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cadherin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陈晓峰 丁嘉安 +3 位作者 高文 易祥华 王海峰 李化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260-262,共3页
目的 探讨E cadherin基因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对 13 8例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E cadherin基因蛋白表达进行研究 ,同时以 2 3例正常肺组织作对照。结果 肺癌组织E cadhe... 目的 探讨E cadherin基因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对 13 8例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E cadherin基因蛋白表达进行研究 ,同时以 2 3例正常肺组织作对照。结果 肺癌组织E cadherin阳性表达率 (4 1.48% )明显低于正常肺组织 (73 .12 % ) (P <0 .0 5 )。E cadherin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密切关系 (P <0 .0 5 ) ,而与肺癌的细胞分化程度、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及吸烟与否均无明显关系 (P >0 .0 5 )。E cadherin高表达组 (>40 % )术后 5年生存率 (5 1.43 % )显著高于低表达组 (≤ 40 % ) (2 1.67% ) (P <0 .0 5 )。结论 检测E cadherin基因表达水平可能有助于判断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淋巴结转移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e-cadherin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CC1和c-met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价值 被引量:25
2
作者 胡兴胜 付曦 +2 位作者 文世民 邹心怡 刘雨松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399-403,共5页
背景与目的已有的研究表明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etastasis-associated in colon cancer1,MACC1)是一个与肿瘤浸润转移相关的新基因,该基因能够调节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receptor,c-met)的表达。本研究旨在探讨... 背景与目的已有的研究表明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etastasis-associated in colon cancer1,MACC1)是一个与肿瘤浸润转移相关的新基因,该基因能够调节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receptor,c-met)的表达。本研究旨在探讨MACC1和c-met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浸润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103例NSCLC组织及4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MACC1和c-met蛋白的表达。结果 MACC1和c-met在NSCLC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P<0.001)。MACC1和c-met阳性率均与肺癌的分化程度、T分期、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相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吸烟及组织学类型等无关(P>0.05)。MACC1和c-met的表达呈正相关(r=0.403,P<0.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MACC1和c-met阳性组5年生存率均明显低于阴性组(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MACC1是NSCLC的独立预后因素(P=0.026)。结论 MACC1和c-met的表达与肺癌的分化、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两者均对生存期有一定的影响,MACC1是NSCLC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MACC1 C-MET 浸润 转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42例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30
3
作者 彭红 马美丽 韩宝惠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362-366,共5页
背景与目的目前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仍是导致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晚期NSCLC预后的重要因素。方法收集2000年1月4日-2008年12月25日1,742例IV期NSCLC临床资料,所有病例经细胞学或组织病理... 背景与目的目前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仍是导致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晚期NSCLC预后的重要因素。方法收集2000年1月4日-2008年12月25日1,742例IV期NSCLC临床资料,所有病例经细胞学或组织病理学确诊。分析性别、年龄、吸烟史、病理类型、分型、临床TN分期、转移器官数目、治疗方法对预后的影响,应用Kaplan-Meire方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生存率差别,采用Cox多因素回归对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742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0.0个月(9.5个月-10.5个月),1年、2年、3年、4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44%、22%、13%、9%、6%。单器官发生转移与多器官转移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1个月vs7个月(P<0.001)。不同器官发生转移后生存期不同,中位生存期分别为肺12个月(11.0个月-12.9个月),骨9个月(8.3个月-9.6个月),脑8个月(6.8个月-9.1个月),肝、肾上腺、远处淋巴结转移均为5个月(3.8个月-6.1个月),皮下3个月(1.7个月-4.3个月)。腺癌患者1,086例(62%),鳞癌305例(17.5%),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2个月vs8个月(P<0.001)。化疗与最佳支持治疗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1个月vs6个月(P<0.001)。放疗与否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1个月vs9个月(P=0.017)。结论性别、年龄、大体分型、病理类型、临床T分期、N分期、转移器官数目、吸烟史、治疗方法是晚期NSCLC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转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素酶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宋作庆 徐萧洪 +2 位作者 韦森 陈军 周乃康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798-801,共4页
