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下空肠造瘘在微创McKeown食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赵珞 何嘉 +4 位作者 秦应之 韩志军 刘洪生 李单青 李力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5期845-851,共7页
目的探究微创McKeown食管癌切除术中应用腹腔镜下空肠造瘘的安全性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20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胸外科行微创McKeown食管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营养支持方式分为经口营养组(2013年1月至2017... 目的探究微创McKeown食管癌切除术中应用腹腔镜下空肠造瘘的安全性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20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胸外科行微创McKeown食管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营养支持方式分为经口营养组(2013年1月至2017年10月)、空肠造瘘组(2017年11月至2020年6月)。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围术期营养状况与生活质量。结果共入选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食管癌患者190例。其中空肠造瘘组128例、经口营养组62例。与经口营养组比较,空肠造瘘组术后住院时间[11(9,13)d比14(13,20)d,P<0.001]更短,术后辅助化疗完成率更高(95.16%比75.00%,P=0.005),两组手术时间[335(300,374)min比330(310,370)min,P=0.750]、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28.13%比35.48%,P=0.748)无显著差异。与经口营养组比较,空肠造瘘组术后1个月[(23.3±3.5)kg/m~2比(21.7±3.9)kg/m~2,P=0.006]、3个月[(22.6±3.5)kg/m~2比(20.6±4.0)kg/m~2,P<0.001]体质量指数均增高,术后1个月[(3.9±2.2)%比(10.3±3.5)%,P<0.001]、3个月[(6.5±3.1)%比(15.7±4.8)%,P<0.001]体质量下降率均降低。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 d时生活质量症状量表评分均升高,功能量表评分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均急剧降低,术后1个月时各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与经口营养组比较,空肠造瘘组术后7 d与术后1个月时症状量表评分(术后1个月时疼痛评分除外)均降低,功能量表评分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P均<0.05)。结论相较于经口营养,腹腔镜下空肠造瘘在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支持、生活质量恢复方面更具优势,且不增加手术相关并发症,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肠造瘘 mckeown食管癌切除术 肠内营养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RISS阻滞在微创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后的镇痛效果: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罗富超 张俊华 +7 位作者 程鹏 吴旌 钟斌 吕兵 黄国刚 刘洋 张泽学 韦晓红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4-631,共8页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菱形肌-肋间肌-低位前锯肌平面(rhomboid intercostal and subserratus plane, RISS)阻滞对微创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minimally invasive McKeown esophagectomy, MIE-McKeown)患者术后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期为...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菱形肌-肋间肌-低位前锯肌平面(rhomboid intercostal and subserratus plane, RISS)阻滞对微创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minimally invasive McKeown esophagectomy, MIE-McKeown)患者术后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期为微创食管癌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方案选择提供新思路。方法 前瞻性收集2022年3月—2023年6月于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胸心外科行MIE-McKeown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A、B、C 3组:A组采用持续RISS阻滞+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策略,B组采用单次RISS阻滞+PCIA策略,C组采用单纯PCIA策略。记录并比较各组主要及次要结局指标:(1)镇痛效果[术后2 h、6 h、12 h、24 h、48 h的静息和咳嗽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疼痛评分];(2)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情况[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补救性镇痛追加次数];(3)术后镇痛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头晕、嗜睡、恶心呕吐、低血压、尿潴留等);(4)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和心率];(5)镇痛满意度。