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0—2009年5、6月华南暖区暴雨形成系统统计分析 被引量:73
1
作者 陈翔翔 丁治英 +2 位作者 刘彩虹 常越 朱传林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07-718,共12页
利用2000—2009年5月和6月的NCEP 1°×1°再分析资料和气象台站常规资料,对产生华南暖区暴雨的500 hPa及以下的环流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将影响暖区暴雨的环流系统划分为三大类型,即切变线型、低涡型和偏南风风速切变辐合型... 利用2000—2009年5月和6月的NCEP 1°×1°再分析资料和气象台站常规资料,对产生华南暖区暴雨的500 hPa及以下的环流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将影响暖区暴雨的环流系统划分为三大类型,即切变线型、低涡型和偏南风风速切变辐合型(简称偏南风型)。切变线型在南海夏季风爆发前以冷式切变为主,季风爆发后以暖式切变为主;低涡型在季风爆发前的发生次数远少于季风爆发后,在低涡中心的东北-东南方向最易产生暖区暴雨;偏南风型总体以西风风速切变辐合为主,而南风风速切变辐合在季风爆发后的比例有所增加。对影响暖区暴雨的高空槽分析发现,高原槽对暖区暴雨影响明显,其次为南支槽。低涡型最易受高空槽影响。对各种类型暖区暴雨的合成分析发现,各类型暖区暴雨500 hPa高空槽的位置特点均不相同,暴雨辐合中心均在850hPa以下的低层,副高脊线距雨区约6~8纬距是产生华南暖区暴雨的重要天气形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华南暖区暴雨 统计分析 低涡 切变线 南海夏季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地图看中国南海海域疆界线的形成与演进——中国南海九条断续国界线 被引量:24
2
作者 张耀光 刘锴 刘桂春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33-1040,共8页
南海诸多岛礁是中国最早发现的领土,南海九条断续线是中国海域疆界线。南海九条断续线的形成与演进,既是重要的海洋地缘政治问题,也是维护国家主权权益和岛礁保护与资源管理的重要问题。南海断续国界线形成的历史线索是中国历史研究中... 南海诸多岛礁是中国最早发现的领土,南海九条断续线是中国海域疆界线。南海九条断续线的形成与演进,既是重要的海洋地缘政治问题,也是维护国家主权权益和岛礁保护与资源管理的重要问题。南海断续国界线形成的历史线索是中国历史研究中一个尚未拓展的领域。地图是国际上确认领土的一种证据,除了用文字进行阐述外,着重利用地图本身特有的功能来反映这条界线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这条疆界线的形成分为雏形期、形成期、成型期3个时期: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出现在南海的中国海上疆界线的时期,为疆界线形成的雏形期;20世纪30年代为南海疆界线的形成期;20世纪40~50年代,为南海海域疆界线的成型期。从以上时期的地图上可以形象地看到这条海上疆界线的"连续线"和"断续线"2种画法。同时从地图发展上可以直观地看到这条疆界线由11条线演变成为现今的9条线。这条海域疆界线的形成与演变过程,说明了南海9条断续海域疆界线内的岛礁是中国领土的历史事实,南海9条断续海域疆界线是中国海上国界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南海诸岛 海域疆界线 连续线 断续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容式技术的系泊缆水下监测方法 被引量:9
3
作者 杜宇 武文华 +2 位作者 王延林 唐达 岳前进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03-1008,1014,共7页
针对深水系泊缆缺少在位监测手段的问题,开展了系泊缆力学行为监测系统的研究。采用悬链线系统集中质量模型对深水系泊缆动力行为开展理论分析,通过改变传统求解中的边界条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深水系泊缆张力监测的测量策略;同时针对水... 针对深水系泊缆缺少在位监测手段的问题,开展了系泊缆力学行为监测系统的研究。采用悬链线系统集中质量模型对深水系泊缆动力行为开展理论分析,通过改变传统求解中的边界条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深水系泊缆张力监测的测量策略;同时针对水下系泊缆缺少成熟测量装置的问题,基于自容式技术开发了系泊系统水下测量传感器和水下安装/回收装置。监测系统在南海一座半潜式平台开展了5个月的连续测量,证明了监测系统的可靠性;同时通过20 min的采集样本分析,证明了系泊缆测量方法能够有效的获取系泊缆张力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浮式平台 系泊系统 系泊缆张力 集中质量法 现场监测 水下测量 自容式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海底特征、资源区位与疆界断续线 被引量:24
4
作者 王颖 马劲松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97-805,共9页
