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lTiN和AlTiN/AlCrN涂层对Ti(C,N)基金属陶瓷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耿东森 佘俊杰 +4 位作者 许雨翔 项燕雄 贺鹏 梅海娟 王启民 《中国表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56,共8页
Ti(C,N)基金属陶瓷因其优异的硬度、耐磨性及抗高温变形能力,已成为重要的切削刀具重要材料之一。但其内部金属粘结相在高速切削中易引发粘附磨损、扩散及高温软化等问题,导致刀具性能下降,限制了该材料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物理气相沉... Ti(C,N)基金属陶瓷因其优异的硬度、耐磨性及抗高温变形能力,已成为重要的切削刀具重要材料之一。但其内部金属粘结相在高速切削中易引发粘附磨损、扩散及高温软化等问题,导致刀具性能下降,限制了该材料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物理气相沉积(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PVD)技术被认为是改善Ti(C,N)基金属陶瓷性能的重要手段。为此,本文采用阴极弧蒸发法在Ti(C,N)基金属陶瓷表面分别沉积AlTiN和AlTiN/AlCrN涂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洛氏硬度计、纳米压痕仪、摩擦磨损试验、氧化试验以及车削试验,系统研究了表面涂层对金属陶瓷力学性能、摩擦性能、抗氧化性能以及切削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AlTiN和AlTiN/AlCrN涂层呈现出单相面心立方结构,硬度分别为33.9±0.8 GPa和36.1±1.6 GPa,显著高于Ti(C,N)基金属陶瓷基体的27.4±1.7 GPa。同时,表面涂层可有效改善Ti(C,N)基金属陶瓷的断裂韧性,使其从9.8±0.18 MPa·m^(1/2)分别提升至10.5±0.08 MPa·m^(1/2)(AlTiN)和10.8±0.05 MPa·m^(1/2)(AlTiN/AlCrN)。较高硬度和H^(3)/E^(2)值的表面涂层显著提升了Ti(C,N)基金属陶瓷的耐磨性,其中AlTiN/AlCrN涂层的Ti(C,N)基金属陶瓷的磨损率最低,仅为2.8×10^(-6)mm^(3)/(N·m)。此外,经过沉积AlTiN和AlTiN/AlCrN涂层的Ti(C,N)基金属陶瓷表现出优异的抗氧化性能,在800℃下氧化5 h后其氧化层厚度分别降低至~185 nm和~65 nm。由于具有更高的硬度、低的摩擦因数以及优异抗氧化性,经过沉积AlTiN/AlCrN涂层后金属陶瓷刀具的切削寿命较无涂层刀具提升了~75%。本研究揭示了表面涂层对Ti(C,N)基金属陶瓷耐磨性、高温抗氧化性以及切削寿命的影响规律,有效改善了Ti(C,N)基金属陶瓷的综合性能,为高性能金属陶瓷刀具的开发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有望进一步推动其在高速切削加工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 n)基金属陶瓷 物理气相沉积(PVD)涂层 力学性能 摩擦性能 切削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等离子喷涂TiC/Fe-Ni金属陶瓷复合涂层的显微组织 被引量:18
2
作者 朱警雷 黄继华 +3 位作者 王海涛 徐俊龙 赵兴科 张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6-41,共6页
采用前驱体碳化复合技术制备Ti-Fe-Ni-C系粉末,并通过反应等离子喷涂技术(RPS)原位合成并沉积了TiC/Fe-Ni基金属陶瓷复合涂层。利用XRD、SEM和EDS研究复合粉末和涂层的成分、组织结构,考察复合粉末的TiC含量及复合粉末粒度对涂层组织结... 采用前驱体碳化复合技术制备Ti-Fe-Ni-C系粉末,并通过反应等离子喷涂技术(RPS)原位合成并沉积了TiC/Fe-Ni基金属陶瓷复合涂层。