其中(1)(2)(3)为主要结局指标,(4)(5)为次要结局指标。结果 共96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患者入选本研究,A、B、C每组各32例。A组患者术后2 h、6 h、12 h、24 h、48 h静息和咳嗽VAS评分均低于C组,且术后2 h、24 h的静息VAS评分及术后12 h、24 h的咳嗽VAS评分均低于B组;B组患者术后2 h、6 h、12 h的静息VAS评分及2 h、6 h、12 h、24 h、48 h的咳嗽VAS评分均低于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补救性镇痛的追加次数在A、B、C 3组之间逐渐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C组头晕、恶心呕吐发生率均高于A、B组(P均<0.05)。3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T_(0))、切皮即刻(T_(1))、切皮后5 min(T_(2))、拔管后5 min(T_(3))的MAP和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B、C 3组镇痛满意度依次降低(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RISS阻滞可为MIE-McKeown术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作为多模式镇痛的积极探索,持续RISS镇痛效果更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菱形肌-肋间肌-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 微创mckeown食管癌根治 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与Ivor-Lewis手术治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对比 被引量:29
3
作者 彭雄 陈云 +5 位作者 Abdillah Nassor Juma 王彦卿 周源 焦阳 张位星 庄炜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46-552,共7页
目的:总结74例微创Mc Keown食管癌根治术(minimally invasive Mc Keown esophagectomy,MIE-Mc Keown)经验及体会,并与经典Ivor-Lewis食管癌手术(Ivor-Lewis esophagectomy,ILE)比较,探讨二者手术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 目的:总结74例微创Mc Keown食管癌根治术(minimally invasive Mc Keown esophagectomy,MIE-Mc Keown)经验及体会,并与经典Ivor-Lewis食管癌手术(Ivor-Lewis esophagectomy,ILE)比较,探讨二者手术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6年7月期间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胸外科接受MIE-Mc Keown的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同期接受ILE的食管癌患者85例作为对照,比较二者近期疗效。结果:与ILE组相比,MIE-Mc Keown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更低,手术切除食管长度更长,淋巴结清除组数及个数更多,但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更长,术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整体淋巴结转移率52.8%,MIE-Mc Keown组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9.5%。两组共发现食管多中心病灶16例,次瘤位于主瘤上方者7例,次瘤远侧缘距主瘤中心的距离(D)为20~85(50.7±23.0)mm,次瘤位于主瘤下方者9例,D值为30~90(57.8±20.5)mm。结论:MIEMc Keown病灶切除更彻底,淋巴结清除度较高,安全、创伤小、短期效果好,是治疗食管癌的适合术式,但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发生率较高,需进一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微创mckeown食管癌根治 Ivor-Lewis食管癌 切除长度 淋巴结清扫 吻合口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荷包钳法Ivor-Lewis术与McKeown术治疗中下段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梅闪闪 刘继先 +3 位作者 吴昊 乌达 谢远财 牟志民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9-93,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微创荷包钳法Ivor-Lewis(minimally invasive Ivor-Lewis esophagectomy,MIILE)术与微创Mc Keown(minimally invasive Mc Keown esophagectomy,MIME)术治疗中下段食管癌近期疗效。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5年9月我院胸外科... 目的:对比分析微创荷包钳法Ivor-Lewis(minimally invasive Ivor-Lewis esophagectomy,MIILE)术与微创Mc Keown(minimally invasive Mc Keown esophagectomy,MIME)术治疗中下段食管癌近期疗效。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5年9月我院胸外科连续106例胸腹腔镜中、下段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106例患者分为荷包钳法MIILE术组及MIME术组,其中荷包钳法MIILE术41例,MIME术65例。