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9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ZTE Signs Network Global Framework Agreement with Vodafone
1
《ZTE Communications》 2008年第2期1-1,共1页
ZTE Corporation (ZTE), a leading global provider of tele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and network solutions, has signed a network equipment Global Framework Agreement (GFA) with Vodafone on spanning ZTE’s complete telecom... ZTE Corporation (ZTE), a leading global provider of tele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and network solutions, has signed a network equipment Global Framework Agreement (GFA) with Vodafone on spanning ZTE’s complete telecoms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portfoli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TE Signs network Global framework Agreement with Vodafone GF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水网智能调度总体框架与关键问题认识和思考
2
作者 王超 李韡 +3 位作者 陈竹青 林斌 卢鑫 郑钧 《中国水利》 2025年第3期1-13,共13页
开展国家水网智能调度,是充分发挥国家水网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大江大河大湖生态保护治理能力的核心关键,《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国家水网调度中心建设。分析了国家水... 开展国家水网智能调度,是充分发挥国家水网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大江大河大湖生态保护治理能力的核心关键,《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国家水网调度中心建设。分析了国家水网智能调度内涵以及实现的必要条件与现状差距,提出了管理和技术双轮驱动国家水网智能调度总体架构。从依法管水、健全国家水网调度法律法规和跨域协同、构建国家水网调度体制机制两方面对构建国家水网调度指挥体系进行了探讨,为国家水网调度提供工作基础。聚焦水网调度多层级多目标特征,从融合新要素新技术新模式的监测感知体系、打破跨部门多层级数据壁垒的数据资源体系、国家水网调度智能决策体系、水网分层分级评价体系等多方面,对数字孪生国家水网建设的若干关键问题进行了初步思考,相关内容可为下一步推动国家水网调度中心建设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水网 智能调度 总体框架 体制机制 数字孪生 关键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智能电网网络安全的研究
3
作者 郝冠茗 徐驰 +3 位作者 唐凯 赵晶晶 孙成烨 于航 《现代信息科技》 2025年第5期174-183,共10页
智能电网(SG)技术利用先进的网络通信和监控技术来管理和调节发电与输电。然而,这种对技术和通信连接的依赖带来了信息安全风险,从而引发了新的挑战,使SG通信网络容易遭受大规模攻击。文章对智能电网进行了概述,并进一步分析提出了包含... 智能电网(SG)技术利用先进的网络通信和监控技术来管理和调节发电与输电。然而,这种对技术和通信连接的依赖带来了信息安全风险,从而引发了新的挑战,使SG通信网络容易遭受大规模攻击。文章对智能电网进行了概述,并进一步分析提出了包含关键SG组件和通信链路的全面架构图。这种整体视角增强了对潜在网络威胁的理解,并为SG提供了系统的网络风险评估。此外,提出的分类涵盖了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网络安全框架的全部五项功能,为组织实现平衡且强大的安全性提供了广阔的视角。研究还发现了关键的研究差距,尤其是在响应和恢复机制方面。这强调了进一步研究以加强SG网络安全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电网 通信网络 NIST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神经网络基准测试及类脑训练框架性能评估
4
作者 胡汪鑫 成英超 +2 位作者 何玉林 黄哲学 蔡占川 《应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9-182,共14页
