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T-pro-BNP水平与心房颤动类型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7
1
作者 刘元伟 沈法荣 +2 位作者 王丽娟 孙国建 何浪 《浙江临床医学》 2013年第6期784-786,共3页
目的探讨各类型心房颤动与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急诊入院心房颤动患者共141例,排除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其中阵发性心房颤动85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35例,永久性心房颤... 目的探讨各类型心房颤动与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急诊入院心房颤动患者共141例,排除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其中阵发性心房颤动85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35例,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21例。另选30例无心力衰竭、无肾功能衰竭、无心律失常患者作对照。患者于入院后4~24 h内完成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检查,留取静脉血10ml,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NT-pro-BNP,并检测电解质。结果对照组NT-pro-BNP(215.5±102.2)pg/ml,低于房颤组的(825.2±186.4)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永久性心房颤动组患者血浆NT-pro-BNP (2103.3±680.2)pg/ml,显著高于持续性心房颤动组的(696.4±183.0)pg/ml及阵发性心房颤动组的(562.7±113.9)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持续性心房颤动与阵发性心房颤动组血浆NT-pro-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室房颤患者NT-pro-BNP水平显著升高并与房颤类型有密切相关,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NT-pro-BN水平明显高于持续性心房颤动及阵发性心房颤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nt-pro-bn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PCT NT-pro-BNP水平与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肺炎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5
2
作者 王亮亮 蔡云祥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第12期2032-2033,共2页
目的 探讨在心力衰竭合并肺炎的老年患者中,血清检测NT-pro BNP以及PCT的水平与患者的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老年患者75例,其临床诊断为心衰合并肺炎,根据预后分成死亡组和存活组.在入组患者住院的整个过程中,将... 目的 探讨在心力衰竭合并肺炎的老年患者中,血清检测NT-pro BNP以及PCT的水平与患者的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老年患者75例,其临床诊断为心衰合并肺炎,根据预后分成死亡组和存活组.在入组患者住院的整个过程中,将两组患者在入院后1d、2d、3d、5d、7d以及出院或者死亡当天的血清PCT、NT-pro-BNP水平详细记录,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入组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存活组的血清PCT水平在1d与死亡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2d开始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显著比死亡组水平低.存活组的血清NT-pro-BNP在1d与死亡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2d开始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显著比死亡组水平低.结论 血清中的PCT、NT-pro-BNP水平作为一项评价指标,对于心力衰竭合并肺炎的老年患者的严重程度以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能够预测患者的预后,并且指导患者的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氨基酸B型尿肽前体 心力衰竭 肺炎 老年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T-pro-BNP改良的GRACE风险评分对ACS患者12个月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赖国华 兰军 +2 位作者 涂昌 刘瑞杰 蔡振明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7期641-644,共4页
目的 探讨NT-pro-BNP改良的GRACE风险评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石龙人民医院2010-06~2012-06间400例ACS患者入院时NT-pro-BNP水平和GRACE风险评分。通过绘制ROC曲线分... 目的 探讨NT-pro-BNP改良的GRACE风险评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石龙人民医院2010-06~2012-06间400例ACS患者入院时NT-pro-BNP水平和GRACE风险评分。通过绘制ROC曲线分析NT-pro-BNP对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和最佳界值,并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的OR值,确定NT-pro-BNP在评分中的分值,建立NT-pro-BNP改良的GRACE风险评分。通过比较曲线下面积(AUC)来比较改良的GRACE风险评分和常规的GRACE风险评分对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 12个月内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是33.5%。NT-pro-BNP对12个月内的心血管事件有良好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为0.715(95%CI,0.731-0.880,P=0.000),其最佳界值为1 348.0 ng/ml,而且在Logistic回归分析中经GRACE风险积分校正后仍保留其预测价值。GRACE风险评分预测12个月心血管事件的AUC为0.623(95%CI 0.545-0.701),增加NT-pro-BNP参数后,增强了GRACE风险评分对12个月心血管事件预测价值(AUC 0.761,95%CI 0.694-0.992),GRACE风险评分和NT-pro-BNP改良的GRACE风险评分预测心血管事件的AUC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2,P=0.02)。结论 NT-pro-BNP改良的GRACE风险评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心血管事件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预后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GRACE风险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NT-pro-BNP与乳酸在脓毒症患者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向鑫 刘万红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第3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乳酸在不同严重程度脓毒症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脓毒症患者和32例同期非脓毒症住院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脓毒症患者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3组:脓毒症组(26例);严重... 