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对策及关键技术挑战
1
作者 钮新强 钱红露 +2 位作者 付中敏 陈小虎 果鹏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55-62,共8页
近年来长江航运发展成效显著,干线货运量连续19 a稳居世界第一,但受上游金沙江“高坝阻隔”、中游三峡枢纽“过坝瓶颈”和荆江“航道梗阻”、下游长江口“超载过饱和”等航运瓶颈制约,长江水运优势和潜力尚未充分发挥。为打通长江航运... 近年来长江航运发展成效显著,干线货运量连续19 a稳居世界第一,但受上游金沙江“高坝阻隔”、中游三峡枢纽“过坝瓶颈”和荆江“航道梗阻”、下游长江口“超载过饱和”等航运瓶颈制约,长江水运优势和潜力尚未充分发挥。为打通长江航运堵点、卡点,研究提出金沙江下游高坝通航工程、三峡水运新通道工程、荆汉运河工程、长江口航道通过能力提升工程共四大工程对策,通过为金沙江下游梯级枢纽增建高坝通航建筑物,为三峡和葛洲坝枢纽增建万吨级大型船闸,开辟中游从荆州到武汉的高等级人工运河,推进长江口“一主两辅一支”航道体系建设等具体措施,构建从上海到四川攀枝花的长江高标准航道,整体提升长江航运能力。此外,探讨了长江航运建设面临的关键技术挑战,包括高坝通航关键技术、通航建筑物改扩建技术、大型人工运河建设技术,以及生态化与智慧化航道建设技术等,以期为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航运 高坝通航 三峡水运新通道 荆汉运河 长江口航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江补汉工程丹江口下游近坝段枯水期通航水位恢复试验研究
2
作者 朱勇辉 郭小虎 +2 位作者 李凌云 王彦君 张丹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13,共8页
引江补汉工程补水口位于丹江口大坝下游安乐河出口约5 km处,且补水量与调水量基本一致,工程对航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减水段,为恢复枯水期通航水位需要开展航道综合治理。利用河工模型试验论证了综合治理方案的效果,并对方案进行了优化及... 引江补汉工程补水口位于丹江口大坝下游安乐河出口约5 km处,且补水量与调水量基本一致,工程对航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减水段,为恢复枯水期通航水位需要开展航道综合治理。利用河工模型试验论证了综合治理方案的效果,并对方案进行了优化及进一步论证。结果表明,减水-补水212 m 3/s方案尾门水位分别为86.47、85.90 m条件下,引航道口—黄家港段水位下降,黄家港以下水位保持不变,其中引航道口水位下降幅度最大,分别下降0.08、0.19 m;综合治理方案1实施后引航道口水位下降均为0.02 m,减水段的水位仍未恢复至调水前的水平,主因是从安乐河口补水的水流并未能进入到左侧主航道内;基于试验研究结果,建议对综合治理方案进行优化,在沧浪洲出水口下沿布置2道护底带;通过试验论证了护底带的4个高程,建议护底带高程为85.5 m,并对护底带高程进一步细化论证;优化后的方案可使引航道口至黄家港段的水位略超过调水前的水平,其中引航道口处最大水位抬高0.06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江补汉工程 近坝段 枯水期 通航水位 河工模型试验 恢复试验 航道综合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工程对葛洲坝枢纽下游近坝段水位与航道影响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陆永军 陈稚聪 +3 位作者 赵连白 邵学军 杨美卿 李云中 《中国工程科学》 2002年第10期67-72,共6页
根据实测地形和水文泥沙资料 ,分析了葛洲坝枢纽运用后宜昌河段的河床冲淤变化、推移质和床沙的粗化以及枯水位的变化。由数学模型计算和物理模型试验成果 。
关键词 葛洲坝枢纽 三峡工程 冲刷 水位下降 船闸 通航 数学模型 物理模型 河床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新通道研究进展及主要技术问题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绪进 吴澎 +1 位作者 王召兵 马希钦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A01期33-40,共8页
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航运效益巨大,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和长江黄金水道建设的实施,三峡过坝货运量持续增长,2011年过闸量超过船闸1亿t的设计通过能力,2013—2015年过坝货运量均达到1.2亿t,超过设计能力20%,建设三峡... 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航运效益巨大,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和长江黄金水道建设的实施,三峡过坝货运量持续增长,2011年过闸量超过船闸1亿t的设计通过能力,2013—2015年过坝货运量均达到1.2亿t,超过设计能力20%,建设三峡新通道十分必要。简要介绍了三峡新通道研究进展情况,包括三峡新船闸建设方案和葛洲坝船闸扩能改造方案及主要技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新通道 船闸布置 航道整治 扩能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工程运用后上荆江枯水河槽调整及其对航道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周美蓉 夏军强 +1 位作者 林芬芬 邓珊珊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74-82,共9页
