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响应面法优化提取玉叶金花山栀苷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1
作者 叶美麟 陈超杰 +3 位作者 叶鸿妮 黄燕 庞冬雪 汪可好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6-551,共6页
目的 广西壮药玉叶金花主要抗炎镇痛药效物质为环烯醚萜苷类的山栀苷甲酯(shanzhiside methyl ester),本研究优化超声波辅助法提取玉叶金花山栀苷甲酯工艺,并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 以玉叶金花山栀苷得率为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和... 目的 广西壮药玉叶金花主要抗炎镇痛药效物质为环烯醚萜苷类的山栀苷甲酯(shanzhiside methyl ester),本研究优化超声波辅助法提取玉叶金花山栀苷甲酯工艺,并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 以玉叶金花山栀苷得率为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探究玉叶金花山栀苷提取的最优工艺,工艺因素包括甲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及液料比。以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FRAP(总抗氧化能力)为指标考察玉叶金花山栀苷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 超声波辅助法提取玉叶金花山栀苷最佳工艺为甲醇质量浓度55%、温度52℃、液料比(32∶1)mL/g、提取时间98 min,山栀苷甲酯得率为(9.516±1.660)mg/g,回归模型预测的玉叶金花山栀苷甲酯得率为9.532 mg/g,两者相对误差小于0.2%。在抗氧化测试反应5.5 h后,4μmol/L的山栀苷甲酯对DPPH·和ABTS·的清除率分别为95.18%和98.75%,FRAP总抗氧化能力为1.054 mmol/L Vc当量。结论 响应面法可优化玉叶金花山栀苷甲酯的提取工艺,获得的玉叶金花山栀苷甲酯具有优良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叶金花 山栀苷甲酯 抗氧化 工艺优化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方法制备氟苯尼考人工抗原及其鉴定 被引量:10
2
作者 赵朋玲 郑海涛 +2 位作者 姜盼盼 朱学加 何计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225-230,共6页
目的:通过两种不同方法制备氟苯尼考人工抗原并将制备的人工免疫原用于动物免疫。方法:分别采用琥珀酸酐法和强碱水解法制备两种人工半抗原(HP1和HP2)。将两种半抗原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卵清白蛋白(OVA)通过活泼酯法和戊二醛法进行偶... 目的:通过两种不同方法制备氟苯尼考人工抗原并将制备的人工免疫原用于动物免疫。方法:分别采用琥珀酸酐法和强碱水解法制备两种人工半抗原(HP1和HP2)。将两种半抗原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卵清白蛋白(OVA)通过活泼酯法和戊二醛法进行偶联,制备人工免疫原和人工包被原,分别命名为HP1-BSA、HP1-OVA、HP2-BSA和HP2-OVA。分别将两种方法合成的人工免疫原用于动物免疫,用两种人工包被原对获得的两种抗血清进行评价。结果:经质谱、紫外光谱表征,氟苯尼考两种半抗原均合成成功,并且与载体蛋白的偶联比分别为12.4:1(HP1-BSA)、8.5:1(HP1-OVA)、21.8:1(HP2-BSA)、15.4:1(HP2-OVA)。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获得的针对HP1-BSA的抗血清与HP2-OVA包被原结合最为灵敏。结论:活泼酯法和戊二醛法均成功制备了氟苯尼考人工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苯尼考 抗原合成 活泼酯法 戊二醛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莠去津人工抗原的合成与鉴定 被引量:3
3
作者 魏松红 逄若霖 +1 位作者 李兴海 付丹妮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2-105,共4页
