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车组受电弓检测装置防护罩的仿真与测试
1
作者 唐玉兔 陈慧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1-128,共8页
为评价动车组受电弓检测装置防护罩的气动特性与结构强度,针对安装在动车组车顶的防护罩开展流场仿真,得到不同车速及运动方向下的气动载荷,并利用动模型实验平台,测试防护罩在多种速度和加速度运行情况下的压力和气动阻力,验证流场仿... 为评价动车组受电弓检测装置防护罩的气动特性与结构强度,针对安装在动车组车顶的防护罩开展流场仿真,得到不同车速及运动方向下的气动载荷,并利用动模型实验平台,测试防护罩在多种速度和加速度运行情况下的压力和气动阻力,验证流场仿真的准确性。将气动载荷和振动载荷作为结构仿真的载荷输入,对防护罩的结构强度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防护罩迎风面压力最大,且中心区域压力大于边缘区域,背风侧气流分离发生回流,压力较小;来流速度为正、负时,带有下部底座安装法兰的防护罩阻力系数分别为0.35、0.32,防护罩本身的阻力系数分别为0.14、0.12;在气动载荷、惯性载荷和冲击载荷作用下,安全系数大于许用系数,防护罩的结构强度满足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动车组 受电弓检测装置 流场仿真 结构仿真 动模型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联合仿真的特种车辆舱室热环境动态计算
2
作者 毛晓东 李洋 +1 位作者 王伟华 张策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4-100,231,共8页
传统的舱室热环境CFD仿真计算方法通常仅考虑舱内流体域的气流组织,忽略了固体域的影响。利用恒定送风边界条件,忽略了空调系统本身的动态响应,这导致了无法准确模拟舱室热环境的动态变化。故针对某型特种车辆,建立了舱室及乘载员三维... 传统的舱室热环境CFD仿真计算方法通常仅考虑舱内流体域的气流组织,忽略了固体域的影响。利用恒定送风边界条件,忽略了空调系统本身的动态响应,这导致了无法准确模拟舱室热环境的动态变化。故针对某型特种车辆,建立了舱室及乘载员三维物理模型。通过流固耦合及边界条件修正法,分别对舱室壁面及舱内固体区域进行了处理,考虑固体域对舱室热环境的动态影响。建立了一维空调系统仿真模型,通过构建数据交换及仿真流程,实现了三维舱室与一维空调系统的联合动态仿真计算。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联合仿真方法计算得到的舱室热环境动态响应曲线与试验结果一致性更好,能够更为准确地映出其动态变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种车辆舱室 一维空调系统 流固耦合 固体热容 联合动态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载智能香氛流体仿真与降噪研究
3
作者 王磊 张天宝 尹硕辉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11-1317,共7页
国内现有的小型化车载智能香氛装置普遍存在风量小、噪声大等问题,导致用户体验感不佳。针对上述问题,首先,基于Catia软件设计了一款小型化车载智能香氛装置。其次,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对车载智能... 国内现有的小型化车载智能香氛装置普遍存在风量小、噪声大等问题,导致用户体验感不佳。针对上述问题,首先,基于Catia软件设计了一款小型化车载智能香氛装置。其次,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对车载智能香氛装置进行流场仿真分析,并使用改进风路和改进风口大小的方法优化风量。优化后的风量为1.2 m^(3)/h,较优化前提升了16.7%,验证了优化方法的可行性。最后,基于西门子Simcenter Test-lab系统,对车载智能香氛装置进行降噪研究,提出了采用隔离振动源与调节电动机细分的方案来降低噪声。试验结果表明,整机噪声减小了5.61 dB(A),验证了降噪方法的有效性。所用的结构设计方法、风量优化方法,以及降噪技术方案,对车载电子领域的产品开发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载智能香氛 计算流体力学 流场仿真 结构设计 降噪技术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模块化结构的汽车动力学仿真模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林柏忠 杨得军 +2 位作者 郭学立 管欣 郭孔辉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49-352,共4页
初步探讨了面向开发型驾驶模拟器的具有模块化结构的汽车动力学仿真模型建立方法 ,从而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一套通用的面向结构的汽车动力学仿真程序 。
关键词 模块化结构 汽车 动力学 仿真模型 驾驶模拟器 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滑模变结构控制的车辆动力学稳定性控制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其东 章贵华 +1 位作者 陈无畏 祝辉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22-626,共5页
