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8篇文章
< 1 2 7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ACTS OF THE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S (MIDDLE ROUTE)ON THE WATER ENVIRONMENT OF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HANJIANG RIVER
1
作者 FAN Bei-Lin, WAN Jian-Rong, ZHANG Jie and LIN Qiu-Sheng (Yangtze River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River Research Deparment, Wuhan 430010,China)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43-646,共4页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rule of unbalanced sediment transport and the analysis of field data, different water diversion schemes were theoretically studied, including the erosion and sedimentation trend as well...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rule of unbalanced sediment transport and the analysis of field data, different water diversion schemes were theoretically studied, including the erosion and sedimentation trend as well as their impacts on the environment of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Hanjiang Riv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95×10 8m 3 water diversion scheme will cause less erosion and water level decrease than the 15×10 8m 3 water diversion scheme. Using a water diversion scheme of 95×10 8m 3, the decrease of water quantity can impact the river hydrodynamic regime substantially and the environments of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Hanjiang River will be greatly affected. It is therefore necessary to develop new water resources or build projects to meet the need of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needs for navig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River regime water environment Mathematical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ice Analysis of Water Supply for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2
作者 QIU Zhong enProfessor, Design Institute, Changjiang Water Resources Commission, Wuhan 430010, China Tan Chang liSenior Engineer, Design Institute, Changjiang Water Resources Commission, Wuhan 430010, China ZHU Qin Engineer, Design Institute, Chan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29-32,共4页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water supply price of a hydraulic project include natural conditions and economic policies. This paper thoroughly demonstrates the water price of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from ...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water supply price of a hydraulic project include natural conditions and economic policies. This paper thoroughly demonstrates the water price of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from the viewpoint of economic policies. It is considered that if the project is assigned as a profitable one and built depending on commercial loan from bank completely or mostly, the water price will be too high to be undertaken by users,and if the project places the public good at first while considering the economic benefit, its investment mainly relies on the state (national or local governments) appropriation and self-raised funds and a little from the bank loan on favorable terms, the pric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satisfying the cost and reasonable profit will be relatively lower and can be undertaken by the users in the North China where water shortage is serious. The problem of higher water price of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to the north of the Yellow River can be tackled by taking measures such as "compensating agriculture by industry" according to foreign practical experiences and