以除草剂莠去津原药、巯基丙酸等为起始原料,经过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莠去津的半抗原:2-硫丙酸基-4-乙胺基-6-异丙胺基-1,3,5-三嗪,并用UV、IR以及NMR等手段证明合成成功,用活泼酯法将半抗原与载体蛋白成功的进行偶联,根据紫外吸收的加... 以除草剂莠去津原药、巯基丙酸等为起始原料,经过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莠去津的半抗原:2-硫丙酸基-4-乙胺基-6-异丙胺基-1,3,5-三嗪,并用UV、IR以及NMR等手段证明合成成功,用活泼酯法将半抗原与载体蛋白成功的进行偶联,根据紫外吸收的加和性原理,比较测定半抗原、载体蛋白及偶联物的吸光值,并计算出半抗原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鸡卵清蛋白(OVA)的结合比为16:1和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莠去津 半抗原 人工抗原 活泼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毒素大田软海绵酸完全抗原的制备与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卢士英 周玉 +5 位作者 任洪林 霍方珍 潘风光 柳增善 于师宇 于光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6-49,54,共5页
为了建立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 acid,OA)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利用活泼酯法将OA分子中的羧基与载体蛋白上的氨基偶联,人工制备OA的免疫抗原(OA-IgG)和检测抗原(OA-BSA),经电泳、动物实验及ELISA法进行了鉴定,完全抗原的偶联成功,为利用杂... 为了建立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 acid,OA)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利用活泼酯法将OA分子中的羧基与载体蛋白上的氨基偶联,人工制备OA的免疫抗原(OA-IgG)和检测抗原(OA-BSA),经电泳、动物实验及ELISA法进行了鉴定,完全抗原的偶联成功,为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OA的单克隆抗体和海产品OA免疫学检测方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 ACID OA) 活泼酯法 抗原偶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N_3S型配位结构的小肽分子合成及其合成方法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冯淑娟 齐传民 郭雪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06-510,共5页
通过 5步反应设计合成了 5个新N3 S型配位原子的小肽或类肽化合物 .探讨了多肽的合成方法 ,改进了巯基的保护策略 ,提出了新颖的活泼酯与氨基酸的反应条件 ,与文献值相比反应收率提高了 35 % .5种多肽配体的结构经过IR ,1HNMR ,13 CNMR 。
关键词 N2S型 配位结构 小肽分子 合成方法 配体 多肽 小分子肽显像剂 蛋白质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给水厂应对原水发生邻苯二甲酸酯污染的处理技术及处理效能 被引量:9
6
作者 林明利 崔福义 +1 位作者 赵志伟 牛畅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279-3289,共11页
城市水源水邻苯二甲酸酯(PAEs)污染对饮用水水质安全产生了威胁。综述了国内地表水(包括城市水源水)和给水厂处理出水中PAEs的污染情况,提出粉末炭(PAC)吸附与混凝沉淀联用技术(以下简称联用技术)是适合国内目前大多数水厂实情的可以有... 城市水源水邻苯二甲酸酯(PAEs)污染对饮用水水质安全产生了威胁。综述了国内地表水(包括城市水源水)和给水厂处理出水中PAEs的污染情况,提出粉末炭(PAC)吸附与混凝沉淀联用技术(以下简称联用技术)是适合国内目前大多数水厂实情的可以有效应对水源水发生PAEs污染的水处理技术。开展了联用技术对原水中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的去除效能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联用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原水中DEHP,处理出水浊度是影响DEHP去除效果的重要因素,PAC理化特征对联用技术去除原水中DE-HP效果的影响不大。最后基于小试实验结果给出了不同污染水平下联用技术中PAC的建议投量,为实际生产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 饮用水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 粉末炭 混凝沉淀 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moc保护氨基酸与Wang树脂的缩合反应 被引量:3
7
作者 郑彦慧 张艳平 +3 位作者 张浩 马玉新 路延龄 史作清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769-1772,共4页
