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燃气增程式混动车加载策略对NO_x排放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朱赞 邓远海 官维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39-444,共6页
由于京Ⅵ法规的特殊性,典型增程式混合动力车整车排放可以达标国Ⅵ法规要求,但无法满足京Ⅵ法规要求.针对该问题,在一台4缸4.5 L排量的增程式混合动力天然气车专用发动机上,按照中国典型城市公交循环(CCBC循环)工况开展了不同加载策略... 由于京Ⅵ法规的特殊性,典型增程式混合动力车整车排放可以达标国Ⅵ法规要求,但无法满足京Ⅵ法规要求.针对该问题,在一台4缸4.5 L排量的增程式混合动力天然气车专用发动机上,按照中国典型城市公交循环(CCBC循环)工况开展了不同加载策略对瞬时NO_x排放的影响,研究分析了典型增程式混合动力天然气车发动机启动阶段的工作特征,以及启动阶段加载时间和加载路径对整车排放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常规加载路径(即发动机转速和负荷线性增长)情况下,延长加载时间3 s至40 s能有效降低NO_x排放,把整车瞬时NO_(x)排放30 s平均值从786×10^(-6)减少至504×10^(-6),能够满足京Ⅵ法规但相对法规限值的裕度不大.然而通过在启动阶段改变加载路径策略的研究发现,使用先在小负荷工况提升发动机转速至目标值,之后保持发动机转速不变提升发动机负荷至目标值的加载路径,可以将整车瞬时NO_x排放30 s平均值进一步降低至271×10^(-6),满足京Ⅵ整车法规要求的同时保证了足够的裕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程式混合动力燃气车 加载策略 瞬时no_x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无烟煤空气分级燃烧NO_x排放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韩佳宸 王勇强 +4 位作者 周朝阳 程世军 靳轲 白诺敏 周月桂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2-97,134,共7页
采用自建的20 kW煤粉燃烧自维持一维试验炉系统进行了山西无烟煤空气分级燃烧和NO_x排放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煤粉气流在炉内自维持稳定燃烧,可有效地模拟煤粉锅炉炉内的流动、燃烧以及NO_x生成的全过程;单级空气分级燃烧... 采用自建的20 kW煤粉燃烧自维持一维试验炉系统进行了山西无烟煤空气分级燃烧和NO_x排放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煤粉气流在炉内自维持稳定燃烧,可有效地模拟煤粉锅炉炉内的流动、燃烧以及NO_x生成的全过程;单级空气分级燃烧时,增加空气分级深度有利于提高NO_x还原效率,NO_x还原效率最高可达51.7%;随着空气分级深度的增加,最佳燃尽风喷口位置向上偏移;通过合理配置燃尽风喷口位置及燃尽风量比例,多级空气分级燃烧时的NO_x还原效率将高于单级空气分级燃烧,可达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无烟煤 空气分级燃烧 多级空气分级 no_x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烟气回流降低NO_x排放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曦宏 《石油化工设备技术》 CAS 2017年第3期26-32,共7页
如何减少NO_x的排放是目前节能环保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未来加热炉优化设计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考虑到石油化工加热炉的特点,针对部分存在烧油工况的加热炉,在其烟气余热回收系统中,回流一部分烟气到助燃空气中,降低燃烧温度,减少N... 如何减少NO_x的排放是目前节能环保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未来加热炉优化设计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考虑到石油化工加热炉的特点,针对部分存在烧油工况的加热炉,在其烟气余热回收系统中,回流一部分烟气到助燃空气中,降低燃烧温度,减少NO_x的排放。该方法基于低氧燃烧的理论,通过将高温烟气与预热空气混兑的手段,在保证燃烧器稳定燃烧的前提下,采用合理降低助燃空气中氧含量的方法实现达到降低NO_x排放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_x排放 烟气回流 氧含量 回流烟气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SC-CKPLS方法的SCR出口NO_x排放预测 被引量:1
4
作者 闫来清 董泽 孟磊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13,共7页
