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亚硝基吲哚系列化合物及其自由基负离子在乙腈介质中N—NO键断裂能的测定 被引量:4
1
作者 李鑫 朱晓晴 +1 位作者 王小小 程津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295-2298,共4页
利用滴定量热技术并结合适当的热力学循环测定了乙腈溶液中7个取代的N-亚硝基吲哚化合物中N—NO键的异裂能和均裂能,能量范围分别为206.1~246.2 kJ/mol和119.1~124.6 kJ/mol.表明N-亚硝基吲哚均裂释放NO自由基(NO.)比异裂释放NO正... 利用滴定量热技术并结合适当的热力学循环测定了乙腈溶液中7个取代的N-亚硝基吲哚化合物中N—NO键的异裂能和均裂能,能量范围分别为206.1~246.2 kJ/mol和119.1~124.6 kJ/mol.表明N-亚硝基吲哚均裂释放NO自由基(NO.)比异裂释放NO正离子(NO^+)要容易得多,通过热力学循环得到的相应自由基负离子中N—NO键的异裂能和均裂能的能量范围分别为25.5~34.4和5.0~40.5 kJ/mol,表明所研究化合物的自由基负离子在室温下很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硝基吲哚 n-硝基吲哚自由负离子 N—NO键能 滴定量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二乙基亚硝胺联合处理N-亚硝基吗啉和2/3肝部分切除方法改良的大鼠中晚期肝癌模型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梅 洪泽宣 +4 位作者 邹昕羽 王剑 王自力 李晓清 金美兰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38-644,共7页
目的为建立适用于癌症研究的实验周期短、死亡率低、建模成本低和可转移的中晚期肝癌模型,对现有的方法进行了改良。方法实验开始时给所有的动物腹腔注射200 mg/kg DEN,同时第1组和第2组动物分别用含40、80 ppm NMOR染毒水饲养,对应时... 目的为建立适用于癌症研究的实验周期短、死亡率低、建模成本低和可转移的中晚期肝癌模型,对现有的方法进行了改良。方法实验开始时给所有的动物腹腔注射200 mg/kg DEN,同时第1组和第2组动物分别用含40、80 ppm NMOR染毒水饲养,对应时间分别为20周和10周。第3组动物采用灌胃方法给药0.8 mg/kg的NMOR,持续17周。为了增强细胞增殖活性,第1组和第3组动物在第2周结束时进行了2/3肝部分切除术。另外,NMOR的处理结束后第2组和第3组的动物需继续饲养7周。结果第1组在第20周时肝肿瘤发病率和生存率分别为10%和100%。第2组在第17周时肝肿瘤发病率为35%,生存率为76%。第3组在第24周时肝肿瘤发病率为100%,生存率为55%,肺转移率为55%。然而,第3组直到第20周为止,其生存率为100%。结论腹腔注射DEN,并进行2/3肝部分切除术及使用0.8 mg/kg的NMOR灌胃17周的方法,可在20周内建立生存率高、发病率高、后期可出现转移灶的中晚期肝肿瘤模型。该建模方法具有肝癌发病率高、模型生存率高和后期出现转移灶的优点,可为肝癌防治及机理研究提供理想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肝癌 动物模型 硝胺 n-硝基吗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缺血后N-乙基马来酰亚胺敏感因子ATP酶失活致神经元自噬流障碍的病理机制
3
作者 雷倩 邓仪昊 何红云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34-1042,共9页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脑血管梗塞引起的急性脑血管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研究发现,过度自噬或自噬不足均可导致细胞损伤。自噬包括自噬体的形成和成熟、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自噬底物在自噬溶酶体内的降解和清除,这些过程...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脑血管梗塞引起的急性脑血管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研究发现,过度自噬或自噬不足均可导致细胞损伤。自噬包括自噬体的形成和成熟、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自噬底物在自噬溶酶体内的降解和清除,这些过程呈连续状态则称为自噬流。研究发现,脑缺血可导致自噬体与溶酶体间发生融合障碍,从而引发自噬流损伤。细胞内膜融合由3种核心组分介导,即N-乙基马来酰亚胺敏感因子(N-ethylmaleimide sensitive factor,NSF)ATP酶、可溶性NSF黏附蛋白(soluble NSF attachment protein,SNAP)及可溶性NSF黏附蛋白受体(soluble NSF attachment protein receptors,SNAREs)。