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SFV基因Ⅰ/Ⅱ型重组毒株与基因Ⅰ型、Ⅱ型高毒力毒株的致病力试验数据比较
1
作者 戈胜强 左媛媛 +5 位作者 常星 巩明霞 刘春菊 于小静 李金明 王志亮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8期72-77,共6页
非洲猪瘟病毒(ASFV)按其毒力分为高毒力、中毒力和低毒力三类。我国现有两类高毒力毒株,分别为2018年传入的基因Ⅱ型毒株和2021年出现的基因Ⅰ/Ⅱ型重组毒株。2023年越南和俄罗斯均发现了基因Ⅰ/Ⅱ型重组病毒,且其全基因组序列与中国分... 非洲猪瘟病毒(ASFV)按其毒力分为高毒力、中毒力和低毒力三类。我国现有两类高毒力毒株,分别为2018年传入的基因Ⅱ型毒株和2021年出现的基因Ⅰ/Ⅱ型重组毒株。2023年越南和俄罗斯均发现了基因Ⅰ/Ⅱ型重组病毒,且其全基因组序列与中国分离株高度相似。为研究基因Ⅰ/Ⅱ型重组病毒的毒力水平,汇总了中国、越南和俄罗斯开展的重组病毒动物试验数据,并与基因Ⅰ型、Ⅱ型高毒力毒株进行致病力比较。结果显示同等攻毒剂量下,重组病毒导致的死亡起始或终止时间更早,提示其毒力可能更强。本文为非洲猪瘟相关研究和防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基因Ⅰ/重组毒株 高毒力毒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猪瘟病毒基因Ⅰ型和Ⅱ型PCR-RFLP鉴别方法的建立
2
作者 孙仁杰 徐慧玲 +6 位作者 孙思琪 柴娟 虞一聪 谢荣辉 李肖梁 赵灵燕 张传亮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17-1028,共12页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基因Ⅰ型和Ⅱ型的PCR-RFLP鉴别方法。通过对ASFV基因Ⅰ型与基因Ⅱ型基因组序列的比对分析,针对B385R基因和B125R基因保守区设计1对特异性PCR-RFLP引物,与其他临床上常...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基因Ⅰ型和Ⅱ型的PCR-RFLP鉴别方法。通过对ASFV基因Ⅰ型与基因Ⅱ型基因组序列的比对分析,针对B385R基因和B125R基因保守区设计1对特异性PCR-RFLP引物,与其他临床上常见的9种猪病病毒均无交叉反应。通过该引物扩增获得覆盖B646L基因全长的DNA片段作为检测靶标,结合BmgBⅠ酶切进行RFLP图谱分析,即可实现对B646L基因全序列的快速检测,有效区分ASFV基因Ⅰ型和Ⅱ型,最低检测DNA质量浓度可达到5 pg·mL^(-1)。模拟临床样本的研究结果表明,本方法还能够有效应对实际检测中基因Ⅰ型和Ⅱ型的混合感染。综上,本方法操作简便、准确性高、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成本较低,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基层兽医技术人员开展非洲猪瘟疫情的监测和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基因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转移黄素蛋白脱氢酶基因变异致晚发型戊二酸血症Ⅱ型1例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程沛迪 吴凡 +5 位作者 申梦瑶 沈梦晓 郑萍 吴欢欢 谢丽娜 陈倩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3-69,共7页
目的探讨电子转移黄素蛋白脱氢酶(electron transfer flavoprotein dehydrogenase,ETFDH)基因变异致晚发型戊二酸血症Ⅱ型(glutaric acidemia typeⅡ,GAⅡ)的临床表现及遗传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首都儿童医... 目的探讨电子转移黄素蛋白脱氢酶(electron transfer flavoprotein dehydrogenase,ETFDH)基因变异致晚发型戊二酸血症Ⅱ型(glutaric acidemia typeⅡ,GAⅡ)的临床表现及遗传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首都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1例晚发型GAⅡ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遗传学检测结果,在PubMed、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检索2019—2024年间发表的相关文献,关键词包括“glutaric acidemia typeⅡ”“ETFDH gene”及“戊二酸血症Ⅱ型”“ETFDH基因”,检索策略结合MeSH词汇及自由词进行筛选。总结临床表现。结果患儿男,4月龄,表现为竖头不稳,嗜睡8 d。生后母乳喂养,发育落后,家长体健,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及传染病史。患儿对治疗反应差,出现脏器功能障碍、呼吸衰竭。遗传学检测结果提示该患儿ETFDH基因(NM_004453.2)存在Ex.1-Ex.6del以及c.1531G>C(p.D511H)复合杂合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genetics and genomics,ACMG)指南判断该患者变异位点为疑似致病性变异。文献回顾共检索到11篇文献,共25例18岁以内起病的患者,其中早发型患者6例,4例(66.7%)表现为低血糖或代谢性酸中毒;晚发型患者19例,加上本文报道病例共20例,其中13例(65.0%)表现为肌痛、运动耐力下降或恶心呕吐等症状,5例(25.0%)仅表现为代谢筛查异常,无明显临床表现。包括本例在内的14例中国患者中,共检测到16个ETFDH基因变异位点,c.250G>A为最常见的变异位点,本例患者c.1531G>C突变为首次报道。结论GAⅡ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患儿出现不明原因发育迟滞、肌痛、运动障碍、恶心呕吐、代谢异常时,需考虑GAⅡ,遗传学检测可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FDH基因 戊二酸血症 临床表 遗传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基因Ⅱ型猪伪狂犬病毒的分子诊断