针对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脱硝系统反应过程复杂,在工况变化时存在非线性、大惯性和强干扰性的特点,难以建立准确的出口NO_x排放浓度模型。利用核偏最小二乘法具有解决变量众多且存在严重相关的非线性工... 针对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脱硝系统反应过程复杂,在工况变化时存在非线性、大惯性和强干扰性的特点,难以建立准确的出口NO_x排放浓度模型。利用核偏最小二乘法具有解决变量众多且存在严重相关的非线性工业过程建模的优点,首先引入正交信号校正(orthogonal signal correction,OSC)对相空间重构后的样本进行预处理,剔除与建模无关的信息;然后利用组合核偏最小二乘法(combination kernel partial least squares,CKPLS)具有较好的学习能力和泛化能力的特点,提出OSC-CKPLS方法提高模型性能;最后采用滑动窗口更新,并反馈补偿修正模型。对2个标准数据集进行仿真,分别验证CKPLS、OSC和OSC-CKPLS能够提高模型性能;并对SCR脱硝系统现场数据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催化还原 脱硝系统 正交信号校正 组合核偏最小二乘法 出口no_x排放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藻类生物质非等比混燃NO_x排放及N转化特性
5
作者 孙进 赵兵涛 苏亚欣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13-1018,共6页
为探究不同温度下非等质量配比的藻类生物质混合燃烧后NO_x排放及N转化特性,将条浒苔、马尾藻和小球藻以不同质量配比混合,并在一维管式炉中燃烧。结果表明:与藻类生物质单独燃烧后NO_x的排放特性不同,在600~800℃下藻类生物质非等质量... 为探究不同温度下非等质量配比的藻类生物质混合燃烧后NO_x排放及N转化特性,将条浒苔、马尾藻和小球藻以不同质量配比混合,并在一维管式炉中燃烧。结果表明:与藻类生物质单独燃烧后NO_x的排放特性不同,在600~800℃下藻类生物质非等质量配比混合燃烧后NO_x质量浓度均呈单峰分布,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峰值逐渐增大;由于3种藻类生物质之间具有耦合作用,导致NO_x的转化率和NO_x单位排放量均降低;在600~800℃下,3种藻类生物质质量配比为50%∶25%∶25%、25%∶50%∶25%和25%∶25%∶50%时,NO_x削减率分别为22.1%~53.7%、22.6%~45.8%和21.1%~48.6%,且NO_x削减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类生物质 非等比混合 燃烧 no_x排放 N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超临界旋流燃烧锅炉低NO_x高效燃烧试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岳峻峰 邹磊 +1 位作者 张恩先 贾涛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6-51,68,共7页
针对某厂660 MW超超临界燃煤锅炉,通过变O_2体积分数、变不同层燃烧器风量分配方式、变内二次风量、变同层燃烧器风量分配方式和变燃尽风量等试验对其进行了性能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投产后锅炉炉渣碳质量分数和CO排放体积浓度较高,但通... 针对某厂660 MW超超临界燃煤锅炉,通过变O_2体积分数、变不同层燃烧器风量分配方式、变内二次风量、变同层燃烧器风量分配方式和变燃尽风量等试验对其进行了性能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投产后锅炉炉渣碳质量分数和CO排放体积浓度较高,但通过高O_2体积分数运行、开大内二次风量和设置合理的外二次风配风方式及燃尽风风门开度,可有效降低炉渣碳质量分数和CO排放体积浓度,其中内二次风量的影响最大;在各影响因素中,运行O_2体积分数和燃尽风量大小对NO_x排放影响最大。通过综合优化调整,锅炉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各项主要性能参数均达到或优于设计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锅炉 旋流燃烧器 no_x排放 灰渣碳质量分数 CO体积浓度 燃烧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级燃烧技术在LNG接收站浸没燃烧式气化器中的应用与优化
7
作者 杨潇 刘春言 《石化技术》 2025年第1期48-49,27,共3页
