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葡萄糖转运蛋白3在噪声诱导听觉损害中的作用研究
1
作者 李重慧 郭瑞 +1 位作者 龚树生 柳柯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0,共6页
目的探索葡萄糖转运蛋白3(glucose transporter 3,Glut3)在噪声暴露后不同时间点表达量变化。方法选取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和噪声暴露(noise exposure,NE)组18只。对照组小鼠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耳蜗中轴冷冻切片、耳蜗... 目的探索葡萄糖转运蛋白3(glucose transporter 3,Glut3)在噪声暴露后不同时间点表达量变化。方法选取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和噪声暴露(noise exposure,NE)组18只。对照组小鼠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耳蜗中轴冷冻切片、耳蜗基底膜铺片及免疫荧光染色来明确耳蜗中Glut3表达以及定位。噪声暴露组小鼠给予白噪声115 dB SPL暴露4 h,构建永久性阈值偏移模型(permanent threshold shift,PTS)小鼠。对该组其中12只小鼠进行噪声暴露后即刻、1 h和24 h取材,每组4只,进行耳蜗基底膜铺片及免疫荧光染色观察Glut3表达量是否发生变化。对该组其余6只小鼠在噪声暴露后第7、14、21和28 d进行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检测,来确保造模成功。结果Glut3在耳蜗组织中广泛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噪声后即刻取材组Glut3表达量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噪声后1 h组和24 h组Glut3荧光表达量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Glut3在噪声后即刻表达明显升高,对噪声发挥快速应答和能量补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3 噪声性耳聋 听觉损害 耳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在不同病因听力损失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夏淼 王延飞 +4 位作者 李冰倩 赵洪春 隋知妙 王兰 陈军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05-709,共5页
听力损失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影响着数亿人的生活,根据病因分为噪声性、年龄相关性和遗传性3种类型。耳蜗免疫微环境(cochlear immune microenvironment,CIM)是耳蜗稳态的重要调节者。巨噬细胞作为CIM的主要执行者,在听力损失的产生发展... 听力损失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影响着数亿人的生活,根据病因分为噪声性、年龄相关性和遗传性3种类型。耳蜗免疫微环境(cochlear immune microenvironment,CIM)是耳蜗稳态的重要调节者。巨噬细胞作为CIM的主要执行者,在听力损失的产生发展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本文探讨以耳蜗巨噬细胞为代表的CIM在不同病因听力损失中所发挥的作用,深入理解巨噬细胞的调节机制,有助于开发新的预防和治疗策略,以应对不同病因导致的听力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性听力损失 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 遗传性听力损失 巨噬细胞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噪声性耳聋听力保护中的作用
3
作者 廖康 潘明杰 +3 位作者 李美华 何四海 祝园平 姜鸿彦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118,共6页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经尾静脉注射对噪声性耳聋小鼠听力和耳蜗毛细胞的干预作用。方法通过hUC-MSCs的原代分离与培养,获得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特性的细胞群。选取6周龄听力...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经尾静脉注射对噪声性耳聋小鼠听力和耳蜗毛细胞的干预作用。方法通过hUC-MSCs的原代分离与培养,获得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特性的细胞群。选取6周龄听力正常的雄性C57BL/6J小鼠15只,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噪声暴露组、噪声暴露+hUC-MSCs组各5只。3组小鼠分别在噪声暴露前1 d及暴露后第1、3、7、14 d进行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测试,评估听力阈值。