当SNAREs介导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后以非活性的复合体形式存留于自噬溶酶体膜,须被NSF再激活为单体后方可发挥新一轮的膜融合介导作用,而NSF是唯一可再激活SNAREs的ATP酶。新近研究表明,脑缺血可显著抑制NSF ATP酶活性,导致其对SNAREs再激活减少,这可能是自噬体与溶酶体间发生融合障碍并导致神经元自噬流损伤的病理机制。本文就NSF ATP酶失活导致SNAREs互作失调、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障碍,以及蛋白水解酶向溶酶体的转运不足引发神经元自噬流障碍的病理机制进行阐述,并针对NSF ATP酶失活改善神经元自噬流的方法进行探讨,为提高脑卒中治疗提供参考并指明深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n-马来酰胺敏感因子ATP酶 自噬 神经元 自噬流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溴汞化羰基化合物与N-亚硝基乙酰芳胺的反应
4
作者 胡宏纹 崔文革 李小华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1992年第1期25-28,共4页
用作芳基自由基来源的N-亚硝基乙酰芳胺与α-溴汞化羰基化合物一起加热时,生成溴化芳基汞,副产物及ESR研究说明反应为自由基过程.
关键词 α溴汞化羰化合物 n-硝基酰芳胺 自由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Pig-a基因突变试验中N-乙基-N-亚硝基脲和环磷酰胺量-效关系的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刘香梅 李培宁 +5 位作者 刘冬虹 黄宇锋 庞增雄 陈梓灵 徐颖愉 丘智峰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9-73,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N-乙基-N-亚硝基脲(ENU)和环磷酰胺(CP)对SD大鼠外周血红细胞表面锚蛋白CD59缺失率的影响,优化Pig-a基因突变试验检测方法。方法将SD大鼠按体重和外周血RBCCD59-随机分为4组,即溶媒对照组,CP 40 mg/kg给药组,ENU 10 m...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N-乙基-N-亚硝基脲(ENU)和环磷酰胺(CP)对SD大鼠外周血红细胞表面锚蛋白CD59缺失率的影响,优化Pig-a基因突变试验检测方法。方法将SD大鼠按体重和外周血RBCCD59-随机分为4组,即溶媒对照组,CP 40 mg/kg给药组,ENU 10 mg/kg给药组和ENU 40 mg/kg给药组,每组6只,腹腔染毒,溶媒对照组注射PBS溶液。在染毒前和染毒后7、14、21、28、42、56 d进行称重和采血,流式检测外周血RBCCD59-发生率。结果与溶媒对照组比较,ENU 10 mg/kg给药组和ENU 40 mg/kg给药组各时间点体重及体重增量差异均无显著性,CP 40 mg/kg给药组各时间点体重及体重增量均下降(P<0.05)。CP 40 mg/kg给药组给药后第28、42和56天,ENU 10 mg/kg给药组给药后第42、56天,ENU 40 mg/kg给药组给药后第7、14、21、28、42和56天外周血RBCCD59-发生率均升高(P<0.05),且具有剂量反应关系。结论在开展Pig-a基因突变试验中,ENU引起大鼠外周血RBCCD59-发生率升高效果优于CP,且40 mg/kg剂量优于10 mg/kg,检验周期28 d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g-a 突变 n--n-硝基 环磷酰胺 流式 外周血红细胞CD59缺失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硝基甲苯还原-烷基化合成 N-乙基间甲苯胺 被引量:8
6
作者 周小建 吴祖望 +2 位作者 林莉 王桂娟 李佳萍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71-175,222,共6页
芳香硝基化合物在加氢催化剂存在下与氢、醇反应,可直接制得N-单烷基芳胺.研究了在雷尼镍(Raneynickel)催化下间硝基甲苯还原—烷基化直接制N-乙基间甲苯胺的工艺,通过GC-MS对反应产物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还原反应 硝基甲苯 n-间甲苯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N-乙基顺丁烯二酰亚胺敏感因子小干扰RNA对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周勇 刘岩 +1 位作者 杨水祥 王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67-970,共4页
