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多卡因联合塞来昔布预防开胸术后慢性疼痛的疗效
1
作者 史春雨 周森 +7 位作者 高献忠 华敏 王然 慕玮瑶 吴纯 邓友明 金毅 徐晨婕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115,共6页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贴剂联合塞来昔布胶囊预防开胸术后慢性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开胸术后慢性疼痛病人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配入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试验组口服塞来昔布胶囊0.2 g, q12 h联合利多卡因贴剂;对照组口...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贴剂联合塞来昔布胶囊预防开胸术后慢性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开胸术后慢性疼痛病人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配入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试验组口服塞来昔布胶囊0.2 g, q12 h联合利多卡因贴剂;对照组口服塞来昔布胶囊0.2 g, q12 h。记录两组用药后1、7、14天、1、3个月的疼痛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评分和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杜勒神经病理性疼痛评估量表(douleur neuropathique 4 questions, DN4)评分、疼痛睡眠干扰指数(sleep interference score, SIS)评分。结果:试验组各时间点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试验组3个月时DN4评分> 4分病人数较对照组少,且睡眠质量改善明显。结论:利多卡因贴剂联合塞来昔布胶囊可安全有效的控制开胸术后慢性疼痛,降低开胸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凝胶贴剂 慢性切口痛 开胸术后 塞来昔布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与常规开胸二尖瓣手术患者术后早期效果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杰 柳国强 +3 位作者 宋广辉 刘孝洁 袁莉 刘爱杰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1-215,共5页
目的 观察比较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二尖瓣手术与常规开胸二尖瓣手术患者的短期预后。方法 单中心回顾性临床观察研究。收集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二尖瓣置换或成形手术的174例患者资料,男性81例、女性93例,年龄35~70岁... 目的 观察比较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二尖瓣手术与常规开胸二尖瓣手术患者的短期预后。方法 单中心回顾性临床观察研究。收集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二尖瓣置换或成形手术的174例患者资料,男性81例、女性93例,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57.9岁,依据手术方式分为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手术组(达芬奇组,84例)和常规开胸手术组(常规组,90例),比较两组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和输血量等术中资料,以及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滞留时间、住院时间、引流量、再次手术、30d内死亡、血常规、C反应蛋白、凝血指标、心肌肌钙蛋白I(cTnI)、血清B型利钠肽(BNP)和肝肾功能等短期预后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基线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均无术后再次手术及术后30d内死亡情况。与常规组相比,达芬奇组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较长(t=9.420和8.015,均为P<0.001),术中自体血回输量及异体血浆使用量较少(Z=-3.611和-3.332,均为P<0.01),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滞留时间、住院时间、术后24、48和72h内引流量较少(Z=-5.868、-5.243、-2.989、-7.886、-5.314和-3.222,均为P<0.01),术毕心肌损伤标志物cTnI和BNP水平较低(Z=-5.220和-4.388,均为P<0.001),术毕及术后第1天血小板计数、术毕纤维蛋白原浓度较高(Z=-3.304、-2.521和-3.064,均为P<0.01)。达芬奇组术后3d内肝功能异常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18,P=0.004);但两组术后第5天肝功能异常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χ~2=1.171,P=0.279)。与常规组相比,达芬奇组术后第1和2天的尿素氮水平较低(Z=-3.057和-3.793,均为P<0.01),术后第2天的肌酐水平较低(Z=-2.545,P=0.011)。两组术后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尽管观察到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较常规开胸二尖瓣手术的体外循环时间及主动脉阻断时间延长,对术后肝功能有一过性影响,但对术后凝血功能、心肌和肾功能损伤较小,可缩短住院时间,患者短期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后 体外循环 达芬奇机器人 开胸术 二尖瓣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开胸手术切口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7
