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6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兴安岭南段黄岗梁地区早白垩世正长花岗岩成因及构造启示:锆石U−Pb年龄、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2
1
作者 顾玉超 陈仁义 +1 位作者 杜继宇 鞠楠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116,共26页
【研究目的】大兴安岭南段黄岗梁锡铁矿区及外围发育大面积花岗岩类,加强其成岩时代、岩石成因类型、成岩成矿物质来源等研究,有利于探究该区成岩与成矿关系和早白垩世碰撞造山机制。【研究方法】采集大兴安岭南段黄岗梁锡铁矿区及外围... 【研究目的】大兴安岭南段黄岗梁锡铁矿区及外围发育大面积花岗岩类,加强其成岩时代、岩石成因类型、成岩成矿物质来源等研究,有利于探究该区成岩与成矿关系和早白垩世碰撞造山机制。【研究方法】采集大兴安岭南段黄岗梁锡铁矿区及外围样品,进行岩相学、锆石U−Pb测年、岩石地球化学及Rb−Sr、Sm−Nd、Pb同位素研究。【研究结果】获得岩浆结晶年龄为141.9~139.1 Ma,较成矿年龄早约3 Ma,形成于早白垩世。岩石具有高硅、低铝、低镁、富钾少钠特征,为高钾钙碱性A型花岗岩。(^(87)Sr/^(86)Sr)_(i)和^(143)Nd/^(144)Nd值分别介于0.70031~0.70543和0.512572~0.512636之间,ε_(Nd)(t)值为0.07~1.18,Nd同位素模式年龄T_(DM2)为926~838 Ma。【结论】黄岗梁矽卡岩型锡铁矿床成岩物质于新元古代从亏损地幔分离,在上升侵位过程中受到地壳物质混染。大兴安岭南段地区在早白垩世经历了蒙古–鄂霍次克洋碰撞闭合伸展作用和古太平洋高角度俯冲作用叠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Nd−pb同位素 花岗岩 碰撞后伸展环境 锆石U−pb年龄 黄岗梁地区 大兴安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太湖地区水稻全株Cd、Hg、Pb分布富集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文博 廖启林 +5 位作者 范健 黄顺生 任静华 崔晓丹 刘玮晶 徐宏婷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0-341,共12页
为有效防控耕地重金属污染,对江苏太湖地区获取的42套水稻全株样品Cd、Hg、Pb等元素地球化学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基于土壤-水稻系统元素分布分配及其相关性等,探讨水稻全株(根、秆、茎、叶、枝、皮、米等全部器官)Cd、Hg、Pb分布富集特征... 为有效防控耕地重金属污染,对江苏太湖地区获取的42套水稻全株样品Cd、Hg、Pb等元素地球化学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基于土壤-水稻系统元素分布分配及其相关性等,探讨水稻全株(根、秆、茎、叶、枝、皮、米等全部器官)Cd、Hg、Pb分布富集特征。结果显示:太湖地区水稻全株Cd、Hg、Pb分布富集存在显著差异,水稻器官中以稻米富集Cd、Hg、Pb的能力最弱。在Cd、Hg、Pb中,水稻吸收Cd的能力最强,水稻全株Cd的生物富集系数(BCF)比Hg高35倍、比Pb高42倍;水稻全株Cd分布具有显著的单向逐渐降低特征,顺序为根→秆→茎→叶→枝→皮→米,Cd均量从10.61 mg·kg^(-1)逐渐降到0.62 mg·kg^(-1),其BCF均值从5.941降到0.325,各水稻器官之间的Cd含量均具有显著正相关性,稻米Cd主要受控于土壤Cd、pH、总有机碳(TOC)等及根系吸收;水稻全株Hg分布呈现叶、根相对富集特征,各水稻器官Hg均量为0.0044~0.0276 mg·kg^(-1),其BCF均值为0.020~0.124,富集能力排序为米<秆<皮<茎<枝<根<叶,稻米Hg主要受控于土壤TOC、Hg等及茎、叶吸收;水稻全株Pb分布呈现根、叶相对富集特征,各水稻器官Pb均量为0.10~8.25 mg·kg^(-1),其BCF均值为0.002~0.178,富集能力排序为米<茎=秆<枝=皮<叶<根,稻米Pb主要受控于土壤Pb、TOC等及茎、叶、根系吸收。因此,当地防控水稻Cd污染要重点关注土壤环境,而防控水稻Hg、Pb污染既要关注土壤环境,还要或更要关注大气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全株 CD HG pb 分布 富集特征 江苏太湖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同位素在古金属制品溯源研究中的应用——原理、方法和实例
3
作者 程文斌 郎兴海 +8 位作者 欧阳辉 彭义伟 陈翠华 谢富伟 苟冰璐 李梦林 王勇 彭强 杨超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共17页
