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0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粒硫化铜钼混合精矿抑铜浮钼浮选分离铜钼
1
作者 姜美光 田小松 +3 位作者 梁泽跃 吕向文 张军 蒋丛国 《矿冶》 2025年第1期52-58,共7页
云南某细粒硫化铜钼混合精矿中主要有价金属元素为铜和钼,矿石中主要有用矿物为黄铜矿和辉钼矿,黄铁矿、辉铜矿、黝铜矿、斑铜矿含量较少,脉石矿物主要是石英和云母,铜、钼矿物嵌布粒度较细,与脉石矿物复杂共生,混合精矿铜钼分离难度大... 云南某细粒硫化铜钼混合精矿中主要有价金属元素为铜和钼,矿石中主要有用矿物为黄铜矿和辉钼矿,黄铁矿、辉铜矿、黝铜矿、斑铜矿含量较少,脉石矿物主要是石英和云母,铜、钼矿物嵌布粒度较细,与脉石矿物复杂共生,混合精矿铜钼分离难度大。在对该混合精矿工艺矿物学研究基础上,在原矿含铜品位19.939%、含钼品位0.424%的条件下,采用“抑铜浮钼”、一次粗选、四次精选、一次扫选的浮选工艺进行铜钼分离,最终获得含钼品位45.23%、含铜品位1.09%、钼作业回收率89.61%的钼精矿及含钼0.045%、含铜20.23%、铜作业回收率99.95%的铜精矿,选别指标良好,实现了细粒硫化铜钼混合精矿高效分离。研究结果可为现场流程优化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硫化矿 铜钼混合精矿 抑铜浮钼 铜精矿 钼精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复叠制冷系统的组分在线测量方法
2
作者 李银龙 景栋梁 +1 位作者 刘国强 晏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9-147,共9页
针对自复叠制冷系统运行过程中组分浓度难以实时连续测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混合工质循环浓度在线测量方法,用于精确测量系统内组分循环浓度、热力学参数及系统能效。在线测量方法基于系统内部件的组分、质量和能量守恒关系,基于温度、... 针对自复叠制冷系统运行过程中组分浓度难以实时连续测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混合工质循环浓度在线测量方法,用于精确测量系统内组分循环浓度、热力学参数及系统能效。在线测量方法基于系统内部件的组分、质量和能量守恒关系,基于温度、压力、流量数据测量组分循环浓度。搭建自复叠制冷系统实验平台,在柜内温度-58.6~-40.4℃的实验工况下验证了在线测量方法的可行性,并与气相色谱单时静态采样方法对比验证组分在线测量方法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组分的关键参数,实验测试值与在线测量值偏差小于3 K,组分循环浓度的在线测量值与气相色谱采样测量值对比最大偏差为4.45%。不确定度计算结果显示,组分循环浓度的在线测量不确定度低于2.0%,能效比和制冷量的在线测量不确定度低于7.5%。所提在线测量方法能够准确预测自复叠制冷系统的组分循环浓度,与气相色谱单时静态采样相比,可获取组分浓度的动态连续变化趋势,为从组分层面深入分析混合工质热力系统的性能变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复叠制冷系统 在线测量方法 混合工质 循环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浓度甲烷燃烧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3
作者 苗常盛 王依婷 +5 位作者 杨俊辉 彭伟 张继达 廖冉 杨君廷 王孝敏 《煤炭技术》 2025年第2期94-99,共6页
采用FLUENT软件,建立了甲烷燃烧室中的预混燃烧模型,对燃烧室中低浓度甲烷的燃烧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相同进气流速下,不同进气温度与进气浓度对燃烧室内低浓度甲烷稳定燃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保持预混气体进气速度和进气浓度不... 采用FLUENT软件,建立了甲烷燃烧室中的预混燃烧模型,对燃烧室中低浓度甲烷的燃烧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相同进气流速下,不同进气温度与进气浓度对燃烧室内低浓度甲烷稳定燃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保持预混气体进气速度和进气浓度不变,随着预混气体进气温度的增加,燃烧室内的温度逐渐升高,预混气体在燃烧室内能稳定燃烧;保持预混气体进气速度不变,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通入燃烧室内的预混气体进气浓度越大,越容易实现预混气体的稳定燃烧。得到进气温度与燃烧室平均温度之间的拟合方程,求得进气浓度为3.0%、3.5%和4.5%的甲烷混合气体分别对应所需最低进气温度关系式。因此,应使通入的甲烷气体在辅助燃烧器出口处燃烧不发生积聚,最终使燃烧室温度基本达到800℃~1200℃时,再从主燃烧器通入甲烷气体来进行燃烧实验。