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4篇文章
< 1 2 9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8~65岁人群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皮肤试验应用剂量及在3~17岁和66~75岁人群中的安全性:一项随机、盲法、阳性对照Ⅱ期临床试验
1
作者 王敬 王庆枫 +5 位作者 荆玮 王宇津 王雪钰 黄海荣 初乃惠 聂文娟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40-845,共6页
背景:结核菌素皮肤试验使用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广泛用于结核病筛查,但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无法明确区分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卡介苗免疫和活动性结核病。因此,需要开发更准确的结核病诊断方法。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由结核分枝杆菌标... 背景:结核菌素皮肤试验使用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广泛用于结核病筛查,但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无法明确区分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卡介苗免疫和活动性结核病。因此,需要开发更准确的结核病诊断方法。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由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的早期分泌靶抗原6(ESAT-6)和培养滤液蛋白10(CFP-10)蛋白组成,具有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结核病和卡介苗接种后状态的作用。方法:研究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采用随机、盲法、同类制品对照的同体双臂皮试设计,比较不同剂量组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对照试剂在18~65岁结核病患者中的敏感度及健康受试者、非结核性肺部疾病患者中的特异度;计算不同剂量组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试验药物的最佳诊断试验分界值;分别评价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对照试剂及γ干扰素释放试验3种检测试剂的一致率,同时评价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的安全性。第二阶段采用开放性、单臂研究设计,受试者单臂给药,评价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在3~17岁和66~75岁人群中应用的安全性。讨论:本研究旨在对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用于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和结核病诊断的评估和用药安全性评价,期望通过临床研究,将基于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的结核病诊断技术手段推广到更广泛的人群和临床应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重组融合蛋白质类 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红侧耳原生质体细胞融合选育高产菌丝蛋白菌株 被引量:1
2
作者 魏荷芬 潘晶 +4 位作者 张健 温庆仕 刘庆国 唐成伦 周萍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7-153,共7页
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全球范围内对优质蛋白质的需求日益增强,通过食用菌育种技术培育高产、高蛋白的优质菌株,将菌丝体蛋白用作新的蛋白质来源,可以缓解蛋白质短缺的问题。该研究以桃红侧耳GXGD-13-1为原始菌株,通过原生质体细胞融合技... 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全球范围内对优质蛋白质的需求日益增强,通过食用菌育种技术培育高产、高蛋白的优质菌株,将菌丝体蛋白用作新的蛋白质来源,可以缓解蛋白质短缺的问题。该研究以桃红侧耳GXGD-13-1为原始菌株,通过原生质体细胞融合技术,提高桃红侧耳菌丝体的蛋白质产量。菌丝体的细胞壁在组合酶M2中酶解3 h,释放的原生质体利用250 g/L的聚乙二醇为融合剂进行聚集融合,最终融合率达到53%,有效克服了桃红侧耳四极性的交配系统亲和率低的育种壁垒。融合再生后的菌株经过选育高产菌丝蛋白菌株的初筛和复筛,得到融合菌株R-1,经凯氏定氮仪测定,计算其菌丝体蛋白质产量比原始菌株GXGD-13-1提高约23%。该文的实验工作,证明了原生质体细胞融合育种技术对选育高产菌丝体蛋白质菌株的有效性,为满足不断增长的蛋白质需求提供新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红侧耳 原生质体 细胞融合 蛋白 酶解 聚乙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牛分枝杆菌融合蛋白ESAT6-CFP10-TB27.4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3
作者 姜美奇 赵文娟 +11 位作者 许淑芸 魏京京 黎雪勤 徐雪可 周霞 吴桐忠 王莉莉 韩猛立 张星星 张倩 钟发钢 黄新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80-486,515,共8页
