盘状结构域受体1(discoid domain receptor 1,DDR1)/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Control)、AS-Ⅳ干预组、Control+DDR1基因干扰组(sh-DDR1)、AS-Ⅳ+DDR1基因过表达组(AS-Ⅳ+OVE-DDR1)及AS-Ⅳ+OVE-DDR1+PI3K抑制剂组(AS-Ⅳ+OVE-DDR1+LY294002)。AS-Ⅳ干预72 h后,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和Hoechst33258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DDR1/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增殖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AS-Ⅳ组细胞增殖率明显降低,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细胞呈现核固缩、核碎裂等细胞凋亡形态变化,DDR1、p-PI3K、p-Akt、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Bcl-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与AS-Ⅳ组相比,AS-Ⅳ+OVE-DDR1组细胞增殖率明显升高,凋亡率明显降低(P<0.01),DDR1、p-PI3K、p-Akt、CyclinD1、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Bcl-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AS-Ⅳ+OVE-DDR1组相比,AS-Ⅳ+OVE-DDR1+LY294002组细胞增殖率明显降低,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DDR1、p-PI3K、p-Akt、CyclinD1、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Bcl-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结论AS-Ⅳ能够抑制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与抑制DDR1/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黄芪甲苷 盘状结构域受体1/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胶通过Akt1调控PI3K/Akt/NF-κB信号通路对链脲佐菌素引起INS-1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14
作者 陈程 李警耀 +2 位作者 胡万祥 刘东慧 陈志宏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0-598,共9页
目的:探讨丝胶对链脲佐菌素(STZ)致损伤INS-1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 (Akt)/核因子κB (NF-κB)信号通路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含0、0.1、0.3、1.0、3.0和10.0μmol·L^(-1)Akt1抑制剂A-674563... 目的:探讨丝胶对链脲佐菌素(STZ)致损伤INS-1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 (Akt)/核因子κB (NF-κB)信号通路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含0、0.1、0.3、1.0、3.0和10.0μmol·L^(-1)Akt1抑制剂A-674563及10 mmol·L^(-1)STZ及600 mg·L^(-1)丝胶的完全培养基培养INS-1细胞,分为0、0.1、0.3、1.0、3.0和10.0μmol·L^(-1)A-674563组,另设置对照组(不含药物的完全培养基),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 (CCK-8)法检测INS-1细胞存活率,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筛选A-674563最佳抑制浓度,并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验证。将INS-1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完全培养基)、模型组(10 mmol·L^(-1)STZ+完全培养基)、低、中和高剂量丝胶组(10 mmol·L^(-1)STZ+150 mg·L^(-1)丝胶+完全培养基、10 mmol·L^(-1)STZ+300 mg·L^(-1)丝胶+完全培养基和10mmol·L^(-1)STZ+600mg·L^(-1)丝胶+完全培养基),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INS-1细胞存活率,筛选丝胶最佳作用浓度。另将INS-1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完全培养基)、模型组(10 mmol·L^(-1)STZ+完全培养基)、丝胶组(10 mmol·L^(-1)STZ+600 mg·L^(-1)丝胶+完全培养基)和A-674563组(10 mmol·L^(-1)STZ+600 mg·L^(-1)丝胶+0.3μmol·L^(-1)A-674563+完全培养基),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INS-1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法检测各组INS-1细胞中Akt1、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和白细胞介素6 (IL-6)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INS-1细胞磷酸化Akt1 (p-Akt1)和NF-κB蛋白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INS-1细胞中TNF-α和IL-6水平。结果:对照组INS-1细胞存活率为100.00%±0.00%,0、0.1、0.3、1.0、3.0和10.0μmol·L^(-1)A-674563+10 mmol·L^(-1)STZ+600 mg·L^(-1)丝胶+完全培养基共同作用后INS-1细胞存活率分别为82.50%±2.28%、69.47%±1.94%、51.51%±1.74%、38.94%±1.57%、24.79%±1.14%和19.85%±1.03%。A-674563对INS-1细胞的IC50值为0.3μmol·L^(-1),选择0.3μmol·L^(-1)A-674563作用INS-1细胞。与0μmol·L^(-1)A-674563比较,0.3μmol·L^(-1)A-674563+10 mmol·L^(-1)STZ+600 mg·L^(-1)丝胶+完全培养基共同作用下,INS-1细胞中p-Akt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CCK-8法检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NS-1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丝胶组INS-1细胞存活率均明显升高(P<0.05);与低和中剂量丝胶组比较,高剂量丝胶组INS-1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P<0.05),因此选择600 mg·L^(-1)丝胶作用细胞。