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0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CN3/MMTV-PyMT转基因小鼠杂交群体的建立及鉴定
1
作者 邓璐璐 李琴 +2 位作者 吴慧 毛建文 徐彬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6期17-21,I0010,共6页
目的建立并鉴定CLCN3/MMTV-Py MT双转基因小鼠杂交群体,构建氯通道Cl C-3过表达的自发乳腺肿瘤转基因小鼠模型。方法将CLCN3转基因小鼠和MMTV-Py MT转基因小鼠分别进行繁殖,选取阳性子代鼠进行配对,培育杂交后代,然后通过PCR鉴定基因型... 目的建立并鉴定CLCN3/MMTV-Py MT双转基因小鼠杂交群体,构建氯通道Cl C-3过表达的自发乳腺肿瘤转基因小鼠模型。方法将CLCN3转基因小鼠和MMTV-Py MT转基因小鼠分别进行繁殖,选取阳性子代鼠进行配对,培育杂交后代,然后通过PCR鉴定基因型、通过组织免疫荧光方法、Western blot检测转基因小鼠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成功繁育CLCN3转基因小鼠和MMTV-Py MT转基因小鼠,经PCR鉴定成功构建CLCN3/MMTV-Py MT双转基因鼠杂交群体,并成功保种和扩群,经组织免疫荧光和Western-blot分析双转基因小鼠的Cl C-3蛋白的表达高于MMTV-Py MT转基因小鼠。结论成功构建Cl C-3过表达的自发乳腺肿瘤转基因小鼠模型,为进一步研究Cl C-3在肿瘤生长和转移中的功能提供了良好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CN3 MMTV-Py MT 转基因小鼠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TV-PyMT乳腺癌小鼠不同周龄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的组成变化
2
作者 林晓晨 龚丽红 +6 位作者 郭迎雪 金璐 陈梦芸 王鹏皓 余翠 傅惠英 寿旗扬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35-946,共12页
目的研究不同周龄MMTV-PyMT乳腺癌转基因小鼠的致瘤特性及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的组成变化。方法准备8组在4、6、8、10、12、14、16、18周龄的MMTV-PyMT雌性小鼠(以FVB小鼠为背景)以及1组8周龄FVB雌性小鼠,对其血常规进行检测,通过组织... 目的研究不同周龄MMTV-PyMT乳腺癌转基因小鼠的致瘤特性及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的组成变化。方法准备8组在4、6、8、10、12、14、16、18周龄的MMTV-PyMT雌性小鼠(以FVB小鼠为背景)以及1组8周龄FVB雌性小鼠,对其血常规进行检测,通过组织病理学切片观察乳腺的病理变化及肺转移情况,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血液、脾、肿瘤中的免疫细胞。结果MMTV-PyMT小鼠4~6周龄时乳腺导管出现腺管样病变,8~9周龄时导管部分长至生长边界,此后逐渐突破腺体边界,在8~12周龄时形成早期乳腺癌,在10~14周龄时出现晚期乳腺癌的特征。在12周龄时部分小鼠肺部分出现可见转移病灶,14周龄肺部转移灶明显增多;随着周龄增长,小鼠血液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逐渐增多,而淋巴细胞、红细胞则呈逐渐下降趋势;流式细胞术提示随着周龄增长,小鼠脾、肿瘤中T细胞比例逐渐下降,血液、脾、肿瘤中MDSCs逐渐增加,肿瘤中NK细胞也逐渐增加。结论本研究对不同周龄MMTV-PyMT小鼠模型的血常规、病理及组织中的免疫细胞进行分析,为乳腺癌恶性进展过程中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动态变化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tv-pymt转基因小鼠 乳腺癌 肺转移 肿瘤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探讨EA改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内在机制 被引量:3
3
作者 仲丽丽 路鑫 +7 位作者 于颖 赵秦妍 张静 刘彤慧 倪雪妍 车艳玲 吴丹 刘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98,共9页
目的探讨鞣花酸(ellagicacid,EA)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并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糖原合成酶激酶-3(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探讨鞣花酸对双转基因小鼠海马氧化应激水平的调节机制。方法将32只SPF级6月龄APP/... 目的探讨鞣花酸(ellagicacid,EA)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并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糖原合成酶激酶-3(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探讨鞣花酸对双转基因小鼠海马氧化应激水平的调节机制。方法将32只SPF级6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APP/PS1组、APP/PS1+EA组、APP/PS1+LY294002组、APP/PS1+EA+LY294002组,每组8只,另外选取8只SPF级C57BL/6J野生型小鼠(Wildtype)作为空白对照组,即WT组。