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靶向代谢组学揭示宫颈癌发展进程的特征代谢谱研究
1
作者 翟青枝 马韵之 +5 位作者 叶明侠 王铭洋 李阳 李莉 孟元光 李立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0-238,共9页
目的:探讨宫颈病变过程中的代谢谱差异及其用于辅助诊断宫颈癌的潜在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高分辨率质谱分析技术,对43例宫颈癌患者,34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和43例健康对照人群的宫颈拭子样本进行了非靶向代谢组... 目的:探讨宫颈病变过程中的代谢谱差异及其用于辅助诊断宫颈癌的潜在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高分辨率质谱分析技术,对43例宫颈癌患者,34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和43例健康对照人群的宫颈拭子样本进行了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在三组代谢谱均有明显特征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健康对照,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与宫颈癌之间的代谢差异,并使用Metabo Analyst 5.0对显著差异代谢物进行了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通过随机森林机器学习构建区分宫颈癌与健康对照,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与健康对照和宫颈癌与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人群的分类预测模型,并通过ROC曲线评估模型效能。结果:健康对照、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和宫颈癌3组经过滤后共得到1543种代谢物,其中包含407个组间差异代谢物。研究发现内源代谢物PGE2同时存在于3组中,且其表达水平随宫颈病变的发展呈现逐步上升状态。差异代谢物富集分析显示宫颈癌具有特异的癌症相关代谢通路,包括三羧酸循环、酪氨酸代谢、色氨酸代谢、戊糖磷酸代谢等。研究基于代谢产物构建了3种可用于辅助诊断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和宫颈癌的预测模型,即全模型、简化模型和PGE2模型。结果表明代谢物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其中全模型及简化模型均可有效区分宫颈癌与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宫颈癌与健康人群,以及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与健康人群。前者AUC值分别达到了0.90、0.92和0.84,后者AUC值分别达到了0.81、0.95和0.85。PGE2模型区分宫颈癌与健康对照,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与健康对照的AUC值分别是0.74和0.80。结论:宫颈癌的不同发展进程其代谢谱具有显著差异,且这些代谢物有成为宫颈病变生物标志物的潜在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宫颈拭子 代谢谱 非靶向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病变中HPV DNA检测与IHC检测P16蛋白的关联性研究
2
作者 王皓晨 贾利晴 +9 位作者 杨瑜 王乾 郁成礼 田田 毕蕊 涂小予 柏乾明 朱晓丽 周晓燕 任敏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8-308,共11页
背景与目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状态在宫颈癌前病变诊断和宫颈癌分型中具有重要意义,而在宫颈病变中高危型(high-risk,HR)HPV感染通常与P16蛋白的过表达密切相关,因此在临床上对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诊断时将... 背景与目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状态在宫颈癌前病变诊断和宫颈癌分型中具有重要意义,而在宫颈病变中高危型(high-risk,HR)HPV感染通常与P16蛋白的过表达密切相关,因此在临床上对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诊断时将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的P16蛋白表达作为判断HPV感染情况的重要依据,但两者之间仍有部分不一致,其相关性有待深入研究,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回顾性收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20年1月—2023年12月进行宫颈活检或手术的618例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伦理批号:050432-4-2307E),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HPV DNA多亚型,包括HR和低危型(low-risk,LR);采用IHC检测P16蛋白水平,比较两者的一致率,评估P16表达在判断HPV感染时的灵敏度和特异度。618例宫颈病变患者中,宫颈鳞癌92例,宫颈腺癌257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HSIL)79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LSIL)105例,慢性宫颈炎85例。结果:在宫颈鳞癌中,HR-HPV和P16的阳性率分别为88.0%(81/92)和91.3%(84/92),一致率为90.2%(83/92),P16在判断HR-HPV感染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96.3%和45.5%;在宫颈腺癌中,HR-HPV和P16的阳性率分别为54.5%(140/257)和58.8%(151/257),一致率为82.5%(212/257),P16在判断HRHPV感染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87.9%和76.1%;在HSIL中,HR-HPV和P16的阳性率分别为75.9%(60/79)和70.9%(56/79),一致率为82.2%(65/79),P16在判断HR-HPV感染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85.0%和73.7%;在LSIL中,HRHPV和P16的阳性率分别为73.3%(77/105)和8.5%(9/105),一致率为33.3%(35/105),P16在判断HR-HPV感染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10.4%和96.4%;在慢性宫颈炎中,HR-HPV和P16的阳性率分别为20.0%(17/85)和0.0%(0/85),一致率为80.0%(68/85),P16在判断HR-HPV感染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0.0%和100.0%。