根据南海海底的成因与地形特征 ,并通过建立和分析南海海底数字地形模型 ,将南海的海底分为中央的深海盆地、两侧的阶梯状大陆坡、以及周边亚洲大陆延伸的大陆架 3个地貌单元 .再据 194 7年“南海诸岛位置图”精确计算出二战后依据波茨... 根据南海海底的成因与地形特征 ,并通过建立和分析南海海底数字地形模型 ,将南海的海底分为中央的深海盆地、两侧的阶梯状大陆坡、以及周边亚洲大陆延伸的大陆架 3个地貌单元 .再据 194 7年“南海诸岛位置图”精确计算出二战后依据波茨坦公告为国际认可的断续线疆界的经纬度坐标 ,阐述了中国对南海主权的历史延续性 .最后 ,论述了南海区位与资源的优势 ,论证了其海域具体位置与巨大的经济政治战略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海底特征 资源区位 疆界断续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历史地图上南海“九段线”的国界意义——兼论“九段线”内岛礁和海域的管辖权利 被引量:5
5
作者 徐志良 李立新 +1 位作者 潘虹 周鑫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13年第2期79-84,共6页
"九段线"全称为"南海九段断续国界线"或"南海断续国界线"。"九段线"内岛礁和海域的管辖权利问题,是南海问题的焦点,对中国维护海洋权益的正当性影响甚大。本文从中外历史地图沿革入手,展开连... "九段线"全称为"南海九段断续国界线"或"南海断续国界线"。"九段线"内岛礁和海域的管辖权利问题,是南海问题的焦点,对中国维护海洋权益的正当性影响甚大。本文从中外历史地图沿革入手,展开连接式的考证和研究,尝试分别解释中国坚持"九段线"的"国界"意义、"九段线"内岛礁和海域管辖权利以及海域管辖权的历史和现实,以期为中国坚持"九段线"内岛礁和海域的管辖权利提供新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地图 南海 九段线 管辖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南海九段线争议解决途径的再思考——兼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局限性 被引量:6
6
作者 张磊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13年第12期50-62,共13页
"九段线"是我国在南海区域主张各项权益的主要依据之一。然而,2013年3月,国际海洋法法庭强行组建仲裁庭,审议菲律宾单方面提交的仲裁申请。该申请要求确认九段线违反1982年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国内也有学者认为,应当通... "九段线"是我国在南海区域主张各项权益的主要依据之一。然而,2013年3月,国际海洋法法庭强行组建仲裁庭,审议菲律宾单方面提交的仲裁申请。该申请要求确认九段线违反1982年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国内也有学者认为,应当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争议。然而,从九段线的法律性质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局限性来看,法律途径实际上暂时不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因此,政治途径更加适合解决包括九段线在内的南海争议。对此,我国可以从排除法律途径、调整大国关系、巩固实际控制以及分化周边国家立场等方面开展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九段线 争端解决 菲律宾 仲裁申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断续线的法律地位:历史性水域、疆域线、抑或岛屿归属线? 被引量:30
7
作者 李金明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0年第4期22-29,共8页
有关南海断续线的法律地位问题,向来为南海周边的东南亚国家所关注。本文列举了历史性水域、海上疆域线和岛屿归属线3种提法。通过研究和比较,认为把断续线作为岛屿归属线的提法,无论从断续线最初产生时的情况,或者后来在实际应用中所... 有关南海断续线的法律地位问题,向来为南海周边的东南亚国家所关注。本文列举了历史性水域、海上疆域线和岛屿归属线3种提法。通过研究和比较,认为把断续线作为岛屿归属线的提法,无论从断续线最初产生时的情况,或者后来在实际应用中所起的作用,似乎是可以认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断续线 历史性水域 海上疆域线 岛屿归属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海”范畴及我国行使主权沿革考——兼论“南海断续线”作为中国传统海疆线的历史依据 被引量:9
8
作者 任念文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13年第2期85-98,共14页
