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桉树品系与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张华峰 康文通 +2 位作者 陈顺立 汤行昊 林秀琴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45-349,共5页
为了揭示桉树枝瘿姬小蜂与不同桉树品系受害后的应激反应,及与营养物质和次生代谢物质指标的关系,以期提出有效防治技术措施。2011年5月,在福建省漳州市,对5块样地内5个不同桉树品系桉树枝瘿姬小蜂发生危害情况进行调查,测定了不同品系... 为了揭示桉树枝瘿姬小蜂与不同桉树品系受害后的应激反应,及与营养物质和次生代谢物质指标的关系,以期提出有效防治技术措施。2011年5月,在福建省漳州市,对5块样地内5个不同桉树品系桉树枝瘿姬小蜂发生危害情况进行调查,测定了不同品系叶柄营养物质和次生代谢物质含量,并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尾巨桉DH32-29和巨桉QG5为抗虫品系;巨桉QG8、巨桉QG3和巨圆桉DH201-2为高感品系;抗虫品系与高感品系相比,抗虫品系叶柄的营养物质中,可溶性糖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高感品系,多糖含量明显低于高感品系,黄酮、单宁、总酚等次生代谢物质含量明显高于高感品系。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叶柄中多糖含量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生长发育影响较大,单宁含量对桉树抗虫性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枝瘿姬小蜂 桉树品系 营养物质 次生代谢物质 抗虫性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及不同诱导方式对桉树挥发物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张华峰 陈顺立 +3 位作者 康文通 汤行昊 方晓敏 欧文胜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0-175,共6页
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法,分析了4种处理下桉树释放的挥发物组成和相对含量,以及萜烯类化合物时序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桉树植株释放出的挥发物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经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诱导后,桉树... 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法,分析了4种处理下桉树释放的挥发物组成和相对含量,以及萜烯类化合物时序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桉树植株释放出的挥发物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经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诱导后,桉树挥发物的种类与健康植株相比较有显著的增加,且相对含量有明显变化。虫害与机械损伤处理诱导释放出的挥发物的种类和含量存在差异,但与喷施茉莉酸甲酯处理的相比较,有10种挥发物是相同的,且相对含量基本相近。不同诱导处理后,大部分萜烯类化合物在诱导后1-3 d大量释放,5-7 d后释放量逐渐减少。由此可见,不同诱导方式对桉树释放挥发物的种类和含量,以及萜烯类化合物的时序变化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枝瘿姬小蜂 危害 机械损伤 茉莉酸甲酯 诱导挥发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叶挥发物变化及桉树枝瘿姬小蜂趋性反应 被引量:7
3
作者 吴耀军 常明山 +3 位作者 黎贵倾 张照远 盛双 梁忠云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8-44,共7页
采用GC-MS和四臂嗅觉仪测定了桉树DH32-28、DH201-2、GL-UG9无性系健康树叶和经桉树枝瘿姬小蜂诱导桉叶挥发物的变化,及其对枝瘿姬小蜂成虫的诱集作用。结果表明,诱导的和健康的桉叶挥发物提取率由高到低依次为DH32-28、DH201-2、GL-UG... 采用GC-MS和四臂嗅觉仪测定了桉树DH32-28、DH201-2、GL-UG9无性系健康树叶和经桉树枝瘿姬小蜂诱导桉叶挥发物的变化,及其对枝瘿姬小蜂成虫的诱集作用。结果表明,诱导的和健康的桉叶挥发物提取率由高到低依次为DH32-28、DH201-2、GL-UG9无性系,同一无性系诱导的桉叶提取率较健康的低;经诱导的桉叶挥发物萜类和醇类物质种类较健康桉叶的多,绿叶类、醛和酮类、芳香类化合物也较多;在四臂嗅觉仪的终选区,健康的DH201-2和GL-UG9桉叶对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具有明显的诱集作用,而健康的DH32-28桉叶未表现出明显的诱集作用,经诱导的DH201-2、GL-UG9和DH32-28桉叶挥发物则表现出明显的诱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叶挥发物 桉树枝瘿姬小蜂 诱导 四臂嗅觉仪 诱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枝瘿姬小蜂国外研究现状 被引量:24