针对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在气化过程中面临的氮氧化物(NO_x)排放问题,深入研究了浸没燃烧式气化器(SCV)采用分级燃烧技术实现低氮排放的可能性与实践效果。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探讨了分级燃烧技术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要点,... 针对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在气化过程中面临的氮氧化物(NO_x)排放问题,深入研究了浸没燃烧式气化器(SCV)采用分级燃烧技术实现低氮排放的可能性与实践效果。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探讨了分级燃烧技术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要点,以及在北京燃气集团天津南港LNG应急储备项目中的具体应用案例。研究表明,分级燃烧技术能够显著降低NO_x排放,同时保持较高的燃烧效率和运行稳定性,为LNG接收站的环保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接收站 浸没燃烧式气化器 分级燃烧 低氮技术 no_x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樽海鞘算法的锅炉NOx排放模型优化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牛培峰 苗孔号 +2 位作者 尚士新 常玲芳 张先臣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46-1151,共6页
为了建立高效的NO x排放质量浓度预测模型,以某330 MW的煤粉锅炉为研究对象,利用自适应樽海鞘算法(ASSA)优化快速学习网(FLN)建立预测模型。首先用8个基准测试函数检测ASSA的性能并与其它3种算法进行对比,结果显示ASSA算法的收敛速度更... 为了建立高效的NO x排放质量浓度预测模型,以某330 MW的煤粉锅炉为研究对象,利用自适应樽海鞘算法(ASSA)优化快速学习网(FLN)建立预测模型。首先用8个基准测试函数检测ASSA的性能并与其它3种算法进行对比,结果显示ASSA算法的收敛速度更快,寻优结果更好;将该模型与差分进化算法(DE)、粒子群算法(PSO)和樽海鞘算法(SSA)优化的快速学习网进行比较,结果表明ASSA-FLN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精度和泛化能力,可有效准确地预测煤粉炉的NO x排放质量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NO x排放 质量浓度 樽海鞘算法 快速学习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通道逆喷旋流煤粉燃烧特性及NO_(x)排放试验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牛芳 刘鹏中 +3 位作者 王鹏涛 王学文 于硕 王乃继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2-148,共7页
煤粉燃烧器是煤粉工业锅炉核心技术,也是实现煤炭在工业锅炉领域清洁高效利用的关键。为探究14 MW多通道逆喷旋流煤粉燃烧器的燃烧特性及NO_(x)排放特性,基于热态台架试验及14 MW煤粉工业锅炉工业试验,采用高温热电偶、烟气分析仪、高... 煤粉燃烧器是煤粉工业锅炉核心技术,也是实现煤炭在工业锅炉领域清洁高效利用的关键。为探究14 MW多通道逆喷旋流煤粉燃烧器的燃烧特性及NO_(x)排放特性,基于热态台架试验及14 MW煤粉工业锅炉工业试验,采用高温热电偶、烟气分析仪、高速工业摄像机和飞灰收集装置对预燃室内温度分布、组分浓度分布以及预燃室外火焰形态和尺寸、炉尾NO_(x)排放浓度和飞灰发热量进行测量,定量表征了该燃烧器的燃烧特性、火焰特性及NO_(x)排放特性。试验结果表明:(1)燃烧特性方面,逆向射流、旋转射流及预燃室技术的耦合,在预燃室内初级火焰区创造了高温(>1 200℃)、低氧(<1%)、高质量浓度CO(>50 000 mg/L)和低质量浓度NO_(x)(<300 mg/Nm~3)的强还原区,实现了煤粉在预燃室内的低氮、稳燃。紧贴预燃室壁面的直流外二次风形成了低于440℃的低温区域,其对于降低预燃室壁面温度、壁面高温腐蚀具有重要作用。(2)火焰特性方面,预燃室外燃烧火焰长度约为2 680 mm,火焰直径接近770 mm,火焰发散角为27.97°,火焰形态稳定、色泽明亮且具有一定的旋转刚性。火焰锋面上存在明显的褶皱,表明火焰锋面上的热质交换较为强烈,燃烧强度较为剧烈。(3)NO_(x)排放特性及燃尽特性方面,炉尾NO_(x)初始排放质量浓度为384 mg/Nm^(3)(O_(2)质量分数为9%条件下),再结合SNCR技术可将NO_(x)排放质量浓度降至164 mg/Nm~3(O_(2)质量分数为9%条件下),而此时炉尾飞灰低位发热量仅为540 k J/kg,计算得煤粉燃烧效率约为97.92%,具备低氮、高效的燃烧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煤粉锅炉 多通道煤粉燃烧器 燃烧特性 火焰特性 no_x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粉燃烧时富氧部分气化对NO_x生成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程晓磊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15-221,共7页