APP/PS1+EA组给予50mg·kg^(-1)·d^(-1)灌胃EA;APP/PS1+LY294002组予以1.5mg·kg^(-1)·d^(-1)腹腔注射PI3K抑制剂LY294002;APP/PS1+EA+LY294002组予以50mg·kg^(-1)·d^(-1)灌胃EA,同时按1.5mg·kg^(-1)·d^(-1)腹腔注射LY294002;WT组和APP/PS1组于相同时间点灌胃等体积10%二甲基亚砜(DMSO)。每日给药1次,连续给药60天。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学习和记忆能力,免疫组化、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PI3K、AKT、GSK-3β相关蛋白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小鼠海马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WT组相比,其他四组的逃避潜伏期均增长(P<0.05),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1);APP/PS1组、APP/PS1+LY294002组和APP/PS1+EA+LY294002组中的PI3K、AKT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GSK-3β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APP/PS1+EA组的PI3K表达量降低(P<0.05),AKT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GSK-3β表达量升高(P<0.05);与WT组相比,APP/PS1组海马神经元细胞数目较少,线粒体结构破坏,大部分线粒体出现肿胀,线粒体的内膜和外模不完整,部分线粒体嵴消失,微管、微丝缠结,排列紊乱,而APP/PS1+EA组神经元细胞数较APP/PS1组增多,线粒体结构较清晰,可见清楚的线粒体嵴,线粒体轻度水肿。微管、微丝排列较整齐有序。结论鞣花酸改善AD模型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减少海马神经元细胞损伤和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PI3K、AKT、GSK-3β等相关蛋白降低AD模型小鼠海马氧化应激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P/PS1双转基因小鼠 阿尔茨海默病 鞣花酸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糖原合成酶激酶-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茜草素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肠道菌群的干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边宇航 宁天一 +6 位作者 王震红 张凌 崔子寅 吴运谱 张泽辉 王春田 梁喜才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84-592,共9页
为研究茜草素(AZ)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APP/PS1小鼠)肠道菌群、学习与记忆能力的影响,本实验将APP/PS1小鼠分为模型组(APP/PS1组)、AZ组[低剂量(Low)、中等剂量(Middle)、高剂量(High)]、阳性对照组[盐酸多奈哌齐(Donepezil组)],以APP... 为研究茜草素(AZ)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APP/PS1小鼠)肠道菌群、学习与记忆能力的影响,本实验将APP/PS1小鼠分为模型组(APP/PS1组)、AZ组[低剂量(Low)、中等剂量(Middle)、高剂量(High)]、阳性对照组[盐酸多奈哌齐(Donepezil组)],以APP/PS1阴性小鼠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AZ组小鼠连续给药AZ 4周后,利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小鼠的学习与记忆能力;利用16S rRNA基因测序检测各组小鼠粪便肠样品中道菌群的变化。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小鼠相比,APP/PS1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穿越平台次数和象限停留时间极显著或显著减少(P<0.01、P<0.05),本实验选择AZ中剂量组(20 mg/kg AZ)进行后续试验;模型组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明显改变、菌落组成差异明显。给予AZ干预后,小鼠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穿越平台次数和象限停留时间均显著增加(P<0.05);AZ能有效提高APP/PS1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及改变肠道微生物结构,在门水平上,AZ能提高小鼠肠道厚壁菌门丰度,降低拟杆菌门相对丰度;在科水平上,AZ增加了小鼠肠道Muribaculaceae和Lachnospiraceae细菌的相对丰度,降低了Prevotellaceae、norank_o__Clostridia_UCG-014、Ruminococcaceae等菌群丰度;在属水平上,AZ明显提高了小鼠肠道Lactobacillus的相对丰度,进一步筛选出AZ组小鼠肠道优势菌种为o__Lactobacillales、f__Lactobacillaceae、g__Lactobacillus。