随着脉冲神经网络(spiking neural network,SNN)研究需求的不断增长,开源类脑训练框架也迅速发展。然而,目前缺乏针对这些框架的系统性选择指南。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分类任务的SNN基准测试方法。本文为两种SNN训练方法,... 随着脉冲神经网络(spiking neural network,SNN)研究需求的不断增长,开源类脑训练框架也迅速发展。然而,目前缺乏针对这些框架的系统性选择指南。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分类任务的SNN基准测试方法。本文为两种SNN训练方法,即直接替代梯度反向传播训练方法以及从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到SNN的转换训练方法分别设计了卷积神经网络和全连接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并使用MNIST、FashionMNIST和CIFAR-10基准图像数据集,以训练时间和分类准确率为评估指标,比较了不同类脑训练框架的性能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SNN直接训练中,类脑训练框架SpikingJelly在训练时间和分类准确率方面均表现优异;而在ANN到SNN的转换训练中,Lava框架实现了最高的分类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脉冲神经网络 类脑训练框架 基准测试 图像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关键技术分析
5
作者 张伟达 《交通节能与环保》 2025年第1期113-117,123,共6页
本研究围绕智能网联汽车的信息安全展开深入探讨。首先解析了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现状,并从车辆、路侧单元、云平台、网络传输及连接设备多维度分析了存在的安全隐患。随后,聚焦于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包括总线与网关系统安全... 本研究围绕智能网联汽车的信息安全展开深入探讨。首先解析了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现状,并从车辆、路侧单元、云平台、网络传输及连接设备多维度分析了存在的安全隐患。随后,聚焦于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包括总线与网关系统安全、V2X网络安全测试、操作系统与应用程序的安全性测试,提出一种多层次安全策略框架,旨在通过综合采用不同层级的安全机制,加强整个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网联汽车 信息安全 安全策略框架 V2X网络 安全技术 车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ytest自动测试框架通用搭建方法研究
6
作者 邢浩 孙孟宇 石杰 《山西电子技术》 2025年第1期102-105,共4页
Pytest是一种基于python的自动测试框架,可以实现测试代码的自动化执行,应用十分广泛。由于Pytest支持测试代码自动执行、并行执行、测试报告自动生成等多种功能,因此在搭建pytest开发环境时需要安装各种第三方插件和python依赖包,这给p... Pytest是一种基于python的自动测试框架,可以实现测试代码的自动化执行,应用十分广泛。由于Pytest支持测试代码自动执行、并行执行、测试报告自动生成等多种功能,因此在搭建pytest开发环境时需要安装各种第三方插件和python依赖包,这给pytest开发环境的搭建带来了麻烦。为了给pytest使用人员提供便利,对pytest自动测试框架的通用搭建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介绍了pytest自动测试框架的应用领域和特点;然后分别对联网环境和离网环境下pytest的搭建方法进行了介绍;之后分析了不同操作系统下pytest安装方法的通用性;最后对pytest通用安装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ytest 自动测试框架 通用搭建方法 联网搭建 离网搭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惯性神经网络的固定/指定时间同步及在医学图像加密中的应用
7
作者 秦学姣 章庆勇 +1 位作者 黄炜 王岗 《现代信息科技》 2025年第6期89-92,共4页
文章在统一的控制框架下,研究了惯性神经网络的固定时间/指定时间同步,并将其应用于医学图像加密。基于变量替换方法,利用固定时间稳定性理论,设计了统一框架下的同步控制器,并推导出网络实现固定时间/指定时间同步的充分条件。研究发现... 文章在统一的控制框架下,研究了惯性神经网络的固定时间/指定时间同步,并将其应用于医学图像加密。基于变量替换方法,利用固定时间稳定性理论,设计了统一框架下的同步控制器,并推导出网络实现固定时间/指定时间同步的充分条件。研究发现,仅需调整控制器的控制增益,即可实现网络的固定时间/指定时间同步。通过MATLAB进行数值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有效性。进一步地,借助固定时间同步控制理论,提出了一种医学图像加密算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神经网络 固定/指定时间同步 统一的控制框架 固定时间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通信大安全大应急体系框架建设研究
8
作者 王景丽 王谦 +3 位作者 胡昌军 孟小波 甘露 赵宇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2025年第3期68-73,共6页
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提出了信息通信大安全大应急的内涵、特征;其次,分析了信息通信安全生产体系和应急通信体系现状,阐述了信息通信大安全大应急体系框架构成、各支柱构成及相互间关系;最后,提出体系框架建设建议。
