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6篇文章
< 1 2 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mepiquat chloride and plant population density on leaf photosynthesis and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in upland cotton 被引量:1
1
作者 LUO Haihua ZHANG Zhengxian +3 位作者 WU Jianfei WU Zhenjiang WEN Tianwang TANG Feiyu 《Journal of Cotton Research》 CAS 2023年第4期250-265,共16页
Background Mepiquat chloride(MC)application and plant population density(PPD)increasing are required for modern cotton production.However,their interactive effects on leaf physiology and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remain... Background Mepiquat chloride(MC)application and plant population density(PPD)increasing are required for modern cotton production.However,their interactive effects on leaf physiology and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remain obscure.This study aimed to examine whether and how MC and PPD affect the leaf morpho-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and thus final cotton yield.PPD of three levels(D1:2.25 plants·m^(-2),D2:4.5 plants·m^(-2),and D3:6.75 plants·m^(-2))and MC dosage of two levels(MC0:0 g·ha^(-2),MC1:82.5 g·ha^(-2))were combined to create six treatments.The dynamics of nonstructual carbohydrate concentration,carbon metabolism-related enzyme activity,and photosynthetic attributes in cotton leaves were examined during reproductive growth in 2019 and 2020.Results Among six treatments,the high PPD of 6.75 plants·m^(-2)combined with MC application(MC1D3)exhibited the greatest seed cotton yield and biological yield.The sucrose,hexose,starch,and total 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TNC)concentrations peaked at the first flowering(FF)stage and then declined to a minimum at the first boll opening(FBO)stage.Compared with other treatments,MC1D3 improved starch and TNC concentration by 5.4%~88.4%,7.8%~52.0% in 2019,and by 14.6%~55.9%,13.5%~39.7% in 2020 at the FF stage,respectively.Additionally,MC1D3 produced higher transformation rates of starch and TNC from the FF to FBO stages,indicating greater carbon production and utilization efficiency.MC1D3 displayed the maximal specific leaf weight(SLW)at the FBO stage,and the highest chlorophyll a(Chl a),Chl b,and Chl a+b concentration at the mid-late growth phase in both years.The Rubisco activity with MC1D3 was 2.6%~53.2% higher at the flowering and boll setting stages in both years,and 2.4%~52.7% higher at the FBO stage in 2020 than those in other treatments.These results provided a explanation of higher leaf senescence-resistant ability in MC1D3.Conclusion Increasing PPD coupled with MC application improves cotton yield by enhancing leaf carbohydrate production and utilization efficiency and delaying leaf senesc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ssypium hirsutum L. Mepiquat chloride Plant population density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PHOTOSYNTHE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吸收碳源途径和生态循环小分子碳水化合物获取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郑肖兰 崔昌华 +3 位作者 鲁海菊 吴伟怀 谭施北 易克贤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49-158,共10页
综述植物吸收碳源的机制及富碳有机肥的应用进展,阐明土壤—微生物—植物系统碳循环路径及大小分子有机碳转化规律,为矿物质与有机质协同调控的肥料体系优化、农业固碳增效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归纳大量文献,跟踪学术前沿,综述植物吸收碳... 综述植物吸收碳源的机制及富碳有机肥的应用进展,阐明土壤—微生物—植物系统碳循环路径及大小分子有机碳转化规律,为矿物质与有机质协同调控的肥料体系优化、农业固碳增效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归纳大量文献,跟踪学术前沿,综述植物吸收碳源途径和富碳有机肥料的应用研究。植物吸收和利用碳元素方面的研究进展代表性成果为:(1)归纳并完善了植物根系和土壤碳输入输出生态系统图,发现了土壤中的碳经过微生物分解后可被植物根系直接吸收的新途径。(2)探索了生态循环中动植物遗体及排出物等大分子有机化合物转化为小分子碳水化合物的途径研究进展,获得了大小分子碳水化合物间相互转化的成熟体系。(3)大量农作物试验证实,植物的营养物质包括矿物质和有机质,比例合适的矿物质、有机质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碳源 途径 小分子碳水化合物 微生物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不同海拔地区甜樱桃花芽内含物及内源激素差异比较
