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7种细菌性虫媒病病原体的反向线状印迹杂交检测技术的建立
1
作者 李雅琪 叶得河 马永华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39,共9页
【目的】建立快速高效的细菌性虫媒病的检测方法。【方法】运用反向线状印迹杂交技术(reverse line blot,RLB),通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福氏志贺菌(Shigella flexneri)、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viae)、创伤弧... 【目的】建立快速高效的细菌性虫媒病的检测方法。【方法】运用反向线状印迹杂交技术(reverse line blot,RLB),通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福氏志贺菌(Shigella flexneri)、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viae)、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肠沙门氏菌肠亚种鼠伤寒血清型(Salmonella enterica subsp.enterica serovar Typhimurium)、普通变形杆菌(Proteus vulgaris)、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7种细菌的核糖体16S RNA进行序列比对,利用DNAStar和Primer premier软件设计出了用于PCR-RLB杂交反应的基因组DNA样品进行PCR扩增的通用引物(RLB-F,RLB-R),和特异性探针以及通用探针(Catch-all),通用下游引物(RLB-R)5'端用生物素标记和探针5'端连接氨基团(NH_(2)^(+))。【结果】成功建立高效、快速、特异且能同时检测7种细菌PCR-RLB的方法,并确定了通用引物最佳浓度为25μmol/L,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福氏志贺菌探针的最佳浓度分别为50μmol/L,其他5种病原探针的最佳浓度为100μmol/L。使用PCR-RLB检测方法,可对上述7种细菌的检测敏感性可达到10^(-6)~10^(-11) ng/μL,远远高于PCR的10^(-3)~10^(-8) ng/μL。【结论】首次同时对7种细菌进行检测,并确定了不同引物及探针的最佳浓度。该方法不仅提高了检测效率,同时还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为开发新的检测手段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虫媒病 反向线状印迹杂交技术 PCR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uthern印迹杂交及其他相关印迹技术简介 被引量:5
2
作者 姜永均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64-65,共2页
Southern印迹杂交(Southern blot)是分子生物学领域中最常用的技术方法之一,该技术是1975年英国爱丁堡大学的E.M.Southern首创的,Southern印迹杂交故因此而得名。后来相继出现了三个原理、过程相似,但是操作对象不同的印迹方法... Southern印迹杂交(Southern blot)是分子生物学领域中最常用的技术方法之一,该技术是1975年英国爱丁堡大学的E.M.Southern首创的,Southern印迹杂交故因此而得名。后来相继出现了三个原理、过程相似,但是操作对象不同的印迹方法,缘于学界前辈的幽默分别将其称为Northern blot、Western blot和Eastern blot,这些技术的命名与发明人姓氏并没有关系。本文简要介绍了Southern印迹杂交及其相关生物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Ilem印迹杂交 northem印迹杂交 Westem印迹杂交 Eastern印迹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重组乳链球菌防龋疫苗的研究 Ⅲ.乳链球菌重组质粒DNA的Southern印迹和点印迹杂交分析
3
作者 凌均 樊明文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63-166,共4页
为了证实重组质粒DNA分子中插入的外源DNA确是来自变形链球菌拱体菌,检测受体菌中是否有探针同源的序列。本研究采用DNASouthern印迹杂交、点印迹杂交和切口平移制备生物素DNA探针以及光敏基因检测技术,对乳链球... 为了证实重组质粒DNA分子中插入的外源DNA确是来自变形链球菌拱体菌,检测受体菌中是否有探针同源的序列。本研究采用DNASouthern印迹杂交、点印迹杂交和切口平移制备生物素DNA探针以及光敏基因检测技术,对乳链球菌HL102,HL107中的重组质粒DNApLF102,pLF107作了进一步分析鉴定,DNA点印迹杂交结果显示,含有pac基因的pPC41PstⅠ酶切DNA探针均与上述质粒DNA结合,Southern印迹杂交提示重组质粒1.5kb的酶切片段与生物素探针杂交,证实该基因片段是从pPC41中获得的变形链球菌目的基因片段,重组乳链球菌HL102,HL107均携带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抗原(PAc)结构基因pa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重组 乳链球菌 防龋疫苗 印迹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异性蛋白质印迹杂交检测人和猪的旋毛虫感染
4
作者 王蕾(编译) 《中国猪业》 2012年第12期72-72,共1页