4
作者 范瑞环 邹育根 陈胜男 《北方牧业》 2025年第15期41-41,共1页
猪伪狂犬病(Porcine pseudorabies,PR)是由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可引起多种动物及人类的感染,其中对猪群危害和损失最大。伪狂犬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亚科,其基因组为线状双链DNA,包含... 猪伪狂犬病(Porcine pseudorabies,PR)是由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可引起多种动物及人类的感染,其中对猪群危害和损失最大。伪狂犬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亚科,其基因组为线状双链DNA,包含g B、g C、g D、g E等多个功能基因,其中g D基因编码蛋白与中和性抗体相关。自2011年起,我国多地出现基因Ⅱ型变异株感染,临床表现为仔猪神经症状、母猪流产及育肥猪呼吸系统综合征,应用传统Bartha-K61疫苗免疫猪群保护率降低。2025年2月份,广东某规模化猪场出现疑似PRV感染病例,通过荧光PCR及g D基因分析,确诊为基因Ⅱ型猪伪狂犬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伪狂犬病毒 Porcine pseudorabies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Ⅱ型角蛋白基因家族成员鉴定及其功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5
作者 李亚芬 刀文彬 +1 位作者 范新阳 苗永旺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4-47,共14页
【目的】深入探讨鸡(Gallus gallus)Ⅱ型角蛋白(keratin,KRT)家族基因的分子特征和功能。【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鸡基因组中的Ⅱ型KRT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并比较分析其分子特征、染色体分布、种内和种间的共线性以及分子功能。【结... 【目的】深入探讨鸡(Gallus gallus)Ⅱ型角蛋白(keratin,KRT)家族基因的分子特征和功能。【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鸡基因组中的Ⅱ型KRT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并比较分析其分子特征、染色体分布、种内和种间的共线性以及分子功能。【结果】共鉴定出14个鸡Ⅱ型KRTs,它们成簇分布于第34号染色体。KRT8、LOC107055419和LOC768978基因各具有2个可变剪接异构体。基因间编码区的碱基组成相似,但序列差异较大。各基因转录区的结构、外显子和内含子数量及位置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共线性分析显示:在鸡物种内以及鸡与孔雀(Pavo muticus)间无基因的片段重复(无共线性);鸡与火鸡(Meleagris gallopavo)之间存在2个基因的片段重复;鸡与野鸭(Anas platyrhynchos)、鸡与日本鹌鹑(Coturnix japonica)之间各存在1个基因的片段重复。鸡Ⅱ型KRTs均为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氨基酸组成差异较大,等电点为5.10~8.89;其保守基序数量为9~10个,含有Filament、Filament superfamily和Keratin_2_head保守结构域;其结构以α-螺旋为主。相较于人(Homo sapiens)和鼠(Mus muscμlus),鸡的Ⅱ型KRT基因家族成员较少。功能分析表明:该家族蛋白在细胞核和细胞质内参与角化和中间丝的形成等生物学路径,在表皮及其附属物结构的完整性方面发挥作用。【结论】鸡Ⅱ型KRT基因家族序列一致性差异较大,但其编码蛋白结构相似。鸡Ⅱ型KRTs编码的蛋白质作为细胞骨架的主要组分,可能与鸡羽毛的生长发育和结构完整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蛋白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分析 结构与功能 共线性 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晚发型糖原累积病Ⅱ型相关肺动脉高压一例
6
作者 胡立星 罗勤 +4 位作者 赵智慧 邓丽 杨涛 赵青 柳志红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13-815,共3页