在宫颈鳞癌、宫颈腺癌及HSIL中P16阳性与HPV16/18呈显著正相关(P=0.000),而在LSIL及慢性宫颈炎中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在宫颈鳞癌及宫颈腺癌中,P16阳性表达与HPV DNA阳性(HPV感染)的一致率较高,尤其P16表达与HPV16/18亚型感染显著相关。HSIL中P16阳性表达可以初步反映HPV感染情况,但在LSIL及慢性宫颈炎中,P16表达难以准确地反映HPV感染情况。P16与HPV DNA检测不一致可能受感染亚型、病理学类型、样本质量等多种因素影响,实际工作中应仔细分析或用多种方法确定HPV的感染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病变 人乳头状瘤病毒 P16免疫组织化学 宫颈鳞癌 宫颈腺癌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慢性宫颈炎 一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器械免举宫经脐单孔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 被引量:4
3
作者 朱其舟 肖仲清 +3 位作者 龙生根 王丽君 杨晶 舒宽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讨常规器械免举宫经脐单孔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宫颈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2月~2023年6月因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或宫颈癌ⅠA1期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60例,按... 目的探讨常规器械免举宫经脐单孔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宫颈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2月~2023年6月因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或宫颈癌ⅠA1期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60例,按患者意愿行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及多孔腹腔镜手术各30例,均使用常规器械,不使用举宫器,比较2组手术指标。结果2组均未出现中转开腹及泌尿系、肠道或大血管等损伤。单孔组出血量较少[(54.6±20.5)ml vs.(67.5±27.0)ml,P=0.041],排气较早[(27.6±8.0)h vs.(32.2±9.0)h,P=0.040],总住院时间较短[(4.4±1.5)d vs.(5.1±1.2)d,P=0.044]。2组子宫重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切口愈合良好,未出现与穿刺器相关的近期并发症(如穿刺孔感染、出血)或远期并发症(如脐疝、切口疝)。结论免举宫经脐单孔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瘢痕最小化,并发症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 全子宫切除术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宫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道灌洗液中炎症因子与CD4^(+)和CD8^(+)T细胞在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与早期宫颈癌发病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岚 唐娟 +2 位作者 庾广聿 丁国彦 姚婷婷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37-341,共5页
目的:探讨阴道灌洗液中CD4^(+)与CD8^(+)T细胞亚群分布及局部炎症因子水平在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cervical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HSIL)与早期宫颈鳞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桂林市人民医院高危型人类乳... 目的:探讨阴道灌洗液中CD4^(+)与CD8^(+)T细胞亚群分布及局部炎症因子水平在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cervical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HSIL)与早期宫颈鳞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桂林市人民医院高危型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感染的HSIL患者120例和早期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患者144例的临床资料。并随机选取未感染HR-HPV的健康女性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血清和宫颈灌洗液炎症因子(IL-2、INF-γ、IL-10、TNF-α)、CD4^(+)与CD8^(+)T细胞分布与比值。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HSIL进展至早期CC的影响因素,绘制ROC及校准图对模型评估。结果:对照组、HSIL组与早期CC组患者血IL-2、INF-γ、IL-10、TNF-α水平、CD4^(+)细胞分布、CD8^(+)T细胞分布与CD4^(+)/CD8^(+)比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阴道灌洗液中IL-2、INF-γ、IL-10、TNF-α水平、CD4^(+)细胞分布、CD8^(+)T细胞分布与CD4^(+)/CD8^(+)比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早期CC组高于HSIL组及对照组(均P<0.05),HSIL组高于对照组(P<0.05)。逻辑回归分析显示,模型2中产次>2次(OR=3.119,95%CI:4.353~6.737)与阴道灌洗液CD4^(+)T细胞百分比(OR=0.327,95%CI:0.188~0.478)(P<0.001,AUC=0.908),模型3中CD4^(+)/CD8^(+)(OR=0.809,95%CI:0.356~1.868)(P<0.001,AUC=0.873)对HSIL发展至早期CC有独立影响;两模型ROC曲线无明显差异(Z=1.550 4,P=0.121)。模型3中仅用CD4^(+)/CD8^(+)就能良好预测,该模型为优,该模型校准曲线与标准曲线接近。结论:HR-HPV感染后,宫颈局部免疫状态参与HSIL及HSIL进展至早期CC,且CD4^(+)/CD8^(+)T细胞比值可作为其独立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 宫颈癌 阴道灌洗液 CD4^(+)与CD8^(+)T细胞 局部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用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治疗子宫颈锥切术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朱瑞森 赵淑萍 +2 位作者 汤云 郑德璇 邹存华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1-295,共5页