3
作者 王欣 黄植蕃 +5 位作者 戎铁华 郭旭 王春梅 余辉 韦尉东 张旭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1年第6期426-428,共3页
目的 探讨减少胸部肿瘤手术切口创伤的方法。方法  2 0 0 0年 1 0月至 2 0 0 1年 9月间 ,采用不同的手术切口对 40例胸部肿瘤患者进行外科手术 ,其中男性 2 6例 ,女性 1 4例 ,年龄 2 0~ 79岁 ,平均 5 7.4岁 ;肺癌 1 5例 ,肺炎性假瘤... 目的 探讨减少胸部肿瘤手术切口创伤的方法。方法  2 0 0 0年 1 0月至 2 0 0 1年 9月间 ,采用不同的手术切口对 40例胸部肿瘤患者进行外科手术 ,其中男性 2 6例 ,女性 1 4例 ,年龄 2 0~ 79岁 ,平均 5 7.4岁 ;肺癌 1 5例 ,肺炎性假瘤、胸腺瘤各 2例 ,支气管类癌、肺囊肿合并感染各 1例 ,食管癌 1 9例。分别采用前外侧切口、腋下直切口—保留胸壁肌肉的切口 (muscle sparingthoracotomy)、保留前锯肌的后外侧切口进行肺叶切除术 1 7例 ,肺段切除术、右中肺叶 +右中间支气管袖状切除术各 1例 ,胸腺瘤切除术 2例和食管癌切除术 1 9例。以传统后外侧切口为对照组 ,观察术后疼痛程度、肩部及上肢活动功能和切口拆线时间 ;肺叶切除术病例还进行了术前后肺功能变化情况及术后住院天数的对照。数据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t检验、χ2 检验等统计学方法。结果 与传统后外侧切口相比 ,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减轻 ,肩部及上肢活动功能明显改善 ,拆线及住院时间缩短 ,对肺功能的影响也明显减轻。结论 根据病情及局部解剖知识并手术切口进行合理设计能够减少胸部肿瘤手术切口的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肿瘤 手术切口 手术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胸治疗的手术方式比较 被引量:43
4
作者 崔玉尚 张志庸 +2 位作者 侯夏宝 李单青 李泽坚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224-226,共3页
目的 比较气胸治疗的三种手术方式的优缺点。 方法 回顾分析传统开胸、腋下小切口开胸、电视胸腔镜手术 (VATS)治疗气胸共 78例的住院及随诊情况。 结果 三组的术后复发例数分别为 1,1,0。传统组带管天数 (4 1± 3 1)天、引流... 目的 比较气胸治疗的三种手术方式的优缺点。 方法 回顾分析传统开胸、腋下小切口开胸、电视胸腔镜手术 (VATS)治疗气胸共 78例的住院及随诊情况。 结果 三组的术后复发例数分别为 1,1,0。传统组带管天数 (4 1± 3 1)天、引流量 (5 85 0± 5 6 4 4 )ml、杜冷丁用量 (71 7± 4 2 2 )mg、住院日 (11 8± 4 6 )天 ,在三组中最多 (F分别为 8 0 87,11 12 6 ,12 5 2 8,4 1 191;P =0 0 0 1,<0 0 0 1,<0 0 0 1,<0 0 0 1) ,VATS组带管天数 (2 1± 1 1)天、杜冷丁用量 (2 9 3± 2 8 4 )mg ,三组中最少 ,腋下组住院总费用 (75 36 0± 2 778 4 )元 ,最少 (F =5 4 79,P =0 0 0 6 )。 结论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气胸安全、有效、微创 ,但其费用有待降低 ;腋下小切口手术较符合微创的要求 ,在特定条件下可替代胸腔镜手术 ;传统开胸手术创伤大 ,恢复慢 ,其适应证受到限制 ,但对病情复杂病例有不可替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气胸 电视胸腔镜手术 腋下小切口手术 开胸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瑞昔布钠加入多模式镇痛对胸腔镜辅助开胸术后吗啡用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5
作者 肖金仿 刘高望 +2 位作者 刘晓军 候晓敏 古妙宁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38-340,共3页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对胸腔镜辅助开胸术镇痛效果和术后吗啡静脉自控镇痛(PCA)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胸腔镜辅助开胸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5组(P1,P2,P3,P4,P5组),每组20例,行双盲对照观察。5组病人均在切皮前给予帕瑞昔布钠40 mg静脉注...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对胸腔镜辅助开胸术镇痛效果和术后吗啡静脉自控镇痛(PCA)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胸腔镜辅助开胸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5组(P1,P2,P3,P4,P5组),每组20例,行双盲对照观察。