糖原累积病Ⅱ型,又称蓬佩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代谢性肌病,肺动脉高压是其罕见并发症。本文报道1例因肺动脉高压就诊的女性患者,血气分析提示Ⅱ型呼吸衰竭,肺功能示重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睡眠监测示重度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 糖原累积病Ⅱ型,又称蓬佩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代谢性肌病,肺动脉高压是其罕见并发症。本文报道1例因肺动脉高压就诊的女性患者,血气分析提示Ⅱ型呼吸衰竭,肺功能示重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睡眠监测示重度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重度夜间低氧血症,超声心动图估测肺动脉收缩压为62 mmHg(1 mmHg=0.133 kPa),肌电图示肌原性损害,全外显子测序示GAA基因突变,最终诊断考虑成人晚发型糖原累积病Ⅱ型相关肺动脉高压,建议行支持治疗及酶替代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原累积病 成人晚发 蓬佩病 GAA基因 肺动脉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多糖贮积症Ⅱ型的基因诊疗
7
作者 陈国庆 张惠文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0-276,共7页
酶替代治疗(ERT)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黏多糖贮积症Ⅱ型(MPSⅡ)现阶段的主要治疗方法。这两种疗法能够有效控制躯体症状恶化,但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改善有限,其主要局限在于血脑屏障(BBB)会阻止包括酶在内的大分子物质进入脑内,从而... 酶替代治疗(ERT)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黏多糖贮积症Ⅱ型(MPSⅡ)现阶段的主要治疗方法。这两种疗法能够有效控制躯体症状恶化,但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改善有限,其主要局限在于血脑屏障(BBB)会阻止包括酶在内的大分子物质进入脑内,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基因治疗是一种新兴MPSⅡ治疗方法。本文将阐述MPSⅡ基因治疗临床前研究现状和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以展示该领域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多糖贮积症 基因治疗 临床试验 腺相关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NF-κB对鲤疱疹病毒Ⅱ型基因启动子的表达调控研究
8
作者 谢雅晴 龙晨 吕利群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93,共6页
为深入探究NF-κB信号通路对CyHV-2感染过程的影响,在CyHV-2感染的GiCF细胞中加入NF-κB激动剂,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分析在感染24、72、96 h后CyHV-2编码基因在转录和翻译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在加入NF-κB激动剂后的72、96 ... 为深入探究NF-κB信号通路对CyHV-2感染过程的影响,在CyHV-2感染的GiCF细胞中加入NF-κB激动剂,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分析在感染24、72、96 h后CyHV-2编码基因在转录和翻译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在加入NF-κB激动剂后的72、96 h,CyHV-2编码基因转录和翻译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NF-κB促进CyHV-2编码基因的转录及翻译。为进一步阐明NF-κB如何影响CyHV-2的转录和翻译,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CyHV-2部分编码基因的启动子序列中和NF-κB的结合位点,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分析NF-κB对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F-κB过表达提高了病毒基因启动子活性,提示NF-κB可以通过促进CyHV-2基因的启动子活性来增强病毒复制水平。研究结果有助深入探究CyHV-2基因的表达翻译机制,也为开发基于NF-κB信号通路靶点的新的抗病毒抑制剂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疱疹病毒 NF-ΚB 启动子 转录调控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复方多糖对不同MHC B-Lβ Ⅱ基因型鸡淋巴细胞中NF-κB、TNF-α、IL-6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马昭 朱晓庆 +4 位作者 杨莉 刘晓婷 张保军 谷新利 商云霞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446-3452,共7页