目的:探讨外用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Nr-CWS)治疗子宫颈锥切术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因HR-HPV感染引起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HSIL),于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妇女儿童医院行子... 目的:探讨外用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Nr-CWS)治疗子宫颈锥切术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因HR-HPV感染引起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HSIL),于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妇女儿童医院行子宫颈冷刀锥切术,术后6个月复查HR-HPV持续感染的6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治疗组(Nr-CWS治疗1个疗程,36例)和对照组(仅观察,33例)。统计患者治疗有效率、阴道微生态变化及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①69例患者中,治疗组治疗有效率(80.56%)明显高于对照组(3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乳杆菌患者的比率较对照组增加明显(77.78%vs.45.45%,P<0.05);治疗组pH值≥4.6、白细胞酯酶(LE)阳性患者的比率较对照组及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组36例患者中发热5例,下腹坠胀感5例,腹泻1例,皮疹1例。结论:Nr-CWS治疗子宫颈锥切术后持续HR-HPV感染疗效较好,阴道微生态环境指标(乳杆菌、LE、pH值≥4.6)改善明显,且无严重副反应发生,但仍需从卫生经济学角度出发,根据患者情况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 锥切术后 高危型HPV持续感染 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上皮内瘤变3级患者凋亡相关长链非编码RNA表达谱的鉴定
6
作者 刘朝阳 罗伶俐 +3 位作者 吴欣仪 王冰琦 王敏 李先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95-1108,共14页
目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宫颈上皮内瘤变3级(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grade 3,CIN3)是宫颈癌中最严重的癌前病变。然而,lncRNAs在CIN3中的作用机制尚未明确。... 目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宫颈上皮内瘤变3级(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grade 3,CIN3)是宫颈癌中最严重的癌前病变。然而,lncRNAs在CIN3中的作用机制尚未明确。本研究旨在总结CIN3中的lncRNAs表达谱特征,并筛选出凋亡相关lncRNAs。方法:收集CIN3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通过RNA测序(RNA sequencing,RNA-Seq)鉴定CIN3的lncRNAs差异表达谱,并采用实时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eal-time RT-PCR)进行验证。利用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对差异表达分子进行功能富集。通过对lncRNAs的顺式和反式调控分析获得潜在的靶基因。此外,本研究通过CuffLinks分析预测了新的转录本和lncRNAs以期发现新的肿瘤调节分子。结果:在CIN3中共发现1555个差异表达基因、1562个差异表达mRNAs、241个差异表达ncRNAs和6616个新预测的差异表达lncRNAs,其中上调和下调最显著的lncRNAs分别是NR_145433.1和ENST00000513672.1。KEGG分析显示lncRNAs潜在靶基因与细胞凋亡通路、代谢通路、p53等肿瘤相关通路密切相关。5个凋亡相关lncRNAs(NR_145433.1、ENST00000510610.2、UC001Kfo、ENST00000602964.1和NR_123733.1)的real-time RT-PCR验证结果与测序结果相符合。结论:提供了全面的CIN3患者lncRNAs表达谱,特别是凋亡相关的lncRNAs表达谱,为宫颈癌的促癌分子机制研究和治疗靶点寻找提供了新的方向和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RNA测序 宫颈上皮内瘤变3级 宫颈癌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M83A与β-catenin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差异 被引量:3
7
作者 董芳宁 兰翀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57,共6页
目的探讨83序列相似成员A(FAM83A)与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潜在临床意义。方法利用UALCAN和GEPIA2.0在线数据库分析FAM83A在正常宫颈和宫颈鳞癌(CSCC)中的表达差异及FAM83A表达与CSCC患者预后的关系,使用... 目的探讨83序列相似成员A(FAM83A)与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潜在临床意义。方法利用UALCAN和GEPIA2.0在线数据库分析FAM83A在正常宫颈和宫颈鳞癌(CSCC)中的表达差异及FAM83A表达与CSCC患者预后的关系,使用LinkedOmics数据库分析FAM83A mRNA共表达基因,利用R语言进行KEGG富集分析。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正常宫颈组织、80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90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70例CSCC中FAM83A与β-catenin表达情况。分析FAM83A、β-catenin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FAM83A与β-catenin表达的相关性。