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基于二叉树的Native XML数据库文档编码机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鹏 冯建华 房志峰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331-2334,共4页
在对于现有编码机制进行综述的前提下,提出一种新的XML文档编码机制,该编码机制基于完全二叉树的结构顺序编码。在该XML文档编码机制下,判断节点之间祖先-后裔关系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仅为O(logn),完全支持更新,并且编码长度较短。
关键词 native XML数据库 编码机制 XML查询 完全二叉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Windows Native API调用序列和基于决策树算法的主机异常检测 被引量:2
2
作者 李乃捷 彭勤科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58-260,共3页
主要研究W indows平台下的异常检测方法,提出一种利用W indows Native API调用序列和基于决策树算法的主机服务进程模式抽取算法,并通过在模式中引入通配符而大大缩减了模式集的规模。进一步引入了表征模式间关系的转移概率,建立了模式... 主要研究W indows平台下的异常检测方法,提出一种利用W indows Native API调用序列和基于决策树算法的主机服务进程模式抽取算法,并通过在模式中引入通配符而大大缩减了模式集的规模。进一步引入了表征模式间关系的转移概率,建立了模式序列的全局马尔可夫链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异常检测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抽取一个规模较小且泛化能力较强的模式集,相应的检测算法可以有效地检测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机异常检测 WINDOWS native API 决策树 间断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胡杨、沙枣幼苗的生理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郝瑜 张茜 +2 位作者 马赵群 王海珍 韩路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51,共9页
筛选高抗逆树种并优化防护林树种配置是解决极端干旱区农田防护林大面积顶梢干枯、衰败的有效途径。以塔里木荒漠乡土树种胡杨、沙枣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控水法研究两树种幼苗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对干旱胁迫程度、胁迫时间... 筛选高抗逆树种并优化防护林树种配置是解决极端干旱区农田防护林大面积顶梢干枯、衰败的有效途径。以塔里木荒漠乡土树种胡杨、沙枣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控水法研究两树种幼苗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对干旱胁迫程度、胁迫时间的动态响应及抗旱性差异。结果表明:(1)随干旱胁迫程度加剧与胁迫时间延长,胡杨、沙枣叶游离脯氨酸(Pro)质量分数、可溶性蛋白(SP)质量分数、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叶饱和亏缺及胡杨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呈增加趋势;两树种幼苗叶过氧化物歧化酶(POD)活性、叶相对含水量呈降低趋势。(2)随干旱胁迫程度加剧,沙枣叶Pro、SP质量分数显著高于胡杨,胡杨叶SOD活性高于沙枣,POD活性相反。胡杨、沙枣幼苗均以Pro、SP维持叶细胞渗透压,并通过SOD清除活性氧(ROS)来协同适应干旱胁迫。(3)综合分析表明沙枣幼苗的抗旱能力优于胡杨幼苗。建议干旱区绿洲农田防护林建设中优先选择沙枣或以沙枣、胡杨为主要树种营建混交林,以及退化防护林改造修复时配置补植沙枣,恢复农田防护林的生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旱性 渗透调节物质 保护酶 乡土树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马占相思人工林快速转型天然林研究初报
4
作者 王少杰 严铭海 +4 位作者 黄清麟 彭文成 廖立国 黄士绮 宋磊 《林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3,共11页