3
作者 张琛 刘辉 +5 位作者 阮若昕 骆慧枫 黄康康 郗笃隽 裴嘉博 沈国正 《果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8-359,共12页
【目的】通过比较杭州地区不同海拔甜樱桃在不同发育阶段花芽内营养物质含量与内源激素含量的差异,从生理水平揭示杭州低海拔地区甜樱桃产量较低的原因。【方法】以萨米脱为试材,比较杭州高山和平地地区在休眠前、休眠中、花芽萌动前花... 【目的】通过比较杭州地区不同海拔甜樱桃在不同发育阶段花芽内营养物质含量与内源激素含量的差异,从生理水平揭示杭州低海拔地区甜樱桃产量较低的原因。【方法】以萨米脱为试材,比较杭州高山和平地地区在休眠前、休眠中、花芽萌动前花芽内含物含量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差异,对两地各阶段花芽内含物水平进行主成分分析,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和GRA-SVM模型分析花芽质量和指标之间的关联程度。【结果】两地区甜樱桃在不同发育阶段花芽内含物含量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但含量的水平不同。在花芽萌动前,高山地区甜樱桃花芽内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是平地的1.22倍;山梨醇、果糖、葡萄糖含量分别是平地的1.21、1.18、1.11倍;细胞分裂素(CTKs)和赤霉素(GAs)的含量均高于平地,CTKs/GAs比值是平地的1.02倍。主成分分析表明,经过休眠期的积累,高山地区甜樱桃花芽内含物含量已高于平地,直至花芽萌动前仍高于平地。GRA-SVM模型分析表明花芽质量与花芽内含物各指标间具有不同程度的关联性。【结论】杭州低海拔地区甜樱桃自休眠中至花芽萌动前花芽内含物含量的整体水平较高山地区低,利用GRASVM模型可进一步揭示某些内含物含量偏低是造成低海拔地区甜樱桃花芽质量较低的内在生理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樱桃 营养物质 内源激素 海拔 杭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游红铃虫耐寒性及滞育解除过程中耐寒物质含量的变化
4
作者 丛胜波 王玲 +5 位作者 尹海辰 张延芹 许冬 杨妮娜 武怀恒 万鹏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3-228,共6页
为了解长江中游红铃虫Pectinophora gossypiella耐寒性及滞育解除过程中的生理变化与机制,本文对越冬代滞育红铃虫4龄幼虫的过冷却点、冰点及耐寒物质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地区红铃虫越冬幼虫的过冷却点平均范围为-14.88~-... 为了解长江中游红铃虫Pectinophora gossypiella耐寒性及滞育解除过程中的生理变化与机制,本文对越冬代滞育红铃虫4龄幼虫的过冷却点、冰点及耐寒物质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地区红铃虫越冬幼虫的过冷却点平均范围为-14.88~-14.06℃,冰点平均范围为-9.53~-5.63℃。各地理种群间过冷却点差异不显著,冰点差异显著,过冷却点与经纬度无相关性。在滞育解除过程中,第21天时红铃虫幼虫过冷却点和冰点出现显著上升,平均值分别为-10.2℃和-5.2℃;幼虫体内含水量变化呈缓慢增加的趋势,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总糖、海藻糖、甘油含量及灰分元素含量随滞育的解除而显著下降,而糖原含量变化趋势则相反。可见,海藻糖等糖类和甘油等小分子多元醇在红铃虫滞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抗冻保护作用,并在滞育解除过程中可转化为糖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铃虫 滞育 耐寒性 过冷却点 糖类 甘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西雨屏区不同林龄柳杉人工林叶片和细根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质量分数特征
5
作者 简毅 林静 +6 位作者 张可欣 慕长龙 潘先敏 谭波 徐振锋 游成铭 徐琳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1-49,共9页
植物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分配特征,不仅反映了其碳的供需平衡,同时也揭示了植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策略。为了解不同生长阶段柳杉叶片和细根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质量分数的特征,以华西雨屏区不同林龄(9、15、25、35、55年生)的柳... 植物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分配特征,不仅反映了其碳的供需平衡,同时也揭示了植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策略。为了解不同生长阶段柳杉叶片和细根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质量分数的特征,以华西雨屏区不同林龄(9、15、25、35、55年生)的柳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叶片和细根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及其组分(可溶性糖和淀粉)的质量分数,探讨柳杉叶片和细根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质量分数随林龄增加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叶片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占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56.04%~75.52%,且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可溶性糖与淀粉比例均随林龄增加而减小。②细根淀粉质量分数占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54.25%~62.19%,且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可溶性糖、淀粉质量分数均随林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25年生的近熟林中,三者的质量分数均达到最大。③叶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质量分数仅在近熟林显著低于细根,可溶性糖质量分数仅在幼龄林(9年生)、中龄林(15年生)显著高于细根;而叶片淀粉质量分数在各林龄段均显著低于细根。④冗余分析表明,叶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主要受土壤全氮、含水率的影响,其贡献率分别为32%、12%;而细根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主要受土壤铵态氮、全磷、pH的调控,其贡献率分别为11.3%、14.2%、11.3%。柳杉通过调控不同器官的碳分配策略以适应生长阶段变化和环境因子的影响,其中叶片以即时碳利用为主,细根则以碳储存为主,二者协同维持植物的碳-养分平衡和生态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龄 柳杉人工林 叶片 细根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类抗原19-9下降动力学在晚期胆胰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6
