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颌第一、第二恒磨牙牙根和根管系统的锥形束CT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金艳 袁理 +2 位作者 周艳 黄新文 肖小芬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7期638-641,共4页
目的:运用锥形束CT(CBCT)观察中国人群双侧上颌第一、第二磨牙的牙根和根管系统的解剖形态,为临床根管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名患者的双侧上颌第一、第二恒磨牙(上颌第一恒磨牙354颗、上颌第二恒磨牙360颗)的CBCT扫描数据,使用NNT... 目的:运用锥形束CT(CBCT)观察中国人群双侧上颌第一、第二磨牙的牙根和根管系统的解剖形态,为临床根管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名患者的双侧上颌第一、第二恒磨牙(上颌第一恒磨牙354颗、上颌第二恒磨牙360颗)的CBCT扫描数据,使用NNT软件分析上颌第一、第二恒磨牙的牙根数、根管数、根管分型以及双侧对称情况。结果:上颌第一、第二磨牙主要为三根(99.44%和84.44%)。上颌第二磨牙的单根和双根较多见(15.28%),其根管系统形态复杂,在根尖区有融合趋势。上颌第一磨牙的根管系统主要为3根四根管(78.97%)。上颌第二磨牙的三根管和四根管发现率接近(分别为47.37%和51.64%)。上颌第一磨牙的近颊根管系统主要根管分型为:Ⅳ型(57.79%)、Ⅱ型(19.83%)和Ⅰ型(15.58%)。上颌第二磨牙的近颊根管系统主要根管分型为:Ⅰ型(48.14%)、Ⅳ型(30.43%)和Ⅱ型(17.39%)。上颌第一、第二磨牙的远颊根和腭根主要为单根单根管,存在少量和罕见的变异。上颌第一、第二磨牙近颊根的根管数目和根管分型左右对称。结论:上颌第一磨牙近颊根管系统变异普遍存在,MB2根管为其主要的变异形式。上颌第二磨牙牙根数目和根管形态变异类型多,单根牙和双根牙的根管走向复杂多变。CBCT可以为识别根管形态提供准确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磨牙 根管 锥形束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形束CT结合手术显微镜在上颌磨牙颊侧根管口下方分叉患牙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孙书昱 刘溦 +1 位作者 周经涛 方加铄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2-285,共4页
目的探讨锥形束CT检查结合显微根管技术治疗上颌磨牙颊侧根管口下方分叉病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需进行根管治疗的上颌磨牙304颗(上颌第一磨牙159颗,上颌第二磨牙145颗),开髓后记录髓室底根管口数目及位置,对术前X线片怀疑为颊侧根管... 目的探讨锥形束CT检查结合显微根管技术治疗上颌磨牙颊侧根管口下方分叉病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需进行根管治疗的上颌磨牙304颗(上颌第一磨牙159颗,上颌第二磨牙145颗),开髓后记录髓室底根管口数目及位置,对术前X线片怀疑为颊侧根管口下方分叉的患牙,先在肉眼下探查疏通根管,再根据牙科锥形束CT结果在根管显微镜下在根管口深处寻找疏通根管,确定根管工作长度后逐步深入技术预备根管,冷牙胶侧方加压技术完成根管充填。根据术前、中、后X线片评价根管治疗效果。结果 304颗磨牙中,髓室底两根管口者为51颗,其中颊侧为单一根管口、下方又分为近、远中侧根管者为30颗(上颌第一磨牙8颗,上颌第二磨牙22颗)。牙科锥形束CT结果示根管分叉位于颊侧髓室底根方3~8 mm处。30颗磨牙中,7颗磨牙的根管通过常规操作技术可定位疏通;22颗磨牙的根管通过锥形束CT结合根管显微镜下操作可疏通至根尖区,术中、术后X线片示根管预备、充填良好;8颗磨牙因近颊根第二根管开口于根管中下段或根管钙化而未能疏通。结论牙科锥形束CT检查结合显微根管技术可精准地定位手术区域,是治疗此类疑难根管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磨牙 手术显微镜 锥形束CT 根管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体束CT对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管形态的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岩 裴涛 +1 位作者 曾红燕 赵颖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9期956-958,共3页
目的:通过锥体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成像系统分析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根管形态及第二(second mesiobuccal,MB2)根管的发生率。方法:选择95名进行CBCT扫描的患者,共计180颗上颌第一磨牙,观察近颊根根管形态、MB2根... 目的:通过锥体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成像系统分析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根管形态及第二(second mesiobuccal,MB2)根管的发生率。方法:选择95名进行CBCT扫描的患者,共计180颗上颌第一磨牙,观察近颊根根管形态、MB2根管的发生率、左右侧发生比率及男女发生比率差异。结果:上颌第一磨牙近颊根管形态以III型为主,MB2根管发生率为79.4%,左右侧发生比率无统计学差异(P=0.846),男性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P=0.043)。结论:上颌第一磨牙近颊根MB2根管的发生率较高,可通过CBCT有效的发现MB2根管,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体束CT 上颌第一磨牙 近中颊根第二根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结合锥束CT检测上颌磨牙遗漏根管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童方丽 谢成婕 陈蕾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12期1179-1182,共4页
