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和改进随机森林算法的锚泊安全性评价
1
作者 张宇航 史国友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67,103,共9页
针对传统锚泊安全评价方法存在的模糊性和局限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真实数据的客观评价方法,以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基于国内外多个组织的锚泊事故报告以及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和船舶交通管理系... 针对传统锚泊安全评价方法存在的模糊性和局限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真实数据的客观评价方法,以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基于国内外多个组织的锚泊事故报告以及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和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essel traffic services,VTS)提供的信息,建立锚泊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锚泊船的小规模数据集。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得出综合影响因子,再通过基于样本增量学习的随机森林(incremental sample-based random forest,ISRF)算法得出锚泊安全指数,并开发锚泊安全评估软件,使评价过程更加便捷、高效。实例验证表明,PCA与ISRF算法结合的方法不仅能准确评价锚泊安全性,还能快速得出评价结果,满足船舶在抛锚前对锚泊安全性进行快速、准确评估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泊安全评价 随机森林 增量学习 成分分析(p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场核磁共振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快速检测掺假牛乳 被引量:64
2
作者 姜潮 韩剑众 +1 位作者 范佳利 田师一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340-344,共5页
以掺假牛乳样品为低场核磁共振检测对象,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分析处理Carr-Purcell-Meiboom-Gill(CPMG)序列的检测数据,旨在探求一种能有效分析处理样品弛豫数据的快速方法,并用于牛乳品质的监控。对几种常见掺假形式的(掺入水、食盐... 以掺假牛乳样品为低场核磁共振检测对象,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分析处理Carr-Purcell-Meiboom-Gill(CPMG)序列的检测数据,旨在探求一种能有效分析处理样品弛豫数据的快速方法,并用于牛乳品质的监控。对几种常见掺假形式的(掺入水、食盐、尿素、豆浆等)牛乳样品、复原乳以及纯牛乳样品进行了检测和评价。试验结果表明:纯牛乳和掺入不同物质的掺假牛乳在主成分得分图上可以得到很好的区分;纯牛乳、复原乳及其混合乳也得到了有效的辨识;同时各种掺假牛乳样品随掺假物质的掺加比例在图中呈规律性分布。PCA法可用于快速分析处理低场核磁共振数据,低场核磁共振结合PCA法在乳制品的质量控制及评价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分分析(pca) 无损检测 品质控制 低场核磁共振(LF-NMR) 掺假牛乳 CPMG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神经网络的事故预测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周荣义 钟岸 +1 位作者 任竞舟 牛会永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5-60,共6页
为解决人工神经网络(ANN)对复杂系统进行事故预测建模时,易导致网络复杂,降低网络性能和增大预测误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法(PCA)的ANN事故预测方法。介绍PCA法和ANN的基本理论,阐述基于PCA法的ANN事故预测模型及其预测步骤,... 为解决人工神经网络(ANN)对复杂系统进行事故预测建模时,易导致网络复杂,降低网络性能和增大预测误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法(PCA)的ANN事故预测方法。介绍PCA法和ANN的基本理论,阐述基于PCA法的ANN事故预测模型及其预测步骤,即在利用ANN预测之前,先用PCA法分析事故影响指标,将多个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能反映原始信息的互不相关的综合变量(主成分),然后以这些变量作为输入进行ANN建模,从而达到简化模型,提高网络性能和计算精度的目的。以煤矿事故预测为例,进行应用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基于PCA的ANN事故预测相对误差小于3%,而直接运用ANN方法预测的相对误差达到5%。这说明,对复杂安全系统进行事故预测时,基于PCA法的ANN预测方法是更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分分析(pca) 人工神经网络(ANN) 事故预测 模型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评价 被引量:37
4
作者 范东凯 曹凯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47-151,共5页
为客观地评价城市不同道路的交通安全水平,改善交通安全。从微观角度出发,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筛选出对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有较大影响的主要指标,并结合统计软件SPSS计算出不同道路安全水平的综合评价值,得到不同道路的安全状况。实证... 为客观地评价城市不同道路的交通安全水平,改善交通安全。从微观角度出发,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筛选出对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有较大影响的主要指标,并结合统计软件SPSS计算出不同道路安全水平的综合评价值,得到不同道路的安全状况。实证结果表明:从微观角度用PCA对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是可行的,且评价过程避免了主观随意性。在相关指标较多,且不易区分优劣的情况下,能够突现出部分指标因素对道路整体安全水平的影响,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分分析(pca) 安全评价 城市道路 评价指标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安全评价 被引量:10
