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露寡糖对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生长、肠道结构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49
1
作者 刘爱君 冷向军 +2 位作者 李小勤 汪立平 万虎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9-336,共8页
进行2个试验考察饲料中添加甘露寡糖对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生长、肠道结构功能和血清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0%(对照组)、0.25%、0.50%、0.75%甘露寡糖,饲养平均初重(1.00±0.04)... 进行2个试验考察饲料中添加甘露寡糖对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生长、肠道结构功能和血清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0%(对照组)、0.25%、0.50%、0.75%甘露寡糖,饲养平均初重(1.00±0.04)g的奥尼罗非鱼8周(试验Ⅰ),或饲养平均初重(20.04±0.13)g的奥尼罗非鱼30d(试验Ⅱ).结果表明,在2个试验中0.50%、0.75%甘露寡糖组均显著提高鱼体增重率,降低饲料系数(P<0.05);试验Ⅱ中,0.25%、0.50%、0.75%甘露寡糖组均显著提高小肠绒毛高度、宽度、密度,降低肠壁厚度,提高胃、肠蛋白酶活性和干物质消化率,提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P<0.05),但对小肠绒毛杯状细胞数量无显著影响(P>0.05).上述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0.50%~0.75%甘露寡糖可显著提高罗非鱼生长性能,改善肠道结构功能,提高营养物质消化率和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奥尼罗非鱼饲料中的甘露寡糖适宜添加量推荐为0.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尼罗非鱼 甘露寡糖 生长 肠道结构 非特异性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非鱼鱼皮多肽的超滤分离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刘成梅 梁汉萦 +1 位作者 刘伟 万婕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27-230,共4页
采用超滤技术分离罗非鱼鱼皮蛋白酶解液(TSP-I),研究超滤压力、时间和浓度对膜渗透通量、渗透增量和膜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超滤处理的压力为28Psi,时间为40min,浓度为5%的操作条件下,膜渗透通量为9.98LHM,渗透增量为2.68g/10min,膜效... 采用超滤技术分离罗非鱼鱼皮蛋白酶解液(TSP-I),研究超滤压力、时间和浓度对膜渗透通量、渗透增量和膜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超滤处理的压力为28Psi,时间为40min,浓度为5%的操作条件下,膜渗透通量为9.98LHM,渗透增量为2.68g/10min,膜效能为3.41g/m2·min,超滤处理达最佳效果。利用分光光度法检测了抗坏血酸和超滤后所得多肽粉(TSP-II)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羟基自由基(·OH)、二苯代苦味酰自由基(DPPH·)及双氧水(H2O2)的清除能力。实验发现:超滤处理所得多肽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TSP-II对四种自由基的清除作用顺序为:H2O2>·OH>O2·>DPPH·。以清除H2O2的能力为代表相比较,0.80mg/mlTSP-II和0.03mg/ml抗坏血酸清除H2O2的能力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鱼皮 胶原多肽 抗氧化作用 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寡糖对尼罗罗非鱼非特异性免疫及抗病力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张意敏 朱华平 +4 位作者 卢迈新 刘志刚 可小丽 高风英 黄樟翰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2-66,76,共6页
为研究果寡糖(FOS)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非特异性免疫及抗病力的影响,分别用含不同浓度果寡糖(0 g/kg(对照组)、1 g/kg(A组)、3 g/kg(B组)、5 g/kg(C组))的饲料饲喂尼罗罗非鱼。在30、60、90 d分别取样测定其血清免疫指... 为研究果寡糖(FOS)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非特异性免疫及抗病力的影响,分别用含不同浓度果寡糖(0 g/kg(对照组)、1 g/kg(A组)、3 g/kg(B组)、5 g/kg(C组))的饲料饲喂尼罗罗非鱼。在30、60、90 d分别取样测定其血清免疫指标,并在试验结束时用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对其进行攻毒。结果显示:A组尼罗罗非鱼血清中溶菌酶(LSZ)、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和一氧化氮(NO)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B组血清AK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第60天时的SOD和AKP活力及第90天时的CAT活力都显著高于A组。