通过PICRUSt2功能预测分析发现,AZ调节小鼠肠道菌群功能与炎症相关信号通路有关。本研究首次证实AZ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APP/PS1小鼠的学习及记忆能力,其机制与炎症信号通路有关,为AZ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茜草素 APP/PS1双转基因小鼠 肠道菌群 学习与记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PS1转基因鼠中阿尔茨海默病对听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桂飞 宋丹丹 +2 位作者 汪海燕 孙筱品 杨磊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72,共8页
目的探究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进程中APP/PS1转基因鼠的听力和耳蜗组织形态学变化情况,判断AD发生发展是否会影响其听功能。方法选择4、8和12月龄的APP/PS1转基因鼠和同窝野生型小鼠,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法以及听性脑... 目的探究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进程中APP/PS1转基因鼠的听力和耳蜗组织形态学变化情况,判断AD发生发展是否会影响其听功能。方法选择4、8和12月龄的APP/PS1转基因鼠和同窝野生型小鼠,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法以及听性脑干反应(ABR)等方法检测,比较分析不同月龄APP/PS1转基因鼠的听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4、8和12月龄APP/PS1转基因鼠海马中Aβ斑块显著增多,且随着年龄的增加APP/PS1转基因鼠海马组织中β淀粉样蛋白斑块沉积显著增加,表明随年龄的增加APP/PS1转基因鼠AD呈加重趋势;在4、8和12月龄,与同窝野生型小鼠相比APP/PS1转基因鼠的各频率听力阈值均未见显著差异。耳蜗组织形态学检测结果显示,两种小鼠耳蜗毛细胞、螺旋神经节等内耳关键细胞均无显著差异。APP/PS1转基因鼠和同窝野生型小鼠ABR检测结果显示,随着年龄增长两种小鼠的听力阈值均显著上升,均表现为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结论APP/PS1转基因鼠的发病进程中存在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但AD发生发展几乎不会对APP/PS1转基因鼠的听功能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听力损失 APP/PS1转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DNF/TrkB通路探讨清心开窍方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柳莺 赖晓晓 +3 位作者 刘硕 徐露婷 沈燕 胡海燕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2-177,I0019-I0021,共9页
目的 基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原肌球蛋白相关激酶B(Tropomyosin-related kinase B,TrkB)通路探讨清心开窍方对淀粉样前体蛋白/早老素-1(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及神经元保护作用的影... 目的 基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原肌球蛋白相关激酶B(Tropomyosin-related kinase B,TrkB)通路探讨清心开窍方对淀粉样前体蛋白/早老素-1(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及神经元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 将30只APP/PS1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安理申组(1.67 mg·kg^(-1)·d^(-1))、清心开窍方低剂量组(4.75 mg·kg^(-1)·d^(-1))、清心开窍方中剂量组(9.5 mg·kg^(-1)·d^(-1))和清心开窍方高剂量组(19 mg·kg^(-1)·d^(-1))。选取6只雄性C57/B6小鼠记为对照组,连续90 d于每日上午9点进行灌胃。完成灌胃后,通过Morris水迷宫测试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通过HE染色观察小鼠海马CA1区细胞形态变化;通过尼氏染色观察小鼠海马CA1区病理形态变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β位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BACE1)、TrkB、BDNF mRNA在小鼠海马中的表达;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 WB)检测P-TrkB、TrkB、BACE1、BDNF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增多(P<0.01),而穿越平台次数以及在原平台所在象限滞留的时间明显增多(P<0.01),其小鼠海马神经元出现严重损伤,排列松散,尼氏体数量减少,染色变浅,BACE1表达增加(P<0.01),P-TrkB、TrkB、BDNF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清心开窍方治疗组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次数以及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明显增多(P<0.05或P<0.01),小鼠海马锥体细胞排列较紧密,形态完整,尼氏体数目增加,着色加深,BACE1表达降低(P<0.05或P<0.01),P-TrkB、TrkB、BDNF表达增加(P<0.05或P<0.01)。