研究了保护氨基酸、Wang树脂取代度、树脂粒度、搅拌方式对Fmoc-氨基酸-Wang树脂连接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护氨基酸分子量的大小会因产生不同的位阻而影响缩合反应的效率,分子量越小缩合效率越高;Wang树脂的取代度较高时,已缩合的氨... 研究了保护氨基酸、Wang树脂取代度、树脂粒度、搅拌方式对Fmoc-氨基酸-Wang树脂连接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护氨基酸分子量的大小会因产生不同的位阻而影响缩合反应的效率,分子量越小缩合效率越高;Wang树脂的取代度较高时,已缩合的氨基酸给后续保护氨基酸的缩合形成阻碍,使缩合效率降低;粒径较小和搅拌较好时,对保护氨基酸的粒内外扩散有利,可提高反应速度和缩合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多肽合成 Wang树脂 Fmoc保护氨基酸 活化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硝酸酯热解反应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贡雪东 肖鹤鸣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3-38,共6页
运用SCF-MO-AM1方法,在RHF和UHF水平上,计算研究了四种多元硝酸酯在12种稳定构象下的热解反应.均裂氧硝基键(O-NO2)产生RCH2O·和·NO2的活化能较低,是硝酸酯热解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硝酸酯 构象 热解反应 均裂 多元硝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诺沙星免疫抗原的制备与鉴定 被引量:3
9
作者 宓晓黎 李利东 +2 位作者 黄丽俊 杜姝莲 袁建兴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0年第6期43-45,共3页
通过N-羟基琥珀酰亚胺活化酯法合成恩诺沙星免疫抗原,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紫外光谱和酶联免疫法分析对恩诺沙星免疫抗原的结构、分子量、免疫原性等特征进行鉴定。经紫外光谱分析恩诺沙星-牛血清白蛋白偶联比为5:1,紫外光谱峰形发生... 通过N-羟基琥珀酰亚胺活化酯法合成恩诺沙星免疫抗原,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紫外光谱和酶联免疫法分析对恩诺沙星免疫抗原的结构、分子量、免疫原性等特征进行鉴定。经紫外光谱分析恩诺沙星-牛血清白蛋白偶联比为5:1,紫外光谱峰形发生变化并位移。间接酶联免疫法分析证明其免疫兔所获得的抗体与恩诺沙星有良好的特异性,半数抑制浓度为60ng/mL。实验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恩诺沙星免疫抗原,并获得了抗恩诺沙星抗体,为ELI SA或TRFI A等免疫方法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诺沙星 免疫抗原合成 N-羟基琥珀酰亚胺活化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仁中酸性红73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10
作者 常向彩 韦国陆 +3 位作者 马明 张声俊 施渺筱 杨晓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298-302,共5页
本文采用活性酯法和N,N-羰基二味唑法分别合成了酸性红73的人工抗原,方阵滴定实验表明活性酯法所得兔抗酸性红73的IgG更适合用于后继实验,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一种虾仁中酸性红73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井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后,... 本文采用活性酯法和N,N-羰基二味唑法分别合成了酸性红73的人工抗原,方阵滴定实验表明活性酯法所得兔抗酸性红73的IgG更适合用于后继实验,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一种虾仁中酸性红73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井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后,该方法的半敬抑制浓度(IC50)为45.39μg/L,检测限(LOD)为5.64μg/L。交叉反应实验结果表明除苏丹红3号(0.15%)外与番红花红、苯酚红、刚果红、碱性品红和胭脂红等其他竞争物无交叉反应。在虾仁中的空白添加回收率范围为71.3%-84.4%,变异系数(RSD)〈9.55%。此法可用于虾仁中酸性红73的残留检测,并为进一步制备单克隆抗体和研制快速检测试制盒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仁 酸性红73 活性酯法 N N-羰基二咪唑法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诺沙星人工抗原的合成与鉴定 被引量:4