用CHEMKIN软件演示低浓度甲烷的燃烧特性,模拟了在进气速度不变的情况下,进气温度和进气浓度对火焰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的进气浓度时,火焰速度会随着进气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相同的进气温度时,火焰速度会随着进气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而相同进气温度和浓度的情况下,增加进气速度不会引起火焰速度的增加,即火焰速度与进气速度无关。根据模拟结果得出进气温度以及进气浓度与火焰速度的拟合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浓度甲烷 预混燃烧 FLUENT软件 CHEMKIN软件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某铜钼混合精矿浮选分离试验
4
作者 张作金 李东锋 +3 位作者 郭小飞 贾琼 李鹏飞 李志坚 《现代矿业》 2025年第2期86-89,共4页
为提高内蒙古某铜钼矿选矿厂钼精矿的钼品位和金属回收率,以铜钼混合精矿为研究对象,在工艺矿物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铜钼分离浮选试验。铜钼混合精矿可回收元素主要为钼和铜,品位分别为5.65%和1.47%,钼主要以硫化钼形式存在,分布率为97... 为提高内蒙古某铜钼矿选矿厂钼精矿的钼品位和金属回收率,以铜钼混合精矿为研究对象,在工艺矿物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铜钼分离浮选试验。铜钼混合精矿可回收元素主要为钼和铜,品位分别为5.65%和1.47%,钼主要以硫化钼形式存在,分布率为97.70%;铜主要以黄铜矿形式存在,分布率为98.91%。在磨矿细度为-0.045 mm占84.6%的条件下,以水玻璃为分散剂、巯基乙酸钠为抑制剂,经4次精选、2次精扫选,最终可获得钼品位50.58%、回收率98.25%的钼精矿,钼精矿铜品位0.41%,精矿质量满足产品要求,技术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钼混合精矿 磨矿 浮选 铜钼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n concentration and turbulence of solid-liquid FAE in dispersal process 被引量:8
5
作者 Jia-chen Chen Xin Ma Qiu-ju Ma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6期657-660,共4页
This paper describes numerical simulation on dispersion of the solid-liquid mixed fuel driven by explosion load. A model used in numerical calculation for dispersion of solid-liquid mixed fuel was established in this ... This paper describes numerical simulation on dispersion of the solid-liquid mixed fuel driven by explosion load. A model used in numerical calculation for dispersion of solid-liquid mixed fuel was established in this study. The concentration and turbulent intensity in the multiphase cloud of the solidliquid mixed fuel were obtain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It was found that the fuel concentration tended to be 0.15 kg/m^3, the turbulence intensity tended to be 7 in 90 ms. The numerical results agree with those measured in the experi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ID-LIQUID mixed FUEL concentrATION TURBULENCE INTENSITY Numerical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掘工作面混合式风流调控下的粉尘沉降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龚晓燕 王天舒 +4 位作者 陈龙 裴晓泽 李相斌 朱倩丽 牛虎明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6-115,共10页