结论 清心开窍方可能通过BDNF/TrkB通路改善APP/PS1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对神经细胞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兹海默症 清心开窍方 BDNF/TrkB通路 淀粉样前体蛋白/早老素-1双转基因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常饮食中添加摄食甜菜碱对APP/PS1转基因小鼠的影响
7
作者 张丽阳 孙军 +1 位作者 陈笛 张在行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0-625,共6页
目的 研究日常饮食中添加摄食甜菜碱对APP/PS1转基因小鼠的影响。方法 C57BL/6J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APP/PS1小鼠分为正常饮食组和甜菜碱补充饮食组(含5 g/kg甜菜碱),每组15只,饮食持续3个月。水迷宫实验评估小鼠的记忆行为;免疫荧光法... 目的 研究日常饮食中添加摄食甜菜碱对APP/PS1转基因小鼠的影响。方法 C57BL/6J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APP/PS1小鼠分为正常饮食组和甜菜碱补充饮食组(含5 g/kg甜菜碱),每组15只,饮食持续3个月。水迷宫实验评估小鼠的记忆行为;免疫荧光法观察海马和皮质中β-淀粉样蛋白(Aβ)的沉积情况;巢蛋白(Nestin)和双皮质素(DCX)标记法以及神经元核抗原(NeuN)和EdU双标法观察海马神经再生情况;GFP-AAV脑立体注射并用荧光显微镜观察CA1区神经元的棘突情况;电生理记录海马CA1区长时程增强效应(LTP);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中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突触小泡蛋白(SYN)、微管相关蛋白(MAP-2)表达。结果 与正常饮食组比较,甜菜碱补充饮食组APP/PS1小鼠逃避潜伏期缩短(P<0.01),进入平台所在象限的次数增多且滞留时间延长(P<0.01),海马和皮质中Aβ沉积减少(P<0.01),海马齿状回和颗粒下区中Nestin、DCX阳性细胞以及增殖的神经元数均增多(P<0.01),海马CA1区棘突密度增加(P<0.01),fEPSP斜率增高(P<0.01),海马中PSD-95、SYN、MAP-2蛋白表达升高(P<0.01)。结论 甜菜碱可改善APP/PS1小鼠记忆障碍,减少海马和皮层中淀粉样斑块沉积并提高神经发生和突触可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碱 APP/PS1转基因小鼠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蛋白 神经发生 突触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en^(fl/fl);Trp53^(fl/fl);Pbsn-iCre^(+)基因编辑小鼠自发形成前列腺癌与乳腺癌的模型构建研究
8
作者 吴佳辰 何丽娜 +1 位作者 汤鑫茹 唐爽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69-775,共7页
背景与目的:前列腺癌与乳腺癌作为高发恶性肿瘤,其发生、发展与抑癌基因10号染色体上缺失的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emosome ten,Pten)及转化相关蛋白53基因(transformation related ... 背景与目的:前列腺癌与乳腺癌作为高发恶性肿瘤,其发生、发展与抑癌基因10号染色体上缺失的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emosome ten,Pten)及转化相关蛋白53基因(transformation related protein 53 gene,Trp53)的功能缺失密切相关,二者同时缺失可加速肿瘤恶性进展并诱导治疗抵抗。基于Cre-loxP系统的基因编辑小鼠自发性肿瘤模型是研究癌症机制的关键工具。研究表明,前列腺特异性启动子前泌蛋白(probasin,Pbsn)的基因驱动的iCre重组酶基因(Pbsn-iCre)可诱导雄性小鼠自发性前列腺癌,但其在雌性乳腺癌中的作用及跨性别表达特征尚未阐明。本研究构建Pten^(fl/fl);Trp53^(fl/fl);Pbsn-iCre^(+)转基因小鼠模型,旨在探究其在前列腺癌与乳腺癌中的自发性肿瘤表型,并验证Pbsn在乳腺组织中的表达特征。方法:利用Cre-loxP系统,通过杂交及连续回交筛选获得基因型稳定的Pten^(fl/fl);Trp53^(fl/fl);Pbsn-iCre^(+)子代小鼠(伦理审查批号:FUSCC-IACUC-2025115)。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及琼脂糖凝胶电泳验证Pten、Trp53及Pbsn-iCre基因型。