目的探讨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乳酸在不同严重程度脓毒症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脓毒症患者和32例同期非脓毒症住院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脓毒症患者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3组:脓毒症组(26例);严重脓毒症组(30例);脓毒症休克组(33例).研究对象入组6h内,记录血清NT-pro-BNP及乳酸表达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二者相关性.结果①脓毒症组血清NT-pro-BNP、乳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随脓毒症严重程度增加,血清NT-pro-BNP、乳酸水平显著增加(P<0.01);②脓毒症组患者血清NT-pro-BNP和乳酸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219,P<0.01),严重脓毒症组患者血清NT-pro-BNP和乳酸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867,P<0.01),脓毒症休克组患者血清NT-pro-BNP和乳酸表达水平也呈正相关(r=0.7985,P<0.01).结论血清NT-pro-BNP及乳酸表达水平随疾病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二者表达水平呈正相关.血清NT-pro-BNP和乳酸水平对评估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严重脓毒症 脓毒症休克 N-末端脑钠肽前体 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桂保心浓煎剂对心衰大鼠NT-pro BNP及Caspase-3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马晓庆 钟栩 党婵娟 《西部中医药》 2016年第7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参桂保心浓煎剂对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诱导左心室功能不全大鼠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和心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影响。方法:将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模型组,低、中、高剂量组和空白... 目的:探讨参桂保心浓煎剂对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诱导左心室功能不全大鼠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和心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影响。方法:将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模型组,低、中、高剂量组和空白组,每组10只。模型组予致心力衰竭剂量(85 mg/kg)ISO后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空白组不予任何干预,余各组ISO给药后予低、中、高剂量的参桂保心浓煎剂治疗,8周后采用ELISA法测NT-pro BNP含量,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检测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1)与模型组相比,各药物组均可降低NT-pro BNP水平(P<0.01),但仍高于空白组(P<0.01),与中剂量相比,低剂量组无明显差别(P>0.05),高剂量组显著下降(P<0.01)。2)与模型组相比,各药物组均能抑制Caspase-3表达(P<0.01),但仍高于空白组(P<0.01),其抑制作用高剂量组强于中剂量组(P<0.01),中剂量组强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参桂保心浓煎剂能降低ISO诱导的左心室功能不全大鼠NT-pro BNP水平,改善心功能,可能机制是抑制Caspase-3过度表达,阻断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nt-pro BNP CASPASE-3 参桂保心浓煎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T-proBNP评估无心衰症状尿毒症患者容量负荷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徐敏 李中 +1 位作者 杨中香 刘国梅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15期126-127,共2页
目的:观察无心衰症状尿毒症患者透析前血浆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在容量负荷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无心衰症状尿毒症患者62例透析前收缩压、血肌酐、全身水肿程度及脱水量,并进行血浆NT-proBNP水平与上述各项... 目的:观察无心衰症状尿毒症患者透析前血浆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在容量负荷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无心衰症状尿毒症患者62例透析前收缩压、血肌酐、全身水肿程度及脱水量,并进行血浆NT-proBNP水平与上述各项指标的相关性研究。结果:透析前血浆NT-proBNP水平(5 111.9±2 783.6)pg/m L,与收缩压、血肌酐水平、脱水量及全身水肿程度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血NT-proBNP水平可能是判断早期容量负荷过高的一个敏感指标,对临床容量负荷评估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t—proBNP 尿毒症 透析 容量负荷心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T-proBNP对基层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危险分层的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古军恩 刘彩纯 +2 位作者 陈志坚 宋启兵 钟丽 《中国医学工程》 2015年第7期9-10,14,共3页
目的探析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对基层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危险分层的价值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符合条件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86例,对入院患者均在出入院时检测NT-proBNP,之后随诊1年。观察入院时NT-proBNP正常组(A... 目的探析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对基层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危险分层的价值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符合条件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86例,对入院患者均在出入院时检测NT-proBNP,之后随诊1年。观察入院时NT-proBNP正常组(A组)和升高组(B组)的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主要指标包括心绞痛反复发作、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失代偿心衰、猝死等)情况;再观察出院时NT-proBNP正常组(C组)和升高组(D组)的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 A组的心绞痛反复发作、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失代偿心衰、猝死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心绞痛反复发作、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失代偿心衰、猝死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显著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T-proBNP可以作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指导基层临床医生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并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NT-pro BNP对基层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危险分层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因子 N末端脑钠肽原 不稳定型心绞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NT-pro BNP H-FABP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崔耀刚 何志奇 +1 位作者 庞然 吕小宁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脑钠肽前体、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将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设为研究组,70名健康志愿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脑钠肽前体、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比较两组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尿... 