提出了车辆动力学稳定性控制的控制目标,基于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并综合考虑主动制动车轮的滑移率对车辆稳定性的影响,设计了车辆动力学稳定性控制器;基于ADAMS/Car和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平台,分别采用阶跃转向工况和单移线工况进... 提出了车辆动力学稳定性控制的控制目标,基于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并综合考虑主动制动车轮的滑移率对车辆稳定性的影响,设计了车辆动力学稳定性控制器;基于ADAMS/Car和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平台,分别采用阶跃转向工况和单移线工况进行了联合仿真,验证了该控制器的正确性。研究成果为实际车辆动力学稳定性控制系统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动力学稳定性 滑模变结构控制 滑移率 联合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轴重下重载铁路隧道基底结构的应力分布及动力响应 被引量:23
6
作者 邹文浩 张梅 +1 位作者 刘艳青 马伟斌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0-57,共8页
以某重载铁路隧道工程为依托,结合现场实车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30t轴重列车荷载作用下重载铁路隧道基底结构的应力分布和动力响应,并针对目前由仰拱不同施工水平形成的3种主要基底结构形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数值模拟得到的隧道基... 以某重载铁路隧道工程为依托,结合现场实车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30t轴重列车荷载作用下重载铁路隧道基底结构的应力分布和动力响应,并针对目前由仰拱不同施工水平形成的3种主要基底结构形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数值模拟得到的隧道基底结构动力响应结果和现场实测结果吻合较好;重车线侧的隧道基底结构动应力明显大于空车线侧;垂向动应力沿隧道基底竖向的衰减较明显,至填充层底部时衰减率为74.3%,至仰拱底部时衰减率高达83.6%;水平向动应力在道床位置为压应力,在仰拱位置为拉应力,在填充层中由上至下应力出现由压到拉的转换;仰拱等基底结构的施作效果对基底结构的静、动力特性均有较大影响,严格按照设计进行施工的仰拱(曲线型断面)受力情况最好,最大拉应力仅为4.6kPa,且传至仰拱底部的动压力最小,为26.6kPa;仰拱施工成铺底结构时(直线型断面)其受力情况最不利,在仰拱与边墙连接处及仰拱中心位置出现较大拉应力,最大值为86.6kPa,且传至铺底结构底部的动压力最大,为47.3kPa;折线型断面的基底结构受力情况居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隧道 基底结构 动力响应 列车荷载 数值模拟 实车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交通车桥耦合振动仿真改进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罗锟 汪振国 雷晓燕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60-65,共6页
针对车桥耦合振动软件仿真模型中不能全面分析系统振动响应的问题,利用SIMPACK软件的柔性轨道模块,并结合自编的钢轨*. ftr文件,提出一种基于SIMPACK与ANSYS软件的联合仿真改进方法。进而建立车辆-浮置板轨道耦合振动分析模型,并计算钢... 针对车桥耦合振动软件仿真模型中不能全面分析系统振动响应的问题,利用SIMPACK软件的柔性轨道模块,并结合自编的钢轨*. ftr文件,提出一种基于SIMPACK与ANSYS软件的联合仿真改进方法。进而建立车辆-浮置板轨道耦合振动分析模型,并计算钢轨与浮置板结构的位移响应,计算结果与已有文献对比吻合良好,验证了该耦合方法的正确性;最后以某高架简支U形梁桥为研究对象,建立列车、轨道、U形梁与桥墩的耦合振动精细化模型,对桥梁系统的振动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改进方法建立的模型能全面地分析车桥系统各结构的振动响应,分析结果可为桥梁减振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桥耦合 结构振动 多体动力学 有限元 仿真 SIMPACK ANSY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整车虚拟样机的车体结构拓扑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华顺刚 赵海波 +1 位作者 朱志豪 张丽娜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57-361,共5页
基于整车零部件几何模型,结合车体的有限元网格划分及模态分析,构建履带装甲车辆刚柔混合虚拟样机,进行典型工况下的多体动力学仿真分析,输出若干关键时间点车体承受的荷载.利用有限元分析技术将荷载加载到车体有限元模型上,对车体进行... 基于整车零部件几何模型,结合车体的有限元网格划分及模态分析,构建履带装甲车辆刚柔混合虚拟样机,进行典型工况下的多体动力学仿真分析,输出若干关键时间点车体承受的荷载.利用有限元分析技术将荷载加载到车体有限元模型上,对车体进行结构力学分析和多荷载步拓扑优化.根据拓扑优化结果修改车体局部结构,并重新构建虚拟样机模型再次进行仿真分析,将应力和变形分析结果与原仿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结合动力学仿真和有限元分析进行结构拓扑优化,可以改善关键零部件的力学性能,提高刚强度,为改善装甲车辆的结构性能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体结构 结构动力学仿真 有限元分析 拓扑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ESC系统主环伺服环分层结构控制策略 被引量:2