利用XRD、SEM和EDS研究复合粉末和涂层的成分、组织结构,考察复合粉末的TiC含量及复合粉末粒度对涂层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前驱体碳化复合技术制备的反应喷涂复合粉末粒度均匀、无有害相生成;TiC/Fe-Ni复合涂层由不同含量TiC颗粒分布于晶粒内部而形成的晶内型复合强化片层叠加而成,基体主要为(Fe、Ni)固溶体,TiC颗粒呈纳米级;涂层TiC含量较高时,纳米级TiC颗粒弥散分布更均匀;喷涂粉末粒度较大时,片层厚度较大,孔隙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Fe-ni 反应等离子喷涂 前驱体 金属陶瓷复合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火花沉积Ni/Ti(C,N)金属陶瓷复合涂层的组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耿铭章 王文权 张新戈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22-229,共8页
目的提高H13模具钢的表面耐磨性,探索金属陶瓷涂层的应用。方法分别用Ti(C,N)基金属陶瓷棒和纯镍棒作为电极,氩气为保护气体,在H13钢表面电火花沉积制备Ni/Ti(C,N)金属陶瓷复合涂层。使用X射线衍射仪对涂层的相组成进行了分析,并用扫描... 目的提高H13模具钢的表面耐磨性,探索金属陶瓷涂层的应用。方法分别用Ti(C,N)基金属陶瓷棒和纯镍棒作为电极,氩气为保护气体,在H13钢表面电火花沉积制备Ni/Ti(C,N)金属陶瓷复合涂层。使用X射线衍射仪对涂层的相组成进行了分析,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仪观察涂层的微观结构和元素分布情况,采用显微硬度计和CSM球盘式摩擦计对涂层的显微硬度和不同载荷下的耐磨性进行测试。结果涂层表面为单脉冲沉积斑点堆积而成的溅射状形貌,Fe和Ti元素整体上呈现出分区富集的特征,强化层主要物相包括TiC(0.7)N(0.3)、Ni(17)W3、Ni-Cr-Co-Mo和Fe3Ni2。涂层截面组织均匀,缺陷较少,厚度约为31μm,Fe、Ti和Ni元素均在界面处发生扩散,形成了良好的冶金结合,过渡层与基体相互混合,呈现出机械式的咬合结构。涂层的显微硬度实测最高值达1420HV,约为基体的5.4倍。涂层具有比基体更低的摩擦系数,且30 min内的磨损质量损失仅为基体的1/2,涂层磨损机理主要为粘着磨损和轻微的磨粒磨损。结论在H13钢表面电火花沉积制备的Ni/Ti(C,N)金属陶瓷复合涂层可提高其表面的硬度、耐磨性,且具有一定减摩性,可以起到延长模具寿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沉积 H13钢 ni/Ti(C n)金属陶瓷复合涂层 组织形貌 耐磨性 磨损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电压对羟基磷灰石-还原氧化石墨烯-壳聚糖(HA-NrGO-CS)复合涂层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张立勋 祝敬佩 +3 位作者 王伟 张登基 黄家鑫 陈梓豪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01-4009,4015,共10页
利用电泳沉积和热还原相结合的方法,在ZK60镁合金表面制备不同沉积电压下的HA-NrGO-CS(羟基磷灰石-还原氧化石墨烯-壳聚糖)三元复合涂层,XRD(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Mg^(2+)会掺杂到HA(羟基磷灰石)中影响HA(002)晶面的生长,使其沿(300)晶... 利用电泳沉积和热还原相结合的方法,在ZK60镁合金表面制备不同沉积电压下的HA-NrGO-CS(羟基磷灰石-还原氧化石墨烯-壳聚糖)三元复合涂层,XRD(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Mg^(2+)会掺杂到HA(羟基磷灰石)中影响HA(002)晶面的生长,使其沿(300)晶面生长形成片或板状的HA再结晶晶体,Mg^(2+)掺杂从而减小复合涂层的晶粒尺寸形成更加均匀致密的复合涂层。红外和拉曼光谱证实了氮原子的掺杂和GO(氧化石墨烯)的有效还原。电化学结果显示,不同沉积电压下制备的HA-NrGO-CS复合涂层对基体都有一定的保护,140 V条件下制备的复合涂层具有最大的E_(corr)(腐蚀电位):-0.28 V值和最小的I_(corr)(腐蚀电流密度):5.04μA/cm^(2)值,CR(腐蚀率)值:0.11 mm/year表明涂层能有效延缓基体合金的腐蚀速率,此时复合涂层具有最优的耐腐蚀性能。有效地解决了Mg基体作为潜在骨科植入材料在人体内腐蚀速率过快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可降解合金 复合涂层 羟基磷灰石 壳聚糖 n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 电化学分析 耐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喷涂金属陶瓷复合涂层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5