为建立检测牛分枝杆菌(MB)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本研究选取MB ESAT6、CFP10和TB27.4基因,通过柔性linker(GGGGS)连接,克隆至pET-32a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ET-32a-EC-27.4,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后,将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并在不同温... 为建立检测牛分枝杆菌(MB)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本研究选取MB ESAT6、CFP10和TB27.4基因,通过柔性linker(GGGGS)连接,克隆至pET-32a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ET-32a-EC-27.4,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后,将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并在不同温度和时间下经IPTG诱导表达并超声破碎。采用镍亲和层析方法纯化重组EC-27.4蛋白(rEC-27.4)后,通过SDS-PAGE检测rEC-27.4的表达及纯化效果,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其反应原性。SDS-PAGE结果显示,当IPTG浓度为0.3 mmol/L,温度为16℃时,诱导rEC-27.4的表达量最高且其以可溶性形式表达,且纯化后在75 ku处出现单一目的条带。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75 ku处出现特异性条带。经BCA试剂盒测定rEC-27.4的浓度为0.852 mg/mL。以纯化的该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采用棋盘法优化各反应条件,初步建立检测MB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采用优化后的间接ELISA方法分别检测MB阳性和阴性血清以及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副结核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布鲁氏菌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等阳性牛血清,评估该方法的特异性;将MB阳性血清2倍倍比稀释(1:50~1:6400)后,采用本研究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检测,评估该方法的敏感性;以同批次和不同批次表达的rEC-TB27.4分别包被ELISA板,采用优化的间接ELISA方法检测5份MB阳性血清和3份阴性血清,评估该方法的重复性。结果显示,该方法仅能检测到MB阳性血清,其他相关细菌及病毒阳性血清均为阴性结果;牛分枝杆菌阳性血清1:400稀释时仍为阳性结果;该方法对8份血清的批内、批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7%。采用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检测377份临床牛血清样品,并同时采用动物结核分枝杆菌夹心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及PPDB皮肤试验(TST)和BTB IFN-γ释放试验(IGRA)检测,结果显示,该间接ELISA方法的阳性检测率为6.90%(26/377),阴性样品数为351份;夹心ELISA试剂盒的阳性检测率为7.43%(28/377),阴性样品数为349份;TST和IGRA的阳性检测率均为52.52%(198/377),阴性样品数均为179份。本研究建立的间接ELISA与夹心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的阳性和阴性符合率分别为53.6%和96.8%;与TST和IGRA的阳性和阴性符合率均为11.1%和97.8%。本研究基于MB r EC-27.4建立的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特异性较强、敏感性较高、重复性较好,在MB所致牛结核的早期检测中有一定的优势,为牛结核的检测和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分枝杆菌 ESAT6-CFP10-TB27.4融合蛋白 原核表达 间接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场核磁共振与近红外数据融合的豆粕蛋白质含量预测模型
4
作者 任国薇 郑圣国 +2 位作者 卢丙 陆道礼 陈斌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6-163,共8页
在低场核磁共振与近红外光谱特征层数据融合的基础上建立豆粕蛋白质含量的预测模型,实现对豆粕生产过程中蛋白质含量的快速检测。采集待测样品的低场核磁共振与近红外光谱数据,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利用连续投影算法(SPA)提取低场核磁共... 在低场核磁共振与近红外光谱特征层数据融合的基础上建立豆粕蛋白质含量的预测模型,实现对豆粕生产过程中蛋白质含量的快速检测。采集待测样品的低场核磁共振与近红外光谱数据,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利用连续投影算法(SPA)提取低场核磁共振与近红外光谱的特征变量,应用偏最小二乘法、BP神经网络、麻雀搜索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SSA-BP),融合筛选出的特征变量,建立豆粕蛋白质含量预测模型。将低场核磁共振数据、近红外光谱数据单独建模与两种技术数据融合后构建的模型相比较,两种技术数据融合构建的SSA-BP模型效果最优,校正集决定系数为0.9830,校正集均方根误差为0.1273,验证集决定系数为0.9564,验证集均分根误差为0.2039。综上,本方法能够实现豆粕蛋白质含量的快速、无损及准确定量检测,也验证了低场核磁共振与近红外数据融合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 低场核磁共振 近红外 特征层融合 豆粕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融合蛋白2:潜在的药物靶点
5
