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N0T1/T2期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范围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赵淑艳 马云海 +5 位作者 尹哲 詹想想 刘彬 文天鋆 程若川 钱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7-331,共5页
目的:分析c N0T1/T2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央区淋巴结的转移规律,探讨其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合理范围。方法:以2013年10月至2016年9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同一治疗组连续收治的c N0T1/T2期的... 目的:分析c N0T1/T2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央区淋巴结的转移规律,探讨其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合理范围。方法:以2013年10月至2016年9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同一治疗组连续收治的c N0T1/T2期的532例PT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甲状腺全切加预防性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统计分析性别、年龄、原发灶肿瘤直径及病灶数目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c N0 T1/T2期PTC患者年龄>45岁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s,CLNs)转移率为27.0%(67/248),≤45岁的CLNs转移率为44.0%(125/284),χ2=16.584,P=0.000;女性的CLNs转移率为34.9%(150/430),男性的CLNs转移率为41.2%(42/102),χ2=1.415,P=0.234;多灶癌的CLNs转移率为40.0%(76/190),单灶癌的CLNs转移率为33.9%(116/342),χ2=2.103,P=0.147;非微小癌的CLNs转移率为50.3%(80/159),微小癌的CLNs转移率为30.0%(112/373),χ2=19.893,P=0.000;病灶数目与患侧中央区淋巴结(ipsilater central lymph nodes,Ipsi-CLNs)转移不相关(χ2=0.884,P=0.347)、单侧病灶的肿瘤直径与Ipsi-CLNs转移相关(χ2=6.648,P=0.010);病灶数目与对侧中央区淋巴结(contralateral central lymph nodes,Cont-CLNs)转移不相关(χ2=0.202,P=0.653)、单侧病灶的肿瘤直径与Cont-CLNs转移相关(χ2=17.268,P=0.000);双侧多灶癌的肿瘤直径与喉返神经后中央区淋巴结(posterior to right 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 central lymph nodes,LNpr RLN-CLNs)转移相关,(χ2=4.260,P=0.039)、左、右单侧单灶的肿瘤直径与LN-pr RLN-CLNs转移不相关(χ2=0.166,P=0.684;χ2=3.226,P=0.072)。结论:推荐对c N0 T1/T2期甲状腺乳头状癌在有技术保障的情况下应常规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合理的清扫范围推荐为:(1)单侧非微小癌和双侧多灶癌尤其年龄≤45岁者,均应行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2)单侧单灶或多灶微小癌仅行患侧中央区清扫;(3)一般无须常规清扫右侧喉返神经后淋巴结,但对于双侧非微小癌、右侧非微小癌仍应注意右喉返神经后淋巴结的清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 cn0T1/T2 中央区淋巴结 转移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_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侧颈清扫治疗45例 被引量:2
2
作者 秦建武 魏林 李天心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03-803,共1页
关键词 n0 甲状腺乳头 颈清扫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N0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V600E)突变与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林维浩 夏浩明 马浙夫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2991-2993,共3页
目的:研究临床无淋巴结转移(c N0)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BRAFV600E突变与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关系,为c N0期PTC预防性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提供有效的参考指标。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4年8月在本院行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目的:研究临床无淋巴结转移(c N0)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BRAFV600E突变与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关系,为c N0期PTC预防性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提供有效的参考指标。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4年8月在本院行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的420例c N0期PTC病例,采用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研究BRAFV600E突变与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结果:420例c N0期PTC中,c N0期PTC患者中的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42.4%。年龄、肿瘤大小、腺体外侵、肿瘤分期和BRAFV600E突变与c N0期PTC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45岁,肿瘤直径>1cm,腺体外侵,肿瘤分期T3~T4、BRAFV600E突变可作为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 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 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预防性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 BRAFV600E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行选择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cN0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远期结果 被引量:9
4
作者 周博 黄辉 +2 位作者 徐震纲 吴跃煌 王晓雷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83-388,共6页
目的总结c N0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未行选择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未行选择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180例颈部阴性的PTC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手术方式、组织类... 目的总结c N0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未行选择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未行选择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180例颈部阴性的PTC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手术方式、组织类型、原发灶大小及是否被膜外侵犯等。结果中位随访时间90个月。180例PTC患者中,1例死于非肿瘤因素;共计16例发生复发,其中残叶复发7例,局部复发2例,中央区淋巴结复发6例,侧颈区淋巴结复发8例,肺转移1例。10年总体生存率为99.4%,疾病特异性生存率为100%,无复发生存率为87.9%,中央区淋巴结累积复发率为7.8%,颈侧区淋巴结累积复发率为7.0%。甲状腺被膜外侵犯是中央区淋巴结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男性(P=0.010)和甲状腺被膜外侵犯(P=0.028)是颈侧区淋巴结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未行选择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c N0 PTC患者,经过10年随访,预后良好,男性和甲状腺被膜外侵犯是颈侧区淋巴结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 Cn0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N0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多个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磊 杨进宝 +5 位作者 孙庆贺 刘跃武 陈革 陈曙光 刘子文 李小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805-809,共5页