关键词 大安全大应急框架 应急通信 通信韧性 网络运行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affic prediction using a self-adjusted evolutionary neural network 被引量:2
9
作者 Shiva Rahimipour Rayehe Moeinfar Mehdi Hashemi 《Journal of Modern Transportation》 2019年第4期306-316,共11页
Short-term prediction of traffic flow is one of the most essential elements of all proactive traffic control systems.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provide a model based on neural networks(NNs)for multi-step-ahead traffi... Short-term prediction of traffic flow is one of the most essential elements of all proactive traffic control systems.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provide a model based on neural networks(NNs)for multi-step-ahead traffic prediction.NNs'dependency on parameter setting is the major challenge in using them as a predictor.Given the fact that the best combination of NN parameters results in the minimum error of predicted output,the main problem is NN optimization.So,it is viable to set the best combination of the parameters according to a specific traffic behavior.On the other hand,an automatic method—which is applicable in general cases—is strongly desired to set appropriate parameters for neural networks.This paper defines a self-adjusted NN using the 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 II(NSGA-II)as a multi-objective optimizer for short-term prediction.NSGA-II is used to optimize the number of neurons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layers of the NN,learning ratio and slope of the activation function.This model addresses the challenge of optimizing a multi-output NN in a self-adjusted way.Performance of the developed network is evaluated by application to both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traffic flow data from an urban highway.Results a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performance measures,showing that the genetic algorithm tunes the NN as well without any manually pre-adjustment.The achieved prediction accuracy is calculated with multiple measures such as the 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and the RMSE value is 10 and 12 in the best configuration of the proposed model for single and multi-step-ahead traffic flow prediction,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FFIC prediction NEURAL networkS GENETIC algorithm Self-adjusted framewo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SDN的网络安全框架及安全策略设计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柳 《长江信息通信》 2024年第7期144-146,共3页
