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益气活血中药复方对CVB3乳鼠心肌细胞感染模型NADH脱氢酶亚基1和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玉梅 张明雪 +2 位作者 何伟 车红花 顾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264-2267,共4页
目的:研究益气活血中药复方对CVB乳鼠心肌细胞感染模型NADH脱氢酶亚基1和2表达的影响,以期从基因水平揭示益气活血中药复方治疗CVB3心肌炎的作用机制,进一步证实益气活血中药复方是治疗CVB3病毒性心肌炎的有效方剂。方法:通过改良的抑... 目的:研究益气活血中药复方对CVB乳鼠心肌细胞感染模型NADH脱氢酶亚基1和2表达的影响,以期从基因水平揭示益气活血中药复方治疗CVB3心肌炎的作用机制,进一步证实益气活血中药复方是治疗CVB3病毒性心肌炎的有效方剂。方法:通过改良的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分离大鼠心肌细胞病毒组和益气活血中药复方给药组差异表达的基因,并通过荧光RT-PCR对上述结果进行验证。结果:SSH结果显示中药组中NADH脱氢酶亚基1和NADH脱氢酶亚基2基因的表达均比病毒组中低,这一结果通过荧光RT-PCR得到验证。结论:益气活血法能够通过调节NADH脱氢酶亚基1和2的表达而实现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 益气活血中药复方 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SH) nadh脱氢酶亚基1 nadh亚基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黑熊(Ursus thibetanus mupinensis)线粒体NADH脱氢酶亚基1基因(ND1)的序列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侯万儒 陈瑜 +3 位作者 吴夏 彭正松 周才权 杨军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1-96,共6页
以四川境内的四川黑熊(Ursus thibetanus mupinensis)为研究对象,根据已报道的若干物种的NADH脱氢酶亚基1基因(ND1)序列信息设计引物.运用PCR技术从四川黑熊毛囊组织的总DNA中扩增出ND1基因序列.采用GenScan、Blast2·1、ORF finder... 以四川境内的四川黑熊(Ursus thibetanus mupinensis)为研究对象,根据已报道的若干物种的NADH脱氢酶亚基1基因(ND1)序列信息设计引物.运用PCR技术从四川黑熊毛囊组织的总DNA中扩增出ND1基因序列.采用GenScan、Blast2·1、ORF finder和Clustal W等软件分别对DNA序列进行预测、相似性比较、ORF查找以及多序列比对,并利用PredictProtein软件对蛋白质进行预测和结构分析.结果表明;PCR扩增所得DNA序列长度为957bp,包含了ND1基因,其ORF为957bp,编码317个氨基酸,编码蛋白的分子量为35·6×103Da,pI为7·83.四川黑熊的ND1基因序列及其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它熊、浣熊和小熊猫等动物的ND1基因序列和对应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黑熊 线粒体 亚基1基因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飞鼠NADH脱氢酶亚基1基因(ND1)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廉明栋 陈红 +1 位作者 杨孟平 田新民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3期161-164,共4页
NADH脱氢酶亚基1(ND1)是线粒体膜呼吸链NADH脱氢酶(复合物Ⅰ)的核心亚基,其作用是将电子从NADH转移到呼吸链,为研究小飞鼠(Pteromys volans)ND1基因的功能,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ND1的理化性质、亲水/疏水性、二级结构、三级结构、跨膜... NADH脱氢酶亚基1(ND1)是线粒体膜呼吸链NADH脱氢酶(复合物Ⅰ)的核心亚基,其作用是将电子从NADH转移到呼吸链,为研究小飞鼠(Pteromys volans)ND1基因的功能,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ND1的理化性质、亲水/疏水性、二级结构、三级结构、跨膜结构、蛋白质修饰位点及同源性等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ND1基因共编码318个氨基酸,是稳定亲水蛋白,蛋白质二级结构主要为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其次为延伸链;与其他18种动物的ND1氨基酸序列进行对比,发现小飞鼠与黑白飞鼠(Hylopetes alboniger)亲缘关系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飞鼠(Pteromys volans) nadh脱氢酶亚基1 呼吸链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糖诱导重组大肠杆菌高效表达3-甾酮-Δ^(1)-脱氢酶的研究
4
作者 胡青 吕德强 +2 位作者 王烨 宋士奎 苏正定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131,共7页