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NS-1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丝胶组INS-1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P<0.05);与丝胶组比较,A-674563组INS-1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NS-1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丝胶组INS-1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与丝胶组比较,A-674563组INS-1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RT-qPCR法检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NS-1细胞中Akt1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丝胶组INS-1细胞中Akt1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低和中剂量丝胶组比较,高剂量丝胶组INS-1细胞中Akt1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NS-1细胞中NF-κB、TNF-α和IL-6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丝胶组INS-1细胞中NF-κB、TNF-α和IL-6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丝胶组比较,A-674563组INS-1细胞中NF-κB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NS-1细胞中p-Akt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丝胶组INS-1细胞中p-Akt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低和中剂量丝胶组比较,高剂量丝胶组INS-1细胞中p-Akt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NS-1细胞中NF-κB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丝胶组INS-1细胞中NF-κB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丝胶组比较,A-674563组INS-1细胞中NF-κB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ELISA法检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NS-1细胞中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丝胶组INS-1细胞中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丝胶组比较,A-674563组INS-1细胞中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丝胶通过靶向Akt1减轻PI3K/Akt/NF-κB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对STZ引起的INS-1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胶 INS-1细胞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核因子κB信号通路 炎症反应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核核糖核蛋白D1在胃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15
作者 殷丽霞 杨晶晶 +3 位作者 牛民主 耿志军 李江艳 李静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目的探讨小核核糖核蛋白D1(SNRPD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水平对胃癌患者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UALCAN和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GEPIA)数据库分析SNRPD1在泛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胃癌预后的关系。回顾... 目的探讨小核核糖核蛋白D1(SNRPD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水平对胃癌患者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UALCAN和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GEPIA)数据库分析SNRPD1在泛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胃癌预后的关系。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10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胃癌和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SNRPD1的表达。采用慢病毒转染技术构建SNRPD1稳定高表达和低表达的BGC-823胃癌细胞模型,采用CCK-8法和细胞克隆实验分析SNRPD1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改变,免疫印记法检测信号通路。结果UALCAN和GEPI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SNRPD1在胃癌(P<0.001)等多种恶性肿瘤组织中呈高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SNRPD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01),且表达量与胃癌患者癌胚抗原(P<0.001)、糖类抗原19-9(P<0.001)、G分期(P=0.042)、T分期(P=0.002)和N分期(P=0.027)呈正相关。SNRPD1高表达对胃癌远期预后具有预测价值(P<0.001),是胃癌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3)。基因本体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结果显示,SNRPD1生物学功能可能与调控细胞周期有关。CCK-8法和细胞克隆实验结果显示,上调SNRPD1可显著促进胃癌细胞增殖(P<0.001,P<0.001);免疫印迹法分析结果显示,上调SNRPD1使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6、G 1/S-特异性周期蛋白-D1的表达显著增加(P<0.001,P=0.002),而干扰SNRPD1则结果相反(P=0.004,P<0.00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SNRPD1加快胃癌细胞G 1/S期转变(P<0.001)。