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缺血后N-乙基马来酰亚胺敏感因子ATP酶失活致神经元自噬流障碍的病理机制
1
作者 雷倩 邓仪昊 何红云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34-1042,共9页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脑血管梗塞引起的急性脑血管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研究发现,过度自噬或自噬不足均可导致细胞损伤。自噬包括自噬体的形成和成熟、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自噬底物在自噬溶酶体内的降解和清除,这些过程...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脑血管梗塞引起的急性脑血管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研究发现,过度自噬或自噬不足均可导致细胞损伤。自噬包括自噬体的形成和成熟、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自噬底物在自噬溶酶体内的降解和清除,这些过程呈连续状态则称为自噬流。研究发现,脑缺血可导致自噬体与溶酶体间发生融合障碍,从而引发自噬流损伤。细胞内膜融合由3种核心组分介导,即N-乙基马来酰亚胺敏感因子(N-ethylmaleimide sensitive factor,NSF)ATP酶、可溶性NSF黏附蛋白(soluble NSF attachment protein,SNAP)及可溶性NSF黏附蛋白受体(soluble NSF attachment protein receptors,SNAREs)。当SNAREs介导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后以非活性的复合体形式存留于自噬溶酶体膜,须被NSF再激活为单体后方可发挥新一轮的膜融合介导作用,而NSF是唯一可再激活SNAREs的ATP酶。新近研究表明,脑缺血可显著抑制NSF ATP酶活性,导致其对SNAREs再激活减少,这可能是自噬体与溶酶体间发生融合障碍并导致神经元自噬流损伤的病理机制。本文就NSF ATP酶失活导致SNAREs互作失调、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障碍,以及蛋白水解酶向溶酶体的转运不足引发神经元自噬流障碍的病理机制进行阐述,并针对NSF ATP酶失活改善神经元自噬流的方法进行探讨,为提高脑卒中治疗提供参考并指明深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n-乙基马来酰亚胺敏感因子atp酶 自噬 神经元 自噬流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马N-乙基马来酰亚胺敏感因子在肠易激综合征大鼠中的作用
2
作者 黄扬 崔子芝 +3 位作者 翁宇璇 周怡飞 林威 林春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582-589,共8页
目的:探究海马N-乙基马来酰亚胺敏感因子(N-ethylmaleimide sensitive factor,NSF)在慢性功能性内脏痛大鼠中枢敏化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1)建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模型大鼠:新生SD乳鼠出生第3天至第21天,每... 目的:探究海马N-乙基马来酰亚胺敏感因子(N-ethylmaleimide sensitive factor,NSF)在慢性功能性内脏痛大鼠中枢敏化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1)建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模型大鼠:新生SD乳鼠出生第3天至第21天,每日固定时间给予3小时的母婴分离。对照组乳鼠不做任何处理,正常饲养。待大鼠生长至8周,检测大鼠腹外斜肌对40 mmHg和60 mmHg结直肠扩张引起的放电反应,评估大鼠的内脏痛觉敏感性;(2)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海马NSF的表达;(3)大鼠行海马脑立体定位置管,双侧海马CA1微量注射不同剂量NSF的特异性抑制剂pep2m,比较给药前后腹外斜肌放电反应的差异;(4)用含有pep2m的人工脑脊液灌流脑片60 min,取海马组织,免疫印迹法检测α-氨基-3-羟基-5-甲基异恶唑-4-丙酸(alpha-amino-3-hydroxy-5-methylisoxazole-4-propionic acid,AMPA)受体亚型谷氨酸受体2(glutamate receptor2,GluR2)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大鼠相比,IBS模型大鼠海马NSF表达显著增高;海马双侧微量注射pep2m可剂量依赖性抑制IBS模型大鼠内脏痛觉敏感性;用含有pep2m的人工脑脊液灌流脑片后,IBS模型大鼠海马Glu R2表达显著降低。结论:海马NSF可通过增强AMPARs-Glu R2的功能,诱导慢性功能性内脏超敏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功能性内脏痛 海马 n-马来敏感因子 AMPA受体 GluR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磷酰胺激活小鼠肝微粒体谷胱甘肽S-转移酶Ⅰ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郑英 邹晓华 +3 位作者 付再林 方慧 陈素红 吕圭源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87-1390,共4页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CP)在体内对小鼠肝微粒体谷胱甘肽S-转移酶Ⅰ(mGST-Ⅰ)活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用苯巴比妥75 mg·kg-1诱导小鼠CYP2B后,ip CP,测定9 h内mGST-Ⅰ酶活性,观察二巯基丁二醇(DTT)对酶激活的逆转作用和巯基烷化...