追溯古金属制品的矿石来源,探索古代不同文明之间金属流通与文化交流,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国内外考古学界关注的研究热点。在众多古金属溯源研究方法中,Pb同位素因基础理论和实验方法成熟较早,目前应用最广。本文综述了Pb同位素在古代金属... 追溯古金属制品的矿石来源,探索古代不同文明之间金属流通与文化交流,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国内外考古学界关注的研究热点。在众多古金属溯源研究方法中,Pb同位素因基础理论和实验方法成熟较早,目前应用最广。本文综述了Pb同位素在古代金属制品溯源研究中应用的原理、方法与重要实例,并简要分析了局限性,展望了应用前景:(1)理论上,Pb同位素能够对不同矿床进行一定程度的区分,且在冶金过程中不会发生显著的分馏,满足古金属制品溯源研究的大部分前提。(2)Pb同位溯源的方法包括简单对比法、特征参数法和等时线法。其中,简单对比法和特征参数法主要适用于古金属制品中Cu,Pb,Ag等金属的矿石来源;而等时线法主要用于示踪锡锭以及低铅富锡青铜器中Sn的矿石来源。(3)Pb同位素溯源研究的局限性包括重叠效应和混合效应。将Pb同位素与Cu,Sn,Ag等非传统同位素以及微量元素相结合,采用合理的数理统计方法开展综合溯源研究,是解决重合效应的重要途径和研究方向。跳出将金属制品与地质来源(矿床)进行匹配的固有研究范式,以重现古代文明间金属流通与文化交流路径为目标,开发类似于“牛津研究体系”的解决方案,是解决混合效应的重要途径和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同位素 古金属制品 溯源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铁酸锌改性槟榔纤维对废水中Pb(Ⅱ)的吸附实验
4
作者 张伟 林华 +3 位作者 俞果 周欣雨 李珉 董堃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4-403,共10页
以槟榔纤维为原料,使用纳米铁酸锌作为改性剂制备纳米铁酸锌改性槟榔纤维,开展了Pb(Ⅱ)的静态吸附实验,探讨了溶液初始pH、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时间及吸附温度对Pb(Ⅱ)的吸附性能的影响及其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在Pb(Ⅱ)的初始浓度为30 ... 以槟榔纤维为原料,使用纳米铁酸锌作为改性剂制备纳米铁酸锌改性槟榔纤维,开展了Pb(Ⅱ)的静态吸附实验,探讨了溶液初始pH、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时间及吸附温度对Pb(Ⅱ)的吸附性能的影响及其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在Pb(Ⅱ)的初始浓度为30 mg/L、pH为6、改性槟榔纤维投加量为75 mg、温度为35℃的条件下,对Pb(Ⅱ)的吸附量为59.40 mg/g。改性槟榔纤维对Pb(Ⅱ)的吸附为不均匀表面的多层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采用SEM-EDS、XRD、FT-IR和XPS进行解析发现,吸附机制可能是纳米铁酸锌的催化作用、改性槟榔纤维CO与Pb(Ⅱ)阳离子之间的金属-π电子相互作用、空隙填充来吸附Pb(Ⅱ),以及在槟榔纤维表面形成Pb—O配合物使得材料能够与Pb(Ⅱ)发生离子交换和表面结合等化学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铁酸锌 改性 槟榔纤维 pb(Ⅱ)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矿物包裹体和信号采集时间对锆石U-Pb年龄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黄宇 钟世华 +5 位作者 李三忠 赵鸿 薛梓萌 郭广慧 刘嘉情 牛警徽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8-400,共13页
锆石原位微区U-Pb定年和微量元素分析已成为当前地球科学领域常规的分析手段。然而,锆石微区分析结果的解译受到分析点选取、仪器稳定性和采集信号校正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定量揭示这些因素如何影响锆石微区分析结果是准确探讨该结果地质... 锆石原位微区U-Pb定年和微量元素分析已成为当前地球科学领域常规的分析手段。然而,锆石微区分析结果的解译受到分析点选取、仪器稳定性和采集信号校正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定量揭示这些因素如何影响锆石微区分析结果是准确探讨该结果地质意义的重要前提。本文以来自青海野马泉铁多金属矿床晚三叠世二长花岗斑岩岩体中的锆石为研究对象,开展了LA-ICP-MS锆石原位U-Pb定年和微量元素分析,以探究副矿物包裹体和信号采集时间对锆石微区分析结果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尽管信号采集时间较短时会得到较大的U-Pb定年误差,但它的改变并不会对U-Pb年龄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产生明显影响。对比含矿物包裹体和不含矿物包裹体的分析点可知,矿物包裹体的存在同样不会对定年结果产生明显干扰。然而,若选择的锆石分析位置含有磷灰石等副矿物包裹体,得到的分析数据会具有“轻稀土富集”的假象,从而造成诸多误判,如推断出错误的岩浆氧逸度特征等。因此,锆石微区分析前必须首先查明所分析的位置是否存在副矿物包裹体,而在探讨锆石微量元素数据的地质意义前必须将受到矿物包裹体混染的锆石数据予以剔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 锆石 U-pb定年 副矿物包裹体 信号采集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铅对LA-ICP-MS磷灰石U-Pb定年结果的影响及校正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罗涛 王瀚林 +2 位作者 朱松柏 卿丽媛 胡兆初 《岩矿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62,共12页