评价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放管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如切口感染、吻合口狭窄、管胃或吻合口瘘、乳糜胸、肺部感染、喉返神经损伤等。结果:荷包钳法MIILE术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放管时间少于MIME术组(P<0.05);而2组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手术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荷包钳法MIILE术组吻合口瘘、喉返神经损伤和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低于MIME术组(P<0.05);2组之间术后切口感染、吻合口狭窄、乳糜胸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微创中下段食管癌治疗方面,荷包钳法MIILE术具有和MIME术一样的安全性,但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MIME术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Ivor-Lewis mckeown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术20例 被引量:38
5
作者 冯明祥 谭黎杰 +2 位作者 蒋伟 钱成 王群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56-858,共3页
目的总结电视胸腔镜食管切除术的临床经验。方法2004年6月至2007年3月共有20例食管癌患者行胸腔镜食管切除术,男性15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57.6岁,食管中段癌17例,食管下段癌3例。手术采用胸腔镜游离胸段食管并清扫淋巴结,开腹游离胃行食... 目的总结电视胸腔镜食管切除术的临床经验。方法2004年6月至2007年3月共有20例食管癌患者行胸腔镜食管切除术,男性15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57.6岁,食管中段癌17例,食管下段癌3例。手术采用胸腔镜游离胸段食管并清扫淋巴结,开腹游离胃行食管胃颈部吻合。结果平均手术时间4.1h,其中胸腔镜游离时间1.3h,术中出血量175mL,平均清扫淋巴结15.1个,其中胸部淋巴结7.5个。平均胸管置管时间2.6d,住院时间平均8.2d。1例因单肺通气不成功中转开胸,吻合口瘘1例,心率失常2例,肺部感染1例,肺损伤1例,并发症发生率26.3%,无死亡病例。结论电视胸腔镜食管切除术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远期效果待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电视胸腔镜 食管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食管切除术治疗食管癌 被引量:11
6
作者 梁朝阳 周乃康 +3 位作者 崔忠厚 柳曦 蔡美娇 刘暑亮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074-1076,共3页
电视胸腔镜食管切除术是治疗食管癌的一种新的手术方法 ,该方法在食管外科中的地位仍在争论之中。作者自 2 0 0 0年 5月至 2 0 0 2年 5月开展了 9例食管癌胸腔镜食管切除术。其中男 7例 ,女 2例 ;年龄 42~ 5 6岁 ,平均 5 1岁 ;颈段肿... 电视胸腔镜食管切除术是治疗食管癌的一种新的手术方法 ,该方法在食管外科中的地位仍在争论之中。作者自 2 0 0 0年 5月至 2 0 0 2年 5月开展了 9例食管癌胸腔镜食管切除术。其中男 7例 ,女 2例 ;年龄 42~ 5 6岁 ,平均 5 1岁 ;颈段肿瘤 1例 ,上胸段 2例 ,中胸段 5例 ,下胸段 1例 ;病理均为鳞状细胞癌 ,分期为II期以下。 1例因肿瘤外侵粘连重 ,术中中转为开胸手术 ,8例顺利行胸腔镜食管切除及胃食管颈部吻合术。胸腔镜游离食管时间平均 70min(4 0~ 12 0min) ,总手术时间平均 2 5 2min(2 3 0~ 2 70min) ,术中平均出血量为 2 5 0ml(15 0~ 40 0ml) ,平均摘除胸部淋巴结 7个 (5~ 12个 )。术后并发喉返神经损伤 1例 ;颈部切口感染 1例 ,经保守治疗后痊愈。结果提示 ,胸腔镜食管切除术安全可行 ,近期结果与开胸术相当 ,远期结果及其在食管外科中的地位有待于进一步证实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食管切除 治疗 食管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和开放食管癌切除术对食管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郭鑫 吴源周 +3 位作者 贾龙飞 李雅玲 闫玉生 陈群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18-323,共6页
目的探讨微创食管癌切除术(MIE)和开放食管癌切除术(OE)对食管癌患者围术期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73例食管癌患者并随机分为MIE组(38例)和OE组(35例),同时以10例食管良性疾... 目的探讨微创食管癌切除术(MIE)和开放食管癌切除术(OE)对食管癌患者围术期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73例食管癌患者并随机分为MIE组(38例)和OE组(35例),同时以10例食管良性疾病者和1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Can PatrolTMCTCs检测技术检测两组食管癌患者及对照组外周血液中CTCs数量的分布情况。结果(1)在73例食管癌患者中,术前CTCs检测44例(60.3%)为阳性,对照组均为阴性;(2)73例食管癌患者术中外周血CTCs水平高于术前,术后CTCs水平高于术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3)MIE组和OE组患者术前及术中外周血CTC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IE组术后外周血CTCs水平显著低于OE组,且从术前至术后CTCs增幅水平在MIE组显著低于O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MIE组术后(2周)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8.9%(11/38),明显低于OE组的54.3%(1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而且在MIE组和OE组均有并发症的患者中CTCs水平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的患者(P=0.001;P=0.005)。结论 MIE有助于降低术后早期外周血中因手术播散的CTCs数量,并且动态监测CTCs水平可用于评估患者的预后。CTCs可以成为监测食管癌患者预后一个较好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食管癌切除 循环肿瘤细胞 CanPatrolT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的经验 被引量:9