过表达SNRPD1可促进胃癌细胞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Akt)的表达(P=0.043,P<0.001),而干扰SNRPD1则抑制其表达(P均<0.001)。使用PI3K/Akt信号通路激动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干预后,显著促进了SNRPD1干扰组胃癌细胞的增殖能力(P=0.002)。结论SNRPD1在胃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其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胃癌细胞增殖并调控细胞周期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远期预后 小核核糖核蛋白D1 细胞周期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胆碱能抗炎通路探讨针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作用机制
16
作者 刘怀全 陈波 +4 位作者 杨诗力 唐易 王丹 李洁 张馨艳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29-1434,共6页
炎症反应通常被认为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进展的核心病理机制,临床治疗过程中将抗炎作为COPD治疗的基本策略。胆碱能抗炎通路(CAP)是一条重要的神经-免疫调节通路,在抗炎过程中将释放的乙酰胆碱与免疫细胞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 炎症反应通常被认为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进展的核心病理机制,临床治疗过程中将抗炎作为COPD治疗的基本策略。胆碱能抗炎通路(CAP)是一条重要的神经-免疫调节通路,在抗炎过程中将释放的乙酰胆碱与免疫细胞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nAChR)相结合后,可调节下游核因子κB(NF-κB)、Janus激酶2/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JAK2/STAT3)、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等信号通路来减弱炎症反应。其不仅可以抗全身炎症反应,还可调节肺部炎症反应,尤其是在抗炎治疗COPD中发挥重要作用。针灸作为中医学的外治法之一,被广泛应用于防治COPD且疗效确切,且可调控CAP发挥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碱能抗炎通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针灸 作用机制 核因子ΚB Janus激酶2/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探讨EA改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内在机制 被引量:3
17
作者 仲丽丽 路鑫 +7 位作者 于颖 赵秦妍 张静 刘彤慧 倪雪妍 车艳玲 吴丹 刘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98,共9页
目的探讨鞣花酸(ellagicacid,EA)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并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糖原合成酶激酶-3(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探讨鞣花酸对双转基因小鼠海马氧化应激水平的调节机制。方法将32只SPF级6月龄APP/... 目的探讨鞣花酸(ellagicacid,EA)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并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糖原合成酶激酶-3(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探讨鞣花酸对双转基因小鼠海马氧化应激水平的调节机制。方法将32只SPF级6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APP/PS1组、APP/PS1+EA组、APP/PS1+LY294002组、APP/PS1+EA+LY294002组,每组8只,另外选取8只SPF级C57BL/6J野生型小鼠(Wildtype)作为空白对照组,即WT组。APP/PS1+EA组给予50mg·kg^(-1)·d^(-1)灌胃EA;APP/PS1+LY294002组予以1.5mg·kg^(-1)·d^(-1)腹腔注射PI3K抑制剂LY294002;APP/PS1+EA+LY294002组予以50mg·kg^(-1)·d^(-1)灌胃EA,同时按1.5mg·kg^(-1)·d^(-1)腹腔注射LY294002;WT组和APP/PS1组于相同时间点灌胃等体积10%二甲基亚砜(DMSO)。每日给药1次,连续给药60天。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学习和记忆能力,免疫组化、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PI3K、AKT、GSK-3β相关蛋白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小鼠海马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WT组相比,其他四组的逃避潜伏期均增长(P<0.05),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1);APP/PS1组、APP/PS1+LY294002组和APP/PS1+EA+LY294002组中的PI3K、AKT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GSK-3β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APP/PS1+EA组的PI3K表达量降低(P<0.05),AKT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GSK-3β表达量升高(P<0.05);与WT组相比,APP/PS1组海马神经元细胞数目较少,线粒体结构破坏,大部分线粒体出现肿胀,线粒体的内膜和外模不完整,部分线粒体嵴消失,微管、微丝缠结,排列紊乱,而APP/PS1+EA组神经元细胞数较APP/PS1组增多,线粒体结构较清晰,可见清楚的线粒体嵴,线粒体轻度水肿。微管、微丝排列较整齐有序。结论鞣花酸改善AD模型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减少海马神经元细胞损伤和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PI3K、AKT、GSK-3β等相关蛋白降低AD模型小鼠海马氧化应激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P/PS1双转基因小鼠 阿尔茨海默病 鞣花酸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糖原合成酶激酶-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3K信号过度活化引发免疫病理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燕 周远涛 +3 位作者 张玉 贺晓丽 陶律延 李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36-1541,1547,共7页