【目的】探索乳糖代替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3-甾酮-Δ^(1)-脱氢酶(KstD)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BL21(DE3)中高效表达的可行性。【方法】首先通过IPTG诱导获得大量高活性可溶性重组蛋白SZD-KstD,在摇瓶培养... 【目的】探索乳糖代替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3-甾酮-Δ^(1)-脱氢酶(KstD)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BL21(DE3)中高效表达的可行性。【方法】首先通过IPTG诱导获得大量高活性可溶性重组蛋白SZD-KstD,在摇瓶培养条件下对乳糖诱导表达参数进行了系统优化,随后在15 L发酵罐中开展了高密度发酵试验。重点考察了添加时间、乳糖诱导方式、诱导时间以及碳、氮源的补料工艺等关键工艺参数对重组蛋白SZD-KstD表达的影响。【结果】在终浓度为0.2 mmol/L的乳糖诱导下获得最大量的重组蛋白SZDKstD和菌体量,由于乳糖同时可作为碳源被利用,采用3次分批添加乳糖的效果优于一次性添加。在乳糖诱导体系中重组蛋白SZD-KstD表达量可达39.58%,与常规IPTG诱导效果无明显差异。【结论】乳糖作为廉价、高效的诱导剂可以代替高价格的IPTG用于KstD的规模化发酵,为生物酶法制备甾体药物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同时也为其他重组蛋白的生产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大肠杆菌 3-甾酮-Δ^(1)- 乳糖诱导 高密度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理性设计提高短链醇脱氢酶在(S)-1-(4-氟苯基)乙醇合成中的应用
5
作者 谢静雯 孟仪方 +2 位作者 叶文杰 王华磊 魏东芝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15-2523,共9页
(S)-1-(4-氟苯基)乙醇是一种重要的手性药物中间体,被广泛用于阿尔兹海默症治疗等多种药物的合成当中。目前,利用生物不对称还原法合成该手性醇时普遍存在制备效率低下的问题。为建立(S)-1-(4-氟苯基)乙醇酶法高效合成工艺,本研究对实... (S)-1-(4-氟苯基)乙醇是一种重要的手性药物中间体,被广泛用于阿尔兹海默症治疗等多种药物的合成当中。目前,利用生物不对称还原法合成该手性醇时普遍存在制备效率低下的问题。为建立(S)-1-(4-氟苯基)乙醇酶法高效合成工艺,本研究对实验室包含323种醇脱氢酶的酶库进行筛选,得到了具备高立体选择性(e.e.=99.9%)和相对活性的短链醇脱氢酶Dp ADH,随后通过半理性设计经过多轮迭代突变成功获得了催化效率提高30.8倍的优良变体M3(N164C/S195W/F157A)。为进一步提高生物催化效率,构建了醇脱氢酶突变体M3与葡萄糖脱氢酶Bs GDH的共表达菌株,在100g/L底物投料下可于7h内实现99.6%的转化率。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显示,M3变体增加了与底物间有利的π-π相互作用并稳定了底物结合构象。本研究为(S)-1-(4-氟苯基)乙醇的制备提供了经济高效的合成途径,并为醇脱氢酶Dp ADH的分子改造和机制解析提供了指导,提高了该酶的工业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1-(4-氟苯基)乙醇 半理性设计 不对称还原 共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还原用甲酸脱氢酶分子改造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陆峰 黄玉红 +1 位作者 林燕娜 马富强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24,共11页
随着全球对可持续能源转型和温室气体减排的迫切需求,CO_(2)的高效绿色转化成为能源、环境科学以及化学工程等多个领域的研究热点。特别是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CO_(2)的捕集和利用被视为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甲酸脱氢酶(FDH)... 随着全球对可持续能源转型和温室气体减排的迫切需求,CO_(2)的高效绿色转化成为能源、环境科学以及化学工程等多个领域的研究热点。特别是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CO_(2)的捕集和利用被视为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甲酸脱氢酶(FDH)作为将CO_(2)还原为甲酸盐的重要生物催化剂,在绿色化学和生物能源转化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其催化活性、热稳定性和辅酶特异性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局限性。近年来,随着蛋白质工程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改造FDH性能的策略,使得FDH的应用前景得到极大提升。例如通过定向突变、结构优化等酶工程手段提高酶的底物亲和力,增强酶的刚性和构象稳定性以及改变辅酶结合位点,拓宽其在绿色转化过程中的应用前景。本文将对近年来FDH催化CO_(2)还原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总结,着重分析FDH在催化效率、热稳定性、辅酶特异性等方面的改进措施,探讨分子改造过程中所采取的具体策略,并总结这些策略的规律,以期为未来FDH的分子改造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其在CO_(2)还原反应中的应用发展。此外,随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基因编辑等技术的发展,未来FDH的分子改造将更加高效和精确,这些新兴技术有望在较短的时间内筛选出具有优异性能的FDH突变体,为其在解决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方面提供可行的绿色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还原 甲酸 分子改造 催化效率 热稳定性 辅因子特异性 甲酸盐 NAD+/nad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黑熊四川亚种线粒体NADH脱氢酶亚基5和亚基6基因的克隆与初步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杜玉杰 侯怡铃 侯万儒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748-1751,共4页