煤矿掘进过程中粉尘聚集严重,目前针对综掘工作面混合式风流调控下粉尘沉降规律及优化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基于混合式风流调控系统,依托陕煤集团神木柠条塔矿业有限公司综掘工作面,分析了压风口距工作面距离、压风口右偏角度、压风口口... 煤矿掘进过程中粉尘聚集严重,目前针对综掘工作面混合式风流调控下粉尘沉降规律及优化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基于混合式风流调控系统,依托陕煤集团神木柠条塔矿业有限公司综掘工作面,分析了压风口距工作面距离、压风口右偏角度、压风口口径、抽风口距工作面距离和压抽比等混合式风流调控参数对粉尘沉降规律的影响:随着压风口距工作面距离增加,司机处和回风侧行人呼吸带截面大颗粒粉尘占比先增后减再增,小颗粒粉尘占比增加;随着压风口右偏角度增加,司机处和回风侧行人呼吸带截面大颗粒粉尘占比变化明显;随着压风口口径增加,司机处截面小颗粒粉尘占比先增后减再增,回风侧行人呼吸带截面大颗粒粉尘占比先增后减;随着抽风口距工作面距离增加,司机处截面大颗粒粉尘占比先增后减,小颗粒粉尘占比先增后减再增,回风侧行人呼吸带截面粉尘粒径分布变化不大;随着压抽比增大,司机处和回风侧行人呼吸带截面小颗粒粉尘占比减小。以上述风流调控各参数为自变量,回风侧行人呼吸带全尘平均浓度和司机处呼尘平均浓度最低为优化目标,建立了粉尘沉降优化回归模型,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模型,得到最优风流调控方案:压风口距工作面距离为8.9 m,压风口右偏角度为14.8°,压风口口径为0.9 m,抽风口距工作面距离为4.3 m,压抽比为1.1。搭建了风流调控下粉尘沉降实验平台,实验结果表明:测试值与粉尘沉降优化回归模型的模拟值误差在13%以内,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优化后粒径为71~100μm的粉尘受风流调控参数影响明显,沉降在掘进机前方;优化后回风侧行人呼吸带全尘平均浓度和司机处呼尘平均浓度分别降低了47.4%和42.4%,降尘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掘工作面 混合式通风 风流调控 粉尘沉降 粉尘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某铜钼混合精矿絮凝沉降性能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克爽 康长科 +2 位作者 崔宝玉 赵强 王小宇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5-253,共9页
黑龙江某铜钼混合精矿矿物成分复杂,矿样中-30μm粒级含量占45.56%,微细颗粒含量高,该精矿因成分复杂且微细粒含量高导致精矿浓缩池的絮凝沉降作业面临着沉降慢、溢流浊度高的巨大难题。为探究该精矿的絮凝沉降性能及相关机理,首先,对... 黑龙江某铜钼混合精矿矿物成分复杂,矿样中-30μm粒级含量占45.56%,微细颗粒含量高,该精矿因成分复杂且微细粒含量高导致精矿浓缩池的絮凝沉降作业面临着沉降慢、溢流浊度高的巨大难题。为探究该精矿的絮凝沉降性能及相关机理,首先,对该样品进行单因素絮凝沉降试验,以沉降高度和上清液浊度为指标考察絮凝剂分子量、絮凝剂浓度、絮凝剂单耗量、矿浆浓度和矿浆pH值对其絮凝沉降效果的影响;其次,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对沉降产物进行分析,探究矿物颗粒与絮凝剂之间的配位模式和作用方式;最后,借助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分析样品中各矿物与絮凝剂分子和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关系。物理结果表明,该样品在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APAM)分子量1000万、配制浓度1.60‰、单耗量25g/t、矿浆浓度25%和矿浆pH=11时絮凝沉降效果最优;红外谱图分析结果表明,APAM与矿物表面发生了氢键吸附和化学吸附;分子动力学结果表明,4种主要矿物与APAM的絮凝吸附均为自发过程,且APAM分子在4种矿物表面均紧密分布,而水分子主要分布在黄铜矿和辉钼矿表面。本文研究结果可为微细粒铜钼混合精矿的絮凝沉降工艺及新型絮凝剂分子的设计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钼混合精矿 絮凝沉降 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 分子动力学模拟 絮凝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YIC捕收剂强化鞍千混合磁选精矿反浮选效果试验
8
作者 范喜杰 王子扬 +4 位作者 钮展良 徐冬林 侯英 吴前锋 盖壮 《现代矿业》 CAS 2024年第1期148-150,155,共4页
