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3篇文章
< 1 2 9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 co-doped microporous carbon as a high-performance electrode for supercapacitors
1
作者 YAN Jing-jing FANG Xiao-hao +3 位作者 YAO De-zhou ZHU Cheng-wei SHI Jian-jun QIAN Shan-shan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1-242,共12页
Carbon materials with adjustable porosity,controllable het-eroatom doping and low-cost have been receiv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as supercapacitor electrodes.However,using carbon materials with abundant micropores,a h... Carbon materials with adjustable porosity,controllable het-eroatom doping and low-cost have been receiv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as supercapacitor electrodes.However,using carbon materials with abundant micropores,a high surface area and a high-dopant content for an aqueous su-percapacitor with a high energy output still remains a challenge.We report the easy synthesis of interconnected carbon spheres by a polymerization re-action between p-benzaldehyde and 2,6-diaminopyridine.The synthesis in-volves adjusting the mass ratio of the copolymer and KOH activator to achieve increased charge storage ability and high energy output,which are attributed to the high ion-accessible area provided by the large number of micropores,high N/O contents and rapid ion diffusion channels in the porous structure.At a PMEC∶KOH mass ratio of 1∶1,the high electrolyte ion-adsorption area(2599.76 m^(2) g^(−1))and the N/O dopant atoms of the conductive framework of a typical carbon electrode produce a superior specific capacity(303.2 F g^(−1)@0.5 A g^(−1))giving an assembled symmetric capacitor a high energy delivery of 11.3 Wh kg^(−1)@250 W kg^(−1).This study presents a simple strategy for synthesizing microporous carbon and highlights its potential use in KOH-based supercapaci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 codoping Carbon electrode Microporous structure High energy density sUPERCAPACI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道次高温后Q345B钢的高周疲劳及γ-P-S-N曲线研究
2
作者 葛业豹 缑瑞宾 +3 位作者 张春雨 于敏 王念 徐浩 《材料科学与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66,共10页
为评估二次火灾后钢材的疲劳性能,以工程常用钢Q345B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道次的升温、自然冷却模拟多次火灾环境,采用轴向拉伸与高周疲劳实验,对室温和经历二道次700、800℃高温自然冷却后的Q345B试样的拉伸与疲劳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 为评估二次火灾后钢材的疲劳性能,以工程常用钢Q345B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道次的升温、自然冷却模拟多次火灾环境,采用轴向拉伸与高周疲劳实验,对室温和经历二道次700、800℃高温自然冷却后的Q345B试样的拉伸与疲劳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高温热处理的Q345B钢屈服平台更为明显;同一道次热处理温度越高,拉伸性能降低越明显。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组织中珠光体减少,显微组织趋于结构均匀化;在二道次高温自然冷却后Q345B钢微观组织中的珠光体基本消失,显微组织由铁素体组成。根据实验结果,建立二道次高温自然冷却后Q345B钢的中值S-N曲线模型,随着温度的增加,Q345B钢的疲劳强度及寿命下降明显;在同一道次下,不同温度的中值S-N曲线趋于平行。通过采用单侧容限系数法得到基于置信度和试件存活率的安全疲劳设计曲线,即概率γ-P-S-N曲线,利用该模型可对火灾后Q345B钢的疲劳性能进行有效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345B钢 二道次高温 拉伸疲劳试验 中值s-n曲线 概率γ-P-s-n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8N6S4调控黄曲霉生长及黄曲霉毒素B_(1)合成的功能研究