"中国南海"作为地理概念的产生与命名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反映了中国历代政府对南海作为国家海洋领土长期占有与实际控制的事实,并在近现代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承认。民国时期在维护国家海洋国土的斗争中,以&q... "中国南海"作为地理概念的产生与命名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反映了中国历代政府对南海作为国家海洋领土长期占有与实际控制的事实,并在近现代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承认。民国时期在维护国家海洋国土的斗争中,以"南海断续线"标注于我国地图,既是对"中国南海"传统海疆范畴的考订与昭示,也是遵守当时国际法前提下的主权宣誓,更是依托当时国际习惯法维权的具体手段。本文认为,"南海断续线"具有"中国传统海疆线"的法理地位,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相应条款所规定的历史性权利要件,是不容否定的,这应作为我国与南海周边诸声索国就南海问题磋商与谈判的关键性法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海 南海断续线 行使主权 历史依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有关南海断续线法律地位的研究述评 被引量:21
9
作者 李金明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1年第2期54-62,80,共10页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有关南海断续线法律地位的研究,大抵集中在"历史性水域"、"历史性权利"、"海上疆域线"和"岛屿归属线"4个方面。本文通过对这4个方面的研究进行评述,认为无论从断续线产生时...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有关南海断续线法律地位的研究,大抵集中在"历史性水域"、"历史性权利"、"海上疆域线"和"岛屿归属线"4个方面。本文通过对这4个方面的研究进行评述,认为无论从断续线产生时的历史背景,或者从目前中国政府发布的有关声明来看,把断续线的法律地位定为"岛屿归属线"还是比较符合实际,可以认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断续线 法律地位 历史性水域 岛屿归属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海疆域研究的问题与前瞻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金明 《南洋问题研究》 2001年第3期86-95,共10页
本文对中国南海疆域研究中的“9条断续线”法律地位问题、海洋法公约执行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并对有关“行为准则”、“共同开发”等问题作了论述。
关键词 中国 南海疆域 9条断续线 共同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历史性权利的定位与出路 被引量:2
11
作者 罗国强 刘晨虹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4-61,共8页
"南海仲裁案"针对中国历史性权利的实体裁决明显枉法。中国历史性权利应当定位为岛礁主权和非专属性水域捕鱼权及航行权,这源于区域性习惯国际法,与《海洋法公约》并行不悖。其出路在于澄清定位,考虑单独划定岛礁基线,转向&qu... "南海仲裁案"针对中国历史性权利的实体裁决明显枉法。中国历史性权利应当定位为岛礁主权和非专属性水域捕鱼权及航行权,这源于区域性习惯国际法,与《海洋法公约》并行不悖。其出路在于澄清定位,考虑单独划定岛礁基线,转向"自主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仲裁案” 历史性权利 断续线 区域性习惯国际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续线与南海总体空间秩序 被引量:3
12
作者 牟文富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6-38,共13页
南海的总体法律状况可以通过国际法中的空间分配概念来解释。南海断续线长期、合法存在构成了南海总体空间秩序的关键环节,是国际法下有效的赋权性事实、且构成一种独特的空间标记。南海空间秩序是一种部分地异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南海的总体法律状况可以通过国际法中的空间分配概念来解释。南海断续线长期、合法存在构成了南海总体空间秩序的关键环节,是国际法下有效的赋权性事实、且构成一种独特的空间标记。南海空间秩序是一种部分地异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特殊空间秩序,其特殊性主要在于断续线迥异于海洋法中以领海基线作为起讫点来确定应享的海洋空间的空间分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续线 历史性权利 历史性所有权 南海仲裁 南海争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在南海U形线内海域的历史性权利 被引量:4
13
作者 郭冉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13年第12期40-49,共10页
"历史性权利"是国家通过一个历史巩固过程取得对某一陆地或海域的某些权利,包括历史性所有权和历史性主权权利。自南海U形线公布以来,中国正是通过历史巩固过程取得了对U形线内海域的历史性权利。但这个过程也表明,中国在U形... "历史性权利"是国家通过一个历史巩固过程取得对某一陆地或海域的某些权利,包括历史性所有权和历史性主权权利。自南海U形线公布以来,中国正是通过历史巩固过程取得了对U形线内海域的历史性权利。但这个过程也表明,中国在U形线内海域长期持续、一以贯之的主张,是对线内诸岛内水及其领海的历史性所有权;而对U形线内海域主张的历史性主权权利并不具有明显的持续性和排他性,因此其作用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南海海域 历史性所有权 历史性权利 U形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在南海断续线内的合法权益——以南海仲裁案裁决评析为视角 被引量:5