8
作者 杨康 廖克龙 +6 位作者 熊刚 张伟 王海东 李军 谭文峰 刘珉 吴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4期2435-2437,共3页
目的总结电视胸腔镜(VATS)下食管癌切除术的经验。方法2003年10月至2004年12月行13例VATS食管癌切除术。其中男性11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61(51~65)岁。病理类型均为鳞状细胞癌。胸中段6例,胸下段7例。pTNM分期:T1N0M01例,T1N1M02例,T2N0... 目的总结电视胸腔镜(VATS)下食管癌切除术的经验。方法2003年10月至2004年12月行13例VATS食管癌切除术。其中男性11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61(51~65)岁。病理类型均为鳞状细胞癌。胸中段6例,胸下段7例。pTNM分期:T1N0M01例,T1N1M02例,T2N0M03例,T2N1M05例,T3N1M02例。中段食管癌中,4例先在平卧位行全腔镜下胃游离,换为左侧卧位腔镜下游离食管,右侧小切口腔镜辅助下吻合;2例麻花位,腔镜下游离胃,右侧小切口腔镜下吻合。下段食管癌均右侧卧位,腔镜下游离胃和食管,左侧小切口腔镜辅助下吻合。结果本组无死亡和吻合口瘘;中转开胸3例:2例出血中转,1例腹腔粘连严重中转。1例二次开腹止血。平均手术时间4.8(3~6)h,术后平均10(8~11)d出院。结论VATS食管癌切除术是有应用前景的微创外科治疗手段,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临床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 食管癌 食管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食管癌切除术右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150例 被引量:9
9
作者 姜敏炎 吕亚军 +3 位作者 黄骏 朱小波 蒋锋 吴伟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81-682,共2页
食管癌切除手术是治疗食管癌的主要方法,淋巴结转移是食管癌的主要转移方式。右喉返神经旁淋巴结位于颈胸交界处,一旦有转移是食管癌的重要预后不良因素[1]。而经左胸入路的食管癌切除术,由于解剖结构的影响,对于上纵隔、右侧喉返神经... 食管癌切除手术是治疗食管癌的主要方法,淋巴结转移是食管癌的主要转移方式。右喉返神经旁淋巴结位于颈胸交界处,一旦有转移是食管癌的重要预后不良因素[1]。而经左胸入路的食管癌切除术,由于解剖结构的影响,对于上纵隔、右侧喉返神经旁等好发部位的淋巴结无法清除,逐渐被经右胸后外侧及腹部正中入路的二野淋巴结清扫术取代。我们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单纯胸腔镜或腹腔镜结合开放手术患者15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右喉返神经旁淋巴结分布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右喉返神经旁巴结转移的规律及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野淋巴结清扫 食管癌切除 喉返神经 食管癌切除 微创 转移方式 淋巴结转移 颈胸交界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食管癌切除术150例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张奕 沈国义 +1 位作者 黄镇 林涌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11期998-1001,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食管癌切除术治疗食管癌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5月~2014年2月150例微创食管癌切除术(minimally invasive esophagectomy ,MIE)的资料,男87例,女63例,年龄(57.3±9.2)岁。胸上段食... 目的:探讨微创食管癌切除术治疗食管癌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5月~2014年2月150例微创食管癌切除术(minimally invasive esophagectomy ,MIE)的资料,男87例,女63例,年龄(57.3±9.2)岁。胸上段食管癌35例,胸中段74例,胸下段41例。胸、腹腔镜联合30例,全胸腔镜+腹部开放115例,胸部开放+腹腔镜5例,均行食管胃左颈吻合术。结果150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352.2±95.3)min,术中估计失血量(223.2±190.5)ml,术后区域淋巴结清扫数量(30.5±6.2)枚,阳性转移率28.7%(43/150)。术后病理分期ⅠA期18例,ⅠB期35例,ⅡA期39例,ⅡB期24例,ⅢA期19例,ⅢB期15例。术后住院时间(12.8±3.7)d。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8.7%(43/150),包括肺部感染11例(7.3%),呼吸衰竭2例(1.3%),乳糜胸2例(1.3%),活动性出血二次手术1例(0.7%),吻合口漏16例(10.7%),声音嘶哑7例(4.7%),气管损伤1例(0.7%),胸胃排空障碍3例(2.0%)。结论 MIE手术治疗食管癌创伤小,恢复快,技术可行,手术安全合理,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微创食管癌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腹腔镜食管全系膜切除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5