5组病人均在切皮前给予帕瑞昔布钠40 mg静脉注射,关胸前胸腔内肋间神经阻滞以切口为中心上下三个肋间注射利罗合剂4~5 ml,术后5组均给予吗啡静脉PCA泵。P1组为对照组(生理盐水200 ml);P2组(吗啡5 mg+生理盐水=200 ml);P3组(吗啡10 mg+生理盐水=200 ml);P4组(吗啡15 mg+生理盐水=200 ml);P5组(吗啡20 mg+生理盐水=200 ml)。术后每24 h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观察:静息、咳嗽视觉模拟评分(VAS);患者呼吸功能评价(RR、SpO2、EtCO2、VT)。记录PCA泵开启后1、2、4、8、12、24、36、48 h时点上述各项指标,在各时段内记录PCA泵的实际按压次数(D1)及有效按压次数(D2)。结果 5组患者在术后24 h内均无呼吸抑制,在术后0~6 h静息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1组的8~24 h静息、咳嗽VAS评分明显高于P2、P3、P4、P5组(P<0.05),P2、P3、P4、P5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6~48 h各组静息、咳嗽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1、P2组的D1/D2在4~24 h与其他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3~P5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帕瑞昔布钠加入胸腔镜辅助开胸术后多模式镇痛,可以减少吗啡用量,镇痛效果良好,对开胸手术病人呼吸影响小,有利于病人排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瑞昔布钠 吗啡 多模式镇痛 开胸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麻开胸术后患者痰粘弹性变化 被引量:41
6
作者 马燕兰 韩忠福 +6 位作者 王建荣 秦力君 胡金麟 王洋 杨成秀 冯志英 肖晋辉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1年第5期20-22,共3页
目的 进一步了解全麻开胸患者术后痰液粘弹性变化,为探索更理想的雾化湿化方法及排痰措施奠定基础。方法 测量68例患者术后第1~5天痰液屈服应力、粘性、弹性等流变学指标。结果 术后第1~5天,痰屈服应力呈逐渐降低趋势,由1... 目的 进一步了解全麻开胸患者术后痰液粘弹性变化,为探索更理想的雾化湿化方法及排痰措施奠定基础。方法 测量68例患者术后第1~5天痰液屈服应力、粘性、弹性等流变学指标。结果 术后第1~5天,痰屈服应力呈逐渐降低趋势,由11.3Pa降至4.7Pa,有显著性差异(P=0.0001),第二天显著大于第 2~4天。术后第 1~5天,痰液粘性呈逐渐下降趋势,不同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3),第1天(0.92Pa.s)显著大于第4天、第5天(0.27Pa.s,0.29Pa.s)。术后第1天弹性(1.12Pa.s)显著高于术后第2~5天(0.29Pa.s~0.049Pa.s),有显著性差异(P=0.0070)。结论 全麻开胸患者术后第1天痰粘弹性显著增高,导致患者排痰困难,应进一步探索更理想的祛痰排痰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胸术 流变学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胸外侧小切口小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矫治术793例体会 被引量:54
7
作者 刘迎龙 张宏家 +4 位作者 孙寒松 李守军 闫军 苏俊武 于存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01-203,共3页
目的 :介绍经右胸外侧小切口体外循环下小儿心脏直视手术的经验。  方法 :经右外侧第 4或第 3肋间入胸 ,体外循环下先天性心脏畸形矫治术 793例。修补房间隔缺损 180例 ,室间隔缺损 45 2例 ,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 32例 ,法乐四联... 目的 :介绍经右胸外侧小切口体外循环下小儿心脏直视手术的经验。  方法 :经右外侧第 4或第 3肋间入胸 ,体外循环下先天性心脏畸形矫治术 793例。修补房间隔缺损 180例 ,室间隔缺损 45 2例 ,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 32例 ,法乐四联症 95例 ,部分心内膜垫缺损 17例 ,二尖瓣关闭不全 7例及其他畸形 10例 ;合并畸形包括 :动脉导管未闭 ,左上腔静脉 ,肺静脉畸形引流 ,右心室流出道狭窄 ,单冠状动脉畸形等。  结果 :本组患儿手术死亡 3例 (死亡率 0 .38% ) ,1例因术后低心输出量综合征 ,1例因严重肺部感染 ,1例因气管插管故障导致器官功能衰竭 ;其它患儿术后并发症少。  结论 :这种切口可安全有效地替代正中剖胸矫治某些小儿常见的心脏畸形 ,它具有损伤小 ,瘢痕隐蔽 ,不破坏胸廓完整性 ,防止术后鸡胸等优点 ,符合微创外科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直视手术 先天性心脏畸形 右胸外侧小切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治疗肺癌 被引量:23
8
作者 陈海泉 曹勇 +2 位作者 高宗礼 孙艺华 周贤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6期536-537,共2页