作者 张逸寅 戴映 +5 位作者 何子然 瞿子庭 卢丽丽 朱清波 亓晓文 顾康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2-718,共7页
目的探讨晚期胆胰肿瘤患者在真实世界中接受一线或二线抗肿瘤治疗时,应用糖类抗原19-9(CA19-9)下降动力学预测近期疗效、判断生存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晚期胆胰来源腺癌患者89例,记录不同时间节点和不同下降幅度的CA19-9动力学数... 目的探讨晚期胆胰肿瘤患者在真实世界中接受一线或二线抗肿瘤治疗时,应用糖类抗原19-9(CA19-9)下降动力学预测近期疗效、判断生存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晚期胆胰来源腺癌患者89例,记录不同时间节点和不同下降幅度的CA19-9动力学数据。评估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接受抗肿瘤治疗近期疗效和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纳入患者基线CA19-9水平为1.20~65706.40 U/ml,中位值是303.11 U/ml。基线CA19-9水平与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原发肿瘤部位、肝转移、肺转移、淋巴结转移、腹腔腹膜转移、体力状态评分、治疗线数和治疗方式均无统计学关联。患者基线CA19-9与系统免疫炎症指数、预后营养指数和总胆红素也无显著相关性。治疗2~3程后CA19-9下降达25%或50%时,预示患者可以获得肿瘤客观缓解或疾病控制的近期疗效。治疗方式选择多类型药物联合以及1程治疗后CA19-9下降达25%是患者接受一或二线治疗获得较长无进展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CA19-9下降动力学在预测晚期胆胰肿瘤治疗疗效和生存预后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肿瘤 胰腺癌 糖类抗原19-9 下降动力学 疗效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癌患者血清中ST2、CA125和HE4水平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7
作者 田春迎 李铤 +3 位作者 陈媛媛 刘玟妍 李睿尧 于秀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8-784,共7页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血清中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T2)、糖类抗原125 (CA125)和人附睾蛋白4 (HE4)水平在卵巢癌诊断中的价值,阐明其与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于本院就诊并经术后组织病理检查证实的卵巢良性病变...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血清中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T2)、糖类抗原125 (CA125)和人附睾蛋白4 (HE4)水平在卵巢癌诊断中的价值,阐明其与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于本院就诊并经术后组织病理检查证实的卵巢良性病变和卵巢恶性肿瘤首诊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卵巢良性病变组53例,卵巢癌组83例,另取同期体检的55名健康女性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入院第1天抽取空腹肘静脉血并留取血清,采用循环增强荧光免疫发光法检测各组研究对象ST2水平,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研究对象血清中CA125和HE4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指标诊断卵巢癌的性能,计算截断值(Cut-off值)和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以AUC值代表各指标的诊断性能。采用Kendall法分析血清中ST2表达水平与卵巢癌患者TNM分期、肿瘤最大直径、远端转移、淋巴结转移、腹膜转移、癌胚抗原(CEA)、CA125、糖类抗原199 (CA199)、HE4、P53和Ki67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卵巢良性病变组患者血清中CA125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健康对照组和卵巢良性病变组比较,卵巢癌组患者血清中ST2、CA125和HE4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ST2的AUC值为0.719 (95%CI:0.616~0.822), CA125的AUC值为0.868 (95%CI:0.794~0.942), HE4的AUC值为0.867 (95%CI:0.793~0.942), ST2+CA125+HE4联合检测的AUC值为0.894 (95%CI:0.832~0.955)。不同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远端转移和腹膜转移的卵巢癌患者血清中ST2、CA125及HE4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和肿瘤最大直径卵巢癌患者血清中ST2、CA125及HE4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患者血清中ST2水平与TNM分期、远端转移、淋巴结转移、腹膜转移、CA125水平、HE4水平和Ki67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5),ST2水平与肿瘤最大直径、CEA、CA199水平和P53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ST2、CA125和HE4在卵巢癌患者血清中高表达,血清ST2、CA125和HE4联合检测筛查卵巢癌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可提高卵巢癌患者的诊断效能。ST2与卵巢癌高TNM分期和癌转移有关,可能参与了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 糖类抗原125 人附睾蛋白4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苗期水分亏缺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碳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陈虹 郭炎 +3 位作者 关婷 刘鹏 樊明寿 贾立国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7-85,共9页