为探讨中药复方多糖(compound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polysaccharides,cCHMPS)对不同MHC B-LβⅡ基因型鸡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采用PCR-SSCP方法将200羽白羽肉鸡按不同MHC B-LβⅡ基因型分组,采集不同MHC B-LβⅡ基因型鸡的外周血淋... 为探讨中药复方多糖(compound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polysaccharides,cCHMPS)对不同MHC B-LβⅡ基因型鸡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采用PCR-SSCP方法将200羽白羽肉鸡按不同MHC B-LβⅡ基因型分组,采集不同MHC B-LβⅡ基因型鸡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别加入终剂量为100、75、50、0μg/mL的cCHMPS,共培养24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cCHMPS对鸡淋巴细胞NF-κB、TNF-α、IL-6mRNA表达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cCHMPS能显著增强不同MHC B-LβⅡ基因型鸡淋巴细胞NF-κB、TNF-α、IL-6mRNA的表达量(P<0.05)。并且同一基因型鸡中,当cCHMPS剂量为50μg/mL时,AB、AA基因型鸡淋巴细胞NF-κB、TNF-α、IL-6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剂量组(P<0.05);AC基因型鸡淋巴细胞NF-κB、IL-6mRN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剂量组(P<0.05);AC基因型鸡淋巴细胞TNF-αmRNA的表达量在cCHMPS为100μg/mL时显著高于其他剂量组(P<0.05)。综上所述,cCHMPS能不同程度的促进各MHC B-LβⅡ基因型鸡NF-κB、TNF-α、IL-6mRNA的表达,且不同MHC B-LβⅡ基因型鸡淋巴细胞最适中药复方多糖免疫调节剂量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多糖 mhcblβⅱ基因型 鸡淋巴细胞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aardenburg综合征Ⅱ型患者MITF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静 杨淑芝 +7 位作者 刘军 韩冰 王国建 张昕 康东洋 戴朴 杨伟炎 袁慧军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33-438,共6页
Waardenburg综合征(WS)是临床上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耳聋综合征,MITF基因突变与部分Waardenburg综合征Ⅱ型(WS2)病例的发病有关。MITF属于碱性螺旋-环-螺旋亮氨酸拉链转录因子家族,能调节酪氨酸酶基因,参与黑色素细胞的分化。文章... Waardenburg综合征(WS)是临床上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耳聋综合征,MITF基因突变与部分Waardenburg综合征Ⅱ型(WS2)病例的发病有关。MITF属于碱性螺旋-环-螺旋亮氨酸拉链转录因子家族,能调节酪氨酸酶基因,参与黑色素细胞的分化。文章报道了1个携带MITF基因点突变的3代Waardenburg综合征Ⅱ型中国家系。先证者表现为先天性重度感音神经性聋、虹膜异色、面部雀斑;其他家系成员除一名仅表现为先天性耳聋外,均表现为颜面、上肢雀斑和/或早白发。患者可检测到c.639delA杂合突变,该突变在MITF基因第7外显子上产生了终止密码子(p.I220X),突变产生的截短的MITF蛋白没有DNA结合活性。该突变是WS2病例中第3个位于MITF第7外显子的突变,尚未见报道。该突变与已报道的位于第7外显子其他两个突变仅相差1个碱基,氨基酸改变十分相似,但在表型上有显著差别,提示遗传背景对WS临床表型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ardenburg综合征 遗传性耳聋 MITF基因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2株基因Ⅱ型新城疫病毒F基因变异特性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文东 宋建领 +4 位作者 赵焕云 刘庆亮 胡媛媛 曾伟 张富强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4-59,共6页
对云南省2个发病鸡场的组织病料进行病原分离,通过血凝、血凝抑制试验和RT-PCR检测,证明分离毒株为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采用特异性引物经RT-PCR扩增F基因,纯化后克隆至pMD18-T载体,并对其进行测序。序列... 对云南省2个发病鸡场的组织病料进行病原分离,通过血凝、血凝抑制试验和RT-PCR检测,证明分离毒株为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采用特异性引物经RT-PCR扩增F基因,纯化后克隆至pMD18-T载体,并对其进行测序。