目的 :研究微创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在肺癌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对 30例肺癌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结果 :肺叶切除 2 4例 ,支气管袖状切除 2例 ,肺楔形切除 2例 ,全肺切除 2例。 2例经心包内处理肺血管。手术能充... 目的 :研究微创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在肺癌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对 30例肺癌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结果 :肺叶切除 2 4例 ,支气管袖状切除 2例 ,肺楔形切除 2例 ,全肺切除 2例。 2例经心包内处理肺血管。手术能充分暴露 ;无围术期并发症。 2 8例没有输血。结论 :微创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 ,能提供充分的手术暴露 ,同时肌肉损伤轻微 ,减少术中出血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肩关节功能术后恢复快。这种方法是手术治疗肺癌的可选择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 肺癌 微创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患者开胸术后发生肺不张的预防及治疗 被引量:15
9
作者 杨永波 陈军 +8 位作者 朱大兴 陈刚 李志刚 李梅 韦森 邱晓明 赵红林 刘懿 周清华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34-237,共4页
背景与目的肺不张是开胸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严重时会危及患者生命。本文旨在分析和探讨肺癌患者行开胸术后发生肺不张的原因和围手术期的预防和处理措施,以便降低肺不张的发生率,并提高其治愈率,以进一步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方法回顾性... 背景与目的肺不张是开胸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严重时会危及患者生命。本文旨在分析和探讨肺癌患者行开胸术后发生肺不张的原因和围手术期的预防和处理措施,以便降低肺不张的发生率,并提高其治愈率,以进一步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方法回顾性统计和分析我科因肺癌行开胸手术的374例患者中发生肺不张的资料和处理措施。结果374例肺癌患者行开胸手术后发生肺不张的有14例,经积极有效地治疗后肺不张的肺叶均复张。结论肺癌开胸术后肺不张发生率不高,有效的术前准备、良好的围术期处理和术后治疗可以降低开胸术后肺不张的发生率,提高治愈率。背景与目的肺不张是开胸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严重时会危及患者生命。本文旨在分析和探讨肺癌患者行开胸术后发生肺不张的原因和围手术期的预防和处理措施,以便降低肺不张的发生率,并提高其治愈率,以进一步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方法回顾性统计和分析我科因肺癌行开胸手术的374例患者中发生肺不张的资料和处理措施。结果374例肺癌患者行开胸手术后发生肺不张的有14例,经积极有效地治疗后肺不张的肺叶均复张。结论肺癌开胸术后肺不张发生率不高,有效的术前准备、良好的围术期处理和术后治疗可以降低开胸术后肺不张的发生率,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开胸术 术后肺不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地奈德联合氨溴索氧化驱动雾化吸入预防成人开胸术后肺炎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3
10
作者 李刚 王健生 +5 位作者 秦思达 张佳 杜宁 张靖 孙欣 任宏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40-844,共5页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氨溴索氧化驱动雾化吸入对于预防成人开胸术后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平行的病例对照试验,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二科住院患者中选择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组患者随机...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氨溴索氧化驱动雾化吸入对于预防成人开胸术后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平行的病例对照试验,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二科住院患者中选择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进行术前3 d的雾化吸入用药,采用氧化驱动布地奈德2 mg联合氨溴索60 mg雾化吸入,对照组术前不进行雾化吸入,各组患者术后治疗方案一致。结果:基线资料显示,两组间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种、吸烟情况等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12 h血气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PaO_2为(88.40±9.40)mm Hg,PaCO_2为(38.30±6.10)mm Hg;对照组PaO_2为(85.09±7.18)mm Hg,PaCO_2为(41.21±3.15)mm Hg,两组P值分别为0.029和0.0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40例患者中发生术后肺炎者3例,发生率为7.50%;对照组40例患者中发生术后肺炎患者10例,发生率为25.00%,P值为0.0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析不同病种及手术方式对术后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显示在实验组及对照组中,食管癌患者的术后肺炎发生率均较肺癌患者术后肺炎发生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肺楔形切除术、肺叶肺段切除术及肺袖式切除术例数分别为2、21及1例,对照组中相应例数为2、21及2例。