实验结束后,以颈椎脱位法处死小鼠,取出耳蜗进行固定、脱钙和基底膜铺片,再使用Alexa Flour 488-Phalloidin和4’,6-二脒基-2-苯基吲哚二盐酸盐(4',6-diamidine-2'-phenylindole dihydrochloride,DAPI)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评估听觉毛细胞损伤情况。结果人脐带中分离培养出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具有贴壁生长特性、符合鉴定标准。噪声暴露后,噪声暴露组、噪声暴露+hUC-MSCs组短声,8、16、32 kHz时ABR阈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噪声暴露+hUC-MSCs组短声,8、16 kHz时ABR阈值低于噪声暴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噪声暴露+hUCMSCs组32 kHz时ABR阈值与噪声暴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噪声暴露后,噪声暴露组与噪声暴露+hUC-MSCs组耳蜗顶回OHCs仍排列整齐,无明显缺失,中回OHCs可见部分缺失,底回OHCs大量缺失,残余OHCs排列明显不规则,噪声暴露+hUC-MSCs组中回、底回OHCs损伤程度轻于噪声暴露组,小鼠耳蜗OHCs缺失率从顶回至底回呈现指数增加趋势,噪声暴露+hUC-MSCs组OHCs缺失率低于噪声暴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尾静脉注射间充质干细胞,可有效改善噪声暴露小鼠的听觉功能,减轻耳蜗毛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性耳聋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听力保护 耳蜗毛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钢铁厂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综合干预效果评价
4
作者 许培培 姜艳 陶维敏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8-281,286,共5页
目的评价综合干预措施对噪声性听力损失的防治效果,为噪声性聋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某钢铁厂139名接噪工人为研究对象,由耳鼻喉科专家,企业安环处和省级职业病防治专家组成听力防护小组,于2021年3月—2023年2月进行2年干预。干预前... 目的评价综合干预措施对噪声性听力损失的防治效果,为噪声性聋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某钢铁厂139名接噪工人为研究对象,由耳鼻喉科专家,企业安环处和省级职业病防治专家组成听力防护小组,于2021年3月—2023年2月进行2年干预。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纯音听阈测试和护听器防护效果的测定。结果干预后研究对象噪声性听力损失(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NIHL)知晓率(100.00%)和防控率(93.93%)均较干预前(78.12%和59.37%)显著提高(P均<0.01),而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噪声危害及护听器使用方法知晓率(95.68%和94.24%)、低盐饮食(76.98%)、低脂饮食(58.27%)、摄入足量蔬菜水果(55.39%)、运动达标(44.60%)的情况均显著提高,饮酒率(27.33%)显著降低(P均<0.05)。虽然干预前后吸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控烟行为的比例(79.45%)显著增加(P<0.01)。干预后重点干预组护听器使用率(82.76%)、正确佩戴率(77.01%)、定期维护率(79.31%)、防护效果(78.16%)均显著提高(P均<0.01);耳鸣和耳堵塞感检出率(13.79%和32.18%)均显著降低(P均<0.05),而耳闷胀感、头晕和头痛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企业防护用品培训(100.00%)、监管制度(100.00%)、监管频率达标(90.65%)、使用管理情况(94.24%)均显著改善(P均<0.05)。结论综合性干预措施能有效预防NIHL的发生,值得在钢铁企业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企业 噪声性听力损失 综合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蛋白酶与内毛细胞带状突触噪声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蔡瑞捷 刘宏超 +2 位作者 周卫军 刘辉辉 吴皓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8-453,共6页
