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90年代刘震云的另类叙事 被引量:1
1
作者 徐彦利 李哲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9-43,共5页
1990年代的刘震云从"新写实"主义走向了"新历史"主义,其语言风格叙述特色也迥异于前期创作,从冷静客观的描述到尖刻的嘲讽与戏谑,带有某种先锋与试验倾向。这种转向源于他的"历史循环观"或称"原点... 1990年代的刘震云从"新写实"主义走向了"新历史"主义,其语言风格叙述特色也迥异于前期创作,从冷静客观的描述到尖刻的嘲讽与戏谑,带有某种先锋与试验倾向。这种转向源于他的"历史循环观"或称"原点历史观",源于其对民族因袭的集体无意识的洞察。耻辱成为主题,对于历史的仔细打量成为他与文学相连的一种方式。戏谑与反讽在这里成为一种带泪的怆痛,其所呈现的沧桑感和历史感亦空前浓烈。但如果将这种反讽与戏谑发展到极端的地步,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0年代 刘震云 集体无意识 原点历史 戏谑 反讽 另类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刘禹锡与元稹的唱和诗 被引量:4
2
作者 肖瑞峰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27-133,160,共8页
刘禹锡与元稹唱和的黄金岁月是贬居江湘时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角色定位使他们经常以道义相勉、气节相励。离开江湘以后,他们唱和的频率与热度稍减,却依然不时藉诗鸿寄托闻声思念之情。尽管后来穷达有别、荣枯异路,且元稹... 刘禹锡与元稹唱和的黄金岁月是贬居江湘时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角色定位使他们经常以道义相勉、气节相励。离开江湘以后,他们唱和的频率与热度稍减,却依然不时藉诗鸿寄托闻声思念之情。尽管后来穷达有别、荣枯异路,且元稹饱受非议,刘禹锡却始终感念旧情,在微讽的同时不废友谊,并为其早逝一掬伤心之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禹锡 元稹 道义相勉 气节相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琉关系中钓鱼岛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3
3
作者 廖大珂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3年第1期95-102,共8页
本文拟对中琉关系中若干有关钓鱼岛的问题作进一步讨论,认为《顺风相送》的成书年代并非是1403年,而是在1571年之后,最早记载钓鱼岛的文献应是编纂于1392年至1485年之间的《闽人三十六姓针本》。史籍记载表明,福建人自明清以来就在钓鱼... 本文拟对中琉关系中若干有关钓鱼岛的问题作进一步讨论,认为《顺风相送》的成书年代并非是1403年,而是在1571年之后,最早记载钓鱼岛的文献应是编纂于1392年至1485年之间的《闽人三十六姓针本》。史籍记载表明,福建人自明清以来就在钓鱼岛从事渔业生产等活动,是中国对这些岛屿在发现以后实际占有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钓鱼岛 《顺风相送》 《闽人三十六姓针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对红花生长及根际土壤微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振楠 杨美玲 +3 位作者 刘鸯 马晓丽 郭维后 张霞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04-909,共6页
为提高红花产量与品质,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红花生长、产量以及根际微环境的影响。试验设计4个处理:摩西球囊霉菌(Glomus mosseae)单菌接种组(GM)、根内球囊霉菌(Glomus intraradics)单菌接种组(GI)、G.mosseae与G.int... 为提高红花产量与品质,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红花生长、产量以及根际微环境的影响。试验设计4个处理:摩西球囊霉菌(Glomus mosseae)单菌接种组(GM)、根内球囊霉菌(Glomus intraradics)单菌接种组(GI)、G.mosseae与G.intraradices混合菌接种组(H)、不接种的对照组(CK),测定了红花伸长期的生物量、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酶活性、土壤pH值及根际土壤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3个接种组丛枝菌根真菌均有侵染,混合菌接种组侵染率最大(69.00%);与对照组相比,接种组的生物量和产量均明显提高(P<0.05),其中接种混合菌的效果最大,红花生物量、花绒产量、单株籽粒质量比对照组分别提高35.67%、17.79%、24.86%;接种组根际土壤碱解氮含量、速效钾含量、全磷含量均降低,而土壤有机质含量、速效磷含量和磷酸酶活性均提高;红花生物量、产量、土壤有效磷含量、磷酸酶活性与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红花丛枝菌根的形成改善了根际土壤微环境,提高了土壤肥力,从而促进红花生长,增加红花产量,根际效应与丛枝菌根真菌的种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化 红花 根际土壤 产量 土壤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刘师培的清代学术史研究