磷灰石是火成岩、变质岩和沉积岩中广泛分布的含铀矿物,开展磷灰石U-Pb年代学研究对揭示岩浆演化过程、示踪溯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LA-ICP-MS)是开展磷灰石U-Pb年龄微区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前,基... 磷灰石是火成岩、变质岩和沉积岩中广泛分布的含铀矿物,开展磷灰石U-Pb年代学研究对揭示岩浆演化过程、示踪溯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LA-ICP-MS)是开展磷灰石U-Pb年龄微区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前,基体匹配磷灰石U-Pb定年矿物标样缺乏和标样中不可避免的普通铅是制约LA-ICP-MS高精度磷灰石U-Pb年龄分析的主要瓶颈。本文对比研究了标样中普通铅对LA-ICP-MS磷灰石U-Pb定年结果的影响,采用含普通铅的磷灰石MAD作外标直接开展U-Pb年龄校正,获得的被测样品年龄会产生显著的系统偏差(最大约6%);采用207Pb法或Tera-Wasserburg图解法先校正标样中普通铅,再利用校正后的数据进行元素分馏和仪器漂移校正则可获得准确的磷灰石U-Pb年龄,与推荐值偏差在2%以内。另一方面,为消除标样中普通铅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本文还采用水蒸气辅助激光剥蚀方法,实现以NIST612玻璃作为外标准确分析磷灰石U-Pb年龄,解决了磷灰石U-Pb定年微区分析高质量标样缺乏的难题。本研究通过对标样中普通铅进行预校正或采用非基体匹配分析,建立了高精度LA-ICP-MS磷灰石U-Pb定年新方法,将促进磷灰石U-Pb年代学在地球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磷灰石 U-pb定年 普通铅校正 非基体匹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察汉诺地区花岗伟晶岩矿物学、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特征及地质意义
7
作者 张金明 王秉璋 +2 位作者 王涛 李善平 郑英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778-2796,共19页
青藏高原东北缘花岗伟晶岩及相关伟晶岩型Li-Be矿床是近几年来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然而目前报道的伟晶岩形成时代均为印支期,是否存在其他地质演化时期的伟晶岩目前还未有相关报道,制约了该地区伟晶岩型稀有矿成矿规律研究与成矿预测的... 青藏高原东北缘花岗伟晶岩及相关伟晶岩型Li-Be矿床是近几年来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然而目前报道的伟晶岩形成时代均为印支期,是否存在其他地质演化时期的伟晶岩目前还未有相关报道,制约了该地区伟晶岩型稀有矿成矿规律研究与成矿预测的开展。本文对察汉诺地区新识别的晚奥陶世花岗伟晶岩进行了锆石U-Pb年龄、全岩地球化学、矿物学、锆石Hf同位素研究,讨论了其成因及地质意义。伟晶岩的锆石LA-ICP-MS U-Pb测年获得476~491Ma的捕获锆石年龄和441~455Ma的伟晶岩形成年龄,岩浆锆石ε_(Hf)(t)介于-0.38~0.22之间,对应的Hf同位素地壳模式年龄(t_(DM2))为1401~1458Ma。全岩地球化学研究显示岩石样品富钾低钠,具有富碱与钾玄质的特征;富集轻稀土元素,重稀土元素亏损不明显Eu负异常显著(δEu=0.17~0.21),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K、Th、U等),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P、Ti、Sr等)。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伟晶岩中单斜辉石总体具有高Fe、Mg、Ca,低Ti、Al、Na的特点属Ca-Mg-Fe辉石族普通辉石,为幔源岩浆在由深部向浅部运移过程中逐步结晶的产物;榍石的SiO_(2)、TiO_(2)、CaO含量低于理论值,含相对较高的Al_(2)O_(3)、F和FeO,指示榍石形成于高温的环境。结合区域地质、年代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资料表明早期俯冲的大洋地壳发生了部分熔融的高温流体导致上地壳中元古界的熔融的混合岩浆在近地表形成了察汉诺伟晶岩,形成于原特提斯洋(柴北缘洋)俯冲末期至随后发生的柴达木地块与祁连地块碰撞初期的构造背景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伟晶岩 锆石U-pb定年 矿物学 HF同位素 察汉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邙山黄土锆石U-Pb年龄谱——晚第四纪黄土物源变化
8
作者 何静 鹿化煜 +2 位作者 张瀚之 伍江 邵可涵 《沉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7-538,共12页