作者 帅育兵 王秋丹 +1 位作者 何田玉 曹丽娟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线粒体融合蛋白2(mitofusin2,MFN2)定位于线粒体外膜,是参与线粒体融合以及维持线粒体形态的关键因子。由于MFN2在细胞内的功能多样性,其参与多种疾病进展,尤其在2型腓骨肌萎缩症中,以MFN2为靶点的药物研发正在成为热点。本文对MFN2的... 线粒体融合蛋白2(mitofusin2,MFN2)定位于线粒体外膜,是参与线粒体融合以及维持线粒体形态的关键因子。由于MFN2在细胞内的功能多样性,其参与多种疾病进展,尤其在2型腓骨肌萎缩症中,以MFN2为靶点的药物研发正在成为热点。本文对MFN2的功能以及在多种疾病中的作用进行了回顾,并概述了针对MFN2的药物开发现现状,总结了目前进入临床前研究阶段的潜在药物分子,以期为MFN2作为靶点的药物研究以及疗法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融合蛋白2 功能 疾病机制 药物靶点 神经系统疾病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光谱数据融合技术快速检测稻米蛋白含量的研究
6
作者 孙慧婷 汪志强 +6 位作者 武金铭 冷辉鹏 潘金鑫 刘木 钟明宇 由嘉芮 刘金明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96-103,共8页
蛋白质含量是衡量稻米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探索利用光谱数据融合技术实现稻米蛋白质含量快速检测的潜力,试验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二进制粒子群优化算法(Improved binary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IBPSO),该算法专门用于拉曼光谱与... 蛋白质含量是衡量稻米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探索利用光谱数据融合技术实现稻米蛋白质含量快速检测的潜力,试验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二进制粒子群优化算法(Improved binary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IBPSO),该算法专门用于拉曼光谱与近红外光谱(R aman-NIR)融合数据的特征波长选择,能有效提升基于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的回归校正模型的预测准确性。采用IBPSO构建的大米蛋白质含量检测模型,其预测决定系数(R_(p)^(2))达到了0.903,预测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prediction,RMSEP)为0.235%,预测平均相对误差(Mean relative error of prediction,MREP)则为2.768%,这些性能指标均优于采用其他4种经典算法进行特征波长选择后所建立的模型。结果表明:IBPSO通过粒子值为“1”二进制位的指导性寻优,能够实现高相关性建模波长变量的高效获取;IBPSO与光谱数据融合技术相结合能够实现大米蛋白质含量的快速检测,为相关在线检测装备的研发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层融合 拉曼光谱 近红外光谱 粒子群算法 稻米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GAS-STING通路和突触融合蛋白17介导的自噬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7
作者 杨航 高安邦 +2 位作者 倪莹 马跃 高名同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9-485,共7页
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CIRI)可进一步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影响其预后。自噬在CIRI的病理过程中是一把“双刃剑”,其不同的激活程度以及在CIRI的不同时期,可对脑组织产生保护或损伤... 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CIRI)可进一步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影响其预后。自噬在CIRI的病理过程中是一把“双刃剑”,其不同的激活程度以及在CIRI的不同时期,可对脑组织产生保护或损伤的相反作用。环鸟苷酸-腺苷酸合酶(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adenosine monophosphate synthase,cGAS)-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TING)通路是先天免疫中重要的效应通路,突触融合蛋白17(syntaxin 17,STX17)是可溶性N-乙基顺丁烯二酰亚胺敏感性因子附着蛋白受体亚家族成员,两者在CIRI过程中对细胞自噬和线粒体自噬均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对cGAS-STING通路和STX17在CIRI中调控自噬的机制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CIRI的干预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鸟苷酸-腺苷酸合酶-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通路 突触融合蛋白17 自噬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LHRH融合蛋白去势注射液对正番鸭生长及性激素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林青松 《福建畜牧兽医》 2025年第4期19-22,共4页