目的探索腺病毒介导的N-乙基顺丁烯二酰亚胺敏感因子小干扰RNA(NSF-siRNA)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模型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36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12只。实验组经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 目的探索腺病毒介导的N-乙基顺丁烯二酰亚胺敏感因子小干扰RNA(NSF-siRNA)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模型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36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12只。实验组经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模型成功后,大鼠心脏左心室壁梗死区周围局部注射NSF-siRNA重组腺病毒载体。2周后,通过无创超声心动图测定心脏LVEF;用BL-420生物功能实验系统测定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及左心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随后取心脏,连续切片行TTC染色,沿分界线剪下梗死区,测量心肌梗死区质量占全部心脏组织质量的比例,观察心肌梗死范围。结果 2周时,实验组LVEF较对照组及生理盐水组明显增加[(46.0±7.5)%vs(34.0±9.0)%和(27.5±4.5)%,P<0.05];LVEDP较对照组及生理盐水组显著降低[(18.5±5.9)mm Hg vs(39.5±24.0)mm Hg和(26.6±24.0)mm Hg(1mm Hg=0.133kPa),P<0.05];+dp/dtmax较对照组及生理盐水组明显增加[(9.7±1.2)mm Hg/s×103 vs(4.3±2.2)mm Hg/s×103和(5.2±2.5)mm Hg/s×103,P<0.05];与生理盐水组和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心肌梗死范围虽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梗死周围注射NSF-siRNA腺病毒表达载体,能显著改善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2周心功能,但对心肌梗死范围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顺丁烯二酰胺-敏感蛋白质类 RNA 小分子干扰 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亚硝基乙基脲诱变黑曲霉高产果胶酶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杜国军 张以超 +3 位作者 彭凯 田英华 刘祥 王松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5-77,82,共4页
以微波及亚硝基乙基脲为诱变剂,对黑曲霉出发菌株ZYC-06进行复合诱变育种。ZYC-06经微波照射40s、0.06mg/mL亚硝基乙基脲处理10min,最终选育出1株性能稳定且高产果胶酶的突变菌株ZYC-B03,其果胶酶活力为2790U/g,是出发菌株的2.88倍。
关键词 微波 硝基 黑曲霉 诱变 果胶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2-甲氧基乙基)-2-(3-硝基-1,2,4,-三氮唑-1-)乙酰胺的注射液反复冻融的稳定性研究
9
作者 杨建云 黄荣清 +1 位作者 肖炳坤 骆传环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7年第11期2621-2624,共4页
建立了N-(2-甲氧基乙基)-2-(3-硝基-1,2,4,-三氮唑-1-)乙酰胺的注射液的HPLC的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了N-(2-甲氧基乙基)-2-(3-硝基-1,2,4,-三氮唑-1-)乙酰胺注射液的反复冻融影响因素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浓度的N-(2-甲... 建立了N-(2-甲氧基乙基)-2-(3-硝基-1,2,4,-三氮唑-1-)乙酰胺的注射液的HPLC的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了N-(2-甲氧基乙基)-2-(3-硝基-1,2,4,-三氮唑-1-)乙酰胺注射液的反复冻融影响因素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浓度的N-(2-甲氧基乙基)-2-(3-硝基-1,2,4,-三氮唑-1-)乙酰胺样品,其拟合峰面积与N-(2-甲氧基乙基)-2-(3-硝基-1,2,4,-三氮唑-1-)乙酰胺浓度呈良好线性。在N-(2-甲氧基乙基)-2-(3-硝基-1,2,4,-三氮唑-1-)乙酰胺线性范围内计算反复冻融后N-(2-甲氧基乙基)-2-(3-硝基-1,2,4,-三氮唑-1-)乙酰胺的含量,结果显示冻融前后其含量没有明显变化。