【目的】中国黄土高原外围东南部、黄河下游的郑州邙山黄土堆积厚度大,沉积速率快,保存着高分辨率的冰期—间冰期气候和环境变化的记录。为研究郑州邙山黄土物源,以及冰期与间冰期时期邙山黄土与古土壤形成过程的差异及机制,【方法】选... 【目的】中国黄土高原外围东南部、黄河下游的郑州邙山黄土堆积厚度大,沉积速率快,保存着高分辨率的冰期—间冰期气候和环境变化的记录。为研究郑州邙山黄土物源,以及冰期与间冰期时期邙山黄土与古土壤形成过程的差异及机制,【方法】选取末次间冰期以来郑州邙山黄土—古土壤序列的16件样品,共计4202颗碎屑锆石进行颗粒分离、制靶、激光剥蚀、质谱仪测试,再经过铅校正后得到的U-Pb年龄数据。【结果】结果显示,年龄峰值主要有240 Ma、440 Ma、800~1000 Ma、1800~2000 Ma以及2500 Ma,表明邙山黄土物源区主要是青藏高原东北部以及华北陆块。郑州邙山黄土是黄河及其支流将流域内剥蚀物质运输至下游形成的河漫滩与冲积扇再经风力搬运堆积的产物。冰期时,黄河上游青藏高原东北部的物质贡献相对多;间冰期时,来自华北陆块的近源剥蚀物质对邙山黄土贡献量增加约10%。【结论】对末次冰期—间冰期旋回郑州邙山黄土物源变化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中国中部晚更新世区域剥蚀、沉积环境变化以及黄河流域水系演化等过程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邙山黄土 碎屑锆石 U-pb年龄 冰期—间冰期 物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官道口群凝灰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华北克拉通中-新元古界地层格架探讨
9
作者 张恒 周洪瑞 +3 位作者 丁孝忠 张传恒 高林志 宋彪 《岩石矿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5-766,共22页
近年来,中国中-新元古界年代地层研究取得了系列进展,为建立我国中-新元古界标准地层提供了可靠数据和候选剖面。本文进一步补充华北克拉通南缘中元古界年代地层研究新进展,包括:在陕西洛南县和岐山县龙家园组凝灰岩夹层中分别获得1526&... 近年来,中国中-新元古界年代地层研究取得了系列进展,为建立我国中-新元古界标准地层提供了可靠数据和候选剖面。本文进一步补充华北克拉通南缘中元古界年代地层研究新进展,包括:在陕西洛南县和岐山县龙家园组凝灰岩夹层中分别获得1526±16 Ma(MSWD=0.43,n=8)和1535±11 Ma(MSWD=0.68,n=12)的SHRIMP锆石U-Pb年龄,进一步验证和约束了龙家园组的时代;对杜关组凝灰质粉砂岩夹层进行SHRIMP锆石U-Pb年龄研究,限定了杜关组的时代老于1385±46 Ma(MSWD=1.07,n=6)。这些年龄数据进一步将官道口群归属为蓟县系,从而为华北北缘和南缘的蓟县系进行对比研究提供了锚点。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本文尝试建立了华北克拉通中-新元古界年代地层格架,进而为填补待建系和建立青白口系标准剖面提供了备选地层实体。华北南缘洛峪口组、龙家园组、杜关组等获得精确凝灰岩锆石U-Pb年龄,完善了华北克拉通长城系、蓟县系的地层对比方案。长城系、蓟县系在华北地区可以完整连续的建立起来,成为这个时代标准地层的有力备选,但是,华北克拉通待建系和青白口系出露零散、连续性差,同时难以寻找到精确标定地层时代的测年对象,短期很难填补地层柱中的缺失地层(1.3~0.8 Ga),很难在华北地区建立待建系和青白口系标准剖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中-新元古界 龙家园组 杜关组 锆石U-pb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栖霞闪长玢岩脉中花岗岩捕虏体地球化学、锆石U-Pb年龄、Lu-Hf同位素研究及地质意义
10
作者 于晓卫 任天龙 +7 位作者 程蓉蓉 王来明 刘汉栋 张学松 何铁良 王英鹏 杨仕鹏 单伟 《岩石矿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共23页
胶东地区晚侏罗世玲珑期花岗岩主要出露于招远、莱州、文登、乳山等地区,主要包括玲珑岩体和鹊山-昆嵛山岩体,而两者之间的栖霞地区主要出露太古宙TTG类岩石。本次在栖霞地区上曲家村闪长玢岩脉(围岩为TTG类岩石)中发现较多中粒二长花... 胶东地区晚侏罗世玲珑期花岗岩主要出露于招远、莱州、文登、乳山等地区,主要包括玲珑岩体和鹊山-昆嵛山岩体,而两者之间的栖霞地区主要出露太古宙TTG类岩石。本次在栖霞地区上曲家村闪长玢岩脉(围岩为TTG类岩石)中发现较多中粒二长花岗岩捕虏体,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161.0±2.2 Ma,^(176)Hf/^(177)Hf值为0.281929~0.281971,εHf(t)值为-26.39~-24.77,亏损地幔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为2871~2773 Ma,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二长花岗岩捕虏体具有富钾、高铝、贫镁和铁的特征,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石,亏损重稀土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La/Yb)_(N)值变化在28.11~78.50之间,有明显的Eu正异常(Eu/Eu^(*)=1.16~1.77),大离子亲石元素Rb、K、Ba、Sr相对富集。其同位素年代学、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玲珑岩体、鹊山-昆嵛山岩体基本一致,是在古太平洋板块的运动背景下,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陆陆碰撞加厚的地壳部分熔融的结果,物源区以TTG类岩石为主,本文认为这些二长花岗岩捕虏体归属为玲珑期花岗岩。