结果UALCAN数据库分析显示FAM83A在CSCC组织中高表达,GEPIA 2.0数据库分析提示FAM83A高表达者预后不良。LinkedOmics数据库进行KEGG富集分析提示FAM83A的表达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呈正相关。FAM83A在CSCC中的表达率高于LSIL和正常宫颈组织(P<0.001),而与HSI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1);FAM83A的表达与年龄无相关性(P=0.231),与分化程度(P=0.001)和临床分期(P=0.038)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β-catenin在CSCC中的异常表达率高于LSIL和正常宫颈组织(P<0.001),而与HSI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4);β-catenin的表达与年龄无关(P=0.088),与分化程度(P=0.001)和临床分期(P<0.001)有关,FAM83A与β-catenin表达具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FAM83A与β-catenin在HSIL及CSCC组织中均高表达,两者之间表达存在正相关性。FAM83A的高表达与CSCC患者预后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判断CSCC预后的潜在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M83A Β-CATENIN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宫颈鳞癌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阴道分离膀胱直肠间隙的宫颈LEEP术后HPV转阴情况及生育能力分析
8
作者 姜婷 谢俣 +5 位作者 龚滢欣 张运强 石月 郭若怡 汪清 刘晓霞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1-217,共7页
目的探讨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SIL)患者行经阴道分离膀胱直肠间隙的宫颈环形电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后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 目的探讨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SIL)患者行经阴道分离膀胱直肠间隙的宫颈环形电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后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转阴情况及生育力。方法收集2019年1—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行经阴道分离膀胱直肠间隙的宫颈LEEP术患者53例,术后行子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HPV检测和阴道镜下子宫颈活检,随访时间分别为6、12和24个月。分析患者术前HPV感染分布及保育成功率,经阴道分离膀胱直肠间隙的宫颈LEEP术后HPV转阴情况,术后切缘阳性和病理类型分布,HPV感染类型对术后切缘阳性的影响及患者术后生育情况。结果53例患者中,94.3%(50/53)存在HPV感染,其中75.5%(40/53)为HPV16/18型感染者,69.8%(37/53)为HPV单一亚型感染,高于混合感染22.7%(12/53);71.7%(38/53)前次LEEP术后切缘阳性,28.3%(15/53)HSIL复发;56.6%(30/53)术后病理HSIL,28.3%(15/53)未发现病理性改变;75.5%(40/53)术后切缘阴性(即保育成功),其中95%(38/40)HPV转阴。比较HPV16/18感染(P=0.196)和HPV感染类型(P=1.000)对术后切缘阳性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例保育成功的患者在术后完成生育(12.5%,5/40),其中顺产1例,剖宫产4例。5例均为足月分娩,3例行宫颈环扎术,2例患者未行宫颈环扎。结论子宫颈HSIL患者行经阴道分离膀胱直肠间隙的宫颈LEEP术后保育成功率高,术后HPV转阴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 生育力保存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 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LEEP活检对阴道镜检诊断为CINⅠ的再评估 被引量:27
9
作者 隋龙 汪清 +4 位作者 郑瑞莲 陈敏 谢峰 刁雯静 丰有吉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45-748,共4页
目的 评价阴道镜活检诊断轻度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Ⅰ)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方法 对部分经阴道镜活检诊断为CINⅠ的患者进一步行宫颈环型电切术(LEEP),并根据病理组织学诊断分析最终确诊为中度和重度CIN(CINⅡ、CINⅢ)的机率,CIN... 目的 评价阴道镜活检诊断轻度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Ⅰ)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方法 对部分经阴道镜活检诊断为CINⅠ的患者进一步行宫颈环型电切术(LEEP),并根据病理组织学诊断分析最终确诊为中度和重度CIN(CINⅡ、CINⅢ)的机率,CIN的病灶多灶性分布以及CIN累及腺体的情况。结果 (1)153例CINⅠ患者接受LEEP宫颈锥切,术后病理组织学确诊为CINⅡ以上者51例(33.33%),其中CINⅡ25例,CINⅡ~CINⅢ18例,CINⅢ4例。另有4例(2.61%)病理组织学诊断为早期浸润癌。(2)同一宫颈锥切标本中存在2种以上病灶者共有41例,占26.80%(41/153);其中存在2种病灶者27例,存在3种病灶者14例。(3)在病灶累及腺体的22例患者中,确诊为CINⅡ以上者20例(90.91%),包括CINⅡ9例,CINⅡ~CINⅢ8例,CINm3例。另1例为早期浸润癌。高级别(CINⅡ,CINⅢ)与低级别(CINⅠ)病灶共存于同一病例者有18例,占81.82%;其中9例为3种病灶共存,2种病灶共存者9例,仅4例为单一病灶。(4)宫颈锥切组织边缘病灶累及者7例(4.58%),最终全子宫切除2例(1.31%),均为切缘累及病灶为CINⅡ以上者。结论 CIN具有多病灶共存特点,阴道镜活检范围和深度有其局限性;阴道镜活检病理诊断为CINⅠ者应根据阴道镜检查图象满意度、随访可行性、患者年龄、生育要求等因素综合分析来决定进一步诊疗方案,必要时可行宫颈LEEP锥切或局部切除,以避免阴道镜活检对CINⅡ以上病变的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电切术 鳞状上皮内病变 宫颈上皮内瘤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病变外科手术治疗的合理选择 被引量:14
10