鞍千选矿厂为了优化选别工艺中的反浮选效果,取浮选入选的混合磁选精矿进行浮选试验,进行了抑制剂、活化剂、捕收剂用量及常规捕收剂TD-Ⅱ与新型捕收剂HYIC浮选效果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固定矿浆pH值为11.5、抑制剂淀粉用量1200 g/t... 鞍千选矿厂为了优化选别工艺中的反浮选效果,取浮选入选的混合磁选精矿进行浮选试验,进行了抑制剂、活化剂、捕收剂用量及常规捕收剂TD-Ⅱ与新型捕收剂HYIC浮选效果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固定矿浆pH值为11.5、抑制剂淀粉用量1200 g/t、活化剂CaO用量500 g/t、粗选捕收剂用量800 g/t、精选捕收剂用量300 g/t,采用常规捕收剂TD-Ⅱ时,闭路试验获得了精矿铁品位68.20%、铁回收率88.73%的选别指标;采用新型捕收剂HYIC时,闭路试验获得了精矿铁品位68.25%、铁回收率90.04%的选别指标;使用捕收剂HYIC比采用捕收剂TD-Ⅱ所获得的浮选精矿产率、铁品位、铁回收率分别高0.91,0.05,1.31个百分点,捕收剂HYIC可以强化反浮选效果,提高选厂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收剂 混合磁选精矿 反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某贫细硫化铜矿石选矿工艺优化研究
9
作者 田小松 赵志强 +3 位作者 赵洵 梁泽跃 戴惠新 王飞旺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8-144,共7页
云南某低品位细粒嵌布的铜矿石铜、硫品位分别为0.161%和9.704%,有价铜矿物嵌布粒度细,铜硫分离富集难度较大。为实现该硫化铜矿石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在选厂原选矿流程及原矿工艺矿物学研究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的磨浮试验。结果表明:矿... 云南某低品位细粒嵌布的铜矿石铜、硫品位分别为0.161%和9.704%,有价铜矿物嵌布粒度细,铜硫分离富集难度较大。为实现该硫化铜矿石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在选厂原选矿流程及原矿工艺矿物学研究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的磨浮试验。结果表明:矿石采用磨矿—1粗2扫铜硫混合浮选—混浮粗精矿再磨—1粗3精2扫铜硫分离浮选闭路流程处理,可获得铜品位14.69%、铜回收率63.15%的铜精矿,硫品位29.16%、硫回收率75.10%的硫精矿,试验铜精矿品位较现场提高近3个百分点,铜回收率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显著优于现场生产指标,达到了理想的综合回收铜硫效果。研究结果可作为工艺流程优化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硫贫细硫化铜矿石 铜硫混浮 混合精矿再磨 铜硫分离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焙烧预处理强化钼铜分离试验及机理研究
10
作者 马敏洁 韩跃新 李慧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2-97,共6页
为解决钼铜混合精矿的铜钼浮选分离难题,以某选厂钼铜混合精矿为研究对象,探究了焙烧预处理对钼、铜浮选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焙烧预处理能有效改善钼铜混合精矿的浮选分离效果,确定的适宜焙烧预处理条件为焙烧温度250℃,焙烧时间3... 为解决钼铜混合精矿的铜钼浮选分离难题,以某选厂钼铜混合精矿为研究对象,探究了焙烧预处理对钼、铜浮选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焙烧预处理能有效改善钼铜混合精矿的浮选分离效果,确定的适宜焙烧预处理条件为焙烧温度250℃,焙烧时间30 min。预处理产品采用1粗2精1扫浮选流程处理,可获得钼精矿钼品位为44.30%、钼回收率为36.58%,铜精矿铜品位为14.23%、铜回收率为69.62%。焙烧产品的XRD和SEM-EDS分析结果表明,样品在焙烧过程中,主要矿物辉钼矿和黄铜矿均可发生氧化反应;当焙烧温度为250℃时,黄铜矿的表面氧化程度远高于辉钼矿,从而增大了两者可浮性差异,为有效分离铜、钼矿物分离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钼混合精矿 焙烧 预处理 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塘江河口盐官段混合式丁坝修建对水沙及河床影响的实测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建雄 周磊 +3 位作者 徐洋洋 许嘉豪 段雪儿 夏春晨 《浙江水利科技》 2024年第3期57-63,70,共8页