为探讨用重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LHRH)融合蛋白构建的免疫去势注射液对鸭进行免疫去势的效果,选择2月龄正番鸭接种该免疫去势注射液,观察鸭的生长发育状况以及性行为表现。4个月后采集鸭血清测定其性激素水平。剖检观察公鸭睾丸和母鸭... 为探讨用重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LHRH)融合蛋白构建的免疫去势注射液对鸭进行免疫去势的效果,选择2月龄正番鸭接种该免疫去势注射液,观察鸭的生长发育状况以及性行为表现。4个月后采集鸭血清测定其性激素水平。剖检观察公鸭睾丸和母鸭卵巢的发育情况,并对去势鸭的鸭肉品质进行口感鉴定。结果证明采用该免疫去势注射液可以显著降低正番鸭公鸭的睾酮水平和母鸭的雌二醇水平,并有效影响鸭的性行为以及公鸭睾丸和母鸭卵巢的发育,对鸭肉的品质也有明显改善。对鸭的健康状况没有显著影响。表明该重组LHRH融合蛋白去势液可用于番鸭的免疫去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番鸭 重组LHRH融合蛋白 去势注射液 性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在肺结核密切接触者中筛查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效果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徐春华 朱士玉 +7 位作者 胡屹 易可华 宋灿磊 王紫纯 邬勇 王青 杨芊茹 沈鑫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97-902,共6页
目的:探讨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recombinan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fusion protein,EC)皮肤试验在筛查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为进一步优化结核感染检测提供技术建议,了解密切接触者结核分枝... 目的:探讨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recombinan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fusion protein,EC)皮肤试验在筛查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为进一步优化结核感染检测提供技术建议,了解密切接触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TBI)现状。方法:2023年10月23日至11月14日在上海市奉贤区和金山区共选取140名肺结核密切接触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每名研究对象同时采用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和EC皮肤试验进行结核感染检测,采用Kappa值检验两种方法结果一致性,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检测方法之间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40名研究对象,包括男性55例,女性85例;IGRA阳性率为15.00%(21/140),EC皮肤试验阳性率为14.29%(20/140),两种试验方法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9,P=0.866),两种检测方法检测结果为高度一致性;以IGRA作为结核感染的参考标准,EC皮肤试验的敏感度为85.71%(18/21)、特异度为98.32%(117/119)、阳性预测值为90.00%(18/20)、阴性预测值为97.50%(117/120);男性EC阳性率(32.73%,18/55)明显高于女性(2.35%,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983,P<0.001)。结论:EC皮肤试验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可用于肺结核密切接触者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筛查,但受限于使用年龄和接种禁忌证,可采用IGRA对无法进行EC皮肤试验者进行补充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接触者追踪 分枝杆菌感染 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云金芽孢杆菌Cry1A.301-Vip3A融合杀虫蛋白原核表达及生物活性分析
10
作者 杨小艳 韩垚 +2 位作者 吴红 雷开荣 谢树章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046-3055,共10页
【目的】对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的杀虫蛋白基因(Cry1A.301和Vip3A)进行原核融合表达及生物活性分析,为玉米抗虫基因资源发掘和品种创制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利用连接肽构建不同杀虫机理的Cry1A.301和Vip3A融合... 【目的】对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的杀虫蛋白基因(Cry1A.301和Vip3A)进行原核融合表达及生物活性分析,为玉米抗虫基因资源发掘和品种创制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利用连接肽构建不同杀虫机理的Cry1A.301和Vip3A融合基因,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诱导表达,对融合蛋白进行理化性质和结构域预测分析及定量检测,并采用人工饲料混合饲喂法测定融合蛋白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和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frugiperda)的杀虫活性。【结果】构建的融合基因基本骨架为5'-Cry1A.301-Vip3A-3',中间由编码连接肽(8个氨基酸)的核苷酸序列(TCCACCTGCTCCACCTGCTCCACC)组装而成,经诱导表达形成融合蛋白Cry1A.301-Vip3A。该融合蛋白含有1409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157 kD,为稳定的酸性蛋白,包含Cry1A.301和Vip3A蛋白家族的4个特征结构域。