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2篇文章
< 1 2 8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阳市罗山县鸡滑液囊支原体PCR检测及VlhA基因序列分析
1
作者 李迎晓 尹磊 +2 位作者 胡玉曼 赵瑜 焦凤超 《家禽科学》 2025年第2期19-25,共7页
为了解信阳市罗山县MS流行状况和流行株的分子特征,本研究应用PCR方法对罗山县部分蛋鸡养殖场进行鸡滑液囊支原体病原检测,并对阳性样品VlhA基因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从48份样品检测出3份MS阳性样品;Vlh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3个流行株... 为了解信阳市罗山县MS流行状况和流行株的分子特征,本研究应用PCR方法对罗山县部分蛋鸡养殖场进行鸡滑液囊支原体病原检测,并对阳性样品VlhA基因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从48份样品检测出3份MS阳性样品;Vlh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3个流行株与国内流行的K基因型MS参考株具有高度相似性;VlhA基因推导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3个流行株与国内流行的MS具有高度同源性;氨基酸变异位点分析发现,H2 MS阳性样品在第43、45位出现突变与缺失。研究结果为罗山地区MS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滑液囊支原体 pcr检测 VlhA基因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猪瘟病毒基因Ⅰ型和Ⅱ型PCR-RFLP鉴别方法的建立
2
作者 孙仁杰 徐慧玲 +6 位作者 孙思琪 柴娟 虞一聪 谢荣辉 李肖梁 赵灵燕 张传亮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17-1028,共12页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基因Ⅰ型和Ⅱ型的PCR-RFLP鉴别方法。通过对ASFV基因Ⅰ型与基因Ⅱ型基因组序列的比对分析,针对B385R基因和B125R基因保守区设计1对特异性PCR-RFLP引物,与其他临床上常...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基因Ⅰ型和Ⅱ型的PCR-RFLP鉴别方法。通过对ASFV基因Ⅰ型与基因Ⅱ型基因组序列的比对分析,针对B385R基因和B125R基因保守区设计1对特异性PCR-RFLP引物,与其他临床上常见的9种猪病病毒均无交叉反应。通过该引物扩增获得覆盖B646L基因全长的DNA片段作为检测靶标,结合BmgBⅠ酶切进行RFLP图谱分析,即可实现对B646L基因全序列的快速检测,有效区分ASFV基因Ⅰ型和Ⅱ型,最低检测DNA质量浓度可达到5 pg·mL^(-1)。模拟临床样本的研究结果表明,本方法还能够有效应对实际检测中基因Ⅰ型和Ⅱ型的混合感染。综上,本方法操作简便、准确性高、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成本较低,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基层兽医技术人员开展非洲猪瘟疫情的监测和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基因Ⅰ型 基因Ⅱ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鸽腺病毒Ⅰ型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遗传进化分析
3
作者 安乐乐 刘倩芸 +2 位作者 蓝秋菊 罗迅 赵永清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7-177,共11页
【目的】鸽腺病毒感染在全球鸽群中广泛分布,可引起多种临床症状,如呕吐、腹泻、肝脏损伤等,严重影响鸽的健康与养殖效益。建立一种快速高效检测鸽腺病毒Ⅰ型(PiAdV-Ⅰ)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为鸽腺病毒Ⅰ型临床检测及流行病... 【目的】鸽腺病毒感染在全球鸽群中广泛分布,可引起多种临床症状,如呕吐、腹泻、肝脏损伤等,严重影响鸽的健康与养殖效益。建立一种快速高效检测鸽腺病毒Ⅰ型(PiAdV-Ⅰ)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为鸽腺病毒Ⅰ型临床检测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技术平台。【方法】依据GenBank公布鸽腺病毒Ⅰ型Hexon基因保守区设计引物探针并构建重组质粒pCE2-TA-PiAdV-Ⅰ;优化反应体系和程序,绘制标准曲线、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评价,建立鸽腺病毒Ⅰ型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扩增测序阳性临床样品的Hexon基因,使用MEGA5.0进行进化树构建及同源性分析。