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三生”系统动态耦合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优化——以长株潭地区为例
1
作者 卢洁 焦胜 +1 位作者 牛彦合 杨雨辰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8-44,共7页
目前针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研究相对宏观,难以实现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由斑块状的脆性结构向网络化的稳态结构转变。文章剖析了国土空间与“三生”系统的动态关系,对湖南省长株潭地区生产、生活与生态子系统进行空间网络特征分析和冲... 目前针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研究相对宏观,难以实现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由斑块状的脆性结构向网络化的稳态结构转变。文章剖析了国土空间与“三生”系统的动态关系,对湖南省长株潭地区生产、生活与生态子系统进行空间网络特征分析和冲突点识别,提出了基于“三生”系统动态耦合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优化方法,并探索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融合模式,从而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的构建提供有效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国土空间规划 “三生”系统 动态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传统村落连片保护发展格局与路径研究——以光山县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一丁 曹坤梓 郑东军 《南方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73,共12页
传统村落连片保护发展以建立传统村落共同体为导向,引导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格局重构,是探索历史文化遗产整体保护和传统村落协同发展的新实践。以光山县为例,使用核密度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分析传统村落多元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与保护发展... 传统村落连片保护发展以建立传统村落共同体为导向,引导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格局重构,是探索历史文化遗产整体保护和传统村落协同发展的新实践。以光山县为例,使用核密度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分析传统村落多元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与保护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从划分传统村落集群-单元体系、构建村落分级分类保护发展体系以及优化多元要素联通网络3个方面,探讨传统村落连片保护发展格局构建的方法,并基于传统村落群体保护发展所处的阶段特征,分类制定实施策略,以有序引导传统村落联动发展,以期为传统村落连片保护发展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连片保护发展 空间格局 集群-单元 村落体系 联通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和空间发展战略的系统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
3
作者 董煜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36,共10页
区域发展和国土空间发展在经济工作中经常被统筹研究和规划。从战略部署看,我国已形成由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以及新型城镇化战略所构成的“3+1”战略架构,而其面临的首要挑战就是多重战略如何融合发展、发... 区域发展和国土空间发展在经济工作中经常被统筹研究和规划。从战略部署看,我国已形成由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以及新型城镇化战略所构成的“3+1”战略架构,而其面临的首要挑战就是多重战略如何融合发展、发挥叠加优势。应在下一步战略落实中明确目标,明确原则,加强战略创新。在总体架构上,要分别为三大区域战略注入新的内涵和动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点是加强战略腹地建设,区域重大战略的重点是研究新的“落子”,主体功能区战略的重点是推动精细化治理。在此基础上完善拓展空间发展的思路,构建一个为中国式现代化服务的国家空间发展战略。下一步,要不断完善空间发展的顶层设计,加强空间发展理论研究,形成系统的学术和政策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战略 空间格局 多重国家发展战略 叠加优势 战略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对中国脱贫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PSM-DID方法的实证分析
4
作者 张帅航 原野 +4 位作者 苗颖凤 曹辰瑜 赵嘉瑜 王霜 李倩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30-940,共11页
探究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对中国脱贫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可为脱贫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及后脱贫时代相对贫困地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科学依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模型,对我国“十三五”期间及“十四五”期间第一批、第二... 探究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对中国脱贫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可为脱贫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及后脱贫时代相对贫困地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科学依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模型,对我国“十三五”期间及“十四五”期间第一批、第二批国家级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山水工程”)共涉及的58个国家级脱贫县和与其自然社会经济本底条件类似的182个未列入国家“山水工程”的脱贫县的2010—2020年的经济面板数据进行对比,测度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对中国脱贫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相对于未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脱贫地区,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脱贫县经济发展速率显著提高了0.0329,这一结论在进行了平衡性检验、平行趋势检验及安慰剂检验等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2)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实施中,宜考量工程实施带动经济发展的近远期效应。