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0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肾颗粒对大鼠NRK-52E细胞转分化模型miR-23b和PINK1/Parkin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金华 张叶青 +4 位作者 呼琴 张磊 陈诺 韩燕全 王亿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170,共9页
目的 探讨TGF-β1诱导大鼠NRK-52E细胞转分化模型中miR-23b对PINK1/Parkin通路的靶向调节机制,并阐明清肾颗粒含药血清对NRK-52E细胞转分化的干预机理。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法对清肾颗粒进行全指纹图谱分析。构建TGF-... 目的 探讨TGF-β1诱导大鼠NRK-52E细胞转分化模型中miR-23b对PINK1/Parkin通路的靶向调节机制,并阐明清肾颗粒含药血清对NRK-52E细胞转分化的干预机理。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法对清肾颗粒进行全指纹图谱分析。构建TGF-β1诱导大鼠NRK-52E细胞转分化模型,转染siRNA后分为模拟物空载对照组、miR-23b-5p模拟物组、抑制剂空载对照组、miR-23b-5p抑制剂组,观察miR-23b-5p对PINK1表达量的影响。再将NRK-52E细胞分组为正常组、TGF-β1组、清肾颗粒组、miR-23b-mimic-NC组、miR-23b-mimic组、miR-23b-mimic+清肾颗粒组,Western blot法检测NRK-52E细胞中Pink1、Parkin、LC3Ⅱ、Beclin-1、P62、α-SMA蛋白表达,RT-qPCR法检测NRK-52E细胞中miR-23b-5p、Pink1、Parkin、Beclin-1、α-SMA mRNA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23b-5p与PINK1的靶向关系。结果 UPLC指纹图谱法鉴定出清肾颗粒中11个活性成分。miR-23b-5p过表达后,PINK1 mRNA表达量也显著增加(P<0.05);而miR-23b-5p表达沉默后,PINK1 mRNA表达量也显著减少(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显示,Rno-miR-23b-5p能显著下调Rno-PINK1-WT荧光素酶活性(P<0.05),但未能下调突变Rno-PINK1-mut荧光素酶活性(P>0.05)。清肾颗粒含药血清干预实验发现,TGF-β1组的miR-23b-5p、Pink1、Parkin、Beclin-1、LC3Ⅱ表达及LC3Ⅱ/Ⅰ比值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62和α-SM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清肾颗粒组和miR-23b-mimic组的miR-23b-5p、Pink1、Parkin、Beclin-1、LC3Ⅱ表达及LC3Ⅱ/Ⅰ比值均明显高于TGF-β1组,P62和α-SMA表达明显低于TGF-β1组(P<0.05)。miR-23b-mimic+清肾颗粒组的表现更优于miR-23b-mimic组(P<0.05)。结论 清肾颗粒能够上调NRK-52E细胞内miR-23b-5p表达,并通过增强PINK1/Parkin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活性,抑制NRK-52E细胞转分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3b-5p pinK1/parkin信号通路 线粒体自噬 NRK-52e细胞 清肾颗粒 上皮细胞转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CASC9/miR-195-5p/E2F7信号通路在二氢杨梅素抑制食管鳞状细胞癌增殖和转移中的作用研究
2
作者 郑璇 黄兰香 +4 位作者 崔逸爽 吴亚男 洪紫谦 张梦诗 孙国贵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5-70,I0013-I0018,共12页
目的探讨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MY)对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增殖和转移的影响及是否由LncRNA CASC9/miR-195-5p/E2F7轴介导。方法采用梯度浓度(0、25、50、100μmol/L)的DMY处理ESCC细胞,以探究DMY... 目的探讨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MY)对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增殖和转移的影响及是否由LncRNA CASC9/miR-195-5p/E2F7轴介导。方法采用梯度浓度(0、25、50、100μmol/L)的DMY处理ESCC细胞,以探究DMY对ES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预测了ESCC中LncRNA CASC9/miR-195-5p/E2F7轴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实验检测细胞中LncRNA CASC9、miR-195-5p和E2F7的表达,RT-qPCR、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进一步验证其调控关系。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集落形成、划痕以及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细胞活性、增殖、迁移以及侵袭能力。应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标志物如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结果DMY可以显著抑制ES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生物信息学分析及细胞水平验证发现LncRNA CASC9在ESCC中高表达,DMY处理后可通过下调ESCC细胞中LncRNA CASC9的表达水平,从而抑制ES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此外,miR-195-5p在ESCC中表达下调,而E2F7表达上调。RT-qPCR、Western blot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进一步证实LncRNA CASC9通过吸附miR-195-5p进而调控E2F7的表达。敲低E2F7可以逆转敲低miR-195-5p对ESCC细胞增殖、转移以及EMT进程的促进作用,而过表达E2F7可逆转过表达miR-195-5p产生的抑制作用。结论DMY可通过LncRNA CASC9/miR-195-5p/E2F7轴抑制ESCC的增殖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杨梅素 LncRNA CASC9 miR-195-5p e2F7 食管鳞癌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terfacial optimization enabling reversible and stable aqueous zinc metal batteries under harsh conditions