C组血清中LSZ、SOD、AKP和CAT活力及MDA和NO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在各时间点均无显著差异。用无乳链球菌对各组罗非鱼进行攻毒试验后结果显示,A组和B组的相对保护率分别为55.81%和67.44%,而C组仅为6.9%。结果表明:投喂适量的果寡糖可有效改善尼罗罗非鱼非特异性免疫指标,显著提高尼罗罗非鱼对无乳链球菌的抵抗能力,降低其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果寡糖 非特异性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非鱼不同组织脂肪酸含量的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立坚 杨会邦 +1 位作者 张俊杰 蔡春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6-40,共5页
分别取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肉、脂肪、肝、眼和皮等组织,用氯仿-甲醇(2∶1,v/v)提取,以C17∶0为内标物,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了各组织脂肪酸种类及含量。结果显示:罗非鱼各种组织中含有16种脂肪酸,富含多... 分别取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肉、脂肪、肝、眼和皮等组织,用氯仿-甲醇(2∶1,v/v)提取,以C17∶0为内标物,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了各组织脂肪酸种类及含量。结果显示:罗非鱼各种组织中含有16种脂肪酸,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脂肪组织中的脂肪酸含量最高,其次是眼睛、肝脏、鱼肉和鱼皮;各组织中饱和脂肪酸(SFA)含量为202~8869 mg/kg,主要为棕榈酸(C16∶0)和硬脂酸(C18∶0);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为293~11219 mg/kg,主要为棕榈油酸(C16∶1)和油酸(C18∶1);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为362~8293 mg/kg,主要是亚油酸(C18∶2)、亚麻酸(C18∶3)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C22∶6);n-6/n-3为1.20~2.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多不饱和脂肪酸 BF3-甲醇 气相色谱-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诱导对尼罗罗非鱼性别分化及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党广成 刘羽清 +6 位作者 付佩胜 程安达 刘洋 赵燕 朱永安 宋憬愚 季相山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2-37,共6页
采用自雌鱼口腔中取出受精卵人工孵化的方法建立了尼罗罗非鱼家系20个。受精后9d,将各家系鱼苗分成两份,分别在28℃(对照组)和36℃(高温诱导组)下养殖,诱导处理12d后,统计高温诱导期成活率并将实验鱼转入自然水温下培育,养殖60~120d后... 采用自雌鱼口腔中取出受精卵人工孵化的方法建立了尼罗罗非鱼家系20个。受精后9d,将各家系鱼苗分成两份,分别在28℃(对照组)和36℃(高温诱导组)下养殖,诱导处理12d后,统计高温诱导期成活率并将实验鱼转入自然水温下培育,养殖60~120d后对各实验组的雄性率及生长情况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高温处理对仔鱼的成活率没有影响,但能显著提高某些家系的雄性率,如F27(诱导组88%,对照组49%)、F37(诱导组90%,对照组53%)和F41(诱导组91%,对照组53%);高温处理后多数家系的雄性率略有升高,但不显著;有两个家系高温诱导组雄性率低于对照组,分别是F8(诱导组43%,对照组46%)和F35(诱导组29%,对照组38%),这显示了尼罗罗非鱼性别分化受遗传和环境因子共同作用。生长情况测定结果表明,高温诱导对发育初期罗非鱼的生长没有显著影响。本研究结果说明,高温处理能显著提高某些家系的雄性率,高温诱导和家系选择有望成为高雄性率尼罗罗非鱼新品种培育的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高温诱导 成活率 性比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鳍鲷和尼罗罗非鱼鳃丝表面结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加儿 区又君 +2 位作者 刘匆 陶启友 郭根喜 《南方水产》 2009年第4期26-30,共5页
黄鳍鲷Sarus latus和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a鳃丝和鳃小片表面都具有规则或不规则分布的环形微嵴、沟状或坑状凹陷及孔洞等结构。黄鳍鲷的鳃丝表面一部分鳃丝表皮凹凸不平,另一部分鳃丝表皮较为平坦。黄鳍鲷和尼罗罗非鱼鳃上皮... 黄鳍鲷Sarus latus和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a鳃丝和鳃小片表面都具有规则或不规则分布的环形微嵴、沟状或坑状凹陷及孔洞等结构。黄鳍鲷的鳃丝表面一部分鳃丝表皮凹凸不平,另一部分鳃丝表皮较为平坦。黄鳍鲷和尼罗罗非鱼鳃上皮几种细胞的形态结构及数量分布存在细微的差异。黄鳍鲷的扁平上皮细胞表面观以不规则的六边形为主,或类似菱形的四边形,细胞间界限清楚,而尼罗罗非鱼鳃丝细胞表面的微嵴以形成密集指纹状回路,隆起的微嵴两侧有细小的横突,扁平上皮细胞间排列凹凸不平,形成深沟或凹坑,成为细胞间明确的界线。黄鳍鲷鳃丝表面的氯细胞和粘液细胞数量较多,尼罗罗非鱼鳃丝表面基本上没有观察到氯细胞,粘液细胞很少。黄鳍鲷鳃小片的厚度比尼罗罗非鱼鳃小片的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鳍鲷 尼罗罗非鱼 微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蛋氨酸锌对奥尼罗非鱼幼鱼生长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吴红岩 陈孝煊 +2 位作者 阳会军 刘永坚 田丽霞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8-32,共5页