旋毛虫病是人畜共患病,是由旋毛虫属寄生虫引起的,该病在全世界广泛分布。为了确诊,需用蛋白质印迹杂交检测验证人和猪血清样品EUSA检测阳性样品,因为ELISA检测结果有许多假阳性。这个研究的目的是鉴定在感染人和猪的血清中大量存... 旋毛虫病是人畜共患病,是由旋毛虫属寄生虫引起的,该病在全世界广泛分布。为了确诊,需用蛋白质印迹杂交检测验证人和猪血清样品EUSA检测阳性样品,因为ELISA检测结果有许多假阳性。这个研究的目的是鉴定在感染人和猪的血清中大量存在的旋毛虫特异抗原,界定一个检测旋毛虫的特异方法[通过蛋白质印迹杂交(westernblots)检测方法检测感染宿主血清],可以将假阳性血清与真阳性血清分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感染 蛋白质印迹 杂交检测 血清样品 异性 印迹杂交 阳性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性消减杂交方法克隆棉属突变材料腺体发育相关的cDNAs 被引量:9
5
作者 蔡应繁 莫剑川 +5 位作者 曾宇 任薇薇 苗琛 徐莺 王胜华 陈放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10,共5页
该文采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方法 (SSH)构建了棉属突变材料“湘棉 18”种子萌发过程中腺体发育形成前后的两个不同时期的SSH差减文库 .通过差示筛选及反式Northern检测 ,获得了色素腺体形成时期特异表达或优势表达的cDNA片段 .结果表明 ,这... 该文采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方法 (SSH)构建了棉属突变材料“湘棉 18”种子萌发过程中腺体发育形成前后的两个不同时期的SSH差减文库 .通过差示筛选及反式Northern检测 ,获得了色素腺体形成时期特异表达或优势表达的cDNA片段 .结果表明 ,这些cDNA所涉及的基因 ,多数是棉属中新发现的 ,它们与发育调控、细胞凋亡、蛋白质合成等密切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性消减杂交(SSH) 色素腺体 发育 克隆 棉属 差示筛选 反式north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脂糖凝胶直接杂交法 被引量:1
6
作者 金顺钱 张伟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40-241,共2页
DNA印迹(Southern blot)杂交法是研究DNA分子结构,变异及其组成的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自1975年闻世以来,在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及分子病毒学等研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对这些学科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由于该技术均需要首先将电泳后已变性的... DNA印迹(Southern blot)杂交法是研究DNA分子结构,变异及其组成的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自1975年闻世以来,在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及分子病毒学等研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对这些学科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由于该技术均需要首先将电泳后已变性的DNA从琼脂糖凝胶转移至支持膜上,因此,实验结果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吸印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脂糖凝胶 DNA印迹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北部隐伏岩溶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7
作者 王忠忠 胡飞跃 +1 位作者 贾龙 支兵发 《中国岩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8-237,共10页
为研究广州北部隐伏岩溶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演化,利用14组岩溶水样品和14件岩石化学组分测试分析数据,综合采用数理统计、Piper图、Gibbs模型、离子比值图、氯碱指数等方法定性分析地下水水化学组分特征和成因,基于PHREEQC软件定... 为研究广州北部隐伏岩溶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演化,利用14组岩溶水样品和14件岩石化学组分测试分析数据,综合采用数理统计、Piper图、Gibbs模型、离子比值图、氯碱指数等方法定性分析地下水水化学组分特征和成因,基于PHREEQC软件定量分析水文地球化学过程,探讨地下水矿物饱和指数与岩溶发育关系。结果表明:广州北部隐伏岩溶区岩溶水是以中性水为主的极软~微硬淡水,TDS和总硬度低,pH基本稳定,离子质量浓度趋势为Ca^(2+)>K^(+)+Na^(+)>Mg^(2+)和HCO_(3)^(-)>Cl^(-)>SO_(4)^(2-),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_(3)型,以HCO_(3)^(-)、Ca^(2+)为优势离子;岩溶水水化学组分受岩石风化作用控制条件下的溶滤作用影响,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不强烈,K^(+)、Na^(+)、Cl-来源于岩盐溶滤,Ca^(2+)、Mg^(2+)、HCO_(3)^(-)来源于碳酸盐岩矿物溶解,SO_(4)^(2-)来源于碳酸盐岩和石膏等蒸发岩盐溶解;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定量化验证了岩溶水中方解石、白云石、石膏、岩盐发生溶解;方解石、白云石饱和指数与岩溶发育具有较好对应关系,可以指示岩溶发育趋势。