3
作者 张昕泽 蒲睿思 +4 位作者 牛锦璐 黄文洁 晏石娟 张文洋 吴绍文 《广东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54-63,共10页
【目的】明确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中Zn(Ⅱ)_(2)Cys_(6)锌簇转录因子B8N6S4的功能,解析B8N6S4对黄曲霉生长发育和黄曲霉毒素B_(1)(Aflatoxin B_(1),AFB_(1))合成的调控作用。【方法】利用聚乙二醇介导的同源重组构建B8N6S4基因缺... 【目的】明确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中Zn(Ⅱ)_(2)Cys_(6)锌簇转录因子B8N6S4的功能,解析B8N6S4对黄曲霉生长发育和黄曲霉毒素B_(1)(Aflatoxin B_(1),AFB_(1))合成的调控作用。【方法】利用聚乙二醇介导的同源重组构建B8N6S4基因缺失突变体菌株(ΔB8N6S4),比较ΔB8N6S4突变体和野生型(WT)菌株在生长发育、毒素合成及侵染能力方面的差异。【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B8N6S4含有典型的GAL4样Zn(Ⅱ)_(2)Cys_(6)DNA结合域和真菌特异性转录因子结构域。系统发育分析表明,B8N6S4与黄曲霉毒素高产菌株A.minisclerotigenes的同源蛋白KAB8271990.1具有最高序列相似性(97.99%)。利用同源重组方法,成功构建2个黄曲霉B8N6S4基因敲除菌株ΔB8N6S4-1和ΔB8N6S4-2。与野生型相比,2个ΔB8N6S4突变体在PDA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速率无显著变化,但分生孢子产量显著降低至7.5×10^(6)、8.0×10^(6)个/mL,较WT菌株的4.4×10^(7)个/mL分别降低83%和82%。且2个ΔB8N6S4突变体的菌核形成能力显著提高,其菌核数量达767、836个,约为WT菌株的2倍。薄层色谱分析结果显示,与WT菌株相比,ΔB8N6S4-1和ΔB8N6S4-2突变体毒素合成能力增强,分别增加约78%和104%。此外,玉米籽粒侵染试验表明,ΔB8N6S4-1和ΔB8N6S4-2突变体的侵染能力与WT菌株无显著差异,侵染后的产孢能力与WT菌株相当,但在玉米基质上的AFB_(1)产量显著增加,分别约为WT菌株的5.2倍和3.9倍。【结论】黄曲霉Zn(Ⅱ)_(2)Cys_(6)转录因子B8N6S4正调控黄曲霉的无性产孢、负调控菌核形成,同时抑制AFB_(1)的生物合成。B8N6S4基因缺失不直接影响黄曲霉的致病力,但显著增强其毒素产生能力。本研究首次揭示B8N6S4转录因子在黄曲霉毒素合成网络中的调控作用,可为靶向阻断毒素合成的防控策略提供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 Zn(Ⅱ)_(2)Cys_(6)转录因子 黄曲霉毒素 B8n6s4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k)-排列图的t/s诊断度与t/s诊断算法研究
4
作者 张世豪 冷明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893-901,共9页
鉴于多处理器系统中日益严峻的故障风险挑战,特别是在超级计算机领域,如何有效提升系统的可靠性和容错能力成为了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n,k)-排列图作为一种新型的互连网络拓扑结构应运而生,它是基于星图网络的推广和变形。它在保留星... 鉴于多处理器系统中日益严峻的故障风险挑战,特别是在超级计算机领域,如何有效提升系统的可靠性和容错能力成为了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n,k)-排列图作为一种新型的互连网络拓扑结构应运而生,它是基于星图网络的推广和变形。它在保留星图网络原有的对称性和容错性的同时,具有更好的灵活性。目前对于(n,k)-排列图的可靠性研究尚不全面。基于此,展开了对(n,k)-排列图的t/s和t/s诊断算法研究。首先,给出了(n,k)-排列图的系列拓扑性质;然后,度量了(n,k)-排列图在PMC(Preparata,Metze,Chien)模型下的t/s诊断度;最后,设计了一个时间复杂度为O(N log2N)的快速诊断算法,用于识别(n,k)-排列图的所有故障结点。(n,k)-排列图的t/s诊断度被确定,进一步完善了(n,k)-排列图网络的可靠性指标,为其在应用和推广中的可靠性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靠性 t/s诊断度 t/s诊断算法 (n k)-排列图 PM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采出水中80S钢和N80钢的H_(2)S/CO_(2)电化学腐蚀行为研究
5
作者 宋蒲 王文珍 贾新刚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0-136,共7页