结合区域重力异常解译,认为栖霞地区TTG类岩石下部有隐伏的玲珑期花岗岩体,推测范围西起陡崖断裂,东至桃村断裂,南至胶莱盆地北缘,北至臧家庄盆地南缘,玲珑岩体和鹊山-昆嵛山岩体在深部可能是连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捕虏体 岩石地球化学 U-pb同位素测年 LU-HF同位素 胶东栖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主要类型铅锌矿床S、Pb、C-H-O同位素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榆 江彪 +4 位作者 王登红 王岩 宋学信 张长青 黄凡 《地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3-115,共23页
铅、锌是重要的矿产资源,在工业生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S、Pb、C-H-O同位素地球化学可以用来解释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来源及矿床成因等地质问题。对铅锌矿床的稳定同位素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取得丰硕成果,为从单矿种角度... 铅、锌是重要的矿产资源,在工业生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S、Pb、C-H-O同位素地球化学可以用来解释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来源及矿床成因等地质问题。对铅锌矿床的稳定同位素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取得丰硕成果,为从单矿种角度进行全国性的总结奠定了良好基础。本文基于全国重要铅锌矿床的相关硫、铅、氢、氧、碳同位素近万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国铅锌矿床的S、Pb同位素特征揭示其成矿物质来源复杂,主要为深源岩浆和赋矿地层(海水沉积物),H-O、C-O同位素特征表明中国铅锌矿床的成矿流体中的水主要为岩浆水和大气降水,而成矿流体中的碳主要来源于岩浆和海相碳酸盐岩。S同位素的空间分布特征显示,从我国西部到东部地区,北部到南部地区,铅锌矿床的32S趋于富集,表明我国东部和南部铅锌矿床有更多壳源物质参与成矿。C-H-O同位素特征显示相较于西北部地区,我国东南部地区的铅锌矿床有更多大气降水或盆地卤水参与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 S同位素 pb同位素 C-H-O同位素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南极拉斯曼丘陵中山片麻岩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
12
作者 李淼 刘晓春 陈龙耀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18-1337,共20页
中山片麻岩是一套含石榴石的淡色长英质片麻岩,主要出露在东南极拉斯曼丘陵的中山站附近。新的LA-ICP-MS U-Pb锆石年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中山片麻岩原岩的物源区主要来源于中元古代晚期大陆地壳,原岩的沉积作用发生在1200~944Ma之间;在... 中山片麻岩是一套含石榴石的淡色长英质片麻岩,主要出露在东南极拉斯曼丘陵的中山站附近。新的LA-ICP-MS U-Pb锆石年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中山片麻岩原岩的物源区主要来源于中元古代晚期大陆地壳,原岩的沉积作用发生在1200~944Ma之间;在格林维尔期(~944Ma)麻粒岩相变质作用过程中,这些沉积岩原岩经深熔作用形成淡色花岗岩;随后在泛非期(~550Ma)再次经历了高级变质作用。岩石学、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中山片麻岩主体属于一套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具有类似S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微量元素Nb、Ta和Ti亏损,富集Rb、Th和K大离子亲石元素的特征,反映其源区很可能是以杂砂岩为主混合少量泥质岩的沉积岩,沉积物源区可能来自与俯冲有关的大陆岛弧地区,也就是说拉斯曼丘陵在1000Ma前处于印度-南极克拉通边缘的成熟的活动大陆边缘的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极 中山片麻岩 地球化学 锆石U-pb定年 S型花岗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拗陷中生代成盆构造背景与天山造山带古地貌演变——多剖面碎屑锆石U-Pb年龄限定
13
作者 黄少英 雷钰薇 +6 位作者 罗彩明 段云江 亢茜 吴鸿翔 王子一 章凤奇 程晓敢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55-669,共15页