燃煤锅炉运行中氮氧化物(NO_(x))初始排放浓度高,影响其系统运行的经济性。为减少煤粉燃烧NO_x的生成量,从源头控制NO_(x),提出了煤粉富氧部分气化耦合燃烧的低氮燃烧技术思路。煤粉在燃烧器内低过量空气系数和富氧气氛条件下生成强还... 燃煤锅炉运行中氮氧化物(NO_(x))初始排放浓度高,影响其系统运行的经济性。为减少煤粉燃烧NO_x的生成量,从源头控制NO_(x),提出了煤粉富氧部分气化耦合燃烧的低氮燃烧技术思路。煤粉在燃烧器内低过量空气系数和富氧气氛条件下生成强还原性气体,并通过炉膛分级配风实现控制煤粉燃烧初始NO_(x)排放的目的。数值模拟,气相反应模型采用有限速率/涡耗散(FR/ED)模型,考虑了煤粉在气化反应中涉及的反应动力学机理,更适合于煤粉富氧部分气化反应模拟。结果表明:采用氧体积分数为25.9%的富氧气氛时,燃烧器内反应进行程度明显提升,燃烧器内温度由897℃升至1 007℃,燃烧器出口温度由1 255℃升至1 356℃,CO体积分数由5.48%升至7.17%,碳转化率由61.54%升至86.27%。7 MW双锥燃烧器的富氧试验结果验证了数值模拟的结论,燃烧器内采用合适的氧浓度和过量空气系数,可形成强还原性气氛;燃烧器内过量空气系数越低,燃烧器出口CO和CH_4等还原性气体的浓度越高,燃烧器内空气中氧体积分数由21.0%升至28.3%时,燃烧器出口中心处CO体积分数由9.540%提高至20.258%,燃烧器出口NO_(x)生成量为0。工业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富氧部分气化和空气分级均能起到降低锅炉NO_(x)初始排放的作用,两者结合低氮效果更好,在富氧比例为28.3%、分级配风比例为41.2%时,锅炉NO_(x)初始排放质量浓度可由546 mg/m^(3)降至159 m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燃烧 低氮燃烧 富氧分级燃烧 no_x排放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的柴油机排放预测技术 被引量:2
11
作者 钟祥麟 于全顺 +1 位作者 高忠明 陈旭 《内燃机与动力装置》 2021年第5期27-33,40,共8页
为实现柴油机排放预测,利用试验设计(design of experiment,DoE)试验获取满足柴油机工作范围的稳态试验数据,利用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搭建柴油机气缸模型,使用GT-Power软件搭建柴油机的进排气系统模型,将两者耦合搭... 为实现柴油机排放预测,利用试验设计(design of experiment,DoE)试验获取满足柴油机工作范围的稳态试验数据,利用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搭建柴油机气缸模型,使用GT-Power软件搭建柴油机的进排气系统模型,将两者耦合搭建柴油机整机模型,并通过试验验证模型在稳态及瞬态工况下的预测精度。结果表明:稳态工况下模型的NO_(x)排放预测相对误差为4.1%,瞬态循环工况下模型的NO_(x)排放预测相对误差为1.2%;该模型可以较准确地预测柴油机的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BP神经网络 GT-POWER NO x排放预测 瞬态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锅炉变工况NOx排放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于浩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0年第18期145-146,共2页
面对日渐严格的环保要求,针对锅炉变工况运行与NOx排放关系进行简要的研究,描述了过量空气系数及锅炉负荷变化对SCR脱硝效率及锅炉NOx排放量的影响,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 SCR no_x排放 变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高原实际行驶排放试验研究
13
作者 刘文彬 《内燃机与动力装置》 2023年第6期71-76,共6页
为降低高原低温边界环境下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PHEV)实际行驶污染物排放(real driving emissions,RDE),采用车载便携式排放测试设备对某PHEV车型开展RDE测试,基于排放测试结果,优化发动机控制单元、整... 为降低高原低温边界环境下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PHEV)实际行驶污染物排放(real driving emissions,RDE),采用车载便携式排放测试设备对某PHEV车型开展RDE测试,基于排放测试结果,优化发动机控制单元、整车控制单元控制策略降低冷起动、过渡工况的排放,并对优化后的PHEV进行RDE测试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后,RDE测试总行程的NO_(x)、PN排放较优化前分别下降52.5%、75.2%,市区行程的NO x、PN排放分别下降70.3%、51.6%,且NO_(x)、PN的符合性因子均小于2.1,满足国六b要求。PHEV实际道路排放与传统车型存在较多不同,需要从多工况、多控制器角度出发优化排放,满足环保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PHEV RDE NO x排放 P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氨对煤粉着火和污染物排放影响的试验研究