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云南省2株NDV毒株F基因核苷酸与La Sota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9.4%~99.6%,与国内外分离的流行毒株SP13和NDV027344核苷酸同源性均为99.7%~99.8%,与F48E9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9.0%~89.1%;F蛋白氨基酸与La Sota株的氨基酸同源性为99.3%~99.5%,与流行毒株SP13和NDV027344的氨基酸同源性均为99.5%~99.6%,与F48E9株的氨基酸同源性为91.8%~92.0%。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2株病毒均属于基因Ⅱ型,裂解位点氨基酸为G-R-Q-G-R L,属于弱毒株裂解位点氨基酸排列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新城疫病毒 F基因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激酶Cξ亚型基因及UrotensinⅡ基因中各有一个单核苷酸位点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相关 被引量:18
12
作者 孙红霞 杜玮南 +10 位作者 左瑾 吴国栋 史贵彬 沈岩 强伯勤 姚志建 杭建梅 王姮 黄薇 陈竺 方福德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3-227,共5页
目的采用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NP)标记,在以往中国北方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相关基因定位区域(1p36.33-p36.23)内寻找疾病易感基因位点。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公共SNP数据库中查找定位区域内10个候选基因中... 目的采用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NP)标记,在以往中国北方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相关基因定位区域(1p36.33-p36.23)内寻找疾病易感基因位点。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公共SNP数据库中查找定位区域内10个候选基因中的23个SNP位点,用单碱基延伸反应(singlebaseextension,SBE)法对北方汉族人群散发2型糖尿病患者(192例)及对照组(172例)进行分型及病例-对照关联分析。结果23个SNP位点中有8个为中国北方人群常见SNP位点;对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型分析显示,位于蛋白激酶Cξ亚型(PRKCZ)基因中的一个位点(rs436045)及urotensinⅡ(UTS2)基因中的一个位点(rs228648),其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述两个SNP位点可能和中国北方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相关,以上结果为进一步研究上述两个位点所在的基因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白激酶Cζ亚基因 UROTENSIN 基因 中国 北方汉族人群 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 2糖尿病 病例-对照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宁夏回族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马萍 陈丽娜 +2 位作者 覃数 刘海燕 徐清斌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30-732,745,共4页
目的研究宁夏地区回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与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gen-esisⅡtype 1,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宁夏地区回族14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112例正常血压者... 目的研究宁夏地区回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与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gen-esisⅡtype 1,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宁夏地区回族14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112例正常血压者分别作为病例组(EH组)和对照组,应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方法对以上人群的外周血白细胞DNA进行AT1R(A1166C)的基因多态性检测,分析该位点不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EH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结果 