目的通过比较噪声暴露后基底膜不同区域内毛细胞(IHCs)带状突触损伤差异,探讨带状突触损伤易感性的相关因素。方法将28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噪声暴露组和对照组,每组14只。噪声暴露组小鼠给予强度103 dB SPL、频率2~20 kHz、持续... 目的通过比较噪声暴露后基底膜不同区域内毛细胞(IHCs)带状突触损伤差异,探讨带状突触损伤易感性的相关因素。方法将28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噪声暴露组和对照组,每组14只。噪声暴露组小鼠给予强度103 dB SPL、频率2~20 kHz、持续2 h的宽带噪声暴露,对照组小鼠则饲养于安静环境中。噪声暴露前及噪声暴露后第一天进行ABR测试及毛细胞带状突触免疫荧光染色实验。使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比较不同区域IHCs的钙离子流入。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比较噪声暴露后的耳蜗基底膜顶回、中回、底回IHCs钙蛋白酶(Calpain)表达水平,并用蛋白质印迹实验验证钙蛋白酶对IHCs带状突触蛋白CtBP2的损伤作用。结果噪声暴露后一天,噪声暴露组在11.3、16.0、22.6、32.0 kHz的ABR阈值较对照组显著上升(均为P<0.001),中回、底回IHCs带状突触数量明显减少(P<0.05)。全细胞膜片钳实验结果表明耳蜗基底膜中回IHCs有较多的钙离子通道(P<0.01),但其单通道电流较小(P<0.01),顶回、中回IHCs钙离子通道开放率无显著差异(P>0.05)。噪声暴露后,耳蜗基底膜中回、底回IHCs的Calpain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顶回(P<0.001),蛋白质印迹实验结果表明Calpain以钙离子依赖的方式降解带状突触蛋白CtBP2。结论钙蛋白酶是基底膜高频区内毛细胞带状突触噪声损伤易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性听力损失 带状突触 钙离子 钙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形胶质细胞在噪声损伤后小鼠耳蜗核突触修复中的作用
6
作者 周卫军 刘思迪 +5 位作者 蔡瑞捷 刘宏超 王美建 吴皓 刘辉辉 汪照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4-461,共8页
目的·通过形态学分析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探究噪声引起的耳蜗核损伤的病理生理变化以及星形胶质细胞对损伤的调节功能。方法·将48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成2组暴露在110 dB声压级(sound pressure level,SPL)的宽频噪声下,持续... 目的·通过形态学分析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探究噪声引起的耳蜗核损伤的病理生理变化以及星形胶质细胞对损伤的调节功能。方法·将48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成2组暴露在110 dB声压级(sound pressure level,SPL)的宽频噪声下,持续2 h。然后在噪声暴露后的第1、7、14、30和90日对小鼠进行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测试;并对耳蜗核组织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耳蜗核神经元、听觉突触损伤情况以及星形胶质细胞激活程度;此外,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进一步验证噪声对耳蜗核神经元与神经突触的损伤情况。结果·噪声暴露后,腹侧耳蜗核中丛细胞数量显著减少。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耳蜗核神经元中神经纤维严重丢失,表明噪声对耳蜗核神经元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囊泡谷氨酸转运蛋白1(vesicular glutamate transporter 1,Vglut1)标记的听觉神经突触明显丧失,其中在噪声暴露后的第14日丧失最为严重,随后在第90日呈缓慢恢复趋势。此外,在噪声暴露后,耳蜗核中星形胶质细胞呈现出明显的聚集和激活。通过胶质酸性纤维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染色,提示在噪声暴露之前,大多数星形胶质细胞分布在耳蜗核的周边、颗粒细胞区和听觉神经根周围,并且形态较小。然而,在噪声暴露后的第14日,腹侧耳蜗核中大量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积聚,并且它们都表现出在突触周围生长的模式。结论·噪声暴露导致耳蜗核神经突触损伤,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参与其损伤和修复过程。这些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理解耳蜗核中声音信号分析、整合和神经可塑性的机制提供关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性聋 耳蜗核 星形胶质细胞 突触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与噪声性内耳炎症反应
7
作者 刘达 塞娜 韩维举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1-834,共4页