目的探讨血清脑钠肽前体、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将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设为研究组,70名健康志愿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脑钠肽前体、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比较两组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尿酸、肌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敏C反应蛋白、生长分化因子-15水平。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脑钠肽前体、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脑钠肽前体、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急性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血清脑钠肽前体及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糖、肌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生长分化因子-15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三酰甘油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脑钠肽前体、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与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1),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脑钠肽前体、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因素(P<0.05),脑钠肽前体、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脑钠肽前体、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显著升高,二者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度,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脑钠肽前体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生化指标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机械通气配合低分子肝素治疗AECOPD合并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NT-Pro BNP、D-D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惠丽 李如尧 邹荣华 《内科》 2017年第2期181-184,共4页
目的分析无创机械通气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N端前体脑钠肽(NT-pro BNP)、D-二聚体(D-D)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AECOPD合并肺心病心力... 目的分析无创机械通气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N端前体脑钠肽(NT-pro BNP)、D-二聚体(D-D)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AECOPD合并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低分子肝素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肺功能的变化以及血清NT-pro BNP、D-D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7.59%)显著高于对照组(89.16%),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以及红细胞压积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FVC、FEV1、PaO_2、以及DLCO水平均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NT-Pro BNP、D-D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与单纯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无创机械通气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AECOPD合并肺心力衰竭患者,可显著降低患者的血液黏稠度,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肺心病心力衰竭 治疗 无创机械通气 低分子肝素 血清N端前体脑钠肽 D-二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脑钠肽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尾加压素Ⅱ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张焕梅 高瑞英 +5 位作者 程文俊 李晶 李蕊 赵丰 席建军 皇甫卫忠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24期77-80,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钠肽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尾加压素Ⅱ水平的影响,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2年11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病房住院的老年CHF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钠肽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尾加压素Ⅱ水平的影响,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2年11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病房住院的老年CHF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重组人脑钠肽治疗,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观察两组用药前后呼吸困难程度、射血分数、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尾加压素Ⅱ水平等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用药前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射血分数[(37.1±4.6)%]、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3809±258)ng/L]、尾加压素Ⅱ水平[(10.3±3.4)ng/L]均优于对照组[(35.6±5.3)%、(4023±278)ng/L、(11.3±3.6)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重组人脑钠肽可使老年CHF患者呼吸困难减轻、全身状况改善、射血分数提高、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及尾加压素Ⅱ水平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脑钠肽 慢性心力衰竭 N-末端脑钠肽前体 尾加压素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对OPCAB术后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晓密 韩宏光 +5 位作者 王辉山 孟庆涛 杨忠路 韩劲松 刘宇 张晓慧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6年第9期812-818,862,共8页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对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后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AF)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12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OPCAB后阵发性房颤患者247例为...