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作为可持续推动脱贫地区经济发展重要手段,宜在完善相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制度的基础上,给脱贫地区更多政策支持,助力其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 脱贫地区 经济发展 PSM-D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视域下推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空间逻辑 被引量:7
5
作者 马雪松 柏然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5,共8页
城市群是推动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和促进发展要素合理流动的空间载体,在支撑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蕴含引导要素优化配置的目标指向、提升空间结构韧性的实质内容、加快构建新发展... 城市群是推动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和促进发展要素合理流动的空间载体,在支撑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蕴含引导要素优化配置的目标指向、提升空间结构韧性的实质内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为考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空间逻辑提供有益视角。从宏观顶层设计、中观权力运作、微观主体行动来看,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中的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涉及空间规划与发展规划协同引领、空间尺度与权力结构的动态适配、核心城市与重要主体的辐射带动。根据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的价值导向与功能预期,新时期健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机制应规范完善空间规划程序、优化升级空间治理体系、渐进实现空间正义,逐步形成优势互补、均衡发展的城市群布局与国土空间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 一体化发展 空间规划 主体功能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人地关系的概念与内涵辨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赵鹏军 刘正莹 陈军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共8页
协调人地关系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世界各国空间规划编制与实施监测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科学问题。本研究解析了开展国土空间人地关系研究的必要性、现实性和紧迫性。基于对人地关系和国土空间的概念认知,提出了国... 协调人地关系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世界各国空间规划编制与实施监测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科学问题。本研究解析了开展国土空间人地关系研究的必要性、现实性和紧迫性。基于对人地关系和国土空间的概念认知,提出了国土空间人地关系的概念。基于对国土空间规划业务的解析,从资源供需关系、资源资产赋权关系、开发保护关系、用途管制关系4个维度探讨了国土空间人地关系的内涵。国土空间人地关系既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的空间体现,又是面向人与自然和谐的人地关系调控的业务场景,国土空间人地关系的概念与内涵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人地关系 资源供需关系 资源资产赋权关系 开发保护关系 用途管制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汾河流域传统村落区域保护与发展耦合协调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子涵 孙舔轲 +3 位作者 侯小萌 苏迎庆 曲子涵 牛俊杰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3-139,共7页
以汾河流域为研究区,选取145个传统村落的相关社会经济、自然生态等数据,运用格网化、耦合协调模型、重力模型、主成分分析、地理加权回归和空间聚类方法,对汾河流域传统村落区域保护与发展水平耦合协调特征及驱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 以汾河流域为研究区,选取145个传统村落的相关社会经济、自然生态等数据,运用格网化、耦合协调模型、重力模型、主成分分析、地理加权回归和空间聚类方法,对汾河流域传统村落区域保护与发展水平耦合协调特征及驱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汾河流域传统村落区域保护及发展水平整体较均衡,两个重心均在汾河中游。(2)传统村落区域保护与发展水平耦合状况全流域整体为拮抗和低耦合,协调状况近90%区域为失调,上游协调情况远低于全流域平均,中游出现低值区包围高值区与中值区的现象,呈现以河道为轴的复杂层级特征。(3)区域的总体经济能力、非农经济能力、政策倾斜程度和资源禀赋是汾河流域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协调现状的主要影响因素。(4)协调发展视域下确定汾河流域传统村落“一极、一带、五区”的空间发展格局,其中“一极”为平遥县示范区,“一带”为汾河西侧发展带,“五区”为城镇转型区、经济优先区、综合保护区、资源开发区和政策扶持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区域保护与发展 耦合协调 空间发展格局 汾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湖北省特色保护类村庄空间演化及影响机理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陈姿璇 潘方杰 +1 位作者 黄琦 王璐瑶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2-506,共15页