14
作者 黄瑶 《学术前沿》 CSSCI 2016年第23期6-38,共33页
南海断续线是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海洋权益的集中表达和形象概括,其国际法依据包括习惯国际法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然而,在南海仲裁案中,菲律宾借助“三把斧”试图架空南海断续线的权利内涵。本文首先梳理和说明中国在断续线... 南海断续线是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海洋权益的集中表达和形象概括,其国际法依据包括习惯国际法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然而,在南海仲裁案中,菲律宾借助“三把斧”试图架空南海断续线的权利内涵。本文首先梳理和说明中国在断续线内各项合法权益的内涵与法理依据,接着结合对南海仲裁案裁决的分析,批驳菲律宾的诉求和仲裁庭的裁决结果。本文认为,仲裁庭否认中国在断续线内的历史性权利、中国南海诸岛的主权和海域权利的整体性以及太平岛等岛礁的岛屿地位的裁决,并无国际法上的依据,属于无效裁决,其对中国南海断续线的法律地位不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仲裁案 南海断续线《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裁决无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中国南海“断续线”的历史性权利 被引量:1
15
作者 侯毅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8-53,共6页
中国南海"断续线"具有历史性权利,这一权利既有专属性,又有非专属性。中国学界对南海"断续线"内涵的各种解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南海周边国家及一些域外国家对中国南海"断续线"提出质疑,实际上是企图借... 中国南海"断续线"具有历史性权利,这一权利既有专属性,又有非专属性。中国学界对南海"断续线"内涵的各种解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南海周边国家及一些域外国家对中国南海"断续线"提出质疑,实际上是企图借《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彻底削弱或否定中国拥有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领土主权、管辖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断续线” 南海争端 主权归属 历史性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仲裁裁决涉及执法活动的法律分析
16
作者 杨瑛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3-141,共9页
2016年7月12日,中菲南海仲裁庭发布了有利于菲律宾的终审裁决书。仲裁庭对菲方第8-14项诉求涉及中方的执法活动不仅裁决了管辖权方面的受理,而且在实体方面也进行了错误裁决。对中国来说,应对南海问题,不仅应当以"九段线"及... 2016年7月12日,中菲南海仲裁庭发布了有利于菲律宾的终审裁决书。仲裁庭对菲方第8-14项诉求涉及中方的执法活动不仅裁决了管辖权方面的受理,而且在实体方面也进行了错误裁决。对中国来说,应对南海问题,不仅应当以"九段线"及历史性权利的研究为基础,而且还需加强历史证据的研究,尽快颁布中国的《海洋基本法》,明确我国在南海的执法范围以减少与邻国的冲突,加强同南海沿岸国家的协商谈判,设立南海沿岸国的合作机制,加强各方互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菲南海仲裁案 执法活动 仲裁裁决 管辖权 实体裁决 九段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东北部夏季叶绿素a浓度垂向变化特征及其对水动力过程的响应 被引量:8
17
作者 徐文龙 王桂芬 +2 位作者 周雯 许占堂 曹文熙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2-73,共12页
叶绿素a浓度是估算海洋初级生产力的一个重要参数,在海洋中垂向分布极不均匀,其分布特征及影响机制是海洋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基础问题。利用海洋光学观测的高垂向分辨率剖面数据,系统地研究叶绿素a浓度垂向剖面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海洋... 叶绿素a浓度是估算海洋初级生产力的一个重要参数,在海洋中垂向分布极不均匀,其分布特征及影响机制是海洋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基础问题。利用海洋光学观测的高垂向分辨率剖面数据,系统地研究叶绿素a浓度垂向剖面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海洋动力环境要素的关系,可为揭示南海典型动力过程的生态环境效应提供重要基础。