relevant sugges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ICE of water supply water PRICE estimation FUND RAISING schemes water TRANSFER cost middle-route project of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源区气象条件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聪 陈旻 +3 位作者 张陵蕾 李嘉 安瑞冬 李永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50,73,共10页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缓解黄河中上游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重要举措,但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水源区的水资源供给和分配,目前对水源区气象特征缺乏整体的认知,其内部气象变化的时空差异和敏感性也需进一步阐明。因此,基于1961—2020年逐日气象数据...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缓解黄河中上游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重要举措,但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水源区的水资源供给和分配,目前对水源区气象特征缺乏整体的认知,其内部气象变化的时空差异和敏感性也需进一步阐明。因此,基于1961—2020年逐日气象数据对水源区降水和气温进行趋势、突变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从变化趋势来看,水源区气象要素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敏感,降水量以16.14 mm/10 a的速度显著增加,接近我国平均速度的3倍;气温上升速度为0.26℃/10 a,与全国平均速度持平。从时空分布来看,水源区多年平均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年内分布变差系数为0.91,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占全年的72%;多年平均气温为3.62℃,呈现由北向南递增的趋势,年内气温介于-16.7与16.4℃之间。同时,水源区内部气候敏感性存在差异,降水变化敏感区为水源区靠近两河口和双江口区域,清水河、石渠和色达为气温变化敏感站;敏感站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其气象条件可能同时剧变,配水策略应避免风险叠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化趋势 时空分布特征 变化敏感区 相关性分析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浮游藻类对高锰酸盐指数的影响
4
作者 王超 毕磊 +5 位作者 赵伦 陈希 袁思光 唐文忠 张鋆 张屹哲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4-292,共9页
高锰酸盐指数和藻类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水质管理关注的重要指标。渠道监测结果表明,高锰酸盐指数与藻密度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阈值效应。总干渠高锰酸盐指数和藻密度均沿程上升,藻密度每年7-9月达到峰值,与高锰酸盐指数超2 mg/L断面... 高锰酸盐指数和藻类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水质管理关注的重要指标。渠道监测结果表明,高锰酸盐指数与藻密度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阈值效应。总干渠高锰酸盐指数和藻密度均沿程上升,藻密度每年7-9月达到峰值,与高锰酸盐指数超2 mg/L断面数量季节变化基本同步;藻密度大于1000万L^(-1)时与高锰酸盐指数相关性增强,藻密度小于等于1000万L^(-1)时相关性减弱。结果表明:藻类生长对数期高锰酸盐指数快速增加,藻类生长稳定期和衰退期藻密度与高锰酸盐指数相关性减弱。总干渠过流时间与藻类的生长周期基本对应,藻类培养试验得到高锰酸盐指数释放率为0.017 mg/106,藻类对渠道高锰酸盐指数增量的平均贡献在50%以上。研究表明浮游藻类是总干渠高锰酸盐指数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可为渠道藻类防控阈值制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工程 中线总干渠 高锰酸盐指数 浮游藻类 时空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引水工程地面沉降PS-InSAR监测与分析
5
作者 熊春宝 安贺雯 苏广利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25,72,共8页
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旨在缓解南北方水资源分配不均问题的国家战略工程,对工程沿线进行地表形变监测可以识别安全隐患,对这一大型引水工程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基于覆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天津支线2020年7月至2023年6月的45景S... 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旨在缓解南北方水资源分配不均问题的国家战略工程,对工程沿线进行地表形变监测可以识别安全隐患,对这一大型引水工程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基于覆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天津支线2020年7月至2023年6月的45景Sentinel-1A影像数据,采用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技术(PS-InSAR)对研究区域进行地表沉降监测,得到了该地区的年平均沉降速率和累积沉降量;然后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数据对比,验证了PS-InSAR技术测量地表形变的可靠性。结果表明,研究时间内研究区平均地表沉降速率范围为-72.26~17.30 mm/a;天津支线工程经过两个明显的沉降区,分别位于保定市雄县和廊坊市固安县交界处、廊坊市霸州市东部;影响该地区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包括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工业化进程加速导致的地面荷载增加;通过对地下水位的变化曲线与地面累计沉降量的对比可知,研究区的地表形变整体上相较于地下水位变化滞后约1~3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INSAR 地面沉降监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官山河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及影响因素
6