作者 栗卓新 祝弘滨 +1 位作者 李辉 孙日超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3-98,共6页
从喷涂方法、粉末特性和工艺参数三个方面介绍了金属陶瓷复合涂层制备、组织结构及综合性能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认为这三个方面综合控制着热喷涂过程中陶瓷相的分解、氧化以及复合粉末的沉积行为,并由此对复合涂层的组织结构、力学性... 从喷涂方法、粉末特性和工艺参数三个方面介绍了金属陶瓷复合涂层制备、组织结构及综合性能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认为这三个方面综合控制着热喷涂过程中陶瓷相的分解、氧化以及复合粉末的沉积行为,并由此对复合涂层的组织结构、力学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喷涂方法和复合粉末,优化喷涂工艺是获得优良性能的金属陶瓷复合涂层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喷涂 金属陶瓷复合涂层 粉末特性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板表面燃烧合成的金属陶瓷复合涂层 被引量:9
6
作者 李文戈 周和平 +2 位作者 陈克新 尹莉 赵延灵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968-973,共6页
用燃烧合成技术在钢板表面制备了金属陶瓷复合涂层。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能谱(EDS)、硬度测定及抗热震性等实验对合成的涂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涂层主要是由Cr3C2,Cr7C3及AlN等多相金属陶瓷组成的复合体系,其显微组... 用燃烧合成技术在钢板表面制备了金属陶瓷复合涂层。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能谱(EDS)、硬度测定及抗热震性等实验对合成的涂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涂层主要是由Cr3C2,Cr7C3及AlN等多相金属陶瓷组成的复合体系,其显微组织均匀致密,与基体之间为冶金结合,硬度是基体的4~5倍,抗热震实验显示涂层具有良好的结合力。为改善涂层的润湿性,利用Cr与Fe在高温下形成的金属间化合物作为过渡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合成 金属陶瓷 复合涂层 钢板 X射线衍射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陶瓷复合涂层技术 被引量:32
7
作者 刘福田 李兆前 黄传真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1期84-91,共8页
金属陶瓷复合涂层技术是优越的现代材料表面处理技术和材料复合技术。对各种金属陶瓷复合涂层技术的主要内容、发展概况和技术特点进行了综述 。
关键词 金属陶瓷复合涂层 涂层技术 表面处理 热喷涂技术 气相沉积技术 复合镀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陶瓷复合涂层的激光熔覆与无裂纹的实现 被引量:15
8
作者 周圣丰 曾晓雁 胡乾午 《应用光学》 CAS CSCD 2008年第1期76-80,共5页
鉴于传统的激光熔覆金属陶瓷复合涂层技术主要存在2方面不足:其一,熔覆效率低,导致大面积熔覆时成本昂贵;其二,由于激光熔覆本身的特点,即快速加热与快速凝固,在激光熔覆过程中,热应力极易诱导熔覆层开裂。基于此,综述了国内外激光熔覆... 鉴于传统的激光熔覆金属陶瓷复合涂层技术主要存在2方面不足:其一,熔覆效率低,导致大面积熔覆时成本昂贵;其二,由于激光熔覆本身的特点,即快速加热与快速凝固,在激光熔覆过程中,热应力极易诱导熔覆层开裂。基于此,综述了国内外激光熔覆金属陶瓷复合涂层的研究进展,指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激光感应复合快速熔覆的新方法,即感应预热基材的同时快速激光熔覆。该方法不仅可使熔覆效率大大提高而且获得了无裂纹的金属陶瓷复合涂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陶瓷 复合涂层 激光感应复合快速熔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B_2-TiB/Fe金属陶瓷复合涂层原位合成及显微分析 被引量:42