试验采用大棚种植,在苗期设置3个水分灌溉梯度,即充分灌溉(M65)、轻度亏缺(M50)与重度亏缺(M35),测定马铃薯全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与生物量,在成熟期测定产量及其构成因子,比较水分胁迫及复水过程中马铃薯叶片与块茎中蔗糖合成酶(SS-合... 试验采用大棚种植,在苗期设置3个水分灌溉梯度,即充分灌溉(M65)、轻度亏缺(M50)与重度亏缺(M35),测定马铃薯全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与生物量,在成熟期测定产量及其构成因子,比较水分胁迫及复水过程中马铃薯叶片与块茎中蔗糖合成酶(SS-合成方向)、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淀粉合成酶(SSS)活性变化,以及碳代谢产物蔗糖与淀粉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苗期轻度水分胁迫复水后,马铃薯叶面积指数以及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在淀粉积累期分别高出29.11%和13.21%,产量较对照显著提高15.08%。水分胁迫下,叶片中SS-合成方向、AG-Pase活性显著增强,轻度亏缺处理较对照分别增加264.91%和762.39%,重度亏缺处理较对照分别增加144.94%和251.28%;叶片中SPS活性显著降低,轻度亏缺处理较对照降低47.16%,重度亏缺处理较对照降低83.01%;轻度亏缺处理中SSS活性与对照差异不显著,重度亏缺处理较对照显著降低37%;轻度亏缺处理叶片中蔗糖与淀粉含量显著增加,较对照分别增加1.81%和19.70%。复水后,轻度亏缺处理叶片中SPS、SS-合成方向、AG-Pase活性均恢复至对照水平,淀粉含量显著下降38.14%~69.69%,恢复源的供应能力;轻度亏缺处理块茎中SSS活性较对照显著增加29.72%,其余酶活性恢复至对照水平,蔗糖、淀粉含量有增加的趋势,增强库的活力。马铃薯叶片中蔗糖与淀粉含量显著正相关,块茎中淀粉含量与AG-Pase、SSS活性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马铃薯苗期适度水分亏缺-复水重构了源库关系而实现植株的补偿性生长,有利于马铃薯高产和水分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苗期水分亏缺 复水 碳水化合物代谢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磷配施对紫花苜蓿根系非结构碳水化合物及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魏孔钦 张盈盈 +2 位作者 回金峰 马春晖 张前兵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0-50,共11页
为揭示磷肥配施解磷细菌对紫花苜蓿根系非结构碳水化合物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设置了2个施磷(P_(2)O_(5))水平:0(P_(0))和100 mg·kg^(-1)(P_(1)),4个接菌处理:不接菌(J0)、单接种胶质芽孢杆菌(J_(1))、单... 为揭示磷肥配施解磷细菌对紫花苜蓿根系非结构碳水化合物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设置了2个施磷(P_(2)O_(5))水平:0(P_(0))和100 mg·kg^(-1)(P_(1)),4个接菌处理:不接菌(J0)、单接种胶质芽孢杆菌(J_(1))、单接种巨大芽孢杆菌(J_(2))和混合接菌(J_(3)),共8个处理。测定了紫花苜蓿的根系活力、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淀粉、丙二醛、根际土-根系碳(C)、氮(N)、磷(P)含量。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施磷和接菌处理显著改变了紫花苜蓿的根系活力、丙二醛、可溶性糖、淀粉含量、根际土N/P、根系C/N、C/P及N/P(P<0.05),但对根系可溶性蛋白的影响不显著(P>0.05)。进一步分析表明,在相同施磷水平下,与不接菌相比,接种解磷菌提高了紫花苜蓿的根系活力、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除J_(2)P_(0)和J_(2)P_(1))、淀粉(除J_(1)P_(1))、根际土-根系C、N、P含量(除J_(2)P_(1)的根系C及J_(1)P_(0)和J_(2)P_(0)的根系N含量)及根际土C/P(除J_(3)P_(0))和N/P,降低了根际土C/N及根系丙二醛含量(除J_(1)P_(1)和J_(2)P_(1))。在相同接菌处理下,与不施磷相比,施磷处理提高了紫花苜蓿的根系活力、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淀粉、根际土C、根际土P、根系N及P含量,降低了根系C/N、C/P、N/P、丙二醛及根际土N/P。综合分析表明,不同处理的综合得分依次为:J_(3)P_(1)>J_(2)P_(1)>J_(1)P_(1)>J0P_(1)>J_(3)P_(0)>J_(2)P_(0)>J_(1)P_(0)>J0P_(0)。综上,施磷(100 mg·kg^(-1))和混合接种胶质芽孢杆菌及巨大芽孢杆菌,可以有效提高紫花苜蓿根际土养分含量并促进根系非结构碳水化合物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磷细菌 紫花苜蓿 非结构碳水化合物 化学计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复水对珍珠猪毛菜幼苗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董维红 王雲霞 +5 位作者 解婷婷 单立山 马静 王红永 何彩 张斌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07-1816,共10页
探究典型荒漠灌木珍珠猪毛菜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s,NSC)及组分在各器官的分配随干旱程度的变化特征,对于揭示珍珠猪毛菜幼苗在不同水分胁迫下的碳分配机制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以珍珠猪毛菜幼苗为研究材料,设... 探究典型荒漠灌木珍珠猪毛菜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s,NSC)及组分在各器官的分配随干旱程度的变化特征,对于揭示珍珠猪毛菜幼苗在不同水分胁迫下的碳分配机制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以珍珠猪毛菜幼苗为研究材料,设置充分供水(CK,田间持水量的80%左右)、轻度干旱(MD,逐梯度减少浇水量)和重度干旱(SD,不浇水)处理,测定15,30,45 d和复水5 d后不同器官NSC及组分含量,探究其动态变化及其分配规律,以揭示珍珠猪毛菜幼苗各器官间NSC对干旱-复水下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15 d后,SD下细根NSC含量显著高于CK下99.43%,MD下59.60%;干旱胁迫45 d后,CK下的茎和细根NSC含量分别低于MD下13.76%,35.40%,SD下28.18%,32.39%。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NSC含量的变化主要由可溶性糖引起,更多的NSC分配至细根。