5
作者 沈小燕 刘浩学 谢培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4-130,共7页
为更准确地评估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安全等级以降低其运输风险,提出基于主成分分析法(PCA)的危险货物运输企业BP神经网络安全评价模型;在从人-机-物-环境-管理角度构建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安全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分别利用该模型和其他3种模型对... 为更准确地评估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安全等级以降低其运输风险,提出基于主成分分析法(PCA)的危险货物运输企业BP神经网络安全评价模型;在从人-机-物-环境-管理角度构建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安全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分别利用该模型和其他3种模型对3家实例企业进行仿真评价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的评价结果与期望值间的相对误差约为0.5%~1.2%,计算精度优于其他模型,且具有计算量小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输企业 危险货物 安全评价 成分分析(pca)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法在大型施工企业内部评优中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方必和 宣以霞 郭卫东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07年第F12期81-84,共4页
大型施工企业如何提高时施工项目的管理水平是目前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适合施工企业的内部评价模型是行之有效的措施。本文在常规主成分分析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方法,使得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即在综合工程项目多方面管... 大型施工企业如何提高时施工项目的管理水平是目前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适合施工企业的内部评价模型是行之有效的措施。本文在常规主成分分析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方法,使得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即在综合工程项目多方面管理,对项目实施状况做出正确的评价。并用一个实例证明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分分析(pca) 标准化 施工项目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鱼骨图及主成分分析社区公共安全承载力与规划管理对策 被引量:6
7
作者 朱天宇 孙明 《灾害学》 CSCD 2015年第2期215-219,共5页
近年来,对"居民满意度"的评价研究愈发重视,社区作为居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场所,关于社区公共安全评价也尤为重要。建立定量化城市社区公共安全规划体系是促进社区公共安全发展的重要有效措施之一。根据社区公共安全承载力评价... 近年来,对"居民满意度"的评价研究愈发重视,社区作为居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场所,关于社区公共安全评价也尤为重要。建立定量化城市社区公共安全规划体系是促进社区公共安全发展的重要有效措施之一。根据社区公共安全承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选取6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运用鱼骨图分析法建立社区公共安全体系。在全国范围内选取的14个社区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上下限值,结合统计软件SPSS,采用主成份分析法(PCA),找出影响社区公共安全规划的主要影响因子。同时对选取的社区进行公共安全承载力排序,通过定量化分析提出公共安全规划与管理对策,为提高社区公共安全承载力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 公共安全 鱼骨图 成分分析(pca) 规划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杜习瑞 牛娜 《河南农业》 2014年第6期54-56,共3页
构建科学、实用的农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商丘市农业信息化进行实证评价,评价结果与商丘农业信息化实际情况相符。
关键词 农业信息化 评价指标体系 成分分析(p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集群识别方法综合使用及其实证分析 被引量:18
9
作者 孙慧 李小双 李苑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60-63,共4页
在对国内外产业集群测度方法回顾的基础上,采用空间基尼系数(G指数)、区位熵(LQ值)作为识别指标,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对2009年西北5省区纺织产业的集聚程度进行了测算,得出各省区的综合得分及排名。... 在对国内外产业集群测度方法回顾的基础上,采用空间基尼系数(G指数)、区位熵(LQ值)作为识别指标,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对2009年西北5省区纺织产业的集聚程度进行了测算,得出各省区的综合得分及排名。结果显示,陕西省纺织产业在该地区的专业化程度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其它4省区尚未形成明显的产业集聚,其中新疆趋近集聚状态。最后,对西北5省区纺织产业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识别 成分分析(p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 MS分析加工炮制对玄参化学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9