软件定义网络(Softeware Defined Network, SDN)是一种新型的网络体系架构,目前已成为下一代互联网研究的热点。为了解决SDN中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文章对SDN中的控制平面、数据平面和应用平面进行分析,梳理并总结了SDN管理中的相关网络... 软件定义网络(Softeware Defined Network, SDN)是一种新型的网络体系架构,目前已成为下一代互联网研究的热点。为了解决SDN中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文章对SDN中的控制平面、数据平面和应用平面进行分析,梳理并总结了SDN管理中的相关网络安全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SDN的网络安全框架及安全策略,有效弥补传统网络结构中的网络安全缺陷问题,增强SDN网络安全级别,并建立一种基于终端用户限定与管理的SDN的网络安全框架及其安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N 网络安全框架 用户限定 安全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驾驶行为风险监测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栓峰 王梦维 罗志健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33-138,共6页
针对真实驾驶场景下驾驶行为风险难以准确判断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生成序列评估框架,旨在通过车辆行驶状态数据与驾驶场景信息匹配度评估来提高驾驶行为风险判断的准确性。构建真实驾驶场景数据匹配序列框架,利用生成对... 针对真实驾驶场景下驾驶行为风险难以准确判断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生成序列评估框架,旨在通过车辆行驶状态数据与驾驶场景信息匹配度评估来提高驾驶行为风险判断的准确性。构建真实驾驶场景数据匹配序列框架,利用生成对抗网络增加不同驾驶场景的数据量,提出一个驾驶员个性化情景感知样本数据集,对比分析真实数据和生成数据,并验证生成对抗网络检索与生成框架在匹配车辆行驶状态数据与驾驶场景信息方面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采用无监督学习生成评估框架,结合自回归模型中的监督训练控制策略来解决数据扩增问题,并通过迭代更新样本序列进行策略集成以保持模型鲁棒性。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现有方法,所提研究框架在识别危险驾驶状态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为车辆行驶状态数据与驾驶场景信息的匹配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对抗网络 驾驶行为 风险监测 评估框架 数据匹配 无监督学习 车辆行驶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缩放框架的改进贝叶斯网络结构优化算法
12
作者 祁煜翔 钱龙霞 +1 位作者 王友国 黄海平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8-138,共11页
贝叶斯网络在进行概率推理时,寻找最优的网络结构是一个NP-hard问题。为了准确模拟节点之间的因果关系,提出基于缩放框架的改进型网络结构学习算法。首先,利用缩放框架进行因果分析,通过斜率矩阵判断节点之间的因果关系强度,以此为基础... 贝叶斯网络在进行概率推理时,寻找最优的网络结构是一个NP-hard问题。为了准确模拟节点之间的因果关系,提出基于缩放框架的改进型网络结构学习算法。首先,利用缩放框架进行因果分析,通过斜率矩阵判断节点之间的因果关系强度,以此为基础构建网络搜索空间,提高了网络结构的初始评分;其次,使用基于评分方法的浣熊优化算法寻找评分最高的网络结构,增强了在贝叶斯网络中的评分搜索能力;最后,对评分最高的结构进行加弧、减弧和转向弧操作,寻找拟合程度最高的最优结构。通过在不同复杂度的标准网络上进行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收敛速度更快,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找到最优结构,且结构学习的评分更高,收敛精度较高。由此说明该算法在准确性和搜寻效率方面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叶斯网络 结构学习 缩放框架 评分方法 浣熊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扎根理论的孕产妇心理健康素养理论框架构建
13
作者 王艳驰 徐旭娟 张凤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82-86,共5页
目的构建孕产妇心理健康素养理论框架,为提高孕产妇心理健康素养提供参考。方法对32例门诊孕产妇进行半结构化深度访谈,收集孕产妇心理健康素养相关信息,探索她们在心理健康素养方面的认识、理解、感受和需求。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对访谈... 目的构建孕产妇心理健康素养理论框架,为提高孕产妇心理健康素养提供参考。方法对32例门诊孕产妇进行半结构化深度访谈,收集孕产妇心理健康素养相关信息,探索她们在心理健康素养方面的认识、理解、感受和需求。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对访谈数据进行主题分析。结果析出知识与信息(获取渠道、提升认知、提早识别),支持与沟通(咨询参与、沟通能力、支持网络),应对与调适(压力应对、情绪管理、心境塑造),效能与弹性(提升技能、提高韧性、增强信心)4个主题。结论孕产妇心理健康素养理论框架的构建为深化对其心理健康素养的认识和理解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逻辑基础,为孕产妇心理健康素养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产妇 心理健康素养 心理健康 理论框架 社会网络 扎根理论 心理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AA-Net:一种实孔径扫描雷达迭代自适应角超分辨成像方法