钱塘江北岸古海塘堤脚加固工程中,辅助围堰施工的临时性管袋黏土混合式丁坝对工程的顺利进行、提高施工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对其周围水沙运动的研究较少,且缺乏相关实测资料。考虑混合式丁坝修建的动态过程,利用无人机拍摄... 钱塘江北岸古海塘堤脚加固工程中,辅助围堰施工的临时性管袋黏土混合式丁坝对工程的顺利进行、提高施工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对其周围水沙运动的研究较少,且缺乏相关实测资料。考虑混合式丁坝修建的动态过程,利用无人机拍摄水流视频结合LSPIV(粒子图像测速)处理技术对丁坝修建前、中、后期周围的流场进行分析,并对丁坝附近的地形进行跟踪测量,同时对不同潮差的水流含沙量进行现场测定。结果表明,丁坝具有改变水流方向,减少水流对河岸冲刷的作用,且丁坝越长,挑流作用越明显,为围堰施工提供了较为平缓的水流条件;混合式丁坝对坝后处的促淤效果明显,且坝后地形变化与含沙量密切相关,潮差越大,水体含沙量越高,丁坝后河床淤积幅度越大,有利于提高围堰的施工效率。研究成果对之后相关物理模型和数值模拟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塘江河口 混合式丁坝 水流流场 河床变形 含沙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BCC或FCC晶体结构的固溶体高熵合金设计 被引量:1
12
作者 HORBAN V.F.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6,共11页
高熵合金最初报道于21世纪初期,该类合金具有较高的混合熵值,使其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较大的晶格畸变,产生了强烈固溶强化效果;较大的负焓值导致在晶粒内部形成团簇结构,有效阻碍了位错运动,进一步提高了合金强度。高熵合金独有的这些特... 高熵合金最初报道于21世纪初期,该类合金具有较高的混合熵值,使其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较大的晶格畸变,产生了强烈固溶强化效果;较大的负焓值导致在晶粒内部形成团簇结构,有效阻碍了位错运动,进一步提高了合金强度。高熵合金独有的这些特性,使其在低温和高温条件下均有望表现出优异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研究报道呈爆发性增长。本文根据已有的BCC和FCC结构高熵合金物理-力学性能数据,分析了电子浓度、晶格常数、原子错配度、混合焓、硬度、弹性模量和归一化硬度等参数之间的关系,提出了BCC和FCC晶体结构的高熵合金弹性模量和硬度的经验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之上,综合考虑合金密度、塑性和服役工况等条件,提出了BCC和FCC结构的高熵合金成分设计方法。最后指出高熵合金的持久性能、大尺寸铸锭的成分和性能均匀性以及大尺寸合金锭的制备是高熵合金工程应用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合金 电子浓度 晶格常数 晶格畸变 混合焓 硬度 弹性模量 归一化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乳酸菌发酵对浓缩梨汁营养物质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13
作者 叶剑 吴学凤 +4 位作者 穆冬冬 刘兰花 李振宏 陈祥松 李兴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84-93,共10页
本研究以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P)、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LA)、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LGG)、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LM)为发酵菌种,对砀山酥梨加工产业下脚料浓缩梨汁... 本研究以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P)、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LA)、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LGG)、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LM)为发酵菌种,对砀山酥梨加工产业下脚料浓缩梨汁进行发酵生产酸化剂,研究发酵过程中活性成分、抗氧化能力的变化,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挥发性风味物质,以期改善其营养特性及风味品质。研究发现,四株单菌在发酵浓缩梨汁的过程中,LP单菌发酵的活菌数最多(9.7 lg CFU/mL),是最适于发酵浓缩梨汁的菌种。在混菌发酵过程中,总酸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发酵第4 d,PMF组达到最高(1.22 g/100 mL),而LPF组最低(0.82 g/100 mL)。还原糖、总酚、总黄酮以及蛋白质均随发酵逐渐降低,发酵结束时PAF组各指标均最高,分别为28 g/L、13.54 mg GAE/L、17.46 mg/L、35.39 mg/L。