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在线地图路径循迹的山地城市绿色开放空间步行可达性衰减 被引量:3
1
作者 罗丹 张沂珊 洪竞科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0-107,共8页
【目的】精准客观地评估山地城市绿色开放空间的步行可达性,揭示实际可达性与理论可达性之间的衰减状态,为山地绿色开放空间服务能力优化提升提供依据与参考。【方法】以重庆市渝中区为研究范围,依托ArcGIS平台和高德地图应用程序接口(a... 【目的】精准客观地评估山地城市绿色开放空间的步行可达性,揭示实际可达性与理论可达性之间的衰减状态,为山地绿色开放空间服务能力优化提升提供依据与参考。【方法】以重庆市渝中区为研究范围,依托ArcGIS平台和高德地图应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引入路径循迹法,从实际步行路径出发量化可达性,并通过对比实际可达性与理论可达性来分析城市整体及绿色开放空间的可达性衰减状态。【结果】1)渝中区绿色开放空间步行可达范围整体衰减面积比为43.19%,且5 min、10 min、15 min阈值内可达范围的衰减面积比分别为32.12%、46.49%、46.30%;2)绿色开放空间衰减程度不均衡,衰减程度大于60%的绿色开放空间有16个,衰减程度最高为87.71%;3)山顶、各级台层和滨江楔形绿色开放空间的高衰减比例相对更高。【结论】进一步从选址、环境和本体3个方面总结衰减原因,并从步行可达性视角提出增量、串联、渗透的山地城市绿色开放空间优化建议,为客观评估山地城市绿色开放空间步行可达性提供思路,对山地城市绿色开放空间服务效能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绿色开放空间 步行可达性衰减 路径循迹 山地城市 重庆渝中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生态-潜力”适宜性和紧凑性的花椒产业布局评价——以重庆市江津区68个花椒村为例
2
作者 冉娜 张仕超 +3 位作者 张湘 张煊赟 唐俊霞 欧云梅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525-2535,共11页
【目的】乡村产业有序转型升级离不开精准的空间布局引导,而特色产业的布局多在县域/镇域空间尺度内统筹,凸显不出乡村用地差异。以适宜性底线为约束,确定集约紧凑的产业空间格局,是推动特色优势产业集中连片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探索耦合... 【目的】乡村产业有序转型升级离不开精准的空间布局引导,而特色产业的布局多在县域/镇域空间尺度内统筹,凸显不出乡村用地差异。以适宜性底线为约束,确定集约紧凑的产业空间格局,是推动特色优势产业集中连片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探索耦合适宜性和紧凑性的花椒产业空间布局,可为县域产业布局优化提供思路。【方法】以重庆市江津区68个花椒村为研究对象,构建“生态-潜力”产业综合布局适宜性评价模型探究花椒适宜性布局,进而在目标规模的约束下引入基于多智能体的空间优化配置模型(AgentLA)进行连片性优化,促成紧凑性空间格局的形成。【结果】(1)仅考虑“园地”时,石门镇、先锋镇和白沙镇无法达到规模需求,在考虑“园地+旱地”的情况下石门镇和白沙镇能满足规模需求,在考虑“园地+旱地+水田”的情况下先锋镇仍无法达到规模需求;(2)利用市场、管理和生产因子对花椒生态适宜性进行修正后,村域差异更加明显,其中高度适宜主要聚集在绣庄村,中度适宜主要位于夹滩社区和永丰村等村社,勉强适宜在各村社均有分布;(3)差异化发展乡村花椒产业,将68个村划分为4大发展区,其中椒乡社区和绣庄村等4个村社为优先发展区,白坪村和双河村等19个村社为重点发展区,黄桷村和小园村等30个村社为一般发展区,毗罗村和新桥社区等15个村社为缓慢发展区。【结论】“生态-潜力”产业综合布局适宜性评价模型能够评价产业用地适宜性,AgentLA模型能够提供紧凑度更高的用地方案,二者结合可为江津乡村花椒产业布局优化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产业布局 适宜性 紧凑性 AgentLA 重庆市江津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路理论的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识别——以重庆市梁平区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伍龙江 周启刚 +4 位作者 李辉 罗泓然 毛永发 朱康文 向宇锋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3-160,共8页
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对科学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有效识别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是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基本前提。以重庆市梁平区为研究对象,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和电路理论识别生态保护修复关... 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对科学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有效识别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是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基本前提。以重庆市梁平区为研究对象,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和电路理论识别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包括生态源地、生态夹点、生态障碍点和生态断裂点。结果表明:(1)研究区生态源地19处,总面积359.82 km^(2),呈现“两带多点”的空间分布特征;生态廊道42条,总长241.27 km,构建了“三片区三屏一网多节点”的生态安全格局;(2)识别出生态夹点5处、生态障碍点12处、生态断裂点5处,是进行生态保护修复的关键区域,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3)结合关键区域生态特征,提出相应的生态保护修复主攻方向和建议措施。研究可为梁平区及其他区域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开展提供路径和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修复 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 电路理论 关键区域识别 重庆市梁平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空间水体热环境效应研究——以重庆市主城七区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清源 邓睿 +1 位作者 汤伟宏 张用川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6,共12页