研究结果可为广州隐伏岩溶区地下水开发利用和地质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北部 隐伏岩溶区 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形成演化 水文地球化学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花叶病毒辽宁分离物Northern杂交检测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2
8
作者 李艳丽 安梦楠 +1 位作者 王冠中 吴元华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7-142,共6页
为了建立烟草花叶病毒辽宁分离物(TMV-LN)的高特异性、高灵敏度的分子杂交检测体系,从粗提纯的TMV-LN粒子中提取RNA,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扩增TMV-LN的CP和3'端非翻译区域,将片段连至p UC119载体获得重组质粒p UCTMV-PP,体外转... 为了建立烟草花叶病毒辽宁分离物(TMV-LN)的高特异性、高灵敏度的分子杂交检测体系,从粗提纯的TMV-LN粒子中提取RNA,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扩增TMV-LN的CP和3'端非翻译区域,将片段连至p UC119载体获得重组质粒p UCTMV-PP,体外转录获得地高辛(DIG)标记的TMV-LN正义链RNA杂交检测探针,同时构建DNA检测探针作为对照。采用点印迹(Dot-blot)杂交和Northern杂交对比RNA探针和DNA探针对TMV-LN的检测特异性和灵敏性。检测结果表明,RNA探针和DNA探针在点印记杂交和Northern杂交中均表现出良好的检测特异性,RNA探针在检测灵敏度方面要略好于DNA探针,且点印迹杂交体系在病毒定性方面较为快捷,Northern杂交体系在病毒基因组RNA的定量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花叶病毒辽宁分离物 RNA探针 DNA探针 印迹杂交 NORTHERN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北双湖地区才多茶卡一带构造混杂岩中发现晚泥盆世和晚二叠世放射虫硅质岩 被引量:68
9
作者 朱同兴 张启跃 +3 位作者 董瀚 王玉净 于远山 冯心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413-1418,共6页
报道了在西藏北部双湖才多茶卡地区新发现的晚泥盆世和晚二叠世放射虫硅质岩,实测剖面的第9层硅质岩以产Neoalbaillella动物群为特征,其中N.ormithoformis,N.optima是晚二叠世长兴阶的2个带化石;第14层硅质岩以产Entactinids动物群为特... 报道了在西藏北部双湖才多茶卡地区新发现的晚泥盆世和晚二叠世放射虫硅质岩,实测剖面的第9层硅质岩以产Neoalbaillella动物群为特征,其中N.ormithoformis,N.optima是晚二叠世长兴阶的2个带化石;第14层硅质岩以产Entactinids动物群为特征,其中Stigmosphaerostylusoumonhaoensis,Triloneheechinata,Archocyrtiumriedeli等主要见于晚泥盆世法门阶。上述2个动物群在西藏尚属首次发现。才多茶卡地区晚古生代放射虫硅质岩的发现为重新认识双湖构造混杂岩带的形成时代、构造环境、“构造带是否东延”等重大地质问题,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虫硅质岩 晚泥盆世 晚二叠世 双湖地区 西藏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KC基因在人肺癌中的转录表达 被引量:9
10
作者 周清华 刘伦旭 +3 位作者 李潞 王允 陈军 杨金龙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0年第5期351-354,共4页
目的 探讨PKC β1基因转录表达与肺癌临床病理生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Northern印迹杂交方法检测 5 0例肺癌组织、癌旁肺组织、远癌肺组织和 30例肺良性病变肺组织PKC β1mRNA表达水平。结果  (1)肺癌组织中PKC β1mRNA表达水平显... 目的 探讨PKC β1基因转录表达与肺癌临床病理生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Northern印迹杂交方法检测 5 0例肺癌组织、癌旁肺组织、远癌肺组织和 30例肺良性病变肺组织PKC β1mRNA表达水平。结果  (1)肺癌组织中PKC β1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肺组织 ,远癌肺组织和肺良性病变肺组织 (P <0 .0 1) ;(2 )低分化肺癌中PKC β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中 高分化肺癌 (P <0 .0 5 ) ;(3)Ⅲ期肺癌PKC β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Ⅰ、Ⅱ期肺癌 (P <0 .0 1) ;(4)伴有淋巴结转移肺癌PKC β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不伴淋巴结转移肺癌(P <0 .0 1)。结论 肺癌组织中存在PKC β1mRNA过度表达 ,它可能参与肺癌细胞分化以及肿瘤进展和转移过程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PKC基因 RNA印迹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我国北方干旱化及其转折性变化 被引量:89