5
作者 王元琪 崔锐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9-42,共4页
为了深入探讨刘师培在清代学术史上的贡献,从学术史的视角反映刘师培在清末民初的社会地位和影响,通过文献资料的搜集、研究,得出如下结论:20世纪初期,刘师培在章太炎等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从时间、空间等不同角度对清代学术史进行了进一... 为了深入探讨刘师培在清代学术史上的贡献,从学术史的视角反映刘师培在清末民初的社会地位和影响,通过文献资料的搜集、研究,得出如下结论:20世纪初期,刘师培在章太炎等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从时间、空间等不同角度对清代学术史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对其中许多重要问题,如汉学的描述和清代汉学的变迁、戴震的研究、扬州学术、清代学术的评价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同代学人中造成了很大影响,对此后的清学史研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师培 汉学 戴震 扬州学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学素养对刘桢生平及诗歌创作的影响
6
作者 袁亚铮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6期116-120,共5页
"建安七子"之一的刘桢,不但是著名的文学家,还是修养深厚的经学家。刘桢出生于经学繁盛之地,其家族奉行经学践行节义,这些皆对刘桢的性格和学问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处世风格上,经学修养决定了其重节义的处事风格;在诗歌创作上... "建安七子"之一的刘桢,不但是著名的文学家,还是修养深厚的经学家。刘桢出生于经学繁盛之地,其家族奉行经学践行节义,这些皆对刘桢的性格和学问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处世风格上,经学修养决定了其重节义的处事风格;在诗歌创作上,其对意象的选择,文学手法的选择,以及其富有"风骨"的诗风皆源自其经学修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桢 经学素养 意象 风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章筭术》正负术“无人”辨 被引量:1
7
作者 郭书春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06-510,共5页
《九章筭术》方程章提出了正负数完整的加减法则,其大典本、杨辉本均有"正无人负之,负无人正之","正无人正之,负无人负之"等语。戴震认为"无人"讹误,将其改作"无入",汪莱、李潢曾提出异议,然而... 《九章筭术》方程章提出了正负数完整的加减法则,其大典本、杨辉本均有"正无人负之,负无人正之","正无人正之,负无人负之"等语。戴震认为"无人"讹误,将其改作"无入",汪莱、李潢曾提出异议,然而从1963年的钱校本到2004年笔者的汇校本增补版的所有版本都从戴校。实际上汪、李二君的意见是对的。人训偶,伴侣。"无人"就是"无偶"。原文不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章筭术 正负术 无人 刘徽 大典本 戴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章太炎、刘师培、梁启超对戴震理欲观的评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帆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9-85,共7页