水体作为地表热环境的重要敏感因子,对缓解热环境效应具有重要作用。基于2003、2011和2019年土地覆被数据与热环境指数数据,以重庆市主城七区为例,将景观格局与热环境相结合,利用空间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探究地表重要覆被对水体降温能力的... 水体作为地表热环境的重要敏感因子,对缓解热环境效应具有重要作用。基于2003、2011和2019年土地覆被数据与热环境指数数据,以重庆市主城七区为例,将景观格局与热环境相结合,利用空间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探究地表重要覆被对水体降温能力的影响以及水体对热环境效应的具体调控机制。结果表明:①水体相比裸地、植被、建成区覆被类型,其热环境指数处于最低水平,与热环境效应呈显著的负相关性,有良好的降温效果,且单位水体比单位植被降温作用更强;②水体与植被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且随着植被比例增加,水体的降温效果越差;在非城市用地中,植被的降温效果最好,随着城市发展密度的增加,水体的降温效果也逐渐增强,超越植被调节热环境的能力;③水体自身热环境与水体形状指数无关,与面积、长度、宽度、深度因素有关,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面积、长度、宽度和深度的增加,降温效果有所提升;④随着缓冲距离的增大,水体的降温效果逐渐下降,河流的最佳降温范围为200 m左右,水塘和水库的有效降温范围在300 m左右。为促进城市热环境的改善,未来应因地制宜利用城市空间增加绿化、加强水体循环等机制来缓解城市热环境效应,实现城市生态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 植被 热环境效应 降温机制 重庆市主城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南岸区重点源固体废物防治及现状对策 被引量:1
5
作者 蒋玥 彭娟 《绿色科技》 2024年第6期210-215,共6页
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已经成为提高固体废物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以重庆市南岸区为研究区,以环境统计数据为依据,针对其重点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综合利用量、处置量等数据开展分析,研究得出南岸区一般工业固废重点行... 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已经成为提高固体废物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以重庆市南岸区为研究区,以环境统计数据为依据,针对其重点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综合利用量、处置量等数据开展分析,研究得出南岸区一般工业固废重点行业为通用设备制造业,重点区域为长生桥镇和花园路街道;危险废物重点行业为汽车制造业,重点区域为南坪街道和长生桥镇。结合实际情况,建议南岸区在加强重点行业和区域管控基础上,通过强化源头减量、健全收贮体系、建立分级管理机制、加强政策引导等针对性防治对策,以实现“无废城市”理念下固体废物科学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固体废弃物 产生量 综合利用率 防治对策 重庆市南岸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生态系统现状评价的生命力指数 被引量:24
6
作者 苏美蓉 杨志峰 +2 位作者 陈彬 赵彦伟 徐琳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5141-5148,共8页
鉴于城市生态系统的生命特征,采用比拟思想,引入城市生命体概念到城市生态系统现状评价中,以全面而形象地反映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状况。构建了包括生产力、生活态、生态势和生机度的城市生命力指数框架,并进一步给出了具体的评价指... 鉴于城市生态系统的生命特征,采用比拟思想,引入城市生命体概念到城市生态系统现状评价中,以全面而形象地反映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状况。构建了包括生产力、生活态、生态势和生机度的城市生命力指数框架,并进一步给出了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模型及评价结果分级标准。以重庆万州为例,开展了城市生命力指数评价的案例研究。评价结果表明,2000~2005年间,万州城市生命力指数处于较衰弱状态,但一直在平稳上升,应通过一定的生态规划措施,提高万州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生活态、生态势及生机度,尤其要注重增强生态系统的生机与活力,以实现城市生命力的继续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体 城市生命力指数 城市生态系统现状评价 重庆万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重庆市万州区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18
7
作者 楚敬龙 杜加强 +1 位作者 滕彦国 王金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875-1881,共7页
在充分调查万州区地质环境及滑坡灾害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根据资料的有效性和可获得性,选取地表高程、坡度、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土地利用类型、区域交通建设和河流侵蚀冲刷7个影响滑坡发生的因素作为评价指标,采用AHP法确定各个指标的... 在充分调查万州区地质环境及滑坡灾害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根据资料的有效性和可获得性,选取地表高程、坡度、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土地利用类型、区域交通建设和河流侵蚀冲刷7个影响滑坡发生的因素作为评价指标,采用AHP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并建立滑坡灾害危险性指数模型,通过GIS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进行栅格运算,得出研究区滑坡灾害危险性分区。采用上述指标和方法将重庆市万州区的滑坡灾害划分为极高危险区、高危险区、中危险区、低危险区和极低危险区,划分结果符合该区滑坡灾害的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危险性评价 层次分析法 重庆市万州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滑坡灾害危险性区划研究——以重庆市万州区为例 被引量:12