11
作者 傅俊惠 杜泽森 +4 位作者 郑春鹏 周厚强 李卓毅 李佳杰 郑浩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10期884-887,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系膜的微创解剖特点以及在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中食管全系膜切除(total mesoesophagealexcision,TME)的必要性和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2年5月106例资料完整胸、腹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患者临床病理资料。... 目的探讨食管系膜的微创解剖特点以及在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中食管全系膜切除(total mesoesophagealexcision,TME)的必要性和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2年5月106例资料完整胸、腹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为胸、腹腔镜食管TME组(45例,2011年7月~2012年5月)和胸、腹腔镜非食管TME组(61例,2009年7月~2011年7月)。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清扫淋巴结组数、清扫淋巴结个数、阳性淋巴结个数及阴性淋巴结个数、术后并发症。结果与非TME组相比,TME组手术时间长[(251.3±27.9)min vs.(235.4±33.6)min,t=2.574,P=0.011],但术中出血少[(136.4±32.6)ml vs.(197.1±66.2)ml,t’=-6.202,P=0.000],2组术后引流量差异无显著性。TME组清扫淋巴结组数明显高于非TME组(10.5±1.5 vs.7.1±1.2,t=12.959,P=0.000),清扫颈段、胸段、腹段食管系膜淋巴结总数明显高于非TME组(P均=0.000),清扫食管系膜阳性淋巴结数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809)。术后30天内出现近期并发症29例(27%),2组差异无显著性[27%(12/45)vs.28%(17/61),χ2=0.019,P=0.891]。结论食管癌胸腔镜下食管全系膜切除是安全的,且淋巴结清扫可能更彻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食管系膜 胸腔镜 腹腔镜 食管癌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端分层吻合加胃底套入包埋在微创食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唐波 赵夏 +2 位作者 刘红兵 张清峰 刘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51-257,共7页
背景与目的:食管癌术中胃与食管吻合的方式有多种,每种吻合方式各有优缺点。探讨端端分层吻合加胃底套入包埋在微创食管癌切除术中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回顾并分析2019年4月—2021年4月在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微创食管癌切除术的12... 背景与目的:食管癌术中胃与食管吻合的方式有多种,每种吻合方式各有优缺点。探讨端端分层吻合加胃底套入包埋在微创食管癌切除术中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回顾并分析2019年4月—2021年4月在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微创食管癌切除术的129例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全部患者采用胸腹腔镜联合下颈胸腹三切口(McKeown术式)的食管癌切除方法,胸部操作在胸腔镜下完成,腹部操作在腹腔镜下完成。根据吻合方式分为端端分层吻合组(87例)和端侧器械吻合组(42例)。术后随访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其中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胃食管反流是本研究的主要观察目标。结果:12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微创食管癌切除手术。端端分层吻合组术前接受新辅助治疗的患者较端侧器械吻合组多(12.0%vs 2.3%,P=0.037),两组患者的其余基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端侧器械吻合组的吻合时间少于端端分层吻合组[(32.0±6.8)min vs(15.0±5.4)min,P=0.021]。两组术后并发症中吻合口瘘(1.1%vs 11.9%,P=0.023)、胃食管反流(9.1%vs 26.1%,P=0.012)、肺炎(12.6%vs 30.9%,P=0.023)及心律失常的发生率(10.3%vs 26.1.%,P=0.0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端端分层吻合加胃底套入包埋在食管癌切除术中安全、可靠,能有效地防止吻合口瘘及胃食管反流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食管切除 手工吻合 端端分层吻合 胃底套入包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型护理措施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3
作者 敬文丹 敬文彤 +1 位作者 杜世正 寇红艳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7年第19期41-45,共5页