作者 吴湘 崔毅 +3 位作者 龚颖萍 许海南 蒋丹 孟胜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24-828,共5页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Ⅲ)的临床病理特点与宫颈锥切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方法:回顾性总结2005年8月至2010年12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院行治疗的383例CINⅢ患者,随机行冷刀宫颈锥切术治疗213例,行普通电刀宫颈锥切术治疗170例...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Ⅲ)的临床病理特点与宫颈锥切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方法:回顾性总结2005年8月至2010年12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院行治疗的383例CINⅢ患者,随机行冷刀宫颈锥切术治疗213例,行普通电刀宫颈锥切术治疗170例,比较临床病理资料和预后随访资料。结果:电刀锥切组和冷刀锥切组两种手术方式在所切下宫颈锥体的直径及锥高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3.1±5.2)mL和(25.5±17.2)mL,电刀锥切组的出血量比冷刀锥切组减少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83例锥切术后病理检查,350例没有病理升级,33例出现了病理升级,被确诊为Ⅰa1期宫颈浸润癌21例,Ⅰa2期宫颈浸润癌7例,Ⅰb1期宫颈浸润癌5例。Ⅰa1期宫颈癌中,3例(14.3%)有生育要求且切缘阴性的患者宫颈锥切术后接受严密随诊,1例(4.8%)切缘阳性但有生育要求的患者进行了再次锥切,其余17例(80.9%)实施筋膜外全子宫(或加双附件)切除。Ⅰa2期和Ⅰb1期宫颈癌中12例全部进行了根治性切除术。随诊383例患者未见有肿瘤的复发。结论:CINⅢ患者常规依据病理诊断结果和个体化要求,有选择性地实施单纯宫颈锥切术或全子宫切除手术方式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 宫颈锥切手术 全子宫切除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冷刀锥切术和宫腔镜下宫颈锥切术治疗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8
11
作者 刘宇 王颖 王沂峰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34-437,共4页
目的:比较宫颈冷刀锥切术(CKC)和宫腔镜下宫颈锥切术(TCRC)对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1日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手术、病理及随访资料完整的CINⅡ、Ⅲ患者共176例,其中CKC组62例... 目的:比较宫颈冷刀锥切术(CKC)和宫腔镜下宫颈锥切术(TCRC)对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1日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手术、病理及随访资料完整的CINⅡ、Ⅲ患者共176例,其中CKC组62例,TCRC组114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孕产次数及术前病理分级并评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流血及病理切缘阳性和术后宫颈狭窄、复发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孕产次数及术前CIN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KC组术中平均出血量(14.16±14.10 ml)、平均住院时间(5.73±1.43天)与TCRC组(29.80±20.55 ml,4.75±1.23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C组平均手术时间(33.15±11.42分钟)、术后阴道流血率(33.9%)、病理切缘阳性率(3.2%)、宫颈狭窄率(4.8%)、复发率(4.8%)与TCRC组(分别为33.18±14.61分钟、21.1%、5.3%、4.4%、3.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KC组术前宫颈活检病理和术后病理结果一致率为74.2%(46/62),TCRC组为72.8%(83/114),kappa值<0.75。结论:两种方法用于治疗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均安全有效。与CKC相比,TCRC可减少患者住院时间,但可能增加术中出血量,需在手术中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冷刀锥切术 宫腔镜下宫颈锥切术 宫颈上皮内瘤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阴性/不典型鳞状细胞和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的随访观察 被引量:16
12
作者 何鑫 陶绘丞 +4 位作者 王淑珍 朱志清 王跃 刁小莉 曲久鑫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5-211,共7页
目的: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阴性的不典型鳞状细胞( atypical squamous cells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和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low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 目的: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阴性的不典型鳞状细胞( atypical squamous cells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和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low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患者的随访结果,探讨HR-HPV阴性的ASCUS和LSIL患者的合理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妇科门诊,HR-HPV阴性、宫颈液基细胞学为ASCUS和LSIL的356例患者的病理资料,对HR-HPV阴性的ASCUS和LSIL经阴道镜及宫颈活检排除高级别病变的306例患者定期进行HR-HPV随访。 HR-HPV检测采用杂交检测法2代(hybird capture-Ⅱ,HC-Ⅱ)。结果 HR-HPV阴性/ASCUS和LSIL患者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lesions,CIN)-Ⅲ及以上病变发病率分别为7.9%和9.1%。 HR-HPV阳性/ASCUS和LSIL患者CIN -Ⅲ及以上病变发病率分别是22.9%和17.9%。 