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蛋白木本饲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国君 李云 孙宇涵 《经济林研究》 2007年第3期81-85,共5页
综述了高蛋白木本饲用植物的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等概略营养成分,氨基酸、矿质元素、维生素等纯养分,抗营养因子单宁、含羞草素等化学成分的营养价值及高蛋白木本饲用植物在饲喂反刍动物牛、羊和单胃动物鸡、鸭、兔、猪的生物学方面... 综述了高蛋白木本饲用植物的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等概略营养成分,氨基酸、矿质元素、维生素等纯养分,抗营养因子单宁、含羞草素等化学成分的营养价值及高蛋白木本饲用植物在饲喂反刍动物牛、羊和单胃动物鸡、鸭、兔、猪的生物学方面的饲用价值,并总结了其刈割技术及粉碎、青贮、叶蛋白等饲料加工利用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本饲用植物 营养价值 饲喂效果 刈割技术 饲料加工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叶菊与蔬菜高效种植模式的关键栽培技术 被引量:5
2
作者 郑红玲 《中国糖料》 2006年第2期39-40,共2页
为了解决山东济宁市夏播甜叶菊生长周期短、产量低的问题,探索了甜叶菊与秋白菜、萝卜、大蒜、圆葱、甘蓝及马铃薯等蔬菜接茬种植模式的关键栽培技术。
关键词 甜叶菊 蔬菜 接茬种植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的育苗方式植棉效益比较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李玉芳 李景龙 何顺 《湖南农业科学》 2010年第2期32-34,共3页
在栽培管理水平一致的情况下,调查了不同育苗方式下各处理棉花的生育期、成铃进程、各时期的干物质积累的情况、霜前花率与僵瓣花率、产量、成本与收益的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棉花油后直播比基质育苗的生育期短;各处理的籽棉产量和净产... 在栽培管理水平一致的情况下,调查了不同育苗方式下各处理棉花的生育期、成铃进程、各时期的干物质积累的情况、霜前花率与僵瓣花率、产量、成本与收益的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棉花油后直播比基质育苗的生育期短;各处理的籽棉产量和净产值成正比,其中油后直播5.25万株/hm2的处理产量与净产值明显高于其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苗方式 油后直播技术 植棉效益 干物质积累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作农田黑豆微集水技术效应研究
4
作者 李琴琴 周艳 +7 位作者 梁鸡保 蒋树怀 曹莉 冯佰利 高小丽 高金锋 王鹏科 柴岩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8-112,共5页
在长城沿线风沙区,设置带型150cm(DX1)、带型120cm(DX2)、带型80cm(DX3)、双沟覆膜(DX4)、平膜穴播(DX5)、露地平作(CK)6种微集水种植模式,研究各模式对黑豆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露地平作相比,微集水种植模式条件下土... 在长城沿线风沙区,设置带型150cm(DX1)、带型120cm(DX2)、带型80cm(DX3)、双沟覆膜(DX4)、平膜穴播(DX5)、露地平作(CK)6种微集水种植模式,研究各模式对黑豆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露地平作相比,微集水种植模式条件下土壤表层含水量高,黑豆生育期提前,叶面积、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均显著增加;不同微集水模式中,双沟覆膜集水效果最为明显,黑豆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露地平作提高19.6%和31.4%,其他栽培模式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表明,微集水技术具有较好的聚雨保墒效果,能明显提高黑豆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豆 微集水种植技术 土壤水分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州机收滴灌甜菜栽培技术模式 被引量:4
5
作者 景生 刘新兰 +1 位作者 海热提 贺伟 《中国糖料》 2012年第4期58-59,共2页
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机收滴灌甜菜栽培技术,为进一步提高单位面积的增产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甜菜 机收 滴灌 栽培技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3
6
作者 苏旭 彭吉福 《园艺与种苗》 CAS 2019年第5期59-60,71,共3页
从良种选用、大田准备、定植、田间管理与及时收获方面对甘薯高产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甘薯 高产栽培技术 选种 定植 收获 合浦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两优华占’作机收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8
7
作者 傅志伟 《福建农业科技》 2017年第7期29-30,共2页
于2016年引入晶两优华占在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作机收再生稻示范种植,在示范中表现丰产性好、结实率高、抗病性强、适应性广、再生力强、米质优等优良特性,并总结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再生稻 晶两优华占 示范种植 机械收割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土苓栽培技术
8
作者 魏红国 雷振宏 +3 位作者 王玉龙 关扎根 高维政 陈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2期144-145,共2页
为了提高白土苓的栽培水平、规范种植技术,通过多年对白土苓的人工繁育和栽培技术开展的研究和探索,从白土苓的植物学特征、形态学特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技术方面对白土苓栽培技术进行了初步总结,以期为肖菝葜属植物的研... 为了提高白土苓的栽培水平、规范种植技术,通过多年对白土苓的人工繁育和栽培技术开展的研究和探索,从白土苓的植物学特征、形态学特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技术方面对白土苓栽培技术进行了初步总结,以期为肖菝葜属植物的研究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土苓 栽培技术 病虫害防治 采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