背景与目的已有的研究表明,肝素酶的表达与肿瘤的发生有关。本研究通过肝素酶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情况,探讨肝素酶与NSCLC临床病理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66例NSCLC和15例相应癌旁正常肺组织中肝素酶的表达。结... 背景与目的已有的研究表明,肝素酶的表达与肿瘤的发生有关。本研究通过肝素酶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情况,探讨肝素酶与NSCLC临床病理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66例NSCLC和15例相应癌旁正常肺组织中肝素酶的表达。结果66例NSCLC组织中肝素酶表达阳性率为74.2%,而正常支气管和肺泡上皮中无阳性表达;肝素酶表达与肺癌的临床分期(P=0.042)、淋巴结转移(P=0.005)有密切关系;肝素酶阳性表达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组(P=0.025)。结论肝素酶在人肺癌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肺组织明显上调,并与肺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患者的预后相关,但不能作为患者预后评估的独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肝素酶 转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和内皮素转化酶对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惠忠 魏益平 +4 位作者 王梅 吴澄 杨艳旗 陈炬 曹永科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96-699,共4页
目的研究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和内皮素转化酶(ECE)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7例NSCLC组织中CD133和ECE的表达,分析其与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目的研究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和内皮素转化酶(ECE)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7例NSCLC组织中CD133和ECE的表达,分析其与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结果77例NSCLC组织中CD133与ECE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9%(40/77)和45.5%(35/77)。CD133和ECE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246,P<0.05;r=0.339,P<0.05);CD133和ECE的表达均与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P<0.05)。CD133和ECE的表达与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和组织分化程度均无关(P>0.05)。CD133与ECE的表达之间呈正相关(r=0.249,P<0.05)。结论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和ECE的表达与NSCLC的淋巴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它们的高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CD133 内皮素转化酶 淋巴转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K5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6
作者 陶蓉 邱世超 +7 位作者 侯成浩 李梦云 宿超 李慧 王云甲 史立宏 张宝刚 郑世良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33-636,共4页
目的探讨ARK5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小细胞肺癌(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6例SCLC癌组织(SCLC组)及40例正常肺组织(对照组)中ARK5和MMP-2的表达,分析ARK5、MMP-2的表达与患者病情分期及预后的关... 目的探讨ARK5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小细胞肺癌(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6例SCLC癌组织(SCLC组)及40例正常肺组织(对照组)中ARK5和MMP-2的表达,分析ARK5、MMP-2的表达与患者病情分期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SCLC组ARK5和MMP-2阳性率分别为67.9%(72/106)和65.1%(69/106),对照组中分别为5.0%(2/40)和7.5%(3/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6.004和38.540,P<0.05)。ARK5和MMP-2的阳性率与肿瘤直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期有关(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SCLC癌组织中ARK5与MMP-2呈正相关(r=0.878,P<0.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ARK5阳性组5年生存率为12.9%,阴性组为5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077,P<0.001);MMP-2阳性组5年生存率为16.3%,阴性组为6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405,P<0.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ARK5、分化程度、肿瘤分期对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K5和MMP-2的表达与SCLC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期密切相关,它们都对SCLC患者的生存率产生重大影响,同时ARK5是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免疫组织化学 肿瘤转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检测血清NTx和BSP对乳腺癌和肺癌骨转移的意义 被引量:21
7
作者 王薇 王雅杰 傅强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78-483,共6页