【结果】该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标准曲线y=-3.1081x+37.374,线性相关系数R2为0.9977,线性关系良好;与鸽疱疹病毒、鸽圆环病毒等鸽子其他常见病毒无交叉反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最低检测拷贝数为14.6 copies/μL,敏感性是常规PCR方法的10倍,具有高敏感性;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均低于1.1%,重复性好。通过检测112份鸽子病料样品,该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阳性率为69.64%(78/112),并且高于常规PCR方法阳性检出率65.18%(73/112)。此外,建立的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与常规PCR方法的阳性符合率为100%,总体符合率为95.54%。3条测序毒株与Ⅰ型鸽腺病毒参考毒株同源性为99.47%~99.71%,遗传关系高度接近,表明可能由同一个原始毒株进化而来。【结论】研究建立的鸽腺病毒Ⅰ型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线性关系良好、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及重复性好,可快速高效检测出临床样品中的PiAdV-Ⅰ。此外,所扩增序列能够用于分析临床毒株遗传进化特征,有助于快速准确诊断鸽腺病毒感染及疫苗研发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鸽腺病毒Ⅰ型 Hexon基因 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 遗传进化分析 临床检测 流行病学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桃属植物叶绿体基因PCR-RFLP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健仔 李思光 +1 位作者 罗玉萍 陈少风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28-333,共6页
分别用 2个不同限制性内切酶对猕猴桃属 2 7个种和 1 5个栽培品种的叶绿体基因 (rbcL基因和 psbA基因 )的PCR扩增产物进行酶切分析 ,共得到 2 5个限制性位点 ,其中 2 4个具有多态性。确立了该属植物的单元型分布 ,对该属植物的系统发育... 分别用 2个不同限制性内切酶对猕猴桃属 2 7个种和 1 5个栽培品种的叶绿体基因 (rbcL基因和 psbA基因 )的PCR扩增产物进行酶切分析 ,共得到 2 5个限制性位点 ,其中 2 4个具有多态性。确立了该属植物的单元型分布 ,对该属植物的系统发育方式和部分重要种类的亲缘关系进行了探讨 ,拓展了可用于该属植物分子系统学研究的遗传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属 植物 叶绿体基因 pcr—rflp分析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云金杆菌新菌株WZ-7的PCR-RFLP分析及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永 王勤英 +2 位作者 檀建新 陆秀君 李国勋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82-85,共4页
利用PCR -RFLP技术分析了自河北省土壤中分离的苏云金杆菌新菌株WZ - 7,结果表明该菌株含有cry1、cry2Ab、cry1Ia1型基因 ,其中cry1型基因的酶切片段类型不同于已发表的基因类型 ,有可能含有新的基因。SDS -PAGE分析结果出现 1 30、79... 利用PCR -RFLP技术分析了自河北省土壤中分离的苏云金杆菌新菌株WZ - 7,结果表明该菌株含有cry1、cry2Ab、cry1Ia1型基因 ,其中cry1型基因的酶切片段类型不同于已发表的基因类型 ,有可能含有新的基因。SDS -PAGE分析结果出现 1 30、79、73、66、60、58kD左右的 6种晶体蛋白 ,毒素蛋白类型属于II型。室内生测结果显示 ,该菌株对重要的农业害虫棉铃虫、甜菜夜蛾、小菜蛾、菜青虫、玉米螟等均有较高的杀虫毒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云金杆菌 新菌株 WZ-7 pcr—rflp分析 生物活性 农业害虫 毒杀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瘟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与分析
6
作者 李艳红 《北方牧业》 2025年第2期13-13,共1页