目的:评价X线结合锥束CT应用于根管再治疗中寻找上颌磨牙遗漏根管的临床效果,探讨上颌磨牙最容易遗漏根管的类型。方法:123例X线怀疑有根管遗漏需行根管再治疗的上颌磨牙,拍摄CBCT,记录上颌磨牙最容易遗漏的根管类型。按照随机化分组的... 目的:评价X线结合锥束CT应用于根管再治疗中寻找上颌磨牙遗漏根管的临床效果,探讨上颌磨牙最容易遗漏根管的类型。方法:123例X线怀疑有根管遗漏需行根管再治疗的上颌磨牙,拍摄CBCT,记录上颌磨牙最容易遗漏的根管类型。按照随机化分组的原则分为2组,第1组61例,第2组62例。第1组根据X线检查结果,手术显微镜下探寻遗漏根管。第2组根据X线及CBCT检查结果,判断根管遗漏的数目及位置,手术显微镜下探寻遗漏根管。分别记录第1组和第2组上颌磨牙遗漏根管的检出率,比较其有无差异。结果:第1组61例患牙中53例通过CBCT确诊为遗漏根管,其中43例显微镜下寻找到遗漏根管,第2组62例患牙中51例通过CBCT确诊为遗漏根管,其中48例显微镜下寻找到遗漏根管。第2组对于遗漏根管的发现率(48/51)高于第1组(43/53),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上颌第一磨牙和上颌第二磨牙最容易遗漏根管均为MB2。结论:X线结合锥束CT,有助于帮助发现遗漏根管,提高根管再治疗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管再治疗 锥形束 CT 上颌磨牙 遗漏根管 手术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体束CT对维吾尔族成人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的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梁学萍 张洋洋 +2 位作者 孙玉亮 戴永刚 赵今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94-296,共3页
目的:通过锥体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phy,CBCT)成像系统对新疆维吾尔族成人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的发生率及其形态特征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来我院体检且下颌牙列完整的100名维吾尔族成人,进行CBCT扫描,观察下颌第二磨牙的根管形... 目的:通过锥体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phy,CBCT)成像系统对新疆维吾尔族成人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的发生率及其形态特征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来我院体检且下颌牙列完整的100名维吾尔族成人,进行CBCT扫描,观察下颌第二磨牙的根管形态。结果:C形根管的发生率为15.0%,C形根管类型变化多样。结论:C形根管在下颌第二磨牙有较高的发生率,且解剖形态存在较大差异。CBCT在C形根管的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为维吾尔族成人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的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体束CT 下颌第二磨牙 C形根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第二恒磨牙C形根管系统的锥体束CT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李文婷 曾红燕 赵颖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8期760-762,共3页
目的:采用三维锥体束CT成像系统探讨下颌第二恒磨牙C形根管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38名门诊患者/476颗下颌第二恒磨牙的CBCT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下颌第二恒磨牙,观察C形根管的发生率。结果:存在C形根管的下颌第二恒磨牙共191颗,发生率40... 目的:采用三维锥体束CT成像系统探讨下颌第二恒磨牙C形根管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38名门诊患者/476颗下颌第二恒磨牙的CBCT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下颌第二恒磨牙,观察C形根管的发生率。