库车拗陷位于天山造山带东南缘,其中生代成盆构造背景和古地貌长期存在争议。本文通过系统搜集和分析库车拗陷的拜城、黑英山、库车河等中生界剖面碎屑锆石样品16件、共计1406个U-Pb测年数据,与来自伊犁和准噶尔南缘的中生代盆地的17件... 库车拗陷位于天山造山带东南缘,其中生代成盆构造背景和古地貌长期存在争议。本文通过系统搜集和分析库车拗陷的拜城、黑英山、库车河等中生界剖面碎屑锆石样品16件、共计1406个U-Pb测年数据,与来自伊犁和准噶尔南缘的中生代盆地的17件碎屑锆石样品的U-Pb年龄进行对比分析,结合区域构造,探讨了库车拗陷中生代成盆构造背景和天山造山带古地貌格局演变。结果表明,库车拗陷的主要物源区为南天山和部分中天山南缘,伊犁盆地中生代沉积物的主要来自于伊犁—中天山和部分南天山区域,而准噶尔盆地南缘则主要接受来自北天山的沉积物。碎屑锆石的物源记录到3期的物源转变,物源转变时期分别位于早三叠世、晚三叠世和晚侏罗世。库车拗陷在中生代经历了两阶段成盆过程,三叠纪挤压构造事件之后,晚三叠世—中侏罗世为伸展裂陷盆地,晚白垩世以来为拗陷盆地,区域上发生由挤压到伸展再到挤压的构造转换。天山造山带中生代早期隆起地貌主要是中天山,白垩纪晚期受挤压,南天山快速隆升,总体上天山造山带古地貌对其两侧中生代盆地构成显著的分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拗陷 中生代 碎屑锆石U-pb年龄 成盆构造背景 古地貌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造山带东段休宁组和上墅组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14
作者 孙岳 王东升 +4 位作者 孙俊俊 曾认宇 张夏楠 翟思阳 牛雅斐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553-2564,共12页
位于江绍断裂带北侧的新元古界休宁组和下伏上墅组是江南造山带东段及华南重要的地层组成单元,记录了新元古代构造演化信息,可为区域地层对比和构造演化提供重要依据。本文对休宁组砂岩和上墅组凝灰岩显微特征、锆石CL图像和LA-ICP-MS U... 位于江绍断裂带北侧的新元古界休宁组和下伏上墅组是江南造山带东段及华南重要的地层组成单元,记录了新元古代构造演化信息,可为区域地层对比和构造演化提供重要依据。本文对休宁组砂岩和上墅组凝灰岩显微特征、锆石CL图像和LA-ICP-MS U-Pb分析。结果显示,休宁组砂岩碎屑颗粒及锆石多呈棱角状—次棱角状,揭示物源的近距离搬运,上墅组凝灰岩可见斜长石斑晶,锆石发育环带和韵律结构,代表了岩浆成因;休宁组砂岩碎屑锆石年龄范围主要集中于843~718 Ma,另存在6个中元古代—古元古代的年龄,上墅组凝灰岩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847.3±6.7 Ma(n=18,MSWD=1.8)。结合前人研究,认为休宁组开始和结束沉积的时间分别为~785 Ma和~725 Ma;下伏上墅组形成于约845~785 Ma期间,并记录了约845 Ma、825 Ma和800~785 Ma的岩浆活动,显示研究区多个喷发-沉积旋回,扬子和华夏陆块在850~785 Ma期间经历了俯冲、碰撞,到碰撞后伸展的过程,~785 Ma之后裂谷盆地逐步打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宁组 上墅组 U-pb年龄 构造演化 江南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大别木子店岩体的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来自Sr-Nd-Pb同位素的制约
15
作者 胡俊良 刘阿睢 +2 位作者 刘飞 刘劲松 赵武强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24-1337,共14页
【研究目的】木子店复式岩体处于北大别变质杂岩带北部,其岩性主要为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斑状黑云角闪二长花岗岩、细中粒黑云二长花岗岩和细粒黑云二长花岗岩。为探讨其物质来源、成因机制和地球化学动力学背景,进一步研究大别地区早... 【研究目的】木子店复式岩体处于北大别变质杂岩带北部,其岩性主要为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斑状黑云角闪二长花岗岩、细中粒黑云二长花岗岩和细粒黑云二长花岗岩。为探讨其物质来源、成因机制和地球化学动力学背景,进一步研究大别地区早白垩世大规模构造-岩浆演化作用,【研究方法】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选取木子店复式岩体进行系统的Sr-Nd-Pb同位素测试。【研究结果】结果表明,木子店岩体的全岩同位素具有较低的Sr初始比值[(^(87)Sr/^(86)Sr)i=0.70670~0.70895],ε_(Nd)(t)亦很低,主要集中在-23.16~-14.11之间,类似于扬子克拉通北缘新元古代TTG的Sr-Nd同位素特征;较老的Nd模式年龄(TDM2=2.99~2.07 Ga),结合其地球化学特征和锆石Hf同位素特征,说明它是扬子克拉通北缘中下地壳俯冲部分熔融的产物。低的Pb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i=17.0056~17.4476,(^(207)Pb/^(204)Pb)i=15.4595~15.5996,(^(208)Pb/^(204)Pb)i=37.7627~38.1417],同样表明其与扬子北缘岩石的亲缘性。木子店岩体中主体岩石表现为埃达克岩特征,来源于增厚的玄武岩下地壳的熔融;仅月形塘单元表现为岛弧岩浆岩性质,但它同样来源于俯冲下地壳的熔融,只是携带了较多富集地幔成分。【结论】结合其地球化学、年代学、锆石Hf同位素研究,认为木子店复式花岗岩体源自扬子克拉通北缘下地壳,其成分类似于其中新元古代TTG类岩石。俯冲到华北克拉通之下的扬子北缘并未发生拆沉作用,只是在俯冲板片的不同部位发生了部分熔融形成了木子店复式岩体,这一成岩作用可能记录了大别地区从俯冲碰撞到伸展减压的转换过程,转换时间极可能发生在131 Ma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大别 木子店岩体 SR-ND-pb同位素 源区特征 构造-岩浆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波洛尕熊金矿区石英闪长玢岩锆石U-Pb测年、岩石地球化学及地质意义