[目的]克隆与分析亚洲黑熊四川亚种线粒体NADH的脱氢酶亚基5和亚基6基因(ND5和ND6)。[方法]根据已报道的部分熊科动物ND5和ND6基因序列的相关信息设计引物,运用PCR技术,首次从亚洲黑熊四川亚种的肌肉组织总DNA中成功克隆了ND5和ND6基因... [目的]克隆与分析亚洲黑熊四川亚种线粒体NADH的脱氢酶亚基5和亚基6基因(ND5和ND6)。[方法]根据已报道的部分熊科动物ND5和ND6基因序列的相关信息设计引物,运用PCR技术,首次从亚洲黑熊四川亚种的肌肉组织总DNA中成功克隆了ND5和ND6基因的编码序列,分析了其序列特征,并与已报道的9种熊科动物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该克隆片段包括ND5和ND6两个基因共2456bp,共编码781个氨基酸,与9种熊科动物的ND5和ND6具有很高的同源性;该克隆片段ND5和ND6的蛋白分子量分别为68.2621和19.0386kDa,等电点分别为9.19和4.25,与9种熊科动物的均十分接近。[结论]四川黑熊与9种熊科动物的ND5和ND6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在功能上具有一致性,尤其与东北黑熊在功能上具有高度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黑熊四川亚种 线粒体nadh亚基5和亚基6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柠檬酸脱氢酶1 R132H突变型胶质细胞瘤及其维持端粒的代偿机制
8
作者 闫思翔 李逸凡 +5 位作者 李瑶 李奕璇 李香秀 仝津恺 贾舒婷 旦菊花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845-2852,共8页
异柠檬酸脱氢酶1 (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1,IDH1) R132H是Ⅱ-Ⅲ级胶质瘤和少突胶质细胞瘤中最常见的突变基因。绝大多数IDH1R132H突变型胶质细胞瘤并没有通过端粒酶的激活(在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的介导下以RNA为模板延伸端粒长度)作... 异柠檬酸脱氢酶1 (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1,IDH1) R132H是Ⅱ-Ⅲ级胶质瘤和少突胶质细胞瘤中最常见的突变基因。绝大多数IDH1R132H突变型胶质细胞瘤并没有通过端粒酶的激活(在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的介导下以RNA为模板延伸端粒长度)作为其端粒维持机制,而是通过一种依赖于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HR)的代偿机制来维持端粒长度,该机制被称为端粒延长替代(alterative lengthening of telomere,ALT),目前关于ALT形成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最近的研究表明,端粒Shelterin复合物组分RAP1和非同源DNA末端连接(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NHEJ)修复因子XRCC1的表达在IDH1R132H突变的胶质细胞瘤中均一致下调,导致端粒功能障碍并促进HR。同时,IDH1R132H突变通过下调去甲基化酶KDM4B的活性水平,与α地中海贫血伴智力低下综合征X连锁(alpha thalassemia/mental retardation syndrome X-linked,ATRX)基因缺失协同作用促进ALT途径。基于这些研究,本文就突变IDH1R132H的表达如何引发端粒功能障碍并改变端粒处的DNA修复途径偏好,进而与ATRX丢失协同作用促进ALT发生的机制进行综述。为临床靶向治疗IDH1R132H突变型胶质细胞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异柠檬酸1 R132H 端粒延长替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猪毛尾线虫线粒体NADH脱氢酶亚单位1基因遗传变异的研究
9
作者 苏昂 林瑞庆 +3 位作者 赵光辉 袁子国 宋慧群 朱兴全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9-31,共3页
关键词 寄生线虫 遗传变异 nadh 猪毛 亚单位 线粒体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磷酸甘露醇脱氢酶基因转化水稻的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王慧中 刘俊君 +6 位作者 卢德赵 赵艳 颜美仙 钱前 彭学贤 陈受宜 黄大年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10,共5页
PCR和 Southern blotting检测表明 ,来自大肠杆菌的 mtl D基因已通过农杆菌介导整合进水稻基因组。mtl D基因在 T1代出现分离 ,T2 代出现纯系。在 0 .75% Na Cl胁迫下 ,7个转基因 T3 代株系都能检测到 mtl D酶活性 ,与对照相比细胞膜的... PCR和 Southern blotting检测表明 ,来自大肠杆菌的 mtl D基因已通过农杆菌介导整合进水稻基因组。mtl D基因在 T1代出现分离 ,T2 代出现纯系。在 0 .75% Na Cl胁迫下 ,7个转基因 T3 代株系都能检测到 mtl D酶活性 ,与对照相比细胞膜的相对电导率和大分子渗漏值明显降低。部分转基因株系能在 1 .0 % Na Cl浓度下正常生长 ,而对照在 0 .5% Na Cl浓度下已不能存活。通过有性杂交途径实现了 mtl D和 gut D两个基因的聚合 ,部分杂交后代株系能在 1 .2 5% Na Cl胁迫下正常生长结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1-磷酸甘露醇基因 6-磷酸山梨醇基因 转基因植株 耐盐性 产量性性 有性杂交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NAD(P)H脱氢酶复合体O亚基基因克隆及其与甘蔗花叶病毒VPg互作 被引量:7