EH组AA和AC基因型分布频率为88.36%和11.64%,对照组中分别为93.75%和6.25%,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CC基因型;A1166与1166C等位基因频率在EH组中分别为94.18%、5.82%,在对照组中分别为96.87%和3.13%,两组相比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EH组和对照组不同性别间上述基因型的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1R基因A1166C多态位点分子变异与宁夏回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易感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血管紧张素-1受体 基因多态性 回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盘髓核细胞中Sox9与Ⅱ型胶原基因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7
14
作者 赵哲 王文波 +3 位作者 李吉友 刘洋 李雪松 马淑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384-387,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椎间盘髓核组织中Sox9基因表达的变化及其与Ⅱ型胶原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将30个椎间盘组织按Thompson分期分为Ⅰ~Ⅳ期,应用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期间盘组织中Sox9、Ⅱ型胶原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应用S... 目的:探讨椎间盘髓核组织中Sox9基因表达的变化及其与Ⅱ型胶原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将30个椎间盘组织按Thompson分期分为Ⅰ~Ⅳ期,应用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期间盘组织中Sox9、Ⅱ型胶原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应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和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两者的相互关系。结果:椎间盘髓核组织中Sox9mRNA的表达量在总体上低于Ⅱ型胶原,Sox9蛋白表达位于细胞核中而Ⅱ型胶原主要位于细胞间质内,Sox9在ThompsonⅠ期椎间盘的细胞核内表达很强而在Ⅳ期则很弱甚至缺失;从ThompsonⅠ~Ⅳ期两种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逐渐降低,各分期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ThompsonⅠ~Ⅳ期标本中Ⅱ型胶原与Sox9表达量的下降趋势相近。结论:Sox9和Ⅱ型胶原基因表达水平与Thompson分期密切相关,随椎间盘退变程度加重表达逐渐降低,且两者下降趋势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髓核 SOX9 胶原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Ⅱ型MPS家系IDS基因的一种新突变的鉴定 被引量:6
15
作者 郭奕斌 潘宏达 +2 位作者 郭春苗 李咏梅 陈路明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101-1106,共6页
为了研究粘多糖贮积症Ⅱ型(MPSⅡ)患者发病的分子遗传学机制,以便为今后的产前基因诊断等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文章先采用尿糖胺聚糖(GAGs)定性检测法对疑似MPSⅡ的先证者进行初诊,然后采用PCR、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 为了研究粘多糖贮积症Ⅱ型(MPSⅡ)患者发病的分子遗传学机制,以便为今后的产前基因诊断等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文章先采用尿糖胺聚糖(GAGs)定性检测法对疑似MPSⅡ的先证者进行初诊,然后采用PCR、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突变检测。在检出IDS基因c.876del2新突变后,对随机采集的120例正常对照和其他非II型MPS患者包括MPSⅠ,Ⅳ,Ⅵ三型的病人共15例的IDS基因exon6进行序列分析,同时采用不同物种突变点序列的保守性分析法,以及直接测定患儿及其家庭相关成员IDS酶活性的方法对该新突变进行致病性分析。结果显示:先证者尿检呈强阳性(GAGs+++);其IDS基因exon6编码区内存在c.876-877delTC新缺失突变,为半合子突变,而其母、其姐为杂合突变;正常对照和其他非II型MPS患者的IDS基因exon6的检测结果均未发现该突变;不同物种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比对显示:c.876-877delTC突变所在的位置即p.292-293的苯丙氨酸(F)谷氨酰胺(Q)高度保守;酶活性测定的结果显示:先证者的IDS酶活性仅为2.3nmol/4h/mL,大大低于正常值,而其父的为641.9nmol/4h/mL,其母的血浆酶活性为95.8nmol/4h/mL,其姐的为103.2nmol/4h/mL。说明所发现的c.876-877delTC缺失移码突变是一种新的病理性突变,是该MPSⅡ患儿发病的根本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多糖贮积症 IDS基因 新突变 序列分析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圆环病毒Ⅱ型ORF3基因缺失突变毒株对仔猪的致病性及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晓农 郭万柱 +4 位作者 徐志文 朱玲 王新 曾秀 王小玉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94-1099,共6页