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对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后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AF)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12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OPCAB后阵发性房颤患者247例为试验组,选择年龄、性别、合并疾病等一般情况相匹配的术后非房颤患者247例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合并疾病、实验室指标、超声心动图结果,并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基本情况、术前超声结果、实验室指标等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OPCAB术后阵发性心房颤动组RDW(t=3.261,13.67±0.81,12.59± 1.02,P=0.001)、NT-pro-BNP(t=2.424,619.39±789.56,296.39±309.36,P=0.019)均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患者左心房直径增大(t=5.913,40.4±8.7,37.3±7.5,P=0.000),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t=-4.216,54.3±7.9,61.6±7.1,P=0.000).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AD、RDW、NT-pro-BNP是OPCAB术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RDW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59(95%CI 0.550~0.767,P=0.000),Youden指数最大的切点是12.75,其敏感度为70.0%、特异度为45.3%.NT-pro-BN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0(95%CI 0.611~0.810,P=0.007),Youden指数最大的切点是156.80,其敏感度为82.5%、特异度为57.4%.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RDW、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可能是OPCAB术后房颤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分布宽度 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房颤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rto 3系统指导下导管消融频发性室性早搏的有效性观察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劲风 汪祥海 +2 位作者 蔚有权 刘文洁 杨浩 《安徽医学》 2015年第10期1194-1197,共4页
目的探讨Carto 3三维电生理导航系统指导消融频发性室性早搏(PVC)的临床疗效,以及射频消融术(RFCA)前后血浆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NT-pro BNP)、心脏结构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2011年至2013年47例频发室性早搏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为病... 目的探讨Carto 3三维电生理导航系统指导消融频发性室性早搏(PVC)的临床疗效,以及射频消融术(RFCA)前后血浆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NT-pro BNP)、心脏结构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2011年至2013年47例频发室性早搏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为病例组,根据标测系统的不同,分为传统组(n=17)和三维组(n=30)。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放电次数及手术即刻成功率、远期成功率。同时监测所有病例行导管消融前及消融3个月后的NT-pro 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值,另选取51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三维组在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消融放电次数上明显优于传统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即刻成功率(82.35%vs 93.33%)、远期成功率(76.47%vs 86.67%)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病例组术前、病例组术后3个月NT-pro BNP浓度、LVEDd以及LVEF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二维影像,在Carto 3三维电生理导航系统下行射频消融治疗频发性室性早搏具有较高的即刻及远期成功率,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射频消融 室性早搏 B型利钠肽 Carto3电生理导航系统 左室舒张末期容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心颗粒治疗老年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伴焦虑抑郁对照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任明芬 殷国田 +1 位作者 焦全德 魏旭明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治疗老年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伴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老年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伴焦虑抑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3例、对照组40例,均给予硝酸酯类、抗血小板、调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治疗老年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伴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老年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伴焦虑抑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3例、对照组40例,均给予硝酸酯类、抗血小板、调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口服稳心颗粒治疗,观察4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左心室射血分数、24h室性心律失常次数,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焦虑抑郁状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24h动态心电图ST段压低值及ST段压低持续时间、24h室性心律失常次数等心功能指标及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O.01),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值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O.01)。治疗4周末治疗组室性心律失常改善总有效率为95.4%,对照组为72.5%,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O.01)。结论稳心颗粒能有效缓解老年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伴焦虑抑郁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改善心功能,有利于缓解其焦虑抑郁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律失常 焦虑 抑郁 心身疾病 稳心颗粒 N末端B型利钠肽原 左心室射血分数 汉密顿焦虑量表 汉密顿抑郁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对急性肺栓塞危险分层和预后预测的价值 被引量:12