目的:探讨骨代谢生化指标血清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N-telopeptide of typeⅠcollagen,NTx)和骨涎酸蛋白(bone sialoprotein,BSP)的检测对肺癌和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6年7月长海医院肿瘤科经病理确诊的肺... 目的:探讨骨代谢生化指标血清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N-telopeptide of typeⅠcollagen,NTx)和骨涎酸蛋白(bone sialoprotein,BSP)的检测对肺癌和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6年7月长海医院肿瘤科经病理确诊的肺癌或乳腺癌患者105例,分为两组,其中骨转移组50例,无骨转移组55例。应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NTx和BSP浓度。结果:骨转移组患者血清NTx和BSP水平均明显高于无骨转移组(P<0.01)。NTx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0%和67.3%,BSP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0%和70.9%。临床发生骨相关事件(skeletal related event,SRE)的骨转移患者,血清NTx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SRE的骨转移患者(P<0.05)。在6~13个月随访期内,21例患者确诊了新发骨转移;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血清NTx浓度升高提示骨转移发生的相对危险度为1.127;乳腺癌患者血清BSP增高是唯一预测骨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其相对危险度为1.058。随访期共有33例患者死亡;无论肺癌还是乳腺癌,血清BSP增高患者的累积生存率均明显低于血清BSP正常组(P<0.05)。结论:血清NTx和BSP是诊断肺癌和乳腺癌骨转移的重要参考指标,其水平的增高是预测骨转移发生的高危因素;BSP可能是肺癌和乳腺癌患者独立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 骨涎酸蛋白 肺癌 乳腺癌 骨转移 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首发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姚舒洋 王鑫 +2 位作者 李小雪 张毅 支修益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33-536,共4页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首发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2010年7月至2013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肺癌中心诊治的103例晚期NSCLC首发骨转移患者的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首发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2010年7月至2013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肺癌中心诊治的103例晚期NSCLC首发骨转移患者的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探讨不同治疗策略和临床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患者年龄为59(32-82)岁,其中,单纯骨转移患者28例,其他患者均合并其他部位侵犯。NSCLC骨转移多为溶骨性病变(95.1%)。其骨相关事件发生率仅为21.4%。单纯骨转移患者预后优于合并内脏器官转移的骨转移患者(P=0.048),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18个月和14个月。NSCLC骨转移患者采用的治疗多为全身化学治疗(以下简称化疗),一线化疗比例为77.7%。一线化疗有效率为32.5%,临床获益率为58.8%。一线化疗和一线靶向治疗的疾病无进展时间TTP分别为5个月和10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NSCLC单纯骨转移患者预后优于骨转移合并内脏转移者,给予NSCLC骨转移患者个体化的全身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骨转移 一线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因素对p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张真榕 刘德若 +3 位作者 郭永庆 石彬 宋之乙 田燕雏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0年第8期781-785,共5页
背景与目的目前对pIIIa/N2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所采取的治疗方法尚不一致。本研究旨在评价不同影响因素与pIIIa/N2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4年5月13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以外科干预为主的综合治疗后... 背景与目的目前对pIIIa/N2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所采取的治疗方法尚不一致。本研究旨在评价不同影响因素与pIIIa/N2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4年5月13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以外科干预为主的综合治疗后的无瘤生存期和5年生存率。研究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跳跃转移、淋巴结转移站数、手术类型、病理分型、辅助治疗等。应用SPSS16.0软件统计生存率。结果 133例pIIIa/N2期入组患者总的5年生存率为32.33%,单站淋巴结转移亚组与多站淋巴结转移亚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39.62%和27.50%;临床N0-1分期(cN0-1)亚组与临床N2分期(cN2)亚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37.78%和20.93%。Cox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站数(P=0.013,OR=0.490,95%CI:0.427-0.781)及cN0-1(P=0.009,OR=0.607,95%CI:0.372-0.992)与N2患者预后呈正相关。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的cN分期、淋巴结转移站数目与pIIIa/N2期患者的预后呈正相关;在严格入组条件下,可以对选择性pIIIa/N2患者进行以外科治疗为主、联合辅助治疗的综合治疗,并可获得较满意的长期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转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放射治疗的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范秋虹 孙春花 田野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382-385,共4页
背景与目的脑转移最常见于肺癌患者,放射治疗是其有效的常规治疗手段。目前的治疗以姑息止痛和减轻症状为目的,方法差异较大,对肺癌脑转移预后的认识也不尽相同。本研究旨在分析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放射治疗的疗效以及影响生存率的... 背景与目的脑转移最常见于肺癌患者,放射治疗是其有效的常规治疗手段。目前的治疗以姑息止痛和减轻症状为目的,方法差异较大,对肺癌脑转移预后的认识也不尽相同。本研究旨在分析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放射治疗的疗效以及影响生存率的预后因素并建立预后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2月-2006年10月在我科接受全脑放射治疗的82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各亚组生存率差别的比较采用log-rank时序检验,分析影响生存预后的各种因素(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以Cox回归分析获得的有统计学意义的因子组成预后模型。结果随访时间为1-120个月,全组患者诊断脑转移后的中位生存期为10.5个月,6个月、1年和2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50.8%、23.7%和5.1%。