11
作者 翟玉山 赵贺 +8 位作者 张海 邓宇晴 程光远 杨宗桃 王彤 彭磊 徐倩 董萌 徐景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478-1487,共10页
NAD(P)H脱氢酶(NDH)复合体介导循环电子传递,对于维持叶绿体高效的光合作用具有重要作用。甘蔗(Saccharum spp. hybrid)中NDH复合体应答及参与甘蔗花叶病毒(Sugarcane mosaic virus,SCMV)的侵染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克隆了甘蔗NDH复合体的... NAD(P)H脱氢酶(NDH)复合体介导循环电子传递,对于维持叶绿体高效的光合作用具有重要作用。甘蔗(Saccharum spp. hybrid)中NDH复合体应答及参与甘蔗花叶病毒(Sugarcane mosaic virus,SCMV)的侵染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克隆了甘蔗NDH复合体的O亚基,命名为ScNdhO,其开放读码框(open reading frame,ORF)长度为471 bp,编码长度为156 aa的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ScNdhO为稳定的亲水性蛋白,不存在信号肽,无跨膜结构域;蛋白二级结构元件多为无规则卷曲,具有典型的NDH复合体O亚基结构域;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蛋白属于NDH复合体O亚基蛋白家族。实时荧光定量 PCR分析发现,ScNdhO基因的表达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在成熟甘蔗叶片中的表达量最高,在茎中的表达量最低,在根中几乎不表达;ScNdhO基因在SCMV侵染早期上调表达,后期下调表达。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ScNdhO定位于叶绿体。酵母双杂交(yeast two hybrid,Y2H)和双分子荧光互补(bimolecular fluorescence complementation,BiFC)实验表明,ScNdhO与SCMV-VPg互作。推测ScNdhO被SCMV选择性利用,可能参与SCMV基因组复制及花叶病症状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SCMV 叶绿体 NAD(P)H复合体 O亚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甲酸脱氢酶对合成1,3-丙二醇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黄志华 刘铭 +1 位作者 张延平 曹竹安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19-924,共6页
在甘油厌氧发酵生产1,3-丙二醇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还原当量NADH,NADH的有效供给决定了1,3-丙二醇的产量。本文从Candida boidinii基因组DNA中克隆了甲酸脱氢酶基因fdh,利用表达质粒pMALTM-p2X-fdh转化到1,3-丙二醇生产菌Klebsiella pneum... 在甘油厌氧发酵生产1,3-丙二醇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还原当量NADH,NADH的有效供给决定了1,3-丙二醇的产量。本文从Candida boidinii基因组DNA中克隆了甲酸脱氢酶基因fdh,利用表达质粒pMALTM-p2X-fdh转化到1,3-丙二醇生产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YMU2中,构建了具有NADH再生系统的重组菌Klebsiella pneumoniaeF-1。在5L发酵罐培养中,F-1合成1,3-丙二醇浓度和产率分别达到了78.6g.L-1和1.33g.L-1.h-1,分别比YMU2提高了12.5%和41.2%。根据F-1和YMU2菌株的主要代谢产物的生成情况比较了二者的代谢流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丙二醇 KLEBSIELLA PNEUMONIAE 甲酸 nadh CANDIDA boidini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醛脱氢酶1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13
作者 石庆芳 李玲玲 +3 位作者 杨俊娥 杜秋越 王大庆 周风举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48-952,共5页
目的探讨乙醛脱氢酶1(ALDH1)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与胃癌发生发展及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7月-2018年3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附属衡水市人民医院的162例胃癌患者的手术标本、胃镜活检标本及其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 目的探讨乙醛脱氢酶1(ALDH1)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与胃癌发生发展及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7月-2018年3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附属衡水市人民医院的162例胃癌患者的手术标本、胃镜活检标本及其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ALDH1、HER-2蛋白的表达,分析ALDH1和HER-2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ALDH1、HER-2蛋白阳性表达率(48.7%、34.