通过H-E染色评估肿瘤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前列腺及乳腺肿瘤组织中Pten、p53蛋白表达水平,并检测Pbsn在乳腺、前列腺、卵巢、心脏、肝脏及肾脏中的分布。结果:Pten^(fl/fl);Trp53^(fl/fl);Pbsn-iCre^(+)雄鼠与雌鼠分别自发前列腺癌或乳腺癌。前列腺癌病理学特征表现为肿瘤呈侵袭性腺泡腺癌结构,伴腺体结构紊乱及基膜破坏;乳腺癌病理学特征表现为浸润性导管癌,伴导管上皮异型增生及间质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证实前列腺及乳腺的肿瘤组织中Pten与p53蛋白完全失表达,验证了前列腺和乳腺特异性基因敲除效应。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也证实了Pbsn蛋白特异性表达于前列腺腺泡上皮、卵泡及乳腺导管上皮细胞,而心脏、肝脏及肾脏中未见表达。结论:Pbsn-iCre在雌性乳腺中存在功能性表达,Pbsn-iCre所诱导的Pten/Trp53同时缺失可驱动雄鼠自发形成前列腺癌、雌鼠自发形成乳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小鼠自发性肿瘤模型 Pbsn-iCre Pten/Trp53双敲除 前列腺癌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NA提取方法优化转基因小鼠基因分型研究
9
作者 夏雨 余静 +3 位作者 康露 张欣 马娓 严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5-420,共6页
目的:探讨DNA提取方法优化后对转基因小鼠基因分型结果的影响,并比较分析与业内常用试剂盒基因型鉴定结果的差异。方法:在团队前期专利基础上,改进了DNA裂解液的配方和实验流程,并以新型转录因子Musculin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 目的:探讨DNA提取方法优化后对转基因小鼠基因分型结果的影响,并比较分析与业内常用试剂盒基因型鉴定结果的差异。方法:在团队前期专利基础上,改进了DNA裂解液的配方和实验流程,并以新型转录因子Musculin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转基因小鼠为例,对基因分型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和验证。结果:DNA提取时现配裂解液配方为100μL 0.025 N NaOH工作液、160μL 0.5 M EDTA工作液和40 mL超纯水;每个样本加入180μL裂解液,100℃30 min。与相关领域常用的基因分型试剂盒相比,该DNA提取优化方案能够在确保鉴定准确的前提下有效缩短基因分型时间,而且裂解液配置方法简单,反应次数多,步骤更简便,可大幅降低试剂成本和工作量。结论:本研究提供1种适用于转基因小鼠基因分型的经济、简单、可靠的DNA提取技术,具有较好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小鼠 DNA提取 基因分型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FAD转基因小鼠在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10
作者 刘怡端 刘翼骁 +2 位作者 韩欣园 肖依彤 叶田园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0-274,共15页
5×FAD转基因小鼠(transgenic mice with five familial Alzheimer’s disease)是携带5个家族性基因突变的APP/PS1转基因小鼠,其中与β-淀粉样蛋白前体(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相关的突变为K670N/M671L(Swedish)、1716V(Flo... 5×FAD转基因小鼠(transgenic mice with five familial Alzheimer’s disease)是携带5个家族性基因突变的APP/PS1转基因小鼠,其中与β-淀粉样蛋白前体(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相关的突变为K670N/M671L(Swedish)、1716V(Florida)和V7171(London),与早老素-1(presenilin 1,PS1)相关的突变为MI46L和L286V。5×FAD小鼠在1.5月龄时脑内已有大量的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2月龄时开始出现神经炎性斑(neuritic plaque,NP)。5×FAD小鼠的病理表型包括淀粉样斑块聚集、神经元丢失、神经胶质细胞增生和记忆功能障碍等。5×FAD小鼠的生物学特性可能涉及脑内Aβ斑块的形成变化、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突触功能障碍、神经炎症反应、线粒体功能障碍、血脑屏障损伤、神经元损伤、内质网应激和眼部病变等。作为阿尔茨海默病的经典动物模型,5×FAD转基因小鼠在早期即可模拟AD患者晚期的神经病理过程及行为学表现,被广泛应用于AD发病机制研究和AD新药开发。本文对5×FAD转基因小鼠模型的模型构建、生物学背景、生物学特性及AD防治药物的研发应用进行总结,以期为5×FAD转基因小鼠在AD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与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5×FAD转基因小鼠 学习记忆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对乙型肝炎病毒转基因小鼠乙肝抗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0
11