结果表明,N-(2-甲氧基乙基)-2-(3-硝基-1,2,4,-三氮唑-1-)乙酰胺注射液反复冻融后含量及有关检验指标无明显变化,表明N-(2-甲氧基乙基)-2-(3-硝基-1,2,4,-三氮唑-1-)乙酰胺注射液在反复冻融条件下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n-(2-甲氧)-2-(3-硝基-1 2 4 -三氮唑-1-)酰胺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低感含能材料N-(氟偕二硝基乙基)-1,5-二氨基四唑-1H的晶体结构及其热稳定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杰 张国杰 +2 位作者 马卿 唐水花 范桂娟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45-950,共6页
以1,5?二氨基四唑?1H、氟偕二硝基乙醇为原料,在常温下通过曼尼希反应一步合成了N?(氟偕二硝基乙基)?1,5?二氨基四唑?1H。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征了其单晶结构,表明其属于斜方晶系,空间群Pca2_1,173 K下的晶体密度为1.77 g·cm^... 以1,5?二氨基四唑?1H、氟偕二硝基乙醇为原料,在常温下通过曼尼希反应一步合成了N?(氟偕二硝基乙基)?1,5?二氨基四唑?1H。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征了其单晶结构,表明其属于斜方晶系,空间群Pca2_1,173 K下的晶体密度为1.77 g·cm^(-3);采用Hirshfeld表面对晶体中各种作用进行了分析,晶体内占主导地位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及其分布为(R为比例缩写):R_(O···H/H···O)=27.0%,R_(N···H/H···N)=21.5%,R_(F···O/O···F/F···H/H···F/N···F/F···N)=15.9%,主要为氢键及卤键作用;采用热重及差示扫描量热分析(TG?DSC)研究了其热稳定性,5℃·min^(-1)升温速率下,只有一个尖锐的分解峰温177.32℃,质量损失为92.53%,化合物分解较完全;用Kissinger法与Ozawa法分别计算了其活化能E_K=213.228 k J·mol^(-1),E_O=209.984 k J·mol^(-1)。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观察了产物的微观形貌,其具有类似空间网状的多孔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氟偕二硝基)-1 5-二氨四唑-1H 晶体结构 热稳定性 Hirshfeld表面分析 微观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N-二(三硝基乙基)硝胺(BTNNA)的合成工艺优化及热性能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利钊 靳昕 +2 位作者 王鹏程 周新利 陆明 《爆破器材》 CAS 2016年第3期47-50,共4页
以硝仿(NF)和乌洛托品(HA)为主要原料,制备出了中间体N,N-二(三硝基乙基)胺(BTNA),并由硝硫混酸硝化得到了目标物N,N-二(三硝基乙基)硝胺(BTNNA),收率达93.6%。采用IR、NMR等方法,对产品结构进行了表征。在BTNA用量相同的条件下,考察了... 以硝仿(NF)和乌洛托品(HA)为主要原料,制备出了中间体N,N-二(三硝基乙基)胺(BTNA),并由硝硫混酸硝化得到了目标物N,N-二(三硝基乙基)硝胺(BTNNA),收率达93.6%。采用IR、NMR等方法,对产品结构进行了表征。在BTNA用量相同的条件下,考察了硝硫混酸摩尔比、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等关键因素对结果的影响,获得了适宜的反应条件:n(H2SO4)n(HNO3)=1.01.8,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20 min。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重-微商热重(TG-DTG)研究了BTNNA的热性能,其分解温度为177.4℃,是一种性能较好的含能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能材料 硝化反应 N n-二(三硝基)硝胺( BTNNA) 热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1-亚氨基乙基)乙脒铂配合物合成、结构和性质
12
作者 刘靖 朱龙观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33-838,共6页