14
作者 毛德庆 杨建宇 +3 位作者 杨明杰 张永超 张寅 黄钰林 《雷达学报(中英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73-1091,共19页
实孔径雷达(RAR)通过天线扫描工作,以获取大范围探测区域内目标的观测信息。但是,由于雷达天线尺寸小,受天线衍射机理限制,与距离分辨率相比,其角分辨率通常较低。角超分辨处理方法,可利用天线方向图与目标散射间的卷积关系,通过求解卷... 实孔径雷达(RAR)通过天线扫描工作,以获取大范围探测区域内目标的观测信息。但是,由于雷达天线尺寸小,受天线衍射机理限制,与距离分辨率相比,其角分辨率通常较低。角超分辨处理方法,可利用天线方向图与目标散射间的卷积关系,通过求解卷积反演问题,以提高扫描雷达角分辨率。但是,由于测量矩阵的低秩特性,传统角超分辨处理方法,存在正则化参数选择难、迭代更新慢等问题,并且在低信噪比条件下,角超分辨处理性能明显下降。针对上述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网络的迭代自适应实孔径扫描雷达角超分辨成像方法。首先,该文将实孔径扫描雷达的卷积反演问题转化为回波自相关矩阵反演求解问题,以改善求逆矩阵的病态性;其次,将可学习的修正矩阵引入到迭代自适应求解方法中,以实现迭代自适应求解方法与深度网络的结合;最后,通过迭代学习更新回波自相关矩阵,降低噪声对反演结果的影响,提高实孔径雷达的角分辨率。仿真及实测数据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避免传统算法中的手动参数选择和迭代更新慢等问题。同时,由于深度网络的学习拟合能力,所提方法可在低信噪比条件下保持良好的角超分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孔径雷达 角超分辨重建 深度网络 迭代自适应 参数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管网智能工程建设理论体系框架研究
15
作者 刘宏业 张希祥 +2 位作者 车荣杰 李其锐 吴静 《石油工程建设》 2024年第6期74-78,共5页
从油气管网工程建设行业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在分析油气管网智能工程建设内涵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其他行业智能体系发展经验,构建了一套油气管网智能工程建设理论体系框架。该框架以基础理论为指导,遵循科学的发展模式,制订合理的实施途径... 从油气管网工程建设行业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在分析油气管网智能工程建设内涵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其他行业智能体系发展经验,构建了一套油气管网智能工程建设理论体系框架。该框架以基础理论为指导,遵循科学的发展模式,制订合理的实施途径,通过技术体系、数据体系与标准体系的整合,围绕建设期数字孪生模型,逐步实施勘察设计、物资采购、工程施工及建设管理四大业务领域的智能化应用,最终实现油气管网工程高效、安全建设,以及交付优质、智能油气管网工程的总体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管网 工程建设 智能化 理论体系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联网下公交专用道复用的动态清空控制方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董红召 杨嘉炜 全程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20,共9页
传统公交专用道动态控制方法无法同时保证公交优先和车道利用率的提升,为解决该问题,本文提出车联网支持下公交专用道复用的动态清空控制方法(Dynamic Clearance Bus Lane,DCBL),建立随网联公交行驶车速和网联社会车辆换道时间动态变化... 传统公交专用道动态控制方法无法同时保证公交优先和车道利用率的提升,为解决该问题,本文提出车联网支持下公交专用道复用的动态清空控制方法(Dynamic Clearance Bus Lane,DCBL),建立随网联公交行驶车速和网联社会车辆换道时间动态变化的清空框模型,同时定义换道迫切系数,结合模糊控制理论,设计考虑驾驶员换道心理的换道概率输出算法,以模拟驾驶员实际换道过程,最后通过数值仿真以验证DCBL控制方法的有效性。仿真实验结果表明:DCBL控制方法将适用的交通密度范围扩大至0~71 pcu·km^(-1),比传统的BLIP(Bus Lane with Intermittent priority)、IBL(Intermittent Bus Lane)控制方法适用范围增加了9~21 pcu·km^(-1);在40~70 pcu·km^(-1)的中高交通密度区间,DCBL控制方法将社会车辆平均车速保持在45.86 km·h^(-1),比传统控制方法提高了17.9%~24.7%,将公交平均车速保持在33.68 km·h^(-1),对比公交期望车速仅降低了6.4%;DCBL控制方法在路段中高密度区间对公交车的行驶延误小于25 s,比传统控制方法提高路段通行能力8.0%~1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公交专用道复用 动态清空框 换道概率 车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铁路云数据中心网络架构与优化研究