8
作者 楚敬龙 王金生 +1 位作者 滕彦国 王小娜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409-415,共7页
为了弥补滑坡灾害危险性区划研究中影响因子和等级划分的不确定性,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依据斜坡几何形态、岩性、地质构造、河流侵蚀、土地利用类型、人类工程活动、降水条件等影响因子与研究区实际已发生的滑坡灾害数之间的关系,编制重... 为了弥补滑坡灾害危险性区划研究中影响因子和等级划分的不确定性,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依据斜坡几何形态、岩性、地质构造、河流侵蚀、土地利用类型、人类工程活动、降水条件等影响因子与研究区实际已发生的滑坡灾害数之间的关系,编制重庆市万州区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标准,并基于GIS技术和信息量模型法,计算滑坡评价因子的信息量,就万州区滑坡危险性进行区划,最后基于乡镇行政区对该区滑坡危险性区划进行细化。结果表明:建设用地、坡高为90~200 m的地形、1 024~1 060 mm的年降雨量以及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岩层等因素对万州区滑坡发生影响较大;根据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标准,万州区滑坡灾害被划分为高、中、低、极低等4个危险区;应用信息量模型法得到的万州区滑坡危险性区划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高危险区和中危险区面积分别为564.4 km2和848.6 km2,分别占万州区总面积的16.3%和24.5%,主要分布于长江干流及支流两岸的居民相对集中区以及公路干线地段;高危险和中危险乡镇主要分布在万州区经济较为发达的长江干流两岸,尤其是左岸的黄柏乡、太龙镇、天城镇、李河镇等以及万州主城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信息量模型 危险性区划 行政区 GIS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物元模型的耕地占补平衡生态安全评价 被引量:40
9
作者 施开放 刁承泰 +2 位作者 左太安 孙秀锋 孙永爱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3-250,共8页
针对目前耕地占补平衡生态安全评价中信息屏蔽和主观性问题,该研究以重庆市永川区为例,在构建耕地占补平衡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物元分析法和熵权理论,对其耕地占补平衡生态安全进行定量评价。熵权物元分析法包括构建评价... 针对目前耕地占补平衡生态安全评价中信息屏蔽和主观性问题,该研究以重庆市永川区为例,在构建耕地占补平衡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物元分析法和熵权理论,对其耕地占补平衡生态安全进行定量评价。熵权物元分析法包括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经典域、节域,建立耕地占补平衡生态安全评价物元模型,计算评价指标关联度,确定相关指标权重等内容。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2009年永川区耕地占补平衡生态安全级别为"较安全",2015年和2020年永川区耕地占补平衡生态安全级别为"安全",2005年、2009年、2015年和2020年永川区耕地占补平衡生态安全级别整体上呈现出由"较安全"向"安全"的提升趋势;物元分析单指标评价结果表明,永川区耕地占补平衡生态安全主要制约因子是人口密度、森林覆盖率、单位面积耕地农药负荷以及单位面积耕地化肥负荷等,而耕地占补平衡生态安全主要促进因子则是人均耕地面积、耕地与其他土地比例、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率、GDP年增长率、第一产业产值年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等。此外,为了验证熵权物元模型评价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将其评价结果与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熵权物元评价结果与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虽个别年份有差异,但未出现越级现象。与模糊综合评价相比,熵权物元评价结果更为准确、合理直观,能更细致地描述对象的生态安全等级,为耕地占补平衡生态安全评价研究提供了一种简单实用且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占补平衡 生态安全 熵权 物元分析 重庆市永川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熵与空间洛伦兹曲线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分析——以重庆市合川区为例 被引量:27
10
作者 边静 何多兴 +1 位作者 田永中 尚勇敏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01-204,211,共5页
结合重庆市合川区2009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信息熵、均匀度、优势度及空间洛伦茨兹曲线等方法,对其土地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合川区30个街镇土地利用空间布局,这对于引导合川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化与土地... 结合重庆市合川区2009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信息熵、均匀度、优势度及空间洛伦茨兹曲线等方法,对其土地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合川区30个街镇土地利用空间布局,这对于引导合川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化与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结果表明:(1)合川区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在空间上差异性明显,总体上可以分为信息熵高值区、信息熵中值区和信息熵低值区,三者的土地利用结构均衡程度逐步降低;(2)合川耕地与其他用地的分布较为均衡,园地、林地和牧草地的分布则相对集中;(3)合川区30个街镇具有各自的土地利用特色,充分利用区域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进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空间结构 信息熵 空间洛伦兹曲线 重庆市合川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协整理论的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变化关系分析——以重庆市渝东南地区为例 被引量:8
