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生物絮凝剂的制备及絮凝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31
1
作者 陆茂林 施大林 +1 位作者 王蕾 陈金林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6-28,共3页
报道微生物絮凝剂制备工艺,初步分析微生物絮凝剂的组分。研究了3株絮凝剂产生菌JIM-15、JIM-89和JIM-127产生的絮凝剂的絮凝条件。分别考察了PH、Ca2+、温度、样品加量等理化因素对絮凝的影响,以及絮凝剂对不同微生物菌悬液的絮凝作用。
关键词 诺卡氏菌 微生物絮凝剂 絮凝条件 发酵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微生物絮凝剂产生的因素研究 被引量:34
2
作者 程金平 郑敏 +1 位作者 张兰英 安胜姬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8-31,共4页
本文通过改变培养基的种类、培养基的碳源、氮源、无机盐离子来选择絮凝剂产生菌“Dfjm-1”高效低廉的培养基 ;通过改变培养基初始 p H值、培养温度、培养过程中的通气量等因素 ,得出“Dfjm-1”菌株产生絮凝剂的最佳条件。Dfjm-1产生絮... 本文通过改变培养基的种类、培养基的碳源、氮源、无机盐离子来选择絮凝剂产生菌“Dfjm-1”高效低廉的培养基 ;通过改变培养基初始 p H值、培养温度、培养过程中的通气量等因素 ,得出“Dfjm-1”菌株产生絮凝剂的最佳条件。Dfjm-1产生絮凝剂的最佳因素为 :培养基初始 p H值为 6.5~ 7.0 ,培养温度为 3 0℃ ,培养时间为 60小时左右 ,通气量为 :早期 :2 50 r/ min;中期 1 50 r/ min;后期 1 0 0~ 1 50 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剂 絮凝剂产生菌 最佳条件 污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培养条件优化 被引量:55
3
作者 宫小燕 王竞 周集体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9-11,共3页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到13株产絮凝剂的菌株,经复筛得到1株具有较高絮凝活性的菌,初步鉴定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GX4-1。该菌产絮凝剂的适宜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如下:葡萄糖2%,酵母膏04%,KH2PO40...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到13株产絮凝剂的菌株,经复筛得到1株具有较高絮凝活性的菌,初步鉴定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GX4-1。该菌产絮凝剂的适宜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如下:葡萄糖2%,酵母膏04%,KH2PO404%,pH7.0~9.0,30℃,200r/min,摇床培养2~3d。产生具有高絮凝活性的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液的絮凝率最高可达9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絮凝剂 筛选 培养条件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胞外聚合物合成与应用研究概况 被引量:11
4
作者 代艳华 曹同川 +3 位作者 王坤 吕红 周集体 王竞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4年第B08期140-142,168,共4页
介绍了胞外聚合物絮凝剂研究与发展概况;讨论胞外聚合物絮凝剂的结构、性能及作用机理;重点介绍了胞外聚合物絮凝剂产出、絮凝条件以及应用的研究;胞外聚合物絮凝剂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剂 胞外聚合物 絮凝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微生物絮凝剂产出的因素 被引量:7
5
作者 胡勇有 高健 +1 位作者 黄晓武 吴宏海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9-22,共4页
通过测定不同培养条件下制备的微生物产生菌培养液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性能 ,探讨了培养基、培养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对微生物絮凝剂产出的影响 .研究表明察氏培养基比原用培养基更为经济实用 ,适宜培养时间在 3~ 8d之间 ,适合温度为 30... 通过测定不同培养条件下制备的微生物产生菌培养液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性能 ,探讨了培养基、培养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对微生物絮凝剂产出的影响 .研究表明察氏培养基比原用培养基更为经济实用 ,适宜培养时间在 3~ 8d之间 ,适合温度为 30℃ ,与絮凝剂产生菌的生长相比 ,微生物絮凝剂的产生时间稍有些滞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剂 絮凝剂产生菌 培养条件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培养条件优化 被引量:6
6