以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sus ×Oreochromis niloticus)幼鱼为试验对象,以蛋氨酸锌为饲料锌源,研究了在饲料中添加6种浓度的锌(0、5、10、20、g0和80mg/kg)对奥尼罗非鱼幼鱼生长和肌肉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试验周期56d... 以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sus ×Oreochromis niloticus)幼鱼为试验对象,以蛋氨酸锌为饲料锌源,研究了在饲料中添加6种浓度的锌(0、5、10、20、g0和80mg/kg)对奥尼罗非鱼幼鱼生长和肌肉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试验周期56d。试验结果显示:饲料转化率、全鱼脂肪含量、肝脏中水分和脂肪含量随锌添加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脊椎骨中锌离子含量和血液红细胞数量在锌添加浓度为10mg/kg时达到最大值;肌肉中硫代巴比妥酸底物(TBARS)值在锌添加浓度为5mg/kg时达到最小值。饲料中锌添加浓度为5-10mg/kg时,奥尼罗非鱼幼鱼生长迅速,鱼体抗氧化功能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oreochromis niloticus)幼鱼 蛋氨酸锌 生长 抗氧化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芝多糖对奥尼罗非鱼生长、血清溶菌酶活性和补体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8
作者 龚全 许国焕 +3 位作者 付天玺 吴月嫦 王小玉 朱毅菲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19,共4页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5 g/kg、1.0 g/kg、1.5 g/kg、2.0 g/kg、2.5 g/kg的云芝多糖,饲喂(9.0±1.0)g奥尼罗非鱼(rom is niloticus×O.aureus)56 d后,测定罗非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血清溶菌酶活性和血清补体替代...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5 g/kg、1.0 g/kg、1.5 g/kg、2.0 g/kg、2.5 g/kg的云芝多糖,饲喂(9.0±1.0)g奥尼罗非鱼(rom is niloticus×O.aureus)56 d后,测定罗非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血清溶菌酶活性和血清补体替代途径溶血(ACH50)活力。结果表明:添加量为0.5 g/kg时,试验组罗非鱼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增高,饵料系数显著降低;添加量为1.0 g/kg时,血清溶菌酶和ACH50活性达到最高,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而添加量为2.5 g/kg组的血清溶菌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芝多糖 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 生长 溶菌酶 补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罗罗非鱼淀粉酶性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谢进金 蒋娜红 +1 位作者 洪绿萍 蔡炳炎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4-37,共4页
研究了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肝脏淀粉酶的基本性质及金属离子对该鱼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罗非鱼淀粉酶活力的最适pH是6.5,最适底物浓度是2%。研究金属离子对该鱼淀粉酶活力影响,一价金属离子K+、Li+、Na+对酶活力... 研究了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肝脏淀粉酶的基本性质及金属离子对该鱼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罗非鱼淀粉酶活力的最适pH是6.5,最适底物浓度是2%。研究金属离子对该鱼淀粉酶活力影响,一价金属离子K+、Li+、Na+对酶活力影响较小;二价金属离子Cu2+对酶活力具有抑制作用,Zn2+对酶活力无明显影响;三价金属离子Al3+对酶活力具有抑制作用,但效果不是很强烈,Fe3+对酶活力具有明显的激活作用;碱土金属Mg2+、Ca2+对淀粉酶活性有激活作用,而Ba2+对酶具有抑制作用;重金属离子Cd2+、Pb2+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淀粉酶活力 金属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选育系F6、F7和F8当年鱼生长对比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颉晓勇 钟金香 +4 位作者 李思发 蔡完其 张汉华 叶卫 陈辉崇 《南方水产》 2009年第1期48-53,共6页