三峡工程运用后,上荆江河段河床冲刷较为剧烈,枯水(5 000 m3/s流量)河槽形态相应发生调整,对航运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通过1维水动力学模型确定了各固定断面的枯水河槽形态参数。由于不同断面的河槽形态沿程存在显著差异,故采用基于对... 三峡工程运用后,上荆江河段河床冲刷较为剧烈,枯水(5 000 m3/s流量)河槽形态相应发生调整,对航运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通过1维水动力学模型确定了各固定断面的枯水河槽形态参数。由于不同断面的河槽形态沿程存在显著差异,故采用基于对数转换的几何平均与断面间距加权平均相结合的河段平均方法,计算了2002—2015年上荆江河段尺度的枯水河槽形态参数。计算结果表明:受大范围护岸及护滩工程的影响,研究时段内上荆江枯水河槽宽度仅有小幅度增加,而相应的水深和面积增加约0.68 m及870 m2,增幅分别达12%及15%,航道条件总体上有所改善;枯水河槽宽深比呈持续减小趋势,由2002年的5.73减小至2015年的5.17,故近期上荆江枯水河槽形态趋于窄深;在火箭洲、沙市及公安弯道等局部河段,江心洲或凸岸边滩的剧烈冲刷导致河槽展宽,宽深比明显增加,引起局部水深不足、航槽不稳定等现象。此外通过分析河槽形态调整对前期水沙条件的滞后响应,建立河段尺度的枯水河槽形态参数与前6年平均汛期水流冲刷强度之间的经验关系。结果表明:受人类活动干扰,上荆江河段尺度的枯水河槽宽度与前期水沙条件的相关程度较低,故建立的枯水河槽宽度公式不能反映水沙条件变化对河宽调整的影响;上荆江河段尺度的枯水河槽水深、面积、宽深比与前6年平均汛期水流冲刷强度的相关程度分别为0.92、0.95及0.85,故这3个参数均可较好地对由于三峡工程运用引起的水沙条件改变做出快速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水河槽 水沙条件 河床调整 航道条件 上荆江 三峡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工程明渠通航船模与实船试验 被引量:7
6
作者 严伟 陈永奎 杨文俊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5,共5页
三峡工程导流明渠兼施工通航航道 ,通过船模结合水力学试验研究 ,较好地解决了明渠内的航线优化 ,提高通航流量的方法以及汛期冲淤后的防护措施及对航行的影响等关键问题 ,为设计和施工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研究成果得到 1 997~ 1 99... 三峡工程导流明渠兼施工通航航道 ,通过船模结合水力学试验研究 ,较好地解决了明渠内的航线优化 ,提高通航流量的方法以及汛期冲淤后的防护措施及对航行的影响等关键问题 ,为设计和施工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研究成果得到 1 997~ 1 998年航行实践和原型实船试验很好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工程 明渠通航 船模试验 实船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工程新增一线船闸对上游引航道通航水流条件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郭红民 张淑梅 +1 位作者 汪淼 汪庆元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8-130,135,共4页
通过建立三峡工程上游引航道近闸区域的三维水力学计算模型,计算了增加一线船闸后上游引航道内通航水流条件,分析了145、175m两种典型通航水位条件下三线船闸不同充水组合对通航水流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线船闸运行时,各船闸单线充... 通过建立三峡工程上游引航道近闸区域的三维水力学计算模型,计算了增加一线船闸后上游引航道内通航水流条件,分析了145、175m两种典型通航水位条件下三线船闸不同充水组合对通航水流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线船闸运行时,各船闸单线充水均可满足规范通航要求;两线或三线船闸同时充水时,上游引航道内部分区域不能满足通航要求,尤以145m水位时为甚,可通过错时充水的方式来满足通航水流条件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工程 新增船闸 上游引航道 通航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船闸上引航道通航水流条件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孙尔雨 李发政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6-11,共6页