复水后,各处理下叶、茎、粗根NSC及其组分含量升高,细根NSC及其组分含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猪毛菜 干旱 复水 器官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乳酸菌制剂组合对油菜秸秆发酵品质和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马永霞 代程程 +3 位作者 吴建平 张康林 史海涛 黄艳玲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3-214,共12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植物乳酸杆菌和布氏乳酸杆菌对油菜秸秆的常规营养成分、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组分(CNCPS)和牦牛体外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以油菜秸秆为发酵底物,共设置4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CON组,不添加任何菌制剂)、LP组(添... 本试验旨在探究植物乳酸杆菌和布氏乳酸杆菌对油菜秸秆的常规营养成分、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组分(CNCPS)和牦牛体外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以油菜秸秆为发酵底物,共设置4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CON组,不添加任何菌制剂)、LP组(添加1.0 g·kg^(-1)植物乳酸杆菌)、LB组(添加1.0 g·kg^(-1)布氏乳酸杆菌)和LPB组(1.0 g·kg^(-1)植物乳酸杆菌+1.0 g·kg^(-1)布氏乳酸杆菌),每个处理5个重复。油菜秸秆切短至2 cm并与菌制剂混合均匀后,室温厌氧发酵45 d后取样。测定油菜秸秆营养成分、CNCPS和牦牛体外瘤胃发酵参数。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LP、LB和LPB组pH值均降低(P<0.05),乳酸含量升高(P<0.05)且LPB组含量最高。2)与CON组相比,LP、LB和LPB组的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及纤维素(cellulose)含量降低(P<0.05),粗脂肪含量升高(P<0.05),且LPB组NDF、ADF及酸性洗涤木质素(ADL)含量低于其他两个处理组(P<0.05)。3)与CON组相比,各处理组的快速降解蛋白(PB1)和中速降解蛋白(PB2)无显著变化(P>0.05),LPB组的非蛋白氮(PA1)含量升高(P<0.05),不可降解蛋白质(PC)含量显著降低(P<0.05)。各处理组不可利用纤维(CC)含量均降低(P<0.05),可利用纤维(CB2)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显著升高(P<0.05),LPB组的CC含量低于CON、LP和LB组(P<0.05)。4)油菜秸秆经72 h体外产气后,各组瘤胃液pH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NH3-N含量均低于CON组(P<0.05),LPB组的干物质降解率(DMD)和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高于CON组(P<0.05)。综上,菌制剂厌氧发酵油菜秸秆后,提高了油菜秸秆的营养价值,且不同种类菌制剂对油菜秸秆营养价值的改善作用不同,经综合比较,植物乳杆菌+布氏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布氏乳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秸秆 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组分 菌制剂 体外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CNCPS系统评估藜麦植株营养价值
12
作者 王道霞 魏玉明 +5 位作者 魏鹏 陈昊 杨发荣 黄杰 刘文瑜 杨钊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1-165,共5页
研究旨在应用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NCPS)评估藜麦植株的饲用价值。通过对6个不同品种藜麦植株的营养成分、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组分进行定量分析,探讨其在反刍动物饲料中的应用潜力。结果表明,供试藜麦品种粗蛋白平均含量为20... 研究旨在应用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NCPS)评估藜麦植株的饲用价值。通过对6个不同品种藜麦植株的营养成分、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组分进行定量分析,探讨其在反刍动物饲料中的应用潜力。结果表明,供试藜麦品种粗蛋白平均含量为20.61%,其中陇藜7号最高达21.08%;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平均含量分别为20.99%和21.80%。在蛋白质组分中,非蛋白氮占比为5.38%~7.91%。在碳水化合物组分中,藜麦植株的总碳水化合物含量为71.49%~74.79%,其中LQ1661-1和陇藜7号综合表现较好。研究表明,显穗期藜麦植株兼具高蛋白生物效价与碳水化合物快速供能特性,可作为反刍动物优质饲草的新型替代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CNCPS体系 饲用价值 蛋白质组分 碳水化合物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饮用碳水化合物对腰麻下老年创伤患者胃肠道功能的影响
13
作者 孙雨 李萌萌 +6 位作者 刘玲英 顾国鑫 刘玲静 刘洋 康雨欣 张倞 冉明梓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24-830,共7页
目的探讨术前2 h给予简单碳水化合物对腰麻下老年创伤患者术后胰岛素抵抗和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临床试验注册号:ChiCTR2400081836)。选取2023年10月-2024年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创伤骨科收治的老年... 目的探讨术前2 h给予简单碳水化合物对腰麻下老年创伤患者术后胰岛素抵抗和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临床试验注册号:ChiCTR2400081836)。选取2023年10月-2024年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创伤骨科收治的老年髋部周围骨折患者90例,均采用椎管内麻醉,随机分为对照组(术前常规禁食水,n=45)与碳水化合物组(CHO组,术前2 h饮脉动200 ml,n=45)。对照组剔除2例术毕入ICU、2例硬膜外麻醉者,最终纳入41例;CHO组剔除3例硬膜外麻醉、2例全麻下接受手术者,最终纳入40例。