特色保护类村庄是乡村振兴的基本类型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该研究基于湖北省特色保护类村庄数据,采用最邻近指数、标准差椭圆、核密度估计、网格维分析等方法,从空间分布类型、分布方向、分布密度、分布均衡性等方面识别空间演化特... 特色保护类村庄是乡村振兴的基本类型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该研究基于湖北省特色保护类村庄数据,采用最邻近指数、标准差椭圆、核密度估计、网格维分析等方法,从空间分布类型、分布方向、分布密度、分布均衡性等方面识别空间演化特征,并采用地理探测器对其影响机理进行探究.研究表明:1)湖北省特色保护类村庄空间分布为集聚型结构类型,呈现出集聚型趋势逐渐增强的演化特征,其中传统村落类集聚程度最高.2)湖北省特色保护类村庄呈现“东(略偏南)—西(略偏北)”态势,空间分布向心力较强,方向性较为明显,且呈现出向东、西两边逐渐扩散态势.3)湖北省特色保护类村庄高密度区呈现出由散点独立结构向块状组团结构演化的态势,大体上呈现出横“V”字形核密度结构,宜昌始终是核密度最高的区域,不同类型村庄高密度区差异显著.4)湖北省特色保护类村庄在空间上呈不等概率分布态势,存在围绕宜昌、荆州、十堰、襄阳、恩施等集聚分布的态势,且呈现出逐渐均衡的发展趋势.5)自然环境是特色保护类村庄的选址与布局的本底和基石,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和政策环境对其空间分布的影响不断增强,不同类型村庄受到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特色保护类村庄 空间格局特征 影响机理 产业发展 振兴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空间模式研究——以湖南湘江新区系列规划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刘继华 李浩 +2 位作者 王新峰 徐超平 刘璐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53-60,共8页
在国家级新区进入模式引领的新阶段,立足湖南湘江新区的特殊性,重点聚焦3个方面探索了契合本地发展特征和实际的转型模式与路径:一是立足新区山水资源禀赋和“两型”社会先导示范的使命任务,突出生态引领,提出“顺应自然、融合自然、反... 在国家级新区进入模式引领的新阶段,立足湖南湘江新区的特殊性,重点聚焦3个方面探索了契合本地发展特征和实际的转型模式与路径:一是立足新区山水资源禀赋和“两型”社会先导示范的使命任务,突出生态引领,提出“顺应自然、融合自然、反哺自然”的规划举措,建立“山水洲城”共生的绿色模式;二是结合新区产业创新资源集聚优势和湖南创新发展要求,聚焦实体创新,以尖端平台突破创新高度、以创新圈提高创新浓度、以产业链拓展创新深度,探索硬核科技突围的创新模式;三是关注新区人口年轻化、高知化的结构特征,突出青年友好,以文化激发活力、以趣味点亮生活、以品质提升幸福感,创新青年友好导向的宜居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新区 高质量发展 空间模式 湘江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空间外溢性视角下京津冀城市群国土开发强度的影响机制
10
作者 王鹏瑞 曾晨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1-149,共9页
我国行政区和经济区的空间非整合效应一直存在,近年来行政区划作为空间治理的重要手段为解决跨区域空间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推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探究国土开发强度的时空变化、空... 我国行政区和经济区的空间非整合效应一直存在,近年来行政区划作为空间治理的重要手段为解决跨区域空间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推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探究国土开发强度的时空变化、空间外溢效应和驱动机制,并将不同类型的县级行政单元之间的邻接关系嵌入空间计量模型,进一步探索不同空间邻接情景下的行政空间外溢性对国土开发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京津冀城市群内部行政单元的国土开发强度差异较大,国土开发强度存在显著的时空分异,空间集聚态势显著。从空间维度看,京津冀城市群国土开发强度整体呈显著上升态势,但“东南高、西北低”的整体空间格局尚未打破。人口密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与人均GDP对国土开发强度产生显著影响。国土开发强度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直接的空间外溢效应明显。2010—2019年,不同邻接关系的行政空间外溢性不同,不同类型县级行政单元邻接情景的空间外溢性有所增强。研究表明,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充分利用国土开发强度的行政空间外溢效应以实现区域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国土开发强度 行政空间外溢性 行政区划 京津冀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三线”管控下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困境及出路——以山南市浪卡子县为例
11
作者 马伟龙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3-18,88,共7页
基于浪卡子县“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和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对县域生态保护使命和经济发展问题进行分析,寻求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之路。研究结论:生态保护具有极强的外部性,对地方经济的发展、本地农牧民生计影响重大;以“品牌”“... 基于浪卡子县“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和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对县域生态保护使命和经济发展问题进行分析,寻求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之路。研究结论:生态保护具有极强的外部性,对地方经济的发展、本地农牧民生计影响重大;以“品牌”“重点”“特色”引领县域经济发展;发展绿色经济,培育高原特色生态产业,建绿色服务业增长极;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化“旅游+”“低空经济”等绿色生产力支持力度;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渐进式实施“三线”管控;利用好“生态补偿”“窗口期”利好政策,培育县域内生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区三线 国土空间规划 保护与发展 新质生产力 绿色发展 浪卡子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公园: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新模式 被引量:19
12
作者 李芬 张林波 李岱青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1-193,共3页