11
作者 彭远义 周宛蓉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05-508,共4页
采用N-羟基琥珀酰亚胺活性酯法,将恩诺沙星(ENR)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卵清蛋白(OVA)连接,制备人工免疫原ENR-BSA和包被原ENR-OVA,经紫外扫描分析和动物免疫试验证实人工抗原合成成功,研究结果对抗恩诺沙星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具有重... 采用N-羟基琥珀酰亚胺活性酯法,将恩诺沙星(ENR)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卵清蛋白(OVA)连接,制备人工免疫原ENR-BSA和包被原ENR-OVA,经紫外扫描分析和动物免疫试验证实人工抗原合成成功,研究结果对抗恩诺沙星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诺沙星 人工抗原 N-羟基琥珀酰亚胺活性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组织中氟苯尼考残留的半定量快速检测胶体金试纸条的研制——氟苯尼考抗原的合成与鉴定 被引量:3
12
作者 孙素玲 徐园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3期7757-7758,共2页
[目的]为动物组织中氟苯尼考残留快速检测试纸条的制备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琥珀酸酐法制备氟苯尼考人工半抗原,用活泼酯法将氟苯尼考人工半抗原与牛血清蛋白进行偶联制备氟苯尼考人工抗原。紫外光谱法和光谱分析法对氟苯尼考人工抗原FF... [目的]为动物组织中氟苯尼考残留快速检测试纸条的制备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琥珀酸酐法制备氟苯尼考人工半抗原,用活泼酯法将氟苯尼考人工半抗原与牛血清蛋白进行偶联制备氟苯尼考人工抗原。紫外光谱法和光谱分析法对氟苯尼考人工抗原FFCHS-BSA进行鉴定。[结果]与BSA和FFC相比,FFC-HS-BSA的最大吸收峰发生了变化,曲线形状也发生了改变,FFC-HS与BSA的偶联比为18.9∶1。[结论]FFC-HS-BSA人工抗原的合成是成功的,其偶联比在最适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苯尼考 人工抗原 琥珀酸酐法 活泼酯法 偶联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酯型乌头碱完全抗原的制备与鉴定
13
作者 陆辉 李晶 +2 位作者 左伟勇 王健 王永娟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56-159,共4页
为制备双酯型乌头碱(DAC)的完全抗原,通过活化酯法将小分子的DAC偶联到牛血清白蛋白(BSA)和鸡卵清白蛋白(OVA),合成免疫原DAC-BSA、检测原DAC-OVA,采用紫外扫描光谱法、BCA试剂盒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鉴定偶联结果。结果表明,免疫... 为制备双酯型乌头碱(DAC)的完全抗原,通过活化酯法将小分子的DAC偶联到牛血清白蛋白(BSA)和鸡卵清白蛋白(OVA),合成免疫原DAC-BSA、检测原DAC-OVA,采用紫外扫描光谱法、BCA试剂盒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鉴定偶联结果。结果表明,免疫原和检测原均偶联成功;按100μg/只的剂量每2周免疫一次小鼠,共免疫5次,最后一次免疫4d后,眼眶静脉采血,测定多抗血清的效价均达到1∶25 600,且第2组小鼠多抗血清的敏感性最好,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30ng/mL,最低检出限为1ng/mL,与其他药物的交叉反应率均小于1%,具有很好的特异性。成功合成了DAC人工抗原,并得到了敏感性高、特异性好的多抗血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头碱 双酯型乌头碱 活化酯法 完全抗原 制备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骨藻酸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14
作者 刘元嫄 程金平 +2 位作者 高利利 徐玮 吴浩东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67-69,74,共4页