作者 张乾柱 金可 +2 位作者 吴颐杭 罗袁 卢阳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9-187,203,共10页
官山河流域是丹江口水库的主要河流之一,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分析了官山河流域河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和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不同季节河水补给来源及其氢氧同位素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官山河流域河水丰水期δD和... 官山河流域是丹江口水库的主要河流之一,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分析了官山河流域河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和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不同季节河水补给来源及其氢氧同位素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官山河流域河水丰水期δD和δ^(18)O值相对枯水期偏正,丰水期和枯水期氘盈余值(d-excess)平均值分别为12.59‰和11.30‰。官山河流域河水线方程的斜率和截距与长江流域大气降水线极为类似,表明河水主要受长江流域大气降水补给影响,丰水期同位素组成偏正则主要受到降水与水岩作用的共同影响。流域内河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受多重因素影响,其中,沿程蒸发和高程效应对其影响最为显著。研究成果对官山河流域水文循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同位素组成 补给来源 影响因素 官山河流域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水文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主要水源来水演变规律及适应性对策 被引量:1
7
作者 刘为锋 李云玲 +6 位作者 卢庆文 李昕阳 刘婧 刘奇 陈娟 王永强 郭旭宁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5-172,192,共9页
基于1980—2020年长系列水文资料,采用多种经典统计方法分析了新形势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源区长江下游、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下级湖主要水源来水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除洪泽湖汛期和南四湖下级湖非汛期径流量呈下降趋势、南四湖下... 基于1980—2020年长系列水文资料,采用多种经典统计方法分析了新形势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源区长江下游、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下级湖主要水源来水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除洪泽湖汛期和南四湖下级湖非汛期径流量呈下降趋势、南四湖下级湖年径流量无明显变化趋势外,各水源其他时段径流量均呈上升趋势;骆马湖年、汛期径流量在1999年发生显著突变,南四湖下级湖非汛期径流量在2005年发生显著突变;大通站、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下级湖年径流分别存在14、16、10、13 a的主周期,根据周期规律预测,近期大通站、骆马湖将可能处于径流量偏多期,洪泽湖、南四湖下级湖将可能处于径流量偏少期;相邻水源径流滑动相关系数年际变化大,各相邻水源平均丰枯同步率和异步率分别为41.8%和21.4%。针对主要水源来水演变规律,提出充分利用预报信息调整调水计划、进行水量补偿及库容补偿联合优化调度、探索极端枯水条件下的可调水量潜力等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径流 时间序列分析 调水潜力 丰枯遭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森林净生态系统生产力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气象影响因素分析
8
作者 陈龙 方竟 +2 位作者 姜庆虎 任博申 刘峰 《植物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9-161,共13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以下简称水源地)的固碳能力(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本文利用第二代基于个体树木的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FORCCHN2估算了水源地2002-2020年的森林NEP,并分析了森林NEP的时空变化特征及...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以下简称水源地)的固碳能力(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本文利用第二代基于个体树木的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FORCCHN2估算了水源地2002-2020年的森林NEP,并分析了森林NEP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2002-2020年水源地森林NEP在像元尺度上平均值为308.88~761.22 g C·m^(-2)·a^(-1),辐射和温度变化是其主要影响因素。水源地森林NEP在19年间呈显著下降趋势,年均降低值为4.41 g C·m^(-2)·a^(-1),且空间变化趋势具有差异性。分析总初级生产力(GPP)、土壤呼吸(SR)、植被呼吸(VR)年际变化趋势及其与气候要素的逐像元相关性,结果表明,区域东部温度上升造成的SR增长速率高于GPP;另外,西北与西南区域太阳辐射的降低导致了该区域GPP的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 森林净生态系统生产力 FORCCHN2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不同调水方案下径流丰枯遭遇特征及其对调水的影响
9
作者 王智元 刘欢 +4 位作者 胡鹏 王建华 贾仰文 王小辣 王宣宣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5-114,共10页