国家公园是一种被全球验证了的能有效实现保护与发展的保护地管理模式。文章以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为试点,结合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状况,分析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以国家公园模式保护三江源地区生... 国家公园是一种被全球验证了的能有效实现保护与发展的保护地管理模式。文章以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为试点,结合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状况,分析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以国家公园模式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必要性,提出建立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建议由中央财政拨付运行经费、制定国家公园的保护与开发原则、科学划定国家公园管理范围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地区 国家公园 自然保护 发展模式 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保护地与生态保护红线关系研究 被引量:24
13
作者 王应临 赵智聪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0-24,共5页
当前中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和自然保护地体系等多项改革均进入关键时期,全国各地正全面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的核验和划定工作。自然保护地与生态保护红线的相互关系成为红线划定的难点,相关研究亟须开展。通过对相关政策文件的文本分析,研... 当前中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和自然保护地体系等多项改革均进入关键时期,全国各地正全面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的核验和划定工作。自然保护地与生态保护红线的相互关系成为红线划定的难点,相关研究亟须开展。通过对相关政策文件的文本分析,研究生态保护红线的内涵演变、发展特点,以及自然保护地与生态保护红线的相互关系,提出自然保护地与生态保护红线相互关系的2种模式,即包含模式和交错模式,并认为交错模式更能充分发挥生态保护红线和自然保护地2种体制在保护最重要和最美丽国土空间方面的重要作用。最后,针对当前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提出2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自然保护地 生态保护红线 国土空间规划 文化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自然保护地规划研究回顾与展望——基于研究层次的视角 被引量:11
14
作者 于涵 王忠杰 +1 位作者 蔺宇晴 王笑时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6-70,共5页
多年来,中国形成了部门主导、分类管理的自然保护地治理模式。不同部门背景的研究机构和学者基于部门、行业和专业的视角开展了各具特色的规划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个自然保护地和区域自然保护地体系规划体例研究、单个自然保护... 多年来,中国形成了部门主导、分类管理的自然保护地治理模式。不同部门背景的研究机构和学者基于部门、行业和专业的视角开展了各具特色的规划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个自然保护地和区域自然保护地体系规划体例研究、单个自然保护地规划专项研究,以及自然保护地规划体系研究3个层次。总体而言,中国自然保护地规划研究呈现出了将实践研究作为主导研究方式;开展了大量针对国外的案例研究;拓展了多元的规划技术研究;支撑了标准规范的制定等特点。建议近期我国自然保护地规划研究应聚焦符合中国国情的自然保护地规划体系研究、国土空间规划与自然保护地规划衔接研究、自然保护地社区可持续发展规划研究、结合实践的规划编制过程和公众参与研究,以及支撑规划与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研究5个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自然保护地 规划体系 国家公园 国土空间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森林城市时空格局与区域发展协同性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妍方 杨畅宇 +1 位作者 董李勤 程静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1-157,共7页
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是落实生态文明理念的有效抓手,研究其时空格局与区域协同发展,可为绿色发展和国土空间规划提供方法借鉴和理论依据。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国家森林城市发展历程,结合“胡焕庸线”进行空间格局和演进态势分析,同时将2019年... 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是落实生态文明理念的有效抓手,研究其时空格局与区域协同发展,可为绿色发展和国土空间规划提供方法借鉴和理论依据。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国家森林城市发展历程,结合“胡焕庸线”进行空间格局和演进态势分析,同时将2019年森林城市数量分别与2019年的经济发展和2018年绿色发展进行矩阵分析。结果显示:(1)国家森林城市在空间格局上,与“胡焕庸线”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呈现分布不均的特点。(2)在发展演化上,东部地区数量增长最快,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3)森林城市较多且绿色经济发展较为明显的省份数量占32.3%,总体来说,GDP越高,森林城市数量越多,森林城市数量与经济绿色发展空间分化明显,呈现从东南沿海向西北逐渐递减的态势。研究结果表明绿色发展战略是森林城市建设的有力保障,在未来的森林城市建设中将进一步带动区域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森林城市 空间格局 布局演化 绿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城市空间开发行为的影响及优化策略 被引量:6
16
作者 林颖 李润田 +2 位作者 帅坤 陈涛 王智勇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12-17,共6页