两组间,肺癌不同手术方式患者的术后肺炎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术前3 d应用布地奈德联合氨溴索氧化驱动雾化吸入进行呼吸道准备,可大大减低术后肺炎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地奈德 氨溴索 雾化吸入 开胸术后 术后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对开胸术后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9
11
作者 杨纲华 林静丽 +2 位作者 何绮桃 王韬 王立勋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8-121,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对开胸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开胸手术患者60例,男29例,女31例,年龄18-60岁,BMI 16-28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G组:单纯全身麻醉+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GP组:...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对开胸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开胸手术患者60例,男29例,女31例,年龄18-60岁,BMI 16-28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G组:单纯全身麻醉+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GP组:全麻复合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CTPVB)+术后CTPVB镇痛,诱导前患者清醒时行CTPVB,通过测定阻滞范围判断CTPVB效果。两组均于术毕缝皮时启动镇痛泵行自控镇痛。记录患者拔出气管导管30min(T1)、术后2h(T2)、6h(T3)、24h(T4)、48h(T5)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采用肺功能仪测定入室后(T0)、T4、T5时的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容量(FEV1)、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F),记录三次测量的最大值;用血气分析仪测定相应时段的血气分析各一次,抽取桡动脉血标本前停止吸氧30min,记录PaCO2、PaO2、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观察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1-T5时GP组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明显低于G组(P〈0.05)。与T0时比较,T4、T5时两组FVC、FEV1、MMF明显降低(P〈0.05),GP组明显高于G组(P〈0.05)。与T0时比较,T4、T5时两组PaO2明显降低(P〈0.05)、PA-aO2明显增大(P〈0.05);T4、T5时GP组的PaO2明显高于G组、PA-a O2明显小于G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CTPVB镇痛效果完善,可明显改善开胸术后肺功能,促进肺部氧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胸椎旁神经阻滞 肺功能 开胸手术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胸腔镜与开胸肺叶切除治疗cN0-pN2非小细胞肺癌效果初步比较 被引量:19
12
作者 李凤卫 姜冠潮 +8 位作者 李运 卜梁 杨帆 李剑锋 赵辉 刘彦国 周足力 刘军 王俊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61-865,共5页
目的:与开胸肺叶切除对比,探讨全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下肺叶切除治疗术前分期淋巴结阴性、术后病理纵隔淋巴结阳性(preoperative staging of lymph node negative and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al media... 目的:与开胸肺叶切除对比,探讨全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下肺叶切除治疗术前分期淋巴结阴性、术后病理纵隔淋巴结阳性(preoperative staging of lymph node negative and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al mediastinal lymph node positive,cN0-pN2)的局部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性、彻底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7月至2009年12月接受开胸或VATS肺叶切除的患者共616例,其中术前分期淋巴结阴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386例,在这386例中术后病理发现纵隔淋巴结阳性76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VATS组29例,开胸组47例。