罗非鱼是世界性养殖鱼类之一,对罗非鱼进行遗传改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流水池饲养环境里,对选育系F6、F7和F83代的当年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性能进行同池比较。经过114d的饲养,F6、F7和F8世代鱼体重的平均生长速度分别... 罗非鱼是世界性养殖鱼类之一,对罗非鱼进行遗传改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流水池饲养环境里,对选育系F6、F7和F83代的当年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性能进行同池比较。经过114d的饲养,F6、F7和F8世代鱼体重的平均生长速度分别为1.07、1.12和1.47g.d-1,呈逐代增大的趋势。偏差校正后,F6、F7和F83代鱼增重率分别为1.13、1.18和1.36g.d-1。F8的体重变异系数比F7降低了6.29%,比F6降低了7.95%。F8代的生长方程是y=40.313x-61.670(R2=0.8783,R=0.95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选育 生长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非鱼鱼皮多肽(TSP-I)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刘成梅 梁汉萦 刘伟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48-151,共4页
利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了罗非鱼鱼皮多肽(TSP-I)对超氧阴离子(O2·-)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利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其清除二苯代苦味酰自由基(DPPH·)的能力,采用Na2S2O3—I2滴定法测定了其抗油脂氧化的能力。实验发现:罗非鱼鱼皮多肽对二... 利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了罗非鱼鱼皮多肽(TSP-I)对超氧阴离子(O2·-)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利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其清除二苯代苦味酰自由基(DPPH·)的能力,采用Na2S2O3—I2滴定法测定了其抗油脂氧化的能力。实验发现:罗非鱼鱼皮多肽对二苯代苦味酰自由基的抑制作用强于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抑制作用,其清除两种自由基50%所对应的质量浓度(IC50)分别为:13.96mg/mL和16.79mg/mL。添加罗非鱼鱼皮多肽对油脂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其中以添加1.00%的鱼皮多肽抗氧化效果最佳,另外VC对鱼皮多肽具有协同抗氧化作用,效果优于单独添加0.05%和0.20%鱼皮多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鱼皮 胶原多肽 自由基 抗氧化作用 化学发光法 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诺氟沙星在奥尼罗非鱼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朱泽尧 张其中 +2 位作者 于相满 范祯艳 叶柏喜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0-34,共5页
按照鱼的体重,以10 mg/kg的单剂量,分别给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O.niloticus)水剂口灌和混饲口灌盐酸诺氟沙星,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给药后各个时间点的血药浓度。结果显示:水剂口灌组和混饲口灌组的药时数据符合... 按照鱼的体重,以10 mg/kg的单剂量,分别给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O.niloticus)水剂口灌和混饲口灌盐酸诺氟沙星,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给药后各个时间点的血药浓度。结果显示:水剂口灌组和混饲口灌组的药时数据符合开放性二室模型,水剂口灌组药物的吸收、消除都明显快于混饲组,水剂口灌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1/2ka=0.269 h,t1/2α=0.588 h,t1/2β=16.42 h,Tmax=0.745 h,Cmax=0.123μg/mL,AUC=1.83 h;混饲口灌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1/2ka=0.428 h,t1/2α=1.85 h,t1/2β=21.77 h,Tmax=1.63 h,Cmax=0.099μg/mL,AUC=2.42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O.niloticus) 盐酸诺氟沙星 高效液相色潜(HPLC)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骨粉替代鱼粉对吉富罗非鱼生长、体组成、消化和非特异性免疫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敬婷 李洪琴 +5 位作者 罗莉 朱根廷 罗浩 钱前 孙玉轩 李赞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1-56,共6页