在生猪的养殖过程中,规模化、集约化及智能化的养殖模式,有利于猪的饲养管理,但是养殖面积受到一定的限制,导致出现生猪的饲养密度相对较大、生猪的运动量不足、机械化饲养管理存在多种不利因素等问题,猪容易引发相关的传染性疾病。由... 在生猪的养殖过程中,规模化、集约化及智能化的养殖模式,有利于猪的饲养管理,但是养殖面积受到一定的限制,导致出现生猪的饲养密度相对较大、生猪的运动量不足、机械化饲养管理存在多种不利因素等问题,猪容易引发相关的传染性疾病。由于养殖数量较大,尤其传染性比较强的疾病,感染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甚至导致死亡,给生猪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相关研究表明,在不同规模化养殖过程中,生猪容易感染相关的病毒性疾病和细菌性疾病,生猪养殖过程中以混合感染为多见,多种病原混合感染后致病性较强,给临床的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严重影响着我国生猪养殖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pcr 分析 生猪 智能化养殖 检测 传染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甜菜夜蛾高毒力Bt新菌株的PCR-RFLP分析及生物活性测定 被引量:1
7
作者 程林友 陆秀君 李国勋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61-165,共5页
利用PCR-RFLP对Bt.新菌株cyz-13,T4-3的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yz-13含有cry1Aa,cry1Ac,cry1Bc,cry2Ab4种基因型,其中cyz-13菌株的PCR产物的酶切片断类型不同于已知的基因类型;T4-3菌株含有cry1Aa,cry1Ac,cry1Ag,cry2Ac,cry1Ia5种... 利用PCR-RFLP对Bt.新菌株cyz-13,T4-3的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yz-13含有cry1Aa,cry1Ac,cry1Bc,cry2Ab4种基因型,其中cyz-13菌株的PCR产物的酶切片断类型不同于已知的基因类型;T4-3菌株含有cry1Aa,cry1Ac,cry1Ag,cry2Ac,cry1Ia5种基因型。室内生测结果显示,两菌株对甜菜夜蛾、粘虫、棉铃虫、玉米螟均具有高毒力,好于H D-1标准菌株。两菌株的发酵液均有杀虫活性,二者上清的杀虫因子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云金杆菌 CRY基因 pcr—rflp分析:生物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个群体草鱼mtDNAD-Loop的PCR-RFLP分析 被引量:21
8
作者 吴海防 董仕 +1 位作者 单淇 谷口顺彦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84-188,共5页
采用PCR技术对江西瑞昌、湖南长沙、天津宁河3个群体的144尾草鱼线粒体DNA(m tDNA)D-Loop区段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进行了分析。PCR扩增出的m tDNA D-Loop区段,用11种核酸内切限制酶酶切。结果显示:扩增出的142尾试验鱼的m tDNA... 采用PCR技术对江西瑞昌、湖南长沙、天津宁河3个群体的144尾草鱼线粒体DNA(m tDNA)D-Loop区段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进行了分析。PCR扩增出的m tDNA D-Loop区段,用11种核酸内切限制酶酶切。结果显示:扩增出的142尾试验鱼的m tDNA D-Loop区段为1.6 kbp,长沙群体中的两尾为1.8kbp,个体间存在长度变异现象;6种限制酶具有酶切位点,共检测到两种单倍型,其中长沙群体中有长度变异的两尾为一种单倍型,142尾为另一种单倍型;瑞昌和宁河两群体内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均为0,长沙群体内的分别为0.0816、0.00315;长沙群体与瑞昌(或宁河)群体间的核苷酸歧化距离以及Rogers遗传距离分别为0.0000343和0.6783;χ2检验结果显示3个群体间的遗传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离草鱼m tDNA D-Loop区段的遗传多样性很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MTDNA D—Loop pcr—rflp 长度变异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番鸭MC1R基因SNP位点的发现和PCR-RFLP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郑嫩珠 黄虹虹 +4 位作者 陈晖 朱志明 缪中纬 李盛霖 董晓宁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11-13,18,共4页