3
作者 SONG Ye-xin ZHONG Zi-yang +5 位作者 CHEN Man-jing DING Yi-qing ZHOU Miao LIU Zhe-xuan LIANG Shu-quan FANG Guo-zhao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SCD 2024年第12期4536-4548,共13页
Aqueous zinc metal batteries(AZMBs)have garnered widespread attention due to their low cost and high safety.However,current researches are still primarily focused on reversible cycling at low areal capacity,which is f... Aqueous zinc metal batteries(AZMBs)have garnered widespread attention due to their low cost and high safety.However,current researches are still primarily focused on reversible cycling at low areal capacity,which is far from practical application.Addressing interfacial stability issues encountered during cycling and employing interfacial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afe and eco-friendly AZMBs.By introducingγ-valerolactone(GVL),which disrupts the original hydrogen bonding network of water,the electrochemical window of electrolyte is expanded,and the reactivity of water is significantly reduced.Additionally,the incorporation of GVL in Zn ion solvation alters the deposition pattern on the Zn anode surface,resulting in improved cyclic performance.The cells demonstrated excellent performance,maintaining stable over 400 h at 5 mA/cm^(2)-5 mA·h/cm^(2),and nearly 300 h in Zn||Zn symmetric cell at 80%depth of discharge(DOD).The full cells matched with NH_(4)V_(4)O_(10) could cycle over 200 cycle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high areal capacity(7 mA·h/cm^(2)),an N/P ratio of 1.99 and an E/C ratio of 9.3μL/(mA·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lyte additive Zn anode N/p ratio e/C ratio aqueous zinc metal batter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cyclin E及p21^waf1蛋白定量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9
4
作者 蔡扬 何园 +2 位作者 卢虹 付伟 李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2-144,共3页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squamous cell cancer,OSCC)cyclin E、p21waf1蛋白表达与抑癌基因p53突变的关系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对8例正常口腔粘膜及30例OSCC石蜡包埋组织中cyclin E和p21waf1蛋白表达进行...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squamous cell cancer,OSCC)cyclin E、p21waf1蛋白表达与抑癌基因p53突变的关系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对8例正常口腔粘膜及30例OSCC石蜡包埋组织中cyclin E和p21waf1蛋白表达进行定量检测,分析其与突变型p53蛋白表达及临床病理学参数间的关系。结果:OSCC组织cyclinE蛋白平均表达量高于正常口腔粘膜(t=-6.582,P<0.01),过表达率为63.33%(19/30);而p21waf1蛋白平均表达量低于正常口腔粘膜(t=8.126,P<0.01),低表达率为53.33%(16/30);OSCC组织cyclinE/p21waf1比值高于正常口腔粘膜(t=-9.434,P<0.01),异常率为100%(30/30);p53阳性组p21waf1表达量低于p53阴性组(t=3.905,P<0.01),两者间呈负相关(r=-0.491,P<0.05)。p21waf1表达量在OSCC有淋巴结转移组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t=3.391,P<0.01),但与OSCC分化无关(P>0.05);而cyclinE表达量与OSCC肿瘤分化及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结论:cyclinE蛋白表达上调及p21waf1蛋白表达下调是OSCC常见异常现象,p21waf1蛋白表达下调可能与p53突变有关,并与OSCC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G1/S期正负调控因子cyclinE/p21waf1比例失衡在OSCC发生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细胞周期素e p21^WAF1 p53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clinE和p53的同时表达预测粘膜下层胃癌预后的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黎家庆 吴菲 +1 位作者 才文彦 万远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514-517,共4页