15头28~30日龄健康仔猪分成A、B、C3组(5头/组),分别肌注接种PCV2ORF3基因缺失突变毒株mPCV2-C、亲本毒株PCV2-CD以及生理盐水。用PCR-RFLP和PCR方法,分别从A组和B组屠宰仔猪的腹股沟淋巴结中特异性检测到mPCV2-C和PCV2-CDDNA,发... 15头28~30日龄健康仔猪分成A、B、C3组(5头/组),分别肌注接种PCV2ORF3基因缺失突变毒株mPCV2-C、亲本毒株PCV2-CD以及生理盐水。用PCR-RFLP和PCR方法,分别从A组和B组屠宰仔猪的腹股沟淋巴结中特异性检测到mPCV2-C和PCV2-CDDNA,发现mPCV2-C能够在仔猪体内复制增殖。组织病理学结果表明;A组和B组腹股沟淋巴结、肝细胞及肺泡壁上皮细胞呈现病变,其中B组病变较严重,证实ORF3基因缺失未改变PCV2的组织嗜性。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动态检测结果表明:与C组相比,A组、B组外周血CD3^+、CD4^+细胞百分含量降低,而A组CD8^+细胞于免疫后第14天回升,高于B组和C组,表明ORF3基因缺失使病毒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有所减弱,并有诱导仔猪细胞免疫应答的趋势。上述结果提示ORF3缺失致使病毒的致病力有降低的趋势。PCV2抗体动态检测发现:mPCV2-C明显诱导了仔猪的体液免疫,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mPCV2-C可作为PCV2基因缺失疫苗候选毒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PCV2) ORF3基因 基因缺失 致病性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苗勒管激素及其Ⅱ型受体基因多态性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胡蓉 田春花 +7 位作者 田进石 兰生学 王飞苗 贾韶彤 张晓梅 李彩艳 杨海燕 姜银芝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39-742,共4页
目的:研究抗苗勒管激素(AMH)及抗苗勒管激素Ⅱ型受体(AMHRⅡ)基因多态性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表达情况;同时分析PCOS不同AMH基因型患者体重指数(BMI)、性激素水平之间是否存在差异,从基因水平探讨PCOS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聚... 目的:研究抗苗勒管激素(AMH)及抗苗勒管激素Ⅱ型受体(AMHRⅡ)基因多态性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表达情况;同时分析PCOS不同AMH基因型患者体重指数(BMI)、性激素水平之间是否存在差异,从基因水平探讨PCOS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DNA正、反向测序方法,检测94例PCOS患者(PCOS组)及94例正常排卵患者(对照组)AMH和AMHRⅡ基因型,同时将两组AMH、AMHRⅡ不同基因型患者的年龄、BMI及性激素水平分别进行比较。结果:①两组AMH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MH等位基因频率、AMHRⅡ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PCOS组不同AMH基因型患者中,BMI、LH、T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分布类型与BMI、LH、T有关(P<0.05),而与年龄、FSH、E2、PRL无关(P>0.05);对照组年龄、BMI、性激素水平与AMH基因型分布无关(P>0.05)。③对照组和PCOS组年龄、BMI、性激素水平与AMHRⅡ基因型分布无关(P>0.05)。结论:AMH基因的多态性可能与PCOS的发病相关;PCOS患者AMH基因型中G/T表型可能是引起患者肥胖、高雄激素血症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苗勒管激素 抗苗勒管激素受体 基因多态性 多囊卵巢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Ⅱ型草鱼呼肠孤病毒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黄琦雯 王庆 +7 位作者 王英英 李莹莹 石存斌 任燕 高彩霞 吴杰兴 郑树城 曾伟伟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04-809,共6页