为了检测半番鸭MC1R基因的多态性,并分析其多态性与半番鸭羽色性状的相关性,以羽色表型极端的黑白羽半番鸭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克隆测序的方法寻找MC1R基因编码区的SNP突变位点,结果发现MC1R基因编码区存在7个SNP,其中同义突变A399G位... 为了检测半番鸭MC1R基因的多态性,并分析其多态性与半番鸭羽色性状的相关性,以羽色表型极端的黑白羽半番鸭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克隆测序的方法寻找MC1R基因编码区的SNP突变位点,结果发现MC1R基因编码区存在7个SNP,其中同义突变A399G位点为限制性内酶切Hin61的识别位点。其次针对酶切位点,利用PCR-RFLP方法鉴定A399G位点的基因多态性,结果显示,白羽半番鸭存在AG和GG两种基因型,而黑羽半番鸭只表现出1种基因型AG。最后经卡方独立性检验分析,表明A399G位点的基因型与半番鸭羽色无显著相关(P>0.05),这可能与该突变位点未引起蛋白质相应部位的氨基酸发生改变有关。基因型GG是否为白羽半番鸭特有,尚需加大样本进一步分析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P MC1R基因 pcr—rfl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美利奴羊MHC-DRB_1基因PCR-RFLP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彭林泽 申红 +6 位作者 贾斌 余智勇 曾现存 刘宏坤 彭波 陈明辉 郭玉强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115-1119,共5页
应用巢式PCR-RFLP方法,对211只中国美利奴(新疆军垦型)羊的MHC-DRB1外显子2的遗传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中国美利奴(新疆军垦型)羊的MHC-DRB1基因外显子2在SacⅠ、Hin1Ⅰ和HaeⅢ的酶切位点... 应用巢式PCR-RFLP方法,对211只中国美利奴(新疆军垦型)羊的MHC-DRB1外显子2的遗传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中国美利奴(新疆军垦型)羊的MHC-DRB1基因外显子2在SacⅠ、Hin1Ⅰ和HaeⅢ的酶切位点存在多态性,这些酶切位点分别受2、2和6个等位基因控制,由于MHC-DRB1为多碱基突变的基因位点,综合3种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结果,在中国美利奴(新疆军垦型)羊中共发现24种等位基因;χ2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中国美利奴(新疆军垦型)羊的MHC-DRB1外显子2在SacⅠ和Hin1Ⅰ酶切位点均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P>0.05),但在HaeⅢ酶切位点未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利奴羊 MHC-DRB pcr—rfl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Sr RNA基因巢式PCR-RFLP分析两株牛源隐孢子虫分离株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晖 袁忠英 +2 位作者 沈玉娟 冯耀宇 曹建平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5-118,共4页
目的18S rRNA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CR)-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鉴定上海(简称SH-BOV)和徐州(简称XZ-BOV)两株牛源隐孢子虫。方法改良-抗酸染色确定感染隐孢子虫的上海株和徐州株牛粪... 目的18S rRNA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CR)-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鉴定上海(简称SH-BOV)和徐州(简称XZ-BOV)两株牛源隐孢子虫。方法改良-抗酸染色确定感染隐孢子虫的上海株和徐州株牛粪,提取DNA后经18S rRNA基因巢式PCR扩增,扩增产物测序后用Blast和MEGA软件进行同源性和系统发育分析。同时扩增产物分别用SspⅠ和VspⅠ单酶切,且XZ-BOV扩增产物用DdeⅠ酶切后进行RFLP分析。结果通过18S rRNA基因分析,SH-BOV与1株巴西牛隐孢子虫Cryptospridiumbovis同源性为100%,种系发育树上两者在同一分支;XZ-BOV与安氏隐孢子虫C.andersoni同源性为99%,种系发育树上两者在同一分支。扩增产物分别用SspⅠ和VspⅠ单酶切后,可鉴别出SH-BOV为C.bovis,XZ-BOV为C.andersoni或C.muris。XZ-BOV扩增产物用DdeⅠ酶切后可鉴别出XZ-BOV为C.andersoni。结论上海株牛源隐孢子虫(SH-BOV)鉴定为牛隐孢子虫(C.bovis),徐州株牛源隐孢子虫(XZ-BOV)鉴定为安氏隐孢子虫(C.anderson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隐孢子虫 安氏隐孢子虫 18S RRNA基因 巢式pcr—rfl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仲彬草属物种细胞质基因组PCR-RFLP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利 周永红 +1 位作者 郑有良 刘世贵 《草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3期115-122,共8页