理欲观是戴震义理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戴震义理学区别于程、朱正统理学的关键 所在。清末民初,章太炎、刘师培、梁启超等学者大力阐扬戴氏义理学,力图恢复戴震的完整形 象,促使戴学成为显学。他们所共同关注者即为戴震的理欲观。由... 理欲观是戴震义理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戴震义理学区别于程、朱正统理学的关键 所在。清末民初,章太炎、刘师培、梁启超等学者大力阐扬戴氏义理学,力图恢复戴震的完整形 象,促使戴学成为显学。他们所共同关注者即为戴震的理欲观。由于阐释角度不一,所作的评析 差异较大。章太炎从政治视角理解戴震理欲观,认为戴震与程、朱并无根本冲突,双方是在政治 和伦理的不同层面上阐发各自观念。刘师培则分别用中、西学两种标准衡量戴震理欲观,既赞赏 其义理基于训诂,从而能超越宋儒的长处,又点明其不及西学严密的瑕疵所在。梁启超以哲学概 念评判戴震义理学,认为戴氏之理欲观是用“情感哲学”代“理性哲学”,与欧洲文艺复兴思潮在本 质上“绝相类”。这些评析,皆对中国近代思想、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甚至成为规范戴震研究 的某种“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震 理欲观 章太炎 刘师培 梁启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气相求:贞元时期刘禹锡、柳宗元、韩愈的思想与创作
9
作者 雷恩海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4-48,共5页
贞元前期,正当元稹、白居易、李绅定交,准备科举试,酝酿新的文学、政事活动之时,刘禹锡、柳宗元、韩愈在政坛、文坛上初步展示了他们的才能,开始了轰轰烈烈的事业,从而成为贞元前期文坛、政坛的新秀。比较接近的思想认识,是刘、柳、韩... 贞元前期,正当元稹、白居易、李绅定交,准备科举试,酝酿新的文学、政事活动之时,刘禹锡、柳宗元、韩愈在政坛、文坛上初步展示了他们的才能,开始了轰轰烈烈的事业,从而成为贞元前期文坛、政坛的新秀。比较接近的思想认识,是刘、柳、韩定交的基础,由此也开始了其共同的政事活动和文学创作。考察这一细微之处,有助于认识刘、柳、韩的思想发展和创作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贞元前期 刘禹锡 柳宗元 韩愈 思想 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钓鱼岛记载始出文献之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小法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1-126,159,共6页
对最早记载钓鱼岛文献的研究结果,目前主要有"《山海经》说"、"《隋书》说"、"宋元针本说"、"《顺风相送》说"及"《三十六姓所传针本》说"等几种。其中,"《山海经》说"和&... 对最早记载钓鱼岛文献的研究结果,目前主要有"《山海经》说"、"《隋书》说"、"宋元针本说"、"《顺风相送》说"及"《三十六姓所传针本》说"等几种。其中,"《山海经》说"和"《隋书》说"争议较大,缺乏力证。"宋元针本说"虽合乎逻辑,但尚需物证来确认。"《顺风相送》说"是目前最大的共识,尤其是得到了官方认可之后,几乎成为定说,但因其成书年代扑朔,因而尚存商榷余地。而"《三十六姓所传针本》说"因原书散佚,看似可信度高,但有待实物来补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钓鱼岛文献 列姑射 高华屿 顺风相送 三十六姓所传针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桢诗“气过其文,雕润恨少”之歧见 被引量:4
11
作者 池世桦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8,共4页
钟嵘在《诗品》中说刘桢诗“气过其文,雕润恨少”,是评未为允当。刘桢现存诗二十首,主要有味事、咏怀、咏物三种表现类型。其中咏怀表现带有浓重诗趣;咏事表现“简而确”,所以容易缺乏雕饰。但三种表现类型在一首诗里适当的安排,... 钟嵘在《诗品》中说刘桢诗“气过其文,雕润恨少”,是评未为允当。刘桢现存诗二十首,主要有味事、咏怀、咏物三种表现类型。其中咏怀表现带有浓重诗趣;咏事表现“简而确”,所以容易缺乏雕饰。但三种表现类型在一首诗里适当的安排,则显得彩色斑斓,颇有诗趣。由此可见,钟嵘的评论,失之偏颇。刘桢诗既有气格豪峻之阳刚美,也有“以敷其华,惊听回视”之高逸诗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桢 气格豪峻 高逸诗趣 雕饰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乾嘉诗坛点将录》作者考实——为钱锺书先生祛疑
12
作者 刘永翔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0-144,156,共5页
《乾嘉诗坛点将录》一书,历来都认为是清诗人舒位(铁云)所作,惟钱锺书先生据清贝青乔集中《为叶丈廷琯题〈诗坛点将录〉》一诗,断此"足证俗传舒铁云作之讹"。但此论未免千虑一失,据当时文人的雅习、《录》中诗人的不持异议、... 《乾嘉诗坛点将录》一书,历来都认为是清诗人舒位(铁云)所作,惟钱锺书先生据清贝青乔集中《为叶丈廷琯题〈诗坛点将录〉》一诗,断此"足证俗传舒铁云作之讹"。但此论未免千虑一失,据当时文人的雅习、《录》中诗人的不持异议、该《录》收藏者叶廷琯与题词作者的交往互动诸方面,可以看到此书绝非叶氏所作;据叶氏友人著述中的明确表达,更可见该录确系舒位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位 贝青乔 毕华珍 刘履芬 王汝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