作者 陈小松 王国俊 +2 位作者 蔡雄 余宏宇 胡以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746-748,F003,共3页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乙型肝炎病毒全基因组转基因小鼠ICR-TgN(HBVadr1.2)SMMU 为动物模型,运用ELISA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小鼠肝脏内乙肝抗原含量...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乙型肝炎病毒全基因组转基因小鼠ICR-TgN(HBVadr1.2)SMMU 为动物模型,运用ELISA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小鼠肝脏内乙肝抗原含量。结果:分别予氧化苦参碱100, 200, 300 m g/kg 腹腔注射,1次/d,30 d 后,乙型肝炎病毒转基因小鼠肝脏内HBsAg 和HBcAg 的含量较空白对照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均有明显的下降,且对两者作用一致;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氧化苦参碱200 m g/kg 作用10 d,20 d 时小鼠肝脏内HBsAg 和HBcAg 的含量较治疗前有明显的下降。结论:氧化苦参碱能降低乙型肝炎病毒转基因小鼠肝脏内HBsAg 和HBcAg 的含量,有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 转基因小鼠 乙型肝炎 HBSAG HBCA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制备转基因小鼠效率的研究 被引量:28
12
作者 程萱 陈红星 +2 位作者 杨晓 谭晓红 黄培堂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60-163,共4页
目的 提高制备转基因动物的效率。方法 着重对注射DNA的制备 ,高质量受精卵的获得 ,显微注射及胚胎移植各步骤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结果 移植后出生的小鼠经PCR及Sonthern Blot检测 ,从最初的 146只仔鼠中检测到 2只阳性鼠 ... 目的 提高制备转基因动物的效率。方法 着重对注射DNA的制备 ,高质量受精卵的获得 ,显微注射及胚胎移植各步骤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结果 移植后出生的小鼠经PCR及Sonthern Blot检测 ,从最初的 146只仔鼠中检测到 2只阳性鼠 ,提高到由 34只仔鼠中检测到 10只阳性鼠 ,阳性鼠概率由 1 4%基本稳定增加到 30 %。结论 通过技术改良后 ,转基因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性 移植后 转基因小鼠 注射 转基因动物 制备 转基因效率 受精卵 技术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adr亚型)转基因小鼠的研究 被引量:32
13
作者 胡卫江 李建秀 +6 位作者 余宏宇 戴德顺 王新民 孙伟 郝光荣 王肖鹏 胡以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12-215,共4页
目的:制备含有2.0拷贝乙型肝炎病毒(HBV,adr亚型)基因组的转基因小鼠,为HBV相关医学问题的研究准备实验动物模型。方法:应用受精卵原核显微注射的方法,产生HBV转基因小鼠。用PCR,Southern-blot... 目的:制备含有2.0拷贝乙型肝炎病毒(HBV,adr亚型)基因组的转基因小鼠,为HBV相关医学问题的研究准备实验动物模型。方法:应用受精卵原核显微注射的方法,产生HBV转基因小鼠。用PCR,Southern-bloting杂交、放射免疫、免疫组织化学以及亚显微结构分析等方法,研究外源基因在转基因小鼠体内的整合、表达以及复制。应用常规病理切片及血清生物化学方法分析转基因小鼠的病理学改变。结果:得到了4只整合有HBV基因组的建立者小鼠,并证明HBV基因在转基因小鼠体内可以稳定遗传,在肝、肾组织内可特异性表达、复制,并在肝细胞内发现了Dane颗粒。转基因小鼠的肝、肾组织未见明显的病理学改变。结论:获得了HBV的转基因小鼠,其病毒基因可以表达,并有病毒颗粒形成。该小鼠对于HBV的各个基因产物是免疫耐受的,其基本生物学特性与人类的HBV携带者特征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转基因小鼠 DANE颗粒 ADR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培育 被引量:12
14
作者 熊俊 訾晓渊 +6 位作者 姚玉成 金艳花 李建秀 朱海英 王新民 胡以平 余宏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184-1187,共4页
目的:建立可表达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的HBx基因(adr亚型)转基因小鼠模型,以研究x基因的功能。方法: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含有CMV启动子和HBx基因(adr亚型)开放阅读框(ORF)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HBx。该载体经Sal I限制性内切酶线性化后,... 目的:建立可表达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的HBx基因(adr亚型)转基因小鼠模型,以研究x基因的功能。方法: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含有CMV启动子和HBx基因(adr亚型)开放阅读框(ORF)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HBx。