11
作者 马柱国 符淙斌 +5 位作者 杨庆 郑子彦 吕美霞 李明星 段亚雯 陈亮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51-961,共11页
过去半个世纪,中国经历了北方的"西湿东干"和东部的"南涝北旱"的降水分布格局。近十几年来,这种降水长期变化的分布格局是维持还是发生了变化?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基于年降水观测数据、自矫正的帕尔默干旱指数sc PDS... 过去半个世纪,中国经历了北方的"西湿东干"和东部的"南涝北旱"的降水分布格局。近十几年来,这种降水长期变化的分布格局是维持还是发生了变化?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基于年降水观测数据、自矫正的帕尔默干旱指数sc PDSI、地表湿润指数SWI及GRACE(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卫星数据反演的陆地水储量(TWS)对中国区域干旱化问题进行了再分析。结果表明,近16年(2001~2016年),中国东部地区(100°E以东)"南涝北旱"的格局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长江上中游及江淮流域已转为显著的干旱化趋势,而华北地区的降水已转为增加趋势,东部"南旱北涝"的格局基本形成;北方过去的"西湿东干"也转变为"西干东湿"的空间分布特征。显然,中国区域的降水格局在2001年后发生了明显的年代尺度转折性变化,两种常用干旱指数sc PDSI和SWI的分析也证明了这一点。但GRACE的陆地水储量(TWS)的分析却显示,最近16年来,中国东部"南涝北旱"的格局仍未发生变化,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处于干旱化的时段,且有加剧的趋势,其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干旱化 陆地水储量(TWS) 南涝北旱 转折性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游程理论和Copula函数的干旱特征分析及应用 被引量:58
12
作者 王晓峰 张园 +3 位作者 冯晓明 冯玉 薛亚永 潘乃青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06-214,共9页
干旱是一种复杂的自然灾害现象,理解和掌握干旱事件的发生发展状况对防治其危害具有重要意义。选用1960—2015年间陕北黄土高原9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的月降水数据集,基于游程理论从标准化降水指数中提取出干旱事件的历时和强度,采用拟合优... 干旱是一种复杂的自然灾害现象,理解和掌握干旱事件的发生发展状况对防治其危害具有重要意义。选用1960—2015年间陕北黄土高原9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的月降水数据集,基于游程理论从标准化降水指数中提取出干旱事件的历时和强度,采用拟合优度最高的Copula函数对干旱特征变量进行拟合,分析干旱特征变量的联合累计概率和干旱事件的联合重现期,并基于30 a时间间隔的滑动窗口分析联合重现期变化曲线,最后将研究结果运用到陕北地区1995—2010年间干旱实际受灾面积中,进一步分析干旱事件联合重现期与农作物旱灾损失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1)1960—2015年间陕北黄土高原出现的最低干旱事件频次为94次,最高103次,榆林东部和延安的北部是主要的干旱灾害频发区,延安的东南部和铜川干旱事件发生频次相对较小;2)干旱历时和干旱强度具有较强的相关性,随着干旱历时和干旱强度的不断增大,二者的联合累计概率和联合重现期也不断增大;3)研究区内不同站点的相同历时不同强度和相同强度不同历时的联合重现期变化曲线变化趋势不尽相同;4)陕北地区农作物实际受旱灾面积与干旱历时和强度密切相关,不同类型干旱事件联合重现期的拟合能够反映该区域实际干旱受灾情况,根据游程理论提取出干旱事件的干旱特征与实际干旱特征较为接近的情况下,理论重现期与实际重现期的误差范围仅在0.1~0.3 a之间。研究可为旱作农业生态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降水 灾害 游程理论 COPULA函数 干旱重现期 陕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早期肝纤维化α_1(Ⅰ)、α_1(Ⅲ)前胶原mRNA及相应胶原蛋白表达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杜卫东 周筱梅 +4 位作者 张月娥 翟为溶 钱连芳 马捷 庄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24-328,T005,共5页