作者 石璐 刘忠义 +2 位作者 唐受印 戴友芝 王晓林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5-36,58,共3页
从实验室好氧池活性污泥中分离出高效絮凝剂产生菌株AspergillusM-25,经初步鉴定为曲霉属。通过设计正交实验找出其最大影响因素及最佳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在查氏培养基培养,初始pH值为5 0,转速为140r min和水浴温度为25℃的条件... 从实验室好氧池活性污泥中分离出高效絮凝剂产生菌株AspergillusM-25,经初步鉴定为曲霉属。通过设计正交实验找出其最大影响因素及最佳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在查氏培养基培养,初始pH值为5 0,转速为140r min和水浴温度为25℃的条件下能产生高效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达到97 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剂 曲霉 筛选 正交实验 培养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微生物絮凝剂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王芳 李秀颖 +2 位作者 朱希坤 周繁 李旭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72-175,共4页
经过分离驯化筛选,从渤海湾海边土壤中获得一株能够生产微生物絮凝剂的SY-Z5菌株,经分子生物学鉴定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agaterium),该生物絮凝剂与生产γ-聚谷氨酸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SY-ND发酵液复配使用具良好絮... 经过分离驯化筛选,从渤海湾海边土壤中获得一株能够生产微生物絮凝剂的SY-Z5菌株,经分子生物学鉴定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agaterium),该生物絮凝剂与生产γ-聚谷氨酸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SY-ND发酵液复配使用具良好絮凝效果,采用单因素筛选及正交试验对使用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絮凝100 m L 40%高岭土悬浮液时,最佳使用条件为1%Ca Cl21.0 m L,产絮菌SY-Z5发酵液1.5 m L,SY-ND发酵液0.5 m L,调pH为9。在此条件下处理焦化废水,悬浮物去除率达65.5%,说明微生物絮凝剂SYZ5与SY-ND菌株复配能够有效去除悬浮物,作为絮凝剂应用具有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剂 Γ-聚谷氨酸 絮凝条件 焦化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培养条件优化 被引量:8
8
作者 韩艳霞 胡斌杰 姬红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06-209,共4页
采用常规划线分离筛选的方法,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高效絮凝剂产生菌。经过初步鉴定,此菌属于杆菌,革兰氏阴性。通过对培养条件的优化,确定培养此菌的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酵母膏,培养基初始pH为7,培养温度为30℃,培养时间为24h,摇... 采用常规划线分离筛选的方法,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高效絮凝剂产生菌。经过初步鉴定,此菌属于杆菌,革兰氏阴性。通过对培养条件的优化,确定培养此菌的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酵母膏,培养基初始pH为7,培养温度为30℃,培养时间为24h,摇床转速为150r/min。在此最佳培养条件下培养细菌,产生的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浮液的絮凝率达9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剂 菌种筛选 絮凝率 培养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可处理甲基橙废水的微生物絮凝剂的筛选及其脱色效果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张蔚萍 严平 +2 位作者 孙德四 王晓倩 侯梦然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6期22544-22545,22558,共3页
[目的]筛选出对甲基橙废水具有较好脱色效果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及不同培养条件对其脱色效果的影响。[方法]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脱色前后甲基橙溶液的吸光度,计算脱色率大小,对比不同培养条件对甲基橙去除率影响。[结果]筛选出了一株放线... [目的]筛选出对甲基橙废水具有较好脱色效果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及不同培养条件对其脱色效果的影响。[方法]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脱色前后甲基橙溶液的吸光度,计算脱色率大小,对比不同培养条件对甲基橙去除率影响。[结果]筛选出了一株放线菌F-1-2,以蔗糖为碳源,NaNO3为氮源,在150 r/min的恒温震荡器中于30℃培养72 h后,发酵液对甲基橙去除率可达68.4%。[结论]不同培养条件对菌株的脱色效果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剂 优化条件 脱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芽孢杆菌产絮凝多糖发酵条件优化及成分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姜彬慧 李若男 +2 位作者 李凤达 赵研 胡筱敏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47-553,共7页