14
作者 庞振洲 贾庚 《锅炉制造》 2023年第6期28-30,35,共4页
本文利用电加热炉试验平台,研究了掺氨对煤粉着火和污染物排放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氨与煤粉的混合燃料,能够实现在炉内的共燃;掺氨对煤粉着火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掺氨比率的提高,抑制作用越强;并且在无燃尽风时掺氨对煤粉燃烧过程中... 本文利用电加热炉试验平台,研究了掺氨对煤粉着火和污染物排放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氨与煤粉的混合燃料,能够实现在炉内的共燃;掺氨对煤粉着火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掺氨比率的提高,抑制作用越强;并且在无燃尽风时掺氨对煤粉燃烧过程中NO_(x)的生成有促进作用,随着掺氨比例的提高,NO_(x)排放浓度明显提高,其中掺氨比例为10%时,相对于不掺氨气时,NO_(x)排放浓度提高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掺氨 着火点 NO x排放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氢燃料微预混喷嘴燃烧特性实验研究
15
作者 葛正好 撒博文 +2 位作者 朱涛 邵宇轩 邵卫卫 《燃气轮机技术》 2024年第4期32-39,共8页
为探究微预混喷嘴在纯氢燃料下的燃烧特性,设计了模型实验件,并在常压下开展了纯氢燃料燃烧性能实验研究。研究了喷嘴间距、直径以及进气空气温度对火焰结构和污染物排放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工况范围内,微混火焰呈现独立的多微射流... 为探究微预混喷嘴在纯氢燃料下的燃烧特性,设计了模型实验件,并在常压下开展了纯氢燃料燃烧性能实验研究。研究了喷嘴间距、直径以及进气空气温度对火焰结构和污染物排放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工况范围内,微混火焰呈现独立的多微射流火焰形态,在接近贫熄边界时,火焰开始抬升并转变成整体大火焰形态。当喷嘴间距缩小至S x=1.5D后,相邻火焰之间的火焰锋面存在相互重叠的区域,耦合作用增强,导致稳定性下降。火焰宽度随着喷嘴直径缩小而缩小。该微预混喷嘴可在较宽范围内实现纯氢燃料稳定燃烧,且具有较优的低排放燃烧性能。在绝热温度2000 K工况下NO_(x)排放低于10×10^(-6)(干基,体积分数,15%O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氢燃料 微预混喷嘴 火焰结构 NO x排放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贫预混燃烧室氨氢燃烧数值模拟研究
16
作者 宋权斌 常薛峰 +3 位作者 肖和波 罗玺 李雅琴 李新卓 《燃气轮机技术》 2024年第3期18-23,共6页
氨气因燃烧时无碳排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通过数值模拟对纯氨以及氨氢混合燃料在贫预混燃烧室中的燃烧特性以及污染物排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纯氨以及掺氢比为10%~50%的氨氢混合燃料均可在本文所采用的燃烧室中稳定燃烧;随着掺氢... 氨气因燃烧时无碳排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通过数值模拟对纯氨以及氨氢混合燃料在贫预混燃烧室中的燃烧特性以及污染物排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纯氨以及掺氢比为10%~50%的氨氢混合燃料均可在本文所采用的燃烧室中稳定燃烧;随着掺氢比的增大,主燃区温度越来越高,火焰形状越来越宽,在掺氢比达到61%时发生回火;随着掺氢比的增大,主燃区内产生的NO浓度单调递增;在火焰筒出口处由于从掺混孔以及冷却孔射入大量空气,掺氢比由0增加到30%时NO摩尔分数单调增加到2.13×10^(-4),当掺氢比继续增大时NO浓度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预混燃气轮机燃烧室 氨氢混合燃料 掺氢比 数值模拟 NO x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化石油气脱硫醇碱液再生尾气引入硫磺回收装置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田满宏 马惠英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18年第1期62-64,共3页
