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省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评价及演化特征分析
1
作者 董大朋 陆小翠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208-211,249,共5页
基于农业生产的投入产出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2011—2020年江苏省64个县域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以GML指数法分析生产率变动的动力来源和演化特征。结果表明:江苏省县域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整体上实现了平稳且快速增长,其中... 基于农业生产的投入产出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2011—2020年江苏省64个县域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以GML指数法分析生产率变动的动力来源和演化特征。结果表明:江苏省县域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整体上实现了平稳且快速增长,其中苏南地区的增长表现要优于苏中和苏北地区;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动力主要来自农业技术进步,而农业技术效率整体上呈现出下降态势,并且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演化特征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最后,从强化农业技术应用、协调区域农业发展、制定差异化发展政策等方面,提出提升江苏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 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SBM超效率模型 GML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王培培 柴洪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27,共6页
为探索数字普惠金融在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方面介入的可能性及其影响,基于2013—2021年黄河流域九省(区)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测度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利用基准回归、异质性分析、中介效应检验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发展的... 为探索数字普惠金融在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方面介入的可能性及其影响,基于2013—2021年黄河流域九省(区)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测度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利用基准回归、异质性分析、中介效应检验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发展的作用效果及机制。结果表明: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四川、山东、河南较高;数字普惠金融及其3个子维度均对农业绿色发展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农业科技水平在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绿色发展之间起到了桥梁作用。黄河流域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助于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因此应进一步加大数字普惠金融在黄河流域的推广力度,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业科技水平的作用,为农业绿色发展注入新活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绿色发展 数字普惠金融 农业科技水平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农业绿色低碳转型评价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郭海红 盖凌云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0-251,共12页
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针对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凸显、农业碳排放增加等问题,山东省推动农业绿色低碳转型势在必行。本研究构建了山东省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 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针对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凸显、农业碳排放增加等问题,山东省推动农业绿色低碳转型势在必行。本研究构建了山东省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对2011—2021年山东省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水平进行测算,从整体、经济圈和地市3个层面分析了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水平的时空分异情况,采用自然断点法对山东省进行分类分析,通过地理探测器揭示山东省及三大经济圈农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驱动因素。研究发现:1)山东省农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总体水平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年均增长率达2.310%。2)16个地市的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水平均呈明显上升趋势,青岛、济南连续11年领跑,而临沂、潍坊、威海连续11年位居16个地市的尾部。3)省会经济圈的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水平一直处于领先水平,其次为鲁南经济圈,胶东经济圈的水平则相对较低。4)财政支农政策、农业科技投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山东省农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驱动因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省会经济圈最重要的驱动因素,城镇化水平是胶东经济圈最重要的驱动因素,政策扶持力度是鲁南经济圈最重要的驱动因素,且各因素交互产生的驱动作用程度高于单因素。基于此,山东省应以政策引领激发内生动力,强化头雁的示范带动作用,因地制宜地探索绿色低碳创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绿色低碳发展 转型发展水平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视角下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时空分异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韩叙 王英 +2 位作者 刘文婷 余万林 夏显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51-1263,共13页