HR-HPV阳性的ASCUS和LSIL患者CIN-Ⅲ及以上病变发病率明显高于HR-HPV阴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 HR-HPV阳性对ASCUS及LSIL患者宫颈高级别病变的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13%和84.42%。 HR-HPV阴性/ASCUS和LSIL患者CIN-Ⅱ及以上病变检出率是14.3%。不同年龄段的HR-HPV阴性/ASCUS和LSIL的患者,宫颈高级别病变患者的发生率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0~39岁妇女宫颈高级别病变的发生率最高(18.2%)。结论 HR-HPV阴性的ASCUS和LSIL患者发生CIN-Ⅲ及以上病变分别是7.9%和9.1%,CIN-Ⅱ及以上病变达14.3%,30~39岁的HR-HPV阴性/ASCUS和LSIL患者宫颈高级别病变发生率达18%,建议对于HR-HPV阴性的ASCUS和LSIL患者应行阴道镜检查可疑病变部位活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不典型鳞状细胞 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宫颈上皮内瘤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重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和宫颈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基因分型的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魏颖颖 李劼 +2 位作者 王博 闵小佳 曾蓉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07-509,共3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其基因型与宫颈重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和宫颈癌的关系。方法:采用可检测25种HPV基因型的基因芯片方法分别检测HSIL(23例)和宫颈癌(46例)组织的HPV基因型,计算两组患者宫颈组织中HPV的感染率及...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其基因型与宫颈重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和宫颈癌的关系。方法:采用可检测25种HPV基因型的基因芯片方法分别检测HSIL(23例)和宫颈癌(46例)组织的HPV基因型,计算两组患者宫颈组织中HPV的感染率及各基因型的感染率,比较HPV及其主要基因型与宫颈病变的关系。结果:69例宫颈病变患者中HPV阳性率为98.55%(68/69);HSIL组单一型别感染率为81.82%,多型别感染率为18.18%,HPV的型别分布以HPVl6、52、58最常见;宫颈癌患者中单一型别感染率为95.45%,多型别感染率为4.55%,HPv的型别分布以HPVl6、58最常见。所检出的HPV型别中以HPVl6的检出率最高。结论:①HPV感染,特别是高危型HPV感染与HSIL和宫颈癌的关系密切;②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可能与HPV基因型多寡无关,而与感染HPV亚型的致病能力密切相关;(9HSIL与宫颈癌感染的HPV基因型呈多样性,且均为高危型感染,其中以HPV16型最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重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宫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形电切术活检结合冰冻切片在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4
14
作者 丁晖 唐玲丽 +2 位作者 杨佳锦 刘青林 何凌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56-1259,共4页
目的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Ⅲ级)患者在子宫全切除术前,需应用锥切方法加冰冻切片病检再次评估病变范围。文中旨在探讨在CINⅢ级患者选择子宫全切除术前,采用环形电切术(LEEP)活检结合冰冻切片的方法评估病变严重程度和手术范围的应用... 目的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Ⅲ级)患者在子宫全切除术前,需应用锥切方法加冰冻切片病检再次评估病变范围。文中旨在探讨在CINⅢ级患者选择子宫全切除术前,采用环形电切术(LEEP)活检结合冰冻切片的方法评估病变严重程度和手术范围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妇产科拟切除子宫的CINⅢ级患者168例。分析阴道镜下活检、LEEP活检冰冻切片及石蜡切片和术后残余宫颈病检结果。结果冰冻切片病检结果显示,109例(64.88%)CINⅢ级、37例(22.02%)炎症及CINⅠ-Ⅱ级、22例(13.09%)微灶浸润癌及浸润癌患者与阴道镜活检结果一致。石蜡切片病检结果中,109例(64.88%)CINⅢ级、33例(19.6%)炎症及CINI-II级、26例(15.4%)微灶浸润癌及浸润癌患者与阴道镜活检结果一致。LEEP活检后用冰冻切片与石蜡切片分别进行病检,两者结果的一致率为95.2%,Kappa值=0.912(P=0.000)。146例宫颈LEEP活检为CINⅢ级患者残余宫颈中,75例(51.3%)存在残余病变。比较宫颈阴道镜活检与最终诊断,阴道镜活检漏诊26例浸润癌。结论 LEEP活检术结合冰冻切片,在CINⅢ级患者选择子宫全切除术前能够提供快速、准确的评估,根据冰冻切片病检决定手术范围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 环形电切术活检 冰冻切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8例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患者的TCT和hrHPV检测分析 被引量:42
15
作者 石杏先 余立群 高国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3-76,共4页
目的:探讨如何使用现有的筛查方法,减少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grade 2 or 3,CIN2/3)及宫颈癌的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8年8月318例中国医科大学附属航空总医院治疗的CIN2/3及宫颈癌患... 目的:探讨如何使用现有的筛查方法,减少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grade 2 or 3,CIN2/3)及宫颈癌的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8年8月318例中国医科大学附属航空总医院治疗的CIN2/3及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CIN2/3为296例、宫颈癌为22例,采用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及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检测方法,分析患者的年龄、TCT和hrHPV。