9
作者 张维平 刘硕 邹龙江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98-801,共4页
利用激光熔覆工艺在中碳钢表面制备出原位自生TiB2-TiB/Fe复相金属陶瓷复合涂层,以改善常规材料表面综合使用性能.采用XRD、SEM、EDS、EPMA等手段对复合涂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涂层主要由(Fe,C)固溶体胞状树枝晶及分布于晶间的TiB... 利用激光熔覆工艺在中碳钢表面制备出原位自生TiB2-TiB/Fe复相金属陶瓷复合涂层,以改善常规材料表面综合使用性能.采用XRD、SEM、EDS、EPMA等手段对复合涂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涂层主要由(Fe,C)固溶体胞状树枝晶及分布于晶间的TiB2/Fe或TiB/Fe共晶组成,部分Fe2B相也会出现在晶间.涂层成分不同时,陶瓷增强相的含量将发生变化.涂层力学性能较基体有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陶瓷复合涂层 TIB2 Fe2B 激光熔覆工艺 共晶 显微分析 中碳钢 原位自生 原位合成 材料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熔覆Cr_7C_3/γ-Fe金属陶瓷复合材料涂层的耐磨性 被引量:14
10
作者 刘均波 王立梅 黄继华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2-45,共4页
采用等离子熔覆技术,在调质C3钢表面制得以原位生成初生相Cr7C3为增强相的金属陶瓷复合材料涂层;利用SEM、XRD和EDS等分析了涂层的显微组织和相组成;测试了在室温干滑动磨擦及高温滑动磨擦条件下涂层的耐磨性,并讨论了其磨损机理。结果... 采用等离子熔覆技术,在调质C3钢表面制得以原位生成初生相Cr7C3为增强相的金属陶瓷复合材料涂层;利用SEM、XRD和EDS等分析了涂层的显微组织和相组成;测试了在室温干滑动磨擦及高温滑动磨擦条件下涂层的耐磨性,并讨论了其磨损机理。结果表明:涂层的相组成是Cr7C3增强相和-γFe固溶体与少量Cr7C3构成的共晶;涂层在室温和高温干滑动磨擦条件下均具有优良的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熔覆 金属陶瓷复合材料涂层 显微组织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等离子喷涂Fe-Ti-C复合粉末制备金属陶瓷涂层的组织形成机理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海涛 张守全 +3 位作者 黄继华 朱警雷 张强 张华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2-46,共5页
以蔗糖为碳的前驱体、TiFe粉为原料制备Fe-Ti-C系反应热喷涂复合粉末,通过等离子喷涂沉积TiC/Fe金属陶瓷涂层,利用"淬熄试验"研究涂层组织形成机理。采用XRD和SEM分析喷涂粉末、涂层以及淬熄粒子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每个复... 以蔗糖为碳的前驱体、TiFe粉为原料制备Fe-Ti-C系反应热喷涂复合粉末,通过等离子喷涂沉积TiC/Fe金属陶瓷涂层,利用"淬熄试验"研究涂层组织形成机理。采用XRD和SEM分析喷涂粉末、涂层以及淬熄粒子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每个复合粉末团粒构成独立的反应单元,在喷涂飞行过程中首先出现Ti-Fe液相,然后整个团粒发生球化;熔化的团粒内部生成大量细小TiC颗粒,表层有少量TiC聚集,与基板碰撞后形成复合强化片层与TiC聚集片层交替叠加的涂层结构;随飞行距离增大,团粒外部TiC聚集层增厚,内部TiC颗粒减少,碰撞扁平化程度降低;最终涂层由TiC和Fe两相组成,大量亚微米级TiC颗粒呈内晶型均匀分布于Fe基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Fe金属陶瓷涂层 Fe-Ti-C复合粉末 组织形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陶瓷复合涂层的材料体系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福田 李兆前 +1 位作者 黄传真 张涛 《陶瓷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106-111,共6页
