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束SAR模式下ω-k和PFA算法的比较
1
作者 曾涛 黄光平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36-539,共4页
研究波数域算法(ω-k)和极坐标形式算法(PFA)两种聚束SAR成像算法,并对其进行了定性比较分析.将SAR回波信号的预处理分为时域去调频处理和频域匹配滤波处理,给出了与此相应的两种算法的不同实现形式,并对其信号模型和成像原理进行了比较... 研究波数域算法(ω-k)和极坐标形式算法(PFA)两种聚束SAR成像算法,并对其进行了定性比较分析.将SAR回波信号的预处理分为时域去调频处理和频域匹配滤波处理,给出了与此相应的两种算法的不同实现形式,并对其信号模型和成像原理进行了比较,从残留视频相位(RVP)、算法的近似和假设以及插值等角度分析比较了这两种算法的性能.比较结果表明,去调频信号预处理方法极大地降低了信号处理量,但是存在残留视频相位(RVP);匹配滤波预处理不存在RVP,但计算量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束式SAR 去调频 匹配滤波 pfa算法 ω-k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优先级融合算法的高精度黑体温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黄浦江 杨文航 +5 位作者 朱首正 赵帮健 金海军 金柯 李春来 刘世界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6-583,共8页
为优化红外成像光谱仪探测性能,提出了一种具有用户自定义指标和温控精度达到1.0 mK的优先级融合控制算法(Priority fusion algorithm,PFA),该算法将基础PID、模糊PID和自抗扰控制算法与BP神经网络算法相融合,能够实现高性能黑体温控。... 为优化红外成像光谱仪探测性能,提出了一种具有用户自定义指标和温控精度达到1.0 mK的优先级融合控制算法(Priority fusion algorithm,PFA),该算法将基础PID、模糊PID和自抗扰控制算法与BP神经网络算法相融合,能够实现高性能黑体温控。通过Simulink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算法相比,PFA算法的超调量从3.606%下降到0.101%,响应时间从64 min下降到14.4 min,温度控制精度达到1.0 mK。同时搭建了黑体辐射定标平台,物理实验结果与理论模拟结果基本一致。该模型为高精度温控黑体在空间遥感领域的实际应用奠定理论基础,在温控领域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控系统 BP神经网络 pfa控制算法 温控精度 辐射定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叠子孔径极坐标算法的波前弯曲效应的补偿 被引量:9
3
作者 唐禹 邢孟道 +1 位作者 保铮 王岩飞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08-1113,共6页
聚束SAR模式是获得高分辨率雷达图像的一种有效的方法.用经典的极坐标算法重建聚束SAR图像时,波前弯曲效应会导致远离图像中心处的点散焦.本文通过对波前弯曲产生的机理以及经典极坐标算法下空变相位误差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可以在成像过... 聚束SAR模式是获得高分辨率雷达图像的一种有效的方法.用经典的极坐标算法重建聚束SAR图像时,波前弯曲效应会导致远离图像中心处的点散焦.本文通过对波前弯曲产生的机理以及经典极坐标算法下空变相位误差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可以在成像过程中补偿波前弯曲效应的重叠子孔径极坐标算法,该算法可以有效的增大极坐标算法的成像面积,可以应用于P波段成像和超高分辨率成像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前弯曲重建 极坐标算法(pfa) 重叠子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分辨率聚束SAR运动补偿算法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麻丽香 程黎 唐禹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99-603,共5页
聚束SAR模式是获得高分辨率雷达图像的一种有效的方法。由于合成孔径时间较长,载机在合成孔径时间内飞行的非平稳性造成图像严重散焦,并且高分辨率SAR的距离向信号也存在相位误差。该文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回波数据的运动补偿方法对载机的... 聚束SAR模式是获得高分辨率雷达图像的一种有效的方法。由于合成孔径时间较长,载机在合成孔径时间内飞行的非平稳性造成图像严重散焦,并且高分辨率SAR的距离向信号也存在相位误差。该文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回波数据的运动补偿方法对载机的位置误差、距离向相位误差以及残余包络误差进行有效的估计,得到高分辨率的聚束SAR图像,并通过实测数据验证了该文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SAR) 运动补偿 极坐标算法(pf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基于极坐标格式的快速后向投影算法 被引量:10
5
作者 杨泽民 孙光才 +1 位作者 吴玉峰 邢孟道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37-544,共8页
快速分级后向投影算法(Fast Factorized Back-Projection Algorithm,FFBPA)研究了BPA中的冗余计算,通过子孔径划分,在极坐标系下将信号逐级相干积累成像,该方法避免了BPA中每个图像点的重复性全孔径搜索过程,大幅减少了计算量。然而多... 快速分级后向投影算法(Fast Factorized Back-Projection Algorithm,FFBPA)研究了BPA中的冗余计算,通过子孔径划分,在极坐标系下将信号逐级相干积累成像,该方法避免了BPA中每个图像点的重复性全孔径搜索过程,大幅减少了计算量。然而多级插值操作加剧了误差积累,减少分级次数又影响算法效率。为解决这一矛盾,该文结合极坐标格式算法(PFA)提出了一种新的多级迭代快速BP成像算法,并将算法拓展应用到曲线轨道,多模式SAR中。分析表明,该文方法与FFBPA相比更高效。最后通过该文算法与FFBPA的星载0.1 m超高分辨率聚束SAR成像进行仿真实验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快速分级后向投影算法(FFBPA) 极坐标格式算法(pfa) 曲线轨道 多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基地ISAR的极坐标格式算法及其改进算法 被引量:5