结果:存在C形根管的下颌第二恒磨牙共191颗,发生率40.12%;左右两侧同时发生C形根管的概率为31.9%;左右侧发生比率无统计学差异;男女发生比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形根管在下颌第二恒磨牙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CBCT影像技术能在诊疗过程中为临床医师提供更直观,更准确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第二恒磨牙 C形根管 三维锥体束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吾尔族上颌中切牙牙根直径及根管管径的增龄性变化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吴龙 孟凡琦 +1 位作者 戴永刚 赵今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85-1188,共4页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对维吾尔族上颌中切牙牙根直径及根管管径与年龄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收集360例维吾尔族患者右上颌中切牙的CBCT影像资料,年龄15~74岁,以10岁为间隔分为6组,测量釉牙骨质界距根...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对维吾尔族上颌中切牙牙根直径及根管管径与年龄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收集360例维吾尔族患者右上颌中切牙的CBCT影像资料,年龄15~74岁,以10岁为间隔分为6组,测量釉牙骨质界距根尖3/4处的牙根直径及根管管径,对测量结果的性别差异及与年龄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牙根直径:男性(6.14±0.348)mm,女性(5.89±0.396)mm;根管管径:男性(1.51±0.344)mm,女性(1.25±0.316)mm;根管管径与牙根直径的比值:男性(0.25±0.059),女性(0.21±0.057),性别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管管径与牙根直径的比值和年龄具有负相关性(R=-0.659,P<0.05)。结论:维吾尔族上颌中切牙根管管径与年龄具有相关性,在性别间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中切牙 根管管径 增龄性变化 维吾尔族 锥形束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形束CT在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治疗前中后的应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亚丽 李霞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1-183,共3页
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存在根管变异和不规则峡区,容易造成根管清理不彻底和充填不足。锥形束CT(CBCT)可清晰地显示C形根管在矢状面、冠状面和横断面的解剖形态。CBCT空间分辨率高,图像清晰;可选择合适的视野,小视野图像更清晰;可以光盘... 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存在根管变异和不规则峡区,容易造成根管清理不彻底和充填不足。锥形束CT(CBCT)可清晰地显示C形根管在矢状面、冠状面和横断面的解剖形态。CBCT空间分辨率高,图像清晰;可选择合适的视野,小视野图像更清晰;可以光盘形式最大限度的保存图像信息,方便临床医生在计算机上多层面、多方位的仔细观察;金属伪影少,辐射剂量低,扫描时间短;所显示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图像的矢状面、冠状面和横断面无前后重叠、无变形和无放大等情况,可为了解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形态提供清晰的三维影像。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预备的难度主要有相对独立的根管间有大量的副根管、交通支和根管弯曲,传统器械难以进入峡区;将显微镜和CBCT共同使用,可提高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的治疗效果。在根管预备前行CBCT检查,可提醒术者避免过度切削并防止侧穿。本文就CBCT在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治疗前中后的应用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C形根管 下颌第二磨牙 根管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3038例CBCT影像资料中牙内陷患病率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胡雪 段涛 +3 位作者 尹硕 谢金芳 张颖丽 刘霞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40-844,共5页
目的:探讨2019年1~12月吉林省口腔疾病患者中牙内陷患病率和影像表现,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基础。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吉林大学口腔医院共3038例患者CBCT资料。观察到患牙类牙釉质密度影像由冠方向根方凹陷或可形成根管样结构时,记... 目的:探讨2019年1~12月吉林省口腔疾病患者中牙内陷患病率和影像表现,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基础。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吉林大学口腔医院共3038例患者CBCT资料。观察到患牙类牙釉质密度影像由冠方向根方凹陷或可形成根管样结构时,记录患牙牙位,内陷程度及患者的性别。结果:在符合条件的3038例患者影像资料中共发现90例牙内陷患者,牙内陷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3.00%。双侧牙内陷病例48例,单侧牙内陷病例42例。