Cry1A.301-Vip3A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BL21(DE3)细胞中成功表达,且Cry1A.301和Vip3A蛋白的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饲喂Cry1A.301-Vip3A融合蛋白7 d后,亚洲玉米螟、草地贪夜蛾和棉铃虫幼虫校正死亡率达100.00%。Cry1A.301-Vip3A融合蛋白与Cry1A.301蛋白对亚洲玉米螟的杀虫活性无显著差异,均显著高于Vip3A蛋白(P<0.05,下同)。Cry1A.301-Vip3A融合蛋白、Vip3A蛋白和Cry1A.301蛋白对棉铃虫的杀虫活性无显著差异。Cry1A.301-Vip3A融合蛋白和Vip3A蛋白对草地贪夜蛾的杀虫活性无显著差异,均显著高于Cry1A.301蛋白。【结论】原核表达的Cry1A.301-Vip3A融合蛋白结构稳定,对亚洲玉米螟、棉铃虫和草地贪夜蛾均具有较好的杀虫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云金芽孢杆菌(Bt) 融合蛋白 原核表达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靶向融合蛋白用于新城疫病毒La Sota株对鸭的免疫效率的提高作用
11
作者 李玲 祝博森 +4 位作者 朱婷 商璐 邓碧华 卢宇 徐海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17-2323,共7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双靶向融合蛋白用于新城疫病毒(NDV)La Sota毒株对鸭的免疫效率的提高作用,为提升鸭新城疫免疫防控能力做有益探索。将特异性结合囊膜病毒表面糖蛋白的红藻凝集素(GRFT)与靶向结合禽树突状细胞的纳米抗体分子(VHH)的编码... 本研究旨在探究双靶向融合蛋白用于新城疫病毒(NDV)La Sota毒株对鸭的免疫效率的提高作用,为提升鸭新城疫免疫防控能力做有益探索。将特异性结合囊膜病毒表面糖蛋白的红藻凝集素(GRFT)与靶向结合禽树突状细胞的纳米抗体分子(VHH)的编码基因进行串联表达,经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制备双靶向融合蛋白。利用组氨酸(His)标签纯化GRFT-VHH融合蛋白,采用有限稀释法定量评价融合蛋白与La Sota病毒的结合能力。用饱和结合融合蛋白的La Sota病毒制备疫苗,分组免疫无特定病原体(SPF)雏鸭,监测免疫后血凝抑制(HI)抗体效价以及IL-4、IFN-γ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显示,构建的重组大肠杆菌能够高效表达融合蛋白,经Ni柱纯化回收的GRFT-VHH54、GRFT-VHH74蛋白质量浓度分别为230μg/mL、1350μg/mL,仅需100 ng融合蛋白即可完全结合1×10^(8)半数感染量(EID 50)病毒;NDV+GRFT-VHH54组免疫后21 d HI抗体效价达到7 log 22以上,血清中IL-4和IFN-γ含量分别为80.0 pg/mL、8.8 pg/mL,显著高于NDV单独免疫组(P<0.05)。双靶向融合蛋白GRFT-VHH54能够提高新城疫病毒La Sota株对鸭的免疫效率,可作为免疫增强剂做进一步的开发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融合蛋白 靶向 免疫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蛋白与犬α干扰素的融合表达及抗病毒活性检测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若楠 刘春草 +9 位作者 李航 王真真 贾楠楠 朱杰 李传峰 程松 梁留存 刘光清 王金泉 孟春春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96,共6页
为获得治疗犬病毒性传染病的特效药物,本研究将铁蛋白与犬α干扰素进行融合表达。首先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犬α干扰素序列(IFN2a)合成模板,通过融合PCR连入铁蛋白编码基因的上游,并将该重组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Cold-TF中,获得重组质... 为获得治疗犬病毒性传染病的特效药物,本研究将铁蛋白与犬α干扰素进行融合表达。首先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犬α干扰素序列(IFN2a)合成模板,通过融合PCR连入铁蛋白编码基因的上游,并将该重组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Cold-TF中,获得重组质粒pCold-TF-CaIFN2a-Fe。转化BL21后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鉴定,获得约89 kDa的可溶性重组目的蛋白。重组蛋白经镍柱纯化后,使用犬肾细胞/水疱疹性口炎病毒(MDCK/VSV)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检测抗病毒活性,效价确定为8×104 IU/mg,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 犬α干扰素 融合表达 抗病毒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M-1-Fc融合蛋白对哮喘小鼠Th1/Th2和Th17/Treg免疫失衡的调节 被引量:2
13
作者 曹津萌 卿吉琳 +4 位作者 朱莉雅 魏燕 赵艺莲 叶超 陈治中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9-486,527,共9页
