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荒漠灌木林土壤nifH基因丰度及固氮微生物群落组成特征
1
作者 代金霞 姚佳妮 +2 位作者 刘爽 苏建宇 张钧杰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3-52,共10页
【目的】从群落水平探究荒漠豆科灌木林地土壤固氮微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组成及其环境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和Illumina高通量测序方法,研究宁夏荒漠草原4种典型豆科灌木林地(沙冬青、猫头刺、柠条和毛刺)土壤中nifH基因... 【目的】从群落水平探究荒漠豆科灌木林地土壤固氮微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组成及其环境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和Illumina高通量测序方法,研究宁夏荒漠草原4种典型豆科灌木林地(沙冬青、猫头刺、柠条和毛刺)土壤中nifH基因丰度、固氮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组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等方法进行环境因子关联分析。【结果】(1)4种灌木林地土壤中nifH基因丰度存在差异,柠条林地土壤中nifH丰度显著高于沙冬青、猫头刺和毛刺林地(P<0.05);固氮微生物群落丰富度表现为柠条和沙冬青林地显著高于毛刺和猫头刺林地(P<0.05),群落多样性表现为柠条林地显著高于沙冬青林地(P<0.05),而毛刺、猫头刺和沙冬青林地固氮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差异不显著。(2)4种林地中检测到的固氮微生物分布在5门15科19属。变形菌门为绝对优势类群,相对丰度在91.13%~97.79%之间;红螺菌科为共有优势科,占59.56%~79.68%;属水平上,斯科曼氏菌属、固氮螺菌属和固氮氢自养单胞菌属是共有优势属;沙冬青林地固氮微生物组成与其他3种林地差别较大,有大量固氮菌属分布(占25.09%)。(3)相关性分析表明,固氮微生物nifH基因丰度、丰富度指数和β多样性与土壤pH显著正相关。土壤速效磷、速效钾、pH、全氮和全磷显著影响固氮微生物群落组成。【结论】柠条林地nifH基因丰度、固氮微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均高于其他灌木林地,其土壤微生物功能群落具备更强的氮素积累和转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土壤 nifh基因 固氮微生物 群落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对根际土壤固氮微生物nifH基因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王丽娟 李刚 +5 位作者 赵建宁 红雨 修伟明 王慧 章秋艳 杨殿林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03-711,共9页
通过大田试验,以两种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PAT、ALS)及相应非转基因亲本大豆(PAT1、ALS1)和当地主栽大豆中黄13(CK)为材料,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及扩增产物序列分析方法,探讨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种植对根际... 通过大田试验,以两种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PAT、ALS)及相应非转基因亲本大豆(PAT1、ALS1)和当地主栽大豆中黄13(CK)为材料,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及扩增产物序列分析方法,探讨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种植对根际土壤固氮微生物nifH基因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AT、ALS与相应亲本大豆PAT1、ALS1相比,根际土壤固氮微生物群落组成相似度均在60%左右。PAT、ALS根际土壤固氮微生物nifH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EH)与相应亲本大豆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测序结果表明,PAT、ALS与相应亲本大豆根际土壤中固氮微生物主要隶属于蓝藻门(Cya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不同处理下nifH基因与理化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速效磷(AP)、硝态氮(NO3--N)对固氮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以上结论表明,与PAT1、ALS1相比,两种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对根际土壤固氮微生物nifH基因多样性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DGGE 耐除草剂 转基因大豆 nifh基因 群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对水稻土壤固氮微生物nifH基因多样性的影响
3
作者 廖洁深 何杰珩 +3 位作者 刘广超 马驿 丁月霞 周鸿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2期1-4,共4页