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放射治疗前KPS评分、肺原发肿瘤控制情况、确诊肺癌到脑转移间隔时间、脑转移灶数目是影响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根据上述因素建立预后指数将82例患者分成预后好、中和差三组,其生存曲线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KPS评分、确诊肺癌到脑转移间隔时间、肺原发肿瘤控制情况、脑转移灶数目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放射治疗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预后指数模型能很好地反映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肿瘤转移 放射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粘蛋白和Ⅳ型胶原在肺癌中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项锋钢 吴翠娇 +3 位作者 牛兆山 沈毅 李永喜 杨梅怀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5期451-453,I061,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癌标本中的层粘蛋白和Ⅳ型胶原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179例肺癌标本中层粘蛋白和Ⅳ型胶原的表达。结果:层粘蛋白及Ⅳ型胶原的表达强度在3组不同分级的肺鳞癌中差异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癌标本中的层粘蛋白和Ⅳ型胶原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179例肺癌标本中层粘蛋白和Ⅳ型胶原的表达。结果:层粘蛋白及Ⅳ型胶原的表达强度在3组不同分级的肺鳞癌中差异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且中、高分化的肺鳞癌的层粘蛋白及Ⅳ型胶原的表达强度明显不同于低分化者(P<0.01),层粘蛋白和Ⅳ型胶原的表达强度在有无淋巴结转移两组间,差异亦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层粘蛋白和Ⅳ型胶原的表达强度在3组不同术后生存期的肺鳞癌中差异亦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5年以上生存组层粘蛋白的表达强度明显不同于半年内死亡者(P<0.01),半年内死亡组的Ⅳ型胶原的表达强度明显不同于其它两组(P<0.05,0.01),Ⅳ型胶原的表达强度在3组不同生存期的肺腺癌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肺鳞癌的某些生物学行为不同于肺腺癌,层粘蛋白和Ⅳ型胶原的表达可作为评估肺鳞癌细胞的分化、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有价值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层粘蛋白 IV型胶原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性钙黏附蛋白和β连环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严红 姜颖 +3 位作者 张海青 陈学静 马燕杰 王重利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202-206,共5页
背景与目的肿瘤的浸润和转移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正确认识和评估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上皮性钙黏附蛋白(Ecad)和β连环素(βcat)的异常表达在肿瘤浸润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它们在非小细胞肺癌中... 背景与目的肿瘤的浸润和转移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正确认识和评估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上皮性钙黏附蛋白(Ecad)和β连环素(βcat)的异常表达在肿瘤浸润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它们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非小细胞肺癌分型、分化、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29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cad及βcat的表达。结果Ecad及βcat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62.0%和65.1%。Ecad在鳞癌中的异常表达率显著高于腺癌(P<0.05);Ecad及βcat在低分化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异常表达率显著高于中高分化肺癌(P均<0.05);Ecad及βcat在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异常表达率显著高于Ⅰ、Ⅱ期(P均<0.01);伴有淋巴结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中Ecad及βcat异常表达率显著高于不伴有淋巴结转移者(P<0.05,P<0.01)。Ecad及βcat正常表达的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异常表达的肺癌患者(P<0.05,P<0.01)。结论Ecad及βcat的异常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分化、分期、转移密切相关。检测它们的表达对预测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上皮性钙黏附蛋白 Β-连环素 转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隔淋巴结受累程度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宋福杰 王洲 +1 位作者 刘凡英 刘相燕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69-471,共3页
目的 :探讨淋巴结受侵的程度及转移的范围与Ⅲ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预后的关系及Ⅲ期NSCLC的手术适应证。方法 :回顾分析 1988年~ 1998年间 ,淋巴结廓清术后病理诊断为纵隔淋巴结转移 (pN2 )的 136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术前... 目的 :探讨淋巴结受侵的程度及转移的范围与Ⅲ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预后的关系及Ⅲ期NSCLC的手术适应证。方法 :回顾分析 1988年~ 1998年间 ,淋巴结廓清术后病理诊断为纵隔淋巴结转移 (pN2 )的 136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术前的淋巴结分期、淋巴结受侵的程度及转移的范围分组。Kaplan Meier计算生存率 ,绘出生存曲线、用Log Rank检验比较不同组别的生存差别。结果 :不同的临床、病理因素中 ,淋巴结受侵的程度对预后的影响最大。淋巴结结外转移组的五年生存率低于结内转移组 ,分别为 9.8%和 18.8%。Log rank检验显示两组间差别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淋巴结结外转移的N2 患者预后不良。对手术中纵隔淋巴结活检冰冻病理证实转移灶局限在淋巴结内者 ,可采取根治性切除 ;对于淋巴结转移已突破外膜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外科 纵隔淋巴结转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立性肺转移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附156例报告)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辉 陈晓峰 +3 位作者 王海兵 张雷 周文勇 赵明川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23-227,共5页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手术治疗孤立性肺转移瘤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为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本研究对其诊断、外科治疗的适应证、手术方式及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讨论。