6
作者 朱小鹏 张群 李宏伟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88-394,共7页
通过对双基地逆合成孔径雷达(Bistatic-ISAR)回波信号模型进行分析,得出双基地ISAR回波信号在空间波数域的分布特性及其支撑区范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于双基地ISAR的极坐标格式算法(PFA),该算法采用距离向线性插值和方位向非线性插值... 通过对双基地逆合成孔径雷达(Bistatic-ISAR)回波信号模型进行分析,得出双基地ISAR回波信号在空间波数域的分布特性及其支撑区范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于双基地ISAR的极坐标格式算法(PFA),该算法采用距离向线性插值和方位向非线性插值的方法实现极坐标到直角坐标的变换;此外,针对插值运算复杂度高的问题,在距离向插值中,引入Chirp-Z变换代替距离向线性插值,并结合方位向非线性插值提出了基于Chirp-Z变换的双基地ISAR的PFA算法;最后通过对点目标模型的仿真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基地逆合成孔径雷达(Bistatic-ISAR) 极坐标格式算法(pfa) CHIRP-Z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极坐标格式算法的地基雷达数据处理方法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晓红 谭维贤 +2 位作者 黄平平 徐伟 洪文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26-932,共7页
近年来,地基合成孔径雷达(Ground-based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GBSAR)被广泛应用于地表形变监测和大型建筑物形变监测。极坐标格式算法(Polar Format Algorithm,PFA)是一种典型的聚束SAR高分辨率成像算法,本文针对地基SAR应用于特... 近年来,地基合成孔径雷达(Ground-based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GBSAR)被广泛应用于地表形变监测和大型建筑物形变监测。极坐标格式算法(Polar Format Algorithm,PFA)是一种典型的聚束SAR高分辨率成像算法,本文针对地基SAR应用于特定监测目标场景这种应用背景,将极坐标格式算法应用于其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极坐标格式算法的地基雷达数据处理方法,建立了地基雷达的成像几何,结合chirp Z变换降低了算法的复杂度,从信号的相位历程这一角度分析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最后通过仿真数据和实测数据验证了该理论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合成孔径雷达(GBSAR) 区域形变监测 极坐标格式算法(pf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PFA的多子阵聚束合成孔径声呐成像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姚永红 张旭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23-928,共6页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极坐标格式算法(Polar Format Algorithm, PFA)进行聚束多子阵合成孔径声呐成像的改进方法,建立了非“停-走-停”条件下的斜视成像模型,推导了信号由时域到波数域的解析表达式,给出了信号处理流程。该方法首先使用场...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极坐标格式算法(Polar Format Algorithm, PFA)进行聚束多子阵合成孔径声呐成像的改进方法,建立了非“停-走-停”条件下的斜视成像模型,推导了信号由时域到波数域的解析表达式,给出了信号处理流程。该方法首先使用场景中心点的精确距离史对平台运动误差进行补偿,并通过极坐标算法处理得到粗聚焦的图像。其次,为了解决非场景中心点的残余空变相位误差的补偿问题,对粗聚焦图像进行分块自聚焦处理,使场景边缘点的聚焦效果得到改善。最后,经过子图拼接及几何校正后得到完整的精聚焦图像。仿真及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方位向性能指标,同时也能准确补偿平台运动误差,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多子阵声呐成像。该方法在大运动误差、大斜视情况下仍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坐标格式算法(pfa) 多子阵 聚束 合成孔径声呐 成像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PGA的微型SAR成像信号处理技术 被引量:6
9
作者 胡晓琛 李威 +1 位作者 朱岱寅 崔爱欣 《雷达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5-150,共6页
微型SAR(MiniSAR)成像处理系统通过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设计并实现。该系统中成像处理流程以极坐标格式算法(Polar Format Algorithm,PFA)为基础,首先对回波数据进行参考距离补偿,再采用尺度变换原理(... 微型SAR(MiniSAR)成像处理系统通过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设计并实现。该系统中成像处理流程以极坐标格式算法(Polar Format Algorithm,PFA)为基础,首先对回波数据进行参考距离补偿,再采用尺度变换原理(Principle of Chirp Scaling,PCS)代替插值过程实现距离向的重采样,能够在提升算法精度的同时,提高运算效率;方位向处理采用高精度的Sinc插值方法,流水线输出插值结果,运算效率进一步提高;最后,系统通过相位梯度自聚焦(Phase Gradient Autofocus,PGA)算法实现残留相位误差的估计和补偿。基于Xilinx公司的Virtex7-XC7VX6907开发板对系统进行了成像处理和验证,系统工作频率为200MHz,在5.10s时间内实现8 192×4 096个采样点的32位单精度浮点成像处理。实测数据处理结果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合成孔径雷达(MiniSAR) 极坐标格式算法(pfa)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 相位梯度自聚焦(P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