16
作者 孔会磊 李青 +4 位作者 李金超 张江伟 南卡俄吾 国显正 贾群子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0-165,共16页
波洛尕熊金矿区位于青海东昆仑东段,矿区内石英闪长玢岩脉与金矿化带在空间上伴生产出。笔者通过锆石LA-ICP-MS U-Pb定年及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波洛尕熊石英闪长玢岩的岩浆源区和岩石成因、大地构造意义、形成时代与找矿意义。岩石地球... 波洛尕熊金矿区位于青海东昆仑东段,矿区内石英闪长玢岩脉与金矿化带在空间上伴生产出。笔者通过锆石LA-ICP-MS U-Pb定年及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波洛尕熊石英闪长玢岩的岩浆源区和岩石成因、大地构造意义、形成时代与找矿意义。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石英闪长玢岩属准铝质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轻稀土元素和Pb,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基本不显示铕异常。Rb/Sr、Nb/Ta、Zr/Hf等特征反映闪长玢岩具有壳幔混合的源区特征。石英闪长玢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26.6±1.6)Ma(MSWD=0.41),形成时代为印支期晚三叠世,为东昆仑造山带古特提斯构造岩浆演化的产物。综合东昆仑地区前人年代学数据及区域构造演化,认为波洛尕熊石英闪长玢岩为后碰撞伸展阶段地壳重熔的产物,东昆仑在约228 Ma就已全面进入后碰撞演化阶段。印支期中基性岩脉尤其是闪长玢岩脉经常与东昆仑地区金矿化在时空分布及成因上关系密切,在今后金矿找矿勘查中应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锆石LA-ICP-MS U-pb定年 后碰撞 石英闪长玢岩 波洛尕熊 东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天山造山带晚古生代构造属性及亲缘性:来自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的约束
17
作者 尼加提·阿布都逊 阿比旦·阿力木江 +1 位作者 黄鹏 甘敬民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3-344,共22页
南天山位于中亚造山带与塔里木克拉通的交界处,其构造属性及亲缘性长期存在争议。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在限定地层最大沉积年龄和鉴别古块体构造亲缘性等方面行之有效。本文对南天山乌什塔拉地区两件碎屑岩样品进行LA-ICP-MS锆石U-Pb年代... 南天山位于中亚造山带与塔里木克拉通的交界处,其构造属性及亲缘性长期存在争议。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在限定地层最大沉积年龄和鉴别古块体构造亲缘性等方面行之有效。本文对南天山乌什塔拉地区两件碎屑岩样品进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依据3颗最小有效年龄的加权平均值,限定研究区砂岩和片岩的最大沉积年龄分别为312±1.4 Ma和373±1.7 Ma。与柯坪塔格构造带同时代地层对比,两件样品的碎屑锆石年龄谱均以古生代年龄峰值为主,且与伊犁—中天山地块岩浆弧年龄分布规律一致,但缺乏塔里木克拉通的标志性构造—热事件年龄信息,表明塔里木并非其物源区。在物源分析基础上,结合区域岩石组合及其构造样式,认为研究区碎屑岩是南天山增生杂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南天山古大洋岩石圈向北俯冲消减作用的物质记录。在晚古生代期间,南天山属于伊犁—中天山地块南缘汇聚板块边缘的一部分,而非塔里木克拉通北缘的被动大陆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锆石U-pb年龄 沉积物源 构造属性 增生杂岩 南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争光金矿床角闪辉长岩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组成及找矿意义
18
作者 刘宝山 寇林林 +5 位作者 李成禄 王泽宇 罗建 张春鹏 杨元江 韩仁萍 《现代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8-611,共14页