方法对15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孤立性肺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手术治疗孤立性肺转移瘤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为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本研究对其诊断、外科治疗的适应证、手术方式及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讨论。方法对15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孤立性肺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肿瘤为癌者134例,肉瘤21例,不明组织类型1例。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随访153例,随访时间1年-10年。术后5生存率为31.2%,中位生存期为35.8个月。113例行淋巴结系统性清扫,淋巴结转移阴性和阳性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37.3%、12.5%。行肺叶切除术患者5年生存率为38.5%。结论手术治疗孤立性肺转移瘤可取得满意的疗效,电视胸腔镜手术是有效的手术方式,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肺叶切除方式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肿瘤转移 手术 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鳞癌间质内微血管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项锋钢 朱红 +3 位作者 牛兆山 邹伟 牟志春 杨梅怀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09-211,共3页
目的:探讨肺鳞癌间质内微血管与肺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FⅧ相关抗体,并采用LSAB法对89例手术切除的肺鳞癌微血管进行定量检测;结果:有淋巴结转移组肺鳞癌微血管密度每200倍视野50.2±22.8个,无转移... 目的:探讨肺鳞癌间质内微血管与肺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FⅧ相关抗体,并采用LSAB法对89例手术切除的肺鳞癌微血管进行定量检测;结果:有淋巴结转移组肺鳞癌微血管密度每200倍视野50.2±22.8个,无转移组为34±19.1个;有淋巴结转移组微血管腔面积为6961.8±2868.9平方象素,无转移组为4037.4±2425.3平方象素,两者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t=3.17,t=3.58,P均<0.01);微血管密度及腔面积在3组不同生存期的患者间差异亦均具有极显著性意义(F=6.62,F=8.65,P均<0.01);结论:肺鳞癌间质内微血管生成与淋巴结转移和患者的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微血管 定量分析 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LVD、MVD、CEAmRNA及KAI1和Kiss-1的表达与患者预后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汪国文 王祖义 +3 位作者 黎传奎 王萍 柴大敏 承泽农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48-354,共7页
背景与目的目前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预后的研究很多,有些临床病理因素已被公认与预后有关,本研究旨在对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及癌胚抗原... 背景与目的目前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预后的研究很多,有些临床病理因素已被公认与预后有关,本研究旨在对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及癌胚抗原信使核糖核酸(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messenger ribonucleic acid,CEAmRNA)和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Kiss-1的表达与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选取57例NSCLC患者,采用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RT-PCR)和微流控芯片(micro-fluid chip)技术对外周血CEA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肺癌组织LVD、MVD和KAI1、Kiss-1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分析。结果全组的5年生存率为18%,中位生存期为34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淋巴结有无转移、CEAmRNA的阳性表达、MVD、LVD和Kiss-1的表达对生存有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淋巴结有无转移和CEAmRNA的表达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NSCLC患者中MVD、LVD和Kiss-1及CEAmRNA的表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癌胚抗原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 KAI1 KISS-1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oC及其调节因子RhoGDI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韩昱晨 吴燕妮 +4 位作者 高爽 许月新 官忠燕 邱雪杉 王恩华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391-397,共7页
背景与目的RhoC在许多癌组织中过表达,而且与肿瘤的转移密切相关。RhoGDIα(Rho GDP dissociation inhibitor)被认为是Rho的负性调节因子,但目前其在肿瘤中的研究有限,而且在不同肿瘤中结果不一。本研究旨在探讨RhoC及其调节因子RhoGDI... 背景与目的RhoC在许多癌组织中过表达,而且与肿瘤的转移密切相关。RhoGDIα(Rho GDP dissociation inhibitor)被认为是Rho的负性调节因子,但目前其在肿瘤中的研究有限,而且在不同肿瘤中结果不一。本研究旨在探讨RhoC及其调节因子RhoGDIa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表达、二者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RT-PCR分别检测100例石蜡包埋肺癌组织、60例新鲜肺癌组织、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肺癌细胞系中RhoC、RhoGDIa蛋白和mRNA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RhoC、RhoGDIa蛋白和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相应的正常肺组织及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在肺巨细胞癌高侵袭转移能力亚型BE1中,RhoC和RhoGDIa表达高于低侵袭转移能力亚型LH7。RhoC和RhoGDIa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RhoC、RhoGDIα的过表达与患者的生存率低相关,在一定程度上提示患者的不良预后。RhoC的表达与RhoGDIα的表达正相关。结论RhoC、RhoGDIa可能参与肺癌的发生、发展。二者的表达与肺癌细胞的转移相关,可分别作为影响肺癌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RHOC RhoGDIa预后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中EMMPRIN和HGF的表达及其对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惠忠 王梅 +7 位作者 魏益平 曹永科 李海刚 陈炬 杨艳旗 华平 吴澄 刘金耿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716-1719,共4页