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查尔森并发症指数(CCI)、有无糖尿病、体重指数(BMI)、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等;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手术类型、住院时间,围手术期4个时间点[入室后(T_(1))、麻醉后(T_(2))、手术中点(T_(3))、出室时(T_(4))]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围手术期血糖、胰岛素、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肠道屏障功能指标(二胺氧化酶、D-乳酸和细菌内毒素),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镇静(Ramsay)评分等。术前、术后应用谵妄诊断量表(3D-CAM)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谵妄状态。结果最终纳入81例患者,年龄(77.7±9.5)岁。与对照组相比,CHO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明显缩短[4.59(3.25,7.39)h vs.10.23(7.97,14.76)h,P<0.001],术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明显降低[5.13(2.38,10.30)vs.7.34(2.31,12.55),P<0.001],围手术期HOMA-IR变化率(ΔHOMA-IR)亦明显降低(P<0.001)。两组间肠道屏障功能指标及术前、术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对照组术后D-乳酸和细菌内毒素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P=0.031);而CHO组术前、术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围手术期测评量表评分、谵妄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麻下老年创伤患者术前2 h口服简单碳水化合物可明显缩短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减轻胰岛素抵抗,保护肠道屏障功能,有利于老年患者加速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老年 碳水化合物 胰岛素抵抗 胃肠道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不同糖脂比对大菱鲆生长、肝脏糖脂代谢的影响
14
作者 陶奕璋 王旋 +3 位作者 刘成栋 周慧慧 麦康森 何艮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5-35,共11页
本研究旨在确定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的最适饲料糖脂比,并探究其对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利用能力。实验采用5种不同糖脂比饲料(碳水化合物∶脂肪的比值为2.01、1.53、1.25、0.96、0.71),分别投喂5组大菱鲆幼鱼(D1、D2、D3、D4... 本研究旨在确定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的最适饲料糖脂比,并探究其对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利用能力。实验采用5种不同糖脂比饲料(碳水化合物∶脂肪的比值为2.01、1.53、1.25、0.96、0.71),分别投喂5组大菱鲆幼鱼(D1、D2、D3、D4、D5)。将初始体质量为(7.00±0.35)g的大菱鲆幼鱼随机分到15个养殖圆桶中,每桶40尾大菱鲆进行养殖实验。养殖期间采用饱食方式进行投喂,每天投喂2次,养殖周期56 d。研究显示,D4组大菱鲆的增重率(WGR)、蛋白质效率(PER)、饲料利用率(FER)以及特定生长率(SGR)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D4组肠道中脂肪酶和胰蛋白酶的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D3组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D3和D4组血浆中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D4组总胆固醇(T-CHO)、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D3组肝脏中糖代谢相关酶的葡萄糖激酶基因(gk)的表达量显著高于D1组(P<0.05);D3和D4组丙酮酸激酶基因(pk)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D4组磷酸果糖激酶1基因(pfk)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D5组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酶基因(pepck)、果糖双磷激酶1基因(fbpase)和葡萄糖-6-磷酸酶基因(g6pase)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D4组脂代谢相关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基因(pgc1α)和磷脂酸磷酸化酶1基因(lipin1)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D5组过氧化物酶体增值物激活受体基因α(pparα)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D4和D5组脂蛋白酯酶基因(lpl)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D3、D4和D5组肝X受体基因(lxr)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研究结果显示,饲料糖脂比在0.96~1.25之间时大菱鲆幼鱼表现出最优生长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糖脂比 生长 糖脂代谢 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碳水化合物类型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以及糖脂代谢的影响
15
作者 王纪如 王旋 +3 位作者 刘成栋 周慧慧 麦康森 何艮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3-144,共12页