应用PCR-RFLP技术对32份仲彬草属和2份外类群共34份材料细胞质基因组DNA进行遗传变异分析。选用的16个引物中4个叶绿体引物和5个线粒体引物可扩增出稳定而明显的PCR产物,其扩增产物用15种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结果发现,所有的135种引... 应用PCR-RFLP技术对32份仲彬草属和2份外类群共34份材料细胞质基因组DNA进行遗传变异分析。选用的16个引物中4个叶绿体引物和5个线粒体引物可扩增出稳定而明显的PCR产物,其扩增产物用15种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结果发现,所有的135种引物/酶组合中,得到清晰稳定的83种引物/酶组合,其中在32份仲彬草属材料中有40种引物/酶组合(占48.2%)能检测到多态性,但多态性水平较低。32份仲彬草属物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833以上,平均值为0.903。聚类分析表明,细胞质基因组PCR-RFLP标记能将全部供试材料区分开,32份仲彬草属材料聚为4类。同种不同居群细胞质间的遗传变异很小,分别聚在一起;种间的细胞质遗传差异大于种内不同居群间的遗传差异;而形态相似、地理分布一致的物种有聚类在一起的倾向。因此,利用细胞质基因组PCR-RFLP标记不仅可检测到仲彬草属种间多态性,也可检测到种内多态性。细胞质基因组PCR-RFLP标记能为仲彬草属物种系统学研究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仲彬草属 pcr—rflp标记 细胞质基因组 聚类分析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猿叶虫四地理种群的PCR-RFLP方法鉴别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魏晓棠 肖海军 +4 位作者 白桦 张京萱 厉艳 王英超 薛芳森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9-215,共7页
为了明确大猿叶虫Colaphellus bowringiBaly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及探索其种群快速鉴定的方法,利用7种限制性内切酶对其4个地理种群(江西龙南、江西修水、山东泰安、黑龙江哈尔滨)的线粒体COⅠ基因进行PCR-RFLP分析。结果表明:利用AseⅠ,Mbo... 为了明确大猿叶虫Colaphellus bowringiBaly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及探索其种群快速鉴定的方法,利用7种限制性内切酶对其4个地理种群(江西龙南、江西修水、山东泰安、黑龙江哈尔滨)的线粒体COⅠ基因进行PCR-RFLP分析。结果表明:利用AseⅠ,MboⅠ,NlaⅢ和RsaⅠ在大猿叶虫4个地理种群中均没检测到多态性;利用AluⅠ和DraⅠ只检测到种群间的多态性;利用HaeⅢ既检测到了种群间的多态性,又在山东种群中检测到种群内多态性。根据酶切图谱,共发现4种单倍型,单倍型的特异性可以作为种群鉴别的标志。根据限制性片段共享度,利用POPGEN3.2计算4个种群的遗传距离,并利用MEGA3.1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大猿叶虫4个地理种群间的遗传距离大小与其相对地理距离的远近不相符,其遗传变异程度与其滞育的特征也不相符。据此认为线粒体COⅠ基因的PCR-RFLP分析可以用于大猿叶虫不同地理种群的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猿叶虫 地理种群 遗传距离 遗传多样性 线粒体DNA CO Ⅰ基因 pcr—rfl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PCR/RFLP对辽宁、吉林地区恙虫病东方体分离株的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志强 胡玲美 +3 位作者 鲁志新 冯立 吴益民 杨青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1-53,共3页