目的:研究细胞外基质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7例NSCLC组织中EMMPRIN与HGF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吸烟情况、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组... 目的:研究细胞外基质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7例NSCLC组织中EMMPRIN与HGF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吸烟情况、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结果:77例NSCLC组织中EMMPRIN与H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和44%。EMMPRIN与HGF的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371和0.339,P<0.01),与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P<0.01)。EMMPRIN与HGF的表达均与患者吸烟、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和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0.05)。EMMPRIN与HGF的表达之间呈正相关(r=0.281,P<0.01)。结论:EMMPRIN和HGF的表达与NSCLC的淋巴结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它们的高表达提示NSCLC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细胞外基质蛋白酶诱导因子 肝细胞生长因子 淋巴转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和内皮素转化酶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惠忠 李海刚 +4 位作者 魏益平 刘金耿 吴澄 曹永科 王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018-2021,共4页
目的:研究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 IN)和内皮素转化酶(ECE)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7例NSCLC组织中EMMPR IN和ECE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肿瘤大小、癌的组织学类型、组织分... 目的:研究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 IN)和内皮素转化酶(ECE)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7例NSCLC组织中EMMPR IN和ECE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肿瘤大小、癌的组织学类型、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结果:77例NSCLC组织中EMMPR IN和ECE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和45%。EMMPR IN和ECE的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均P<0.01,r=0.371和0.467),两者表达阳性组术后生存期均明显短于阴性组(均P<0.01)。NSCLC组织中EMMPR IN和ECE的表达之间呈正相关(P<0.05,r=0.243)。EMMPR IN和ECE的表达与肿瘤大小、癌组织学类型和组织分化程度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EMMPR IN和ECE的表达与NSCLC的淋巴结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它们的高表达提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 内皮素转化酶 淋巴转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径不超过2cm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手术方式及预后
20
作者 施春雷 张雪艳 韩宝惠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50-453,共4页
背景与目的:随着CT扫描技术应用逐渐普及,对于直径不超过2cm的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检出率也逐渐提高。本研究通过对周围型小NSCLC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患者生存期的分析,试图探讨最佳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1... 背景与目的:随着CT扫描技术应用逐渐普及,对于直径不超过2cm的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检出率也逐渐提高。本研究通过对周围型小NSCLC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患者生存期的分析,试图探讨最佳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1年7月手术切除的直径≤2 cm的周围型小肺癌75例。对手术切除方式(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或局部切除)、淋巴结转移情况、胸部CT影像学表现以及患者生存期与肿块大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接受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者57例,接受局部切除者18例。病灶在>1.5~42.0 cm者淋巴结转移率为14.63%,病灶在>1.0~≤1.5 cm者淋巴结转移率为14.81%,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10)。病灶≤1.0cm者均未见淋巴结转移。无淋巴结转移和伴有淋巴结转移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2.31%和60.0%(P=0.000)。12例CT显示为磨玻璃影(GG0)表现者均未见有淋巴结转移,5年生存率为91.67%。结论:即使是≤2 cm的病灶仍可伴有纵隔和肺门淋巴结转移,手术切除方法宜采用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但对于≤1.0 cm的病灶,尤其在高分辨CT上显示有GG0改变的病灶,可考虑行局部切除,而无需行淋巴结清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淋巴结转移 局部切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