10
作者 王静哲 刘震 +5 位作者 马立满 李军 尚明英 刘广学 徐风 蔡少青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共9页
为了全面阐明玄参加工工艺对其化学成分的影响,采用UPLC-Q-TOF MS技术对烘干玄参和传统加工玄参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比较,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辨别分析法(OPLS-DA)进行数据统计,寻找差异性成分,同时依据一级质谱精... 为了全面阐明玄参加工工艺对其化学成分的影响,采用UPLC-Q-TOF MS技术对烘干玄参和传统加工玄参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比较,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辨别分析法(OPLS-DA)进行数据统计,寻找差异性成分,同时依据一级质谱精确质荷比和二级质谱碎片信息进行成分解析。结果表明:与烘干玄参相比,传统加工玄参中共有26种成分的含量变化显著,实验鉴定出了其中的15种成分,包括9种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和6种苯丙素类化合物;含量降低的成分有桃叶珊瑚苷、6-O-甲基梓醇、哈巴俄苷、8-O-香豆酰基哈巴俄苷、8-O-阿魏酰基哈巴俄苷、阿格托苷、异阿格托苷、安格洛苷C和scrophuloside B1,其中scrophuloside B1为玄参中首次发现的成分;含量增加的成分有哈巴苷、哈巴俄苷同分异构体、6″-O-α-D-半乳糖哈巴俄苷、6-O-α-D-半乳糖哈巴俄苷、斩龙剑苷A和肉桂酸。本工作对研究玄参加工炮制机制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为阐明玄参药效的物质基础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参 加工炮制 UPLC-Q-TOF MS 成分分析(pca) 正交偏最小二乘辨别分析(OPLS-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时蒸馏萃取-气质联用分析养殖暗纹东方鲀肉中的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32
11
作者 吴容 陶宁萍 +1 位作者 刘源 王锡昌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32-140,共9页
分别以二氯甲烷和乙醚作溶剂,同时蒸馏萃取(SDE)养殖暗纹东方鲀肉中的挥发性成分,结合气质联用(GC-MS)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以2,4,6-三甲基吡啶内标定量分析,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CA)对挥发性成分进行数据挖掘。结果表明:乙醚为溶剂时... 分别以二氯甲烷和乙醚作溶剂,同时蒸馏萃取(SDE)养殖暗纹东方鲀肉中的挥发性成分,结合气质联用(GC-MS)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以2,4,6-三甲基吡啶内标定量分析,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CA)对挥发性成分进行数据挖掘。结果表明:乙醚为溶剂时,总共鉴定到了57种成分,含量较高的是十四醛(4 963.71ng/g)、十八醛(1 171.51ng/g)、(Z)-13-十八醛(2 007.21ng/g)、乙酸乙酯(1 148.44ng/g)、十六酸(4 639.90ng/g)等;以二氯甲烷为溶剂时,总共鉴定到了78种成分,主要是十六醛(2 381.77ng/g)、2,3-丁二酮(1 267.40ng/g)、十六酸(545.08ng/g)等。比较得出,二氯甲烷溶剂在定性方面有优势,乙醚溶剂在定量方面效果较好。2种溶剂萃取一共检测出96种化合物,其中醛类29种、酮类11种、醇类16种、含氮含硫及杂环类化合物22种、酯类7种、酸类3种、烷烃类8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纹东方鲀 气质联用技术(GC-MS) 电子鼻 同时蒸馏萃取 挥发性成分 成分分析(p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冲击地压预测的PCA-GRNN方法 被引量:13
12
作者 史策 高峰#副教授 +1 位作者 陈连城 王连国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9-124,共6页
为更合理有效地解决煤矿开采引起的冲击地压危险性预测问题,以忻州窑煤矿冲击地压事故为工程背景,采用一种数据降维算法—主成分分析法(PCA),对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的输入样本进行信息压缩,构建冲击地压危险性预测的PCA-GRNN模型。通... 为更合理有效地解决煤矿开采引起的冲击地压危险性预测问题,以忻州窑煤矿冲击地压事故为工程背景,采用一种数据降维算法—主成分分析法(PCA),对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的输入样本进行信息压缩,构建冲击地压危险性预测的PCA-GRNN模型。通过PCA法提取影响冲击地压强度的煤层厚度、倾角等9个因素,得到冲击地压危险性影响因素的前4个主成分因子表达式,并构建BPNN,GRNN和PCA-BP等另外3种模型,验证PCA-GRNN法预测冲击地压危险性的智能性和泛化能力。结果表明,所建PCA-GRNN模型平均训练误差为3.5%,平均预测误差为3.6%,有很好的预测能力和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成分分析(pca) 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 电磁辐射 预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加权变形的2DPCA的人脸特征提取方法 被引量:24
13
作者 曾岳 冯大政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69-774,共6页