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8.0%、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ALDH1蛋白表达与肿瘤T分期、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明显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及肿瘤部位无关(P>0.05)。胃癌组织HER-2蛋白表达与肿瘤T分期、肿瘤部位、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及远处转移明显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胃癌组织ALDH1与HER-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0)。结论 ALDH1和HER-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有望为胃癌的治疗提供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醛1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胃癌 肿瘤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醛脱氢酶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幽门螺杆菌L型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13
14
作者 赵艳 金鑫 +1 位作者 于东红 钱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48-652,共5页
目的探讨乙醛脱氢酶1(ALDH1)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幽门螺杆菌L型(Hp-L型)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126例胃癌及30例正常对照胃组织ALDH1的表达,应用革兰染色和免疫组化法检测上述组织的Hp-L型感染... 目的探讨乙醛脱氢酶1(ALDH1)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幽门螺杆菌L型(Hp-L型)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126例胃癌及30例正常对照胃组织ALDH1的表达,应用革兰染色和免疫组化法检测上述组织的Hp-L型感染情况。结果胃癌组织中ALDH1蛋白和mRNA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3.2%和56.3%,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ALDH1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均P<0.01)。胃癌及对照组中Hp-L型的阳性率分别为67.5%和2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组Hp-L型感染阳性者的ALDH1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Hp-L型感染阴性组(P<0.05)。ALDH1蛋白的表达与Hp-L型感染呈正相关(rs=0.220,P<0.05)。ALDH1阳性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ALDH1阴性患者(P<0.05)。结论 ALDH1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可作为评价胃癌预后的指标,Hp-L型感染可促进其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乙醛1 幽门螺杆菌L型 肿瘤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醛脱氢酶1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焦园园 张金金 +4 位作者 李万颖 李思莹 洪晓玲 谢敏 张松灵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6-199,共4页
乙醛脱氢酶1(ALDH1)是干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必需物质。国内外研究表明:ALDH1参与肿瘤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分化和自我保护,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联,可作为肿瘤治疗的特异性靶点。本文作者将从ALDH1作为宫颈癌干细胞标志物及其与宫颈癌... 乙醛脱氢酶1(ALDH1)是干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必需物质。国内外研究表明:ALDH1参与肿瘤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分化和自我保护,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联,可作为肿瘤治疗的特异性靶点。本文作者将从ALDH1作为宫颈癌干细胞标志物及其与宫颈癌复发、转移、预后和放化疗抵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醛1 肿瘤干细胞 宫颈肿瘤 宫颈癌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小鼠肾匀浆中苹果酸酶-1和异柠檬酸脱氢酶-1实验室检测能力验证结果评价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洪 魏杰 +2 位作者 于鹏丽 巩薇 岳秉飞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9-203,共5页