[目的]探索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27年生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 Willd.)人工林快速转型为天然林的技术措施及其实施效果,为国家公园人工林快速转型天然林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一般控制区选择有代表性的马占相思... [目的]探索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27年生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 Willd.)人工林快速转型为天然林的技术措施及其实施效果,为国家公园人工林快速转型天然林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一般控制区选择有代表性的马占相思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取环剥技术对马占相思人工林木(除对照样地外)进行树干环剥,设置3块监测样地,对人工林木致死和天然林木更新状况进行跟踪调查,分析林分树种组成与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结果](1)树干环剥16个月后马占相思人工林木全部枯死并以枯立木方式直立在转型后的天然林乔木层上层,枯立木的密度分别为152、272和288株·hm^(-2);(2)转型后的天然林郁闭度均在0.85以上,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公顷株数和单位面积蓄积量分别为10.6cm、11.8m、2264株·hm^(-2)、115.1m^(3)·hm^(-2),9.1cm、10.7m、1424株·hm^(-2)、48.5m^(3)·hm^(-2)和11.5cm、13.2m、1344株·hm^(-2)、86.5 m^(3)·hm^(-2),林木径级结构呈异龄林分布特征;(3)转型后的天然林乔木层和灌木层活立木主体均由转型前马占相思人工林中天然更新定居的乡土树种组成,胸径≥5 cm的乔木层进界木密度分别为144、224和152株·hm^(-2),树高≥150 cm的灌木层(含乔木幼树)进界木密度分别为728、1128和960株·hm^(-2);(4)树干环剥作业未造成乔木层天然林木的损伤或枯死,造成灌木层天然林木的损伤或枯死的分别为16、12和160株·hm^(-2)。(5)转型后天然林乔木层树种(包括乔木和灌木树种)丰富度分别为51、41和34,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4.96、3.95和3.63,均匀度分别为0.87、0.74和0.71;常绿乔木树种均占绝对优势,其重要值分别为78.1%、84.4%和78.9%,林木株数占比分别为80.6%、85.4%和86.9%;灌木层树种(包括乔木和灌木树种)丰富度分别为73、86和93,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3.59、4.53和3.90,均匀度分别为0.58、0.71和0.60;常绿乔木种均占优势,其重要值分别为49.2%、49.9%和41.2%,株数占比分别为33.4%、42.3%和32.5%。[结论]树干环剥16个月后,27年生马占相思人工林木全部枯死,马占相思人工林已成功转型为地带性植被类型的天然林,其物种多样性丰富,具有特征明显的异龄林结构,且林分中含有相当数量珍贵或高价值树种。树干环剥技术是促进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人工林快速转型为天然林的可推广应用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干环剥 马占相思人工林 乡土树种 天然林转型 树种组成与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植物群落调查分析
5
作者 李裕华 董冠孜 +1 位作者 俞青峰 李莹莹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3期70-74,共5页
为分析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的植物群落多样性,采用样方调查法对其进行实地调查,分析该公园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重要值和群落垂直结构。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共有植物107种,其中草本植物48种,木本植物59种;调查样地植物Shannon-Wiener... 为分析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的植物群落多样性,采用样方调查法对其进行实地调查,分析该公园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重要值和群落垂直结构。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共有植物107种,其中草本植物48种,木本植物59种;调查样地植物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均值分别为1.056、0.464和0.668,较园林地物种多样性低,杨树林区的多样性指标值呈正态分布,园林地的生物多样性指标值因植物配置方式不同存在差异;杨树林区乔木更新层中构树的重要值最高,为1.074,乔木更新层优势种为构树、桑树和女贞;群落垂直结构分层明显,上层乔木较单一,乔木更新层丰富度较低,灌木、藤本植物较稀缺。建议利用乡土植物群落逐步代替杨树林,依照建群种、优势种、伴生种、灌木和草本植物的顺序营建生态植物群落。研究结果为类似地区植物群落调查及景观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公园 群落结构 乔木更新层 物种多样性 乡土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陵县公园绿地树种调查与应用研究
6
作者 吴代理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13期83-86,共4页