目的制备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黏蛋白结构域1(T cell immunoglobulin domain and mucin domain protein-1,TIM-1)-Fc融合蛋白并探讨TIM-1-Fc融合蛋白对卵白蛋白(ovabumin,OVA)诱导的哮喘小鼠的干预作用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基因工程技... 目的制备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黏蛋白结构域1(T cell immunoglobulin domain and mucin domain protein-1,TIM-1)-Fc融合蛋白并探讨TIM-1-Fc融合蛋白对卵白蛋白(ovabumin,OVA)诱导的哮喘小鼠的干预作用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获得TIM-1-Fc融合蛋白。采用腹腔注射OVA氢氧化铝溶液致敏建立过敏性哮喘小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和TIM-1-Fc干预组。每次干预前20 min,使用40μL卵白蛋白生理盐水溶液(OVA-NS)滴鼻,TIM-1-Fc融合蛋白干预包括TIM-1-Fc滴鼻组(每只小鼠每次给予1μg/40μL TIM-1-Fc滴鼻)和TIM-1-Fc注射组(每只小鼠每次给予6μg/200μL TIM-1-Fc腹腔注射),每天1次,连续7 d,对照组用生理盐水替代。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2(type 2 T helper cells,Th2)、辅助性T细胞17(type 17 T helper cells,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成功构建TIM-1-Fc融合蛋白,成功构建OVA诱导的过敏性哮喘小鼠模型。与哮喘组相比,TIM-1-Fc融合蛋白干预后显著减轻了哮喘小鼠气道炎性损伤和肺组织损伤;TIM-1-Fc融合蛋白干预能显著降低外周血中TIM-1^(+)CD4^(+)T细胞和TIM-1^(+)Th17细胞比例,使TIM-1^(+)Treg细胞增多,显著降低Th2、Th17细胞比例,提高Treg细胞比例,调节哮喘中Th1/Th2和Th17/Treg免疫失衡。结论TIM-1-Fc融合蛋白改善OVA诱导的过敏性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和肺组织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TIM-1-Fc融合蛋白对Th1/Th2和Th17/Treg的免疫调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M-1 TIM-1-Fc融合蛋白 过敏性哮喘 TH1/TH2 TH17/TRE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融合蛋白Mfn2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任瑷珲 梁宇彬 卓文燕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0-247,共8页
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作为调节线粒体融合的关键因子,通过调控线粒体的融合裂变过程来维持线粒体数量、结构和生物功能等动态变化,线粒体动力学的稳态是调节细胞器功能的前提,线粒体功能障碍是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D)在内的神经退行性疾... 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作为调节线粒体融合的关键因子,通过调控线粒体的融合裂变过程来维持线粒体数量、结构和生物功能等动态变化,线粒体动力学的稳态是调节细胞器功能的前提,线粒体功能障碍是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D)在内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特征之一。在AD患者的大脑中,β-淀粉样蛋白(Aβ)聚集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同时,Mfn2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因此,Mfn2在AD的发病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Mfn2在AD线粒体动力学中的作用。了解Mfn2与AD发病机制的相关性,将为开发与线粒体功能障碍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融合蛋白2 阿尔茨海默病 线粒体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MUC1-MBP融合蛋白的抗肿瘤作用 被引量:13
15
作者 台桂香 张吉凤 朱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02-205,共4页
目的 :研究重组人MUC1 MBP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用重组人MUC1 MBP皮下注射途径免疫健康鼠 ,采用MTT法测定小鼠抗MUC1特异的CTL活性 ;通过免疫鼠成瘤及荷瘤鼠治疗实验检测其对肿瘤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结果 :MUC1 MBP免疫鼠CTL对MCF 7及Le... 目的 :研究重组人MUC1 MBP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用重组人MUC1 MBP皮下注射途径免疫健康鼠 ,采用MTT法测定小鼠抗MUC1特异的CTL活性 ;通过免疫鼠成瘤及荷瘤鼠治疗实验检测其对肿瘤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结果 :MUC1 MBP免疫鼠CTL对MCF 7及Lewis肺癌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 (47.7± 4 .3) %和 (6 7.5± 6 .5 ) % ;免疫鼠成瘤结果免疫组小鼠共长 5个肿瘤 ,存活时间明显延长 ,对照组共长 5 1个 ,平均生存时间 2 3d ;荷瘤鼠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小鼠肿瘤平均体积 386mm3 ,对照组小鼠肿瘤平均体积 4 0 0 0mm3 。结论 :重组人MUC1 MBP具有明显的治疗、预防肿瘤和抑制肿瘤转移的作用 ,有希望发展成人类抗肿瘤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cl-mbp融合蛋白 CTL活性 肿瘤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ike蛋白介导细胞融合程度定量方法的建立及其在药物筛选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慕仪 张畅 +7 位作者 李辉龙 刘家茏 焉秋林 杨孟欣 黄麟飞 万禄明 钟辉 魏从文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2-93,共12页