运用腐蚀失重和电化学测试技术研究80S钢和N80钢在含H 2S/CO_(2)的油田采出水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在模拟CO_(2)/H_(2)S的腐蚀环境中,温度是影响腐蚀速率的一大因素,80S钢和N80钢的腐蚀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两种材料表... 运用腐蚀失重和电化学测试技术研究80S钢和N80钢在含H 2S/CO_(2)的油田采出水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在模拟CO_(2)/H_(2)S的腐蚀环境中,温度是影响腐蚀速率的一大因素,80S钢和N80钢的腐蚀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两种材料表面均发生均匀腐蚀,但N80钢表面的腐蚀程度更严重,主要是由于Cr元素可以显著提高腐蚀产物膜对金属的保护;两种材料的腐蚀电位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负移,腐蚀电流密度增大,在不同试验条件下80S钢的腐蚀电流密度均小于N80钢,表明80S钢比N80钢具有更好的抗腐蚀能力。两种材料在25℃时具有中高频区的容抗弧和低频区的感抗弧,在50℃和75℃时具有中高频区的容抗弧和低频区的Warburg阻抗,且Warburg阻抗随温度的升高表现出更明显的扩散特征。随着温度的升高,两种材料的电荷传递电阻R_(t)不断减小,Warburg阻抗的Z_(w)也减小,温度越高生成的腐蚀产物膜对金属表面的保护性能越好,80S钢比N80钢生成腐蚀产物膜的致密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0s n80钢 H_(2)s/CO_(2)腐蚀 极化曲线 极化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的焊接接头S-N曲线评估模型建立
6
作者 魏巍 马民泽 +2 位作者 张赫 赵兴明 杨鑫华 《焊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7-103,共7页
焊接接头S-N曲线斜率与传统母材的S-N曲线斜率差异较大.基于熵在物理学和热力学上的定义引入了一种S-N曲线预测模型,该模型考虑了抗拉强度与疲劳极限两个基本参量,即认为S-N曲线存在两个水平渐近线分量.结合文献中提供的铝钢异种焊接接... 焊接接头S-N曲线斜率与传统母材的S-N曲线斜率差异较大.基于熵在物理学和热力学上的定义引入了一种S-N曲线预测模型,该模型考虑了抗拉强度与疲劳极限两个基本参量,即认为S-N曲线存在两个水平渐近线分量.结合文献中提供的铝钢异种焊接接头、S355J2N焊接接头、Ti6Al4V焊接接头疲劳寿命数据,采用所建立模型对相关试验数据进行了拟合评估.结果表明,以铝钢异种焊接接头为例,当去余高接头疲劳强度相较于焊接接头(未去余高)下降幅度相近时,其S-N曲线倾斜段斜率几乎保持不变;以S355J2N焊接接头和Ti6Al4V焊接接头为例,当不同焊接工艺下的接头抗拉强度相同时,其SN曲线倾斜段斜率取决于接头的疲劳极限;通过将该模型与传统S-N曲线评估模型进行对比,发现其与传统Basquin公式有着相似的数学形式,但由于其涵盖抗拉强度和疲劳极限两个参数,具有更丰富的物理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接接头 热力学熵 s-n曲线 累积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iS_(2)@N,S-rGO纳米酶的智能手机辅助比色传感平台的构建及四环素可视化检测
7
作者 李宇浩 马勤勤 +4 位作者 公海龙 顾婧婧 秦宏兵 刘婷婷 王学东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79-1791,共13页
近年来,利用纳米酶与显色底物作用构建比色传感平台用于水环境污染物检测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采用简单高温煅烧法制备了均匀负载的NiS_(2)@N,S-rGO复合纳米材料,并通过一系列表征技术系统研究了其形貌、结构特征以及类酶活性作用机制.... 近年来,利用纳米酶与显色底物作用构建比色传感平台用于水环境污染物检测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采用简单高温煅烧法制备了均匀负载的NiS_(2)@N,S-rGO复合纳米材料,并通过一系列表征技术系统研究了其形貌、结构特征以及类酶活性作用机制.结果表明,NiS_(2)@N,S-rGO具有优异的类过氧化物酶活性,在有H_(2)O_(2)存在时,可以将无色的显色底物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氧化为蓝色氧化产物(oxTMB),且在652 nm处产生特定可见吸收峰.选择四环素(TC)、金霉素(CTC)和土霉素(OTC)等3种常用抗生素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四环素类(TCs)对“NiS_(2)@N,S-rGO+H_(2)O_(2)+TMB”比色传感体系显色效果的促进作用,利用吸光度值与TCs浓度的线性关系来实现目标物的快速比色检测.最后,以TC为应用对象,结合智能手机拍照装置和APP(thing identify)对显色图像结果进行采集和处理,实现TC的智能可视化比色检测方法的构建.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100μmol·L^(−1),检出限为3.3μmol·L^(−1),能成功应用于自来水中TC的检测,相对回收率为80.27%—129.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s_(2)@n s-rGO 纳米酶 四环素 类酶活性 比色检测 智能手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散抛物化Navier-Stokes方程数值解法评述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汝权 申义庆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81-497,共17页