在现代社会中,工业噪声、娱乐噪声及军事噪声造成的损害日益突出。近年来,研究认为内耳炎症是导致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重要机制。巨噬细胞是内耳重要的免疫细胞,可以分为常驻巨噬细胞和浸润巨噬细胞,在正常情况下可以维持耳蜗的生理结... 在现代社会中,工业噪声、娱乐噪声及军事噪声造成的损害日益突出。近年来,研究认为内耳炎症是导致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重要机制。巨噬细胞是内耳重要的免疫细胞,可以分为常驻巨噬细胞和浸润巨噬细胞,在正常情况下可以维持耳蜗的生理结构和功能。当内耳受到噪声损伤时,通过炎症通路可以活化巨噬细胞,并通过介导巨噬细胞浸润和释放炎症因子参与内耳炎症反应,最终损伤听觉细胞。我们通过综述耳蜗巨噬细胞的特点及其参与噪声引起的耳蜗炎症过程,为噪声性耳聋的防治提出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性耳聋 巨噬细胞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噪声性听力损失机制研究方法及药物治疗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孙韬 李悦淇 +4 位作者 石科 杨亮 闫秀明 邱伟 郭丹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3-288,共6页
噪声性听力损失(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NIHL)是一项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在所有听力损失中,有近1/3的听力损失可以归因为噪声暴露。NIHL的分子机制复杂,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物能够预防和治疗NIHL,因此建立标准化的NIHL临床前研... 噪声性听力损失(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NIHL)是一项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在所有听力损失中,有近1/3的听力损失可以归因为噪声暴露。NIHL的分子机制复杂,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物能够预防和治疗NIHL,因此建立标准化的NIHL临床前研究模型、识别治疗的分子靶点,以有效开展NIHL的预防和药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NIHL的研究方法及药物治疗研究进行梳理总结,为NIHL的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性听力损失 动物模型 分子机制 分子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展高频纯音测听在噪声性听力损失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高前进 陈俊 +3 位作者 董新宇 王小成 周立辉 查定军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9-512,共4页
听力损失是当今世界最大的致残原因之一,影响世界约1/6人口,其中20%由噪声暴露所致。听力正常者可以听到20 Hz~20 kHz频率的纯音。目前,常规频率(125 Hz~8 kHz)的纯音测听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扩展高频纯音测听(9~20 kHz)(extended high-... 听力损失是当今世界最大的致残原因之一,影响世界约1/6人口,其中20%由噪声暴露所致。听力正常者可以听到20 Hz~20 kHz频率的纯音。目前,常规频率(125 Hz~8 kHz)的纯音测听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扩展高频纯音测听(9~20 kHz)(extended high-frequency audiometry,EHFA),还未成为临床上听力检测的常规项目。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扩展高频纯音测听能够提供如噪声性听力损失、隐性听力损失、言语识别率下降、老年性听力损失等早期听力情况的信息,且灵敏度优于常规频率测听和耳声发射检查。本文对EHFA在噪声性听力损失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性听力损失 扩展高频纯音测听 纯音测听 病理机制 耳声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测试对噪声性聋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被引量:12
10
作者 郭红光 钱进 +2 位作者 姜伟 江平 汪磊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19-221,共3页
目的 探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测试对噪声性聋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15名军人 (2 0 4耳 )进行DPOAE幅值测试 ,采用两个等强度L1=L2 =70dBSPL的纯音信号f1、f2 作为刺激声 ,f2 /f1=1.2。测试 1、2、4kHz和 6kHzDPOAE幅值 ,根据DPOAE幅值... 目的 探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测试对噪声性聋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15名军人 (2 0 4耳 )进行DPOAE幅值测试 ,采用两个等强度L1=L2 =70dBSPL的纯音信号f1、f2 作为刺激声 ,f2 /f1=1.2。测试 1、2、4kHz和 6kHzDPOAE幅值 ,根据DPOAE幅值是否大于或小于标准值 ,判断听力正常与否。并同纯音听阈进行对照。结果 1、2、4和 6kHz各频率的敏感度分别是 70 %、6 7%、85 %和 73% ;特异度分别是 71%、6 6 %、84%和 75 %。结论 DPOAE幅值测试用于诊断噪声性聋 ,缺乏足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单一的DPOAE幅值测试 ,不能诊断噪声性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性 耳听力下降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峰度在评估复杂噪声所引起听力损失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11