对比两组术前、术中情况及术后生存、复发情况。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分布、肺功能、术前合并症、术前临床分期相似;手术时间和出血量VATS组略低于开胸组。VATS与开胸组相比,纵隔淋巴结清扫组数为(3.3±1.1)与(3.3±1.3)组(P=0.959),清扫个数为(12.7±8.9)与(10.5±7.2)个(P=0.260),阳性淋巴结/清扫淋巴结分别为28.7%和32.5%(P=0.592),术后单组N2淋巴结阳性比例分别为55.2%与66.0%(P=0.189);术后1、3年无瘤存活率分别为82.6%与69.2%(P=0.088)及49.3%与51.3%(P=0.996);1、3年总体存活率分别为84.9%与71.2%(P=0.149)及64.0%与42.7%(P=0.121);肿瘤复发方式相似,均以远处转移为主,局部复发仅占少数。结论:VATS肺叶切除治疗cN0-pN2非小细胞肺癌与开胸手术同样安全和彻底,近期效果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胸廓切开术 胸腔镜检查 肺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肺穿刺活检与手术结果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裘敏剑 孟磊 +3 位作者 郑伟良 胡红杰 章士正 夏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5期440-442,共3页
目的 确定CT引导下经肺穿刺活检 (TTNB)的临床价值。方法 共 2 90例CT引导下TTNB患者 ,其中 41例进一步做了剖胸手术 ,对该 41例患者的TTNB和手术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有 3 3例患者的TTNB结果与手术结果相一致 ,其中 2 5例为... 目的 确定CT引导下经肺穿刺活检 (TTNB)的临床价值。方法 共 2 90例CT引导下TTNB患者 ,其中 41例进一步做了剖胸手术 ,对该 41例患者的TTNB和手术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有 3 3例患者的TTNB结果与手术结果相一致 ,其中 2 5例为恶性病变 ,8例为良性病变。对于恶性病变 ,TTNB的敏感度为 91.6% ,特异度为 10 0 %。获得特异性的组织病理学诊断的概率为 80 .5 %。结论 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是一种方便、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 ,不仅可以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 ,而且可以为做出更好的治疗计划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同轴切割针 肺活检 剖胸探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晚期贲门癌经左胸低位切口行全胃切除的探讨(附29例报告) 被引量:11
14
作者 周星明 严福来 +5 位作者 吕桂泉 毛伟敏 陈奇勋 谢尚闹 郭剑民 郑炳初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21-122,共2页
29例中晚期贲门癌直接经左胸第8或第9肋床行全胃切除,其中25例淋巴结清扫达R2或R2以上。手术野显露良好,操作满意。我们体会,经左胸低位切口根治性全胃切除是可行的。并发症较其他切口低。并认为对中晚期贲门癌(包括近侧... 29例中晚期贲门癌直接经左胸第8或第9肋床行全胃切除,其中25例淋巴结清扫达R2或R2以上。手术野显露良好,操作满意。我们体会,经左胸低位切口根治性全胃切除是可行的。并发症较其他切口低。并认为对中晚期贲门癌(包括近侧胃癌)行全胃切除应抱积极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癌 左胸 低位切口 胃切除 外科手术 胃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肺动脉瓣膜植入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宗刚军 白元 +5 位作者 吴弘 赵仙先 姜海滨 邹毅清 张浩 秦永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9期623-626,共4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植入带瓣膜支架置换肺动脉瓣的可行性。方法以新鲜的羊心包为材料,予0.6%戊二醛浸泡36h后缝合在瓣膜环上,将其固定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自膨胀支架上,制成带瓣膜肺动脉支架。选择体重为(23.5±3.1)kg的健康羊8只,通过开... 目的探讨经导管植入带瓣膜支架置换肺动脉瓣的可行性。方法以新鲜的羊心包为材料,予0.6%戊二醛浸泡36h后缝合在瓣膜环上,将其固定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自膨胀支架上,制成带瓣膜肺动脉支架。选择体重为(23.5±3.1)kg的健康羊8只,通过开胸,穿刺右心室前壁,将带瓣膜支架经导管送到肺动脉,植入肺动脉瓣处,置换自身肺动脉瓣膜。结果8只羊中即时成功7只,术后即刻以及90d的影像学以及血流动力学检测支架的位置及瓣膜功能良好,无相关并发症。结论直视下经导管植入肺动脉瓣膜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胸 经导管 肺动脉瓣 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外侧小切口剖胸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4