9
作者 张为 王伟达 +1 位作者 丁能根 李春里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9-24,共6页
针对提高车辆操纵稳定性的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的控制问题,提出了主环伺服环分层结构的ESC控制策略。主环控制器采用一阶滑模控制算法,设计了滑模面和滑模控制律,其输出为保持车辆稳定性所需的车身附加横摆力矩。伺服环控制器采用近... 针对提高车辆操纵稳定性的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的控制问题,提出了主环伺服环分层结构的ESC控制策略。主环控制器采用一阶滑模控制算法,设计了滑模面和滑模控制律,其输出为保持车辆稳定性所需的车身附加横摆力矩。伺服环控制器采用近似模拟人类思维的九点五态控制算法,通过控制制动压力实现期望的制动滑移率,从而产生附加横摆力矩。设计了具有实时视景反馈功能的驾驶员在环仿真平台,对分层控制策略进行了在线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提出的ESC控制策略显著地提高了低附着路面或驾驶员过度操作车辆等工况的操纵稳定性和主动安全性,驾驶员在环仿真方法提高了测试的真实性和开发控制策略的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车辆控制系统 动力学系统 电子稳定控制 分层控制结构 滑模控制 驾驶员在环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UV海底定点停驻受力特性及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宋保维 朱信尧 +1 位作者 单志雄 王鹏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4-101,共8页
在简单介绍海底定点停驻UUV概念及工作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其在海底时的稳定性分析模型,并推导出了航行器负浮力、主轴与两支撑点之间的半角θ、流体动力Fx、Fy之间的关系。为了研究航行器在海底时的流体动力特性,采用Ansys ICEM对其离... 在简单介绍海底定点停驻UUV概念及工作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其在海底时的稳定性分析模型,并推导出了航行器负浮力、主轴与两支撑点之间的半角θ、流体动力Fx、Fy之间的关系。为了研究航行器在海底时的流体动力特性,采用Ansys ICEM对其离海底不同距离及海底有不同倾角时的情况进行结构化的网格划分,并应用CFX软件对其在不同水流速度下的外围流场进行数值仿真,得到了其在海底时所受侧向力、升力随距海底的距离、海水流速及海底倾角的变化趋势。最后,对航行器在海底时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得到了一组能够保证航行器海底稳定的较好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水下航行器 海底定点停驻 水动力特性 稳定性 CFX数值模拟 结构化网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控翼混合驱动水下滑翔机运动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田文龙 宋保维 刘郑国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2-128,共7页
提出了一种可控翼混合驱动水下滑翔机的概念,借助独立控制的左右滑翔翼和螺旋桨推进器,该滑翔机能够实现高效率滑翔推进和高机动性螺旋桨推进2种推进方式,可有效解决现有水下滑翔机或推进效率低或机动性差的问题。为了研究该滑翔机的运... 提出了一种可控翼混合驱动水下滑翔机的概念,借助独立控制的左右滑翔翼和螺旋桨推进器,该滑翔机能够实现高效率滑翔推进和高机动性螺旋桨推进2种推进方式,可有效解决现有水下滑翔机或推进效率低或机动性差的问题。为了研究该滑翔机的运动性能,基于Newton-Euler法建立了六自由度运动数学模型。通过求解稳态滑翔运动平衡方程,定量分析了可控翼翻转角对滑翔机滑翔性能的影响。根据六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对该滑翔机的滑翔运动和螺旋桨推进运动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可控翼混合驱动水下滑翔机相比常规水下滑翔机有较高的航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翼 混合驱动 水下滑翔机 运动性能 动力学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无人机载光电稳定平台框架结构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晶东 于化东 李妍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604-1608,共5页