该文首先分析了主成分分析法(PCA)和2维主成分分析法(2DPCA)的关系,针对2DPCA丢失具有鉴别能力的协方差信息以及PCA方法不能解决小样本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一种加权变形的2DPCA的人脸特征提取方法(WV2DPCA),该方法利用变形的2DPCA方法分... 该文首先分析了主成分分析法(PCA)和2维主成分分析法(2DPCA)的关系,针对2DPCA丢失具有鉴别能力的协方差信息以及PCA方法不能解决小样本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一种加权变形的2DPCA的人脸特征提取方法(WV2DPCA),该方法利用变形的2DPCA方法分别对人脸3个子部分分别提取特征,然后根据最近邻理论和权值进行分类。经过在ORL人脸库和YALE人脸库的实验研究表明:与2DPCA相比,提高了人脸空间的识别率,压缩了人脸空间的系数,减少了识别时间;在识别的准确率方面,更优于传统的Fisherfaces,IC,Kernel Eigenfaces的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识别 人脸表示 成分分析(pca) 2维成分分析(2Dp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流的主轴性能退化评估方法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红军 邹安南 左云波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2-27,共6页
为提高精密机床主轴检测的准确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流的主轴性能退化评估方法.建立了主轴性能退化模型,使主轴状态便于监测和评估.首先采用小波包阈值对电流信号进行去噪处理,对去噪后的电流信号提取时频域特征量,构造多域特征空间.然... 为提高精密机床主轴检测的准确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流的主轴性能退化评估方法.建立了主轴性能退化模型,使主轴状态便于监测和评估.首先采用小波包阈值对电流信号进行去噪处理,对去噪后的电流信号提取时频域特征量,构造多域特征空间.然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进行数据降维,用降维后的样本进行支持向量机回归建模.采用粒子群算法(PSO)对支持向量机模型进行参数优化,以获得最优性能退化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主轴实验台主轴性能退化评估,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原理正确,可以准确评价主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能退化 成分分析(pca) 粒子群算 支持向量机(SV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A/ICA的人脸特征提取新方法 被引量:20
15
作者 范群贞 刘金清 《电子测量技术》 2010年第8期31-34,共4页
人脸自动识别方法已成为当前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人脸特征提取是人脸识别技术的关键。首先介绍了人脸图像的预处理过程,PCA和ICA算法的原理,针对PCA和ICA算法本身优缺点,提出一种新的基于PCA/ICA的人脸特征提取方法,... 人脸自动识别方法已成为当前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人脸特征提取是人脸识别技术的关键。首先介绍了人脸图像的预处理过程,PCA和ICA算法的原理,针对PCA和ICA算法本身优缺点,提出一种新的基于PCA/ICA的人脸特征提取方法,最后采用最近邻分类器,对ORL人脸库进行分类识别。实验证明,改进的方法优于PCA算法和ICA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识别 特征提取 人脸图像 成分分析(pca) 独立成分分析(I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人脸垂直对称性的变形2DPCA算法 被引量:4
16
作者 曾岳 冯大政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4-79,共6页
本文分析了人脸的对称性和主成分分析法(PCA)、二维主成分分析法(2DPCA)的特性,证明了2DPCA协方差矩阵就是PCA协方差矩阵的主角线的平均值,同时表明2DPCA减少了对人脸识别有用的协方差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人脸垂直对称性的变形2DPCA算... 本文分析了人脸的对称性和主成分分析法(PCA)、二维主成分分析法(2DPCA)的特性,证明了2DPCA协方差矩阵就是PCA协方差矩阵的主角线的平均值,同时表明2DPCA减少了对人脸识别有用的协方差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人脸垂直对称性的变形2DPCA算法(S2DPCA),该算法最大程度地利用了协方差鉴别信息,用更少的系数表示一张人脸图像。通过在ORL的实验比较表明,该算法与PCA算法相比降低了计算复杂性,与2DPCA方法和PCA方法相比提高了人脸识别率,在识别率方面优于传统算法(PCA(Eigenfaces)、ICA、Kernel Eigenfaces),同时也压缩了人脸的存储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分分析(pca) 二维成分分析(2Dpca) 人脸识别 人脸表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A、FLD和小波包子图融合的人脸识别算法
17
作者 唐文静 周莉 +1 位作者 龚飞 孙玉娟 《高技术通讯》 EI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28-834,共7页
基于单一理论的识别方法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存在自身固有的局限性。为提高算法的效率和准确率,本文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CA)和Fisher线性判别法(FLD),提出一种基于融合小波包子图的人脸识别方法 FW-PCA-FLD。该方法首先将小波包分解后的... 基于单一理论的识别方法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存在自身固有的局限性。为提高算法的效率和准确率,本文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CA)和Fisher线性判别法(FLD),提出一种基于融合小波包子图的人脸识别方法 FW-PCA-FLD。该方法首先将小波包分解后的人脸子图像根据其能量分布特性进行加权融合,然后利用PCA方法对融合后的小波包图像进行特征提取,最后用Fisher线性判别找到合适的投影空间,通过度量训练样本与测试样本在投影空间上的投影系数进行人脸的分类识别。在CMU PIE人脸库、JAFFE人脸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人脸识别算法不仅在正确识别率和识别时间效率上表现较为优越,而且对不同光照、表情、姿态变化下的人脸识别都保持较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识别 成分分析(pca) Fisher线性判别(FLD) 小波包 加权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PCA-SVM的建筑项目安全预测模型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永清 马亚冰 凤亚红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43-1247,1261,共6页