根据模型试验成果,阐述了三峡船闸上引航道在船闸充水过程中,重力波流运动的演变规律以及船队系缆力变化过程,论证了船闸输水系统上游取水口布置形式的合理性,研究了在船闸单线充水运行条件下,上游引航道的通航水流条件能够满足设... 根据模型试验成果,阐述了三峡船闸上引航道在船闸充水过程中,重力波流运动的演变规律以及船队系缆力变化过程,论证了船闸输水系统上游取水口布置形式的合理性,研究了在船闸单线充水运行条件下,上游引航道的通航水流条件能够满足设计要求,而双线同时充水则不能满足要求。同时还结合以往的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对于影响重力波流运动的多种控制性因素以及通航水流条件的若干改善措施进行了深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闸 引航道 重力波 水流 充水 三峡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工程运行初期上游引航道通航水流条件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陈辉 赵岚 +1 位作者 刘珊燕 杨伟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4-67,共4页
三峡工程运行初期,上游引航道通航水流条件受水库调度等因素的影响变得更加复杂。针对隔流堤漫顶后上游引航道内通航水流条件的变化,通过水工模型及自航船模对上游的航道通航水流条件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成果表明:在通航条件下,在引航... 三峡工程运行初期,上游引航道通航水流条件受水库调度等因素的影响变得更加复杂。针对隔流堤漫顶后上游引航道内通航水流条件的变化,通过水工模型及自航船模对上游的航道通航水流条件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成果表明:在通航条件下,在引航道内与口门区的水力学参数均能满足设计要求,船模船队航行上下行均较顺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工程 通航水流条件 上游引航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支流航道技术等级定级及其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童思陈 许光祥 文传平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12-1117,共6页
三峡蓄水后支流的航道条件得到根本改善,但由于常规的内河通航标准没有考虑水库蓄水对支流航道的影响,因此不能采用常规体系来定级三峡库区支流航道的技术等级。以支流梅溪河为例,从水流条件、航道尺度、通航保证率等方面对三峡成库后... 三峡蓄水后支流的航道条件得到根本改善,但由于常规的内河通航标准没有考虑水库蓄水对支流航道的影响,因此不能采用常规体系来定级三峡库区支流航道的技术等级。以支流梅溪河为例,从水流条件、航道尺度、通航保证率等方面对三峡成库后支流的航道技术等级定级进行了初步探讨;将该标准体系应用于梅溪河,得到了三峡蓄水后梅溪河的航道标准。成果为三峡及类似库区支流航道技术等级的界定及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流航道 航道等级 定级标准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坝间航道与三峡水运新通道通过能力匹配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许鹏 刘敬贤 +3 位作者 石好 刘奕 何兴昌 陈淑楣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8-104,共7页
为研究三峡水运新通道建成后两坝间航道与枢纽通过能力能否匹配,首先,文章通过航道通航条件和现状分析确定两坝间航道通过能力瓶颈为石牌弯道,据此提出两坝间航道与枢纽通过能力匹配的等价问题。然后基于时空消耗法,考虑新通道建成后两... 为研究三峡水运新通道建成后两坝间航道与枢纽通过能力能否匹配,首先,文章通过航道通航条件和现状分析确定两坝间航道通过能力瓶颈为石牌弯道,据此提出两坝间航道与枢纽通过能力匹配的等价问题。然后基于时空消耗法,考虑新通道建成后两坝间船舶交通流特征、交通组织和船闸调度运行方式等因素影响,构建石牌弯道通过能力计算模型,并对模型中船舶领域、船舶航速等关键参数进行标定。最后运用构建的模型,结合三峡水运新通道建议书,分析两坝间航道与枢纽通过能力匹配性。结果表明,在正常“2上2下”的船闸运行方式下,两坝间石牌弯道最小通过能力为296艘次/日,大于或约等于两坝枢纽通过能力263.4艘次/日和296.8艘次/日,两坝间航道与枢纽通过能力能匹配;但当船舶交通流不均衡,两坝枢纽采取“3上1下”方式运行时,汛期两坝间最小航道通过能力仅为260艘次/日,将可能出现无法满足两坝枢纽运行需求的情况,建议通过加强两坝间智能调度和增加通航配套设施建设等措施予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运新通道 石牌弯道 通过能力 船舶领域 匹配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运用后监利河段航道演变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付中敏 郑惊涛 +1 位作者 王平义 刘怀汉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2-28,共7页