20世纪60年代末期在边界层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各种简化Navier-Stokes(N-S)方程(统称为扩散抛物化N-S方程)及其算法,较为彻底地解决了无黏流及黏流的相互干扰问题,并为高雷诺数大型复杂黏性流场的数值模拟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文将系... 20世纪60年代末期在边界层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各种简化Navier-Stokes(N-S)方程(统称为扩散抛物化N-S方程)及其算法,较为彻底地解决了无黏流及黏流的相互干扰问题,并为高雷诺数大型复杂黏性流场的数值模拟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文将系统地评述这一领域的主要成果,包括各种简化N-S模型的优缺点;数学奇性及正则化方法;代表性的数值解法以及最近几年的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VIER-sTOKEs方程 边界层方程 Pns方程 TLns方程 DPns方程 广义DPns方程 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gh sensitivity detection of baicalein by N,S co⁃doped carbon dot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biofluids 被引量:1
9
作者 FAN Junmei LIU Wei +5 位作者 ZHU Ruitao QIN Chenxi LEI Xiaoling WANG Haotian WANG Jiao HAN Hongfei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09-2020,共12页
In this work,p⁃phenylenediamine and L⁃cysteine were used as raw materials,and water⁃soluble N,S co⁃doped carbon dots(N,S⁃CDs)with excellent performance were prepared through a one⁃step solvothermal method.The morpholo... In this work,p⁃phenylenediamine and L⁃cysteine were used as raw materials,and water⁃soluble N,S co⁃doped carbon dots(N,S⁃CDs)with excellent performance were prepared through a one⁃step solvothermal method.The morphology and structure of N,S⁃CDs were characteriz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X⁃ray diffrac⁃tion,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and the basic photophysical properties were investigated via UV⁃Vis absorption spectra and fluorescence spectra.Meanwhile,the N,S⁃CDs have excellent luminescence stability with pH,ionic strength,radiation time,and storage time.Experimental results illus⁃trated the present sensor platform exhibited high sensitivity and selectivity in response to baicalein with a detection limit of 85 nmol·L-1.The quenching mechanism is proved to be the inner filter effect.In addition,this sensor can also detect baicalein in biofluids(serum and urine)with good accuracy and reproduci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s⁃carbon dots solvothermal method BAICALEIn fluorescent sens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S、N基因DNA疫苗载体构建及其免疫原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成伟伟 容维中 +5 位作者 杨明 李元新 赵子惠 陈伯祥 王佳 周瑶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35-1043,共9页
【目的】构建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TGEV)S、N基因的DNA疫苗载体,并进行免疫原性试验,为猪传染性胃肠炎(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TGE)的防控和DNA疫苗研究提供技术支撑和基础数据。【方法】扩... 【目的】构建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TGEV)S、N基因的DNA疫苗载体,并进行免疫原性试验,为猪传染性胃肠炎(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TGE)的防控和DNA疫苗研究提供技术支撑和基础数据。【方法】扩增S基因的A位点、D位点和N基因,并将N基因(单独)、A位点和D位点(融合)克隆至pCDNA3.1-His-C构建重组疫苗载体,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分析S(A-D)蛋白、N蛋白二级结构组成、三级构像、亚细胞定位和优势B细胞抗原表位。