基因Ⅱ型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Ⅱ)是当前引起草鱼出血病暴发与流行的主要病原,为建立快速检测GCRV-Ⅱ的方法,本研究根据GCRV-ⅡRd Rp基因的保守区域序列设计引物及TaqMan探针,经反应参数优化,建立了检测GCRV-Ⅱ的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 基因Ⅱ型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Ⅱ)是当前引起草鱼出血病暴发与流行的主要病原,为建立快速检测GCRV-Ⅱ的方法,本研究根据GCRV-ⅡRd Rp基因的保守区域序列设计引物及TaqMan探针,经反应参数优化,建立了检测GCRV-Ⅱ的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仅对GCRV-Ⅱ的靶基因序列进行扩增,与其它非靶目标核酸均无交叉反应;其最低检出量为3拷贝/μL病毒核酸,比普通PCR的敏感度高100倍;组内和组间重复试验变异系数均小于1%。采用该方法检测60份草鱼出血病疑似样品,GCRV-Ⅱ阳性检出率为75%(45/60),与细胞分离结果一致。应用该方法分析了GCRV-Ⅱ在不同细胞和不同培养方式下病毒的增殖含量,结果显示GSB和PSF细胞增殖量最大,达106拷贝/μL^107拷贝/μL病毒核酸,转瓶接种比常规的细胞培养瓶和培养板接种其病毒含量低2个数量级。本研究建立的GCRV-Ⅱ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高效、特异、敏感、可重复性强的优点,适用于GCRV-Ⅱ的临床快速检测和病毒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呼肠孤病毒 基因 TAQ Man荧光定量PCR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原累积病Ⅱ型的临床分析和基因学检测 被引量:12
19
作者 傅立军 窦薇 +3 位作者 周爱卿 黄美蓉 杨健萍 李奋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962-965,共4页
目的探讨糖原累积病Ⅱ型的酶学诊断方法,并在中国人中进行基因突变分析。方法对1例临床表现为婴儿型糖原累积病Ⅱ型的8个月男性患儿进行研究,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外周血白细胞酸性α#葡萄糖苷酶(GAA)活性,并采用16对引物对该家系GAA... 目的探讨糖原累积病Ⅱ型的酶学诊断方法,并在中国人中进行基因突变分析。方法对1例临床表现为婴儿型糖原累积病Ⅱ型的8个月男性患儿进行研究,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外周血白细胞酸性α#葡萄糖苷酶(GAA)活性,并采用16对引物对该家系GAA基因从外显子2到外显子20的编码区进行扩增并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该患儿白细胞GAA活性仅为18.72nmol/(mgprotein·hr),正常对照组为(130.5±86.7)nmol/(mgprotein·hr);基因学分析发现该患儿存在2个杂合突变位点,其中之一为1935位点C→A错义突变,是中国人最常见的突变位点,另外一个为988位点T→G错义突变,该位点为新发现突变位点。结论糖原累积病Ⅱ型是由于GAA基因突变引起GAA活性降低所致,酶活性检测和基因检测是目前最有效和可靠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原累积病 酸性α-葡萄糖苷酶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20
作者 薛耀明 周琳 罗仁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44-446,共3页
目的 探讨1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IR)基因多态与2型糖尿病病伴高血压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以ATIF基因为侯选基因,就用PCR方法,检测132例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2型糖尿病无高血压患者的ATIR基因多态性。结果2组研究对象AA基因型分布频率... 目的 探讨1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IR)基因多态与2型糖尿病病伴高血压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以ATIF基因为侯选基因,就用PCR方法,检测132例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2型糖尿病无高血压患者的ATIR基因多态性。结果2组研究对象AA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88.79%与96.97%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11.21%3.03%;A等位基因携带率分别为94.39%与98.48%,C等位基因携带率为5.61与1.52%,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ATIR基因多态性与2M糖尿病伴高血压的发生有相关性,且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病程显著延长。正常血压糖尿病患者与单纯舒张压升高糖尿病患者之间ATIR-A1166-C基因多态性无显著差异,而与单纯收缩压升高糖尿病患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ATIR基因参与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的发病,并仅与收缩压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血管紧张素受体 糖尿病 高血压 2糖尿病 AT1R基因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