城市空间开发控制是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与数字经济发展为城市空间开发控制优化带来了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双重机遇。文章在国土空间规划框架下,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分析逻辑和外部利润分析模式... 城市空间开发控制是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与数字经济发展为城市空间开发控制优化带来了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双重机遇。文章在国土空间规划框架下,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分析逻辑和外部利润分析模式,从规模经济、外部性、规避风险和交易费用4个方面解析数字经济对城市空间开发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监督、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4个维度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以期为优化、完善城市空间开发控制和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的制度与技术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城市空间开发控制 制度经济分析 国土空间规划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覆盖资源供给与土地利用需求均衡:市县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自然经济学逻辑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珂 林逸凡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20年第1期37-42,共6页
以现试行的“双评价”技术方法对市县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时,往往出现评价出的农业生产适宜与城镇建设适宜用地重叠,难以支持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土地用途管制落地实施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本文受启于具有“自然的经济体系”之誉的生态... 以现试行的“双评价”技术方法对市县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时,往往出现评价出的农业生产适宜与城镇建设适宜用地重叠,难以支持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土地用途管制落地实施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本文受启于具有“自然的经济体系”之誉的生态学与经济学的共源关系,运用基础经济学和福利经济学原理,厘清土地覆盖资源供给与土地利用需求的多对多关系,解译出对土地覆盖资源利用的五大原则,提出“以追求正外部性为准则,以反映自然生态状况的土地覆盖资源供给和承载人类社会需求的土地利用之间的供需均衡为目的”的市县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自然经济学路径,以保障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土地用途管制落地实施能充分发挥土地覆盖的生态功能,并在“产权”清晰中可持续管理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覆盖 土地利用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地体系规划”编制研究——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传导 被引量:14
18
作者 金云峰 陶楠 《园林》 2020年第10期75-81,共7页
"自然保护地体系规划"是国土空间"五级三类"规划体系中,在自然生态空间方面的专项规划。本研究分析了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现实问题与"自然保护地体系规划"整体编制的客观需求,厘清"自然保护地体系... "自然保护地体系规划"是国土空间"五级三类"规划体系中,在自然生态空间方面的专项规划。本研究分析了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现实问题与"自然保护地体系规划"整体编制的客观需求,厘清"自然保护地体系规划"的内涵与外延,提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分级分类的"传导"构架下,"自然保护地体系规划"的特征与各层级上的编制要点。对当前中国自然保护地体制机制的建设与改革具有实际意义,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专项规划编制的探讨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自然保护地体系 国家公园 专项规划 规划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中广州存量建设用地审批制度与策略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何冬华 袁媛 +1 位作者 刘玉亭 欧静竹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23-29,共7页
随着《国务院关于授权和委托用地审批权的决定》的印发,我国以新增建设用地管控为核心的用地审批制度的事权配置进一步明晰,但存量建设用地审批的制度设计相对滞后。文章基于土地发展权视角,梳理我国土地开发及利用过程中各级政府用地... 随着《国务院关于授权和委托用地审批权的决定》的印发,我国以新增建设用地管控为核心的用地审批制度的事权配置进一步明晰,但存量建设用地审批的制度设计相对滞后。文章基于土地发展权视角,梳理我国土地开发及利用过程中各级政府用地审批的事权配置,分析国土空间规划中用地审批制度建立的任务与面临的困境,并结合广州城市更新用地报批实践,探讨国土空间规划中存量建设用地审批的制度设计及审批策略,提出存量建设用地的审批应基于公平与效率原则,明确土地确权规则;应基于国土空间规划管控要求,分类配套相应用地审批政策;各级政府应在其权责范围内,强化联动审批机制,处理好放权、协同、聚合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发展权 国土空间规划 审批许可制度 存量建设用地 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国家公园社区移民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荣钰 庄优波 杨锐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6-40,共5页
国家公园新体制下要求核心保护区内居民逐步实施移民搬迁。面向这样大规模、成体系的人口迁移需求,如何开展新目标、新背景下的生态移民搬迁亟待理论方法指导。通过梳理中国现行移民政策及规划体系,可以识别出国家公园社区移民工作中存... 国家公园新体制下要求核心保护区内居民逐步实施移民搬迁。面向这样大规模、成体系的人口迁移需求,如何开展新目标、新背景下的生态移民搬迁亟待理论方法指导。通过梳理中国现行移民政策及规划体系,可以识别出国家公园社区移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政策适配性差、目标定位不明确、规划实施不科学及政策灵活性不足等。并相应提出重构政策体系、明确以生态保护为核心的规划定位、在国家层面树立生态效益前置的规划目标,科学量化生态绩效及补偿标准、强调参与式规划等解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国家公园 自然保护地体系 生态移民 人地调控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生态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