[目的]研究盐浓度对水稻土壤固氮微生物nifH基因多样性的影响。[方法]在不同盐浓度的土壤区域采集样品,提取土壤总DNA,采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样性分析技术(T-RFLP)对土壤固氮微生物nifH基因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随着水稻土壤盐度上... [目的]研究盐浓度对水稻土壤固氮微生物nifH基因多样性的影响。[方法]在不同盐浓度的土壤区域采集样品,提取土壤总DNA,采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样性分析技术(T-RFLP)对土壤固氮微生物nifH基因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随着水稻土壤盐度上升,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也呈现一定程度的上升趋势;水稻土壤nifH基因的分类操作单元(OTU)总数在土壤盐度最高时达最大值,各组优势细菌数量在2.5种左右,样本丰度主要集中在4个片段内,各组相对丰度差异不显著(P>0.05);水稻组土壤与富贵竹土壤相比,多样性和均匀度均差异显著(P<0.05),水稻各组间微生物多样性呈现盐度依赖效应,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土壤盐度影响土壤性质及固氮微生物,微生物多样性呈现一定盐度依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氮微生物 盐度 水稻土壤 nifh基因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宜施氮量提高东北黑土非共生固氮速率和固氮菌丰度
4
作者 黄丹丹 高越 +5 位作者 陈文博 刘志华 陈学文 张延 张旸 梁爱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58-2266,共9页
【目的】非共生固氮是农田生态系统中氮素输入的重要途径之一,探明非共生固氮速率、固氮微生物丰度及其群落结构对施肥量的响应,为农业可持续生产提供施肥参考。【方法】试验地点位于东北黑土区,该地块自2012年起一直实行免耕及秸秆还... 【目的】非共生固氮是农田生态系统中氮素输入的重要途径之一,探明非共生固氮速率、固氮微生物丰度及其群落结构对施肥量的响应,为农业可持续生产提供施肥参考。【方法】试验地点位于东北黑土区,该地块自2012年起一直实行免耕及秸秆还田。田间试验设置6个施氮量处理:0、120、150、180、210、240 kg/hm^(2),分别记作N0、N120、N150、N180、N210、N240。玉米收获后,采集0—5、5—20 cm土层土壤样品,测定土壤pH和速效氮、磷、钾含量;采用乙炔还原法、定量PCR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非共生固氮速率、固氮微生物丰度、群落结构多样性。【结果】不同施氮量下,土壤非共生固氮速率为C_(2)H_(4)0.26~0.63 nmol/(g·d),N150处理0—5和5—20 cm土层土壤非共生固氮速率均最高,分别为C_(2)H_(4) 0.53和0.63 nmol/(g·d);固氮酶基因nifH丰度范围为5.34×10^(6)~15.64×10^(6) copies/g,0—5和5—20 cm土层土壤nifH基因丰度的最大值也为N150处理,分别为15.64×10^(6)和8.74×10^(6) copies/g。主成分分析(PCoA)结果显示,不同施氮量之间固氮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各施氮量处理土壤固氮菌群属水平以unclassified_o_Burkholderiales、unclassified_k_norank_d_Bacteria、Skermanella、Methylocystis为优势菌属。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非共生固氮速率与土壤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pH呈负相关;nifH基因拷贝数与土壤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施氮量呈负相关。冗余分析显示,nifH群落结构与土壤pH及NH_(4)^(+)-N、NO_(3)^(-)-N、有机碳、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呈显著相关。【结论】在长期免耕和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施用N150 kg/hm^(2)有利于增加土壤非共生固氮速率和固氮微生物丰度,丰富群落结构多样性,是该地区较为适宜的施氮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 施肥量 非共生固氮速率 土壤固氮微生物群落 nif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氮肥对玉米根际土壤固氮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5
作者 董思奇 周彤 +3 位作者 张冰 冯国忠 周雪 高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0-367,共8页
为探究长期施用新型氮肥对玉米连作体系根际土壤固氮微生物(nifH基因)群落的影响,采集长期定位试验(2014年始)玉米吐丝期根际土壤样品,以不施氮肥(N0)为对照,分析同常规尿素(CU)相比,3种新型氮肥[控释尿素(SU)、稳定性肥料(SF)、硫包衣... 为探究长期施用新型氮肥对玉米连作体系根际土壤固氮微生物(nifH基因)群落的影响,采集长期定位试验(2014年始)玉米吐丝期根际土壤样品,以不施氮肥(N0)为对照,分析同常规尿素(CU)相比,3种新型氮肥[控释尿素(SU)、稳定性肥料(SF)、硫包衣尿素(SCU)]的施用对土壤固氮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不施氮肥处理的固氮微生物nifH基因丰度高于施氮肥处理,不同氮肥处理中,稳定性肥料处理的固氮微生物nifH基因丰度(3.4×10^(6)copies·g^(-1))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H(相对影响值为44.51%)和有机质(相对影响值为35.01%)是影响固氮微生物nifH基因丰度的主要因素。与不施氮肥相比,氮肥施用降低了固氮微生物nifH基因的丰富度及多样性,与常规尿素处理相比,新型氮肥提高了nifH基因的丰富度指数但降低了多样性指数。固氮微生物nifH基因属水平主导物种为Desulfovibrio(相对丰度为14.11%~33.39%)、Stenotrophomonas(相对丰度为2.66%~17.72%)和Bradyrhizobium(相对丰度为2.68%~6.32%)。是否施氮对土壤固氮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有显著影响(P=0.001),但施用不同新型氮肥处理与常规尿素相比对群落结构变化无显著影响(P=0.1)。研究表明,施用新型氮肥提高了固氮微生物nifH基因丰富度,改变了固氮微生物的群落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氮肥 玉米根际土壤 固氮微生物nifh基因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条件和作物对黑土和潮土固氮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32