本文旨在探究县域视角下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时空分异特征及驱动因素,以期使更多绿色资源和政策倾斜到黄河流域农业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并科学有效地推进该地区农业绿色发展。基于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空间马尔科夫链、空间自... 本文旨在探究县域视角下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时空分异特征及驱动因素,以期使更多绿色资源和政策倾斜到黄河流域农业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并科学有效地推进该地区农业绿色发展。基于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空间马尔科夫链、空间自相关等计量方法实证分析了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动态演进及其空间效应,并运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其驱动因素。研究发现:1)时间维度上,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在2011—2020年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空间维度上,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呈现出“西北低-东南高”的空间分布格局,并且各县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存在空间溢出效应。3)在驱动因素方面,经济因素对黄河流域全域农业绿色发展有较强驱动作用,社会因素对黄河流域中游和上游农业绿色发展有较强驱动作用。本文得出如下启示:1)推进农业绿色系统转型工程,切实推进“减排”和“增效”协同发展。2)构建高效有序的农业绿色发展分布格局,统筹解决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3)因地制宜,发挥经济、社会因素对农业绿色发展的资源要素优化配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 农业绿色发展 时空格局 驱动因素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研究
5
作者 卢俊羽 马凤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1期203-205,209,共4页
绿色兴农就是要推进农业绿色化,推进农业绿色化,对提高土地产出率,降低环境污染等具有重要作用。用熵值法对2010—2021年山西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山西省来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呈现良好、优秀态势;山西省农业绿色发... 绿色兴农就是要推进农业绿色化,推进农业绿色化,对提高土地产出率,降低环境污染等具有重要作用。用熵值法对2010—2021年山西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山西省来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呈现良好、优秀态势;山西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受到绿色化生产过程、绿色氛围和绿色化生产基地这三方面共同作用较大,经济效益对农业绿色发展影响较小。未来山西省应持续推进减少农药、农膜、化肥的使用强度,加大宣传引导,鼓励人们改变传统的生产消费意识,从市场需求方面来刺激绿色农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绿色发展水平 评价指标 熵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验证研究
6
作者 黎玉林 江林源 +9 位作者 李坚明 李雪岳 何金钊 韩书煜 黎姗梅 吕丽虹 唐春 甘文林 覃汉振 黄广杰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4年第5期34-45,共12页
采用“绿色食品标准+”高质量安全组合标准检验广西渔业26个无公害农产品(鱼类22个,龟鳖类4个)在药物残留(含化学污染物残留)和重金属残留的质量安全水平,每个鱼类检验药残30项、重金属残留4项,每个龟鳖类检验药残25项、重金属5项,结果... 采用“绿色食品标准+”高质量安全组合标准检验广西渔业26个无公害农产品(鱼类22个,龟鳖类4个)在药物残留(含化学污染物残留)和重金属残留的质量安全水平,每个鱼类检验药残30项、重金属残留4项,每个龟鳖类检验药残25项、重金属5项,结果表明:(1)26个产品所检验的药残和重金属全部符合绿色食品标准和国家其他相关标准要求。其中26个产品共检验药残760项(允许检出项408项),药残项全部未检出。(2)26个产品共检验重金属108项,有106项(占98.15%)位于最优的30%的高质量安全组合标准水平内;有63项重金属(占58.33%)未检出,其中无机砷未检出;(3)由(1)和(2)结果叠加:检验的26个无公害农产品在药残和重金属残留的质量安全水平上全部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的高质量安全组合标准水平,本研究判定其为高质量安全农产品。结果表明:无公害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农产品)中蕴含有大量高质量安全农产品。本研究结果为建立新的高质量安全农产品认证认定、明确标示出更多高质量安全农产品供给消费者需求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公害农产品 药物残留 重金属残留 绿色食品标准+ 农产品高质量安全水平验证 高质量安全农产品(水产品) 高质量农产品品牌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地区差异及分布动态演进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玉兰 程旭睿 +1 位作者 郭君 苏武峥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52-260,共9页
【目的】研究分析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和演变趋势。【方法】基于2010~2018年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和线性加权法,测度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及Markov链方法,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和演变趋势。【方法】基于2010~2018年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和线性加权法,测度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及Markov链方法,分析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地区间差异、分布动态及长期转移趋势。【结果】(1)2010~2018年,东部和中部地区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差异逐年上升,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6%、2.2%;西部地区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差异由2010年的0.113下降至2018年的0.093,年均下降率为3%。2018年,东-西地区间差异高达0.113。