将构建成功的重组载体分别转染至PK-15细胞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运用共聚焦检测重组蛋白的表达分布情况。将重组疫苗载体单独或联合免疫小鼠,运用间接ELISA检测IgG抗体水平。【结果】扩增出S基因的A位点、D位点和N基因,大小分别为498、606、1149 bp。构建了A位点与D位点(融合)、N基因(单独)的DNA疫苗重组载体p-S(A-D)-His和p-N-His。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分析发现TGEV感染宿主细胞时N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和线粒体,S(A-D)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和线粒体,S(A-D)蛋白具有7个优势B细胞抗原表位,N蛋白具有8个优势B细胞抗原表位。重组载体p-S(A-D)-His和p-N-His均在PK-15细胞内成功表达,且S(A-D)-His和N-His在PK-15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均有分布。重组疫苗载体免疫小鼠后,免疫效果由高至低依次为p-N-His>p-S(A-D)-His+p-N-His>p-S(A-D)-His。【结论】本研究构建了TGEV的S、N基因的DNA疫苗载体,免疫小鼠后均产生了较强的特异性抗体,为TGEV的核酸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基础材料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s基因 n基因 载体构建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liminary Study on Strategic Water Transfer Project in Western China
11
作者 WU Li gongEngineer, Design Institute, Changjiang Water Resources Commission, Wuhan 430010,China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33-36,共4页
Strategic Water Transfer Project of Western China will transfer water from the Dadu river, the Yalong river, the Jinsha river, the Lancang river and the Nujiang river to the Daliushu project as head work of main canal... Strategic Water Transfer Project of Western China will transfer water from the Dadu river, the Yalong river, the Jinsha river, the Lancang river and the Nujiang river to the Daliushu project as head work of main canal on the Yellow river. And then,the water will be diverted to Neimongol and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s,with transfered annual volume of water 80 billion m\+3. The project possesses great comprehensive benefi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ject will not only change the appearance of the whole Northwest China, but also open up a wide way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 in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basin WATER DIVERsIOn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nORTHWEsT region s-n WATER TRAnsFER PROJE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断裂力学的腐蚀钢丝疲劳S-N曲线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叶华文 叶杨帆 +2 位作者 邓雪峰 杨军川 徐勋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90-2000,共11页
高强冷拔钢丝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缆索承重结构,服役过程中钢丝腐蚀与断裂威胁着结构安全。钢丝腐蚀后表面的蚀坑因应力集中效应易产生疲劳裂纹,因此腐蚀钢丝剩余疲劳寿命主要取决于裂纹的扩展阶段,且裂纹扩展受到腐蚀程度(... 高强冷拔钢丝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缆索承重结构,服役过程中钢丝腐蚀与断裂威胁着结构安全。钢丝腐蚀后表面的蚀坑因应力集中效应易产生疲劳裂纹,因此腐蚀钢丝剩余疲劳寿命主要取决于裂纹的扩展阶段,且裂纹扩展受到腐蚀程度(初始损伤)的显著影响。精确表征腐蚀程度并准确评估服役期钢丝腐蚀后的剩余寿命,仍是亟待解决的维修难题。首先采用蚀坑最大深度表征钢丝腐蚀程度,以应力强度因子幅作为裂纹扩展驱动力指标,基于断裂力学的Paris公式建立受拉钢丝裂纹扩展理论模型,进而推导腐蚀钢丝的疲劳S-N曲线。大量既有的腐蚀钢丝疲劳试验结果与理论预测值的比较验证了所提理论模型及疲劳S-N曲线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含多个蚀坑的钢丝裂纹扩展有限元模拟表明,等效单裂纹适用于多腐蚀坑钢丝疲劳寿命的简化分析。参数分析表明,蚀坑深度和腐蚀环境是腐蚀钢丝疲劳强度的关键影响因素,而应力比和疲劳加载频率影响较小,所提出的S-N曲线在钢丝常规服役条件下适用于评估其剩余寿命,可得到合理的预测结果。基于断裂力学所提的理论方法和疲劳S-N曲线可为腐蚀钢丝的疲劳强度和寿命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拔钢丝 腐蚀 剩余寿命 s-n曲线 蚀坑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n-GaN/p-Zn_(x)Cu_(1-x)S异质结的制备及紫外探测性能研究