6
作者 董志新 孙波 +1 位作者 殷士学 隋跃宇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0-138,共9页
固氮微生物是土壤氮素的主要贡献者之一。利用在黑龙江海伦(寒温带)、河南封丘(暖温带)和江西鹰潭(中亚热带)设置的2种农田土壤(黑土、潮土)的置换试验,研究了不同气候、土壤和种植条件对固氮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通过直接从土壤中提取D... 固氮微生物是土壤氮素的主要贡献者之一。利用在黑龙江海伦(寒温带)、河南封丘(暖温带)和江西鹰潭(中亚热带)设置的2种农田土壤(黑土、潮土)的置换试验,研究了不同气候、土壤和种植条件对固氮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通过直接从土壤中提取DNA,对固氮酶基因nifH PCR扩增并进行DGGE电泳的分析方法研究了2种类型土壤在3种不同水热条件下固氮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置换到不同气候条件下3年后,土壤类型是决定固氮微生物结构及多样性的主要影响因子,其次是短期气候条件变化的影响,最后是种植玉米的影响。土壤固氮微生物多样性、优势度与土壤C/N及碱解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pH呈显著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及典范对应分析均表明土壤碱解氮含量是影响固氮微生物多样性的决定因素。水热条件与土壤固氮微生物多样性没有线性相关关系,暖温带条件下黑土固氮微生物多样性最高,而潮土最低。种植玉米提高了土壤固氮微生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fh基因 微生物多样性 DGGE 气候 土壤类型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限毛竹林土壤固氮菌群落结构和丰度的演变 被引量:13
7
作者 何冬华 沈秋兰 +4 位作者 徐秋芳 陈俊辉 程敏 毛新伟 李永春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34-942,共9页
应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和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q PCR)方法研究了不同年限毛竹林土壤固氮菌群落结构和丰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p H、有机质、有效磷、... 应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和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q PCR)方法研究了不同年限毛竹林土壤固氮菌群落结构和丰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p H、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和铵态氮含量在马尾松林改造成毛竹林5 a后明显提高,而后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土壤固氮菌多样性和nif H基因丰度也呈现相似的趋势。条带测序分析表明,毛竹林土壤固氮菌均为不可培养的固氮菌,与慢生根瘤菌(Bradyrhizobium sp.)具有较高的相似度。冗余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栽培年限毛竹林地土壤固氮菌群落组成发生了明显变化,长期栽培毛竹林引起的土壤养分变化对土壤固氮菌多样性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林 nifh基因 多样性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有机污水灌溉对土壤固氮细菌种群的影响 被引量:22
8
作者 张晶 张惠文 +2 位作者 苏振成 李新宇 张成刚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62-666,共5页
固氮细菌是土壤生态系统中十分重要的功能群之一,在土壤氮素循环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通过传统培养方法和固氮基因(nifH)PCR-DGGE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从微生物功能群角度,研究了长期有机污水灌溉对土壤表层和亚表层固氮细菌种群... 固氮细菌是土壤生态系统中十分重要的功能群之一,在土壤氮素循环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通过传统培养方法和固氮基因(nifH)PCR-DGGE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从微生物功能群角度,研究了长期有机污水灌溉对土壤表层和亚表层固氮细菌种群数量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表层固氮细菌数量随土壤污染的增高而不同程度减少,亚表层自生固氮菌数量无明显变化。从DGGE指纹图谱结果来看,对照清洁土壤的固氮细菌种群多样性较丰富,其Shannon指数在表层为2.4674,在亚表层为2.8210,分别高于受有机污水灌溉不同年限的土壤固氮细菌种群shannon指数,且种群的相似程度有所差异,说明种群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改清灌3a和改清灌30a土壤固氮细菌种群shannon指数分别略有增加,但种群结构并没有得到完全恢复。污水灌溉对土壤固氮细菌种群的影响具有长期的生态效应,是导致土壤生态与结构功能改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灌 固氮细菌 nifh基因 多样性 PCR—DG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滩涂土壤固氮菌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蔡树美 徐四新 +4 位作者 张翰林 张德闪 吕卫光 顾富家 诸海焘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59-1165,共7页