目的 :探讨CyclinE和 p5 3的同时表达对预测粘膜下层胃癌预后的作用。 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48例粘膜下层胃癌中CyclinE和p5 3的表达。 结果 :粘膜下层胃癌中CyclinE阴性、阳性和强阳性组的p5 3表达率分别为 19% (5 / 2 7)、42 % (5 ... 目的 :探讨CyclinE和 p5 3的同时表达对预测粘膜下层胃癌预后的作用。 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48例粘膜下层胃癌中CyclinE和p5 3的表达。 结果 :粘膜下层胃癌中CyclinE阴性、阳性和强阳性组的p5 3表达率分别为 19% (5 / 2 7)、42 % (5 / 12 )、89% (8/ 9) (P <0 .0 1)。同时表达的总发生率为 2 7% (13/ 48)。同时表达的发生率分别为 :幽门部癌 46 % (11/ 2 4) ,侵入淋巴结者 6 0 % (6 / 10 )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化型 33 % (13/ 39) ,高于未分化型者。同时表达癌的 5年生存率仅 46 % (6 / 13) ,显著低于各非同时表达组。结论 :CyclinE和p5 3同时表达的粘膜下层胃癌恶性度高 ,预后差 ;同时表达有助于预测粘膜下层胃癌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CLin e 粘膜下层 胃癌 基因表达 p53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鳞癌组织中HPVE6与野生型p53和PinX1表达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婉 黄团明 +2 位作者 王滨 闫晓欢 郑英如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82-786,共5页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宫颈鳞癌癌旁及正常宫颈组织中HPV E6、野生型p53及Pin X1表达及其关系。方法收集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妇产科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17例宫颈鳞癌患者宫颈鳞癌、宫颈鳞癌癌旁组织,选取10例正常宫颈组织...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宫颈鳞癌癌旁及正常宫颈组织中HPV E6、野生型p53及Pin X1表达及其关系。方法收集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妇产科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17例宫颈鳞癌患者宫颈鳞癌、宫颈鳞癌癌旁组织,选取10例正常宫颈组织作为对照。采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组组织中HPV E6、野生型p53和Pin X1的mRNA、蛋白的表达及分布。结果宫颈鳞癌组织中mRNA及蛋白水平结果均显示HPV E6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而野生型p53和Pin X1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及正常组织(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宫颈鳞癌组织中野生型p53(R=-0.605,P<0.01)和Pin X1(R=-0.496,P<0.05)表达水平的下降与HPV E6的表达水平升高存在负相关,野生型p53与Pin X1的表达呈正相关(R=0.824,P<0.01)。结论宫颈鳞癌组织中HPV E6表达上调与野生型p53、Pin X1的表达负相关,Pin X1的表达与野生型p53密切相关,HPV E6可能通过抑制野生型p53、Pin X1导致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癌 HpV e6 野生型p53 pinX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蟾蜍灵对人胆管癌细胞QBC939增殖及cyclin E和P27蛋白表达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梁军才 张秀华 +2 位作者 游思洪 何伟 缪林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11期1136-1139,共4页
目的已有诸多研究显示中药蟾蜍灵具有明显抑制肿瘤增殖的作用,观察蟾蜍灵对人胆管癌细胞QBC939的cyclin E和P27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调控胆管癌细胞增殖的途径和机制。方法 MTT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蟾蜍灵(0.1、1、10μmol/L)对人胆管癌细胞Q... 目的已有诸多研究显示中药蟾蜍灵具有明显抑制肿瘤增殖的作用,观察蟾蜍灵对人胆管癌细胞QBC939的cyclin E和P27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调控胆管癌细胞增殖的途径和机制。方法 MTT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蟾蜍灵(0.1、1、10μmol/L)对人胆管癌细胞QBC939增殖的影响;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实验检测蟾蜍灵毒性;流式细胞术检测人胆管癌细胞QBC939细胞周期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测定cyclin E、P27蛋白水平变化。结果 MTT比色法结果表明蟾蜍灵对人胆管癌细胞QBC939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具有良好的量效关系。Western blot测定cyclin E蛋白表达量下降,P27蛋白表达量升高。结论蟾蜍灵可能是通过阻滞细胞周期,减少cyclinE蛋白表达,增加P27蛋白表达,来达到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细胞 蟾蜍灵 细胞周期 Cyclin e蛋白 p27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clin E及p53的表达与早期胃癌进展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车向明 徐威 +1 位作者 帆北修一 爱甲孝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51-453,462,共4页