本文采用实地调查、资料查询和遥感测绘方法,对安徽南陵县建成区内主要公园绿地的树种应用情况、树种种类、环境适应性和群植配置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研究区公园绿地可分为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和游园,其中滨河公园F区有60种树种,银... 本文采用实地调查、资料查询和遥感测绘方法,对安徽南陵县建成区内主要公园绿地的树种应用情况、树种种类、环境适应性和群植配置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研究区公园绿地可分为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和游园,其中滨河公园F区有60种树种,银杏、香樟、桂花、红叶石楠、红花檵木、日本晚樱等8种应用频率较高;研究区主要树种有132种,其中乔木类66种、灌木类57种、竹类6种、藤本类3种,常绿与落叶乔木种类比例为1.0∶2.1;乔木与灌木比例为1.0∶0.9;柚子、苏铁、杨梅、日本晚樱、金森女贞适应性较差;研究区公园绿地植被类型较丰富,以常绿落叶阔叶林为主,中山广场、学士路游园、春谷公园乔灌木覆盖率较高,分别为82%、78%、72%。本文为公园绿地树种配置或提升改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绿地 园林树种 乡土树种 乔灌木覆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珍贵乡土树种人工林林下植物的多样性
7
作者 黄康庭 周娟 +4 位作者 陈晓龙 艾辉辉 梁明伟 王荣洁 余平福 《桉树科技》 2025年第1期49-56,共8页
为提高珍贵乡土树种的经营水平,以江南油杉、闽楠、米老排和刨花润楠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主坐标分析(PCoA)与相关性分析,探究林下植物群落构成及其多样性指数,分析林分结构、生境因子与植物多样性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各林分灌草层... 为提高珍贵乡土树种的经营水平,以江南油杉、闽楠、米老排和刨花润楠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主坐标分析(PCoA)与相关性分析,探究林下植物群落构成及其多样性指数,分析林分结构、生境因子与植物多样性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各林分灌草层主要植物种类不同,草本层植物物种数和多样性指数整体大于灌木层,江南油杉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最高,米老排和闽楠林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较低;各林分灌木层之间的植物物种组成有显著差异,江南油杉和米老排草本层的共有种较多;灌木层植物多样性受林分结构、坡向和土壤厚度的影响,而草本层植物多样性主要受到林分结构的影响。为提升林下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森林质量,可适当间伐米老排等成熟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树种 人工林 物种多样性 林分结构 生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年生马尾松纯林混交改造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8
作者 王思荣 严艳兵 +2 位作者 丁新兰 郭豫杰 傅锡毅 《防护林科技》 2025年第4期13-17,47,共6页
为马尾松人工纯林改造及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在福建省上杭白砂国有林场营造8种马尾松针阔混交林,以马尾松纯林为对照,测定各样地土壤pH,以及有机质、全氮(N)、水解N、全磷(P)和速效P质量分数,分析比较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纯林和... 为马尾松人工纯林改造及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在福建省上杭白砂国有林场营造8种马尾松针阔混交林,以马尾松纯林为对照,测定各样地土壤pH,以及有机质、全氮(N)、水解N、全磷(P)和速效P质量分数,分析比较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纯林和混交林的土壤养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改造后混交林与纯林之间土壤养分质量分数具有显著差异(P<0.05),混交林土壤全N、水解N质量分数比马尾松纯林分别提高25.5%和23.8%,土壤全P和速效P质量分数分别提高14.4%和42.3%,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提高48.9%,其中套种闽粤栲(Castanopsis fissa)、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和深山含笑(Michelia maudiae)的混交林对土壤养分质量分数的提升显著优于马尾松纯林。不同混交林分类型土壤pH无显著变化,为4.45~4.93,且高于马尾松纯林。通过不同混交林分之间的对比分析,初步筛选出闽粤栲、枫香和深山含笑作为短期内林下混交树种,有利于林地土壤地力恢复,并为提高马尾松纯林固碳增汇能力创造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复层混交 乡土树种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乡土树种造林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9