选择连续4年进行水稻–紫云英轮作的田块,在0~10、10~20、20~40和40~80 cm剖面深度分别采集土样,利用PCR-DGGE技术分析水稻–紫云英轮作对土壤不同剖面深度固氮菌nif H基因丰度与群落多样性的影响,并对固氮菌群落与8个环境因子进行了典... 选择连续4年进行水稻–紫云英轮作的田块,在0~10、10~20、20~40和40~80 cm剖面深度分别采集土样,利用PCR-DGGE技术分析水稻–紫云英轮作对土壤不同剖面深度固氮菌nif H基因丰度与群落多样性的影响,并对固氮菌群落与8个环境因子进行了典范对应分析(CCA)。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紫云英轮作能提高滩涂土壤固氮菌的丰度和多样性。水稻-紫云英轮作处理10~20 cm土壤剖面中固氮菌丰度最大,水稻–休闲处理40~80 cm土壤剖面中的最小,其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3.18和1.51。滩涂土壤环境因子中,总氮与NH_4^+-N、EC与有效磷、pH与速效钾,两两之间的相关性最高;CCA排序图表明土壤有机质、NH_4^+-N和有效磷是影响滩涂土壤固氮菌群落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涂盐碱地 nifh基因 PCR-DGGE 典范对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土壤中大豆优势根瘤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永春 孔令如 +5 位作者 王焱 孔文尧 杨统一 邹爱兰 戚金亮 杨永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84-390,共7页
从两个酸性土壤生态实验点(江西鹰潭、浙江金华)种植的不同大豆品种根瘤中,分离纯化出29个分离物,并对其进行了分子鉴定和生物学特性分析。从其中16个分离物中扩增出nifH基因,测序结果表明,分离纯化出的菌株主要为慢生根瘤属(Bradyrhizo... 从两个酸性土壤生态实验点(江西鹰潭、浙江金华)种植的不同大豆品种根瘤中,分离纯化出29个分离物,并对其进行了分子鉴定和生物学特性分析。从其中16个分离物中扩增出nifH基因,测序结果表明,分离纯化出的菌株主要为慢生根瘤属(Bradyrhizobium)菌株。10个分离自浙江金华的菌株,在大豆品种之间的种属差异不大。在6个分离自江西鹰潭的菌株中,耐铝和敏感的大豆品种根瘤菌株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差异。通过基于nifH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选取代表性菌株,进行16S rDNA序列测定和菌株回接结瘤实验,进一步明确和验证了其种属特性。同时,对经过初筛能结瘤的4株根瘤菌进行了生长曲线和生理生化特性的测定。本文结果表明在酸性土壤中,优势根瘤菌存在地域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根瘤菌 nifh 16SrDNA 生物学特性 酸性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DGGE法研究福建省稻田土壤微生物地区多态性 被引量:17
11
作者 罗青 宋亚娜 郑伟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669-674,共6页
运用细菌16S rDNA基因和固氮细菌nifH基因的特异引物对,将稻田土壤中提取的总DNA进行PCR扩增后,通过DGGE技术对PCR产物进行分析,以揭示福建省稻田微生物地区多态性。结果表明:福建省不同地区的稻田土壤中,细菌与固氮细菌的组成都有较大... 运用细菌16S rDNA基因和固氮细菌nifH基因的特异引物对,将稻田土壤中提取的总DNA进行PCR扩增后,通过DGGE技术对PCR产物进行分析,以揭示福建省稻田微生物地区多态性。结果表明:福建省不同地区的稻田土壤中,细菌与固氮细菌的组成都有较大差异,且固氮细菌的地区多态性更为明显;同一地区表土与根际土中细菌和固氮细菌的组成也有所不同,尤其是固氮细菌组成在不同地区的表土和根际土间的差异都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土壤 根际土壤 多态性 16S RDNA nifh基因 DG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衣剂对大豆根际固氮菌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韩雪 孙龙 +2 位作者 仕相林 尹晓玉 文景芝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2-135,共4页
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研究宁南霉素、甲霜灵、多克福和咯菌腈4种种衣剂对大豆根际固氮菌多样性的影响。运用nifH基因的特异引物对,将大豆根际土壤总DNA进行PCR扩增后,通过DGGE技术对PCR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种衣剂对固氮... 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研究宁南霉素、甲霜灵、多克福和咯菌腈4种种衣剂对大豆根际固氮菌多样性的影响。运用nifH基因的特异引物对,将大豆根际土壤总DNA进行PCR扩增后,通过DGGE技术对PCR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种衣剂对固氮菌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大豆根际固氮菌抑制作用由强到弱的种衣剂品种依次是咯菌腈、甲霜灵、多克福和宁南霉素;种衣剂浓度对大豆根际固氮菌多样性的抑制程度不同,但没有明显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氮菌 nifh基因 多样性 PCR-DG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汞胁迫对普通白菜生长及土壤固氮微生物群落结构和丰度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喜英 赵辉 +2 位作者 谭智勇 卢志宏 宋希娟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3-72,共10页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以普通白菜品种四季小白菜为试材,应用荧光定量PCR和高通量测序(Illumina MiSeq)技术研究不同浓度汞胁迫对普通白菜生长及土壤固氮微生物nifH基因丰度、群落结构、多样性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汞处理对普通白菜...