检测样本中总牙数67543颗,其中牙内陷患牙共139颗,可知牙患病率约为0.21%。根据Oehler’s牙内陷分类法分组,发现OehlersⅠ型牙内陷患牙数最高,约占总患牙数的71.94%。上颌侧切牙发生牙内陷最多,约占87.05%。根据牙位分析可知牙内陷患牙多集中于上颌前牙区。通过秩和检验和χ^(2)检验可得牙内陷的发生以及严重程度与性别无明显相关。结论:牙内陷并没有以往认为的那样罕见,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适当采用新技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内陷 牙体发育异常 发病率 根管治疗 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 上颌侧切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锥形束CT对成人上颌前磨牙牙根和根管系统形态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金艳 郑雨燕 +1 位作者 马丽辉 何飞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8期753-756,共4页
目的:运用锥形束CT(CBCT)观察中国人群上颌前磨牙的牙根和根管系统的解剖形态,为临床根管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选择200名患者的双侧上颌前磨牙(上颌第一前磨牙、上颌第二前磨牙各358颗)的CBCT扫描数据,使用NNT软件分析上颌第一、... 目的:运用锥形束CT(CBCT)观察中国人群上颌前磨牙的牙根和根管系统的解剖形态,为临床根管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选择200名患者的双侧上颌前磨牙(上颌第一前磨牙、上颌第二前磨牙各358颗)的CBCT扫描数据,使用NNT软件分析上颌第一、第二前磨牙的牙根数、根管数、根管分型以及双侧对称情况。结果:上颌第一前磨牙主要为单根(65.92%)和双根(33.80%)。上颌第二前磨牙主要为单根(93.85%)。上颌第一前磨牙的根管系统主要为双根管(84.36%)。上颌第二前磨牙的根管系统单、双根管比例接近(分别为52.79%和46.08%)。上颌第一前磨牙主要根管分型为:Ⅳ型(48.32%)、Ⅱ型(24.30%)和Ⅰ型(12.56%)。上颌第二前磨牙主要根管分型为:Ⅰ型(51.68%)、Ⅱ型(21.51%)和Ⅳ型(14.25%)。上颌第一、第二前磨牙的根管分型左右对称(对称率分别为74.57%和81.29%)。上颌前磨牙根管系统的主要变异为:管间交通支、颊根C形根管和多根管(树形根管或神经根样根管)。结论:上颌第一、第二前磨牙的根管系统主要为单根管和双根管。术前了解根管形态的变异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上颌前磨牙 根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体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探查方法比较 被引量:2
11
作者 宗娟娟 胡晓菁 +1 位作者 黄美贞 金幼虹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36-438,共3页
采用根管显微镜下直接探查法、显微CT扫描法及离体牙硬组织切片法观察48颗离体人类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的发生率,结果分别为52.1%、77.1%及72.9%。根管形态多不规则。
关键词 上颌第一磨牙 近中颊根第二根管 显微CT 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第一恒磨牙近颊根管解剖形态的显微CT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丹 牛赟 彭彬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8期769-771,共3页
目的:运用显微CT技术观察上颌第一恒磨牙近颊根管的解剖形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资料。方法:收集36颗离体人上颌第一恒磨牙,进行显微CT扫描及三维重建,观察其近颊根管的根管数目与根管形态。结果:近颊根管双根管检出率为78%,根管形态按W... 目的:运用显微CT技术观察上颌第一恒磨牙近颊根管的解剖形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资料。方法:收集36颗离体人上颌第一恒磨牙,进行显微CT扫描及三维重建,观察其近颊根管的根管数目与根管形态。结果:近颊根管双根管检出率为78%,根管形态按Weine法分为4型:Ⅰ~Ⅳ型的百分比依次为22%、33%、28%和17%,侧副根管的检出率为75%。结论:显微CT显示上颌第一恒磨牙近颊根管的双管及侧副根管发生率高,解剖形态复杂,在临床治疗中应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CT 三维重建 上颌第一恒磨牙 近颊根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第二磨牙弯曲单根单根管1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瑶 惠曦 黄定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4-105,共2页
上颌第二磨牙单根单根管发生率低,弯曲单根单根管更罕见。本文报道1例弯曲单根单根管上颌第二磨牙,并使用锥形束CT评估其三维根管形态。
关键词 上颌第二磨牙 根管 锥形束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形束CT观察上颌第二恒磨牙近中颊根根管形态 被引量:5
14
作者 廖元元 钟晓波 刘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62-365,共4页