为提高微生物絮凝多糖的产量,应用响应面方法对一株高效产絮菌株A9〔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sp.)〕发酵产絮凝多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根据P-B(Plackett-Burman)法确定,影响A9产絮凝多糖的显著因子为装瓶量、ρ(MgSO4... 为提高微生物絮凝多糖的产量,应用响应面方法对一株高效产絮菌株A9〔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sp.)〕发酵产絮凝多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根据P-B(Plackett-Burman)法确定,影响A9产絮凝多糖的显著因子为装瓶量、ρ(MgSO4·7H2O)和ρ(可溶性淀粉);②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确定了优化的培养基组成与培养条件,在ρ(可溶性淀粉)为17gL,ρ(酵母膏)为3.0 gL,ρ(K2HPO4)为6 gL,ρ(MgSO4·7H2O)为0.2 gL,ρ(NaCl)为0.10 gL,装瓶量为51 mL(250 mL锥形瓶),pH为8的优化条件下,絮凝多糖实际产量为2.49 gL,与理论预测值(2.50 gL)接近;③利用红外光谱法检测A9产絮凝多糖的特征基团分别为—OH、—COO-、—C—O—C—和—NHCOCH3等极性基团;④结合A9对不同碳源利用的单因素试验结果,推测A9产絮凝多糖的主要成分分别为含有α-吡喃型糖苷键的甘露糖和葡萄糖、酸性多糖和乙酰氨基多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多糖 响应面法 发酵条件优化 类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絮凝活性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江慧华 马森 方继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8990-8993,共4页
[目的]筛选出具有高絮凝活性的微生物产生菌,并观察研究微生物产生菌的外观形貌,并确定微生物产生菌的最佳培养条件。[方法]分别从土壤、活性污泥、食品厂污水和垃圾渗滤液中筛选出具有絮凝活性的菌株若干,然后在不同的培养基条件下通... [目的]筛选出具有高絮凝活性的微生物产生菌,并观察研究微生物产生菌的外观形貌,并确定微生物产生菌的最佳培养条件。[方法]分别从土壤、活性污泥、食品厂污水和垃圾渗滤液中筛选出具有絮凝活性的菌株若干,然后在不同的培养基条件下通过富集培养、平板分离、纯化培养和复筛,筛选出具有高絮凝活性的菌种。在显微镜下观察菌种的形貌。最后考察了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和摇床转速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对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从土壤、活性污泥、食品厂污水和垃圾渗滤液中筛选出具有絮凝活性的菌种8株,然后在不同的培养基条件下通过富集培养、平板分离、纯化培养和复筛等,筛选出絮凝活性超过90%菌种2株,在显微镜下初步鉴定为杆菌。以絮凝活性最高的F-4为例,该菌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时间56 h、培养温度30℃、摇床转速150 r/min。[结论]在该条件下,F-4菌株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达到9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剂 菌种筛选 絮凝率 培养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絮凝剂产生菌培养条件的研究及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鲍立宁 洪桂云 宋礼华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1-23,56,共4页
通过菌种富集、分离、纯化,从含有大量微生物菌群的土壤和活性污泥中筛选到一株对高岭土悬浊液具有较高絮凝活性的絮凝剂产生菌,将其命名为B23。通过研究该菌株在不同培养时间的生长情况和发酵液的絮凝活性,从而得出发酵液絮凝活性与菌... 通过菌种富集、分离、纯化,从含有大量微生物菌群的土壤和活性污泥中筛选到一株对高岭土悬浊液具有较高絮凝活性的絮凝剂产生菌,将其命名为B23。通过研究该菌株在不同培养时间的生长情况和发酵液的絮凝活性,从而得出发酵液絮凝活性与菌体生长量呈正相关。通过对该菌株培养条件的研究表明,在培养时间为24h、培养温度为30℃、培养基初始pH值为8.0,以葡萄糖为碳源、(NH4)2SO4为氮源时,发酵液絮凝活性最强。用B23菌株所产絮凝剂处理废水后,废水中CODC r的去除率为62.48%,SS的去除率为84.47%,表明该菌株有良好的实际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剂 絮凝活性 培养条件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絮凝剂产生菌HYY-7的培养条件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晖 周康群 +3 位作者 胡勇有 成文 刘洁萍 周遗品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3-67,共5页