该载体经Sal I限制性内切酶线性化后,琼脂糖电泳回收目的片段,用原核显微注射法将其注射入雄原核,制备转基因小鼠。复合PCR法在基因组水平筛选HBx基因转基因小鼠founder;免疫组织化学法在蛋白水平检测X蛋白在这些小鼠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了HBx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HBx。经原核显微注射法将目的片段注射入受精卵雄原核后,出生并存活了11只新生鼠,经PCR检测后获得5只founder转基因小鼠,命名为C57-TgN(HBx)SMMU。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5只PCR阳性小鼠的肝细胞质中均有X蛋白的表达。将这5只转基因小鼠与正常同系异性小鼠交配,进行传代培育,复合PCR法筛选阳性转基因小鼠,目前已传至F4代。结论:本研究成功地产生了稳定遗传HBx基因并表达X蛋白的转基因小鼠C57-TgN(HBx)SMMU,它将有利于体内研究HBx基因在肝细胞癌发生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X蛋白 转基因小鼠 HBX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ayw型)转基因小鼠的建立 被引量:14
15
作者 雷章恒 李建秀 +7 位作者 余宏宇 王新民 孙伟 潘星华 郝光荣 王肖鹏 傅继梁 胡以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01-204,共4页
目的:建立遗传上稳定的、带有乙型肝炎病毒(HBV)ayw亚型的转基因小鼠品系。方法:通过对受精卵显微注射进行基因转移的途径制备转基因小鼠,以PCR-Southern杂交、ELISA、组织切片免疫组化和透射电镜等方法,... 目的:建立遗传上稳定的、带有乙型肝炎病毒(HBV)ayw亚型的转基因小鼠品系。方法:通过对受精卵显微注射进行基因转移的途径制备转基因小鼠,以PCR-Southern杂交、ELISA、组织切片免疫组化和透射电镜等方法,分析所导入DNA在转基因小鼠体内的功能情况。结果:得到21只建立者小鼠,在它们的血清中检测到了HBsAg和HBeAg的存在,还在肝细胞中观察到了HBV样病毒颗粒。结论:HBV基因组DNA已经整合至小鼠的基因组,其中的基因能够表达,整个基因组DNA还能复制,并被有效地包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转基因小鼠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1/APP双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模型传代小鼠的基因型鉴定及其组织学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宋敏 唐军 +2 位作者 李达兵 徐海伟 白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1453-1456,共4页
目的对所获的PS1/APP双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A lzhe im er d isease,AD)模型小鼠进行基因鉴定,进一步对其进行组织学分析,检测老年斑(sen ile p laque,SP)的形成情况。方法设计特定的引物,PCR扩增转入基因组DNA中的APP基因,对转入PS1/AP... 目的对所获的PS1/APP双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A lzhe im er d isease,AD)模型小鼠进行基因鉴定,进一步对其进行组织学分析,检测老年斑(sen ile p laque,SP)的形成情况。方法设计特定的引物,PCR扩增转入基因组DNA中的APP基因,对转入PS1/APP的小鼠应用刚果红染色结合免疫组化观察Aβ沉积、小胶质细胞和星型胶质细胞的活化。结果与未转入的阴性对照相比,在PS1/APP双转基因的AD小鼠皮质和海马内可见Aβ斑块形成,围绕在Aβ斑块周围的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处于活化状态,形成典型的SP结构。结论我们获得的PS1/APP双转基因小鼠能够模拟AD患者脑内的主要病理过程,提供有效的实验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转基因小鼠 老年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17肽对APP转基因小鼠突触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闵嵘 秦川 +3 位作者 赵志炜 姬志娟 刘梦霞 盛树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10-714,共5页