为建立软骨藻酸(DA)的免疫检测法,本研究采用活泼酯法将DA与载体蛋白KLH(BSA)偶联形成完全免疫抗原(包被抗原),并通过紫外光谱扫描证明偶联成功与否。用完全免疫抗原DA-KLH对新西兰白兔进行免疫,间接ELISA法测定血清效价。实验结果表明... 为建立软骨藻酸(DA)的免疫检测法,本研究采用活泼酯法将DA与载体蛋白KLH(BSA)偶联形成完全免疫抗原(包被抗原),并通过紫外光谱扫描证明偶联成功与否。用完全免疫抗原DA-KLH对新西兰白兔进行免疫,间接ELISA法测定血清效价。实验结果表明偶联成功,经过19周免疫后血清效价达到1:1600,纯化后获得效价为1:800的多克隆抗体,同时也间接证明了合成的完全抗原具有免疫原性,为以后建立免疫分析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藻酸 多克隆抗体 活泼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赤霉烯酮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特性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余涛 李大刚 +3 位作者 邓宁 向军俭 宋其芳 王宏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8-81,共4页
合成玉米赤霉烯酮半抗原,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进行鉴定,并采用活泼酯法将半抗原与载体蛋白OVA或BSA偶联,分别作为免疫原或包被原,并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紫外扫描法鉴定偶联效果,免疫3只BALB/c小鼠,制备玉米赤霉... 合成玉米赤霉烯酮半抗原,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进行鉴定,并采用活泼酯法将半抗原与载体蛋白OVA或BSA偶联,分别作为免疫原或包被原,并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紫外扫描法鉴定偶联效果,免疫3只BALB/c小鼠,制备玉米赤霉烯酮多克隆抗体。结果表明:抗血清效价最高达1∶32 000,以此多抗建立的玉米赤霉烯酮间接竞争标准曲线IC50为39.8ng/mL,IC10为0.71ng/mL,多抗与玉米赤霉烯酮类似物β-zearalenol、zear-alanone、α-zearalanol、β-zearalanol交叉反应率分别为4.80%,3.07%,0.96%,0.09%。说明试验成功制备了玉米赤霉烯酮人工抗原及高特异性多克隆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赤霉烯酮 F-2毒素 活泼酯法 人工抗原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诺沙星完全抗原的合成及兔源多抗血清的制备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莉 张家禾 +1 位作者 袁维峰 孟婷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8-41,共4页
为了合成恩诺沙星(enrofloxacin,EFLX)完全抗原,制备兔源多克隆抗体血清,试验通过活化酯法将小分子的EFLX偶联到牛血清白蛋白(BSA)和鸡卵清白蛋白(OVA)上,形成偶联物EFLX-BSA和EFLX—OVA,以EFLX—BSA为免疫原免疫兔,以EFLX... 为了合成恩诺沙星(enrofloxacin,EFLX)完全抗原,制备兔源多克隆抗体血清,试验通过活化酯法将小分子的EFLX偶联到牛血清白蛋白(BSA)和鸡卵清白蛋白(OVA)上,形成偶联物EFLX-BSA和EFLX—OVA,以EFLX—BSA为免疫原免疫兔,以EFLXOVA为检测原通过ELISA方法检测兔血清效价。结果表明,免疫兔血清效价都在1:51200以上,其中2号兔效价最高,达到1:204800,敏感性好,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69.91ng/mL,检测范围为37.52~302.31ng/mL。本试验成功制备了EFLX完全抗原,获得了敏感的兔源多克隆抗体血清,为以后ELISA试剂盒和胶体金试纸条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诺沙星 残留 检测 活化酯法 间接竞争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胶中咖啡酸苯乙酯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梅梅 谢英花 +1 位作者 刘朝霞 张冬梅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528-536,共9页
蜂胶具有丰富而突出的生物活性,目前多被应用于食品和保健品中预防疾病。咖啡酸苯乙酯是蜂胶中主要的有效成分,因其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菌、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而备受关注。咖啡酸苯乙酯在自然界含量偏低,传统提取方法费... 蜂胶具有丰富而突出的生物活性,目前多被应用于食品和保健品中预防疾病。咖啡酸苯乙酯是蜂胶中主要的有效成分,因其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菌、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而备受关注。咖啡酸苯乙酯在自然界含量偏低,传统提取方法费时费力、成本高,高效、大量制备咖啡酸苯乙酯成为研究热点。超声提取技术可得到纯度较高的咖啡酸苯乙酯;Knoevenagel缩合法适用于其工业化生产,收率较高。