金属陶瓷复合涂层技术作为重要的材料表面处理技术和材料复合技术能够制备各种特殊功能的涂层材料。本文综合评述了金属陶瓷复合涂层的材料体系中各种原料粉末的生产、使用情况 ,并对各种材料体系的金属陶瓷复合涂层的性能特点、应用范... 金属陶瓷复合涂层技术作为重要的材料表面处理技术和材料复合技术能够制备各种特殊功能的涂层材料。本文综合评述了金属陶瓷复合涂层的材料体系中各种原料粉末的生产、使用情况 ,并对各种材料体系的金属陶瓷复合涂层的性能特点、应用范围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陶瓷 复合涂层 材料体系 原料粉末 性能特性 应用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烧结纳米复合Ti(C,N)基金属陶瓷 被引量:3
13
作者 梁在国 熊惟皓 +3 位作者 雷燕 胡耀波 范畴 王志武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4-67,共4页
采用放电等离子技术(SPS)烧结制备出纳米复合Ti(C,N)基金属陶瓷材料。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仪等对烧结体的孔隙率、微观组织和断口形貌等进行了观察,并对不同条件下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直接升温到1250℃保... 采用放电等离子技术(SPS)烧结制备出纳米复合Ti(C,N)基金属陶瓷材料。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仪等对烧结体的孔隙率、微观组织和断口形貌等进行了观察,并对不同条件下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直接升温到1250℃保温8min可获得较好的力学性能;在显微结构中,除了黑芯/白环的结构外,还存在着白芯/黑环结构;孔洞和大颗粒硬质相为主要的断裂源,断裂方式以沿晶断裂为主,同时存在着解理断裂和穿晶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电等离子烧结 纳米复合 TI(C n)基金属陶瓷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熔敷铁基金属陶瓷复合材料涂层的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兴军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8年第12期47-51,共5页
以Fe-25Cr-7C合金粉末为原料,利用等离子熔敷技术,在Q235钢表面制备(Cr,Fe)7C3/γ—Fe金属陶瓷复合材料涂层。利用光学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及能谱仪分析了涂层的显微组织结构,同时考察了涂层在室温干滑动磨... 以Fe-25Cr-7C合金粉末为原料,利用等离子熔敷技术,在Q235钢表面制备(Cr,Fe)7C3/γ—Fe金属陶瓷复合材料涂层。利用光学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及能谱仪分析了涂层的显微组织结构,同时考察了涂层在室温干滑动磨损试验条件下的耐磨性。结果表明:涂层显微组织为(Cr,Fe)7C3初生相均匀分布于γ-Fe基体上,具有快速凝固的特点,涂层与基材之间为完全冶金结合。等离子熔敷(Cr,Fe)7C3金属陶瓷复合材料涂层具有很高的硬度,在室温干滑动磨损试验条件下具有优异的耐磨性;涂层具有较高的硬度,较强的金属原子间结合力并且组织细小均匀,使得该涂层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熔敷 金属陶瓷 复合材料涂层 显微组织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复合Ti(C,N)基金属陶瓷放电等离子烧结与真空烧结对比研究
15