目的 鉴定辽宁、吉林地区恙虫病东方体分离株的基因型。方法 采用 PCR/ RFL P技术对辽宁、吉林地区恙虫病东方体分离株的 sta5 6目的基因进行分析研究 ,并与国际参考株进行比较。结果 辽宁、吉林地区 6株分离株的 PCR特异性产物经 Hi... 目的 鉴定辽宁、吉林地区恙虫病东方体分离株的基因型。方法 采用 PCR/ RFL P技术对辽宁、吉林地区恙虫病东方体分离株的 sta5 6目的基因进行分析研究 ,并与国际参考株进行比较。结果 辽宁、吉林地区 6株分离株的 PCR特异性产物经 Hinf 、Hha 、Rsa 酶切后呈现 2种不同的 RFL P图谱 :HCAa92 0 2株、HCAp92 0 3株及 HCM95 0 1株与 Gilliam参考株具有相似的酶切图谱 ,但缺乏 Hinf 的酶切位点 ;KDCt940 2株、KDCp940 3株及 KDCt940 4株与 Karp参考株具有相同的酶切图谱。结论  KDCt940 2株、KDCp940 3株及 KDCt940 4株属于 Karp型 ;HCAa92 0 2株、HCAp92 0 3株及 HCM95 0 1株属于 Gilliam型 ,但基因序列可能存在遗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rflp 恙虫病东方体 基因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樱桃带化病组织中植物菌原体16SrDNAPCR扩增及其产物RFLP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横虹 邱并生 +3 位作者 史春霖 金开璇 周琦 黄习军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78-481,共4页
樱桃带化病是从以色列引种樱桃园中发现的新病害。本文报道了按照检测植物菌原体(phytoplasma)的方法提取DNA,扩增患病植株中植物菌原体的16SrDNA片段,证明樱桃带化病中有植物菌原体存在,并对此扩增片段进行... 樱桃带化病是从以色列引种樱桃园中发现的新病害。本文报道了按照检测植物菌原体(phytoplasma)的方法提取DNA,扩增患病植株中植物菌原体的16SrDNA片段,证明樱桃带化病中有植物菌原体存在,并对此扩增片段进行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根据RFLP分析结果,参照Lee,I.M.等的文献资料,对本次樱桃带化病病原进行鉴定与分类,初步定为Ⅶ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 带化病 植物菌原体 rflp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RFLP法分析白酒小曲细菌多样性 被引量:4
16
作者 翟平平 李嘉文 +2 位作者 毕旺来 陈道玉 李睿 《中国酿造》 CAS 2012年第12期72-74,共3页
采用CTAB法提取白酒小曲细菌总DNA,用细菌通用引物扩增16S rDNA,并构建16S rDNA克隆文库。采用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对16S rDNA文库进行分析,获得76个克隆的酶切指纹图谱。选择酶切带型不同的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并且构建... 采用CTAB法提取白酒小曲细菌总DNA,用细菌通用引物扩增16S rDNA,并构建16S rDNA克隆文库。采用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对16S rDNA文库进行分析,获得76个克隆的酶切指纹图谱。选择酶切带型不同的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并且构建进化树。结果表明,小曲主要细菌种类为黄单胞菌属、沙雷氏菌属、乳杆菌属、木崎氏菌属和片球菌属,其中优势细菌是以戊糖片球菌为主的乳酸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小曲 16S rDNA克隆文库 pcr—rflp 细菌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MyoG基因的PCR-RFLP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9
17
作者 林万华 高军 +5 位作者 陈克飞 丁能水 艾华水 郭源梅 李琳 黄路生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2-26,共5页
以杜洛克、长白、大约克、南昌白、二花脸、梅山猪、玉山黑猪、乐平花猪、金华两头乌及上高两头乌等中外10个猪种共计561头猪为研究材料,采用3对引物(PCR1、PCR2、PCR3)分别扩增猪肌细胞生成素(MyoG)基因的不同区域,扩增产物经限制性核... 以杜洛克、长白、大约克、南昌白、二花脸、梅山猪、玉山黑猪、乐平花猪、金华两头乌及上高两头乌等中外10个猪种共计561头猪为研究材料,采用3对引物(PCR1、PCR2、PCR3)分别扩增猪肌细胞生成素(MyoG)基因的不同区域,扩增产物经限制性核酸内切酶MspⅠ酶切后发现:(1)在PCR1MspⅠ-RFLP位点上,外来品种杜洛克、长白、大约克及培育品种南昌白中极大多数个体表现为AA型,个别为BB型;而6个中国地方猪种除乐平花猪外均以BB型居多。(2)在PCR2MspⅠ-RFLP位点上,6个中国地方猪种除一头玉山黑猪表现为MN型外,其余均为MM型;而外来品种以NN型占大多数,培育品种南昌白更趋向于外来品种。(3)在PCR3MspⅠ-RFLP位点上,所有猪种均可得到扩增产物,但无MspⅠ酶切位点。(4)在梅山猪及与其亲缘关系较近的二花脸猪中,没有发现Soumillion等(1997)报道的梅山猪特异性MspⅠ多态性酶切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OG基因 pcr-rflp多态性 遗传多态性 肌细胞生成素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CAST基因PCR-RFLPs与肉质相关性的分析 被引量:21