目的通过实验小鼠肾匀浆中苹果酸酶-1和异柠檬酸脱氢酶-1检测能力验证计划,了解实验动物检测机构检验能力,提高实验动物质量检测水平。方法按照CNAS批准的能力验证方案,通过样品制备,经过稳定性和均匀性检验合格,作为能力验证样品。采... 目的通过实验小鼠肾匀浆中苹果酸酶-1和异柠檬酸脱氢酶-1检测能力验证计划,了解实验动物检测机构检验能力,提高实验动物质量检测水平。方法按照CNAS批准的能力验证方案,通过样品制备,经过稳定性和均匀性检验合格,作为能力验证样品。采用随机编号,发样给参加单位,并附作业指导书。在规定时限提交检验报告和原始记录复印件,其结果与样品预检结果一致的判为满意结果,不一致或未能提交结果的判为不满意结果。结果共有10个实验室参加本次能力验证项目,其中满意结果的实验室8个,占总参加机构的80%,不满意的实验室有2个,占20%。结论实验动物质量检测机构在实验小鼠肾匀浆中苹果酸酶-1和异柠檬酸脱氢酶-1的检测能力较高,实施能力验证计划能够反映实验室的检测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力验证 实验动物 苹果酸-1 异柠檬酸-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醛脱氢酶2、细胞色素P4502E1-RsaI基因多态性和饮酒与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病风险的关系 被引量:10
17
作者 郭李柯 张超贤 郭晓凤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0-395,共6页
目的探讨乙醛脱氢酶2(ALDH2)、细胞色素P4502E1-RsaI(CYP2E1-RsaI)基因多态性和饮酒与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320例OSCC患者及320名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白细胞为样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 目的探讨乙醛脱氢酶2(ALDH2)、细胞色素P4502E1-RsaI(CYP2E1-RsaI)基因多态性和饮酒与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320例OSCC患者及320名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白细胞为样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分析ALDH2和CYP2E1-RsaI基因多态性。结果 ALDH2变异基因型和CYP2E1-RsaI突变纯合型(c2/c2)频率分布在OSCC组分别为70.94%和39.06%,在对照组分别为43.44%和20.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ALDH2变异基因型(OR=3.178,95%CI=1.917~4.749)和CYP2E1-RsaI(c2/c2)者(OR=2.467,95%CI=1.783~4.045)患OSCC的风险均显著增加。基因突变协同分析发现,ALDH2变异基因型/CYP2E1-RsaI(c2/c2)在OSCC和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32.19%和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DH2变异基因型/CYP2E1-RsaI(c2/c2)患OSCC的风险显著增加(OR=9.792,95%CI=3.583~12.472)。OSCC组的饮酒率显著高于对照组(OR=2.861,95%CI=1.541~4.781,P<0.01),ALDH2变异基因型及CYP2E1-RsaI(c2/c2)与饮酒有协同作用(OR=41.152,95%CI=19.903~67.551)。结论 ALDH2和CYP2E1-RsaI基因多态性和饮酒均是OSCC的易患因素,基因和饮酒的协同作用可明显提高OSCC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乙醛2 细胞色素P4502E1-RsaI 多态性 饮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酮酸脱氢酶激酶-1在人结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8
作者 童晶涛 梁后杰 +3 位作者 陈建芳 江恒 谢赣丰 刘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7-260,共4页
目的检测丙酮酸脱氢酶激酶-I(pyruvate dehydrogenase kinase-I,PDK1)在人结肠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探讨抑制PDK1对结肠癌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RT-PCR、荧光定量PCR和免疫荧光法、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癌组织、癌旁组织以及4种人... 目的检测丙酮酸脱氢酶激酶-I(pyruvate dehydrogenase kinase-I,PDK1)在人结肠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探讨抑制PDK1对结肠癌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RT-PCR、荧光定量PCR和免疫荧光法、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癌组织、癌旁组织以及4种人结肠癌细胞PDK1基因的表达情况。在PDK1抑制剂(dichloroacetate,DCA)的诱导下,通过MTT法观察结肠癌细胞活性。结果PDK1基因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较癌旁组织中高;在4种人结肠癌细胞中明显表达。抑制PDK1能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活性,抑制效应随药物浓度而递增,其中90 mmol/L DCA的活性细胞率分别为(23.90±2.79)%、(5.90±1.31)%、(32.82±4.50)%和(29.72±3.03)%。结论PDK1基因在结肠癌组织和细胞中高表达,在癌旁组织中低表达,抑制PDK1明显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活性,PDK1可望成为结肠癌有效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糖原酵解 丙酮酸-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TGF-β1诱导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乙醛脱氢酶1 mRNA及蛋白表达 被引量:3