作者 邱伟 张美辨 +6 位作者 徐维超 于宁 孙伟 何玉红 赵一鸣 杨秋玲 熊文波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01-707,共7页
大量的动物实验和职业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目前的国际噪声暴露标准低估了复杂噪声对听力的危害程度,虽然能量是必要的评估参量但并不充分,复杂噪声本身的特性也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动物实验的结果,介绍峰度作为噪声能量的辅助参量,在评估... 大量的动物实验和职业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目前的国际噪声暴露标准低估了复杂噪声对听力的危害程度,虽然能量是必要的评估参量但并不充分,复杂噪声本身的特性也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动物实验的结果,介绍峰度作为噪声能量的辅助参量,在评估复杂噪声所致听力损失的有效性,进而阐述如何从动物实验的结果推广到实际应用的思路,并用实例加以验证,对峰度参量研究的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噪声 峰度 噪声所致听力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事噪声性听力损失群体中mtDNA和GJB2基因变异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艳 戴朴 +15 位作者 薛希均 韩东一 王国建 袁永一 韩冰 陈良飞 钟玲 任黎 孙林辉 陈克久 杨晓东 张培华 张波 杨有声 王顺跃 张金淑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7-139,198,共4页
目的探讨线粒体基因及GJB2基因突变与军事噪声性听力损失(noise induced hearing loss,NI HL)易感性的关系,为易感个体的基因筛查及相关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了北京某部349名接触军事噪声的官兵,收集军事噪声性听力... 目的探讨线粒体基因及GJB2基因突变与军事噪声性听力损失(noise induced hearing loss,NI HL)易感性的关系,为易感个体的基因筛查及相关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了北京某部349名接触军事噪声的官兵,收集军事噪声性听力损失易感者和耐受者外周血标本182份,提取DNA,PCR扩增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目的片段及GJB2编码区,产物直接基因测序。结果基因序列分析共发现98种mtDNA和12种GJB2变异基因型,其中41种存在于12SrRNA;在易感者中发现4例mtDNA突变均为T1095C合并G7642A,在耐受者中未发现该突变;另有3例耐受者均为961delT+insC(其中一人合并235delC杂合),而易感者中未发现该突变。结论证实12SrRNA确为线粒体高突变区。T1095C合并G7642A突变在这些无相同遗传背景但受相同环境因素影响的人群中集中出现,强烈提示该突变可能为导致NI HL的致病性突变。3例有961delT+in-sC的耐受者均长期暴露于噪声环境,这与该突变应为条件致病性突变的推测相符,但与NI HL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性聋 线粒体DNA GJB2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频带白噪声适度暴露对小鼠听力损害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石闯 柳柯 +2 位作者 杨仕明 姜学钧 施磊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07-311,共5页
目的:通过100dB SPL宽频带白噪声对成年C57小鼠进行单次2小时的暴露,观察该种噪声对小鼠听功能损害的特点。方法选取5-6周龄ABR听阈正常的C57小鼠(每组5-7只),随机分为5个实验组分别为:噪声暴露后即刻(P0)、1天(P1)、3天(P3... 目的:通过100dB SPL宽频带白噪声对成年C57小鼠进行单次2小时的暴露,观察该种噪声对小鼠听功能损害的特点。方法选取5-6周龄ABR听阈正常的C57小鼠(每组5-7只),随机分为5个实验组分别为:噪声暴露后即刻(P0)、1天(P1)、3天(P3)、7天(P7)、14天(P14)。实验组小鼠于100dB SPL宽频带白噪声环境下暴露2h,本实验采用噪声暴露前的小鼠作为对照组。每只实验小鼠分别于噪声暴露前及暴露后各时间点进行ABR阈值检测以评估听力受损情况,实验采用统计噪声暴露前、后各时间点小鼠ABR差值(阈移)的方法分析实验结果。