目的探讨改进型护理措施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2014年10月至2016年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胸外科接受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的5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文献研究、专家"头脑风暴... 目的探讨改进型护理措施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2014年10月至2016年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胸外科接受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的5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文献研究、专家"头脑风暴"和临床经验,提出并实施改进型的围术期护理措施。结果患者住院时间为(13.73±2.05)d,术后留置胸腔引流管时间为(1.72±0.91)d,术后72h术侧上肢功能恢复程度为(5.1±2.3)cm,术后开始进食时间为(1.99±1.59)d;其中2例(3.8%)发生切口感染,1例(1.9%)发生吻合口瘘,2例(3.8%)出现腹胀。经治疗和护理后,52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探索有效的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围术期护理配合方案,有助于提高临床护理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 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系膜的微创解剖及全食管系膜切除在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傅俊惠 杜泽森 +3 位作者 郑春鹏 李佳杰 李卓毅 郑浩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中食管系膜微创解剖特点及食管全系膜切除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01例食管癌切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101例患者分为食管全系膜切除组(A组,40例)、非食管全系膜切除组(B组...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中食管系膜微创解剖特点及食管全系膜切除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01例食管癌切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101例患者分为食管全系膜切除组(A组,40例)、非食管全系膜切除组(B组,61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清扫淋巴结组数、清扫淋巴结数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B组相比,A组手术时间长(t=2.483,P=0.015),但术中出血少(t′=-4.103,P=0.000),术后引流量差异无显著性。A组清扫淋巴结组数及淋巴结数均明显高于B组(P=0.000)。术后30d内出现近期并发症共20例(19.8%),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5%(6/40)和22.95%(14/61),差异无显著性(χ2=0.962,P=0.327)。结论: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按食管系膜的微创解剖行食管全系膜切除,手术创伤小,淋巴结清扫较彻底,有望使临床疗效不断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食管系膜 胸腔镜 腹腔镜 食管癌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内镜对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可能性的术前评估 被引量:4
15
作者 邹小明 黄志勇 +3 位作者 王武军 林文 郭文 潘德寿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231-233,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在食管癌和贲门癌的临床诊断上的应用价值。方法自1996年3月至1997年8月,应用超声内镜检查33例食管癌和28例贲门癌,了解癌肿的影像特征,浸润深度及癌旁淋巴结情况。结果超声内镜显示肿瘤影像特征为不规则的低回声肿...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在食管癌和贲门癌的临床诊断上的应用价值。方法自1996年3月至1997年8月,应用超声内镜检查33例食管癌和28例贲门癌,了解癌肿的影像特征,浸润深度及癌旁淋巴结情况。结果超声内镜显示肿瘤影像特征为不规则的低回声肿块伴部分或全部管壁结构的破坏;对肿瘤浸润深度诊断总符合率:食管癌为81.8%,贲门癌为75%:对癌旁淋巴结的发现率:食管癌为88.9%,贲门癌为92%:超声内镜发现癌旁肿大淋巴结癌转移率:食管癌为75%,贲门癌为91.39%。结论超声内镜对食管癌、贲门癌术前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手术方式的确定和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 食管癌 贲门癌 切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后病人胃肠功能障碍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16
作者 叶永菁 张云魁 +1 位作者 吉勇 杨斌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3975-3978,共4页
[目的]研究集束化护理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后病人胃肠功能障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7年12月山西省肿瘤医院胸外科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鳞癌切除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病人46例(研究组),采用集束化护理;2015... [目的]研究集束化护理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后病人胃肠功能障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7年12月山西省肿瘤医院胸外科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鳞癌切除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病人46例(研究组),采用集束化护理;2015年1月—2016年5月42例病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结果]研究组术后胃肠功能障碍中位持续时间为4.5d,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为17.4%,均低于对照组(6.3d、38.1%);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应用于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后病人中,可以缩短病人胃肠功能障碍持续时间,降低其他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 胃肠功能障碍 并发症 住院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下经膈食管切除术应用于食管癌 被引量:5