作者 梁在国 熊惟皓 +2 位作者 雷燕 胡耀波 王志武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F05期203-205,共3页
通过放电等离子烧结(SPS)和真空烧结(VS)制备纳米复合Ti(C,N)基金属陶瓷,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等观察试样的收缩特性与微观结构、孔隙率与机械性能,并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常规真空烧结过程中,试样的收缩主要... 通过放电等离子烧结(SPS)和真空烧结(VS)制备纳米复合Ti(C,N)基金属陶瓷,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等观察试样的收缩特性与微观结构、孔隙率与机械性能,并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常规真空烧结过程中,试样的收缩主要发生在1000~1300℃温度范围内,且仅有0.2%的收缩发生在800℃以下;而在放电等离子烧结中,由于一开始就有压力作用,试样收缩的60%发生在800℃以下。②由于放电等离子烧结试样的孔隙率要远高于真空烧结试样,从而使其抗弯强度和硬度低于真空烧结试样。③放电等离子烧结试样的显微结构主要为白影灰壳结构,甚至没有明显的芯/壳结构,而真空烧结则主要为黑芯/灰壳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 放电等离子烧结 真空烧结 TI(C n)基金属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烧温度对纳米复合Ti(C,N)基金属陶瓷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刘文俊 郑勇 熊惟皓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1-94,共4页
用真空预烧+热等静压处理工艺制备了纳米复合Ti(C,N)基金属陶瓷,用SEM和TEM/EDX研究了预烧温度对纳米复合Ti(C,N)基金属陶瓷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预烧温度的升高,硬质相颗粒明显球化、细化且分布均匀,具有白芯-灰壳结... 用真空预烧+热等静压处理工艺制备了纳米复合Ti(C,N)基金属陶瓷,用SEM和TEM/EDX研究了预烧温度对纳米复合Ti(C,N)基金属陶瓷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预烧温度的升高,硬质相颗粒明显球化、细化且分布均匀,具有白芯-灰壳结构的小硬质相颗粒明显增多,且环形相较完整。在1420℃预烧时,金属陶瓷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继续升高预烧温度时,晶粒会明显长大,环形相变厚、变脆,导致材料的性能下降。综合考虑认为,较佳预烧结温度为14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 n)基金属陶瓷 预烧温度 纳米复合 热等静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熔覆铁基金属陶瓷复合涂层的耐磨性能
17
作者 张虹 刘均波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1-64,共4页
采用等离子熔覆技术,在调质C级钢表面原位生成铁基金属陶瓷复合材料涂层。利用SEM,XRD和EDS等分析了涂层的显微组织:在室温干滑动磨损及高温滑动磨损条件下测试了涂层的耐磨性,并讨论了磨损机理:结果表明,涂层由Cr7C3增强相和γ-F... 采用等离子熔覆技术,在调质C级钢表面原位生成铁基金属陶瓷复合材料涂层。利用SEM,XRD和EDS等分析了涂层的显微组织:在室温干滑动磨损及高温滑动磨损条件下测试了涂层的耐磨性,并讨论了磨损机理:结果表明,涂层由Cr7C3增强相和γ-Fe固溶体与少量CrC3构成的共晶组成;涂层组织细密,无大的显微孔洞及裂纹。由于占涂层体积分数较高的耐磨增强相Cr7C3的存在,使涂层在室温磨损试验条件下随载荷增加而磨损质量损失增加极为缓慢,对载荷变化不敏感;400~600℃高温滑动磨损条件下,试验温度越高,涂层的耐磨优势越明显。涂层在室温和高温干滑动磨损条件下磨损表面都比较光滑,均具有优良的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熔覆 金属陶瓷复合涂层 显微组织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复合钎料钎焊Ti(C,N)基金属陶瓷与45钢接头的组织 被引量:2