结果:296例CIN2/3患者中30~39岁患者为130例(43.92%)、占第1位,20~29岁年轻患者为69例(23.31%)、占第3位。318例患者中TCT阳性为199例(62.58%),hrHPV阳性为308例(96.86%),两者联合筛查阳性为313例,阳性率为98.43%(313/318)。hrHPV分型检测主要亚型依次为16、52、58、33、18、31型。结论:CIN2/3及宫颈癌的发病年龄年轻化,年轻患者筛查不容忽视。TCT单独筛查较hrHPV单独筛查易漏诊高级别病变,TCT联合hrHPV筛查可提高检出率。TCT阴性,hrHPV非16、18亚型的其他hrHPV阳性,尤其是hrHPV52、58、33、31亚型阳性患者也建议行阴道镜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癌 TCT hrHPV 阴道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脱落细胞学阴性生殖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阳性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军 张雪芳 +4 位作者 罗美 张阳 王秋曦 张健欣 王淑珍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58-863,共6页
目的探讨宫颈脱落细胞学阴性(pap smear negative,Pap-)、人乳头瘤病毒阳性(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 positive,HPV+)女性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纳入1 128例Pap-/HPV+女性,阴道镜下可疑部位活检。分析Pap-/HPV+状态下HPV的流行... 目的探讨宫颈脱落细胞学阴性(pap smear negative,Pap-)、人乳头瘤病毒阳性(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 positive,HPV+)女性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纳入1 128例Pap-/HPV+女性,阴道镜下可疑部位活检。分析Pap-/HPV+状态下HPV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宫颈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Pap-/HPV+女性HPV的流行特征,HPV-16所占比例较高(χ2=16. 81,P=0. 000),患者年龄偏大(χ2=20. 72,P=0. 000),单一病毒感染比例较高(χ2=8. 93,P=0. 01)。506例患者接受阴道镜下活检,高度鳞状上皮病变(high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病例254例(50. 19%),其中7例宫颈浸润癌。HSIL的发生率与年龄有关,年轻患者HSIL比例更高,与年龄呈负相关(r=-0. 254,P=0. 000)。各HPV亚型发生HSIL的比例不同,HPV-16型发生HSIL的比例最高(64. 7%)。与对照组比较,Pap-/HPV+女性感染HPV-16、18、31、33、52、58型显著增加HSIL病变的危险。结论 Pap-/HPV+女性HPV的流行病学特征不同,具有宫颈高级别病变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脱落细胞学 人乳头瘤病毒 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缘阳性的CINⅢ级患者后继治疗的选择 被引量:5
17
作者 程敏 赵卫东 +3 位作者 李青 王晓丽 金夏 夏咏梅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215-1218,共4页
目的探讨切缘阳性的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Ⅲ)患者后继治疗方式的选择,以及分析切缘阳性的影响因素对患者的重要作用。方法比较78例非保守组与150例保守组宫颈内、外切缘阳性患者的组织病理学结果,同时,将保守组中切缘阳性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切缘阳性的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Ⅲ)患者后继治疗方式的选择,以及分析切缘阳性的影响因素对患者的重要作用。方法比较78例非保守组与150例保守组宫颈内、外切缘阳性患者的组织病理学结果,同时,将保守组中切缘阳性患者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①非保守组中,宫颈内外切缘阳性的患者发生残余病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保守组中,宫颈外切缘阳性和宫颈内切缘阳性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非保守组与保守组,宫颈外切缘阳性与宫颈内切缘阳性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②保守组中,单因素分析:是否绝经、宫颈外观、不同手术方式的切缘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密切随访的宫颈外切缘阳性的CINⅢ患者可仅行宫颈锥切术;绝经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是宫颈切缘阳性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 宫颈锥切术 切缘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V和P16蛋白对HSIL患者诊断价值及预后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胡春艳 朱根海 +2 位作者 邢艾文 崔开颖 陈集敏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0期775-778,783,共5页
目的:探讨HPV和P16蛋白水平对HSIL患者的诊断价值和预后疗效的评估价值,以期为临床诊断和评估HSIL患者预后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HSIL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常规检测HPV和P16蛋白,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年,根据术后1年疾病... 目的:探讨HPV和P16蛋白水平对HSIL患者的诊断价值和预后疗效的评估价值,以期为临床诊断和评估HSIL患者预后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HSIL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常规检测HPV和P16蛋白,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年,根据术后1年疾病是否进展将患者分为进展组和静止组,分析比较两组术前HPV和P16蛋白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工作曲线)分析HPV对HSIL的诊断价值。分析比较两组术后HPV和P16蛋白水平。