13
作者 杜志伟 贾伟 +5 位作者 贾凯达 任恒磊 李天保 董海亮 贾志刚 许并社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26-1336,共11页
本文首先采用紫外光辅助电化学刻蚀(UV-EC)方法制备出了孔隙密度为1.51×10^(10)cm^(-2)、平均孔径为38 nm的多孔n-GaN薄膜;随后在其上通过水浴法沉积了一系列Zn_(x)Cu_(1-x)S复合薄膜,x为0.0、0.2、0.4、0.6、0.8、1.0,形成的多孔n... 本文首先采用紫外光辅助电化学刻蚀(UV-EC)方法制备出了孔隙密度为1.51×10^(10)cm^(-2)、平均孔径为38 nm的多孔n-GaN薄膜;随后在其上通过水浴法沉积了一系列Zn_(x)Cu_(1-x)S复合薄膜,x为0.0、0.2、0.4、0.6、0.8、1.0,形成的多孔n-GaN/p-Zn_(x)Cu_(1-x)S异质结带隙在2.34~3.51 eV调控;最后基于这些异质结构建出p-n结型紫外探测器。I-V曲线结果表明这些探测器均具有良好的整流特性,特别是n-GaN/p-Zn_(0.4)Cu_(0.6)S探测器性能最优。在暗态下,I_(+3 V)/I_(-3 V)约为1.78×10^(5);在偏压为-3 V、光功率密度为432μW/cm^(2)(365 nm)的条件下,光暗电流比超过10^(3),上升/下降时间为0.09/39.8 ms,响应度(R)为0.352 A/W,外量子效率(EQE)为119.6%,探测率(D^(*))为3.21×10^(12)Jones。I-t曲线结果表明,多孔n-GaN/p-Zn_(x)Cu_(1-x)S异质结紫外探测器在连续开-关光循环过程中拥有稳定的光电流响应。该研究为制备异质结紫外探测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Zn_(x)Cu_(1-x)s 多孔n-Gan 异质结 紫外探测器 光暗电流比 响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硫共掺杂生物炭的制备及其对Ni^(2+)和Co^(2+)的吸附 被引量:1
14
作者 余谟鑫 张振 +3 位作者 史文旭 孙宇航 王晓婷 柯清平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6-196,共11页
以芦荟皮为原料、(NH_(4))_(2)SO_(4)为氮源和硫源,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炭前驱体,再经高温热解制备了氮硫共掺杂生物炭(NSBC)。采用SEM、BET、XPS、Zeta电位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不同温度热解制备的NSBC对水溶液中Ni^(2+)、Co^(2+)的吸附... 以芦荟皮为原料、(NH_(4))_(2)SO_(4)为氮源和硫源,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炭前驱体,再经高温热解制备了氮硫共掺杂生物炭(NSBC)。采用SEM、BET、XPS、Zeta电位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不同温度热解制备的NSBC对水溶液中Ni^(2+)、Co^(2+)的吸附性能,探究了NSBC吸附Ni^(2+)、Co^(2+)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过程,分析了温度和pH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并推测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NSBC表面为层片状堆积的多孔结构,热解温度800℃制备的NSBC_(800)具有分级多孔结构,微孔总体积0.07 cm^(3)/g,比表面积149 m^(2)/g,非微孔体积占比46%,其表面具有摩尔分数29.94%的O元素、4.79%的N元素和6.21%的S元素。NSBC_(800)对Ni^(2+)和Co^(2+)的最大平衡吸附量分别为245.70和223.71 mg/g。NSBC表面由O、N和S元素组成的化学官能团吸附Ni^(2+)和Co^(2+)反应生成盐或络合物,沉积在生物炭表面;Langmuir模型和拟二级动力学模型描述的NSBC对Ni^(2+)和Co^(2+)的吸附表明,该过程由化学吸附控制,通过络合作用、共沉淀、离子交换和静电吸引等机制实现对Ni^(2+)和Co^(2+)的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硫共掺杂 芦荟皮 生物质 废弃电池 ni^(2%PLUs%) Co^(2%PLUs%) 水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timizing electrophoretic deposition conditions for enhancement in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carbon fiber/carbon nanotube/epoxy hybrid composites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一奇 BYUN Joon-hyung +1 位作者 KIM Byung-sun SONG Jung-il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11期3017-3022,共6页