为研究肉骨粉替代鱼粉对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生长性能、体组成、消化酶活性和免疫能力的影响,设计通过调节油脂以及补充包膜赖氨酸、蛋氨酸,分别形成等氮、等脂、等赖氨酸、等蛋氨酸的日粮,进行饲养比较试验。试验分4组... 为研究肉骨粉替代鱼粉对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生长性能、体组成、消化酶活性和免疫能力的影响,设计通过调节油脂以及补充包膜赖氨酸、蛋氨酸,分别形成等氮、等脂、等赖氨酸、等蛋氨酸的日粮,进行饲养比较试验。试验分4组,对照组(D1)饲料鱼粉含量为12%,试验组(D2~D4)饲料肉骨粉分别替代鱼粉33.33%(D2)、66.67%(D3)、100%(D4)。试验选取体重(24.91±0.06)g的罗非鱼36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试验期为56d。结果显示:试验组(D2~D4)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内脏比、肥满度、全鱼水分、粗蛋白质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全鱼粗脂肪含量逐渐下降。肉骨粉替代鱼粉33.33%、66.67%和100%后,胃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肠蛋白酶活性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替代组肠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替代组之间差异不显著;肠脂肪酶活性差异不显著。罗非鱼对肉骨粉的干物质、蛋白及脂肪的表观消化率都显著低于鱼粉。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溶菌酶(LYZ)在66.67%替代组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和33.33%、100%替代组;丙二醛(MDA)含量66.67%替代组最低。肉骨粉替代鱼粉66.67%可以显著提高罗非鱼抗氧化能力和免疫能力。结果表明:罗非鱼日粮中肉骨粉替代鱼粉不影响罗非鱼的生长性能、体组成,不会降低胃、肠蛋白酶活性及机体免疫能力,可以全部替代鱼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骨粉 鱼粉 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生长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水虻幼虫培养基替代豆粕对吉富罗非鱼生长、体组成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胡俊茹 王绥涛 +3 位作者 邱世殿 王国霞 黄燕华 赵红霞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8-103,共6页
在实用饲料(含豆粕35.0%,豆粕粗蛋白质含量为47.7%)的基础上,用黑水虻幼虫培养基分别替代0(G0)、15%(G15)、30%(G30)、45%(G45)的豆粕,配制成4种等氮(31%),等脂(6%)的实验饲料,以研究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饲料中黑水虻幼虫培... 在实用饲料(含豆粕35.0%,豆粕粗蛋白质含量为47.7%)的基础上,用黑水虻幼虫培养基分别替代0(G0)、15%(G15)、30%(G30)、45%(G45)的豆粕,配制成4种等氮(31%),等脂(6%)的实验饲料,以研究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饲料中黑水虻幼虫培养基替代豆粕的可行性。将400尾初始体重为(2.30±0.02)g的罗非鱼随机分成4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其中以饲喂G0实验饲料的组为对照组,实验期为8周。结果显示:黑水虻幼虫培养基替代豆粕对罗非鱼增重率、饵料系数、存活率影响不显著。与G0组相比,各替代组罗非鱼全鱼粗蛋白、灰分、水分含量差异不显著,但随着替代量的增加,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G45组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黑水虻幼虫培养基替代豆粕对罗非鱼肥满度影响不显著,但肝体比随着替代量的增加显著降低,在30%的替代量时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与G0组相比,各替代组罗非鱼血清白蛋白、球蛋白、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以及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由以上研究结果得出,在豆粕用量为35%的基础饲料中,黑水虻幼虫培养基可替代豆粕用量的45%而不影响罗非鱼生长,黑水虻幼虫培养基在基础饲料中的添加量为34.6%,占饲料总蛋白质含量的23.69%;黑水虻幼虫培养基可显著降低罗非鱼全鱼粗脂肪含量以及肝体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水虻幼虫培养基 豆粕 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生长 体组成 血清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罗非鱼精子超微结构的比较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涛 邹桂伟 +1 位作者 梁宏伟 李忠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9-34,共6页