通过对咖啡酸苯乙酯的提取分离、合成方法以及药理活性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分析,综述了咖啡酸苯乙酯的研究现状,并对咖啡酸苯乙酯的技术发展前景和研究动向进行了展望,提出今后应寻求实用性和通用性高、操作相对简便的制备方法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化学 蜂胶 咖啡酸苯乙酯 合成方法 药理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电位滴定法检测抗燃油活性氯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明菊兰 徐恒昌 +4 位作者 钟洪玲 余璐静 李海燕 潘芝瑛 沈晓明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41-145,共5页
磷酸酯抗燃油中活性氯含量的准确、高效测定,对电液控制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很有意义。对自动电位滴定方法测量磷酸酯抗燃油中活性氯的原理、仪器设备、检测条件进行了研究;组织了8个实验室、5个样品的协同试验,并对结果进行评价。依据重... 磷酸酯抗燃油中活性氯含量的准确、高效测定,对电液控制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很有意义。对自动电位滴定方法测量磷酸酯抗燃油中活性氯的原理、仪器设备、检测条件进行了研究;组织了8个实验室、5个样品的协同试验,并对结果进行评价。依据重复性、检测限、回收率及精密度等技术指标,所研究制定的自动电位滴定法检测磷酸酯抗燃油活性氯含量精密度高,检测效率高,且样品处理简单、仪器配置要求不高、分析速度快,可以在电力行业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液控制 磷酸酯抗燃油 活性氯 自动电位滴定法 方法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麦耐消化肽纳米载体的制备表征及其对咖啡酸苯乙酯的包埋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靳祖珑 冯思怡 +4 位作者 胡亚雯 宋洪东 管骁 孙注 戴智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169-175,共7页
为提高燕麦蛋白的水溶性并提高其在纳米材料领域的应用价值,通过酶水解法制备了燕麦耐消化肽纳米颗粒,并评估其包封疏水活性物质的能力及耐消化特性。燕麦蛋白经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消化制备出燕麦肽纳米颗粒,为50 nm的球形胶束。燕麦蛋... 为提高燕麦蛋白的水溶性并提高其在纳米材料领域的应用价值,通过酶水解法制备了燕麦耐消化肽纳米颗粒,并评估其包封疏水活性物质的能力及耐消化特性。燕麦蛋白经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消化制备出燕麦肽纳米颗粒,为50 nm的球形胶束。燕麦蛋白经过胃蛋白酶消化水解度为3.1%,胰蛋白酶消化水解度为10.7%。对内部相互作用进行分析表明,燕麦肽纳米颗粒主要由疏水作用驱动自组装,氢键和二硫键对维持结构稳定有一定作用。表面活性研究表明,燕麦肽纳米颗粒表面具有一定的疏水性和亲油性,水解改性大大增强了纳米颗粒的水溶性。以咖啡酸苯乙酯为模型药物评估燕麦肽纳米颗粒的载药性能,包封率为71%,载药量为3.5%,咖啡酸苯乙酯在水中的质量浓度从1.8提升至140μg/mL。载药纳米颗粒体外模拟消化结果表明,耐消化肽纳米颗粒具有较强的耐消化特性,在胃肠液中咖啡酸苯乙酯的释放率低。稳态荧光光谱分析表明,疏水相互作用是咖啡酸苯乙酯与肽分子结合的主要作用力。研究表明,燕麦肽纳米颗粒是增加疏水物质溶解度的良好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蛋白 纳米颗粒 咖啡酸苯乙酯 耐消化肽 表面活性 pH-Stat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磷农药三唑磷人工抗原合成及鉴定
20
作者 黄魁英 雷红涛 孙远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2期19843-19844,共2页
[目的]合成并鉴定有机磷农药三唑磷人工抗原。[方法]采用活泼酯法将三唑磷半抗原(TZPM-Hap)与牛血清蛋白(BSA)和卵血清蛋白(OVA)偶联,制备出免疫抗原(TZPM-A-BSA)和包被抗原(TZPM-A-OVA),并通过紫外扫描和动物免疫试验对其进行了鉴定。... [目的]合成并鉴定有机磷农药三唑磷人工抗原。[方法]采用活泼酯法将三唑磷半抗原(TZPM-Hap)与牛血清蛋白(BSA)和卵血清蛋白(OVA)偶联,制备出免疫抗原(TZPM-A-BSA)和包被抗原(TZPM-A-OVA),并通过紫外扫描和动物免疫试验对其进行了鉴定。[结果]紫外扫描和动物免疫试验结果表明人工抗原合成成功。[结论]为制备单抗及开发快速、简便的三唑磷ELISA试剂盒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唑磷 活泼酯法 人工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