为研究饲料中碳水化合物类型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生长性能以及糖脂代谢的影响,实验设计了4种含有不同类型碳水化合物(葡萄糖、蔗糖、β-葡聚糖、淀粉)的等氮等能饲料,选取体质量为(7.03±0.15)g的大菱鲆幼鱼,进行为期... 为研究饲料中碳水化合物类型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生长性能以及糖脂代谢的影响,实验设计了4种含有不同类型碳水化合物(葡萄糖、蔗糖、β-葡聚糖、淀粉)的等氮等能饲料,选取体质量为(7.03±0.15)g的大菱鲆幼鱼,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测定了大菱鲆的生长性能、表观消化率、全鱼常规组成、形体、肝脏切片组织形态、血清生化、糖原含量、糖代谢、脂代谢、能量代谢等指标。研究表明:淀粉组的特定生长率、增重率、蛋白质效率均显著高于蔗糖组和葡萄糖组(P<0.05),葡萄糖组的饲料系数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与葡萄糖组和蔗糖组相比,淀粉组和β-葡聚糖组的干物质和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有显著提高(P<0.05)。葡萄糖组肝脏切片脂滴面积占比较其他3组显著增加(P<0.05)。相较于其他组,葡萄糖组的血清甘油三酯、葡萄糖、总胆固醇及肝糖原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蔗糖组肌糖原含量显著降低(P<0.05)。蔗糖组的葡萄糖激酶、丙酮酸激酶、磷酸果糖激酶基因相对表达量较其他3组显著上调(P<0.05),而葡萄糖组的1,6-二磷酸果糖酶和6-磷酸葡萄糖酶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葡萄糖组和蔗糖组的脂肪酸合酶、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脂酰辅酶A氧化酶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β-葡聚糖组和淀粉组(P<0.05)。β-葡聚糖组和淀粉组的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1、二氢硫辛酰胺琥珀酰转移酶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葡萄糖组和蔗糖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与葡萄糖、蔗糖等结构简单的碳水化合物相比,大菱鲆幼鱼对淀粉、β-葡聚糖等结构复杂的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能力更强。在本实验条件下,淀粉是饲料中最适合大菱鲆幼鱼生长的碳水化合物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碳水化合物 生长 血清生化 糖脂代谢 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饲粮对15~55日龄羔羊养分消化率、瘤胃发酵参数及瘤胃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影响
16
作者 王彦 阿不夏合满·穆巴拉克 +9 位作者 陈翔宇 秦荣艳 马文彬 袁岑 刘艳丰 刘力萌 王乐乐 李长青 张志军 王文奇 《新疆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17-1529,共13页
【目的】研究补饲苜蓿对15~55日龄湖羊羔羊养分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参数及瘤胃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试验选取48只体重(4.22±0.35)kg的第二胎次的双羔湖羊羔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分别饲喂含有10%(M_(1))、20%(M_(... 【目的】研究补饲苜蓿对15~55日龄湖羊羔羊养分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参数及瘤胃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试验选取48只体重(4.22±0.35)kg的第二胎次的双羔湖羊羔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分别饲喂含有10%(M_(1))、20%(M_(2))、30%(M_(3))苜蓿的饲粮,根据羔羊饲养管理的不同将试验分为15~34日龄和35~54日龄。【结果】54日龄时,30%苜蓿组羔羊体重较其它试验组有所提高,但无显著差异(P>0.05);15~34、35~54日龄,各处理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和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各试验组pH值无显著差异(P>0.05),10%苜蓿组NH 3-N含量显著高于20%苜蓿组组和30%苜蓿组组(P<0.05),30%苜蓿组的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和丁酸含量显著高于10%苜蓿组(P<0.05);10%苜蓿组的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果胶酶活显著高于30%苜蓿组(P<0.05);30%苜蓿组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10%苜蓿组和20%苜蓿组(P<0.05);20%苜蓿组和30%苜蓿组的厚壁菌门丰度与10%苜蓿组相比有提升的趋势(0.05<P≤0.10),各试验组瘤胃细菌其他门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10%苜蓿组普雷沃氏菌属丰度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30%苜蓿组欧陆森氏菌属丰度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20%苜蓿组瘤胃细菌胺和多胺生物合成通路数量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30%苜蓿组氨酰-tRNA通路和芳香族化合物生物合成通路数量显著高于10%苜蓿组(P<0.05),30%苜蓿组代谢调节剂生物合成通路数量显著低于其他试验组(P<0.05)。【结论】15~55日龄羔羊饲粮中添加20%~30%的苜蓿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羔羊 养分消化率 瘤胃内环境 瘤胃微生物菌群 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年极端干旱对准噶尔假木贼群落叶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17
作者 张雯 臧永新 +7 位作者 徐文轩 尹本丰 张静 张署军 彭兰 买买提明·苏来曼 劳系安 张元明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7470-7481,共12页
近年来,干旱半干旱地区极端干旱事件日益频繁并深刻影响着荒漠生态系统功能。植物叶片中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可反映植物对水分亏缺的响应及适应程度,然而荒漠植物NSC对极端干旱事件的响应敏感性和适应策略仍有待研究。以新疆准噶... 近年来,干旱半干旱地区极端干旱事件日益频繁并深刻影响着荒漠生态系统功能。植物叶片中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可反映植物对水分亏缺的响应及适应程度,然而荒漠植物NSC对极端干旱事件的响应敏感性和适应策略仍有待研究。以新疆准噶尔盆地东缘盐生假木贼(Anabasis salsa)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连续7年减少60%降水量的野外控制实验模拟极端干旱,探讨优势植物叶片NSC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敏感性与适应机制。结果表明:(1)准噶尔荒漠盐生假木贼群落不同物种叶片NSC对极端干旱的响应敏感性不同。