结果噪声暴露后即刻,小鼠各频率的ABR阈移均为最大值(P〈0.01):Click(11.92±7.51dB)、4kHz(11.92±5.60dB)、8kHz(12.31±5.99dB)、16kHz (21.54±8.75dB)、32kHz(20.00±8.90dB),且在各个频率的阈移中,以16kHz及32kHz处的高频听力损失最严重,明显高于Click、4kHz及8kHz处的阈移(P〈0.05)。脱离噪声环境24小时后各频率的ABR阈移开始下降,2周以后,小鼠各频率ABR阈值均完全恢复至暴露前水平(P〉0.05):Click(1.11±6.01dB)、4kHz(1.11±3.33dB)、8kHz(1.11±4.17dB)、16kHz (1.67±4.33)、32kHz(2.78±4.41)。结论100dB SPL宽频带白噪声单次有限暴露可以造成小鼠出现一定程度的听力损害。在频率分布上,高频区域的听力损害更为明显。同时,本研究表明,这种噪声下小鼠听力损害可以表现自我主动恢复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57BL 6J小鼠 宽频带白噪声 暂时性噪声性聋 ABR阈移 耳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损伤中声预处理的听力保护作用及其MDA机制 被引量:6
14
作者 文文 张琰敏 +4 位作者 杜丽 刁明芳 刘海瑛 邵艳 高文元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239-1242,共4页
目的:观察声预处理对噪声性听力损失的保护作用,并从氧自由基途径探讨其机制.方法:32只雄性豚鼠随机分为声预处理+强噪声暴露组(A组),单纯强噪声暴露组(B组),仅预处理组(C组),无噪声对照组(D组),每组8只.A组豚鼠先经声预处理(87 dB白噪... 目的:观察声预处理对噪声性听力损失的保护作用,并从氧自由基途径探讨其机制.方法:32只雄性豚鼠随机分为声预处理+强噪声暴露组(A组),单纯强噪声暴露组(B组),仅预处理组(C组),无噪声对照组(D组),每组8只.A组豚鼠先经声预处理(87 dB白噪声暴露10 d,每天5 h),无噪声情况下恢复48 h后再暴露110 dB白噪声5 h.B组不经声预处理,直接暴露相同110 dB白噪声5 h.C组豚鼠仅接受声预处理(同A组).A、B、C 3组动物在噪声暴露前后分别测定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阈值,D组动物在实验开始和结束各测定1次ABR.分别计算4组动物听力阈移.在最后1次测定ABR之后,将A、B、C、D 4组动物同时处死,取耳蜗,用TBA荧光法测定耳蜗组织匀浆中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 结果:C、D组动物阈移平均值范围为0.83~2.5 dB和0~1.36 dB,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A、B两组动物在强噪声暴露后24 h,A组click平均阈移为12.5 dB,短纯音(4、6、8 kHz)平均阈移范围为13.75~16.25 dB;B组click平均阈移为30.83 dB,短纯音(4、6、8 kHz)平均阈移范围为35~35.83 dB,明显高于A组(P<0.05).A、B、C、D 4组动物耳蜗组织MDA含量为(164±18)、(188±24)、(149±14)和(146±11) nmol/L.统计结果表明,B组动物耳蜗组织MDA含量明显高于A组、C组、D组(P<0.05);而A组与C组和D组动物耳蜗组织MDA含量没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声预处理(87 dB 白噪声 10 d,每天5 h)不会造成豚鼠听力损失,并可以减轻随后强噪声(110 dB 白噪声 5 h)引起的听力损失;声预处理可能是通过降低MDA含量而发挥听力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预处理 听觉丧失 噪声性 听力保护 氧自由基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部分地铁线路乘车人噪声暴露水平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曲春燕 韩宇晨 +2 位作者 浦丕浩 陈彦 梁凤和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通过对北京5条地铁线路车厢内部噪声进行测量,并与噪声性聋的噪声暴露标准进行比较,对地铁车厢内的噪声防护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采用噪声分析系统对北京5条主要地铁线路(1号线、2号线、4号线+大兴线和5号线)的不同路段进行车... 目的通过对北京5条地铁线路车厢内部噪声进行测量,并与噪声性聋的噪声暴露标准进行比较,对地铁车厢内的噪声防护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采用噪声分析系统对北京5条主要地铁线路(1号线、2号线、4号线+大兴线和5号线)的不同路段进行车厢内部噪声平均等效声级(Leq)、最大声压级(Lmax)、最小声压级(Lmin)、累计百分声压级(L10和L90)的测试以及未计权的最大声压级(Lpeak)的测量。结果在检测的北京地铁线路及其区间,车厢内的噪声Leq平均值都≥75dB A。1号线和2号线的Leq平均值相对较小,介于75~78dBA之间;而4号线+大兴线介于79~82dB A之间;5号线介于78~81dB A之间,均高于WHO关于噪声性聋的限值(每日24小时的平均噪声水平应在70dB A以下)。结论对于地铁内的工作人员和部分地铁乘车人(在地铁内用耳机长时间听音乐者),地铁的噪声污染有导致噪声性聋的潜在危险。避免在地铁内用耳机听音乐和使用防护性耳塞将有助于保护乘车人的听力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 地铁 噪声性聋 听力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噪声引起小型猪耳蜗炎症复合体的激活及蛋白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塞娜 袁硕龙 +10 位作者 郭维维 唐朝颖 张桐 赵伟豪 陈林军 徐良慰 时晰 张悦 邱仕伟 杨仕明 韩维举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74-482,共9页