4
作者 常润磊 周旭东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2-25,共4页
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 Fisher & La Salle是近年来新发现的1种有害生物,在多种桉树的叶脉、叶柄及新生枝上形成典型的瘤状虫瘿。该蜂已在世界很多桉树种植区出现并造成危害。文章综述了桉树枝瘿姬小蜂在国外的研究现状,... 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 Fisher & La Salle是近年来新发现的1种有害生物,在多种桉树的叶脉、叶柄及新生枝上形成典型的瘤状虫瘿。该蜂已在世界很多桉树种植区出现并造成危害。文章综述了桉树枝瘿姬小蜂在国外的研究现状,以便更清楚的了解该蜂,为国内的研究提供参考,期望找到合适的防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枝瘿姬小蜂 地理分布 形态特征 成虫行为和发育过程 成虫寿命 危害及症状 寄主范围 防治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枝瘿姬小蜂虫瘿结构解剖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吴耀军 常明山 +1 位作者 盛双 叶建仁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3-65,共3页
采用石蜡切片法研究了桉树叶柄虫瘿和正常叶柄的解剖结构。结果表明:虫瘿为组织瘿,随着细胞增生和增殖,原有器官发生变化;随着卵和幼虫的发育,虫瘿个体逐渐增大;瘿室由内到外大致可以分为营养组织层、薄/厚壁组织层、维管束层、皮层、... 采用石蜡切片法研究了桉树叶柄虫瘿和正常叶柄的解剖结构。结果表明:虫瘿为组织瘿,随着细胞增生和增殖,原有器官发生变化;随着卵和幼虫的发育,虫瘿个体逐渐增大;瘿室由内到外大致可以分为营养组织层、薄/厚壁组织层、维管束层、皮层、表皮等结构;正常叶柄长2.29 mm,宽0.58 mm,包括以下几层,即基本组织、维管束层、表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枝瘿姬小蜂 虫瘿 解剖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亚市桉树枝瘿姬小蜂监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罗丰 许彦 +3 位作者 杨礼哲 肖春雷 唐超 孔祥义 《热带农业科学》 2010年第11期37-39,共3页
通过对海南省三亚市桉树枝瘿姬小蜂数量调查,并结合6个关键气候因子,运用SAS9.0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了桉树枝瘿姬小蜂监测模型:y=0.549 3+0.000 6x1+0.269 3x3+0.415 6x4-0.612 2x5-0.023 1x6。该模型表明桉树枝瘿姬小蜂数量与月降雨总量... 通过对海南省三亚市桉树枝瘿姬小蜂数量调查,并结合6个关键气候因子,运用SAS9.0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了桉树枝瘿姬小蜂监测模型:y=0.549 3+0.000 6x1+0.269 3x3+0.415 6x4-0.612 2x5-0.023 1x6。该模型表明桉树枝瘿姬小蜂数量与月降雨总量、月平均最高温度、月平均最低气温、月平均温度和月平均相对湿度有极显著相关性,而与月日照时数无显著相关性。其中月降雨总量是影响桉树枝瘿姬小蜂数量的主要气候因子,其次为月平均温度、月最低平均温度与月最高平均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枝瘿姬小蜂 监测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抗虫品系桉树叶片背面组织的电镜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陈顺立 方晓敏 +3 位作者 张思禄 陈汉章 曹金亮 欧文胜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22-327,共6页
应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对不同抗虫品系桉树叶片的下表皮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健康的桉树叶片中,气孔的长度与抗虫呈负相关,灰度值与抗虫性存在一定关系。在受害植株中,中感品系受害叶片的气孔长度极显著大于未受害叶片,而高感品系则有缓慢... 应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对不同抗虫品系桉树叶片的下表皮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健康的桉树叶片中,气孔的长度与抗虫呈负相关,灰度值与抗虫性存在一定关系。在受害植株中,中感品系受害叶片的气孔长度极显著大于未受害叶片,而高感品系则有缓慢缩小的趋势。受害后的叶片背面,气孔密度都略有减少,邓恩桉表现为极显著变化,巨桉QG8和巨圆桉DH201-2的变化不显著。蜡质的堆积圈的相对高度,在受害后都减低。在未受害叶片中,高抗、高感品系密被蜡质;高抗品系主脉细胞细长,主脉由粗短细胞组成;中感品系的蜡质呈薄膜状。高感品系植株的受害叶片气孔周围的蜡质晶体呈熔融状态,覆盖了部分气孔面积,受害主脉粗短,叶缘界限不清晰。中感品系的蜡质则向外熔融扩散,增大了气孔的裸露,主脉细胞融合,叶缘有沉淀物。研究结果表明,叶片的气孔长度短,主脉细胞细长的品系抗虫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枝瘿姬小蜂 桉树 气孔 细胞形态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现状及桉树抗品系调查 被引量:20