19
作者 韩明利 吴诚义 +3 位作者 莫志强 彭琼乐 王艺梦 屈洪波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0-342,共3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外源性TGF-β1诱导人乳腺癌MCF-7细胞对乙醛脱氢酶1(aldehyde dehydrogenase1,ALDH1)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1、5ng/mL)的TGF-β1诱导体外培养的MCF-7细胞48h后,RT-PCR检测ALDH1mRNA的表达变化,Wester...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外源性TGF-β1诱导人乳腺癌MCF-7细胞对乙醛脱氢酶1(aldehyde dehydrogenase1,ALDH1)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1、5ng/mL)的TGF-β1诱导体外培养的MCF-7细胞48h后,RT-PCR检测ALDH1mRNA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ALDH1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TGF-β1(1、5ng/mL)诱导的MCF-7细胞的ALDH1mRNA及蛋白表达均高于未诱导的MCF-7亲本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高浓度(5ng/mL)TGF-β1诱导的MCF-7细胞的ALDH1mRNA及蛋白表达均高于低浓度(1ng/mL)TGF-β1诱导的MCF-7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外源性TGF-β1可诱导人乳腺癌MCF-7细胞上调ALDH1mRNA及蛋白的表达,可能诱导ALDH1+乳腺癌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cell,CSC)的转化,并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GF-Β1 乙醛1 乳腺癌 上皮-间质转化 肿瘤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β-羟化类固醇脱氢酶1促进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云 孙岩 +3 位作者 朱亭 程鹏 胡刚 丁国宪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10,F0002,共6页
目的:应用3T3-L1细胞模型研究11β-羟化类固醇脱氢酶1(11β-HSD1)与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关系,探讨11β-HSD1在前脂肪细胞分化及肥胖中的作用。方法:构建11β-HSD1-SiRNA表达质粒pGCsilencerTMH1/TetO1-11β-HSD1并稳定转染3T3-L1细胞,采用... 目的:应用3T3-L1细胞模型研究11β-羟化类固醇脱氢酶1(11β-HSD1)与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关系,探讨11β-HSD1在前脂肪细胞分化及肥胖中的作用。方法:构建11β-HSD1-SiRNA表达质粒pGCsilencerTMH1/TetO1-11β-HSD1并稳定转染3T3-L1细胞,采用油红染色观察脂滴堆积情况,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11β-HSD1在正常3T3-L1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并用Real-timePCR检测脂肪细胞分化相关标志基因的变化,阐明11β-HSD1对前脂肪细胞成脂分化的影响。结果:正常3T3-L1前脂肪细胞在上述三联诱导分化后脂滴堆积随着分化过程逐渐增加;在pGCsilencerTMH1/TetO1-11β-HSD1转染的3T3-L1诱导分化过程中可见脂滴堆积的减少。在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模型中(days0,2,4,6,8),11β-HSD1蛋白水平是上调的。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模型中GR在分化模型早期(D4及D6)是上调的,但是在分化后期(D8)很快又下降。在正常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早期LPL上调,随着分化后期FAS、PPARγ等明显上升,Pref-1作为脂肪细胞分化抑制因子,在分化早期升高,在分化后期明显下调。在pGCsilencerTMH1/TetO1-11β-HSD1转染后的3T3-L1细胞分化模型中上述有关标志基因发生变化。结论:11β-HSD1作为受体前调节剂促进前脂肪细胞分化,与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β-羟化类固醇1 3T3-L1细胞模型 RNA干涉 前脂肪细胞 细胞分化 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