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以普通白菜品种四季小白菜为试材,应用荧光定量PCR和高通量测序(Illumina MiSeq)技术研究不同浓度汞胁迫对普通白菜生长及土壤固氮微生物nifH基因丰度、群落结构、多样性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汞处理对普通白菜生长有促进作用,增加了固氮微生物丰度和群落丰富度,而中、高浓度汞处理则表现抑制作用。在门和属水平上,变形菌门、厚壁菌门和慢生根瘤菌属、固氮螺菌属、地杆菌属、根瘤菌属为优势类群;高浓度汞处理降低了变形菌门、固氮螺菌属、地杆菌属、根瘤菌属的相对丰度,增加了厚壁菌门、慢生根瘤菌属的相对丰度。汞浓度越高对土壤固氮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越大,土壤pH、铵态氮含量和硝态氮含量是固氮微生物丰度和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白菜 固氮微生物 nifh基因 群落结构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耐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对根际土壤固氮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章秋艳 赵建宁 +4 位作者 李刚 王丽娟 王慧 常泓 杨殿林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827-1833,共7页
采用盆栽试验结合DGGE-cloning测序技术比较分析了耐草甘膦转基因大豆M88、GTS40-3-2、ZB及常规非转基因大豆中黄13在成熟期对根际土壤固氮细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耐草甘膦转基因大豆M88、GTS40-3-2和非转基因大豆中黄13根际土壤... 采用盆栽试验结合DGGE-cloning测序技术比较分析了耐草甘膦转基因大豆M88、GTS40-3-2、ZB及常规非转基因大豆中黄13在成熟期对根际土壤固氮细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耐草甘膦转基因大豆M88、GTS40-3-2和非转基因大豆中黄13根际土壤固氮细菌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无显著差异;抗虫耐草甘膦转基因大豆ZB根际土壤固氮细菌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非转基因大豆中黄13,均匀度指数无显著差异。克隆测序结果表明,4种大豆根际土壤固氮细菌主要隶属于α-变形菌纲、β-变形菌纲、γ-变形菌纲、蓝藻纲和一些未知细菌类。相对于不同大豆品种对固氮细菌多样性的影响,耐草甘膦CP4 epsps基因的导入并没有对根际土壤固氮细菌多样性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大豆 根际土壤 固氮细菌 多样性 nifh DGGE—clon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性耕作对黑土不同土层土壤固氮菌丰度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猛 李海瑜 高明 《土壤与作物》 2022年第3期273-281,共9页
东北黑土由于近几十年持续性高强度的利用,已经出现肥力下降等问题。保护性耕作是防止土壤退化的有效措施,可影响土壤微生物的丰度和多样性,然而保护性耕作对东北黑土固氮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仍不清楚。本研究利用15年免耕和传统耕作试验,... 东北黑土由于近几十年持续性高强度的利用,已经出现肥力下降等问题。保护性耕作是防止土壤退化的有效措施,可影响土壤微生物的丰度和多样性,然而保护性耕作对东北黑土固氮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仍不清楚。本研究利用15年免耕和传统耕作试验,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探讨东北地区免耕和传统耕作条件下0~5 cm和5~20 cm两个土壤深度的固氮菌群落的丰度、多样性和组成的差异,以及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免耕和传统耕作下土壤固氮菌在门水平上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最大;属水平上慢生根瘤菌属的相对丰度最大。耕作方式、土壤深度对nifH基因拷贝数、Chao 1和Shannon指数均无显著影响,PCA分析表明,免耕和传统耕作显著影响土壤固氮菌群落的组成,土壤容重与PC1显著相关。Mantel test检验表明,固氮菌群落与土壤容重显著相关。本研究结果表明免耕通过影响土壤容重改变了土壤固氮菌的群落组成。本研究加深了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固氮菌群落影响的理解,为东北黑土区保护性耕作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微生物 nifh 多样性 土壤容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不同种植年限苜蓿土壤固氮微生物群落结构和丰度特征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晓菲 罗珠珠 +4 位作者 李玲玲 牛伊宁 孙鹏洲 海龙 李林芝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65-676,共12页