The effectiveness of optimizing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carbon fiber/carbon nanotube (CNT)/epoxy hybrid composites via Taguchi method was demonstrated. CNTs were induced on carbon fabric by electrophoretic deposi... The effectiveness of optimizing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carbon fiber/carbon nanotube (CNT)/epoxy hybrid composites via Taguchi method was demonstrated. CNTs were induced on carbon fabric by electrophoretic deposition (EPD) technique. The essential deposition parameters were identified as l) the deposition time, 2) the deposition voltage, 3) the mass fraction of CNTs in suspension, and 4)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electrodes. An experimental design was then performed to establish the appropriate levels for each factor. An orthogonal array of L9 (34) was designed to conduct the experiments.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results were collected as the response. The relative influences of design parameters on the response were discussed. Using the model, signal to noise (S/N) ratio and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for the optimized deposition parameter combination were predicted. The results show clearly that the optimum condition of electrophoretic deposition (EPD) process improves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carbon/epoxy hybrid composi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sign of experiment electrophoretic deposition carbon nanotube Taguchi method signal to noise s/n ratio analysisof variance (AnOV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UNS N08825合金在高含H_(2)S环境中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科 李天雷 +5 位作者 张诚 姜流 崔磊 施岱艳 曹晓燕 钟显康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82,共7页
在不同温度(80,90,110,132℃)、高压、高含H2S和高含氯离子环境中对UNS N08825合金进行了72 h浸泡和电化学腐蚀试验,研究了温度对合金耐腐蚀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80℃下试验合金几乎不发生腐蚀,90,110,132℃下合金... 在不同温度(80,90,110,132℃)、高压、高含H2S和高含氯离子环境中对UNS N08825合金进行了72 h浸泡和电化学腐蚀试验,研究了温度对合金耐腐蚀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80℃下试验合金几乎不发生腐蚀,90,110,132℃下合金表面出现黑色腐蚀产物,并且110,132℃下的腐蚀产物增多且呈疏松多孔特征;随着温度升高,合金表面的点蚀坑数量增多且深度增加,最大点蚀速率和均匀腐蚀速率均增大;随着温度升高,试验合金的自腐蚀电位、电荷转移电阻和钝化膜电阻减小,自腐蚀电流密度增大。当温度低于90℃时,合金表面钝化膜均匀致密,点蚀敏感性低,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当温度不低于90℃时,元素硫的水解加剧,合金表面钝化膜发生破坏,点蚀更易发生,耐腐蚀性能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压 Uns n08825合金 H_(2)s 氯离子 电化学 点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NaCl环境中S32205双相不锈钢与N09925镍基合金的钝化膜特征及耐蚀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卢道胜 刘慧枫 +3 位作者 孙永涛 董社霞 杜宇峰 林学强 《腐蚀与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20,共6页