为量化评估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不同调水方案下的径流丰枯遭遇及其影响,聚焦西线工程3种主要调水方案,构建了基于Vine Copula函数的上下线断面径流丰枯联合分布模型,系统分析了各调水方案下的径流丰枯遭遇特征,提出了调水适配度指标,开展... 为量化评估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不同调水方案下的径流丰枯遭遇及其影响,聚焦西线工程3种主要调水方案,构建了基于Vine Copula函数的上下线断面径流丰枯联合分布模型,系统分析了各调水方案下的径流丰枯遭遇特征,提出了调水适配度指标,开展了不同调水方案下有利调水概率分析,多维度探究了不同调水方案对西线工程整体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方案1(上线、下线调水量分别为80亿、90亿m^(3))的丰枯同步概率为52.0%,大于异步概率,调水适配度波动较大,为56.3%~66.0%,有利调水概率最低,为62.3%,调水稳定性较差;方案2(上线、下线调水量分别为40亿、130亿m^(3))因断面数量的增加使得丰枯同步概率下降为47.8%,调水适配度和有利调水概率分别为68.3%~74.9%和63.3%,均优于方案1;方案3(下线调水量为170亿m^(3))的丰枯同步概率为50.4%,近似等于丰枯异步概率,调水适配度最大可达76.0%,且波动幅度最小,调水适配性最佳,有利调水概率达69.3%,方案3可更有效利用断面间的径流资源,更有利于保障工程整体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丰枯遭遇 调水适配度 Vine Copula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MIP6多模式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区未来气候变化预估
10
作者 石英 徐影 +3 位作者 巢清尘 张梦然 韩振宇 王荣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0-352,共13页
基于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六阶段(CMIP6)的24个全球气候模式结果,预估了SSP1-2.6、SSP2-4.5和SSP5-8.5(分别代表低、中和高排放情景)3种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区(分为水源区和受水区)未来气候变化,结果显示:在不同温室... 基于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六阶段(CMIP6)的24个全球气候模式结果,预估了SSP1-2.6、SSP2-4.5和SSP5-8.5(分别代表低、中和高排放情景)3种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区(分为水源区和受水区)未来气候变化,结果显示:在不同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2021—2100年水源区和受水区年平均气温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年平均降水和极端降水(以日最大降水量表征)均以增加为主,且随着排放情景的升高,变化幅度增大。从未来变化的空间分布来看,与基准期(1995—2014年)相比,多模式集合平均结果显示水源区和受水区21世纪近期(2021—2040年)、中期(2041—2060年)和末期(2081—2100年)年平均气温均将增加,年平均降水和极端降水将增多,且增幅随时间增大。从未来3个时段区域平均的变化看,所有模式模拟水源区和受水区年平均气温相对基准期均增加,且模式间的一致性较好;模拟年平均降水和极端降水变化则显示出较大的不确定性,总体以增加为主。综合来看,水源区未来降水的变化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规划和建设实施是有利的,但同时也需科学理解预估结果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区 水源区 受水区 气候变化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西黑山沉积物营养盐释放速率
11
作者 蔡晓彤 刘凯 +3 位作者 刘晓波 董飞 黄爱平 白冰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3-311,共9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分水段、退水闸等缓流区域容易淤积沉积物,存在较大的沉积物营养盐释放风险。选取总干渠的典型缓流区域−西黑山进水闸上游段,采用表层沉积物培养法探明其释放速率,揭示不同环境因子对释放速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分水段、退水闸等缓流区域容易淤积沉积物,存在较大的沉积物营养盐释放风险。选取总干渠的典型缓流区域−西黑山进水闸上游段,采用表层沉积物培养法探明其释放速率,揭示不同环境因子对释放速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西黑山进水闸上游段沉积物污染较为严重,其总氮的污染指数为4.68,总磷的污染指数为0.55,综合污染指数为3.79;西黑山进水闸上游段沉积物总磷、总氮、氨氮、硝氮、高锰酸盐指数的释放速率分别为3.77、119.81、312.53、27.93、135.16 mg/(m^(2)·d);温度越高,则总磷、总氮、氨氮、硝氮、高锰酸盐指数释放速率越大,26℃下沉积物的释放速率为7℃下的2.41~442.04倍;pH中性不利于沉积物污染物的释放,酸性或碱性则均会导致释放速率增加,pH为9的沉积物释放速率为pH为7的1.52~9.33倍。研究成果可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沉积物污染评估提供依据,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营养盐 环境因子 内源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江口水库满蓄期库湾水质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12
作者 柳根 赵肥西 +3 位作者 倪雪峰 贾海燕 王超 肖新宗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1-38,79,共9页
水库满蓄通常伴随入库污染负荷增加、消落区淹没释放等过程,对水库尤其是库湾水域水质产生较大影响。根据2021~2023年丹江口水库20个典型库湾富营养化的监测数据,分析了库湾水质的总体时空特征,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估了典型库湾营... 水库满蓄通常伴随入库污染负荷增加、消落区淹没释放等过程,对水库尤其是库湾水域水质产生较大影响。根据2021~2023年丹江口水库20个典型库湾富营养化的监测数据,分析了库湾水质的总体时空特征,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估了典型库湾营养状况,并深入探讨了2021年秋季与2023年秋季两次水库满蓄后库湾水质变化的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①2021~2023年库湾水质呈现波动变化,营养状态总体呈中营养,汉库及丹库库尾区域水质相对较差,部分库湾出现富营养化现象。②首次满蓄后,库湾溶解氧、总磷与叶绿素a浓度呈降低趋势,总氮、高锰酸盐指数与浊度明显升高,第二次满蓄后溶解氧、总磷浓度呈降低趋势,总氮、高锰酸盐指数、叶绿素a浓度呈升高趋势,两次满蓄前后,库湾营养状态总体保持稳定。③秋汛期间的强降雨过程对库湾氮素与有机物的增加有较大影响,而水位上升后的稀释净化效应对磷的作用可能更明显。研究成果可为丹江口水库后续高水位运行期间库湾水质安全风险防范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湾水质 富营养化 满蓄期 丹江口水库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后汉江中下游水资源配置的稳健博弈研究
13
作者 韩琦 付湘 +1 位作者 张翔 赵小丹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3-199,共7页