17
作者 廖宁 林锋 +1 位作者 谢文晋 万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9年第11期917-918,共2页
关键词 食管癌 腹腔镜 食管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分片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 被引量:15
18
作者 夏芸 邹晓平 +1 位作者 吕瑛 吴楠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3期197-201,共5页
目的评价内镜下分片黏膜切除术(endoscopy piecemeal mucosal resection,EPMR)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治疗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11年1月,应用EPMR治疗110例111处病灶,病灶直径2~10 cm。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素-亚甲蓝溶液,... 目的评价内镜下分片黏膜切除术(endoscopy piecemeal mucosal resection,EPMR)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治疗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11年1月,应用EPMR治疗110例111处病灶,病灶直径2~10 cm。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素-亚甲蓝溶液,病灶充分抬举后,使用透明帽法对病灶进行分片切除。结果上皮内瘤变92处,早期食管癌19处。完全切除96处(86.5%),不完全切除15处(13.5%)。出血率5.4%(6/111),穿孔率6.3%(7/111),不同病变直径、切除标本数量、病变环周范围的出血、穿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食管狭窄8例(7.2%),病变范围>1/3周、标本≥5片的狭窄率更高[病变范围>1/3周vs.≤1/3周:18.2%(6/33)vs.2.6%(2/78),χ2=6.283,P=0.012;标本≥5片vs.2~4片:15.8%(6/38)vs.2.7%(2/73),χ2=4.562,P=0.033]。110例随访6周~5年1个月,其中58例>2年。17处病灶复发(15.3%)。不完全切除、病灶范围>1/3周、标本≥5片的局部复发率更高[不完全切除vs.完全切除:40.0%(6/15)vs.11.5%(11/96),χ2=6.096,P=0.014;病变范围>1/3周vs.≤1/3周:30.3%(10/33)vs.9.0%(7/78),χ2=8.134,P=0.004;标本≥5片vs.2~4片:28.9%(11/38)vs.8.2%(6/73),χ2=8.279,P=0.004]。结论 EPMR适用于食管癌前病变的治疗,对早期食管癌需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分片黏膜切除 早期食管癌 癌前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成功切除18.3cm巨块型食管癌1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旭 张振中 +1 位作者 刘南波 张军花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18-1020,共3页
报道1例长度为18.3 cm直径为5.1 cm的巨块型食管癌,检查发现发生食管气管瘘或食管胸主动脉瘘的风险极高。予患者行改良的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吴氏法)。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随访半年,患者进食满意。据科技查新,... 报道1例长度为18.3 cm直径为5.1 cm的巨块型食管癌,检查发现发生食管气管瘘或食管胸主动脉瘘的风险极高。予患者行改良的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吴氏法)。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随访半年,患者进食满意。据科技查新,本例为世界上手术完整切除的最长的食管癌。该个案提示,局部晚期的巨块型食管癌,可通过手术解除食管梗阻,消除发生食管气管瘘和食管主动脉瘘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食管切除 食管梗阻 食管气管瘘 食管主动脉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食管癌内镜下切除术后食管狭窄的防治进展 被引量:10
20
作者 吴丹 贺远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882-1884,共3页
近年来,随着内镜下碘染色、放大内镜和窄带成像等诊断技术的发展,食管癌的早期诊断率明显提高,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已成为治疗早期食... 近年来,随着内镜下碘染色、放大内镜和窄带成像等诊断技术的发展,食管癌的早期诊断率明显提高,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已成为治疗早期食管癌的标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碘染色 早期食管癌 食管狭窄 切除 内镜黏膜下剥离 内镜黏膜切除 防治 早期诊断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