目的利用锥形束CT观察并评估上颌第二恒磨牙近中颊根根管形态。方法收集551例上颌第二恒磨牙患者的锥形束CT资料,记录性别、年龄、牙位、近颊根根管数目和形态,采用Vertucci分类法记录根管构型,并记录根管弯曲位置、弯曲方向和弯曲角度... 目的利用锥形束CT观察并评估上颌第二恒磨牙近中颊根根管形态。方法收集551例上颌第二恒磨牙患者的锥形束CT资料,记录性别、年龄、牙位、近颊根根管数目和形态,采用Vertucci分类法记录根管构型,并记录根管弯曲位置、弯曲方向和弯曲角度。结果 551例中,近中颊根第二根管(MB2)的发生率为25.41%(140/551),男性多于女性;上颌第二恒磨牙近中颊根根管大多向远中及腭侧弯曲,弯曲根管占87.54%(604/690),57.57%(397/690)的弯曲发生在根中1/3,重度弯曲占19.28%(133/690)。结论上颌第二恒磨牙近中颊根MB2的发生率较高,中、重度弯曲根管较多。锥形束CT可在各层面显示根管系统解剖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 恒磨牙 根管 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锥形束CT对华南地区924颗下颌第1磨牙的根管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慈博雯 吴补领 +3 位作者 麻丹丹 林思豆 严玲玲 黄文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61-265,共5页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观察下颌第1磨牙的根管解剖形态,为临床根管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由两名牙体牙髓专业医生筛选我院口腔科自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进行CBCT检查的500名患者,共计924颗下颌第1磨...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观察下颌第1磨牙的根管解剖形态,为临床根管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由两名牙体牙髓专业医生筛选我院口腔科自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进行CBCT检查的500名患者,共计924颗下颌第1磨牙的影像资料,分别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牙位、根管构型及钙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24名存在双侧下颌第1磨牙的患者中,76.2%(323)根管构型完全对称。924颗下颌第1磨牙中,双根率为76.7%(709),3根率即远舌根发生率为23.3%(215);近中根最常见根管类型为Vertucci Ⅳ型,占71.97%(665),其次为Ⅱ型,占23.70%(219);远中根最常见根管类型为Ⅰ型,占49.35%(458),其次为Ⅳ型占31.82%(292)。存在远舌根时,远舌根管口与远颊根管口距离为(2.94±0.27)mm。下颌第1磨牙根管钙化率与年龄有关,老年人钙化率高,中年人次之。结论华南地区人群下颌第1磨牙根管形态多样,变异性较大;CBCT是观察根管形态的有效工具,可以为根管治疗提供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下颌第1磨牙 根管形态 远舌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CT在根管峡区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苏征 范兵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显微CT在根管峡区形态定性定量研究中的应用。方法:收集单根上颌前磨牙,显微CT扫描及三维重建后,筛选出五颗有根管峡区的牙,分析峡区横断面百分比以及横断面峡区类型,测量峡区至釉牙骨质界距离(DCEJ)以及至解剖根尖距离(DApex)... 目的:探讨显微CT在根管峡区形态定性定量研究中的应用。方法:收集单根上颌前磨牙,显微CT扫描及三维重建后,筛选出五颗有根管峡区的牙,分析峡区横断面百分比以及横断面峡区类型,测量峡区至釉牙骨质界距离(DCEJ)以及至解剖根尖距离(DApex),并分析峡区根管的结构模型指数(SMI)。结果:峡区横断面百分比为81.8%,其中完全峡区(CI)占72.8%,部分峡区(PI)占9%;DCEJ为(0.79±0.55)mm,DApex为(1.55±0.86)m;峡区根管的SMI为1.20±0.43。结论:显微CT结合三维重建技术能够对根管峡区形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是研究根管峡区较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管峡区 显微CT 三维重建 上颌前磨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形束CT应用于下颌第一恒磨牙远中舌根弯曲度的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杨英泽 蒋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2170-2173,共4页