采用莫特肖特基(Mott-Schottky)分析方法、电化学阻抗谱(EI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对比研究了S32205双相不锈钢和N09925镍基合金在3.5%NaCl溶液中的钝化膜特征和耐蚀性。结果表明:N09925镍基合金表面钝化膜的缺陷密度低于S32205双... 采用莫特肖特基(Mott-Schottky)分析方法、电化学阻抗谱(EI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对比研究了S32205双相不锈钢和N09925镍基合金在3.5%NaCl溶液中的钝化膜特征和耐蚀性。结果表明:N09925镍基合金表面钝化膜的缺陷密度低于S32205双相不锈钢,两种材料表面的钝化膜中均存在Fe和Cr元素富集,主要成分为Cr和Fe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S32205双相不锈钢表面钝化膜中含有少量金属Ni,N09925镍基合金表面钝化膜中Ni含量较高,还含有Ni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N09925镍基合金的阻抗值更高,其膜层电阻和电荷传递电阻均高于S32205双相不锈钢,N09925镍基合金表面钝化膜的保护性高于S32205双相不锈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32205双相不锈钢 n09925镍基合金 钝化膜 电化学测试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长寿命双重S-N曲线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伟 鲁连涛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1-105,共5页
基于某些高强度钢、钛合金等特殊金属材料由于破坏机理(表面和内部破坏)的不同而表现出的双重S—N(应力—寿命)曲线特性,以高碳铬轴承钢为试验材料进行旋转弯曲疲劳的试验研究,用Basquin,Langer和三参数模型分别描述其S—N曲线关系,并... 基于某些高强度钢、钛合金等特殊金属材料由于破坏机理(表面和内部破坏)的不同而表现出的双重S—N(应力—寿命)曲线特性,以高碳铬轴承钢为试验材料进行旋转弯曲疲劳的试验研究,用Basquin,Langer和三参数模型分别描述其S—N曲线关系,并且应用常规最小二乘法、广义极大似然法分别研究其概率S—N曲线模型。结果表明:在区分破坏机理的情况下,试验数据较好地服从对数正态分布;从试验数据的拟合效果和可靠性设计出发,三参数模型更能有效地描述这些特殊金属材料的双重S—N曲线关系,并且更宜采用广义极大似然法描述其概率S—N曲线模型,以避免常规最小二乘法受试验数据局部统计特征影响而给出偏于非安全的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碳铬轴承钢 疲劳试验 双重sn曲线 sn模型 P—sn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S—N、ε—N及da/dN—ΔK疲劳性能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 被引量:7
19
作者 沈海军 郭万林 冯谦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56-560,共5页
材料的S—N、ε—N及da dN—ΔK疲劳性能数据分别是应力寿命法、局部应变法以及LEFM裂纹扩展法进行结构寿命分析的基础。文中根据几种疲劳寿命模型 ,探讨同一材料三种疲劳性能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及相互预测的可能性。具体内容包括 ,( 1)... 材料的S—N、ε—N及da dN—ΔK疲劳性能数据分别是应力寿命法、局部应变法以及LEFM裂纹扩展法进行结构寿命分析的基础。文中根据几种疲劳寿命模型 ,探讨同一材料三种疲劳性能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及相互预测的可能性。具体内容包括 ,( 1)用da dN—ΔK性能数据预测S—N数据。 ( 2 )用ε—N性能数据预测S—N数据。 ( 3 )用ε-N性能数据推测da dN—ΔK数据。研究结果表明 ,同种材料的S—N、ε—N及da dN—ΔK疲劳性能数据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存在相互预测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ε-n数据 s-n数据 疲劳性能 dα/dn-△K数据 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Code Design-Life的某车架疲劳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56
20
作者 李成林 宋莎莎 韩振南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2-45,共4页
针对某型半挂牵引车车架局部出现裂纹或者断裂现象,通过有限元理论和疲劳分析理论相结合进行了车架的有限元分析和疲劳可靠性分析。首先对该车架进行了建模和有限元静态特性分析,然后定义了特定的时间载荷序列数据和材料参数,选用了S-N... 针对某型半挂牵引车车架局部出现裂纹或者断裂现象,通过有限元理论和疲劳分析理论相结合进行了车架的有限元分析和疲劳可靠性分析。首先对该车架进行了建模和有限元静态特性分析,然后定义了特定的时间载荷序列数据和材料参数,选用了S-N疲劳设计和静态疲劳分析方法,利用疲劳分析软件nCode Design-Life对该车架进行疲劳可靠性分析,得出该车架的疲劳结果云图和各节点的疲劳寿命,并从相关云图中确定出车架容易破坏的位置和其寿命之后再进行样车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架 疲劳可靠性 s-n曲线 有限元 nCode Design-Lif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