文章基于2015年夏季黑潮调查航次实测生物光学剖面,利用676nm处吸收基线高度(a_(LH)(676))与叶绿素a浓度(Chla)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具有较高反演精度的叶绿素a浓度反演算法(Chla=49.96×(a_(LH)(676))^(0.9339),决定系数R^2=0.87和均方根误差RMSE=0.16mg·m^(-3));进一步结合观测期间物理过程,揭示了叶绿素垂向分布对不同水动力过程的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近岸区域表层叶绿素a浓度变化范围为0.42~1.57mg·m^(-3),随着水深增加,叶绿素a浓度逐渐降低,在沿岸上升流影响区域,叶绿素a浓度明显增高,垂向上相对趋于均一分布;次表层叶绿素极大值(Subsurface Chlorophyll Maximum,SCM)现象在外海显著存在,受中尺度过程影响明显,SCM深度在34m到100m之间变化,在吕宋岛以西海域,黑潮入侵加速了上层水体的混合,SCM所在水层被显著抬升至34m左右;在冷涡影响区域,次表层叶绿素极大值层被抬升,涡旋中心比涡旋边缘抬升更为显著,同时SCM的厚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东北部 叶绿素a垂向变化 次表层叶绿素极大值 吸收基线高度 水动力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中南—司令断裂带的延伸特征及其与南海扩张演化的关系 被引量:3
18
作者 黎雨晗 刘海龄 +3 位作者 朱荣伟 王印 周洋 徐子英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2-98,共17页
为了确定中南—司令断裂带在南海海盆及其在南部陆缘的延伸位置,并探讨其与南海扩张的关系,本文利用重磁异常、地震、莫霍面深度、P波速度特征、钻井拖网资料,对中南—司令断裂带的延伸位置进行了综合地质和地球物理研究,厘定了中南—... 为了确定中南—司令断裂带在南海海盆及其在南部陆缘的延伸位置,并探讨其与南海扩张的关系,本文利用重磁异常、地震、莫霍面深度、P波速度特征、钻井拖网资料,对中南—司令断裂带的延伸位置进行了综合地质和地球物理研究,厘定了中南—司令断裂带在东部次海盆与西南、西北次海盆之间呈NS向延伸,并南延至南海南部陆缘之上,深度上切割至莫霍面。根据南海海盆中磁异常条带走向的变化,及磁异常条带、走滑/转换断裂、扩张方向的印证关系,结合前人对古南海"剪刀状"碰撞闭合、南海扩张演化、构造应力场的研究,提出在32~25 Ma,伴随着南海东部次海盆的NNW向扩张,南海海盆及南沙地块整体发生顺时针旋转,使中南—司令断裂走向由形成初期的NNW向转变为N—S向;23.5 Ma之后,顺时针旋转停止,南海东部次海盆继续NNW向扩张,西南次海盆呈NW—SE向渐进式扩张。作为一条切穿地壳的深大断裂,中南—司令断裂与红河-越东断裂、马尼拉海沟断裂三条深大断裂一起组成区域"滑线场",制约南海海盆的扩张与南沙地块的南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扩张 滑线场 古双峰-笔架碰撞造山带 新生代 中南—司令断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U形线的法律性质与历史性权利的内涵 被引量:11
19
作者 傅崐成 崔浩然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6-75,共10页
中国在南海的长期历史实践证明,中国已通过国际法上的'先占'取得了南海诸岛的领域主权。南海U形线的正确要义应为中国在南海'特殊历史性水域'的外部界限,中国对线内岛屿拥有主权,对线内水域拥有基于历史实践而生的既得... 中国在南海的长期历史实践证明,中国已通过国际法上的'先占'取得了南海诸岛的领域主权。南海U形线的正确要义应为中国在南海'特殊历史性水域'的外部界限,中国对线内岛屿拥有主权,对线内水域拥有基于历史实践而生的既得利益。中国在南海享有多种历史性权利,这种权利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并行不悖。南海U形线肩负未来中国与邻国按照'衡平原则'进行海洋划界的重要功能。历史与法律在南海争端中高度交融,在有关中国南海U形线内岛屿及其水域法律地位的争执上,历史证据显然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U形线 历史性水域 历史性权利 国际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断续线的历史疆域基础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延华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7-54,共8页
南海相关海域历史上为中国疆域。本文利用海内外南海历史档案、图籍、调查资料等,界定我国南海历史疆域范围,分析历史上我国在南海历史疆域内的活动尤其是专属性渔业活动、海防等,归纳南海断续线地图公布前南海历史疆域在我国地图上的演... 南海相关海域历史上为中国疆域。本文利用海内外南海历史档案、图籍、调查资料等,界定我国南海历史疆域范围,分析历史上我国在南海历史疆域内的活动尤其是专属性渔业活动、海防等,归纳南海断续线地图公布前南海历史疆域在我国地图上的演变,得出以下结论:在绘制南海断续线的过程中,我国视南海相关水域为历史疆域是在南海用线段圈划海域的意识基础,断续线圈划海域的范围大致以南海历史疆域的范围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历史疆域 南海断续线 南海地图 南海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