应用Northern杂交及免疫组化方法.观察CC1_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形成不同阶段α_1(Ⅰ)、α_1(Ⅲ)前胶原mRNA表达与相应Ⅰ、Ⅲ型胶原蛋白ColⅠ、ColⅢ及前Ⅲ型胶原端肽(PⅢP)表达间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①肝纤维化时α_1(Ⅰ... 应用Northern杂交及免疫组化方法.观察CC1_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形成不同阶段α_1(Ⅰ)、α_1(Ⅲ)前胶原mRNA表达与相应Ⅰ、Ⅲ型胶原蛋白ColⅠ、ColⅢ及前Ⅲ型胶原端肽(PⅢP)表达间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①肝纤维化时α_1(Ⅰ)、α_1(Ⅲ)前胶原mRNA表达增强,早期以α_1(Ⅲ)mRNA为主;α_1(Ⅰ)及α_1(Ⅲ)前胶原mRNA均于3~4周时呈一过性下降。②Ito细胞是肝纤维化过程中产生Col Ⅰ、ColⅢ及PⅢP的主要来源,肝细胞亦具有一定的合成ColⅢ及PⅢP的能力。③应用Northern杂交技术检测前胶原mRNA表达,能从基因水平了解肝内胶原含量的变化,能更敏感地反映肝纤维化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前胶原 MRNA 胶原蛋白 印迹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北龙木错东部三岔口地区下奥陶统与泥盆系的不整合界面 被引量:21
14
作者 夏军 钟华明 +1 位作者 童劲松 鲁如魁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3-117,共5页
在北羌塘三岔口一带采获丰富的腕足类:汉伯矮正形贝及比较种Nanorthiscf.hamburgensis(Walcott)。建立了早奥陶世岩石地层单位——三岔口组,是羌塘地区目前有化石控制的最低层位。中、晚泥盆世拉竹龙组与下伏志留系、奥陶系不整合接触... 在北羌塘三岔口一带采获丰富的腕足类:汉伯矮正形贝及比较种Nanorthiscf.hamburgensis(Walcott)。建立了早奥陶世岩石地层单位——三岔口组,是羌塘地区目前有化石控制的最低层位。中、晚泥盆世拉竹龙组与下伏志留系、奥陶系不整合接触关系的进一步确定,证明了羌北-昌都板块与扬子板块的亲缘性,为羌北-昌都板块属性的确定提供了重要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奥陶世地层 泥盆纪地层 不整合 北羌塘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干旱化年代际特征与大气环流的关系 被引量:84
15
作者 李新周 马柱国 刘晓东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77-284,共8页
用CRU和ECMWF资料分析了近代中国北方干湿变化特征及其与东亚大气环流异常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北方干旱化具有显著的年际、年代际特征,20世纪70年代末干湿发生显著转变,西北东部和华北地区变干趋势明显,北方大部分地区干旱现象严... 用CRU和ECMWF资料分析了近代中国北方干湿变化特征及其与东亚大气环流异常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北方干旱化具有显著的年际、年代际特征,20世纪70年代末干湿发生显著转变,西北东部和华北地区变干趋势明显,北方大部分地区干旱现象严重;中国北方地区当前的干旱化时空格局与东亚夏季风异常特征密切相关,夏季风减弱以及由此造成水汽输送量减少是导致干旱化发展的主要原因,而低层大气反气旋环流增强和气旋性环流减弱是引起干旱化的异常环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化 水汽输送 东亚夏季风 中国北方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中差异表达cDNA片段的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廖斌 邓冬梅 +3 位作者 杨兵 束文圣 栾天罡 蓝崇钰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5-78,共4页
一种新的基因克隆技术称为抑制消减杂交技术(SSH)用于研究生长于2种生态环境(古铜矿山和正常土壤)中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的基因表达差异。分别以Cu矿山鸭跖草作为检测子,非Cu矿山鸭跖草作为驱赶子,建立了生长于Cu矿山生态环境中鸭... 一种新的基因克隆技术称为抑制消减杂交技术(SSH)用于研究生长于2种生态环境(古铜矿山和正常土壤)中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的基因表达差异。分别以Cu矿山鸭跖草作为检测子,非Cu矿山鸭跖草作为驱赶子,建立了生长于Cu矿山生态环境中鸭跖草的差异表达cDNA文库,此cDNA文库代表在Cu矿山鸭跖草中特异表达的cDNA。通过反式Northern杂交筛选出3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序列分析表明其中一个cDNA为CaM-like基因。进一步对此基因进行Virtual Northern分析,结果初步表明此基因在生长于古铜矿山上的鸭跖草中上调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消减杂交(SSH) 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反式Northern VIRTUAL north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节水型园林的北方城市水景设计探讨 被引量:26
17
作者 巩如英 杜洁 +1 位作者 温瑀 徐迎碧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4期11094-11095,共2页
提出了基于节水型园林建设要求下水景设计的观点,并从水景设计中考虑冬夏季水景营建的不同效果,旱园水作,利用人的视觉感受和非常规水及提高从业人员节水意识等5个方面探讨了北方城市水景的设计对策。
关键词 北方城市 节水 园林 水号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活素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的基因克隆及其免疫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徐桂月 张鹏宇 +5 位作者 王奭骥 台桂香 劳凤学 杨煜 崔雪玲 柳忠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9-113,118,共6页