四氯合铂酸钾分别与邻、间、对磺基苯甲酸在乙腈和水中利用水热合成获得了3个铂的N-(1-亚氨基乙基)乙脒配合物:[Pt(NIA)_2]·(2-sb)·2H_2O(1),[Pt(NIA)_2]·(3-sb)·3H_2O(2)和[Pt(NIA)_2]·(1,4-dsb)·2H_2O(... 四氯合铂酸钾分别与邻、间、对磺基苯甲酸在乙腈和水中利用水热合成获得了3个铂的N-(1-亚氨基乙基)乙脒配合物:[Pt(NIA)_2]·(2-sb)·2H_2O(1),[Pt(NIA)_2]·(3-sb)·3H_2O(2)和[Pt(NIA)_2]·(1,4-dsb)·2H_2O(3)(NIA=N-(1-亚氨基乙基)乙脒,2-sb^2-=2-磺基苯甲酸二价阴离子、3-sb^2-=3-磺基苯甲酸二价阴离子、1,4-dsb^2-=1,4-二磺基苯二价阴离子)。合成过程中发生了乙氰三聚以及4-sb^2-转变为1,4-dsb^2-的反应。对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紫外、荧光、热重和粉末X射线衍射表征,并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3个配合物为阳离子-阴离子物种,阳离子为[Pt(NIA)_2]^(2+),中心金属离子四配位平面构型;阴离子与阳离子、水形成氢键,组成一个三维网络结构,但3个配合物的氢键模式不同。配合物在热稳定性、荧光性质上有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配合物 原位合成 晶体结构 n-(1-) 苯甲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马N-乙基马来酰亚胺敏感因子在肠易激综合征大鼠中的作用
13
作者 黄扬 崔子芝 +3 位作者 翁宇璇 周怡飞 林威 林春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582-589,共8页
目的:探究海马N-乙基马来酰亚胺敏感因子(N-ethylmaleimide sensitive factor,NSF)在慢性功能性内脏痛大鼠中枢敏化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1)建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模型大鼠:新生SD乳鼠出生第3天至第21天,每... 目的:探究海马N-乙基马来酰亚胺敏感因子(N-ethylmaleimide sensitive factor,NSF)在慢性功能性内脏痛大鼠中枢敏化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1)建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模型大鼠:新生SD乳鼠出生第3天至第21天,每日固定时间给予3小时的母婴分离。对照组乳鼠不做任何处理,正常饲养。待大鼠生长至8周,检测大鼠腹外斜肌对40 mmHg和60 mmHg结直肠扩张引起的放电反应,评估大鼠的内脏痛觉敏感性;(2)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海马NSF的表达;(3)大鼠行海马脑立体定位置管,双侧海马CA1微量注射不同剂量NSF的特异性抑制剂pep2m,比较给药前后腹外斜肌放电反应的差异;(4)用含有pep2m的人工脑脊液灌流脑片60 min,取海马组织,免疫印迹法检测α-氨基-3-羟基-5-甲基异恶唑-4-丙酸(alpha-amino-3-hydroxy-5-methylisoxazole-4-propionic acid,AMPA)受体亚型谷氨酸受体2(glutamate receptor2,GluR2)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大鼠相比,IBS模型大鼠海马NSF表达显著增高;海马双侧微量注射pep2m可剂量依赖性抑制IBS模型大鼠内脏痛觉敏感性;用含有pep2m的人工脑脊液灌流脑片后,IBS模型大鼠海马Glu R2表达显著降低。结论:海马NSF可通过增强AMPARs-Glu R2的功能,诱导慢性功能性内脏超敏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功能性内脏痛 海马 n-马来酰胺敏感因子 AMPA受体 GluR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内盐N-(2,2-二硝基乙基)氨基胍的合成与性能
14
作者 赖媛 潘传鑫 +2 位作者 周婷婷 段晓惠 伍波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30-335,共6页
以2,2二硝基丙二醇为原料,经降解反应和取代两步反应合成了内盐型化合物N(2,2二硝基乙基)氨基胍,两步总反应产率为65%,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 IR)、核磁共振谱(1HNMR、13CNMR)和元素分析等方法进行了结构表征;... 以2,2二硝基丙二醇为原料,经降解反应和取代两步反应合成了内盐型化合物N(2,2二硝基乙基)氨基胍,两步总反应产率为65%,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 IR)、核磁共振谱(1HNMR、13CNMR)和元素分析等方法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差热示差量热仪热失重(DSC TG)联用技术测定了其分解温度,利用等键方程和K J方程预测了其能量参数。结果表明,内盐N(2,2二硝基乙基)氨基胍的晶体为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晶胞参数为a=8.8613(10),b=6.4568(6),c=13.4134(16),α=90°,β=95.093(4)°,γ=90°,V=764.43(14)nm^3,Z=4,Dc=1.670 g cm-3,F(000)=400。其热分解温度为183.8℃,理论爆速为8333m s-1,理论爆压为29.4GPa;实测的撞击感度和摩擦感度较低,撞击感度为20J,摩擦感度为120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能化合物 n-(2 2-二硝基)氨胍内盐 晶体结构 热分解 机械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6)-苄基鸟嘌呤增强1,3-二(2-氯乙基)-亚硝基脲对人肝癌细胞及其移植瘤的抗肿瘤作用(英文)