11
作者 肖强 胡聃 +3 位作者 肖洋 李勇志 谭宏 黄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577-3585,共9页
许多研究文献忽略了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质量的双向作用机制,从而导致了变量之间的内生性偏差。与以往研究相比,主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1)采用脉冲响应函数来分别考察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这两类变量之间的动态冲击反应。2)运用预测方... 许多研究文献忽略了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质量的双向作用机制,从而导致了变量之间的内生性偏差。与以往研究相比,主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1)采用脉冲响应函数来分别考察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这两类变量之间的动态冲击反应。2)运用预测方差分解技术来考察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变化在解释因素变动时的相对重要性。结论: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非平稳序列的经济增长指标、生态环境因子经过一阶差分后变得平稳,均为一阶单整,存在协整统计关系。从长期来看,人均GDP与废气排放量、固废排放量呈现负相关,而与矿产开采总量、化肥使用强度呈现正相关。其高度正相关性实证了该地区主要靠资源开发拉动经济增长。脉冲响应分析表明,快速经济增长是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原因,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对经济增长存在着反作用力。就响应效果而言,生态环境对经济增长的负向响应表明生态环境退化将导致人们对生态环境质量需求偏好的改变,从而对经济增长进程的变化产生外在压力,但生态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反馈效应具有滞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整分析 经济增长 生态环境变化 渝东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巴南区33所医院消毒供应现状调查及需求分析 被引量:22
12
作者 张秀琼 唐晓燕 +4 位作者 刘渝 朱渝 毛泽容 徐辉 李晓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0-63,共4页
目的调查重庆市巴南区33所医院消毒供应的现状,探索建立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CSSD)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选择重庆市巴南区的33所医院的消毒供应室相关负责人进行调研,了解现有消毒供应资源配置情况及医院管理者对资源共享型区域化消毒... 目的调查重庆市巴南区33所医院消毒供应的现状,探索建立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CSSD)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选择重庆市巴南区的33所医院的消毒供应室相关负责人进行调研,了解现有消毒供应资源配置情况及医院管理者对资源共享型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的认可程度,并将现况调查结果与我国消毒供应室卫生行业标准进行对比,分析33所医院消毒供应资源配置与标准的差异性。结果 33所医院中,22所设置消毒供应室(二级医院7所,一级医院14所,私立及其他类型医院1所),并且从不参与消毒供应相关培训12所。22所设置消毒供应室的医院中,"三区"设置合格率59. 09%,去污区合格8所(36. 36%);检查包装灭菌区配备合格10所(45. 45%),15所(68. 18%)最低人员配置合格;仅4所取得CSSD验收合格证。27所(81. 82%)医院管理者认可资源共享型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结论重庆市巴南区医院消毒供应室的建筑布局、设备设施、人员配置等存在严重不足,感染隐患较大。以现有标准化的CSSD为依托、创新工作模式,建立区域化CSSD进行复用物品的集中管理,可达到资源整合共享,减少设备设施的重复投入,提高复用物品的消毒灭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市 巴南区 医院 消毒供应 现状调查 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 资源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2015年耕地多功能时空演变及其协同与权衡研究——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为例 被引量:88
13
作者 王成 彭清 +1 位作者 唐宁 李颢颖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90-599,共10页
基于2005-2015年近10 a面板数据,在测算重庆市沙坪坝区耕地多功能基础上,探究其时空演变规律、多功能间协同与权衡关系,据此构建耕地空间组织经营模式。结果表明:耕地生产功能、景观游憩功能、社会保障功能及建设空间储备功能时空演变... 基于2005-2015年近10 a面板数据,在测算重庆市沙坪坝区耕地多功能基础上,探究其时空演变规律、多功能间协同与权衡关系,据此构建耕地空间组织经营模式。结果表明:耕地生产功能、景观游憩功能、社会保障功能及建设空间储备功能时空演变特征差异显著。耕地"生产-景观游憩-社会保障"功能间存在两两协同关系,且协同度均值"生产-景观游憩"〉"社会保障-景观游憩"〉"生产-社会保障";耕地建设空间储备功能与其他3项功能间存在此消彼长的权衡关系。据此构建了"一带两区"即山地休闲农业带、郊野农业游憩区、传统农业提升区的耕地空间组织经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多功能 时空演变 协同与权衡 空间组织经营模式 重庆市沙坪坝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中央商务区的区位选择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赵群毅 秦波 周一星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6-60,共5页