目的通过研究炎症复合体及相关通路在猪耳蜗中的激活,探讨噪声介导炎症复合体激活的关键分子机制,为噪声性耳聋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靶点。方法采用小型猪为研究对象,建立噪声性耳聋模型,测试噪声暴露前后动物的ABR阈值,应用蛋白质组学iT... 目的通过研究炎症复合体及相关通路在猪耳蜗中的激活,探讨噪声介导炎症复合体激活的关键分子机制,为噪声性耳聋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靶点。方法采用小型猪为研究对象,建立噪声性耳聋模型,测试噪声暴露前后动物的ABR阈值,应用蛋白质组学iTRAQ、生物信息学、western blot、荧光实时定量PCR等技术,研究噪声刺激引起耳蜗炎症复合体的激活以及作用机制。结果正常小型猪ABR阈值为35.4±2.6 dB SPL,噪声后一天ABR阈值平均提高到72.1±4.1dB SPL,在4k Hz处听力损失最严重,高频听力损失较低频严重;噪声后七天平均ABR阈值恢复至52.8±4.7dB SPL,4k Hz以上听力恢复较低频稍差。iTRAQ实验共鉴定到蛋白质2158种,噪声暴露后较正常组具有显著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共227个,富集在免疫过程的差异表达蛋白包括:ASC, caspase-1, IL-1 beta,CD59等。富集的KEGG pathway包括:阿尔兹海默病信号通路,帕金森病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氧化磷酸化通路等。结论噪声暴露后可能激活耳蜗内NLRP3受体介导的炎症复合体,通过caspase-1活化IL-1β、IL-18,并间接促进TNF-α等炎症因子上调,加剧耳蜗内炎症反应,导致耳蜗内重要结构的损伤,这一机制可能是噪声引起听力损失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性耳聋 炎症复合体 蛋白质组学iTRAQ 白介素-1Β NLRP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装体检直升机与歼击机飞行员听力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熊巍 徐先荣 +2 位作者 刘玉华 郑军 翟丽红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34-536,共3页
目的比较改装体检直升机与歼击机飞行员听力学检查结果,初步了解不同机种飞行员的听力差异。方法对进行改装体检的直升机和歼击机飞行员各41名进行纯音听阈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检查,比较两组结果。结果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飞行人员... 目的比较改装体检直升机与歼击机飞行员听力学检查结果,初步了解不同机种飞行员的听力差异。方法对进行改装体检的直升机和歼击机飞行员各41名进行纯音听阈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检查,比较两组结果。结果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飞行人员体格检查标准》,82名飞行员耳鼻咽喉专科飞行结论均为飞行合格。两组飞行员双耳0.25~8kHz平均听阈均正常,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8kHz DPOAE幅值均正常,在3~4kHz,歼击机组右耳的DPOAE幅值明显低于直升机组(P<0.05);直升机组和歼击机组高频PTA异常率分别为14.63%和24.3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升机组和歼击机组高频DPOAE异常率分别为34.15%和58.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装体检的直升机飞行员与歼击机飞行员的听力状况无显著差异,但歼击机飞行员高频DPOAE异常率高,潜在听力损失的可能性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员 噪声性聋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纯音听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东部高原地区人群的扩展高频测听结果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倩 高下 +2 位作者 Gerald Fleischer 王健 陈兆和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78-80,共3页