15
作者 万永玲 吴德政 +1 位作者 高洪志 吕焕章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11-416,共6页
应用噻唑蓝 (MTT)法检测 O6-苄基鸟嘌呤(O6- BG)与 1 ,3-二 (2 -氯乙基 ) -亚硝基脲 (BCNU)合用的细胞毒作用及透射电镜检测凋亡细胞的方法研究了 O6- BG对 O6-烷基鸟嘌呤 - DNA烷基转移酶(O6- AGT )阳性的人肝癌细胞 SMMC- 772 1对BCN... 应用噻唑蓝 (MTT)法检测 O6-苄基鸟嘌呤(O6- BG)与 1 ,3-二 (2 -氯乙基 ) -亚硝基脲 (BCNU)合用的细胞毒作用及透射电镜检测凋亡细胞的方法研究了 O6- BG对 O6-烷基鸟嘌呤 - DNA烷基转移酶(O6- AGT )阳性的人肝癌细胞 SMMC- 772 1对BCNU细胞毒作用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与 BCNU合用治疗移植瘤的协同效果 .结果显示 :1 .5- 6.0 mg· L-1的 O6- BG预先作用 2 h后 ,SMMC- 772 1细胞对 BCNU的敏感性明显增加 ;0 .75- 6.0 mg· L-1的 O6- BG可完全快速地抑制肿瘤细胞的 AGT活性并持续 1 2 h;ip 90 mg· kg-1的 O6- BG预处理 2 h后给予 2 5mg·kg-1的 BCNU治疗 ,可使动物 sc接种的人肝癌移植瘤生长延迟 38.6d,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并且可明显抑制肿瘤组织的转移酶活性 .说明 O6- BG与 BCNU合用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药 O^(6)-苄鸟嘌呤 O^(6)-烷鸟嘌呤-DNA烷转移酶 1 3-二(2-氯)-硝基 凋亡 肝细胞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3种N-亚硝胺类基因毒性杂质 被引量:3
16
作者 徐艳梅 韩彬 +1 位作者 郝丽娟 高燕霞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672-1676,共5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同时测定厄贝沙坦原料药中3种N-亚硝胺类基因毒性杂质(N-亚硝基乙基异丙胺、N-亚硝基二异丙胺和N-亚硝基二丁胺)。方法采用Agilent 120 PFP色谱柱(100 mm×2.1 mm,2.7μm),流动相为甲醇...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同时测定厄贝沙坦原料药中3种N-亚硝胺类基因毒性杂质(N-亚硝基乙基异丙胺、N-亚硝基二异丙胺和N-亚硝基二丁胺)。方法采用Agilent 120 PFP色谱柱(100 mm×2.1 mm,2.7μm),流动相为甲醇(A)-0.1%甲酸(B),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1),柱温40℃;采集模式为正离子,监测模式为质谱多反应监测。结果N-亚硝基乙基异丙胺、N-亚硝基二异丙胺和N-亚硝基二丁胺在各自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5.13%,92.00%和93.96%,RSD分别为4.22%,3.25%和3.60%。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准确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厄贝沙坦原料药中N-亚硝胺类基因毒性杂质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贝沙坦 因毒性杂质 n-亚硝基乙基异丙胺 n-硝基异丙胺 n-硝基二丁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紫外光谱的N-2,4-二硝基苯基吡啶季铵盐的开环
17
作者 邓兆静 高康莉 +1 位作者 李郭成 韩国志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79-1385,共7页