具体而言,琵琶柴(Reaumuria songarica)通过淀粉水解为可溶性糖抵御干旱,表现为淀粉和NSC含量均显著减少,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盐生假木贼和博洛塔绢蒿(Seriphidium borotalensis)通过光合作用积累可溶性糖和NSC来抵御干旱,表现为可溶性糖和NSC含量均显著增加,淀粉含量无显著变化;驼绒藜(Krascheninnikovia ceratoides)选择将可溶性糖直接用于生长、防御、新陈代谢等活动以度过旱期,表现为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减少,淀粉和NSC含量无显著变化;(2)整体而言,干旱胁迫导致群落水平叶片NSC含量显著增加,干旱胁迫作用于叶片NSC的途径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干旱直接影响群落叶片NSC,群落中尽管有些物种NSC含量下降,但会被其他物种相对丰度和NSC含量上升的正协同效应所掩盖;二是通过影响群落冠幅间接影响群落叶片NSC,干旱胁迫下,盐生假木贼群落整体倾向于采取降低冠幅的保守型资源策略来减少NSC库的消耗,从而确保在资源胁迫条件下的生存。本研究可为降水变化背景下理解荒漠生态系统碳适应策略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干旱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荒漠植物 资源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枣疯病对枣树茎叶水力性状和碳代谢的影响
18
作者 宋雯 刘永强 +4 位作者 姚雪宁 师振萍 杭宇杰 郭红彦 王林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0-130,共11页
【目的】研究枣疯病对枣树水力结构和碳代谢的影响,揭示枣疯病的病理机制及其对枣树生理的影响,同时为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壶瓶枣树为研究对象,测定健康枣树、轻度枣疯病树、重度枣疯病树的叶片和枝条的最... 【目的】研究枣疯病对枣树水力结构和碳代谢的影响,揭示枣疯病的病理机制及其对枣树生理的影响,同时为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壶瓶枣树为研究对象,测定健康枣树、轻度枣疯病树、重度枣疯病树的叶片和枝条的最大水力学导度(K_(max))、水力脆弱性(P50)和茎叶导水组织的形态解剖特征,并比较3种类型枣树冬春季(11月—次年4月)和生长季(6月)的水势、枝条导水损失率(PLC)、气体交换参数、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结果】随着症状的加重,枣树的枝条和叶片K_(max)均明显降低,P50均明显升高,轻度枣疯病树和重度枣疯病树的枝条K_(max)较健康枣树分别降低40.75%和80.61%,其叶片K_(max)较健康枣树分别降低12.25%和29.44%;轻度枣疯病树和重度枣疯病树的枝条P50较健康枣树分别上升0.18 MPa和0.63 MPa,其叶片P50较健康枣树分别上升0.15 MPa和0.31 MPa。随着病情的加重,枝条导管壁厚度和抗塌陷指数均呈显著降低,重度枣疯病树的枝条木材密度和导管直径均显著低于健康枣树。在冬春季和生长季,随着病情的加重,枝条PLC显著增加,枝条韧皮部含水量、韧皮部细胞活力、枝条韧皮部和木质部NSC含量均显著降低;生长季叶片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显著降低,轻度枣疯病树和重度枣疯病树的叶净光合速率较健康枣树分别下降25.68%、52.98%。【结论】枣疯病树的枝条和叶片水力学导度降低主要与导管直径减小有关,水力安全性降低主要与导管壁厚度、导管抗塌陷指数和木材密度降低有关,这可能由碳供应不足引起;水分输导能力和安全性降低影响冬春季和生长季的树体水分状况,限制光合作用,造成碳限制,进一步限制枣树的生长和对逆境的适应能力。碳限制和水力限制的共同作用是导致发病枣树生长变差、出现枯死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疯病 水力性状 解剖结构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不同组织/器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对修枝的响应
19
作者 植可翔 关欣 +3 位作者 黄苛 杨佳敏 张伟东 杨庆朋 《林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0-159,共10页
[目的]分析杉木不同组织/器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季节动态及其对修枝的响应,帮助理解杉木生理特性和生长机制,并为人工林修枝强度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杉木人工林中比较了杉木各组织/器官间NSC及其组分含量的差异,并分... [目的]分析杉木不同组织/器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季节动态及其对修枝的响应,帮助理解杉木生理特性和生长机制,并为人工林修枝强度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杉木人工林中比较了杉木各组织/器官间NSC及其组分含量的差异,并分析了经历修枝10 a后杉木各组织/器官中NSC及其组分含量的季节动态。[结果]杉木各组织/器官间NSC及其组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叶片的可溶性糖和总NSC含量最高,平均达到了100.66±2.74 mg·g^(-1)和153.28±3.51 mg·g^(-1),且叶片的可溶性糖和NSC含量受到叶龄的显著控制(p<0.001)。而粗根的淀粉含量最高(69.09±5.26 mg·g^(-1)),比细根高34.13%。此外,杉木各组织/器官中NSC及其组分含量对修枝缺乏长期响应,但均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其中以叶片中NSC及其组分含量的季节波动最大,在春季初下降,在夏季生长旺盛时持续积累至次年。在1 a内,叶片可溶性糖和NSC含量的最高值(1月)比最低值(6月)分别高95.57%和57.61%。相比之下,木质部中NSC及其组分含量的季节波动最小,总NSC含量的范围在53.42~90.50 mg·g^(-1)之间。[结论]杉木组织/器官中NSC及其组分含量存在显著的时间变异,且修枝对杉木NSC含量的潜在影响可能在长时间后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构性碳 季节动态 修枝 杉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葵花籽油制取技术与饼粕利用研究进展
20
作者 黄颖 禹晓 +6 位作者 刘昌盛 黄崇博 李文林 周琦 万楚筠 郑畅 邓乾春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358-372,共15页
葵花籽油素有“健康食用油”之称,其富含亚油酸、VE、甾醇、角鲨烯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炎、抗衰老、抗胆固醇、抗氧化等多种生理功能。葵花籽粕是葵花籽制油的副产物,含有蛋白质、绿原酸、碳水化合物等高附加值组分,在食品领域具... 葵花籽油素有“健康食用油”之称,其富含亚油酸、VE、甾醇、角鲨烯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炎、抗衰老、抗胆固醇、抗氧化等多种生理功能。葵花籽粕是葵花籽制油的副产物,含有蛋白质、绿原酸、碳水化合物等高附加值组分,在食品领域具有巨大应用潜力。本文阐述近年来葵花籽油加工产业的重要研究进展,着重介绍葵花籽预处理、油脂提取以及饼粕综合利用3个环节涉及的新技术、新方法,以期为葵花籽油的品质提升和饼粕的高值化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葵花籽油 预处理 提取技术 葵花籽粕 蛋白质 绿原酸 碳水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