从生活污水厂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一株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鉴定为青霉,命名为 ,其产生的微生物絮凝剂命名为MBF7。该茵产生微生物絮凝剂的最佳培养基为葡萄糖培养基,适宜的培养条件为:葡萄糖培养基初始pH值为4.5~6.0,培养... 从生活污水厂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一株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鉴定为青霉,命名为 ,其产生的微生物絮凝剂命名为MBF7。该茵产生微生物絮凝剂的最佳培养基为葡萄糖培养基,适宜的培养条件为:葡萄糖培养基初始pH值为4.5~6.0,培养温度为30℃;振荡箱的转速为200r/min,培养时间为3~4d。产生的高效絮凝剂MBF7具有良好的絮凝效果,对于实际排放的染料废水、餐厅废水和生活污水浊度去除率分别为92.5%,96.8%,9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剂 培养条件 浊度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絮凝剂复合菌群的培养基及培养条件优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苏晓梅 张慧芳 +2 位作者 丁林贤 申秀英 横田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50-455,共6页
以利用复活促进因子(Rpf)从土壤和污水处理系统中分离得到的菌种作为筛选絮凝剂产生菌的菌源,构建出产絮凝剂的复合菌群M3和M7.通过单因素实验,以絮凝率(FE)和菌体生长(OD660)为评价指标,对培养基的组成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 以利用复活促进因子(Rpf)从土壤和污水处理系统中分离得到的菌种作为筛选絮凝剂产生菌的菌源,构建出产絮凝剂的复合菌群M3和M7.通过单因素实验,以絮凝率(FE)和菌体生长(OD660)为评价指标,对培养基的组成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该复合菌群M3和M7在组分为淀粉1.5%,(NH4)2SO40.3%,FeCl20.1%,pH 7.0的发酵培养基上,经预发酵,以复配比(M3∶M7)为0.6∶0.4,6%(V/V)的总接种量,28℃,160r/min发酵培养72h后,其产生的高效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达96.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剂 复合菌群 复活促进因子 培养基 培养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节杆菌LF-Tou2的培养和絮凝条件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栾兴社 王桂宏 +1 位作者 于伟正 张长铠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3-45,50,共4页
CaCl2和ZnCl2对于节杆菌LF-Tou2絮凝剂的产生非常有效。节杆菌LF-Tou2产生絮凝剂的最适温度、最适pH值和最适接种量分别为27℃、7和每mL培养液105个细胞。维生素B9和低浓度的维生素B12能够刺激微生物絮凝剂的产生。实验还发现,在絮凝体... CaCl2和ZnCl2对于节杆菌LF-Tou2絮凝剂的产生非常有效。节杆菌LF-Tou2产生絮凝剂的最适温度、最适pH值和最适接种量分别为27℃、7和每mL培养液105个细胞。维生素B9和低浓度的维生素B12能够刺激微生物絮凝剂的产生。实验还发现,在絮凝体系中添加Fe3+、Mn2+和Ca2+能够明显地提高发酵液的絮凝率。对于发酵液展示絮凝剂活性的最合适的pH值为7。在絮凝系统中把定量的助絮剂CaCl2溶液分成2次添加能够非常显著地提高絮凝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条件 絮凝条件 微生物絮凝剂 节杆菌LF—Tou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在制药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石春芳 冷小云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5-87,89,共4页
利用分离筛选出1株对制药废水有较强絮凝效果的絮凝剂产生菌G13;该菌株培养18~24h的菌液絮凝活性最高;该菌株所产絮凝剂对某制药废水的最佳絮凝条件为:菌液质量分数为50%,絮凝时间为6h,温度为30℃,pH为6.0。利用培养18h的G13... 利用分离筛选出1株对制药废水有较强絮凝效果的絮凝剂产生菌G13;该菌株培养18~24h的菌液絮凝活性最高;该菌株所产絮凝剂对某制药废水的最佳絮凝条件为:菌液质量分数为50%,絮凝时间为6h,温度为30℃,pH为6.0。利用培养18h的G13菌液对某制药废水进行处理,在菌液质量分数为50%,絮凝时间为4h,温度为30℃,pH为6.0的絮凝条件下,制药废水的CODcr去除率为35.19%,色度去除率为75%,浊度去除率为59%,臭度由5变为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药废水 微生物絮凝剂 絮凝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诱变菌最佳培养条件及化学成分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松 张兰英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8-20,共3页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出絮凝率在80%以上的菌一株。