作者 于楠楠 陈海垚 +5 位作者 尚天歌 刘瑞龙 薛利忠 焦欣磊 廉培勇 刘秀莲 《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1期145-152,共8页
为探究不同乡土树种造林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乌兰察布地区不同乡土树种造林模式为研究对象,对不同造林模式下林地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综合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各造林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不同造林模... 为探究不同乡土树种造林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乌兰察布地区不同乡土树种造林模式为研究对象,对不同造林模式下林地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综合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各造林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不同造林模式均不同程度改善了土壤物理性质,其中山杏柠条锦鸡儿块状造林模式土壤的持水性指标及总孔隙度指标最高;不同造林模式均改善了土壤的pH、全效养分含量,全磷含量在表层土壤均显著高于对照,沙棘柠条锦鸡儿行间造林模式土壤全氮含量、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山杏纯林模式;相较于对照CK不同造林模式均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所有造林模式综合评价得分均高于对照CK,其中山杏柠条锦鸡儿块状造林模式综合得分最高,建议在林业生态建设及修复中可应用该模式开展人工造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树种 造林模式 土壤理化性质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尾桉林分改造技术模式及成效分析
10
作者 陈志祥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4期60-63,共4页
为分析巨尾桉林分改造的技术模式及成效,于2017—2019年对巨尾桉短轮伐期用材林进行桉树伐桩抑萌、造林等改造,测定其伐桩的复萌率和造林树种的成活率、保存率和树高等。结果表明,采用薄膜覆盖伐桩+喷施草甘膦的方法,伐桩处理60 d后复... 为分析巨尾桉林分改造的技术模式及成效,于2017—2019年对巨尾桉短轮伐期用材林进行桉树伐桩抑萌、造林等改造,测定其伐桩的复萌率和造林树种的成活率、保存率和树高等。结果表明,采用薄膜覆盖伐桩+喷施草甘膦的方法,伐桩处理60 d后复萌率小于10%,当年伐桩萌芽条复萌率小于30%,第2年复萌率小于10%;采用枫香、天竺桂和杜英造林,3年保存率可达95%,改造成效显著。基于该技术模式实施情况,提出注重桉树林分改造过程中的环境保护、优先选用乡土珍贵阔叶树种等策略。综上,巨尾桉林分改造技术模式改造效果明显,可在相关地区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皆伐改造 伐桩抑萌 造林 乡土树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热带海岸海防林植被恢复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强 《热带林业》 2024年第1期108-113,103,共7页
文章分析了海南岛热带海岸存在植被生态退化问题,针对主要的退化问题钛锆砂矿废弃地的植被退化和单一树种的人工木麻黄海防林的缺陷,提出了分三步走恢复海岸海防林植被的学术思路,即恢复和巩固木麻黄海防林;建立引入乡土树种的混交林型... 文章分析了海南岛热带海岸存在植被生态退化问题,针对主要的退化问题钛锆砂矿废弃地的植被退化和单一树种的人工木麻黄海防林的缺陷,提出了分三步走恢复海岸海防林植被的学术思路,即恢复和巩固木麻黄海防林;建立引入乡土树种的混交林型海防林;促进混交林演替成具地带性植被特征的天然林型海防林。按照这个思路开展了近20年的海岸植被生态恢复的实证研究和应用实践,验证了其可行性,实现了初步构建乡土林型的海防林植被,达到了研究构想预期的效果。研究成果为海南岛以及华南沿海热带海岸的海防林生态恢复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海岸 海防林 生态退化 乡土树种 植被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南亚热带乡土珍贵树种人工幼林不同器官营养元素储量及分配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谭长强 申文辉 +2 位作者 郑威 黄志玲 徐大平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1-39,共9页