借助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奥利亚罗非鱼(O.aureus)、奥尼罗非鱼(O.niloticus×O.aureus)和吉富罗非鱼(GIFT Strain in Nile Tilapia,O.niloticus)成熟精子的超微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 借助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奥利亚罗非鱼(O.aureus)、奥尼罗非鱼(O.niloticus×O.aureus)和吉富罗非鱼(GIFT Strain in Nile Tilapia,O.niloticus)成熟精子的超微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4种罗非鱼精子均为有鞭毛精子,无顶体,尾部轴丝9±2型。尼罗罗非鱼精子植入窝陷入核深度最浅,线粒体个数和平均直径分别为5-9个、(0.36±0.10)μm,鞭毛侧鳍平均翼长为(0.29±0.11)μm;奥利亚罗非鱼精子核内染色质着色程度最深,植入窝陷入核深度约1/3,线粒体个数和平均直径分别为3-10个、(0.40±0.17)μm,鞭毛侧鳍平均翼长为(0.32±0.12)μm;奥尼罗非鱼精子核内染色质着色程度较浅,植入窝陷入核深度约1/3,线粒体个数和平均直径分别为5-7个、(0.32±0.09)μm,鞭毛侧鳍平均翼长(0.26±0.09)μm;吉富罗非鱼精子核内染色质着色最浅,植入窝陷入核最深,约占2/3,线粒体个数和平均直径分别为5-10个、(0.37±0.08)μm,中段存在大量中空囊泡,鞭毛侧鳍平均翼长为(0.15±0.03)μm,与其它三种罗非鱼精子鞭毛平均侧鳍翼长比较具显著性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奥利亚罗非鱼(O.aureus) 奥尼罗非鱼(O.niloticus×O.aureus) 吉富罗非鱼(GIFT Strain in nile tilapia O.niloticus) 精子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尼罗非鱼仔稚鱼饲料中适宜蛋白质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董晓慧 耿旭 +4 位作者 郭云学 黄翔鹄 宋文东 王辉 李瑞伟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9-32,35,共5页
为研究奥尼罗非鱼仔稚饲料中最适蛋白质水平,采用蛋白质水平分别为25%、30%、35%、40%、45%、50%和55%的7种饲料投喂奥尼罗非鱼仔稚鱼28d。结果表明:(1)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升高,增重率先升高,在45%到达最高值,随后又逐渐下降,45%组显著... 为研究奥尼罗非鱼仔稚饲料中最适蛋白质水平,采用蛋白质水平分别为25%、30%、35%、40%、45%、50%和55%的7种饲料投喂奥尼罗非鱼仔稚鱼28d。结果表明:(1)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升高,增重率先升高,在45%到达最高值,随后又逐渐下降,45%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通过对饲料蛋白质水平和增重率的二次回归分析表明,饲料蛋白质含量在43%时,罗非鱼仔稚鱼有最大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变化趋势与增重率相似。(2)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鱼体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而脂肪含量显著下降,高蛋白组(50%、55%组)鱼体灰分显著高于低蛋白组。(3)当日粮蛋白质水平为25%~45%时胃蛋白酶和淀粉酶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上升,在饲料蛋白质水平45%时活性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当饲料蛋白质水平高于45%后,蛋白酶、淀粉酶活性显著下降。脂肪酶在饲料蛋白质水平为25%时有最大活性,且活性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显著下降,在饲料蛋白含量55%时活性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 奥尼罗非鱼 生长 消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菜粕替代国产菜粕对奥尼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和血清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莫文艳 王国霞 +3 位作者 黄文庆 盛广成 林佳南 黄燕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4-127,共4页
设计4种等氮等能的实用饲料,评价印度菜粕替代国产菜粕对奥尼罗非鱼生长和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300尾初始体质量为2.48(±0.05)g的奥尼罗非鱼,随机分为4组,G0组为对照组(国产菜粕用量35%),G50、G75和G100组为试验组,分别用... 设计4种等氮等能的实用饲料,评价印度菜粕替代国产菜粕对奥尼罗非鱼生长和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300尾初始体质量为2.48(±0.05)g的奥尼罗非鱼,随机分为4组,G0组为对照组(国产菜粕用量35%),G50、G75和G100组为试验组,分别用印度菜粕替代对照组饲料中50%、75%和100%的国产菜粕,并添加0.1%的诱食剂DMPT,饲养8周。结果表明,印度菜粕替代国产菜粕后,显著降低了罗非鱼幼鱼的生长性能,且随着替代量的增加,影响程度加剧。印度菜粕替代国产菜粕对奥尼罗非鱼全鱼体常规成分和血清指标无显著影响。在奥尼罗非鱼幼鱼阶段印度菜粕替代国产菜粕比例不超过50%,即印度菜粕使用量在17.5%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尼罗非鱼幼鱼 印度菜粕 国产菜粕 生长性能 血清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水温条件下罗非鱼体内氟苯尼考的药物动力学比较 被引量:17
18
作者 冯敬宾 贾晓平 《南方水产》 2008年第4期49-54,共6页