介绍了中国石化塔河炼化有限责任公司液化石油气脱硫醇碱液再生尾气引入1号硫磺回收装置酸性气燃烧炉焚烧处理的运行情况。该装置在长期运行中,现场恶臭味较大,且尾气中硫磺烟气NO_x的排放质量浓度高达394 mg/m^3,不符合大气污染物排放... 介绍了中国石化塔河炼化有限责任公司液化石油气脱硫醇碱液再生尾气引入1号硫磺回收装置酸性气燃烧炉焚烧处理的运行情况。该装置在长期运行中,现场恶臭味较大,且尾气中硫磺烟气NO_x的排放质量浓度高达394 mg/m^3,不符合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通过对碱液再生尾气流程的改造和工艺技术的优化,在对现有装置各设备和运行工艺参数不做改变的前提下实现了尾气的无害化处理。运行结果表明:改造后硫磺回收装置烟气NO_x排放质量浓度为68.14 mg/m^3,较前期394.00 mg/m^3下降了325.86 mg/m^3,烟气排放满足标准要求,降低了目前硫磺回收装置烟气NO_x的排放浓度,实现硫磺回收装置烟气达标排放,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石油气 脱硫醇 再生尾气 硫磺回收 烟气 no_x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门二次开启策略对柴油机性能及能量损失的影响
18
作者 陈贵升 李冰 +3 位作者 李靓雪 周群林 杨杰 黄震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3-63,共11页
基于一台两级增压高压共轨柴油机,建立了整机一维热力学仿真模型,研究不同气门二次开启策略对柴油机燃烧特性、NO_x排放及能量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气门升程时,随进气门、排气门二次开启时刻提前及进排气门同时二次开启时刻... 基于一台两级增压高压共轨柴油机,建立了整机一维热力学仿真模型,研究不同气门二次开启策略对柴油机燃烧特性、NO_x排放及能量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气门升程时,随进气门、排气门二次开启时刻提前及进排气门同时二次开启时刻间隔增大,缸内压力和瞬时放热率峰值升高,燃烧重心前移,有效热效率升高,燃烧温度升高,NO_x排放升高。在相同气门二次开启时刻时,随气门升程增大,对发动机各项指标的影响增大。不同气门二次策略相比,进排气门同时二次开启对燃烧重心、排气损失、有效热效率及NO_x排放影响最大,排气门二次开启的影响最小。进气门二次开启策略的气门升程为2.4mm、二次开启时刻为上止点后210°时,能够较好改善有效燃油消耗率与NO_x排放之间的折中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气门二次开启 燃烧特性 no_x排放 能量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活塞式内燃直线发电机的燃烧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曾德全 郭帅 +3 位作者 张驰 赵飞 孙鹏 毛莲莲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0-26,共7页
对一台二冲程汽油自由活塞式内燃直线发电机(FPLG)的活塞动态特性、缸内压强、缸内温度和NO_x排放进行了数值分析。针对FPLG特点,具体分析了其NO_x污染物的来源及形成机理。借助于数值分析软件Matlab/Simulink,计算并分析了点火提前时... 对一台二冲程汽油自由活塞式内燃直线发电机(FPLG)的活塞动态特性、缸内压强、缸内温度和NO_x排放进行了数值分析。针对FPLG特点,具体分析了其NO_x污染物的来源及形成机理。借助于数值分析软件Matlab/Simulink,计算并分析了点火提前时间和燃烧持续时间对FPLG缸内压力、缸内温度和NO_x排放的作用。计算结果表明:点火时刻在上止点前171°~126°而燃烧持续时间为36°~108°曲轴转角(点火提前时间相对上止点前为0 6ms,燃烧持续时间在412ms)时,增大提前点火时间和缩短燃烧持续时间都会使缸内的压力和温度上升,相应的NO_x的排放量也会急剧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自由活塞式直线发电机 缸内压力 缸内温度 no_x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煤浆MILD燃烧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段艳松 张立麒 +3 位作者 毛志慧 祝鑫阳 胡艺 郑楚光 《洁净煤技术》 CAS 2017年第4期36-41,46,共7页
为解决水煤浆常规燃烧存在的运行稳定性差等问题,以IFRF炉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尝试对水煤浆燃料进行了MILD燃烧研究。结果表明,在燃料输入功率不变的条件下,水煤浆MILD燃烧相对于常规旋流燃烧,流场的回流区域更大,烟气循环更加... 为解决水煤浆常规燃烧存在的运行稳定性差等问题,以IFRF炉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尝试对水煤浆燃料进行了MILD燃烧研究。结果表明,在燃料输入功率不变的条件下,水煤浆MILD燃烧相对于常规旋流燃烧,流场的回流区域更大,烟气循环更加强烈,整体的炉膛温度更低,分布更加均匀,峰值温度最高降低了227 K,燃烧反应速率更慢,燃烧反应区面积存在区域更大,整个炉膛基本处于低氧氛围下,尾部烟气中的NO_x排放降低了50%以上。此外,水煤浆浓度的改变对炉膛流场几乎没有影响,但可以降低炉膛整体温度以及尾部烟气中NO_x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煤浆 MILD燃烧 常规旋流燃烧 no_x排放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