通常中基性脉岩与金矿床有着密切的成因关系,正确认识二者的联系,对找矿勘查有着一定的指示意义。争光角闪辉长岩隐伏产于争光金矿区,位于大兴安岭东坡多宝山矿集区内。通过开展锆石U-Pb定年及Hf同位素组成分析,获得角闪辉长岩锆石年龄... 通常中基性脉岩与金矿床有着密切的成因关系,正确认识二者的联系,对找矿勘查有着一定的指示意义。争光角闪辉长岩隐伏产于争光金矿区,位于大兴安岭东坡多宝山矿集区内。通过开展锆石U-Pb定年及Hf同位素组成分析,获得角闪辉长岩锆石年龄为(117.3±2.4)Ma,并存在两组(468~484)Ma和(489~550)Ma的捕获岩浆锆石年龄,指示岩脉形成于早白垩世。锆石Hf同位素显示ε_(Hf)(t)=-2.33~12.78,样品投点落于大兴安岭早白垩世火山岩带范围内,Hf同位素数值变化较大,以正值为主,与来源于幔源岩浆经地壳物质加入的混染有关,fLu/Hf为-0.96~-0.90,二阶段模式年龄集中在533~1316 Ma。轻、重稀土分馏明显,曲线右倾,Nb、Sr、Zr亏损,Th、Ta、Nd富集,Zr(26.6×10^(-6)~35.8×10^(-6))、Hf(1.39×10^(-6)~2.08×10^(-6))、Cr(102×10^(-6)~360×10^(-6))含量变化及La/Nb(142.5~214.8)、Zr/Ba(0.16~0.19)比值特征反映出幔源岩浆特点,形成于伸展的构造背景。角闪辉长岩与嫩江—黑河成矿带三道湾子等金成矿作用及与成矿相关的闪长质脉岩形成同一时期(110~125)Ma,同处于伸展环境,暗示该脉岩对争光矿区调查早白垩世金成矿作用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闪辉长岩 锆石U-pb定年 HF同位素 金矿床 大兴安岭 黑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秦岭南召盆地太山庙组下部凝灰岩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19
作者 刘超 梁天 +5 位作者 杨文涛 陈浩 刘萧萧 安海花 李昕 马强分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9,共12页
晚三叠世卡尼期全球古气候发生明显转变,全球降水量增加,海水温度上升了6~8℃,大量陆源碎屑物质输入海洋,导致海洋中出现碳酸盐生产危机。北秦岭南召盆地太山庙组可能记录了卡尼期洪水事件。目的为精确限定太山庙组沉积时代,凸显其地质... 晚三叠世卡尼期全球古气候发生明显转变,全球降水量增加,海水温度上升了6~8℃,大量陆源碎屑物质输入海洋,导致海洋中出现碳酸盐生产危机。北秦岭南召盆地太山庙组可能记录了卡尼期洪水事件。目的为精确限定太山庙组沉积时代,凸显其地质意义,方法采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LA-ICP-MS)对太山庙组下部凝灰岩进行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凝灰岩锆石颗粒呈粒状、短柱状,无磨圆;阴极发光图像显示振荡环带结构明显;根据阴极发光图像和Th/U,认为太山庙组下部凝灰岩中18颗锆石均为火山来源,剔除轻稀土富集的锆石后,选择其中15颗锆石进行计算,得到其加权平均年龄为(241.4±1.3)Ma(1σ;MSWD=0.27),代表凝灰岩中锆石的结晶年龄;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计算出太山庙组下部平均沉积速率为20.6 m/Ma,太山庙组底界年龄约246 Ma,因此,太山庙组至少自中三叠世安尼期就开始沉积,至晚三叠世卡尼期末结束;根据南召盆地遗迹化石组合演化规律和植物孢粉变化,认为太山庙组沉积时期古气候发生了明显转变,由干旱炎热气候转变为温暖、湿润气候。结论研究结果对北秦岭南召盆地三叠纪地层划分产生了新认识,有助于研究探讨南召盆地对卡尼期洪水事件的沉积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尼期洪水幕 U-pb同位素定年 三叠纪 南召盆地 太山庙组 陆相沉积 火山凝灰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Al-Sn-Bi-Pb复合粉末水反应特性的影响
20
作者 周星 闫超宇 +1 位作者 陈珊姗 黄蕾 《固体火箭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0-396,共7页
铝(Al)粉表面存在的惰性氧化膜,极大降低了Al/H2O反应速率,限制了其在高活性金属燃料中的应用。为提高Al/H2O反应速率和反应效率,采用低熔点元素(Sn、Bi、Pb)对Al进行活化并制备了Al-Sn-Bi-Pb复合粉末,利用水反应测试装置研究了温度(25... 铝(Al)粉表面存在的惰性氧化膜,极大降低了Al/H2O反应速率,限制了其在高活性金属燃料中的应用。为提高Al/H2O反应速率和反应效率,采用低熔点元素(Sn、Bi、Pb)对Al进行活化并制备了Al-Sn-Bi-Pb复合粉末,利用水反应测试装置研究了温度(25~70℃)对Al-Sn-Bi-Pb复合粉末水反应特性的影响,并利用XRD和SEM对水反应产物物相组成和微观组织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Sn、Bi、Pb的加入提高了复合粉末的密度,促进了Al粉的燃烧,提高了Al粉的燃烧效率。随着温度升高,平均反应速率加快,在70℃时最高可达4 936 mL·g^(-1)·min^(-1);25℃时,Al-Sn-Bi-Pb复合粉末燃烧产物主要为蜂巢状花瓣结构的AlOOH和短棒状结构的Al(OH)_(3),70℃时则主要为蜂巢状花瓣结构AlOOH。蜂巢花瓣状结构的形成与H2的形成有直接关系,同时这些孔洞的存在又为水分子的进入提供了通道,促进了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Sn-Bi-pb复合粉末 水反应特性 微观结构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