DPPH、ABTS+自由基清除率以及铁离子还原清除能力(FRAP)等抗氧化指标在单菌及混菌发酵中均先上升后下降,且在发酵第2 d达到最大。在不同组别混菌发酵中共检测出94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OAV>1的风味物质共有20种。PAF组OAV>1的风味物质为15种,产生了更多的重要风味物质(如2-庚酮、香叶醇和芳樟醇等),对浓缩梨汁发酵酸化剂具有最为积极的影响。综上,本文研究了浓缩梨汁发酵酸化剂的乳酸菌组合,为促进梨产业副产物的高效加工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混菌发酵 浓缩梨汁 总酸 营养成分 挥发性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力混合预润湿强化干矿粉造球的研究
14
作者 颜明 谭潇然 +3 位作者 陈许玲 刘荣超 邵宏研 孙大为 《矿业工程》 CAS 2024年第3期52-55,共4页
北方冬季长、气温低,一般采用超低水分铁精矿进行球团生产,但其造球性能差,现有暖仓浸泡预润湿工艺流程长、水分波动大。为此,在系统研究了铁精矿水分对造球性能影响规律的基础上,引入强力混合机进行预润湿混合。结果表明,强力混合可明... 北方冬季长、气温低,一般采用超低水分铁精矿进行球团生产,但其造球性能差,现有暖仓浸泡预润湿工艺流程长、水分波动大。为此,在系统研究了铁精矿水分对造球性能影响规律的基础上,引入强力混合机进行预润湿混合。结果表明,强力混合可明显改善预润湿效果、提高生球强度,适宜的混合料水分和膨润土用量分别降低1%和0.3%,流程缩短、生产效率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水分铁精矿 强力混合 造球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电厂脱硫废水蒸发冷凝浓缩(ECS)减量工艺分析
15
作者 刘毅 许胜 《上海节能》 2024年第8期1361-1365,共5页
针对某电厂脱硫废水旁路烟道蒸发系统进行改进,利用低成本混合热源进行预浓缩处理,并与烟道蒸发技术相配套,减少烟道蒸发的投资规模。实现了对脱硫废水进行部分回用,测试结果表明,在满足蒸发浓缩进水水质条件下,脱硫废水浓缩量为3~3.75 ... 针对某电厂脱硫废水旁路烟道蒸发系统进行改进,利用低成本混合热源进行预浓缩处理,并与烟道蒸发技术相配套,减少烟道蒸发的投资规模。实现了对脱硫废水进行部分回用,测试结果表明,在满足蒸发浓缩进水水质条件下,脱硫废水浓缩量为3~3.75 t/h,处理后产水水质TDS <200 mg/L,蒸发浓缩吨水投资≤100万元,蒸发浓缩吨水运行费用≤85元,为零排放工艺长期稳定的低成本运行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热源 蒸发冷凝浓缩 降低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钠-硫化钠在铜钼混合精矿浮选分离中的抑制研究
16
作者 张鹏羽 陈伟 +1 位作者 衷水平 曾广圣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8-124,共7页
针对铜钼分离过程中硫化钠用量过大的环保压力,以及抑制剂选择性差导致钼精矿指标达不到产品要求的问题,采用浮选试验、动电位测量、吸附量测定等方法,进行了海藻酸钠-硫化钠组合抑制剂分离铜钼的试验研究。浮选结果表明,以海藻酸钠+硫... 针对铜钼分离过程中硫化钠用量过大的环保压力,以及抑制剂选择性差导致钼精矿指标达不到产品要求的问题,采用浮选试验、动电位测量、吸附量测定等方法,进行了海藻酸钠-硫化钠组合抑制剂分离铜钼的试验研究。浮选结果表明,以海藻酸钠+硫化钠为组合抑制剂,水玻璃和氟硅酸钠为调整剂、煤油为捕收剂,采用硫化钠+活性炭+再磨+硫化钠工艺对某铜钼混合精矿进行脱药处理后,1粗1扫4精闭路浮选工艺,可以获得钼品位为44.60%、钼回收率为94.84%的合格钼精矿。与单一硫化钠抑制剂方案相比,组合抑制剂工艺的硫化钠用量降低了约41%,取得了较好的环境和经济效益。动电位和吸附量分析表明,海藻酸钠与黄铜矿之间的亲和力强于辉钼矿,对黄铜矿浮选表现出较好的选择性抑制效果,是组合抑制剂提升分离效果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选 铜钼混合精矿 海藻酸钠 硫化钠 组合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曼光谱结合改进稀疏编码器特征优选的成品油混合浓度预测方法
17
作者 董晓炜 蒋春旭 +3 位作者 李华栋 任琪 曹杰 王海龙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2,共8页