生物固氮是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土壤氮素的重要来源,固氮微生物数量及其群落结构变化对土壤氮素供应和肥力维持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和荧光定量PCR技术,探究了黄绵土区玉米农田和不同种植年限[2019年(2年)... 生物固氮是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土壤氮素的重要来源,固氮微生物数量及其群落结构变化对土壤氮素供应和肥力维持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和荧光定量PCR技术,探究了黄绵土区玉米农田和不同种植年限[2019年(2年)、2012年(9年)、2003年(18年)]紫花苜蓿地土壤nifH固氮基因丰度、nifH固氮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通过共现网络分析丰富和稀有固氮微生物的生态地位,耦合土壤理化性质明确影响固氮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导因子。结果表明,黄绵土固氮微生物nifH基因丰度为2.97×10^(6)~5.93×10^(6) copies·g^(-1)(干土),且表现为苜蓿地显著高于玉米农田。土壤样品经测序共获得有效序列176 367条,主要分布在5门、8纲、11目、15科、17属。门水平上,变形菌门和蓝藻门为主要优势类群;属水平以斯克尔曼氏菌属和固氮弧菌属为优势属。与玉米农田相比,多年持续种植紫花苜蓿显著提高了斯克尔曼氏菌属的相对丰度,但其随种植年限延长呈降低趋势。长期种植紫花苜蓿促生了固氮菌属、伯克氏菌属、弗兰克氏菌属、中慢生根瘤菌属、地杆菌属和慢生根瘤菌属等生理类群,同时也使得梭状杆菌属、红假单胞菌属和三离藻属消亡。RDA分析发现,固氮微生物不同种群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并不一致,具有各自的生态位,但土壤全磷是影响土壤固氮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导环境因子,其次是有机碳和硝态氮。分子生态网络分析表明固氮菌生态网络中丰富类群占据生态系统核心地位,且物种间均为协同合作关系,群落结构相对稳定,对环境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综上,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种植紫花苜蓿显著提高了土壤nifH基因丰度,改变了固氮微生物nifH群落结构,该结果可为黄绵土固氮微生物多样性研究和紫花苜蓿适宜种植年限的确定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绵土 紫花苜蓿 nifh基因 丰富类群 稀有类群 生态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15)N_(2)直接标记法研究水稻种植对稻田固氮量和固氮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燕辉 胡天龙 +7 位作者 王慧 靳海洋 刘本娟 刘红涛 刘琦 林志斌 蔺兴武 谢祖彬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39-745,共7页
稻田固氮对土壤维持肥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水稻种植与固氮菌及其活性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本试验利用15N2直接标记法测定了下位砂姜土发育的简育水耕人为土在种水稻和不种水稻条件下的生物固氮量,及其在土壤不同层次(0~1、1~5、5~15 cm... 稻田固氮对土壤维持肥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水稻种植与固氮菌及其活性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本试验利用15N2直接标记法测定了下位砂姜土发育的简育水耕人为土在种水稻和不种水稻条件下的生物固氮量,及其在土壤不同层次(0~1、1~5、5~15 cm)和水稻中的分配,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了土壤中固氮菌nifH DNA及RNA基因数量。结果表明:种水稻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各层固氮量,尤其提高了1~5 cm和5~15 cm土层土壤固氮量对总固氮量的贡献;种水稻处理的总固氮量是不种水稻处理的10.3倍;水稻植株中生物固定的氮占总固氮量的31.48%;在0~1 cm土层,种水稻处理显著提高了nifH RNA基因数量,而对nifH DNA基因数量的增加不显著。可见,水稻种植没有增加固氮菌的数量,稻田固氮量的增加是因为水稻种植极大地促进了固氮菌nifH基因的表达,提高了固氮菌的固氮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固氮 固氮活性 稻田 ^(15)N_(2)直接标记法 nifh反转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砧木M9T337不同部位内生固氮菌群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宏雁 张俊忠 +2 位作者 张东华 闫向楠 刘丽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8-85,共8页
为了解苹果植株不同部位内生固氮菌的群落结构差异,本研究以苹果营养系砧木M9T337为材料,基于NifH基因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对苹果砧木M9T337根、枝、叶内生固氮菌的群落组成和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苹果砧木M9T337各组织部... 为了解苹果植株不同部位内生固氮菌的群落结构差异,本研究以苹果营养系砧木M9T337为材料,基于NifH基因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对苹果砧木M9T337根、枝、叶内生固氮菌的群落组成和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苹果砧木M9T337各组织部位均有丰富的内生固氮菌,不同部位内生固氮菌群的组成及丰度存在差异。苹果砧木3个部位内生固氮菌除丰富度指数外,Alpha多样性指数无显著性差异。Beta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根部与枝部内生固氮菌群落结构差异较大。