为了阐明我国南亚热带主要乡土珍贵阔叶造林树种营养元素储量及分配特征,以广西9年生的主要乡土珍贵树种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荷木(Schima superba)、蚬木(Excentroden... 为了阐明我国南亚热带主要乡土珍贵阔叶造林树种营养元素储量及分配特征,以广西9年生的主要乡土珍贵树种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荷木(Schima superba)、蚬木(Excentrodendron tonkinense)、西南桦(Betula alnoides)、任豆(Zenia insignis)、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和柚木(Tectona grandis)为试验对象,分析8种营养元素(N、P、K、Ca、Mg、Fe、Zn、Mn)在各树种的储量及分配特征。结果表明:9个树种单株营养元素总储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由大到小顺序为:火力楠、红锥、荷木、柚木、降香黄檀、蚬木、西南桦、格木、任豆,不同树种不同器官之间、不同元素储量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营养元素在9个树种中储量占总储量的比例不同,所有树种排位前三的均为N、K、Ca,占总元素储量比例的85.5%~93.1%。9个树种由于自身的生理特性,对元素的需求和积累能力存在差异,其中,荷木及火力楠对Mn元素的吸收固定能力较强;蚬木对N、Mg、Fe、Zn、Mn营养元素的积累能力较低;降香黄檀对P、Zn、Mn的积累能力较低;格木对K、Ca的积累能力较低。9个树种对N、P、K、Ca、Mg、Zn、Mn营养元素的积累总体表现了茎最大,对Fe元素的存储主要集中于茎和根。9个树种每生产1 t干物质所需营养元素为8.08~25.23 kg,树种的营养总利用效率主要受树种生长特性的影响,速生树种营养利用效率相对较高,而慢生树种则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树种 阔叶树种 营养元素分配 营养元素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亚热带乡土树种与桉树人工林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和功能类群的比较 被引量:2
13
作者 席守鸿 明安刚 +2 位作者 谭玲 何江 覃林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32-1244,共13页
营造乡土树种人工林和桉树人工林是我国南亚热带森林经营的常见模式。为探究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及功能对乡土树种和桉树人工林的响应特征与机制,该研究以南亚热带4个乡土树种人工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 营造乡土树种人工林和桉树人工林是我国南亚热带森林经营的常见模式。为探究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及功能对乡土树种和桉树人工林的响应特征与机制,该研究以南亚热带4个乡土树种人工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和外来树种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人工林为对象,基于各林分土壤(0~20 cm)真菌18S rRNA高通量测序数据,利用FUNGuild数据库,比较分析乡土树种与尾巨桉人工林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和功能类群的差异特性及影响的主导土壤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5个研究林分的土壤真菌优势门均为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但不同乡土树种林分与尾巨桉林的土壤真菌优势目存在差异。(2)尾巨桉林土壤真菌群落α多样性高于乡土树种人工林,其群落组成结构也与乡土树种人工林存在显著差异(P<0.05)。(3)4个乡土树种人工林土壤的腐生营养型的相对丰度高于尾巨桉林,并且火力楠林和米老排林土壤丛枝菌根真菌的相对丰度明显高于尾巨桉林,尾巨桉林土壤共生营养型以及外生菌根真菌和木材腐生菌的相对丰度明显高于乡土树种人工林。(4)pH是导致尾巨桉林与乡土树种人工林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和功能类群差异的主要土壤环境因子。综上认为,在南亚热带地区将尾巨桉林改建成火力楠林或米老排林可提高土壤养分水平,提升土壤生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真菌群落 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 FUNGuild数据库 乡土树种人工林 桉树人工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土树种抗旱造林技术及可推广的树种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玉峰 《林业科技情报》 2024年第3期112-114,共3页
通过对当前造林地的详细考察和研究,针对恶劣状况与持续干旱气候条件,指出了实施乡土树种抗旱造林技术必要性,并结合风沙源治理工程造林的实践,详细介绍了乡土树种抗旱造林技术及值得推广的乡土树种。