为了减少建筑项目安全事故的发生,文章提出一种基于RS-PCA-SVM建筑项目安全组合预测模型,采用粗糙集理论(rough set,RS)对数据进行属性约简,剔除交叉和冗余信息,降低输入变量维数和计算复杂度,减少训练时间;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 为了减少建筑项目安全事故的发生,文章提出一种基于RS-PCA-SVM建筑项目安全组合预测模型,采用粗糙集理论(rough set,RS)对数据进行属性约简,剔除交叉和冗余信息,降低输入变量维数和计算复杂度,减少训练时间;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法进行降维处理,除去贡献率较低的主成分,将剩余主成分作为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的输入变量,并选择自适应权重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优化SVM的参数,避免参数选择的盲目性。结果表明:该模型的平均预测准确率为93.78%,相比传统方法预测精度高、计算速度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属性约简 成分分析(pca) 支持向量机(SVM)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PCA-FCA法的陕西省中部典型区域地下水质综合评价 被引量:4
19
作者 邵鹏鲲 杨银科 +1 位作者 程佳明 盛强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6-89,22,共5页
精准评价地下水水质状况是构建地下水污染防治体系,保障供水安全的重要基础。以陕西省中部典型区域实测地下水水质数据为基础,将主成分分析(PCA)与模糊综合评价法(FCA)相结合,综合考虑影响小区域农村地下水水质的关键因素,通过改进的层... 精准评价地下水水质状况是构建地下水污染防治体系,保障供水安全的重要基础。以陕西省中部典型区域实测地下水水质数据为基础,将主成分分析(PCA)与模糊综合评价法(FCA)相结合,综合考虑影响小区域农村地下水水质的关键因素,通过改进的层次分析法(AHP法)确定权重,对水质进行综合评价,并与FCA法、PCA法、最大污染项评价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影响研究区地下水水质的主要成分有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氟化物、COD_(Mn)和硝酸盐;丰水期地下水水质总体良好,地下水水质主要为Ⅰ类、Ⅱ类,Ⅰ类居多,Ⅱ类次之,仅有个别隐患,水质达到Ⅴ类;PCA-FCA法综合考虑主要影响成分及其模糊性,能更科学地评价地下水水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污染 水质评价 成分分析(pca) 模糊综合评价(F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木塑复合材料的识别及主要组分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劳万里 李改云 +3 位作者 陈怡 向琴 王超 黄安民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807-2811,共5页
不同塑料基体木塑复合材料(WPC)的识别及主要组分的定量分析对于废弃WPC产品的分类回收、高效再利用,以及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产品销售和使用过程中规范市场秩序和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不同塑料基体WPC的主要... 不同塑料基体木塑复合材料(WPC)的识别及主要组分的定量分析对于废弃WPC产品的分类回收、高效再利用,以及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产品销售和使用过程中规范市场秩序和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不同塑料基体WPC的主要组分的通用定量分析模型,有助于降低检测成本,扩大模型的适用范围。然而。目前国内外关于不同塑料基体的WPC定性识别研究,尚未与WPC主要组分的定量分析相联系,未能构建完整的技术体系。 WPC主要组分定量分析研究尚局限在单一塑料基体WPC的定量分析模型。针对此种情况,分别以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为增强体,杉木为生物质填料,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后,采用挤出成型法分别制备了20个不同杉木/PE配比和20个不同杉木/PP配比的WPC样品。采用溴化钾压片法获取了40个WPC样品的红外光谱,利用多变量统计软件对光谱数据先进行一阶导数处理,再进行变量标准化。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杉木/PE和杉木/PP两种复合材料进行了分类,由于PP和PE化学结构的差异明显,两种复合材料在二维主成分空间中呈带状分布,每种WPC样品处于相对独立空间,分类正确率达100%。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了两种复合材料通用定量分析模型,木粉和塑料的校正模型的决定系数 R 2分别为0.984和0.985,校正标准偏差SEC分别为1.034%和1.206%;木粉和塑料的预测模型的 R 2均为0.956,交互验证标准偏差SECV分别为1.779%和1.792%;RPD值分别为4.83和4.85。为更客观准确地检验模型的预测能力,随机选取10个样品对所建通用定量分析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显示,模型预测准确性高,木粉含量的预测相对偏差在±8%以内,塑料含量的预测相对偏差在±7%以内。建立了一套PE基和PP基WPC快速准确的识别方法和通用定量分析模型,为红外光谱法应用于WPC生产、质检及回收再利用过程中的定性识别和定量分析奠定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PE) 聚丙烯(PP) 木塑复合材料(WPC) 红外光谱(FTIR) 成分分析(pca) 偏最小二乘(P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