14
作者 黄玲 陈曼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11期121-124,共4页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急性肺栓塞(APE)患者危险分层和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4年8月武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APE患者102例。按危险分层分为高危组(24例)、中危组(49例)和低危组(29例...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急性肺栓塞(APE)患者危险分层和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4年8月武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APE患者102例。按危险分层分为高危组(24例)、中危组(49例)和低危组(29例),记录各组基线资料并对相关指标进行比较;根据有无右心功能不全分为右心功能不全组和右心功能正常组,比较两组间NT-proBNP等相关指标间的差异;根据有无主要不良事件发生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并对NT-proBNP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三组患者入院时的心率、收缩压、右心功能不全的比例、指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PaO2)、NT-proBNP、超敏肌钙蛋白Ⅰ(cTnⅠ)、D-二聚体(D-Dimer)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心功能不全组患者的NT-proBNP值为(3224.6±284.6)ng/L,高于右心功能正常组患者的NT-proBNP值[(186.3±64.3)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的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T-proBNP检测有助于APE的危险分层,并对预测患者右心衰的发生及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 急性肺栓塞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多参数评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随访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叶加宝 杨俊华 +2 位作者 赵丽 周炳元 赵彩明 《浙江临床医学》 2011年第11期1233-1235,共3页
目的应用心功能超声多参数评分(HF—EMPS)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治疗前后的整体心功能状态,并分析其与BNP的关系。方法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53例,分别于初诊及药物治疗6个月后行BNP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治疗前后HF—E... 目的应用心功能超声多参数评分(HF—EMPS)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治疗前后的整体心功能状态,并分析其与BNP的关系。方法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53例,分别于初诊及药物治疗6个月后行BNP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治疗前后HF—EMPS及各参数与血浆BNP的变化。结果(1)治疗前后lgBNP、HF—EMPS、肺动脉压力参数及瓣膜参数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相关性分析表明lgBNP与HF—EMPS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等于0.43,(P〈0.05),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表明瓣膜参数及肺动脉压参数为BNP高于400pg/ml的强危险因素。结论HF—EMPS可用于慢性心衰患者的整体心功能的评估,指导慢性心衰患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超声心动图 心功能 氨基末端脑钠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心方对扩张型临床心衰期心肌病患者心功能及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文 董耀荣 +1 位作者 陈兆善 胡坚文 《西部中医药》 2013年第7期4-7,共4页
目的:观察强心方对扩张型临床心衰期心肌病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临床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根据病情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 目的:观察强心方对扩张型临床心衰期心肌病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临床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根据病情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的1型受体阻断剂(ARB)及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强心合剂煎服,1包/次,2次/d。2组均以连续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心超EF值及血浆NT-pro-BNP水平的变化。结果:强心方能显著改善患者肾虚症状积分(P<0.05),治疗后患者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都有非常显著的升高(P<0.01),治疗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显著的缩短(P<0.05),同时神经体液因子血浆NT-pro-BNP的水平有非常显著的下降(P<0.01),其中NT-pro-BNP、EF较对照组有显著的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而对照组作用不明显。结论:强心方可能通过加强临床心衰患者心脏的收缩功能、改善血流动力学(增加心输出量,提高射血分数)及调节神经体液因子(降低血浆NT-pro-BNP浓度),干预心室重构发生、发展,从而延缓心力衰竭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临床心衰期 强心方 nt-pro-bnp 心室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尿酸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状态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倩 任凤学 苏豪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8年第5期424-427,共4页