在我国CBD(中央商务区)的规划建设中,区位选择一直是存在疑问和争议的热点问题。文章认为CBD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功能特征和空间结构,明确CBD发展阶段是区位选择的前提和关键。以重庆市为例,在构建CBD区位选择工作流程的基础上,... 在我国CBD(中央商务区)的规划建设中,区位选择一直是存在疑问和争议的热点问题。文章认为CBD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功能特征和空间结构,明确CBD发展阶段是区位选择的前提和关键。以重庆市为例,在构建CBD区位选择工作流程的基础上,明确了重庆CBD在功能结构上处于商贸功能逐渐向商务功能转变的阶段,在空间结构上处于集中大于分散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商贸功能和商务功能不宜分离,CBD的建设在空间上不宜分散。最后通过综合比较渝中区和北部新区两个具体区位对CBD区位要求的满足程度,提出了在渝中区培育重庆CBD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商务区 区位选择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城市历史街区社会-生态环境与旅游开发耦合协调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沈苏彦 艾丽君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8-112,共5页
旅游开发已成为近年来城市历史街区复兴的主要方式之一,但盲目的旅游开发易给街区内的文化遗产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有必要对其社会-生态环境与旅游开发耦合协调程度进行分析。构建适应城市历史街区发展需要的社会-生态环境与旅游开发耦... 旅游开发已成为近年来城市历史街区复兴的主要方式之一,但盲目的旅游开发易给街区内的文化遗产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有必要对其社会-生态环境与旅游开发耦合协调程度进行分析。构建适应城市历史街区发展需要的社会-生态环境与旅游开发耦合协调模型,运用熵值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以南京市8个重点历史街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历史街区的社会-生态环境与其旅游开发的耦合协调程度总体呈现失调态势,同时证实了模型的可操作性及其在历史街区旅游发展背景下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态环境 历史街区 旅游开发 耦合协调 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聚类分析法的土地利用主体功能分区——以重庆市渝北区为例 被引量:13
16
作者 尹珂 肖轶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81-185,242,共5页
根据空间—属性一体化的概念模型,将影响主体功能分区的空间坐标、空间关系和属性特征纳入到统一的空间计算模型,综合运用K—平均算法和神经网络方法对城市功能分区进行了空间聚类计算,将重庆市渝北区19个乡镇划入了4个土地利用主体功能... 根据空间—属性一体化的概念模型,将影响主体功能分区的空间坐标、空间关系和属性特征纳入到统一的空间计算模型,综合运用K—平均算法和神经网络方法对城市功能分区进行了空间聚类计算,将重庆市渝北区19个乡镇划入了4个土地利用主体功能区:(1)北部新区、双凤桥街道和回兴街道属于优先开发区域;(2)龙山街道、龙溪街道、龙塔街道、悦来街道和双龙湖街道属于重点开发区域;(3)兴隆镇、古路镇、大湾镇、龙兴镇、玉峰山镇和统景镇属于适度开发区域;(4)硌碛镇、石船镇、木耳镇、大盛镇、茨竹镇属于控制开发区域。运用空间聚类分析法进行主体功能分区可同时反映空间位置和属性特征,体现了空间邻近性,使聚类结果更具客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主体功能分区 重庆市渝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不同类型农户生计脆弱性研究——以重庆市合川区为例 被引量:16
17
作者 谷雨 王青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715-1720,共6页
为探讨现阶段不同类型农户的生计脆弱性,对"生计脆弱性"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将农户分为三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评估农户生计脆弱性的综合分析框架和指标体系,并利用重庆市合川区入户调查数据,对不同类型农户的生计脆弱性程度进行... 为探讨现阶段不同类型农户的生计脆弱性,对"生计脆弱性"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将农户分为三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评估农户生计脆弱性的综合分析框架和指标体系,并利用重庆市合川区入户调查数据,对不同类型农户的生计脆弱性程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纯农户的生计脆弱性程度最高,外出务工农户次之,当地非农就业农户最低;缺乏完善的养老保障和农业发展落后是纯农户生计脆弱性的主要原因,外出务工对外出务工农户生计脆弱性存在双向影响,当地非农产业的脆弱性是导致当地非农就业农户生计脆弱性的重要原因。因此,制定改善农户生计脆弱性的相关措施需要充分考虑农户类型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 生计 脆弱性 重庆市合川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影响空间评价——以重庆市南川区为例 被引量:7
18