目的 了解CyclinE及 p5 3的表达与早期胃癌进展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 1 0 8例早期胃癌CyclinE及p5 3的表达。结果 CyclinE及p5 3的表达与病人性别及肿瘤组织学类型有关 (P <0 0 5 )。CyclinE异常... 目的 了解CyclinE及 p5 3的表达与早期胃癌进展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 1 0 8例早期胃癌CyclinE及p5 3的表达。结果 CyclinE及p5 3的表达与病人性别及肿瘤组织学类型有关 (P <0 0 5 )。CyclinE异常表达与肿瘤部位、浸润深度及胃壁淋巴管浸润有关 (P <0 0 5 )。CyclinE及p5 3联合异常表达的肿瘤多位于粘膜下 ,伴有淋巴管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结论 CyclinE及 p5 3联合异常表达促进早期胃癌的进展及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CLin e p53 早期胃癌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中RUNX3、cyclinE和P21蛋白表达与患者生存的关系 被引量:6
9
作者 陈金明 干建新 +5 位作者 喻春钊 王沈华 伍峻松 易建华 杨检新 周海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766-1770,共5页
目的:探讨胃癌RUNX3蛋白表达对细胞周期蛋白的影响及其与胃癌患者生存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分析RUNX3蛋白的表达;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cyclinE和P21蛋白表达;采用Kaplan-Meier限乘法计算生存率。结果:在56例胃癌中RUNX... 目的:探讨胃癌RUNX3蛋白表达对细胞周期蛋白的影响及其与胃癌患者生存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分析RUNX3蛋白的表达;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cyclinE和P21蛋白表达;采用Kaplan-Meier限乘法计算生存率。结果:在56例胃癌中RUNX3蛋白、cyclinE和P2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6%、64.3%和32.1%。胃癌细胞RUNX3蛋白表达与淋巴转移和远处转移有关(P<0.05)。胃癌细胞cyclinE的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转移和远处转移有关(P<0.05)。而胃癌细胞P21的表达与远处转移有关(P<0.05)。胃癌细胞中RUNX3和P21的表达之间呈明显正相关(r=0.57,P<0.05),而与cyclinE的表达之间无相关性(r=0.25,P>0.05)。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经Log-rank检验发现,RUNX3和cyclinE的阳性表达与生存相关(P<0.05),P21的阳性表达与生存无关(P>0.05)。结论:RUNX3蛋白可能通过影响P21蛋白的表达影响胃癌的发生发展;检测RUNX3和cyclinE的表达可作为反映胃癌临床病理学特点和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基因 RUNX3 蛋白质p21 幸存 细胞周期蛋白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鳞癌、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子宫颈炎中E-cad-herin、p53及Ki-67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顾丽琴 吴明妹 +2 位作者 谢芳 冯一中 顾永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探讨上皮细胞E-cadherin、p53及Ki-67在子宫颈鳞癌、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子宫颈炎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E-cadherin、p53及Ki-67在30例子宫颈炎、84例CIN、3... 目的探讨上皮细胞E-cadherin、p53及Ki-67在子宫颈鳞癌、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子宫颈炎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E-cadherin、p53及Ki-67在30例子宫颈炎、84例CIN、31例子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三者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 (1)子宫颈鳞癌组织中p53、Ki-67阳性率均显著高于CIN及子宫颈炎(P<0.000 1)。(2)CIN及子宫颈鳞癌组织中E-cadherin阳性率明显低于子宫颈炎。(3)子宫颈鳞癌组织中Ki-67增殖指数与浸润深度呈负相关(P<0.01)。(4)E-cadherin与Ki-67及p53存在共表达关系(P<0.01)。结论 E-cadherin表达下调、Ki-67及p53异常高表达与子宫颈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三者之间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鳞癌 e—cadherin KI-67 p53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癌组织p57^(kip2)和cyclin E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岳辉 赵昕 +2 位作者 宋福林 冯新莉 唐谊海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01-203,207,共4页