18
作者 何虎 杜学铭 +1 位作者 姚振华 彭军波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8-23,共6页
采用由Ag-Cu-Ti+Mo钎料、铜箔和Ag-Cu钎料组成的多层复合钎料,对Ti(C,N)基金属陶瓷和45钢在不同温度(890,920,950℃)和不同时间(10,20,30min)下进行了真空钎焊,根据接头截面形貌和剪切强度确定了最佳钎焊温度和保温时间,并分析了最佳工... 采用由Ag-Cu-Ti+Mo钎料、铜箔和Ag-Cu钎料组成的多层复合钎料,对Ti(C,N)基金属陶瓷和45钢在不同温度(890,920,950℃)和不同时间(10,20,30min)下进行了真空钎焊,根据接头截面形貌和剪切强度确定了最佳钎焊温度和保温时间,并分析了最佳工艺下钎焊接头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随钎焊温度的升高或保温时间的延长,Ag-Cu-Ti+Mo钎料与金属陶瓷间的界面反应层厚度增大,铜钛金属间化合物增多,两侧钎料区中的铜基固溶体增多,接头的剪切强度先增后降;最佳钎焊工艺为钎焊温度920℃、保温时间20min,此时接头剪切强度最大,从金属陶瓷向45钢,接头组织依次为Cu3Ti2+Ni3Ti金属间化合物,银基固溶体+铜基固溶体+钼+铜钛金属间化合物,铜,银基固溶体+铜基固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 n)基金属陶瓷 含钼Ag-Cu-Ti钎料 铜中间层 多层复合钎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等离子喷涂TiC陶瓷增强金属复合涂层组织性能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强 王海涛 +2 位作者 黄继华 赵兴科 张华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2008年第6期32-36,共5页
采用前驱体碳化复合技术利用钛铁粉为原料制备Ti–Fe–Ni–C和Ti–Fe–C系粉末,并通过反应等离子喷涂技术(RPS)原位合成并沉积了TiC/Fe–Ni和TiC/Fe金属陶瓷复合涂层。利用XRD、SEM和EDS研究了复合粉末和不同基体涂层的成分、组织结构,... 采用前驱体碳化复合技术利用钛铁粉为原料制备Ti–Fe–Ni–C和Ti–Fe–C系粉末,并通过反应等离子喷涂技术(RPS)原位合成并沉积了TiC/Fe–Ni和TiC/Fe金属陶瓷复合涂层。利用XRD、SEM和EDS研究了复合粉末和不同基体涂层的成分、组织结构,测量了2种涂层的显微硬度和磨损量。结果表明:采用前驱体碳化复合技术制备的反应喷涂复合粉末粒度均匀、无有害相生成;制备的复合涂层由不同TiC颗粒含量的片层组织叠加而成;TiC颗粒大致呈球形,基体主要为Fe及Fe、Ni固溶体。TiC/Fe–Ni涂层较TiC/Fe涂层组织更加均匀、致密,且具有较高的显微硬度和较好的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等离子喷涂 TIC 前驱体 金属陶瓷 复合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C,N)金属陶瓷中纳米粉含量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文俊 郑勇 熊惟皓 《粉末冶金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34-338,共5页
采用真空烧结工艺制备了纳米复合Ti(C,N)基金属陶瓷。研究了纳米TiC、TiN的添加量对金属陶瓷的显微组织、性能的影响,用TEM/EDX和SEM观察试样的微观组织特征和断口形貌。结果表明:随着纳米粉添加量的增加,金属陶瓷晶粒逐渐细化,且分布均... 采用真空烧结工艺制备了纳米复合Ti(C,N)基金属陶瓷。研究了纳米TiC、TiN的添加量对金属陶瓷的显微组织、性能的影响,用TEM/EDX和SEM观察试样的微观组织特征和断口形貌。结果表明:随着纳米粉添加量的增加,金属陶瓷晶粒逐渐细化,且分布均匀,具有内、外环形相的小晶粒和“白芯-灰壳”结构的小颗粒大大增加,粘结相体积分数明显减少;当原始粉末中纳米TiC、TiN的含量占原始粉末中TiC、TiN含量的10%时,金属陶瓷有较发达的撕裂棱和较少的气孔,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Ti(C n)基金属陶瓷 纳米粉含量 显微组织 断口形貌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