目的:采用锥形束CT(CBCT)研究下颌第一恒磨牙的远中舌根弯曲度。方法:用CBCT观察513例患者选取所获的下颌第一恒磨牙远中舌根(共230例)进行三维重建,使用自导的NNT图像分析软件,采集牙齿在近远中向和颊舌向的图像。用Schneider法进行弯... 目的:采用锥形束CT(CBCT)研究下颌第一恒磨牙的远中舌根弯曲度。方法:用CBCT观察513例患者选取所获的下颌第一恒磨牙远中舌根(共230例)进行三维重建,使用自导的NNT图像分析软件,采集牙齿在近远中向和颊舌向的图像。用Schneider法进行弯曲度测量。结果:下颌第一恒磨牙远中舌根的发生率为30.38%。用Schneider法测得远中舌根颊舌向弯曲度为(13.27±8.57)°,近远中向弯曲度为(30.96±11.63)°。远中舌根在颊舌向观上大多为直根管或中度弯曲,邻面观基本为重度弯曲。远中舌根弯曲位置最常见于根中1/3,其次为根尖1/3,最不常见于冠1/3。结论:下颌第一恒磨牙远中舌根发生率高,形态弯曲,CBCT是有效观察下颌磨牙远中舌根形态的工具,为根管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下颌第一磨牙 远中舌根 弯曲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锥形束CT对下颌第一磨牙近颊根管壁厚度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单姗 张文欣 +2 位作者 葛久禹 刘澍 王铁梅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79-783,共5页
目的:应用锥形束CT探讨在体下颌第一磨牙近颊根管壁厚度的对称性,以及与年龄、性别及根分叉水平的关系。方法:200位患者按年龄分组,测量近颊根管在不同根分叉水平下各壁厚度并分析。结果:双侧下颌第一磨牙近颊根管壁厚度无显著差异(P>... 目的:应用锥形束CT探讨在体下颌第一磨牙近颊根管壁厚度的对称性,以及与年龄、性别及根分叉水平的关系。方法:200位患者按年龄分组,测量近颊根管在不同根分叉水平下各壁厚度并分析。结果:双侧下颌第一磨牙近颊根管壁厚度无显著差异(P>0.05),随年龄增长各壁厚度均增加,仅远中壁有显著差异(P<0.05);颊侧壁与近中壁厚度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P>0.05),距离根分叉越远壁越薄;而远中壁在根分叉下3 mm处最薄,男性为(0.77±0.10)mm,女性为(0.76±0.07)mm,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双侧下颌第一磨牙近颊根管壁厚度具有对称性,远中危险区增龄性变化及性别差异更为明显。在根分叉下3 mm处,远中危险区厚度最薄。对于年轻的女性患者,预备近颊根管时应避免过度切削远中牙本质,以防穿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第一磨牙 根管壁厚度 锥形束CT 根管预备 增龄性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第一恒磨牙四根管检出率及解剖形态的锥形束CT检查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银珑 楚金普 +2 位作者 闫波 徐力 姜文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59-562,共4页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研究下颌第一恒磨牙四根管在人群中的发生率以及根管系统和髓室底的解剖特点。方法:利用按照纳入标准取得的180例患者的CBCT图像资料,观察下颌第一恒磨牙四根管的发生率(包括个体发生率、牙齿发生率)及左右对称...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研究下颌第一恒磨牙四根管在人群中的发生率以及根管系统和髓室底的解剖特点。方法:利用按照纳入标准取得的180例患者的CBCT图像资料,观察下颌第一恒磨牙四根管的发生率(包括个体发生率、牙齿发生率)及左右对称率。然后筛选出具有四根管的下颌第一恒磨牙,根据牙根数目不同分为三根型组和两根型组,每组随机抽取25例样本,利用Kodak Dental 6.12.10软件对图像进行重建,对两组的根管系统进行分型,观察根管口水平的髓室横断面,测量2组根管口水平近颊至近舌、近颊至远颊、远舌至远颊、远舌至近舌根管口的距离。结果:下颌第一恒磨牙四根管的牙齿发生率和个体发生率分别为45.1%(119/264牙)和43.3%(78/180人)。男性组左右相关系数为0.635,女性组为0.574。近中根以2-2-2型根管为主,在三根型组发生率为68.0%(17/25),两根型组为76.0%(19/25);1-1-1型根管常见于三根型的远颊根、远舌根,发生率均为100.0%(25/25)。两根型下颌第一恒磨牙的远中根比较常见的为2-2-2型和2-2-1型,发生率依次是32.0%(8/25)、28.0%(7/25)。远颊与远舌根管口的间距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69,P<0.001)。结论:CBCT成像可以反映下颌第一恒磨牙四根管的解剖形态,为下颌第一恒磨牙的根管治疗提供了准确的影像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下颌第一恒磨牙 根管解剖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研究上颌恒磨牙根管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
作者 朱华玲 颜愈佳 邹玲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6期699-705,共7页
上颌恒磨牙的牙根和根管解剖形态复杂,根管变异发生率和根管治疗率均较高,是临床根管治疗相关研究的焦点。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BCT)的图像分辨率高,可提供三维影像,是研究根管系统解剖较为准确的方法。本文对近年来不同国家和人种... 上颌恒磨牙的牙根和根管解剖形态复杂,根管变异发生率和根管治疗率均较高,是临床根管治疗相关研究的焦点。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BCT)的图像分辨率高,可提供三维影像,是研究根管系统解剖较为准确的方法。本文对近年来不同国家和人种的一般和特殊的上颌恒磨牙牙根及根管系统解剖形态的CBCT研究进行回顾,总结了不同牙根及根管形态发生率和对称性及其与性别的关系,以期为相关临床工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恒磨牙 根管形态 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