目的:探讨p57kip2蛋白和cyclinE(周期蛋白E)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7kip2和cyclinE蛋白在32例胰腺癌和癌旁胰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p57kip2蛋白阳性表达率在胰腺癌组织中为46.9%,显著低于癌旁胰腺组织(... 目的:探讨p57kip2蛋白和cyclinE(周期蛋白E)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7kip2和cyclinE蛋白在32例胰腺癌和癌旁胰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p57kip2蛋白阳性表达率在胰腺癌组织中为46.9%,显著低于癌旁胰腺组织(χ2=5.317,P<0.05),并与胰腺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χ2=4.979,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无关(χ2=3.698,P>0.05);cyclinE蛋白阳性表达率在胰腺癌组织中为68.8%,显著高于癌旁胰腺组织(χ2=4.036,P<0.05),并与胰腺癌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均有关(χ2=5.128,χ2=4.693,P<0.05);p57kip2蛋白阳性表达组cyclinE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p57kip2蛋白阴性表达组,但两者之间无相关性(酌=-0.11211,P>0.05)。结论:p57kip2蛋白的低表达和/或cyclinE的高表达可能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p57^KIp2 周期蛋白e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V16 E6通过阻碍ING4对p53作用而抑制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毅 赵楠 +1 位作者 李天人 李慧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3期56-60,共5页
通过HPV16 E6干扰ING4对p53作用的实验研究,探讨HPV16 E6新的致癌机制。采用转染及免疫共沉淀实验证明HPV16 E6阻碍ING4和p53结合及其诱导的p53蛋白乙酰化的作用;将表达p53、ING4和p53报告基因与HPV16 E6或其突变体的质粒共转染p53蛋白... 通过HPV16 E6干扰ING4对p53作用的实验研究,探讨HPV16 E6新的致癌机制。采用转染及免疫共沉淀实验证明HPV16 E6阻碍ING4和p53结合及其诱导的p53蛋白乙酰化的作用;将表达p53、ING4和p53报告基因与HPV16 E6或其突变体的质粒共转染p53蛋白阴性的SaoS2细胞系,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HPV16 E6抑制ING4对p53基因在转录水平的影响;并采用细胞集落形成实验检测HPV16 E6对ING4所诱导p53途径所致细胞凋亡的抑制。HPV16 E6阻碍ING4和p53结合及其诱导的p53蛋白Lys-382的乙酰化;HPV16 E6减弱ING4在转录水平对p53基因的调控,HPV16 E6抑制ING4诱导的p53途径介导的细胞凋亡,且所有这些作用不依赖p53蛋白的降解。HPV16 E6阻碍ING4对p53的作用而抑制细胞凋亡可能是其引起癌变的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V16 e6 inG4 p53 乙酰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血清sP-selectin、sE-selectin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35
13
作者 刘艳秋 高美华 +2 位作者 李红林 解长银 章海飞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45-1249,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可溶性E-选择素在糖尿病前期、单纯糖尿病期、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时期的水平变化及其促进2型糖尿病发生的机制。方法:32例正常对照组、32例糖尿病前期患者、32例单纯糖尿病期患者及34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可溶性E-选择素在糖尿病前期、单纯糖尿病期、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时期的水平变化及其促进2型糖尿病发生的机制。方法:32例正常对照组、32例糖尿病前期患者、32例单纯糖尿病期患者及34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血清s P-选择素、s E-选择素的水平,同时测定体重指数(BMI)、血压(BP)、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甘油三脂(TG)、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结果:糖尿病前期组、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组s P-选择素、s E-选择素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s P-选择素、s E-选择素水平与FBG、FINS、TG、Hb A1C、HOMA-IR呈明显正相关(P<0.01);s E-选择素与LDL-C呈负相关(P<O.05)。结论:s P-选择素、s E-选择素在糖尿病前期组、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组是逐渐升高的,表明s P-选择素、s E-选择素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s P-选择素、s E-选择素与HOMAIR相关,提示s P-选择素、s E-选择素可能通过胰岛素抵抗促进2型糖尿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尿病前期 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 可溶性p-选择素 可溶性e-选择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应用氨溴索与小剂量肝素对急性肺损伤ICAM-1和E,P-selectin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祝雪花 王万铁 +1 位作者 戴雍月 蒋柳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2-96,共5页
