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发展轨迹及其阶段特征探论 被引量:16
1
作者 孙建华 文晓明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8-75 124,共8页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虽没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但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得以孕育提供了必要前提;十月革命后的两年间成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孕育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萌发奠定了现实基础;此后,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虽没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但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得以孕育提供了必要前提;十月革命后的两年间成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孕育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萌发奠定了现实基础;此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大致经历了萌发期、攀升期、形成期、巩固期、推进期、奋进期、曲折期、挫折期、徘徊期、开拓期、丰富期、发展期等12个阶段。从孕育期到发展期的各个阶段分别呈现了自然、应然、使然、必然、阶进、骤进、升进、冒进、负进、求实、夯实、盈实、务实的显著特征,总体上是随着时代变迁和实践转换演绎了一个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大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 通史 思想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仇与征服:马克思早期作品《乌兰内姆》中的情节与主题 被引量:1
2
作者 聂锦芳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6-103,共8页
在表征马克思思想起源的主要作品中,《乌兰内姆》的文体形式很特殊,其故事情节无可考证,但其中无疑有在西方流传很广的"浮士德形象"的痕迹,所涉及和讨论的人生议题则十分重大,重大而无解,所以马克思自己标明这是一出"悲... 在表征马克思思想起源的主要作品中,《乌兰内姆》的文体形式很特殊,其故事情节无可考证,但其中无疑有在西方流传很广的"浮士德形象"的痕迹,所涉及和讨论的人生议题则十分重大,重大而无解,所以马克思自己标明这是一出"悲剧"。如果仔细地研读文本,一方面我们可以感受到马克思受欧洲人文经典和浪漫派思潮的强烈影响,另一方面又可以发现其中无疑也包括了他当时对人性矛盾和人生"悲剧"的独特理解。正是这些内容构成了他思想起源期的真实状态,也奠定了他以后思想走向的人文底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马克思早期思想 《乌兰内姆》 浮士德形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早期弱势群体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百顺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38-43,共6页
马克思在其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阅历背景下生成了自己早期弱势群体思想,主要包括:弱势群体应该享有生活的尊严与生存权利、享有制度的公平对待、享有法律的平等保护以及国家应该对弱势群体的权益负有责任等。马克思早期弱势群体思... 马克思在其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阅历背景下生成了自己早期弱势群体思想,主要包括:弱势群体应该享有生活的尊严与生存权利、享有制度的公平对待、享有法律的平等保护以及国家应该对弱势群体的权益负有责任等。马克思早期弱势群体思想对我们当下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解决弱势群体的民生问题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早期 弱势群体思想 民生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生态思想与批评生态的当下建设 被引量:1
4
作者 詹艾斌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1-77,共7页
马克思的学说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思想,其核心价值指向是和谐,是唯物史观视域中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的和谐统一。和谐是当代文化的根本性价值诉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高度重视构建与之... 马克思的学说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思想,其核心价值指向是和谐,是唯物史观视域中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的和谐统一。和谐是当代文化的根本性价值诉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高度重视构建与之相协调、相适应的和谐文化。期望解决当前文学批评生态的严重"失衡"问题,需要学界充分借鉴马克思生态思想的精神指向,建构具有丰富辩证智慧的在人本性基础之上的和谐批评生态,使文学批评成为一种真正的先进文化。而在这之中,在唯物史观视野之内,人、人的建设,无疑也就成为了当前文学批评实践与批评理论建构的出发点,当然,它也是当下和谐批评生态建构的出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的生态思想 批评生态 和谐 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出早期马克思》驳议——与旷平山先生商榷
5
作者 姚定一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12,共8页
  针对旷平山先生在《哲学研究》2004年12期上发表的文章《走出早期马克思》一文,笔者提出三个值得商榷的观点,即如何正确估价我国学界当前对早期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研究、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是否达到科学揭示“人之...   针对旷平山先生在《哲学研究》2004年12期上发表的文章《走出早期马克思》一文,笔者提出三个值得商榷的观点,即如何正确估价我国学界当前对早期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研究、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是否达到科学揭示“人之谜”的理论高度和“人化自然”只是自然界发展史上一定阶段的自然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早期 哲学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罗茨纳赫笔记》的历史学研究及其思想史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邓安琪 卜祥记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1-67,共7页
对马克思《克罗茨纳赫笔记》这一早期文本,国内外学界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在既有的研究中也存在着过分拔高或贬低其思想史地位两种倾向。从马克思早期思想的转变这一思想史课题出发,我们应该看到:不能过高估计《克罗茨纳赫笔记》在马... 对马克思《克罗茨纳赫笔记》这一早期文本,国内外学界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在既有的研究中也存在着过分拔高或贬低其思想史地位两种倾向。从马克思早期思想的转变这一思想史课题出发,我们应该看到:不能过高估计《克罗茨纳赫笔记》在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中的地位,但这绝不意味着可以忽视这一早期文本在马克思思想转变历程中的重要作用。《克罗茨纳赫笔记》的历史学研究本质上从属于马克思对“市民社会和国家关系问题”的考察,并因此蕴含着马克思哲学唯物主义立场转变的基因。同时,这一研究促使了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体系中关于国家和法律问题的立场的批判与质疑,并逐渐发现资产阶级政治解放的历史真相,从而为向共产主义政治立场的转变奠定了思想基础。对这一历史学文本及其思想史意义的研究,应当被看作考察马克思早期思想转变历程、弥合所谓“青年马克思”与“成熟马克思”断裂的重要一环。此外,这一笔记也表明,马克思早期思想的转变并非简单的是费尔巴哈哲学外部影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茨纳赫笔记》 哲学批判 政治立场 马克思早期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侯外庐对王夫之思想研究的杰出贡献——纪念侯外庐诞辰110周年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君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1-65,共5页
在王夫之思想研究中,侯外庐是系统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的先行者。在分析了思想的背景、渊源、体系等问题后,他认为王夫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总结者之一,并且其思想中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近代转向,属于中国早期启蒙思潮。这是侯外庐思想史... 在王夫之思想研究中,侯外庐是系统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的先行者。在分析了思想的背景、渊源、体系等问题后,他认为王夫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总结者之一,并且其思想中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近代转向,属于中国早期启蒙思潮。这是侯外庐思想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又是中国近代史学发展的缩影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侯外庐 王夫之思想研究 杰出贡献 早期启蒙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