成品油混合浓度的预测对成品油顺序输送过程中的安全监控、混油段分割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配制92#汽油-3#航煤以及3#航煤-0#车柴两组包含不同浓度的混合样品,并对其进行拉曼光谱采集;依次采用归一化、多元散射校正、BaselineWavelet... 成品油混合浓度的预测对成品油顺序输送过程中的安全监控、混油段分割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配制92#汽油-3#航煤以及3#航煤-0#车柴两组包含不同浓度的混合样品,并对其进行拉曼光谱采集;依次采用归一化、多元散射校正、BaselineWavelet基线校正3种光谱预处理方法进行优化;之后采用改进的栈式稀疏自编码器(Stacked Sparse Autoencoder,SSAE)模型对预处理之后的拉曼光谱进行稀疏特征提取,并结合全连接层进行回归预测;最后根据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和决定系数(R^(2))两项评价指标,与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 Regression,PLSR)、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Least Square Support Vector Machine,LSSVR)以及SSAE 3种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改进的SSAE-FC模型表现出更优的预测精度和稳定性,92#汽油-3#航煤混油测试集的R^(2)和RMSEC指标分别为0.9952和0.8932,3#航煤-0#车柴混油测试集的R^(2)和RMSEC指标分别为0.9837和1.1967,且学习得到的稀疏特征的可解释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光谱 光谱预处理 定量分析 栈式稀疏自编码器 混油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白钨混合矿的苏打连续浸出工艺研究
18
作者 李军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6-110,共5页
采用卧式连续加压浸出釜进行了苏打连续分解黑白钨混合矿的实验研究,考察了各工艺参数对混合矿分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黑白钨混合矿磨矿细度-0.050 mm、浸出温度200℃、液固比2.1∶1、苏打用量为理论量4倍、氢氧化钠用量25 kg/t矿、... 采用卧式连续加压浸出釜进行了苏打连续分解黑白钨混合矿的实验研究,考察了各工艺参数对混合矿分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黑白钨混合矿磨矿细度-0.050 mm、浸出温度200℃、液固比2.1∶1、苏打用量为理论量4倍、氢氧化钠用量25 kg/t矿、进料速度10 m^(3)/h条件下,钨分解率达99.55%,渣中WO_(3)含量仅0.28%。连续浸出方式相对间歇浸出方式具有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综合能耗低、分解率稳定、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钨矿 白钨矿 黑白钨混合矿 苏打压煮 连续浸出 钨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用建筑供配电系统中无功补偿设计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海峰 《建筑电气》 2024年第S02期75-78,共4页
以国家现行标准和规范为依据,结合项目设计经验,介绍民用建筑供配电系统中无功补偿设计,重点对无功补偿方式、串联电抗器电抗率选择、电容器补偿容量等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 无功补偿 集中补偿 三相共补 分相补偿 混合补偿 调谐电容器 调谐电抗器 功率因数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烧结复合返矿分流的混合工艺应用
20
作者 朱旺 贺道山 +2 位作者 乔红梅 赵俊花 许笑铭 《矿业工程》 CAS 2024年第4期53-57,共5页
采用烧结原料先润湿、混匀、消化,然后再与返矿共同制粒的实验室实验和工业化应用,研究了烧结复合返矿分流的“强混+消化+制粒”工艺对混合制粒效果以及烧结经济技术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混合工艺相比,烧结复合返矿分流的“强混... 采用烧结原料先润湿、混匀、消化,然后再与返矿共同制粒的实验室实验和工业化应用,研究了烧结复合返矿分流的“强混+消化+制粒”工艺对混合制粒效果以及烧结经济技术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混合工艺相比,烧结复合返矿分流的“强混+消化+制粒”工艺能够提高混合料混匀效果,实验室研究平均粒径提高0.56 mm,烧结指标也得到改善,烧结速度提高了2.99 mm/min,成品率提高了0.11%,转鼓强度提高0.01%,烧结机利用系数提高0.24 t/(m^(2)·h);工业实验结果显示,烧结矿平均粒径提高0.46 mm,利用系数提高0.07 t/(m^(2)·h),成品率提高了0.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矿粉 强混 消化 制粒 利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