目前少数研究发现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基因PIK3CD(编码p110δ)发生功能获得性(GOF)变异后,可导致活化的PI3Kδ综合征(APDS)。该突变可通过诱导T细胞减少/衰老/耗竭、B细胞发育受阻、NK细胞毒性降低等多种免疫系统内部缺陷机制导致机... 目前少数研究发现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基因PIK3CD(编码p110δ)发生功能获得性(GOF)变异后,可导致活化的PI3Kδ综合征(APDS)。该突变可通过诱导T细胞减少/衰老/耗竭、B细胞发育受阻、NK细胞毒性降低等多种免疫系统内部缺陷机制导致机体内免疫缺陷、免疫失调甚至肿瘤发生。本文主要对PI3Kδ GOF诱导APDS发生的相关临床疾病特点及免疫缺陷分子机制展开综述,重点阐述该突变导致淋巴细胞发育、分化及功能缺陷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 PI3Kδ功能获得性变异 活化的PI3Kδ综合征(APDS) 淋巴细胞缺陷 免疫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es相关蛋白(YAP)通过激活PI3K/AKT通路促进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侵袭和迁移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珍玲 杨凡 +3 位作者 金雪梅 王雪妍 陈胎琴 权春姬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4-251,共8页
目的探讨Yes相关蛋白(YAP)在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中表达及与cSCC侵袭和迁移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SCC、鲍温病(BD)、癌旁正常皮肤组织中YAP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利用慢病毒转染构建YAP基因... 目的探讨Yes相关蛋白(YAP)在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中表达及与cSCC侵袭和迁移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SCC、鲍温病(BD)、癌旁正常皮肤组织中YAP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利用慢病毒转染构建YAP基因敲低的A431稳定细胞株,利用四甲基罗丹明标记的鬼笔环肽检测A431细胞微丝分布和数量,Transwell TM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划痕实验检测A431细胞的迁移能力;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法观察敲低YAP后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标志物上皮钙黏素(E-cadherin)、锌指转录因子Snail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E-cadherin、Snail、β-catenin、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的蛋白激酶B(p-AKT)、核糖体蛋白S6(S6)、磷酸化S6(p-S6)、4E结合蛋白1(4EBP1)、磷酸化的4EBP1(p-4EBP1)的表达。结果YAP在cSCC和BD中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皮肤组织;cSCC中YAP高表达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侵袭程度密切相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部位、形态类型、是否神经脉管侵犯不相关;敲低A431细胞中YAP后,肿瘤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降低,细胞微丝变细、伪足变少;E-cadherin表达增加,Snail和β-catenin蛋白表达降低,p-AKT、p-S6及p-4EBP1蛋白表达降低。结论YAP在cSCC中高表达,YAP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cSCC的侵袭、迁移及EMT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es相关蛋白(YAP) 皮肤鳞状细胞癌 上皮间质转化(EMT)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 蛋白激酶B(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学分析PI3K/AKT通路对冷却滩羊肉贮藏期间肌肉代谢稳态的影响
20
作者 张倩 杨波 +6 位作者 罗瑞明 胡晓磊 毕永昭 陈雪妍 王金霞 李荣 胡丽筠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24,共9页
为揭示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信号通路在冷却滩羊肉贮藏期间代谢调控中的作用,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冷却滩羊肉经PI3K抑制剂LY294002注射处理后分别在贮藏期为0、4、... 为揭示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信号通路在冷却滩羊肉贮藏期间代谢调控中的作用,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冷却滩羊肉经PI3K抑制剂LY294002注射处理后分别在贮藏期为0、4、8 d时转录组的变化。在对照组和LY294002处理组之间,0、4、8 d时被鉴定为显著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数分别为474、96、13。功能富集分析表明,DEGs主要与代谢稳态有关,如氨基酸的生物合成、糖酵解/糖异生、甘油脂类代谢过程。此外,组织切片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LY294002组肌纤维间距增加,肌纤维直径显著减小,表明肌肉发生萎缩。结果表明,PI3K/AKT信号通路在维持滩羊肉贮藏过程中代谢平衡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反过来又确保了肌肉的正常生长。研究为进一步阐明冷却滩羊肉贮藏中PI3K/AKT信号代谢稳态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组学 PI3K/AKT通路 滩羊肉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