目的 了解青海东部高原地区居民的扩展高频听力状况 ,探讨扩展高频测听对早期发现噪声性聋的敏感性 ,为噪声性聋的早期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青海省东部高原地区选择健康受试者共计 30 0例为实验组 ,进行以高频测听为主的听力检... 目的 了解青海东部高原地区居民的扩展高频听力状况 ,探讨扩展高频测听对早期发现噪声性聋的敏感性 ,为噪声性聋的早期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青海省东部高原地区选择健康受试者共计 30 0例为实验组 ,进行以高频测听为主的听力检测 ,同时在南京市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 30 0名作为对照组。结果 低频及言语频率上的听阈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随着频率的递增 ,高频阈值升高 ,测得听阈的可能性减小。但在 6kHz以上的扩展高频上 ,实验组听阈在个别频率上要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但两组中儿童组与青少年组的扩展高频听阈在同一频率上的检出率均无显著差异。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说明无噪声污染区人群的听力较之对照组实际上已经有了不易察觉的早期损伤。结论 脉冲噪声对听力的损伤首先从 10~ 2 0kHz开始 ,其变化是从 2 0kHz向 10kHz处发展。该地区人群接触脉冲噪声所致的听力微损伤造成了扩展高频听阈的升高。扩展高频测听对早期发现噪声性聋具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性聋 扩展高频 听力损失 青海东部高原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性听力下降小鼠耳蜗内毛细胞突触的病理改变 被引量:7
19
作者 尹彦波 袁雅生 迟放鲁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5-180,共6页
目的探讨噪声暴露后出现暂时性阈移的小鼠在听觉反应阈值完全恢复正常后耳蜗内毛细胞突触的病理改变。方法将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小鼠进行强度98 dB SPL、时长2 h的噪声暴露,建立暂时性阈移模型。将对照组和暂时性阈移模... 目的探讨噪声暴露后出现暂时性阈移的小鼠在听觉反应阈值完全恢复正常后耳蜗内毛细胞突触的病理改变。方法将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小鼠进行强度98 dB SPL、时长2 h的噪声暴露,建立暂时性阈移模型。将对照组和暂时性阈移模型小鼠进行全基底膜铺片并行免疫荧光染色,共聚焦显微镜拍照成像并观察细胞形态。利用耳蜗长度计算耳蜗所处的频率位置,最后用图形处理软件对突触结构进行三维重建,观察对照组小鼠和实验组小鼠的耳蜗内毛细胞突触前、后结构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病理改变特点。结果对照组小鼠耳蜗内毛细胞的突触复合体有明显的分布特点,每个内毛细胞通过5~30个突触与耳蜗神经纤维形成突触连接,靠近蜗轴侧的突触前结构体积较大,与之相匹配的突触后结构体积较小。靠近柱细胞侧的突触前结构体积偏小,与之相匹配的突触后结构体积偏大。实验组小鼠在高强度噪声暴露后第2天听觉测试结果显示,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阈值升高30~40 dB,2周后再次测试显示阈值恢复正常,但是ABR的Ⅰ波波幅下降46.1%,且耳蜗内毛细胞的突触复合体结构数量也减少了41.3%。而内毛细胞和螺旋神经节细胞没有明显丢失。结论听觉阈值功能测试对判断小鼠耳蜗内毛细胞突触的损害和丢失不敏感;而听觉阈上功能测试对评价小鼠耳蜗内毛细胞突触的损害和丢失相对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性聋 暂时性阈移 隐性听力下降 突触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噪音性内耳损伤的前庭病理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徐进 黄魏宁 +1 位作者 高波 周金梅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39-642,共4页
目的探讨噪音致内耳损伤后前庭系统的病理状态。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具有噪音性听力损失(NIHL)的眩晕或平衡障碍患者的传统前庭功能检查及高频前庭自旋转试验结果。结果469例眩晕患者中合并NIHL者68例(14.5%);NIHL眩晕患者4000Hz纯音阈值... 目的探讨噪音致内耳损伤后前庭系统的病理状态。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具有噪音性听力损失(NIHL)的眩晕或平衡障碍患者的传统前庭功能检查及高频前庭自旋转试验结果。结果469例眩晕患者中合并NIHL者68例(14.5%);NIHL眩晕患者4000Hz纯音阈值在30~80dBHL,4000Hz平均阈值左耳(46.7±17.6)dBHL,右耳(37.3±16.7)dBHL,4000Hz听力损失双耳对称占41.7%,非对称占58.3%;前庭病理类型表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45.7%,单侧外周前庭功能损害20.0%,双侧外周前庭功能低下26.7%,前庭脊髓反射功能异常28.6%,前庭功能反应亢进3.0%和高频前庭眼反射异常97.0%。结论强声刺激能引起内耳听、前庭感受器损伤,合并前庭症状的NIHL患者均显示出一种或多种前庭病理。前庭病理与听力损失程度及是否左右对称无相关性,但与前庭系统主观症状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 病理 噪音性听力损失 前庭自旋转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