目的 研究血尿酸水平与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状态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航空总医院心内科因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的患者200例,选择同期非心衰入院患者180例为对照组,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及检验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 研究血尿酸水平与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状态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航空总医院心内科因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的患者200例,选择同期非心衰入院患者180例为对照组,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及检验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高尿酸血症与慢性心力衰竭发生的相关性.依据尿酸水平,将200例心衰患者分为尿酸正常组、轻度高尿酸血症组和显著高尿酸血症组,统计分析心衰患者血尿酸水平与患者心功能状态的关系.结果 慢性心力衰竭组患者平均尿酸为(488.23± 13.56) μmol/L,对照组平均尿酸为(396.54±15.34)μmol/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血症与慢性心力衰竭发生的OR值为2.244(P<0.05).在2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尿酸正常组、轻度高尿酸血症组及显著高尿酸血症组间心功能分级、NT-proBNP、6 min步行距离、LVEF、LVEDV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尿酸水平的升高,心功能指标进一步恶化.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高尿酸血症发生率更高.高尿酸血症可能是慢性心衰的危险因素.血尿酸水平越高,患者心功能状态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高尿酸血症 心功能 N端前脑钠肽 射血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缬沙坦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N端脑钠肽前体及和肽素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福生 蒲晓群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3年第9期705-708,共4页
目的观察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缬沙坦治疗前后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和肽素的变化,探讨缬沙坦抑制心室重构的作用机制。方法纳入2011年6月至2012年9月在湖南株洲凯德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就诊的老年慢性心衰... 目的观察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缬沙坦治疗前后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和肽素的变化,探讨缬沙坦抑制心室重构的作用机制。方法纳入2011年6月至2012年9月在湖南株洲凯德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就诊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9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常规治疗+缬沙坦,n=50)和对照组(仅常规治疗,n=49),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6个月,血浆NT-proBNP、和肽素水平及心室结构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与治疗前、治疗6个月与1个月比较,血浆NT-proBNP及和肽素水平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1个月、6个月的血浆NT-proBNP、和肽素水平与同时间段对照组相比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1个月,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与治疗前比较,以及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治疗组LVEF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LVESD及LVEDD较对照组明显减小(均P<0.01)。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能够抑制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血浆NT-proBNP、和肽素的分泌,抑制神经内分泌因子,抑制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缬沙坦 N端脑钠肽前体 和肽素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起源的频发室性早搏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坤 邱治芬 +3 位作者 范东晟 尉希清 张洪生 谭洪勇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326-328,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起源部位的频发室性早搏对于神经内分泌因子(N端前脑钠肽,NT pro-BNP)及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探讨室性早搏分类诊疗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入住我院并行射频消融术的60例右室流出道(RVOT)起源频发室性... 目的研究不同起源部位的频发室性早搏对于神经内分泌因子(N端前脑钠肽,NT pro-BNP)及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探讨室性早搏分类诊疗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入住我院并行射频消融术的60例右室流出道(RVOT)起源频发室性早搏患者为RVOT组,同期选择45例左心室(LV)起源频发室性早搏患者为LV组,检测并比较两组N端前脑钠肽(NT pro-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差异。结果 RVOT组NT pro-BNP明显低于LV组[(618.8±185.1)pg/ml vs(768.1±163.6)pg/ml,P<0.05)];RVOT组LVEDD明显小于LV组[(47.6±4.4)mm vs(54.3±5.7)mm,P<0.05)],而RVOT组患者LVEF明显好于LV组患者[(65.8±3.6)%vs(59.1±4.9)%,P<0.05)]。结论低位起源的频发室性早搏可引起神经内分泌因子的激活,并引起左室扩大和左室功能的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早搏起源 N端前脑钠肽 左室射血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被引量:5
20
作者 田才林 罗俊 +2 位作者 孙佳浩 刘中民 范慧敏 《浙江临床医学》 2019年第1期39-40,共2页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2014?年中国心衰指南临床心衰标准,纳入慢性心衰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干预组25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中药辨证论治.检测6分钟步行...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2014?年中国心衰指南临床心衰标准,纳入慢性心衰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干预组25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中药辨证论治.检测6分钟步行距离实验、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生活评分、心超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浆脑钠肽(NT-proBNP)相关指标.结果 (1)6分钟步行距离实验:治疗后干预组6分钟步行距离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明尼苏达生活质量问卷(MLHFQ):治疗后干预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心脏超声:两组LVEF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5).(4)血浆NT-proBNP比较: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干预组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明显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 慢性心力衰竭 6分钟步行距离实验 心脏超声 血浆脑钠肽 明尼苏达生活质量问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