通过培养液中絮凝活性的分布测定,发现絮凝剂属于细胞代谢产物,用化学分析的部分分析方法对絮凝剂粗提物进行检测,发现其成分主要为糖。通过生长曲线的测定,选定菌的诱变在培养72h以...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出絮凝率在80%以上的菌一株。通过培养液中絮凝活性的分布测定,发现絮凝剂属于细胞代谢产物,用化学分析的部分分析方法对絮凝剂粗提物进行检测,发现其成分主要为糖。通过生长曲线的测定,选定菌的诱变在培养72h以后进行。经过三代诱变,得到了稳定性好且絮凝率高的诱变菌。通过絮凝剂制备工艺及工艺参数的研究,确定了其最佳培养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剂 化学成分 诱变 培养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菌合成的高效生物絮凝剂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镇达 周荣华 +2 位作者 蔡凤娇 廖先清 陈茂彬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46-1148,共3页
采用白酒废水为碳源从土壤、垃圾、废水、污泥中分离大量菌株中,筛选到一株能够在简单废水和硫酸铵培养基上合成广谱高效絮凝剂的酵母菌株ZC1。运用单因素法考察了模拟悬浊性废水pH值、絮凝剂用量、助凝剂种类及其浓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采用白酒废水为碳源从土壤、垃圾、废水、污泥中分离大量菌株中,筛选到一株能够在简单废水和硫酸铵培养基上合成广谱高效絮凝剂的酵母菌株ZC1。运用单因素法考察了模拟悬浊性废水pH值、絮凝剂用量、助凝剂种类及其浓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分别在处理时间为0.5h,pH值中性,Al2(SO4)3浓度0.01 g/L,絮凝剂用量为15 mL/L的条件下,对模拟废水絮凝率达到95%。同时发现该絮凝剂对中性到偏酸性(pH值3~7)废水均有较高的处理效果,废水中适量Ca2+、Fe3+的存在对絮凝都有促进作用,该菌株及其产生的絮凝剂对发酵废水处理及回收利用有较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剂 絮凝率 絮凝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条件及焦化废水净化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魏晓金 李静 何绪文 《中国工程科学》 2009年第2期88-91,共4页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一株能产高效絮凝剂的芽孢杆菌,对该菌产生的微生物絮凝剂进行了絮凝条件及废水絮凝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絮凝剂最佳絮凝条件为:原水pH值7.0以上;助凝剂CaCl2(1%浓度)适宜投加量为5.0%;发酵液的适宜投加量为0.2%...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一株能产高效絮凝剂的芽孢杆菌,对该菌产生的微生物絮凝剂进行了絮凝条件及废水絮凝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絮凝剂最佳絮凝条件为:原水pH值7.0以上;助凝剂CaCl2(1%浓度)适宜投加量为5.0%;发酵液的适宜投加量为0.2%;发酵液较好的离心条件为n=4 000转/min,t=30min。在最佳絮凝条件下,该菌产生的微生物絮凝剂对多种废水净化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剂 絮凝条件 焦化废水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生物絮凝剂自生固氮菌HY1141的筛选及培养条件优化 被引量:5
20
作者 蒋玮 陈强 +1 位作者 肖宁 曾树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8年第1期20-23,共4页
从48株自生固氮菌中筛选出一株高效絮凝剂产生菌HY1141。比较确定其最佳碳、氮源后,再通过正交试验筛选最佳培养基和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该菌株的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N2。在不加外源氮素的前提下,最佳培养基为蔗糖5g/L,磷酸... 从48株自生固氮菌中筛选出一株高效絮凝剂产生菌HY1141。比较确定其最佳碳、氮源后,再通过正交试验筛选最佳培养基和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该菌株的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N2。在不加外源氮素的前提下,最佳培养基为蔗糖5g/L,磷酸二氢钾1·5g/L,硫酸镁0·6g/L。最佳培养条件为转速150r/min,培养温度35℃,培养基初始pH7·0、培养时间36h。在此条件下,该菌产生的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液的絮凝率达9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剂 筛选 培养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