目的:术后病理证实的淋巴结转移在临床淋巴结转移阴性(clinical lymph node negative,cN0)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并不罕见,本研究旨在探讨临床淋巴结转移阴性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 目的:术后病理证实的淋巴结转移在临床淋巴结转移阴性(clinical lymph node negative,cN0)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并不罕见,本研究旨在探讨临床淋巴结转移阴性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特别是多个淋巴结转移(>5枚)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行手术的cN0 PTMC患者1 268例,其中男性270例,女性998例。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通过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寻找淋巴结转移及多个转移的风险因素。结果:1 268例患者中共出现淋巴结转移416例(32.8%),多个淋巴结转移43例(3.4%),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中,男性(42.22%vs.30.26%,P<0.01)、年龄<40岁(<40岁为48.39%,40~59岁为27.62%,年龄≥60岁为22.45%,P<0.03)、多发病灶(41.00%vs.29.03%,P<0.01)、无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36.44%vs.20.62%,P<0.01)、肿瘤直径>0.5 cm(35.77%vs.23.05%,P<0.01)者淋巴结转移比例显著增加。多因素分析中,男性(OR=1.516,P<0.001)、多发病灶(OR=1.743,P<0.001)、肿瘤直径>0.5 cm(OR=1.788,P<0.001)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年龄较大患者(40~59岁OR=0.388;60岁及以上OR=0.301,P<0.001)、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OR=0.472,P<0.001)是出现淋巴结转移的保护性因素。在多个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中,男性(OR=2.383,P=0.002)是多个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年龄≥40岁则是保护性因素(OR=0.270,P<0.001)。结论:cN0 PTMC淋巴结转移并不少见,但是多个淋巴结转移少见,男性、年龄<40岁的患者淋巴结转移、多个转移的风险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 Cn0 多个淋巴结转移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特点及清扫策略 被引量:48
6
作者 孙荣华 潘先均 +2 位作者 苏新良 吕清建 吴凯南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0-87,共8页
背景与目的:目前,在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方面存有较大分歧。该研究总结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特点,为择区淋巴结清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2014年8月收治的46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病历资料,分析其淋巴结... 背景与目的:目前,在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方面存有较大分歧。该研究总结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特点,为择区淋巴结清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2014年8月收治的46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病历资料,分析其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评判cN。标准的准确性。结果:全组患者均行患侧中央区(Ⅵ区)淋巴结清扫,320例行侧颈区淋巴结清扫术(Ⅱ-Ⅴ区)或择区淋巴结清扫(Ⅱ-Ⅳ区中的部分或全部),90例行对侧中央区淋巴结活检。73.2%(338/462)符合cN0标准,病理证实其中有184例淋巴结转移,cN0标准误诊率达60.9%。颈部淋巴结总转移率为65.4%(302/462),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率为42.6%(197/462),“跳跃转移”率为13.1%(42/320),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50%(45/90)。男性、肿瘤累及腺叶上1/3、肿瘤T3或T4、多中心病灶是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肿瘤累及腺叶上1/3是喉前淋巴结转移及“跳跃转移”的危险因素。喉前淋巴结转移及中央区淋巴结2个以上转移者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率显著增JJn(分别为85.7%~83.3%,P〈0.05)。结论:现行cN0标准不能作为确定淋巴结清扫范围的依据;甲状腺乳头状癌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其中Ⅵ区淋巴结转移率最高,依次为Ⅲ区、Ⅱ区、Ⅳ区、V区;初次手术应常规清扫患侧中央区淋巴结,建议将Ⅵ区淋巴结送冰冻病理;当喉前淋巴结有转移或Ⅵ区2个以上淋巴结转移时,或肿瘤累及腺叶上1/3者,有必要行侧颈区(或择区)淋巴结清扫;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较高,需予以重视;中央区淋巴结再分亚区具有重要意义,应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 淋巴结转移 Cn0 术中冰冻 喉前淋巴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外周血CD4^+ CD25^+ CD127^(low/-) Treg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石嘉俪 周佳青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44-547,共4页
目的:检测CD4+ CD25+ CD127low/-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者外周血的比例,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8月至2011年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进行手术... 目的:检测CD4+ CD25+ CD127low/-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者外周血的比例,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8月至2011年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PTC患者40例及甲状腺腺瘤患者30例,以CD4+ CD25+ CD127low/-为标志,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TC患者及甲状腺腺瘤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 CD127low/-Treg的比例,分析其与PT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与甲状腺腺瘤患者比较,PTC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 CD127low/- Treg比例明显升高[(7.836±1.668)% vs(5.365±1.156)%,P<0.05];外周血CD4+ CD25+ CD127low/-Treg比例与PTC临床分期、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均P<0.05),与年龄、性别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PTC患者外周血CD4+ CD25+ CD127low/-Treg比例显著增加,且与PTC临床分期、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 CD4+ CD25+调节性T细胞 颈部淋巴结转移 TnM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超声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评《社区常见病超声诊断解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毛慧琴 俞芳草 胡丹琼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1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
近几年甲状腺癌发病率不断增加已成为女性第五常见的恶性肿瘤,最常见的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甲型H1N1流感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头颈部癌,以乳头状癌为主,预后也比较好。大多数甲状腺癌的转移方式是区域性淋巴结转移。颈淋巴结转移对患者的... 近几年甲状腺癌发病率不断增加已成为女性第五常见的恶性肿瘤,最常见的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甲型H1N1流感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头颈部癌,以乳头状癌为主,预后也比较好。大多数甲状腺癌的转移方式是区域性淋巴结转移。颈淋巴结转移对患者的生存率是否有影响目前尚无定论,但多数学者认为颈淋巴结转移是远处转移和局部复发的高危因素。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方法主要是穿刺活检及影像学检查,高频超声检查方便快捷,无创,对表浅组织的显示效果较好,现已广泛用于淋巴结的检测。这方面的研究专著也相继问世,其中《社区常见病超声诊断解析》是一部兼顾学术性和实用性的医学丛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淋巴结转移 头颈部 高频超声检查 甲型H1n1流感 甲状腺乳头 超声诊断 穿刺活检 甲状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