目的研究APP17肽对APP转基因小鼠(APP V717 I)海马神经元突触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 mon龄的APP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APP17肽治疗组(皮下注射0.16 mg.kg-1.d-1,每周3次),并以相同年龄和背景的C57BL/6 J小鼠做正常对照组。7 ... 目的研究APP17肽对APP转基因小鼠(APP V717 I)海马神经元突触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 mon龄的APP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APP17肽治疗组(皮下注射0.16 mg.kg-1.d-1,每周3次),并以相同年龄和背景的C57BL/6 J小鼠做正常对照组。7 mon后行Morris水迷宫测定,小鼠脑组织灌注固定后进行PSD-95、Shank1蛋白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模型组小鼠水迷宫实验的逃避潜伏期明显长于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且模型组小鼠大脑海马CA4区中的PSD-95、Shank1阳性反应神经元明显减少,染色浅;APP17肽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相近。结论APP转基因小鼠大脑中存在突触后致密区蛋白表达异常,由此引起突触功能损害,进而导致记忆、学习能力的改变;而APP17肽能通过提高PSD-95、Shank1的表达,使突触的损伤接近恢复正常。并能改善小鼠的记忆、学习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P17肽 转基因小鼠 PSD-95 Shank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肿瘤研究中转基因小鼠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8
作者 林红英 殷润婷 +1 位作者 奚涛 徐寒梅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8,共5页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转基因小鼠模型对研究肿瘤基因特征、肿瘤抑制基因的表达和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肿瘤血管生成理论成为肿瘤研究的新热点。与肿瘤血管生成相关的调控基因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该文对转基因小鼠模...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转基因小鼠模型对研究肿瘤基因特征、肿瘤抑制基因的表达和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肿瘤血管生成理论成为肿瘤研究的新热点。与肿瘤血管生成相关的调控基因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该文对转基因小鼠模型在肿瘤研究中的进展作了综述,并着重介绍了关于肿瘤血管生成调控基因转基因小鼠模型的研究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小鼠模型 肿瘤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曲细精管微注射法建立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小鼠 被引量:26
19
作者 沈新明 乔贵林 +3 位作者 张玲 江培洲 黄华 姚开泰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0-253,共4页
目的研究曲细精管微注射法建立转基因小鼠的可行性。方法选取人巨细胞病毒启动子调控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pCMV-EGFP)表达载体,应用体视解剖镜和显微注射仪将不同剂量的被脂质体包裹的质粒DNA注射到不同年龄的KM小鼠曲细精管内。在注射... 目的研究曲细精管微注射法建立转基因小鼠的可行性。方法选取人巨细胞病毒启动子调控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pCMV-EGFP)表达载体,应用体视解剖镜和显微注射仪将不同剂量的被脂质体包裹的质粒DNA注射到不同年龄的KM小鼠曲细精管内。在注射后40d左右,雄鼠与雌鼠合笼交配;分娩后3周,剪取仔鼠尾,提取基因组DNA,应用PCR、Southernblotting技术进行整合检测。处死2只首建小鼠,荧光显微镜观察组织冰冻切片中EGFP的表达。结果共注射41只雄性小鼠,存活34只,其中32只具有交配、受精能力,获得仔鼠382只。仔鼠经检测,PCR阳性133只,Southernblotting阳性15只。小鼠的年龄、注射剂量与EGFP的整合率没有明显关系,荧光显微镜观察下没有观察到组织冰冻切片中EGFP明显表达。结论曲细精管微注射法是动物基因转移的一条简便可行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细精管微注射 绿色荧光蛋白 转基因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6
20
作者 屠亚军 琦祖和 +4 位作者 杨鹏 潘燕 于树玉 杜淼 李光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63-265,共3页
目的 建立人乙型肝炎病毒 x(HBx)基因转基因小鼠模型。方法 用显微注射法制备转基因小鼠 ,用分子杂交法鉴定转基因小鼠 HBx的整合与表达。结果 建立了人 HBx基因转基因小鼠模型。经 Southern杂交鉴定得到 17只转基因首建鼠。自肝脏... 目的 建立人乙型肝炎病毒 x(HBx)基因转基因小鼠模型。方法 用显微注射法制备转基因小鼠 ,用分子杂交法鉴定转基因小鼠 HBx的整合与表达。结果 建立了人 HBx基因转基因小鼠模型。经 Southern杂交鉴定得到 17只转基因首建鼠。自肝脏提取总 RNA进行 Northern杂交 ,结果显示 17只首建鼠肝脏中均有 HBx表达。结论 为从整体水平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诱发肝癌的作用机制及 HBx的反式激活作用机制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转基因小鼠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