16
作者 刘迎龙 闫军 +3 位作者 李守军 于存涛 张宏家 魏波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5期382-383,405,共3页
目的 总结经右外侧小切口剖胸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应用的体会。 方法  1994年 10月~ 2 0 0 3年 3月 ,共完成经右外侧体外循环下先天性心脏畸形矫治术 12 5 8例。心内畸形包括房间隔缺损 2 93例、室间隔缺损 6 0 4例、室间隔缺损合... 目的 总结经右外侧小切口剖胸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应用的体会。 方法  1994年 10月~ 2 0 0 3年 3月 ,共完成经右外侧体外循环下先天性心脏畸形矫治术 12 5 8例。心内畸形包括房间隔缺损 2 93例、室间隔缺损 6 0 4例、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 98例、法乐氏四联症 177例、部分心内膜垫缺损 2 9例及其它畸形 5 7例。合并畸形包括 :动脉导管未闭 ,永存左上腔静脉 ,二尖瓣关闭不全 ,肺静脉畸形引流 ,右室流出道狭窄等。 结果 本组手术死亡 9例 (0 7% ) ,其中 5例因术后低心输出量综合征 ,2例因严重肺感染 ,1例因灌注肺 ,1例因肺高压危象。术后并发症 36例 (2 9% )。体外循环时间 (6 0 3±32 1)分 (15分~ 35 9分 ) ,心肌阻断时间 (37 7± 2 4 6 )分 (3分~ 2 0 5分 )。术后机械通气 (19 7± 34 4 )小时 (1 5小时~ 4 0 1小时 ) ,住院时间 (8 0± 12 1)天 (5天~ 30 0天 )。 结论 右外侧小切口具有损伤小、瘢痕隐蔽、不破坏胸廓连续性、防止术后鸡胸等优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直视手术 右侧剖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外侧剖胸法体外循环下心脏畸形直视手术37例报告 被引量:73
17
作者 刘迎龙 孙寒松 +6 位作者 尚玉强 李守军 王立清 王欣 郭一如 张绿沙 李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6年第5期286-288,共3页
目的:介绍经右外侧剖胸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的经验。方法:1994年10月至1995年5月,经右外侧第4肋间剖胸,体外循环下修补心房间隔缺损16例;心室间隔缺损18例(1例并发永存左上腔静脉入冠状静脉窦);心房、心室... 目的:介绍经右外侧剖胸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的经验。方法:1994年10月至1995年5月,经右外侧第4肋间剖胸,体外循环下修补心房间隔缺损16例;心室间隔缺损18例(1例并发永存左上腔静脉入冠状静脉窦);心房、心室间隔缺损,心房间隔缺损并发部分型肺静脉畸形引流和法乐四联症各1例。平均年龄4.20±1.65岁(8个月~8岁);平均体重14.85±3.84(8~26)kg。结果:本组病例无手术死亡及并发症。结论:这种切口可安全有效地替代正中切口纠正一些较简单的心脏畸形,其美观效果明显优于正中或双乳腺下的皮肤切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直视术 心脏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与小切口根治性切除的急性期反应比较 被引量:15
18
作者 王长利 张真发 +8 位作者 王勐 苏延军 尤健 宫立群 阚学峰 陈辉 岳东升 杨冉 李岩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5-67,70,共4页
目的:观察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保留前锯肌的小切口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检测两种手术后患者的急性期反应,比较两种手术患者机体的创伤情况大小。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肺部肿瘤科临床诊断为I期和部分II期的... 目的:观察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保留前锯肌的小切口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检测两种手术后患者的急性期反应,比较两种手术患者机体的创伤情况大小。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肺部肿瘤科临床诊断为I期和部分II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胸腔镜手术组和小切口开胸手术组,比较两种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效果,并检测患者血清中CRP、TNF-α、IL-6和IL-10的含量,以辅助判断机体的急性期反应程度,比较两种手术对机体的创伤情况。结果:从2005年7月至2007年1月,共有65位患者入组,其中行胸腔镜根治性肺叶切除术30例,保留前锯肌的小切口开胸手术35例,两种手术患者的带管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等无明显差别;胸腔镜手术可以做到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和保留前锯肌的小切口开胸手术相比,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较轻,止痛药服用时间短。