作者 杨坡 何多兴 +3 位作者 田永中 尚勇敏 吴杰 王海燕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15-219,共5页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通过土地结构和用地布局对生态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开展其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对进行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决策和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格网为评价单元,结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法,通过GIS的空间分析功...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通过土地结构和用地布局对生态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开展其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对进行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决策和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格网为评价单元,结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法,通过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定量评价南川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表明:(1)规划方案有效地增加了生态用地的面积,其生态服务价值增加了7 779.36万元,提高了7.69%;(2)规划目标年生态环境状况变化幅度R为正的地区占全区面积的92.32%,只有2.65%的地区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变差;(3)规划目标年的生态环境整体状况将会得到明显改善,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证明了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栅格单元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重庆市南川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合川区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环境效应评价 被引量:5
19
作者 尚勇敏 何多兴 +1 位作者 耿黎 杨庆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2-226,共5页
以2000—2009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景观格局指数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分析了重庆市合川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其景观格局和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9年,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和园地... 以2000—2009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景观格局指数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分析了重庆市合川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其景观格局和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9年,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和园地面积的大量减少和林地及建设用地面积的快速增加;其中耕地、园地面积分别减少了8.25%和11.50%,而林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水利用地面积分别增加了42.17%,16.88%和22.25%。景观格局呈现斑块数目减少,斑块密度降低,破碎度和优势度下降,多样性和均匀度增加的特征。区域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由19 713.46万元增加到20 462.07万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水分调节,废物处理和食物生产功能等方面有所下降,而在气体调节,气候调节,侵蚀控制,土壤形成,生物多样性,原材料提供和娱乐文化等方面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有所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 景观格局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重庆市合川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街区形态与社会网络结构相关性探索 被引量:12
20
作者 石亚灵 黄勇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01-105,共5页
为保护历史街区形态与社会网络结构,改善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历史街区出现的传统风貌破坏、形态急剧消失、社会结构日渐瓦解等现象,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文章以重庆偏岩镇、白沙镇及宁厂镇3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为例,构建核心保护街区的... 为保护历史街区形态与社会网络结构,改善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历史街区出现的传统风貌破坏、形态急剧消失、社会结构日渐瓦解等现象,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文章以重庆偏岩镇、白沙镇及宁厂镇3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为例,构建核心保护街区的居民户"点"单元与社会关系的"线"关系语义模型,在Ucinet6.0平台上构建社会网络拓扑结构。建立由社会网络整体完备度、局部稳定度和层级关联度构成的结构稳定性评价体系,并基于评价结论着重分析历史街区形态与社会网络结构形态的相关关系,为历史街区的形态与社会网络保护提出规划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街区形态 社会网络结构 社会网络分析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