17
作者 单伟 秦凯 +1 位作者 李苗 蔡莉莉 《铁道货运》 2024年第12期71-80,共10页
建设一个基于数据中台的重载铁路专有云数据中心的通信网络,针对重载铁路业务系统特点,采用SDN软件定义网络方式,将物理网络设备的资源虚拟化成可复用、可自由分配的虚拟网络资源,实现网络资源的虚拟化和资源池化管理。根据业务配置需... 建设一个基于数据中台的重载铁路专有云数据中心的通信网络,针对重载铁路业务系统特点,采用SDN软件定义网络方式,将物理网络设备的资源虚拟化成可复用、可自由分配的虚拟网络资源,实现网络资源的虚拟化和资源池化管理。根据业务配置需要灵活分配和调整网络资源,采用Spine-Leaf框架、链路冗余、负载均衡产品结合路径优化等网络优化技术,实现高安全、高可靠、可扩展、全流程基础网络环境。支撑铁路新业务应用的快速开发、更新、迭代,从而实现铁路物流业务的基础设施共建共用、数据资源汇聚共享、业务系统敏捷部署,达到全面提高铁路物流信息化水平的目的,为智能铁路和智慧物流提供基础支撑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数据中心 网络优化 Spine-Leaf框架 链路冗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旅客站内无源定位框架研究
18
作者 戴智丞 李得伟 郭佳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2-223,共12页
针对既有室内空间无源定位方法存在高度依赖蓝牙等外部设备而产生的成本高、精度有限的问题,提出一种组合改进图像检索和基于词袋树的运动恢复结构算法的站内定位框架。首先,根据站内不同区域的图像局部特征分布统计结果,将存在空间相... 针对既有室内空间无源定位方法存在高度依赖蓝牙等外部设备而产生的成本高、精度有限的问题,提出一种组合改进图像检索和基于词袋树的运动恢复结构算法的站内定位框架。首先,根据站内不同区域的图像局部特征分布统计结果,将存在空间相关的图像集进行聚类,形成图像词袋树;其次,通过剪枝及合并计算操作精简树形结构,并针对不同站内区域对应的分枝图像集选择改进分层式运动恢复结构算法,进行站内空间的三维重建,得到空间三维点云;最后,输入旅客视角图像,基于局部敏感哈希编码的DenseNet网络图像检索算法得到视图相似图像,计算其与三维点云空间映射关系,并输出旅客位置坐标。选取衡水北站进行案例验证,结果表明:构建的站内定位框架具有更强的三维重建能力、低误差和高效率,与实际坐标误差保持在1%以下,检索效率提高3.21%~5.61%。该站内定位框架可为高铁客站旅客出行服务质量和运输效能提升提供有效的架构指导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客站 空间无源定位 站内定位框架 深度卷积神经网络 运动恢复结构 图像检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气化铁路牵引变电所网络信息安全方案研究
19
作者 李育冰 刘志兵 《电气化铁道》 2024年第S01期153-157,共5页
电气化铁路牵引变电所作为智能铁路牵引供电的核心和关键组成部分,对保障铁路运输安全、提高运输效率以及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智能化发展对牵引变电所的内网信息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牵引变电所当前的网... 电气化铁路牵引变电所作为智能铁路牵引供电的核心和关键组成部分,对保障铁路运输安全、提高运输效率以及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智能化发展对牵引变电所的内网信息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牵引变电所当前的网络信息安全现状和存在问题,基于等级保护基本要求,提出牵引变电所的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方针、防护策略及安全方案,细化牵引变电所各系统的防护细节。方案利用安全措施和安全设备控制网络安全风险,提升系统安全能力,建立适用于铁路牵引变电所的纵深防御体系,最大限度保障铁路牵引变电所各个系统的安全,实现威胁可感知、可预防,通过技术与管理的结合提升牵引变电所的安全防护能力,规避由于信息安全风险给电气化铁路供电系统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引变电所 网络信息安全技术框架 安全防护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人-无人机协同技术研究
20
作者 费陈 张帆 +1 位作者 赵亮 陈英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4,共9页
随着军事需求和人工智能技术地不断提高,有人-无人机在现代化战争中应用十分广泛。通过国外有人-无人机的研究现状,从“域”和“网”两个角度构建一种有人-无人机协同作战体系,同时分析该体系下物理域、信息域、认知域、行动域和网络资... 随着军事需求和人工智能技术地不断提高,有人-无人机在现代化战争中应用十分广泛。通过国外有人-无人机的研究现状,从“域”和“网”两个角度构建一种有人-无人机协同作战体系,同时分析该体系下物理域、信息域、认知域、行动域和网络资源池的职能作用。基于此,进一步着重剖析支撑“四域一网”协同作战的人机控制、网络通信这两种关键技术,并基于混合集散控制结构,设计出一种混合集散协同作战框架。同时对有人-无人机在人机交互、通信抗干扰等技术上的不足之处进行探讨和展望,为未来有人-无人机协同技术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人-无人机 协同作战体系 四域一网 混合集散协同作战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