目的:制作急性肺损伤(ALI)模型并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E-选择素和P-选择素在实验兔血清、肺组织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变化情况以探讨三者在ALI中的作用并观察联合应用氨溴索与小剂量肝素对其的影响。方法:24只健康兔... 目的:制作急性肺损伤(ALI)模型并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E-选择素和P-选择素在实验兔血清、肺组织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变化情况以探讨三者在ALI中的作用并观察联合应用氨溴索与小剂量肝素对其的影响。方法:24只健康兔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NC组),油酸损伤组(OA组),氨溴索+小剂量肝素治疗组(AH组)。采用耳缘静脉法静注油酸复制兔ALI模型,检测各组动脉氧分压(PaO2),ELISA法检测ICAM-1和E-选择素,TUNEL法检测凋亡指数(AI),免疫组化检测P-选择素,电镜观察肺组织超微结构变化并测定湿干重比值(W/D)。结果:与NC组比较,OA组和AH组PaO2显著降低(P<0.01),但AH组显著高于OA组(P<0.01);ICAM-1、E-选择素的浓度(血清、肺组织及BALF中)、肺组织AI和W/D升高(P<0.05或P<0.01),但AH组低于OA组(P<0.05或P<0.01)。与同组给予治疗药物前0 h比较,NC组无差异(P>0.05),OA组各时点PaO2显著降低(P<0.01),ICAM-1和E-选择素浓度显著升高(P<0.01),AH组各时点PaO2降低(P<0.05)、ICAM-1和E-选择素浓度升高(P<0.05)。肺组织中P-选择素在OA组表达较为广泛:主要为炎症细胞、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和血管内的血浆等,NC组呈低水平表达,AH组的表达介于两者之间。细胞凋亡以OA组最为明显,NC组未见细胞凋亡或偶有凋亡,AH组凋亡的细胞明显比OA组减少。结论:在OA致ALI时,ICAM-1、E-选择素和P-选择素明显增高,参与了ALI的发生、发展;联合应用氨溴索与小剂量肝素可以降低ICAM-1、E-选择素和P-选择素的水平,减轻肺脏细胞的损伤、改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减轻肺水肿,从而发挥对ALI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间黏附分子-1 e-选择素 p-选择素 急性肺损伤 氨溴索 肝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_2O_3和/或TGF-β1诱导NB4细胞凋亡中P27^(Kip1)、cyclin E、内源性TGF-β1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梁颖 李艳 +3 位作者 王月 李霞 王萍萍 王柏勋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74-79,共6页
本研究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和/或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作用于NB4细胞后的细胞凋亡情况、P27Kip1、cyclin E及内源性TGF-β1mRNA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用MTT法检测As2O3对NB4细胞的细胞毒性及IC50,用瑞氏-姬姆萨染色观察凋亡细胞... 本研究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和/或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作用于NB4细胞后的细胞凋亡情况、P27Kip1、cyclin E及内源性TGF-β1mRNA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用MTT法检测As2O3对NB4细胞的细胞毒性及IC50,用瑞氏-姬姆萨染色观察凋亡细胞形态学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半定量RT-PCR检测P27Kip1、cyclin E以及内源性TGF-β1的mRNA水平。结果表明:As2O3、TGF-β1均能明显抑制NB4细胞的生长,促进NB4细胞的凋亡;As2O3对NB4细胞的抑制及促凋亡作用均呈剂量-时间依赖关系,24小时的IC50约为12μmol/L,48小时的IC50约为5μmol/L,72小时的IC50约为3μmol/L。As2O3和/或TGF-β1均可使NB4细胞出现细胞周期阻滞,5μmol/L As2O3使NB4细胞阻滞在G2/M期,5ng/ml TGF-β1使NB4细胞阻滞在G1期,两者联合处理组主要使S期阻滞。As2O3、TGF-β1分别作用于NB4细胞时均可见P27Kip1及内源性TGF-β1的mRNA表达上调,而cyclin E的mRNA表达下调;联合处理组结果显示TGF-β1可增强As2O3上述作用。结论:As2O3及TGF-β1均可诱导NB4细胞凋亡,引起细胞周期分布异常;As2O3及外源性TGF-β1可能通过上调内源性TGF-β1使P27Kip1高表达以诱导细胞凋亡;TGF-β1可能直接抑制了cyclin E的表达,或者通过上调P27Kip1的表达而反馈抑制cyclin E的活性,从而导致NB4细胞周期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2O3 TGF-Β1 NB4细胞 细胞凋亡 p27^KIp1 cyclin e 内源性 TGF-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27^(kip1)和Cyclin E在子宫内膜癌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董丽 李静波 +1 位作者 蔡知天 宫桂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19-321,共3页