针对无人机平台挂载条件的要求,设计了小型无人机载光电稳定平台的机械结构。通过分析光电稳定平台的框架结构、功能及指标参数的要求,选择两轴三框架结构,提出分离式外方位框架的结构,并对其减重优化,大大减小了加工成本及装配难度。同... 针对无人机平台挂载条件的要求,设计了小型无人机载光电稳定平台的机械结构。通过分析光电稳定平台的框架结构、功能及指标参数的要求,选择两轴三框架结构,提出分离式外方位框架的结构,并对其减重优化,大大减小了加工成本及装配难度。同时,采用ADAMS软件建立小型无人机载光电稳定平台的模型,对其进行动力学仿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稳定平台 框架 ADA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全包裹超空泡航行体建模与反演变结构控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洋 刘明雍 +1 位作者 张小件 彭星光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5-221,共7页
超空泡航行体动力学系统存在高度非线性及多变量耦合等问题,非全包裹超空泡使其受力更为复杂,给控制系统设计造成诸多困难。针对超空泡航行体的以上特点,开展了对非全包裹超空泡航行体控制系统的研究,在通过受力分析建立其动力学模型基... 超空泡航行体动力学系统存在高度非线性及多变量耦合等问题,非全包裹超空泡使其受力更为复杂,给控制系统设计造成诸多困难。针对超空泡航行体的以上特点,开展了对非全包裹超空泡航行体控制系统的研究,在通过受力分析建立其动力学模型基础上,设计了超空泡航行体的反演变结构控制器,并证明了系统稳定性。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控制器对超空泡航行体稳定航行及跟踪控制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全包裹 超空泡航行体 建模 反演变结构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挂运输车车架运输车辆时的动力学仿真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辰 吴华杰 +1 位作者 揭琳锋 蔡加加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18年第8期71-73,共3页
运用三维软件UG建立车架模型,运用Hypermesh建立有限元模型。通过Patran计算分析车架在不同工况下的最大应力情况和变形量,同时运用工程分析软件ANSYS对其进行模态分析,通过对前4阶固有频率和振型分析,检验该车辆车架结构的可靠性,并为... 运用三维软件UG建立车架模型,运用Hypermesh建立有限元模型。通过Patran计算分析车架在不同工况下的最大应力情况和变形量,同时运用工程分析软件ANSYS对其进行模态分析,通过对前4阶固有频率和振型分析,检验该车辆车架结构的可靠性,并为其后期结构改进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架 动力学仿真 结构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梁结构对中低速磁浮车轨耦合振动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韩霄翰 李忠继 池茂儒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6-42,共7页
建立了双级电磁悬浮控制器模型,轨道梁采用Euler-Bernoulli模型,基于单点悬浮控制系统建立“车辆-控制器-弹性梁”耦合动力学数值模型。对控制参数引起的车轨耦合失稳振动的特性进行分析,仿真计算不同轨道梁结构参数下,对中低速磁浮车... 建立了双级电磁悬浮控制器模型,轨道梁采用Euler-Bernoulli模型,基于单点悬浮控制系统建立“车辆-控制器-弹性梁”耦合动力学数值模型。对控制参数引起的车轨耦合失稳振动的特性进行分析,仿真计算不同轨道梁结构参数下,对中低速磁浮车轨耦合振动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发生频率较低的车轨耦合振动时,轨道梁结构参数的改变对车轨耦合振动无明显影响;发生频率较高的车轨耦合振动,轨道梁固有频率随轨道梁结构而改变时,对车轨耦合振动影响明显;轨道梁固有频率不随轨道梁结构参数改变时,对车轨耦合振动无明显影响;轨道梁结构阻尼可以有效抑制车轨耦合振动响应。低频车轨耦合振动,轨道梁结构改变无法控制车轨耦合振动,车轨发生高频耦合振动时,增大轨道梁结构阻尼比及改变轨道梁固有频率均能有效控制车轨耦合振动,因此实际工程中可以考虑轨道梁下安装阻尼器和吸振器来改变轨道梁结构参数和结构阻尼来抑制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速磁浮 车轨耦合振动:轨道梁结构 动力学仿真 振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域铁路限界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波 林飞 蔡超勋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6-140,共5页