胸腔镜手术后1天血清CRP、TNF-α、IL-10的含量均低于小切口开胸手术(48.84±16.89vs65.28±19.80;67.54±18.43vs81.38±21.72;55.49±9.87vs74.28±14.97)。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可以做到系统性淋巴结清扫,与小切口的开胸手术相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患者的急性期反应低、对机体的创伤小,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可能优于保留前锯肌的小切口开胸肺叶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小切口开胸手术 急性炎症反应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胸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血液凝血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15
19
作者 袁训芝 吴新民 +2 位作者 陈铭 袁家颖 张生锁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29-532,共4页
目的 :调查胸科大手术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情况 ,观察手术前后凝血、纤溶活性的变化。方法 :2 0 0 3年 2月至 4月行肺癌或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 5 2例。年龄 35~ 79岁 ,男 34例 ,女 18例。所有患者于术后 3~ 10天内行双下... 目的 :调查胸科大手术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情况 ,观察手术前后凝血、纤溶活性的变化。方法 :2 0 0 3年 2月至 4月行肺癌或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 5 2例。年龄 35~ 79岁 ,男 34例 ,女 18例。所有患者于术后 3~ 10天内行双下肢深静脉血管超声检查。同期做了 5 7例非手术门诊患者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均记录双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及血栓发生的部位。 2 5例开胸手术患者于术前、术后 3天及术后 1周采集静脉血测定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D 二聚体 (D dimer,D D)、抗凝血酶 (antithrombin ,AT)、凝血酶 -抗凝血酶复合物 (thrombin -an tithrombincomplex ,TAT)、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 (plasminogenactivatorinhibitor,PAI)、凝血酶原时间 (prothrombintime ,PT)、国际标准化比值 (internationalnormalizedratio ,INR)以及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ctivatedpartialthromboplastintime,APTT)。所有患者无血栓栓塞史 ,术前评价血栓栓塞发生的风险。结果 :5 2例入选患者中 ,2 8例患者超声检查发现存在深静脉血栓形成 ,血栓检出率为 5 3.8% ,均为腓静脉血栓形成。血凝指标D D、FIB手术后明显升高 ,一直持续到手术后 1周 ;TAT手术后 3天明显升高 ,但手术后 1周恢复到术前水平 ;AT手术后 3天明显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手术后 深静脉血栓形成 术前 D-D 开胸 大手术 应考 水平 个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心脏胸科手术患者异常苏醒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成文 史继红 +2 位作者 王昆 孙波 高国栋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探讨非心脏胸科手术患者异常苏醒(苏醒期谵妄和苏醒延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全凭静脉麻醉下择期行非心脏胸科手术患者160例,男119例,女41例,年龄18~80岁,ASAⅠ~Ⅲ级,麻醉维持BIS值在30-60。在气管导管拔除后、达PACU后10min和出... 目的探讨非心脏胸科手术患者异常苏醒(苏醒期谵妄和苏醒延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全凭静脉麻醉下择期行非心脏胸科手术患者160例,男119例,女41例,年龄18~80岁,ASAⅠ~Ⅲ级,麻醉维持BIS值在30-60。在气管导管拔除后、达PACU后10min和出PACU时采用Riker镇静躁动量表(SAS)评估苏醒程度,SAS评分≥5分为苏醒期谵妄,SAS评分≤2分且持续时间达正常苏醒者清醒时间平均值+3倍标准差者为苏醒延迟。结果 66例(41.3%)患者发生苏醒期谵妄;17例(10.6%)患者发生苏醒延迟。BMI〉25.0kg/m2(OR=0.825,95%CI 0.747-0.911,P〈0.001)增加苏醒期谵妄的危险;老年(OR=0.766,95%CI 0.642~0.914,P=0.003)、BMI〈18.5kg/m2(OR=1.769,95%CI 1.224~2.557,P=0.002)和术中低血压(OR=0.123,95%CI0.018~0.833,P=0.032)增加苏醒延迟的危险。结论高BMI是苏醒期谵妄的危险因素;老年、低BMI和术中低血压是苏醒延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恢复 胸科手术 麻醉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