针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以来汉江中下游径流量大幅减少,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基于水资源配置空间均衡准则,以生活、工业、农业3个用水部门水量分配满意度最大为目标函数,建立了水资源配置稳健博弈模型,分析了中线工程调水前后各... 针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以来汉江中下游径流量大幅减少,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基于水资源配置空间均衡准则,以生活、工业、农业3个用水部门水量分配满意度最大为目标函数,建立了水资源配置稳健博弈模型,分析了中线工程调水前后各主体水量分配满意度变化,并将稳健博弈模型与多目标优化模型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稳健博弈模型通过降低目标值来提高可靠性,得到的稳健均衡解劣于纳什均衡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后,用水部门整体水量分配满意度下降幅度为9.4%,生活、工业、农业用水部门满意度分别下降4.9%、10.4%、12.9%;需水量最大的农业用水部门水量分配满意度目标值对稳健参数的变化最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配置 稳健博弈优化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汉江中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输水明渠水工建筑物对水质变化的影响分析
14
作者 习刚正 肖新宗 +2 位作者 张屹哲 贾海燕 王超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62,共8页
水工建筑物作为明渠输水的重要基础设施,改变渠道水动力条件和污染物迁移过程,可能对渠道水质造成影响。以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倒虹吸/渡槽、退水闸等典型水工建筑物的调查采样,分析水工建筑物对渠道水质变化的影响。... 水工建筑物作为明渠输水的重要基础设施,改变渠道水动力条件和污染物迁移过程,可能对渠道水质造成影响。以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倒虹吸/渡槽、退水闸等典型水工建筑物的调查采样,分析水工建筑物对渠道水质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①时间尺度上,调查区水温、溶解氧(DO)、pH、高锰酸盐指数(COD_(Mn))、溶解态高锰酸盐指数(DCOD_(Mn))、颗粒态高锰酸盐指数(PCOD_(Mn))、总氮(TN)、溶解态总氮(DTN)、总磷(TP)、溶解态总磷(DTP)和颗粒态总磷(PTP)等指标季节差异显著(p<0.05),颗粒态总氮(PTN)季节差异不显著(p>0.05);空间尺度上,调查渠段水温、pH、DO、COD_(Mn)和DCOD_(Mn)等指标沿程出现显著上升或下降趋势(p<0.05)。②夏季倒虹吸/渡槽等水工建筑物出口端PCOD_(Mn)显著高于入口端(p<0.05),春、秋季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春季退水闸处pH显著高于输水渠道(p<0.05),夏季和秋季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成果可为科学认识大型输水明渠水质变化规律、优化水质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水工建筑物 输水明渠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潜力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为锋 郭旭宁 +3 位作者 李昕阳 刘婧 侯煜 李云玲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48,共7页
为研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潜力,分析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源之间的源汇关系、水源与用户之间的供需关系、水源与计算单元之间的隶属关系以及输水通道上下游、左右岸之间的水量交换关系,建立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优化调度模型,综合考虑... 为研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潜力,分析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源之间的源汇关系、水源与用户之间的供需关系、水源与计算单元之间的隶属关系以及输水通道上下游、左右岸之间的水量交换关系,建立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优化调度模型,综合考虑东线工程在变化环境和极端水文事件不确定性增加情况下的调水潜力。设置了3种调水潜力分析情景,分别为沿线湖泊丰枯互补优化调度、抽江水优化调度、沿线湖泊丰枯互补与抽江水联合优化调度,分析东线工程调水潜力。结果表明:3种模式调水潜力不同,联合优化调度模式下多年平均调水潜力最大、抽江水优化调度次之、湖泊丰枯互补优化调度最小;3种模式在极端情况下调水潜力均较小,最大年调水潜力仅为0.2亿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可调水量 优化调度模型 调水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藻密度变化及其驱动因子分析
16
作者 张鋆 肖新宗 +3 位作者 王超 张屹哲 习刚正 贾海燕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3,57,共8页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人工生态系统,藻类增殖是工程运行管理关注的重点。基于2022年总干渠8个典型断面的水质和浮游藻类的监测数据,使用相关性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探究渠道藻密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中...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人工生态系统,藻类增殖是工程运行管理关注的重点。基于2022年总干渠8个典型断面的水质和浮游藻类的监测数据,使用相关性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探究渠道藻密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中线总干渠藻密度沿程呈上升趋势,夏季藻密度最高,达1600万个/L;渠道藻密度与NH 3-N(p<0.001)、流量(p<0.001)和高锰酸盐指数(p<0.001)等显著相关;各环境驱动因子对藻密度的影响程度依次为理化因子(0.540)>营养盐因子(0.345)>水文因子(0.227),空间因子和水文因子对藻密度产生间接影响。研究揭示了中线总干渠藻密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和主要影响因子,可为中线工程供水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密度 藻类增殖 驱动因子 相关性分析 结构方程模型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2023年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区水质演变趋势
17
作者 衣鹏 纪源 +1 位作者 钱睿智 杨咏梅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49,共10页