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CP)在体内对小鼠肝微粒体谷胱甘肽S-转移酶Ⅰ(mGST-Ⅰ)活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用苯巴比妥75 mg·kg-1诱导小鼠CYP2B后,ip CP,测定9 h内mGST-Ⅰ酶活性,观察二巯基丁二醇(DTT)对酶激活的逆转作用和巯基烷化剂N-乙基马来酰亚胺(NEM)对酶再激活效应,用SDS-PAGE和负染凝胶法评价CP对mGST-Ⅰ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CP引起小鼠微粒体中mGST-Ⅰ活性增加;NEM在mGST-Ⅰ半胱氨酸-49-巯基(cys-49-SH)上的活化效应减弱,而CP引起的mGST-Ⅰ激活效应不被二硫键还原剂DTT逆转。激活的mGST-Ⅰ电泳图谱未见蛋白分子量变迁及蛋白表达增加。结论大剂量CP致mGST-Ⅰ激活效应机制主要是酶分子cys-49-SH上单个巯基的修饰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磷 微粒体 谷胱甘肽S-转移 二巯丁二醇 n-马来 半胱氨酸-49-巯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细胞内SNARE复合体功能及其与抑郁障碍发生的关系
4
作者 谷涓华 焦扬 +1 位作者 鲁琳 王琳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3-657,共5页
抑郁障碍是现代人类致残和死亡的一个常见原因,部分患者对现有的抗抑郁障碍药物并不敏感,复发率极高。现有的抗抑郁障碍药物存在许多问题,迫切需要找到一种针对多个靶点的新型抗抑郁药。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可溶性N-乙基马来酰亚胺敏感因... 抑郁障碍是现代人类致残和死亡的一个常见原因,部分患者对现有的抗抑郁障碍药物并不敏感,复发率极高。现有的抗抑郁障碍药物存在许多问题,迫切需要找到一种针对多个靶点的新型抗抑郁药。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可溶性N-乙基马来酰亚胺敏感因子附着蛋白受体(soluble N-ethylmaleimide-sensitive factor attachment protein receptor,SNARE)复合体与抑郁障碍发生及进展密切相关。该文总结和归纳了胶质细胞内SNARE复合体在抑郁障碍发生过程中的潜在作用机制,并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上开发新型的抗抑郁障碍药物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障碍 可溶性n-马来敏感因子附着蛋白受体复合体 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干扰抑制内皮细胞韦伯潘力氏小体的释放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水祥 魏晓菲 +1 位作者 崔淯夏 周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30-634,共5页
目的探讨利用RNA干扰方法抑制内皮细胞韦伯潘力氏小体(WPB)释放的效果和意义,为防治心血管病和开发小分子RNA药物奠定基础。方法设计腺病毒介导的针对调节WPB释放的关键蛋白N-乙基顺丁烯二酰亚胺敏感因子(NSF)N端功能区的小发卡RNA(shRN... 目的探讨利用RNA干扰方法抑制内皮细胞韦伯潘力氏小体(WPB)释放的效果和意义,为防治心血管病和开发小分子RNA药物奠定基础。方法设计腺病毒介导的针对调节WPB释放的关键蛋白N-乙基顺丁烯二酰亚胺敏感因子(NSF)N端功能区的小发卡RNA(shRNA),筛选鉴定收获病毒,使用NSF shRNA转染人主动脉内皮细胞为实验组、阴性对照病毒感染为阴性组、不加任何干扰为空白组,RT-PCR和Western blot法观察对NSFmRNA及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对WPB释放的影响。结果用携带NSF shRNA的腺病毒感染内皮细胞后,实验组NSF mRNA表达与空白组(P=0.02)及阴性组(P=0.03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NSFmRNA表达随时间延长持续下降,24、48及72 h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实验组NSF蛋白表达,与空白组(P=0.031)及阴性组(P=0.00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空白组与阴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9)。免疫荧光染色显示,NSF-shRNA腺病毒感染,明显抑制凝血酶诱导的WPB释放。结论携带NSF-shRNA的腺病毒感染人主动脉内皮细胞,能明显抑制NSF mRNA及蛋白表达,抑制凝血酶诱导的WPB释放,对未来动脉粥样硬化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防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内皮细胞 Weibel-Palade小体 n-顺丁烯二-敏感蛋白质类 逆转录聚合链反应 RNA 信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SF在细胞分泌中的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志琴 俞彰 凌诒萍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7-79,共3页
N 乙基顺丁烯二酰亚胺敏感性的融合蛋白 (N ethylmaleimide sensitivefusionprotein ,NSF)是在细胞内膜泡转运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一种ATP酶。它在进化上高度保守 ,参与了不同物种、不同细胞类型的分泌过程。NSF的作用需要可溶性的NSF附着... N 乙基顺丁烯二酰亚胺敏感性的融合蛋白 (N ethylmaleimide sensitivefusionprotein ,NSF)是在细胞内膜泡转运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一种ATP酶。它在进化上高度保守 ,参与了不同物种、不同细胞类型的分泌过程。NSF的作用需要可溶性的NSF附着蛋白 (SNAP)和SNAP受体(SNARE)的辅助。“SNARE”假说认为 :NSF主要在分泌小泡与靶膜融合时起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蛋白 细胞分泌 atp NSF n-顺丁烯二敏感性融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