目的 :研究 p2 7kip1和 Cyclin E在子宫内膜癌组织的表达以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探讨其在肿瘤发生、发展及预后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 P法检测 p2 7kip1和 Cyclin E在正常子宫内膜 ( 8例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 8例 )和... 目的 :研究 p2 7kip1和 Cyclin E在子宫内膜癌组织的表达以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探讨其在肿瘤发生、发展及预后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 P法检测 p2 7kip1和 Cyclin E在正常子宫内膜 ( 8例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 8例 )和子宫内膜癌 ( 5 2例 )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1 p2 7kip1和Cyclin E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核 ,与正常子宫内膜和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相比 ,p2 7kip1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明显下降 ,Cyclin E明显上升 ,差异具有显著性 ,在内膜癌中 p2 7kip1与 Cyclin E蛋白表达呈负相关 ( r=- 0 .30 2 6,P<0 .0 5 )。 2 p2 7kip1和 Cyclin E蛋白表达与内膜腺癌组织学分化程度和肿瘤肌层浸润程度或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 ,与病理类型无关 ;Cyclin E表达高低也与临床分期和 5年生存率有关。结论 :p2 7kip1表达降低和 (或 ) Cyclin E过度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Cycl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予宫内膜肿瘤 p27KIp1 细胞周期蛋白e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素对CD11b、P-selectin、ICAM-1、VCAM-1、E-selectin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2
17
作者 姜开余 顾振纶 阮长耿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82-685,共4页
目的 考察丹参素对血小板、白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细胞粘附分子CD11b、P selectin、ICAM 1、VCAM 1、E selectin的影响 ,以期探明其抗血栓形成作用的机制。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由TNFα、fMLP和凝血酶诱导细胞表面细胞粘附分子的... 目的 考察丹参素对血小板、白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细胞粘附分子CD11b、P selectin、ICAM 1、VCAM 1、E selectin的影响 ,以期探明其抗血栓形成作用的机制。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由TNFα、fMLP和凝血酶诱导细胞表面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结果 人粒细胞受到fMLP刺激后 ,细胞表面CD11b表达明显增加。丹参素与粒细胞预孵30min后 ,则剂量依赖性地抑制CD11b的表达。血小板与凝血酶 (1× 10 3U·L-1)共孵 2 0min ,可明显增加血小板表面P selectin的表达。丹参素 (10 0~ 30 0mg·L-1)与血小板预孵 30min ,对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表面P selectin的表达未见明显抑制作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经TNFα处理后 ,明显增加细胞表面ICAM 1、VCAM 1和E selectin的表达 ,不同浓度的丹参素与HUVEC预孵 2h ,对TNFα诱导HUVEC表面ICAM 1的表达未见明显抑制作用 ,对TNFα诱导的VCAM 1、E selectin表达则可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 丹参素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和粒细胞表达细胞粘附分子。这可能是丹参素发挥抗血栓形成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素 细胞粘附分子 CD116 抗血栓形成 ICAM-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7^(KIP2)、cyclin D1、cyclin E在男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罗祖强 庄志泉 +1 位作者 董为松 涂晓萌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6-130,共5页
目的:探讨p57^(KIP2)、cyclin D1、cyclin E在男性乳腺癌(male breast cancer,MB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16年12月60例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MBC患者的组织标本,分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infiltrating duc... 目的:探讨p57^(KIP2)、cyclin D1、cyclin E在男性乳腺癌(male breast cancer,MB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16年12月60例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MBC患者的组织标本,分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IDC)40例、乳腺导管原位癌组(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20例,选取20例男性乳腺发育症(gynecomastia,GYM)作为对照组。