吡啶季铵盐的开环是有机合成中的一个重要的多步串联反应,应用领域广阔。但目前对其开环机理尚存一些争议。基于开环前后,其分子共轭结构的差异,利用紫外光谱对吡啶季铵盐的开环反应过程进行了研究,并对形成其关键中间体1-苯胺基-5-苯... 吡啶季铵盐的开环是有机合成中的一个重要的多步串联反应,应用领域广阔。但目前对其开环机理尚存一些争议。基于开环前后,其分子共轭结构的差异,利用紫外光谱对吡啶季铵盐的开环反应过程进行了研究,并对形成其关键中间体1-苯胺基-5-苯亚胺基-1,3-戊二烯的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此外,将超声辐射引入吡啶季铵盐的开环过程,提升了开环的效率,开环速率提高了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硝基吡啶盐 开环 苯胺-苯-戊二烯 紫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N-二异丙基乙基胺的合成 被引量:3
18
作者 丁园园 陈新发 陈新志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0-61,64,共3页
以二异丙胺 (DIPA)、硫酸二乙酯 (Et2 SO4 )为原料合成N ,N 二异丙基乙基胺 (DIPEA)。实验确定了合适的反应条件为 :原料量比n(DIPA)∶n(Et2 SO4 ) =1 2∶1 0 ,Et2 SO4 滴加时间为 1h ,回流时间为 4h ,回流温度达到13 0℃ ,产品摩尔收率... 以二异丙胺 (DIPA)、硫酸二乙酯 (Et2 SO4 )为原料合成N ,N 二异丙基乙基胺 (DIPEA)。实验确定了合适的反应条件为 :原料量比n(DIPA)∶n(Et2 SO4 ) =1 2∶1 0 ,Et2 SO4 滴加时间为 1h ,回流时间为 4h ,回流温度达到13 0℃ ,产品摩尔收率x(DIPEA) =81 4%。经精馏后 ,产品w(DIPEA)≥ 99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n-二异丙 合成 异丙胺 硫酸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MPSHSO_4催化N_2O_5/有机溶剂硝化2,6-二乙酰氨基吡啶-1-氧化物 被引量:4
19
作者 成健 姚其正 +1 位作者 董岩 刘祖亮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34-536,共3页
以2,6-二乙酰氨基吡啶-1-氧化物(DAPO)为原料,在N,N,N-三甲基-N-丙磺酸基-硫酸氢铵(TMPSHSO4)催化条件下,采用N2O5/有机溶剂硝化2,6-二乙酰氨基吡啶制得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啶-1-氧化物(ANPyO)。考察了在TMPSHSO4催化条件下反应溶... 以2,6-二乙酰氨基吡啶-1-氧化物(DAPO)为原料,在N,N,N-三甲基-N-丙磺酸基-硫酸氢铵(TMPSHSO4)催化条件下,采用N2O5/有机溶剂硝化2,6-二乙酰氨基吡啶制得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啶-1-氧化物(ANPyO)。考察了在TMPSHSO4催化条件下反应溶剂、温度和时间对ANPyO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溶剂为CH3NO2,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5h,ANPyO产率为92.5%。用1H NMR,IR和MS对ANPyO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学 2 6-二酰氨吡啶-1-氧化物(DAPO) 2 6-二氨-3 5-二硝基吡啶-1-氧化物(ANPyO) N2O5 硝化 N N n-三甲-n-丙磺酸-硫酸氢铵(TMPSHSO4)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含氰基联苯基团侧链的聚酰亚胺的合成与表征
20
作者 刘习奎 汤嘉陵 顾宜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1-104,共4页
合成了一种含氰基联苯氧基侧链的二元胺单体,然后通过两步法热酰亚胺化工艺制备了新型的含氰基联苯基团侧链的聚酰亚胺。通过侧链的引入,聚酰亚胺的溶解性获得了很大的提高,同时聚酰亚胺的Tg也大大降低,从而大大改善了聚酰亚胺的溶液与... 合成了一种含氰基联苯氧基侧链的二元胺单体,然后通过两步法热酰亚胺化工艺制备了新型的含氰基联苯基团侧链的聚酰亚胺。通过侧链的引入,聚酰亚胺的溶解性获得了很大的提高,同时聚酰亚胺的Tg也大大降低,从而大大改善了聚酰亚胺的溶液与熔融加工性能。在加工性改善的同时,这种侧链聚酰亚胺仍然保持了原有无侧链聚酰亚胺的优异力学性能。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没有侧链且较为刚性的BPDA/MPDA的聚酰亚胺表现出一种短程有序结构,但这种短程有序受到氰基联苯侧链的明显抑制。TGA研究表明侧链聚酰亚胺表现出典型的两段式失重行为,分别对应于侧链与主链的热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 合成 含氰联苯 侧链改性 3 5-二硝基苯甲酸 4-氰-4’-羟联苯 4-二甲吡啶 6-氯正己醇 二环己碳二酰 二氨二苯醚 间苯二胺 4 4’-二苯醚四羧酸二酐 3 3’ 4 4’-联苯四羧酸二酐 n-吡咯烷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