根据市域铁路车辆技术参数,考虑适当的制造公差和磨耗引起的车辆横向偏移,提出了市域铁路车辆限界。分析了市域铁路建筑限界主要尺寸的影响因素,并结合市域铁路车辆运用条件,采用动力学仿真和理论计算方法分别计算了车辆外轮廓的动态包... 根据市域铁路车辆技术参数,考虑适当的制造公差和磨耗引起的车辆横向偏移,提出了市域铁路车辆限界。分析了市域铁路建筑限界主要尺寸的影响因素,并结合市域铁路车辆运用条件,采用动力学仿真和理论计算方法分别计算了车辆外轮廓的动态包络线,然后综合计算分析结果,考虑适当的安全裕量,提出了市域铁路建筑限界轮廓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铁路 车辆限界 建筑限界 动力学仿真 理论计算 动态包络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观测机器人推进器的动态结构仿生设计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包海默 赵天琦 +3 位作者 冯鸣 许若麟 安轩昂 宋梅萍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1-47,共7页
目的为了更好地实现水下机器人在海洋牧场观测环境中的低速稳定航行,设计一种水下观测机器人的仿生推进器。方法结合结构仿生原理提出动态结构仿生设计方法,具体过程包括选择仿生对象、动态结构特征提取、生物特征与产品匹配、产品集成... 目的为了更好地实现水下机器人在海洋牧场观测环境中的低速稳定航行,设计一种水下观测机器人的仿生推进器。方法结合结构仿生原理提出动态结构仿生设计方法,具体过程包括选择仿生对象、动态结构特征提取、生物特征与产品匹配、产品集成创新设计及设计评价。以水下观测机器人推进器为例,重点模仿蓝斑条尾魟胸鳍波动推进的形态与结构,分步骤完成仿生推进器造型和功能的动态结构仿生设计。结果通过流体动力学仿真评估,得到波动鳍表面压力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波动鳍推进能够产生一定的推力,验证了动态结构仿生设计方法的可行性。结论该仿生推进器具有低速稳定航行的特点,能够有效提升海洋牧场的观测能力,动态结构仿生设计方法对仿生推进器的结构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结构仿生 波动鳍 仿生推进器 水下观测机器人 流体动力学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碰撞引起的宇航设备冲击响应仿真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柳征勇 郑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23-125,共3页
利用运动学、动力学原理、有限元等分析方法对宇航设备在碰撞过程中的碰撞速度、撞击力、静强度、动力学响应等进行了仿真分析,由于碰撞力无法直接测量,应用碰撞理论和简化假设处理,计算得到碰撞力的分布函数,通过应用有限元理论和通用... 利用运动学、动力学原理、有限元等分析方法对宇航设备在碰撞过程中的碰撞速度、撞击力、静强度、动力学响应等进行了仿真分析,由于碰撞力无法直接测量,应用碰撞理论和简化假设处理,计算得到碰撞力的分布函数,通过应用有限元理论和通用有限元程序NASTRAN,建立了研究对象的有限元模型,计算得到结构力学响应并结合以往的环境试验结果,验证了局部应力过高导致次结构破坏的现象,得出了主结构内部无法检测部件的环境适应性结论。还将理论仿真结果与模拟试验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分析表明,利用运动学和碰撞的有关理论可以较好地模拟文中设备的碰撞过程,对于撞击力的分布服从半正弦分布的假设在工程实践中是可行的。计算结构频率耦合作用而产生的结构内部放大或衰减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 冲击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控机床模块设计中建模及运动仿真 被引量:2
19
作者 韩王月 张晓春 《制造技术与机床》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14-16,共3页
按照模块化设计思想,利用图形技术和仿真技术,遵循工业设计原则,在数控机床模块划分的基础上,进行了三维参数化建模、单机拼装、单机空运动仿真的研究。
关键词 模块化设计 数控机床 结构运动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ecurDyn和ANSYS的电动农用车悬挂机构优化设计
20
作者 解思状 贺福强 +1 位作者 管琪明 张富贵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1-48,共8页
电动农用车悬挂机构存在设计冗余的问题,为了对悬挂的上臂机构进行优化,建立了悬挂机构刚柔耦合模型,通过多体动力学仿真,确定了上臂机构各个铰点在坐标轴方向上的最大受力。通过单变量静力学仿真试验,建立了上臂机构最大等效应力与四... 电动农用车悬挂机构存在设计冗余的问题,为了对悬挂的上臂机构进行优化,建立了悬挂机构刚柔耦合模型,通过多体动力学仿真,确定了上臂机构各个铰点在坐标轴方向上的最大受力。通过单变量静力学仿真试验,建立了上臂机构最大等效应力与四个结构参数之间的单变量数值拟合模型,通过正交仿真试验,建立了最大等效应力与四个结构参数之间的多变量数值拟合模型,并将仿真值和数值模型计算值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同时,利用同种方法建立了悬挂上臂质量与四个结构参数之间的多变量数值拟合模型。最后,以最大等效应力最小值和质量最小值为优化目标,利用遗传算法进行优化,获得了最优设计参数。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上臂机构具有相对更小的质量和更大的强度,结构更加合理,该方法可为其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农用车 结构优化 动力学仿真 静力学仿真 数值拟合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