18
作者 程丰 赵云焕 +1 位作者 易本驰 陈斌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3-106,共4页
利用PCR-RFLP技术对新荣昌Ⅰ系猪(70头)的CAST基因进行多态分析,并就限制性酶切位点多态性与新荣昌Ⅰ系猪肉的嫩度、肉色、滴水损失、失水率、大理石纹和肌内脂肪含量等肉质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首次发现的CAST/MspⅠ... 利用PCR-RFLP技术对新荣昌Ⅰ系猪(70头)的CAST基因进行多态分析,并就限制性酶切位点多态性与新荣昌Ⅰ系猪肉的嫩度、肉色、滴水损失、失水率、大理石纹和肌内脂肪含量等肉质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首次发现的CAST/MspⅠ酶切位点中,DD基因型与肌脂含量IMP(%)存在显著正相关;CAST-RsaI酶切位点中,EF基因型与失水率LMR(%)存在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蛋白酶抑制蛋白基因 pcr—rflp 肉质性状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海水鱼线粒体DNA大片段的PCR-RFLP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强 刘芳 +3 位作者 赫崇波 木云雷 王丽梅 尚德静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46-249,共4页
用蛋白酶k酚氯抽提法从圆斑星鲽、高眼鲽、大菱鲆和真鲷4种海水鱼的肌肉组织中提取基因组DNA,根据金枪鱼、牙鲆及相关鱼类的线粒体DNA(m tDNA)序列保守片断设计出扩增引物,扩增从16SrRNA到ND4之间约9400 bp的m tDNA长片段。用10种限制... 用蛋白酶k酚氯抽提法从圆斑星鲽、高眼鲽、大菱鲆和真鲷4种海水鱼的肌肉组织中提取基因组DNA,根据金枪鱼、牙鲆及相关鱼类的线粒体DNA(m tDNA)序列保守片断设计出扩增引物,扩增从16SrRNA到ND4之间约9400 bp的m tDNA长片段。用10种限制性内切酶(H inf I,H ind III,EcoR V,EcoT22 I,Mun I,EcoT14 I,Apa I,B ln I,Ava II,D ra I)对扩增得到的m tDNA长片段进行限制性酶切和分析,其中8种酶有酶切位点。利用Ne i-L i的片断法计算出单倍型的片断共享度,根据片断共享度计算出4种鱼之间的遗传距离,用M ega 3.1软件构建NJ系统关系树,同时探讨利用线粒体大片断PCR-RFLP方法进行鱼类系统发生研究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斑星鲽 高眼鲽 大菱鲆 真鲷 线粒体DNA 限制酶 pcr—rfl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引进群体和养殖群体的PCR-RFLP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柯 马春艳 +2 位作者 马凌波 胡卫国 顾德平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23,共8页
采用PCR—RFLP方法,对2008年引进的SPF凡纳滨对虾群体(G0)与2006年引进亲虾繁育的两代群体(G1、C2)的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使用AluI、raqI、MboI、印eI、s妒I共5种限制性内切酶对线粒体DNA控制区进行单酶切分析,酶切得到的单倍型... 采用PCR—RFLP方法,对2008年引进的SPF凡纳滨对虾群体(G0)与2006年引进亲虾繁育的两代群体(G1、C2)的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使用AluI、raqI、MboI、印eI、s妒I共5种限制性内切酶对线粒体DNA控制区进行单酶切分析,酶切得到的单倍型在2—4个之间,三个群体的复合单倍型类型分别有3个、7个和9个,没有为三个群体所共有的复合单倍型,复合单倍型的分布显示群体间差异显著。三个群体(G0、G1、G2)的核苷酸多样度7r值逐渐增加,分别为0.0333、0.1286、0.1349,复合单倍型多样度h分别为0.6222、0.8500、0.8470,说明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大于引进群体。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随着养殖世代的增加,养殖群体与引进群体的差异呈增大的趋势。由此推测G0与G1的亲本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并且在使用引进群体作为亲本的育种过程中可能出现了种质混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养殖群体 线粒体DNA控制区 pcr—rflp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