(2)东部地区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增速显著,西部地区呈现出较强的两极分化特点。(3)低水平(Ⅰ)、中等水平(Ⅱ)、中高等水平(Ⅲ)和高等水平(Ⅳ)地区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自我锁定概率依次增高,分别为64.29%、71.25%、84.38%、97.73%,且向上级跃迁概率均大于降级概率,当达到稳态分布时,将出现在81.34%的高等水平(Ⅳ)地区。【结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总体差异化水平逐年增大,且存在一定的两极分化现象;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农业绿色发展差异化水平显著,两极化现象依次增强,随着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持续推进,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将稳态分布于高等水平(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绿色 发展水平 地区差异 动态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值法的苹果主产区绿色发展水平评价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孙瑜 甘雪 鹿永华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7-96,共10页
为进一步了解我国苹果产业绿色发展状况,提升苹果主产区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促进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文章在分析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提出测算苹果绿色发展的合理指标,并以2004?2018年中国7个苹果主产省份的面板... 为进一步了解我国苹果产业绿色发展状况,提升苹果主产区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促进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文章在分析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提出测算苹果绿色发展的合理指标,并以2004?2018年中国7个苹果主产省份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利用熵值法对其绿色发展综合水平进行评价,并分别对一级指标与二级指标进行分析。研究发现:2004?2018年我国苹果主产区绿色发展总体水平呈双"W"型波动上升趋势。从一级指标来看,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指标呈下降趋势,产出高效与收入保障指标呈上升趋势;从二级指标来看,单位面积机械费绿色水平下降最为明显,苹果单位面积产量虽然有所下降,但苹果种植业劳动生产率上升幅度最大;按省份来看,2018年部分省在四个一级指标中均存在明显短板,也有个别省份各指标排位均靠后;不同省份之间绿色水平差异较大,仍存在较大发展空间;排灌费与化肥施用量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表现。研究认为,各省份仍需增强农业绿色发展意识,加强对相关投入指标的控制,特别是加强对机械费的控制;加大科技和资金投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化品种结构,打造绿色品牌,以实现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主产区 熵值法 农业绿色发展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 被引量:2
9
作者 宋燕平 杨鹏 郑赛男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11-17,共7页
从资源节约、绿色生产、生态保育和绿色供给4个方面构建了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了长三角地区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并分析了各省市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2012—2020年,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呈现上... 从资源节约、绿色生产、生态保育和绿色供给4个方面构建了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了长三角地区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并分析了各省市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2012—2020年,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绿色生产保持良好势头,生态保育、绿色供给相对较好,资源节约在浙江省发展较快,但却是上海市、江苏省和安徽省农业绿色发展的短板。因此,长三角各省市需要通过补齐农业绿色发展短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引导典型示范等措施来提升农业整体绿色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农业绿色发展水平 评价指标 可持续发展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技术创新对生鲜农产品绿色物流效率的影响——基于产业集聚的调节效应 被引量:32
10
作者 杨博 王征兵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0-70,共11页
在当前环境与经济双重压力的共同作用下,依靠绿色技术创新实现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成为平衡经济与环境关系的重要途径。生鲜农产品物流作为高耗能产业,需要在保证农产品新鲜的基础上实现最低能耗。通过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测算2... 在当前环境与经济双重压力的共同作用下,依靠绿色技术创新实现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成为平衡经济与环境关系的重要途径。生鲜农产品物流作为高耗能产业,需要在保证农产品新鲜的基础上实现最低能耗。通过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测算2009—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生鲜农产品绿色物流效率,构建调节效应模型,探讨绿色技术创新对生鲜农产品绿色物流效率的影响及产业集聚在其中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我国生鲜农产品绿色物流效率整体较低,呈现出中东部高、西部低的地区差异性;绿色技术创新与生鲜农产品绿色物流效率呈“U型”非线性关系,产业集聚对生鲜农产品绿色物流效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同时,由于产业集聚的调节作用,绿色技术创新带来的回弹效应减弱,生鲜农产品绿色物流效率得到提高。生鲜农产品物流企业应加大物流人才、绿色低碳技术及资金的投入力度。同时,政府应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专业物流园区,通过物流产业的集聚与优化升级,实现充分利用“结构红利”、扩大技术创新溢出效应的目的,进一步强化绿色技术创新对生鲜农产品绿色物流效率的提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技术创新 生鲜农产品 绿色物流效率 产业集聚 产业高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