为全面了解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以来水源区水质状况及其演变趋势,基于水质指数(WQI)评价法,结合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2012—2023年东线工程水源区6个监测断面水质演变趋势及主要污染成分进行分析,并基于逐步多元线... 为全面了解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以来水源区水质状况及其演变趋势,基于水质指数(WQI)评价法,结合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2012—2023年东线工程水源区6个监测断面水质演变趋势及主要污染成分进行分析,并基于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识别了影响水源区WQI的关键指标,构建了最小水质指数模型,同时采用2023年WQI数据评估了该模型的应用可行性。结果表明:WQI年均值总体呈现增大趋势,2012—2017年WQI平均值为38.0,水质评价等级为较差,2018—2023年WQI平均值为67.4,水质明显提升并持续处于良好等级;水源区水体污染物类型主要为有机物质和氮磷营养盐,农业种植产生的农业面源污染、工业废水以及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造成的点源污染是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加强点源、面源污染防治是解决水源区水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最小水质指数模型具有较好的水质评价性能,有助于节约监测成本和提升评价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评价 水质指数评价法 逐步多元线性回归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水源区 江都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优化调度与区段水源组成分析
18
作者 李昕阳 郭旭宁 +4 位作者 李维雨 王银堂 董甲平 万新宇 刘为锋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1-178,共8页
针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运行成本较高以及水源组成划分不清的问题,构建了优化调度模型,对比分析了现状调度情景与优化调度情景下的供水量与抽江水量,并采用分水源统计方法分析了优化调度情景下各区段不同水文年型的水源组成。结果表明:与... 针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运行成本较高以及水源组成划分不清的问题,构建了优化调度模型,对比分析了现状调度情景与优化调度情景下的供水量与抽江水量,并采用分水源统计方法分析了优化调度情景下各区段不同水文年型的水源组成。结果表明:与现状调度情景相比,优化调度情景在特丰水年通过增加利用水源湖泊的蓄水,减少了5.0%的抽江水量,在特枯水年减少了3.6%抽江水量的同时,还能向受水区多供水671.7万m 3;在优化调度情景下,各区段供水水源均以长江水为主,特枯水年各区段均增加了长江水的占比,其中骆马湖—东平湖区段在减少了洪泽湖水和骆马湖水占比的同时增加了下级湖作为供水水源,特丰水年各区段均减少了长江水的占比,增加了洪泽湖水和骆马湖水的占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调度模型 分水源统计方法 水源组成 供水量 抽江水量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工程供水价格研究
19
作者 孙涛 周冰逸 +2 位作者 方国华 李鑫 曾辕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27,共8页
调水工程的供水价格是确保工程可持续运行、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以及平衡各方利益的关键因素。江苏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东线江苏段工程的供水价格直接影响工程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基于国家最新水价政策,结合工程实际运行情况,探讨... 调水工程的供水价格是确保工程可持续运行、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以及平衡各方利益的关键因素。江苏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东线江苏段工程的供水价格直接影响工程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基于国家最新水价政策,结合工程实际运行情况,探讨了影响工程供水价格变动的内外部因素,核算了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工程供水成本费用及成本水价。通过成本水价与现行水价的对比分析发现,现行水价存在供水水价未按全成本计价、基本水费未覆盖固定成本支出的问题;对生活、工业、农业用水承受能力评估结果表明,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现行水价在各用水户最高可承受水价范围内,具有不同程度的上调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工程 供水价格 成本水价 可承受水价 水价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高锰酸盐指数影响因素分析
20
作者 刘信勇 王超 +3 位作者 肖新宗 张鋆 郭芳 张屹哲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30,共7页
高锰酸盐指数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水质管理关注的重要指标。基于总干渠沿线30个监测断面2017~2023年的长序列监测数据,分析陶岔来水和藻类沿程增殖对渠道高锰酸盐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总干渠高锰酸盐指数在1.4~3.5 mg/L范围内变化,年... 高锰酸盐指数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水质管理关注的重要指标。基于总干渠沿线30个监测断面2017~2023年的长序列监测数据,分析陶岔来水和藻类沿程增殖对渠道高锰酸盐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总干渠高锰酸盐指数在1.4~3.5 mg/L范围内变化,年度变化较大。陶岔来水的高锰酸盐指数在1.4~2.4 mg/L之间波动,与总干渠高锰酸盐指数显著相关(多元回归标准化系数为0.902,P<0.001)。陶岔输水流量约在70~400 m^(3)/s之间波动,部分高流量伴随来水高锰酸盐指数升高,但与总干渠高锰酸盐指数相关性不显著。渠道平均藻密度季节变化显著,每年7~9月份达到峰值,与总干渠高锰酸盐指数显著相关(多元回归标准化系数为0.168,P<0.01)。陶岔来水本底浓度是总干渠高锰酸盐指数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渠道藻类增殖导致总干渠高锰酸盐指数产生一定的沿程增量。当陶岔高锰酸盐指数高于1.8 mg/L时,总干渠高锰酸盐指数超过2 mg/L断面数量很可能达到半数以上。研究结果可为总干渠的水质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锰酸盐指数 藻类增殖 输水流量 本底浓度 总干渠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