关键词 乡土树种 造林技术 推广树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阔凋落叶混合分解过程中可溶性有机碳释放的动态特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勋 张艳 +2 位作者 宋思梦 周扬 张健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05-1217,共13页
为了调整低效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P)人工纯林的林分结构,探明其与乡土阔叶树种凋落叶混合分解过程中的可溶性有机碳(DOC)释放规律,该研究以马尾松、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C)和香椿(Toona sinensis,T)的凋落叶为研究对象,将其... 为了调整低效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P)人工纯林的林分结构,探明其与乡土阔叶树种凋落叶混合分解过程中的可溶性有机碳(DOC)释放规律,该研究以马尾松、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C)和香椿(Toona sinensis,T)的凋落叶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不同树种和质量比例组合为15个处理(3个单一树种处理+12个混合处理)后进行野外凋落叶分解实验,并探讨DOC释放最佳的凋落叶树种组合以及混合比例。结果表明:(1)马尾松和大部分混合处理凋落叶(除了PT64)在分解初期(0~6个月)的DOC含量均显著升高,出现富集现象,之后随着分解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在分解中后期(12~18个月)或分解末期(18~24个月)再次出现小幅度的碳富集现象。阔叶所占比例越高,其后期DOC含量越低。(2)分解前期(0~6个月)凋落叶DOC释放的拮抗效应较强(58.33%),仅有8.33%(1/12)的混合处理表现出协同效应。之后(6~18个月)其协同效应逐渐增强(91.67%),分解末期(18~24个月)凋落叶的协同效应有所减弱(66.67%)。在所有混合处理中,PT64在整个分解期间均出现协同效应,其次为PT73、PCT622和PCT613在大部分分解时期(3/4)出现协同效应。(3)偏最小二乘法(PLS)回归分析表明,凋落叶初始质量因子中N含量、P含量、木质素含量、缩合单宁含量、C/N、C/P、木质素/N以及木质素/P是影响该研究区域中凋落物DOC释放的重要因素。总体而言,马尾松与阔叶凋落叶混合后的DOC释放受到树种、混合比例及分解时间的共同影响。相对于其他混合处理,阔叶占比大于等于30.00%且含有香椿(T)的凋落叶混合处理(PT64、PT73、PCT622和PCT613)更能促进DOC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乡土阔叶树种 混合凋落叶 可溶性有机碳 协同效应 拮抗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土树种在林业生态建设中的作用及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纬 刘洋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3期60-63,共4页
为分析乡土树种在林业生态建设中的作用,介绍了乡土树种及其特点,并分析了其在林业生态建设中的作用,在科学规划与种植、保护与繁育技术和生态教育与公众参与3个方面提出应用策略。乡土树种具有适应性强、景观价值突出和经济性好等特点... 为分析乡土树种在林业生态建设中的作用,介绍了乡土树种及其特点,并分析了其在林业生态建设中的作用,在科学规划与种植、保护与繁育技术和生态教育与公众参与3个方面提出应用策略。乡土树种具有适应性强、景观价值突出和经济性好等特点,其生态价值和景观价值能够为当地带来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林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乡土树种在林业生态建设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在林业生态建设中应充分重视并加以应用和推广,根据其生长习性进行科学规划与种植,加强对乡土树种资源的保护与繁育研究,通过开展生态教育活动,增强公众保护乡土树种的意识以及提高参与林业生态建设的积极性。研究结果为优化乡土树种选择和推动林业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 生态建设 乡土树种 生物多样性 景观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乡土树种利用的龙丽温高速公路生态廊道改造 被引量:1
17
作者 潘建林 毛朝明 丁敏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1期54-59,95,共7页