在门水平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是根、枝、叶部位的优势菌门。在属水平上,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是叶部和枝部的优势菌属,固氮螺菌属(Azospirillum)是根部的优势菌属。根部有2个特有属,枝部有2个特有属,叶部有4个特有属。此外,本研究首次发现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内生固氮古菌为叶部所特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砧木M9T337 nifh基因 Illumina Miseq测序 群落结构 内生固氮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lack locust coppice stands homogenize soil diazotrophic communities by reducing soil net nitrogen mineralization 被引量:1
19
作者 Kun Li Huimei Tian +5 位作者 W.Keith Moser Steven T.Overby L.Scott Baggett Ruiqiang Ni Chuanrong Li Weixing Shen 《Forest Ecosystems》 SCIE CSCD 2022年第3期289-300,共12页
Background:Black locust(BL,Robinia pseudoacacia)is considered a promising tree species for reforestation due to its great ability to fix nitrogen.However,after two or three coppice-harvesting rotations,the productivit... Background:Black locust(BL,Robinia pseudoacacia)is considered a promising tree species for reforestation due to its great ability to fix nitrogen.However,after two or three coppice-harvesting rotations,the productivity of BL declines.Whether soil microbial communities are affected and how these groups correlate with the nitrogen mineralization process across multi-generation stands remains unclear.Methods:We investigated the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of free-living nitrogen-fixing microorganisms(diazotrophs)by sequencing the marker gene nifH and compared these results to levels of soil nitrogen mineralization in the bulk soil and rhizosphere in black locust plantations on Mount Tai,China.Results:The results showed multi-generation BL coppice plantations decreased the total soil nitrogen(N),soil phosphorus(P),soil microbial biomass N(MBN),soil microbial biomass C(MBC),soil nitrification rate(Rn),soil ammonification rate(Ra),and net soil N mineralization rate(Rm),bu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concentration of soil NH_(4þ)-N to maintain sufficient NO_(3)^(-)N.The dominant species in bulk soil and rhizosphere changed from Rhodopseudomonas(22.62%and 15.76%),unclassified_c_Alphaproteobacteria(22.37%and 29.28%),unclassified_o_Rhizobiales(15.40%and 13.31%),Bradyrhizobium(12.00%and 11.74%)in seedling plantations to Bradyrhizobium(45.95%and 47.86%)and Rhodopseudomonas(43.56%and 41.84%)in coppice plantations,respectively.Mantel test and Redundancy analysis(RDA)revealed that Rn,Ra,and Rm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shaping the diazotrophic communities.Conclusions: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multi-generation BL coppice plantation can homogenize soil diazotrophic communities,which is mainly regulated by the available N loss caused by nitrogen mineralization.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technology of coppice plantations will provide more beneficial external consump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ck locust plantation nifh gene Nitrogen mineralization COPPICE Soil nutri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