监利河段是长江中游碍航水道之一,特别是三峡蓄水以来,碍航问题十分严重,本文建立监利河段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并采用试验资料对该模型进行了检验。在此基础上,采用该模型计算了不同水沙组合条件下监利河段的河床演变趋势,结果表明,... 监利河段是长江中游碍航水道之一,特别是三峡蓄水以来,碍航问题十分严重,本文建立监利河段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并采用试验资料对该模型进行了检验。在此基础上,采用该模型计算了不同水沙组合条件下监利河段的河床演变趋势,结果表明,监利河段在自然条件下总体河势不会发生大的改变;乌龟夹将作为主汊长期存在,特别是三峡蓄水运用以后,乌龟夹的主汊地位将会进一步加强;随着三峡蓄水时间的推移,洲头心滩前缘冲刷,下侧淤积,滩体向左岸及下游延伸,乌龟洲洲头及右缘继续冲刷后退,浅滩的形势不会发生改变;乌龟夹口门处的浅区将继续存在,仍然是碍航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整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道 整治 数学模型 三峡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工程升船机上航道通航水流条件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红兵 陈辉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11,共4页
三峡工程上游引航道实施全包隔流堤布置方案后,升船机上游引航道的通航设施布置也因水流条件变化需作相应调整。通过水力学试验及自航船模试验对上游引航道隔流堤、浮堤及浮趸船的布置进行了研究,并据此推荐了隔流堤堤顶高程150m、浮堤... 三峡工程上游引航道实施全包隔流堤布置方案后,升船机上游引航道的通航设施布置也因水流条件变化需作相应调整。通过水力学试验及自航船模试验对上游引航道隔流堤、浮堤及浮趸船的布置进行了研究,并据此推荐了隔流堤堤顶高程150m、浮堤长120m的经济合理的布置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工程 升船机上航道 通航设施 水流 水力学 试验 隔流堤 浮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工程导流明渠施工通航船队航行阻力计算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永奎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1-9,共9页
本文应用船舶阻力经验公式,对三峡工程明渠施工通航船队,进行了航行阻力计算分析,并建立了水流阻力与航速;水面坡降与相应航速降以及最大允许流速与相匹配的水面坡降等3种关系曲线。通过水力学和船模试验验证,以及对明渠典型航段的航行... 本文应用船舶阻力经验公式,对三峡工程明渠施工通航船队,进行了航行阻力计算分析,并建立了水流阻力与航速;水面坡降与相应航速降以及最大允许流速与相匹配的水面坡降等3种关系曲线。通过水力学和船模试验验证,以及对明渠典型航段的航行阻力组成和相应航速降的分析,表明计算成果与试验成果基本一致。证明本文成果可在明渠通航试验方案优化改善通航条件时参考应用,并可推广到其它内河船队的阻力估算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工程 明渠 施工通航 航行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明渠汛期通航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舒荣龙 蔡汝哲 杜宗伟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136-144,共9页
全面介绍了三峡明渠汛期通航条件,论证了采用大功率推轮换推与施绞相结合措施,把明渠通航流量提高到35000m3/s的可行性,为制定换推。
关键词 三峡工程 导流明渠 通航流量 汛期 明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界条件对荆江监利河段枯水河槽形态调整的影响
16
作者 林芬芬 夏军强 +1 位作者 周美蓉 邓珊珊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35,共9页
