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褐稻虱Nilaparvata lugens(Stl)和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ath)对异性鸣声的趋性 |
孔维泽
张志涛
|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89 |
1
|
|
2
|
安徽省十种水稻主栽品种对褐飞虱的抗性鉴定 |
许明
李大邦
林璐璐
谢明惠
肖青青
陈浩梁
|
《湖北农业科学》
|
2024 |
0 |
|
3
|
低空急流对中国褐飞虱重大北迁过程的影响 |
包云轩
谢杰
向勇
徐希燕
刘宇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23
|
|
4
|
稻田节肢动物群落营养层及优势功能集团的组成与多样性动态 |
郝树广
张孝羲
程遐年
罗跃进
田学志
|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8 |
109
|
|
5
|
水稻挥发性次生物质对褐飞虱寄主定向及生长的影响 |
杨朗
黄凤宽
曾玲
黄立飞
梁广文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17
|
|
6
|
褐飞虱对噻虫嗪和烯啶虫胺的抗性风险评估 |
李燕芳
张扬
崔百元
张振飞
廖永林
肖汉祥
|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12
|
|
7
|
广东稻区褐飞虱对烯啶虫胺和呋虫胺的敏感性测定 |
肖汉祥
刘明津
李燕芳
张扬
张振飞
李怡峰
|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8
|
|
8
|
对2005年水稻褐飞虱大发生的思考 |
高希武
彭丽年
梁帝允
|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45
|
|
9
|
桂东北稻区第七代褐飞虱迁飞规律及虫源分析 |
齐会会
张云慧
蒋春先
武俊杰
孙明阳
杨秀丽
程登发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9
|
|
10
|
烯啶虫胺和阿维菌素及其复配药剂对褐飞虱的田间防效 |
张小磊
李建洪
朱福兴
周锋
|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
2013 |
4
|
|
11
|
季风进退和转换对中国褐飞虱迁飞的影响 |
包云轩
黄金颖
谢晓金
陆明红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17
|
|
12
|
褐稻虱自然种群生命表的组建方法 |
庞雄飞
侯任环
包华理
|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
1992 |
39
|
|
13
|
环境因素对水稻次生物质的影响及其与抗褐飞虱关系 |
吴碧球
黄所生
李成
孙祖雄
周君雷
凌炎
蒋显斌
黄芊
龙丽萍
黄凤宽
|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7
|
|
14
|
扑虱灵对褐稻虱若虫生物活性及作用机制 |
刘贤进
杜正文
许大光
|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
1989 |
13
|
|
15
|
褐飞虱在中国东部秋季回迁的雷达观察 |
程遐年
张孝羲
程极益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4 |
32
|
|
16
|
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对水稻害虫的防治试验 |
耿鹏
杨柳
胡美英
安国栋
|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6
|
|
17
|
水稻田条带间作大豆、玉米对稻飞虱和缨小蜂种群数量的影响 |
姚凤銮
郑云开
林胜
尤民生
|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6
|
|
18
|
褐飞虱抗药性机理及其治理研究进展 |
王彦华
沈晋良
王鸣华
|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
2005 |
37
|
|
19
|
褐飞虱在适应抗性水稻品种“IR26”过程中的氨基酸含量变化 |
徐红星
吕仲贤
陈建明
郑许松
俞晓平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
2008 |
6
|
|
20
|
褐飞虱ABCG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
闸雯俊
王芳芳
李三和
胡刚
陈志军
刘凯
周雷
杨国才
游艾青
|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
2014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