应用RT-PCR、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IDC、DCIS、GYM组织中的p57^(KIP2)、cyclin D1、cyclin E m 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IDC的p57^(KIP2)mRNA表达水平为0.18±0.07,低于DCIS的0.42±0.05、GYM的0.75±0.04;IDC的p57^(KIP2)蛋白阳性率为25%(10/40),低于DCIS的60%(12/20)、GYM的90%(18/20);p57^(KIP2)mRNA及蛋白表达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DC的cyclin D1、cyclin E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92±0.12、0.96±0.08,高于DCIS的0.72±0.06、0.64±0.01及GYM的0.38±0.03、0.21±0.02;IDC的cyclin D1、cyclin E蛋白阳性率分别为90%(36/40)、88%(35/40),高于DCIS的80%(16/20)、85%(17/20)及GYM的25%(5/20)、20%(4/2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IDC组织中p57^(KIP2)、cyclin D1、cyclin E表达均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相关(P<0.05),p57^(KIP2)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p57^(KIP2)与cyclin D1、p57^(KIP2)与cyclin E呈负相关(P<0.05),cyclin D1与cyclin E呈正相关(P<0.05)。结论:p57^(KIP2)、cyclin D1、cyclin E可能参与了MBC的发生发展过程,联合检测p57^(KIP2)、cyclin D1、cyclin E可为进一步发现MBC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乳腺癌 p57KIp2 CYCLin D1 CYCLin e RT-pCR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p57^(kip2)、cyclin D1和cyclin E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9
作者 周正平 王进京 +2 位作者 苏俊 肖庆邦 郑洪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2-285,共4页
目的探讨p57kip2、cyclinD1及cyclinE蛋白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4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ductalcarcinoma,IDC)、15例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carcinomainsitu,DCIS)和15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p57kip2、c... 目的探讨p57kip2、cyclinD1及cyclinE蛋白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4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ductalcarcinoma,IDC)、15例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carcinomainsitu,DCIS)和15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p57kip2、cyclinD1和cyclinE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57kip2、cyclinD1和cyclinE蛋白在IDC的阳性率与在乳腺不同组织之间相比,cyclinD1、cyclinE蛋白在DCIS的阳性率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之间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在IDC中,三者表达均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0.01),cyclinD1蛋白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1),cyclinE蛋白的表达与肿块大小有关(P<0.01);p57kip2与cyclinD1之间、p57kip2与cyclinE之间的表达均呈负相关(P<0.01)、cyclinD1与cyclinE之间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p57kip2蛋白低表达、cyclinD1和cyclinE蛋白高表达可能是乳腺组织恶性转变以及乳腺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重要生物学标志,cyclinD1和cyclinE蛋白异常表达是乳腺癌发生的早期事件。联合检测p57kip2、cyclinD1及cyclinE蛋白对预测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clin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carcinoma p57^KIp2蛋白 表达及 免疫组化S-p 正常乳腺组织 乳腺导管原位癌 腋窝淋巴结转移 蛋白异常表达 0.05 e蛋白 组织学分级 生物学标志 癌发生 表达情况 DCIS D1蛋白 肿块大小 联合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clinD1 p53E-cadherin在胃上皮内瘤和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20
作者 刘铁菊 袁文棋 +2 位作者 王磊 张小楠 冬国友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2期1307-1308,共2页
关键词 胃肿瘤 CYCLinD1 p53 e—cadher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