受三峡工程运用及洞庭湖出流顶托的影响,荆江监利河段的进口水沙过程及其出口侵蚀基准面发生改变,河床调整剧烈,枯水(5000 m^(3)/s流量)期河槽形态发生变化,对航道条件产生了一定影响。基于监利河段实测水沙及断面地形资料,首先通过一... 受三峡工程运用及洞庭湖出流顶托的影响,荆江监利河段的进口水沙过程及其出口侵蚀基准面发生改变,河床调整剧烈,枯水(5000 m^(3)/s流量)期河槽形态发生变化,对航道条件产生了一定影响。基于监利河段实测水沙及断面地形资料,首先通过一维水动力学模型计算了该河段2002~2017年各固定断面的枯水河槽形态参数(枯水河槽面积、宽度、水深及宽深比),其次采用河段平均方法计算了监利河段尺度的枯水河槽特征值,最后建立了以上特征参数与上下游边界条件之间的综合关系。结果表明:①受大规模护岸及护滩工程控制,近期监利河段枯水河床调整以水深变化为主,2002~2017年河段尺度的水深累计增加了0.49 m,相应宽深比减小了8%,河床趋于窄深,航道条件整体改善;②在部分过渡段与急弯段(如大马洲及七弓岭河段),边滩冲刷剧烈,断面趋于宽浅,航道条件恶化;③枯水河槽形态调整受上下游边界条件的共同控制,其中河段枯水河槽水深、面积及宽深比与前5 a汛期平均水流冲刷强度(上边界条件)以及上下游水位差(下边界条件)密切相关。定量分析了在上下游边界条件共同作用下,近期监利河段枯水河槽调整过程及其对航道条件的影响,建立的经验公式可用于预测该河段枯水河槽形态的变化过程,研究成果有助于定量评估监利河段的航道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利河段 枯水河槽 一维水动力模型 航道条件 上下游边界 三峡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三峡—葛洲坝两坝间通航能力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舒荣龙 陈桂馥 杜宗伟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31-33,共3页
三峡—葛洲坝两坝间河段是川江船舶航行最困难的航段之一。葛洲坝建成后,当川江流量小于2万m3 s,航行条件较好;当川江流量大于2万m3 s,两坝间洪水急流滩相继出现,航行条件逐渐变差。各主要滩段均不能满足万吨级船队的通航要求。因此,提... 三峡—葛洲坝两坝间河段是川江船舶航行最困难的航段之一。葛洲坝建成后,当川江流量小于2万m3 s,航行条件较好;当川江流量大于2万m3 s,两坝间洪水急流滩相继出现,航行条件逐渐变差。各主要滩段均不能满足万吨级船队的通航要求。因此,提高两坝间河段通航流量,延长通航期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增加推轮推力,改善推轮操纵性能和减驳减载等改进措施,可将两坝间河段的通航流量级由上水的2万m3 s提高到4.5万m3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坝间 通航能力 万吨级船队 航运效益 三峡水利枢纽 葛洲坝水利枢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分发挥三峡船闸通过能力的途径 被引量:3
18
作者 钮新强 宋维邦 童迪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7,共2页
随着经济的发展,三峡船闸过坝运量急速增长。由于三峡大坝下游部分航道通航条件无法达到规划的一级航道标准,导致过坝船舶的组成、尺度与船闸难以匹配,船闸通过能力无法充分发挥,致使闸前偶有压船现象。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对尚未达到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三峡船闸过坝运量急速增长。由于三峡大坝下游部分航道通航条件无法达到规划的一级航道标准,导致过坝船舶的组成、尺度与船闸难以匹配,船闸通过能力无法充分发挥,致使闸前偶有压船现象。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对尚未达到一级航道的河段进行治理,使过坝船舶的组成、尺度与三峡船闸的有效尺度相匹配,同时进行科学调度,是充分发挥三峡船闸通过能力的根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过能力 航道整治 三峡船闸 三峡大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流明渠参与三峡工程施工通航的决策与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荣天富 谭德绥 汪厚琏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6,共4页
长江航务管理局是长江航运的主管机构。其有关部门参与了三峡工程导流明渠兼通航的决策 ,并开展了相应的试验研究工作 ,提出了船舶通过明渠的上、下行航线和进一步优化明渠通航条件的措施。通过 1998年大洪水和 4年多来船舶运行的考验 ... 长江航务管理局是长江航运的主管机构。其有关部门参与了三峡工程导流明渠兼通航的决策 ,并开展了相应的试验研究工作 ,提出了船舶通过明渠的上、下行航线和进一步优化明渠通航条件的措施。通过 1998年大洪水和 4年多来船舶运行的考验 ,证明明渠的设计是成功的。由列举的运行实况和统计数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流明渠 三峡工程 施工通航 运输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