采用药饵给药,药物剂量为10mg·kg-1,比较研究了22和28℃水温条件下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体内氟苯尼考的药物动力学。结果得出,22℃组和28℃组罗非鱼血浆的峰药浓度(Cmax)分别为4.46和3.90μg·mL-1... 采用药饵给药,药物剂量为10mg·kg-1,比较研究了22和28℃水温条件下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体内氟苯尼考的药物动力学。结果得出,22℃组和28℃组罗非鱼血浆的峰药浓度(Cmax)分别为4.46和3.90μg·mL-1,达峰时间(Tmax)均为12h,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10.03和8.12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86.68和72.44h·μg·mL-1。相应条件下的肌肉Cmax分别为6.88和4.59μg·g-1,Tmax均为12h,T1/2β分别为10.97和8.03h,AUC分别为112.71和73.66h·μg·g-1。低温组罗非鱼血浆和肌肉中药物的T1/2β均长于高温组,前者分别比后者长1.91和2.96h,表明低温组罗非鱼体内药物的消除速度慢于高温组。虽然2个水温组血浆和肌肉中药物的Tmax相同,但低温组血浆、肌肉的Cmax和AUC均明显高于高温组,表明低温组罗非鱼吸收利用药物程度高于高温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动力学 氟苯尼考 罗非鱼 水温 血浆 肌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油对罗非鱼生长及餐后脂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韬 彭祥和 +4 位作者 林鑫 林仕梅 罗莉 陈拥军 李云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0-86,共7页
在实用饲料配方的基础上分别添加0%、5%、10%猪油组成试验饲料饲喂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初重43 g)8周,比较研究猪油不同添加水平对罗非鱼生长及餐后脂质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罗非鱼的末重(FBW)、特定生长率(SGR)、增重率(WGR... 在实用饲料配方的基础上分别添加0%、5%、10%猪油组成试验饲料饲喂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初重43 g)8周,比较研究猪油不同添加水平对罗非鱼生长及餐后脂质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罗非鱼的末重(FBW)、特定生长率(SGR)、增重率(WGR)和饲料效率(FE)随着饲料中猪油水平的增加而显著升高。而摄食量(FI)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即高水平猪油组显著低于对照组。随猪油添加水平增加,罗非鱼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力显著降低,而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血清中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含量均随饲料中猪油水平增加而显著升高。各试验组罗非鱼血清中CHO、TG、LDL-C和VLDL-C含量随时间推移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TG和VLDL-C的峰值出现在餐后6h,而CHO和LDL-C峰值在餐后9 h。但HDL-C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即先降低后升高,在餐后6 h达到最低值。总之,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猪油会促进罗非鱼生长,但会影响罗非鱼的肝功能以及餐后脂质代谢,罗非鱼抗氧化能力也相应受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猪油 生长 脂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奥尼罗非鱼受精卵孵化和仔鱼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强俊 李瑞伟 王辉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5-29,共5页
研究了温度对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受精卯孵化和仔鱼活力的影响。在盐度为5不同温度(22、24、26、28、30、32和34℃)下,比较观察奥尼罗非鱼受精卵的培育周期、孵化周期、孵化率和畸形率。同时在以上... 研究了温度对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受精卯孵化和仔鱼活力的影响。在盐度为5不同温度(22、24、26、28、30、32和34℃)下,比较观察奥尼罗非鱼受精卵的培育周期、孵化周期、孵化率和畸形率。同时在以上不同温度条件下对初孵的奥尼罗非鱼仔鱼进行耐饥饿试验,测定其不投饵存活系数(Survival activity index,SAI)。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4~32℃,受精卵孵化率较高(84.3%-91%),温度高于34℃和低于22℃时,孵化率较低。温度与培育周期呈负相关关系,函数关系为Y=0.3607x^2-26.836x+553.5,R^2=0.973。仔鱼生存适宜温度是24~30℃,最适的温度是24—26℃。温度为22℃时,SAI值分别为19.9,但是仔鱼发育的缓慢,部分仔鱼的身体色素一直没有出现,不适合仔鱼的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 受精卵 温度 发育 存活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