结果:LEEP术后高危型HPV-DNA定量水平显著低于术前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术前P16蛋白综合计分高于手术后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进展组有21例,进展组术后1年内平均HPV-DNA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组术后P16蛋白水平高于静止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组术前HPV-DNA含量和P16蛋白水平高于静止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以2.441为截点值,HPV-DNA预测HSIL患者术后1年复发的敏感性为95.12%,特异性为76.16%,曲线下面积为0.878;以7.4为截点值,P16综合计分预测HSIL患者术后1年复发的敏感性为71.95%,特异性为66.67%,曲线下面积为0.753。复发组HPV-DNA含量和P16蛋白水平间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LEEP手术可降低HSIL患者术后HPV和P16蛋白含量,HPV和P16蛋白含量对于HSIL早期诊断和术后疾病进展的预测具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上皮内瘤变 人乳头状病毒 宫颈癌 P16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T联合HR-HPV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LLETZ术后随访中的价值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艳萍 吴瑞芳 +3 位作者 刘志红 汤惠茹 王纯 周艳秋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57-660,共4页
目的:评价HR-HPV(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检测在CINⅢ(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gradeⅢ)行宫颈移行区大环切除术(LLETZ)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采用临床病例分析的方法,选取北京大学深圳医院2003年5月至2009年5月... 目的:评价HR-HPV(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检测在CINⅢ(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gradeⅢ)行宫颈移行区大环切除术(LLETZ)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采用临床病例分析的方法,选取北京大学深圳医院2003年5月至2009年5月间诊断为CINⅢ接受LLETZ(large loop excision of the transformation zone)手术的567例患者,术后3、6个月及以后每6~12个月随访1次,以LCT(liquid-based cytologic test)及HCⅡ(hybrid captured-Ⅱ)法HR-HPV DNA检测作为随访的监测指标,评估LCT联合HR-HPV检测在术后随访中的价值。结果:1)术后LCT预测病变残留灵敏度60.00%,特异度88.15%,阳性预测值8.30%,阴性预测值99.19%;HPV预测病变残留灵敏度100%,特异度85.64%,阳性预测值11.11%,阴性预测值100%;LCT预测病变复发灵敏度63.64%,特异度92.27%,阳性预测值14.00%,阴性预测值99.23%;HPV预测病变复发灵敏度72.73%,特异度85.97%,阳性预测值9.30%,阴性预测值99.38%。2)术后HPV持续阳性患者复发几率高于非HPV持续感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发率在HPV持续阳性组与再次感染组为高,HPV持续阴性组术后无复发。结论:术后LCT联合HR-HPV检测预测残留或复发有重要价值,是一种有效的随诊方法。术后HPV感染状态与复发相关,临床需严密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基细胞学检测 HR—HPV检测 宫颈移行区大环切除术 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UNX2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siRNA对Hela229细胞RUNX2表达及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威 郭文涛 +1 位作者 曾宪旭 班振英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18-722,共5页
目的:探讨RUNX2蛋白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RUNX2 siRNA对宫颈鳞癌Hela229细胞RUNX2基因表达、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0例宫颈鳞癌、30例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及30例正常宫颈黏膜组织中RUNX... 目的:探讨RUNX2蛋白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RUNX2 siRNA对宫颈鳞癌Hela229细胞RUNX2基因表达、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0例宫颈鳞癌、30例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及30例正常宫颈黏膜组织中RUNX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宫颈鳞癌组织中RUNX2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设计合成RUNX2 siRNA,通过脂质体将其转染至Hela229细胞,同时设立空白对照(不转染)和阴性对照(转染非特异性siRNA)细胞组。转染24、48、72 h后,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计算增殖抑制率;转染72 h后,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细胞中RUNX2 mRNA及蛋白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宫颈鳞癌组织中RUNX2阳性表达率高于HSIL及正常宫颈组织(P<0.001);宫颈鳞癌组织中RUNX2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有关(P=0.004)。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RUNX2 siRNA组Hela229细胞增殖抑制率、RUNX2 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结论:RUNX2基因的高表达与宫颈鳞癌细胞的增殖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HELA 229细胞 RUNX2 RNA干扰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