新型冠状病毒Spike蛋白(S蛋白)与受体ACE2结合介导细胞融合的发生,为进一步探究新冠感染合胞体发生、发展的规律及致病机制,明确关键蛋白靶点,筛选干预合胞体形成的药物,笔者拟构建新冠S蛋白介导的细胞融合程度的定量方法.利用pCDH-CMV-... 新型冠状病毒Spike蛋白(S蛋白)与受体ACE2结合介导细胞融合的发生,为进一步探究新冠感染合胞体发生、发展的规律及致病机制,明确关键蛋白靶点,筛选干预合胞体形成的药物,笔者拟构建新冠S蛋白介导的细胞融合程度的定量方法.利用pCDH-CMV-MCS-EF1-Puro、pLV-CMV-MCS-3FLAG-IRES-Bla、S蛋白基因序列、ACE2基因序列、LacZ基因序列、EcoRⅠ限制性内切酶及同源重组酶构建慢病毒穿梭质粒pCDH-S,pCDH-ACE2,pLV-α与pLV-ω,利用该慢病毒质粒分别构建稳定表达S蛋白与ACE2蛋白的293FT和A549细胞系,随后利用pLV-α与pLV-ω慢病毒质粒分别感染上述稳定细胞系,构建出可以定量细胞融合程度的细胞系293FT-S_(1-56),A549-S_(1-56),293FT-ACE2△_(11-41),A549-ACE2△_(11-41).最后采用Western Blot蛋白免疫印迹技术鉴定上述融合定量细胞系中S蛋白与ACE2蛋白的过表达效果,并通过细胞共培养确定融合效果,用β-半乳糖苷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定量细胞融合程度.结果显示,慢病毒载体和稳定细胞系构建成功,时间梯度、转染梯度实验显示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定量灵敏度,并能用于卡莫司他(Camostat mesylate)和氯硝柳胺(Niclosamide)等药物抗融合效果的定量评价.成功构建的新冠病毒Spike蛋白介导细胞融合程度定量系统,可用于不同S蛋白突变体致融合能力评价和抗融合药物筛选评价,可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SPIKE蛋白 ACE2受体 细胞融合定量 慢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糖蛋白激素β5/α2融合蛋白在CHO-S细胞中的表达纯化及功能活性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千爱君 萧耿苗 +4 位作者 李壮 梁志成 穆云萍 赵子建 李芳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0-396,共7页
目的在悬浮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inese hamster ovary cells,CHO-S)中分泌表达、纯化重组hCGH-CTP融合蛋白,验证其对3T3-L1成熟脂肪细胞脂质积累的影响。方法构建CTP连接肽融合人糖蛋白激素β5/α2重组蛋白表达载体pcDNA3.1-rhCGH-CTP,... 目的在悬浮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inese hamster ovary cells,CHO-S)中分泌表达、纯化重组hCGH-CTP融合蛋白,验证其对3T3-L1成熟脂肪细胞脂质积累的影响。方法构建CTP连接肽融合人糖蛋白激素β5/α2重组蛋白表达载体pcDNA3.1-rhCGH-CTP,将其瞬时转染CHO-S悬浮细胞中,大量表达纯化并验证rhCGH-CTP蛋白生物学活性;通过干预3T3-L1成熟脂肪细胞24 h,观察细胞内甘油三酯(TG)水平的变化。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rhCGH-CTP蛋白在CHO-S细胞中成功表达,表达量可达715.4 mg·L^(-1);用AKTA pure蛋白纯化系统纯化蛋白,SDS-PAGE方法鉴定纯化出的蛋白纯度较高可达90%。此外,在高表达TSHR基因的成熟脂肪细胞3T3-L1中,利用ELISA试剂盒测定不同浓度rhCGH-CTP蛋白干预后胞内cAMP含量明显升高,说明rhCGH-CTP蛋白具有生物活性;油红O染色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rhCGH-CTP蛋白干预组的成熟脂肪细胞中TG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成功表达并纯化了rhCGH-CTP融合蛋白,其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并能有效降低TG,该研究为后续深入揭示CGH蛋白的生理作用及在临床实践中的潜在应用提供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糖蛋白激素β5/α2融合蛋白 真核表达 悬浮CHO-S细胞 cAMP活性 基因工程 脂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I影像和临床参数特征融合的深度学习模型预测术前肝细胞癌的细胞角蛋白19状态
18
作者 方威扬 肖慧 +2 位作者 王爽 林晓明 陈超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38-1751,共14页
目的探索并建立深度学习模型,验证MRI影像深度学习特征结合临床显著性特征在术前预测肝细胞癌(HCC)的细胞角蛋白19(CK19)状态上的可行性。方法收集116例已证实CK19状态的HCC患者数据进行回顾性实验。基于增强MRI影像的肝胆期(HBP)和扩... 目的探索并建立深度学习模型,验证MRI影像深度学习特征结合临床显著性特征在术前预测肝细胞癌(HCC)的细胞角蛋白19(CK19)状态上的可行性。方法收集116例已证实CK19状态的HCC患者数据进行回顾性实验。基于增强MRI影像的肝胆期(HBP)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以及统计学分析筛选的与CK19状态显著相关的临床参数特征,建立了单序列多尺度特征融合模型(MSFF-IResnet)和多尺度多模态特征融合模型(MMFF-IResnet)。通过模型间的分类性能对比评估,突出深度学习模型对于术前预测HCC的CK19状态的有效性。结果多变量分析显示,升高的NLR值(P=0.029)和不完整的肿瘤包膜(P=0.028)是CK19表达的独立预测因子。多尺度特征融合和多模态特征融合方法改进后的深度学习模型均取得了优于传统机器学习模型和基线模型的分类结果,且最终的MMFF-IResnet表现出最佳的分类性能,其AUC为84.2%、准确度为80.6%,敏感度为80.1%,特异度为81.2%。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基于MRI影像和临床参数的多尺度和多模态特征融合模型成功预测了HCC的CK19状态,验证了深度学习方法结合MRI影像和临床参数在术前预测CK19状态上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MRI影像 细胞角蛋白19 多尺度特征融合 多模态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蛋白催化D-葡萄糖合成D-阿洛酮糖的研究