为提升高速公路生态廊道森林景观效果,建立了美丽生态廊道森林群落评价指标,调查了龙丽温高速公路廊道植被状况后发现,多年的人工经营改变了森林原有的自然植被特征,各种纯林脆弱与不稳定的缺陷,给森林可持续经营带来风险。根据森林演... 为提升高速公路生态廊道森林景观效果,建立了美丽生态廊道森林群落评价指标,调查了龙丽温高速公路廊道植被状况后发现,多年的人工经营改变了森林原有的自然植被特征,各种纯林脆弱与不稳定的缺陷,给森林可持续经营带来风险。根据森林演替规律,提出充分利用乡土树种,对不同群落使用间伐改造、补植、定向抚育等措施,增加森林群落内具有明显层次、叶色、花色和果色的乡土阔叶树种品种和数量;对容易发生森林火灾区域,种植耐火阔叶树种;清除外来有害生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建设目标。通过改造,构造不同的景观斑块,形成具有空间和时间变化的异质景观,各种景观彼此镶嵌,季相变化明显,形成丰富多彩、美学价值高、生态功能强的美丽生态廊道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树种 生态廊道 森林健康 森林景观 植物群落 生态美学 森林演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土树种在中原地区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18
作者 刘晓杰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4期50-52,共3页
我国中原地区夏季高温湿热,冬季寒冷干燥,这种气候环境对园林绿化中树种的适应能力要求较强,在选择园林绿化乡土树种配置时,既要确保其适合中原地区的自然环境,又要兼顾其品种的多样化与和谐性。该文通过对乡土树种在中原地区园林绿化... 我国中原地区夏季高温湿热,冬季寒冷干燥,这种气候环境对园林绿化中树种的适应能力要求较强,在选择园林绿化乡土树种配置时,既要确保其适合中原地区的自然环境,又要兼顾其品种的多样化与和谐性。该文通过对乡土树种在中原地区园林绿化应用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研究,旨在为美丽、和谐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树种 园林绿化 中原地区 最佳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从化区乡土树种资源及应用
19
作者 詹子权 吴焕忠 林真光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4期7-11,共5页
通过查阅历史资料、实地调查并走访当地群众,对广州市从化区的乡土树种资源及其利用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从化区有乡土树种83科208属469种(含裸子植物6科9属14种,被子植物77科199属455种),其中乔木类乡土树种74科166属363种,灌木类乡... 通过查阅历史资料、实地调查并走访当地群众,对广州市从化区的乡土树种资源及其利用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从化区有乡土树种83科208属469种(含裸子植物6科9属14种,被子植物77科199属455种),其中乔木类乡土树种74科166属363种,灌木类乡土树种38科63属106种;从化区的乡土树种中,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8种,隶属11科13属;从化区用于城区和四旁绿化的主要常见树种共有48科113属156种,其中乡土树种39科64属88种,占总种数的56.41%;外来树种25科55属68种,占总种数的43.59%。根据调查结果,对从化区当前乡土树种的绿化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应用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树种 资源 利用 从化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乡土树种幼苗对酸铝胁迫的响应差异分析
20
作者 钟锡锋 《温带林业研究》 2024年第2期45-51,共7页
【目的】酸铝毒害是南方人工林培育中常见的生产性问题。本文旨在探究乡土树种对酸铝胁迫的抗性差异,为人工林高效栽培提供参考。【方法】本试验以红锥、荷木、樟树、火力楠4种南方主要乡土造林树种为研究对象,在人工控制环境条件下,通... 【目的】酸铝毒害是南方人工林培育中常见的生产性问题。本文旨在探究乡土树种对酸铝胁迫的抗性差异,为人工林高效栽培提供参考。【方法】本试验以红锥、荷木、樟树、火力楠4种南方主要乡土造林树种为研究对象,在人工控制环境条件下,通过水培法,分析了不同酸铝处理下,各树种幼苗生长生理方面的变化。【结果】在pH 5.0、无铝添加处理下,供试树种幼苗均遭受到了酸胁迫伤害,幼苗存活率下降,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水分利用效率(WUE)、气孔导度(Gs)降低,蒸腾速率(Tr)、丙二醛(MDA)含量升高,POD、SOD活性增大。在pH 5.0+0.5~1.5 mmol·L^(-1)硫酸铝复合胁迫下,随着铝添加浓度增加,幼苗存活率减小,叶绿素含量、Pn、WUE、Ci降低,MDA含量增大,Gs先下降后上升,POD、SOD活性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通过主成分分析评价,在无铝添加的酸胁迫下,以荷木的抗性最强,其次为火力楠、樟树、红锥,而在酸铝复合胁迫下,供试4个树种的抗性表现为:火力楠>荷木>红锥>樟树。【结论】相较樟树、红锥,火力楠、荷木抗酸铝毒害能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树种 抗性选择 酸铝毒害 主成分分析 适地适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