目的:研究新克隆的激活素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ActR IP3)的免疫学特性和其介导Ser/Thr激酶型受体胞内信号传导的作用。方法:以酵母双杂交法发现的ActR IP基因片段作为探针,从小鼠脑cDNA文库中克隆ActR IP3基因。EIA法分析其与激活素ⅡA型... 目的:研究新克隆的激活素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ActR IP3)的免疫学特性和其介导Ser/Thr激酶型受体胞内信号传导的作用。方法:以酵母双杂交法发现的ActR IP基因片段作为探针,从小鼠脑cDNA文库中克隆ActR IP3基因。EIA法分析其与激活素ⅡA型受体(ActRⅡA)结合能力,W estern b lot杂交检测成熟蛋白在组织中的表达,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其在脑组织中的分布,采用pcDNA-ActR IP3与CAGA-lux报告基因质粒共转染HEK293细胞分析信号传导作用。结果:克隆的Ac-tR IP3基因全长1 197 bp,编码101个氨基酸残基,EIA分析显示ActR IP3与ActRⅡA具有特异性结合作用,这种作用与Ac-tR IP3的N末端氨基酸序列有关。W estern b lot杂交显示天然ActR IP3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4 000,在多种组织表达,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其在脑组织中的分布以海马及下丘脑为主。通过表达ActR IP3可促进激活素诱导的特异性基因转录活性。结论:ActR IP3属于ActR IP家族新成员,具有特异结合ActRⅡA的能力,并具有促进激活素信号传导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活索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 信号传导 免疫印迹杂交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北石门寺钨多金属矿床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3
19
作者 项新葵 王朋 +1 位作者 孙德明 钟波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824-1831,共8页
赣北石门寺钨多金属矿床位于下扬子成矿省江南地块中生代铜钼金银铅锌成矿带中,是燕山期花岗岩岩浆期后热液矿床.也是最近查明的中国规模最大的钨矿床大湖塘钨矿北矿段。通过对该矿床成矿期形成的6件辉钼矿样品进行Re—Os同位素定年... 赣北石门寺钨多金属矿床位于下扬子成矿省江南地块中生代铜钼金银铅锌成矿带中,是燕山期花岗岩岩浆期后热液矿床.也是最近查明的中国规模最大的钨矿床大湖塘钨矿北矿段。通过对该矿床成矿期形成的6件辉钼矿样品进行Re—Os同位素定年,获得其等时线年龄149.6Ma±1.2Ma(n=6,MSWD=1.6)和模式年龄加权平均值150.4Ma±1.4Ma(n=6,MSWD=1.3),二者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说明该矿床形成于晚侏罗世。石门寺钨多金属矿床的辉钼矿Re元素含量为334.4×10^-9~22600×10^-9,其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壳源或壳幔混合源。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推测,在晚侏罗世,石门寺矿区可能受古太平洋与欧亚板块聚合发生地球动力学调整的影响,大面积岩浆活动使之与围岩发生碱质交代作用,成矿物质被萃取.在成矿有利地段富集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OS同位素年龄 辉钼矿 钨多金属矿床 石门寺矿区 赣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北高原湿地地表辐射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8
20
作者 何慧根 胡泽勇 +4 位作者 荀学义 郝丽 谷良雷 孙俊 徐丽娇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61-567,共7页
利用位于藏北高原典型湿地的MS3478站1a的实测辐射资料和自动气象站资料,分析了地面辐射平衡各分量的季节平均日变化、季节变化和年变化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总辐射和反射辐射的春季日变化明显大于其它季节,年变化均呈双峰型,但相位不... 利用位于藏北高原典型湿地的MS3478站1a的实测辐射资料和自动气象站资料,分析了地面辐射平衡各分量的季节平均日变化、季节变化和年变化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总辐射和反射辐射的春季日变化明显大于其它季节,年变化均呈双峰型,但相位不一致。地面长波辐射的日变化和年变化均呈不对称变化。地面有效辐射的年变化呈双峰型,两个峰值分别对应于冻土消融的3、4月份和冻结的10月份。净辐射量主要集中在5~7月份,占年总量的40.14%,表明该地区春末夏初地表获得的净能量最多,对地面热源的形成及其对大气的加热具有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北高原 辐射平衡 日变化 季节变化 年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