19
作者 张家赫 冯敬杰 +4 位作者 刘微微 常楚婷 郭庆彬 丁文涛 王昌禄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3-120,153,共9页
D-阿洛酮糖是一种新型功能性代糖,目前主要以价格较高的D-果糖为底物,通过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转化获得。寻找低价原料替代D-果糖生产D-阿洛酮糖对其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将葡萄糖异构酶与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通过柔性或刚性连接... D-阿洛酮糖是一种新型功能性代糖,目前主要以价格较高的D-果糖为底物,通过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转化获得。寻找低价原料替代D-果糖生产D-阿洛酮糖对其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将葡萄糖异构酶与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通过柔性或刚性连接肽,以不同顺序首尾相连,构建4种构型的融合蛋白,从中选择催化效果最好的融合蛋白构型并对此融合蛋白的催化条件进行优化,实现了以价格较低的D-葡萄糖为底物经催化合成D-阿洛酮糖。研究结果表明:融合蛋白AE3G和AS3G同时具备葡萄糖异构酶和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活性,能够将D-葡萄糖转化为D-果糖和D-阿洛酮糖。采用刚性连接肽连接的AE3G活性优于使用柔性连接肽连接的AS3G。优化后的AE3G催化条件为65℃,Tris-HCl缓冲液为50 mmol/L,pH值为7.5,Co 2+浓度为0.5 mmol/L,Mn 2+浓度为0.5 mmol/L,湿细胞质量浓度为75 g/L。在此条件下,分别以100 g/L D-葡萄糖和体积分数为5%的F55果葡糖浆为底物,利用融合蛋白催化产生17.2 g/L和12.5 g/L D-阿洛酮糖,反应液中D-葡萄糖、D-果糖和D-阿洛酮糖的质量比为2.5∶2.3∶1.0。研究旨在证明融合蛋白催化D-葡萄糖转化成D-阿洛酮糖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D-阿洛酮糖平衡浓度高于文献报道值,希望为低成本生产D-阿洛酮糖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蛋白 葡萄糖异构酶 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 D-阿洛酮糖 果葡糖浆 D-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LR4-Ig融合蛋白探究TLR4信号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关键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钱珂文 王楚棋 +7 位作者 张淑怡 李光耀 邹宜覃 郑欣亚 艾泓如 傅文燕 雷长海 胡适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5-543,共9页
目的探究Toll样受体4(TLR4)信号与溃疡性结肠炎(U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UC患者结直肠活检组织样本(n=63),根据Matts组织病理学分级标准分为1~5级,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TLR4表达情况。利用FreeStyle 293表达系统制备TLR4-Ig... 目的探究Toll样受体4(TLR4)信号与溃疡性结肠炎(U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UC患者结直肠活检组织样本(n=63),根据Matts组织病理学分级标准分为1~5级,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TLR4表达情况。利用FreeStyle 293表达系统制备TLR4-Ig融合蛋白。体外培养健康者来源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培养基中添加100μg/mL脂多糖诱导炎症模型,并加入100μg/mL TLR4-Ig阻断TLR4,检测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干扰素γ、IL-1β、IL-2、IL-4、IL-5、IL-6、IL-8、IL-10和TNF-α的分泌水平。以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小鼠急性结肠炎模型,分别采用20 mg/kg TLR4-Ig、40 mg/kg TLR4-Ig、抗生素+40 mg/kg TLR4-Ig进行干预,取小鼠结肠组织测量结肠长度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评估。结果UC患者结肠组织Matts分级越高TLR4高表达的样本比例越高(P<0.001)。TLR4-Ig融合蛋白能够以高亲和力结合TLR4配体,阻断TLR4信号介导的PBMC活化和炎症因子分泌。TLR4-Ig融合蛋白对TLR4信号的阻断加重了DSS诱导的小鼠急性结肠炎,而抗生素处理则对TLR4信号阻断造成的小鼠急性结肠炎加重有缓解作用。结论TLR4信号与肠道菌群的信号交流是UC发生早期的重要保护机制,TLR4信号的缺失不利于缓解急性炎症和修复肠黏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4 溃疡性结肠炎 抗体融合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葡聚糖硫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