8
作者 钱军 梁居智 +3 位作者 蔡兴新 沙林华 张先敏 罗湘粤 《热带林业》 2010年第1期49-51,共3页
为了有效防控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的发生和扩散,保障海南省生态环境安全,该研究对海南省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现状及桉树抗性品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桉树枝瘿姬小蜂对海南桉树的危害已扩散蔓延至澄迈、临高、儋州、乐东、东方、昌江、白... 为了有效防控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的发生和扩散,保障海南省生态环境安全,该研究对海南省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现状及桉树抗性品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桉树枝瘿姬小蜂对海南桉树的危害已扩散蔓延至澄迈、临高、儋州、乐东、东方、昌江、白沙、琼中、保亭、五指山、陵水及三亚等12个市县,受灾总面积76910亩;桉树不同品系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的抗虫性存在差异,其中:金光21号、金光3号、金光26号、金光4号、U6、小叶桉等品系抗虫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省 桉树枝瘿姬小蜂 危害现状 桉树 抗性品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茉莉酸甲酯诱导巨桉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的抗性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华峰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6-220,共5页
为探讨茉莉酸甲酯(Me JA)诱导巨桉幼苗防御反应的生化机制及其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的抗性效应,在室内采用喷施不同浓度Me JA处理,测定并分析了Me JA对桉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4种... 为探讨茉莉酸甲酯(Me JA)诱导巨桉幼苗防御反应的生化机制及其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的抗性效应,在室内采用喷施不同浓度Me JA处理,测定并分析了Me JA对桉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4种防御酶活性,以及胰蛋白酶抑制剂(TI)和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CI)2种植物蛋白酶抑制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Me JA处理24-148 h后,巨桉幼苗叶片PAL、SOD、POD和PPO四种防御酶和TI、CI两种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用1.00 mmol·L-1Me JA处理后桉树枝瘿姬小蜂种群趋势指数为24.13,防治效果达70.98%。Me JA处理可诱导巨桉幼苗产生明显的防御反应,相关防御酶活性的变化与Me JA浓度和处理时间有关;Me JA可诱导巨桉幼苗产生抗虫性,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繁殖力和种群趋势指数产生影响,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酸甲酯 桉树枝瘿姬小蜂 诱导抗性 防御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枝瘿姬小蜂中国本地自然天敌调查与捕食性天敌的捕食观察 被引量:12
10
作者 梁一萍 郑礼飞 +2 位作者 李奕震 温秀军 李吉跃 《广东林业科技》 2010年第5期1-5,共5页
文章首次报道了桉树枝瘿姬小蜂在中国的捕食性自然天敌。2009年9-12月,以华南农业大学校园窿缘桉(Eucalyptus exserta)和巨园桉(Eucalyptus grandis×E.tereticornis)DH201-2林分为材料,进行林间肉眼观察,并收集桉树枝瘿姬小蜂... 文章首次报道了桉树枝瘿姬小蜂在中国的捕食性自然天敌。2009年9-12月,以华南农业大学校园窿缘桉(Eucalyptus exserta)和巨园桉(Eucalyptus grandis×E.tereticornis)DH201-2林分为材料,进行林间肉眼观察,并收集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Fisher&La Salle)虫瘿羽化出的昆虫,解剖观察虫瘿中的昆虫,调查桉树枝瘿姬小蜂自然天敌。结果发现:3种桉树枝瘿姬小蜂捕食性自然天敌分别为冠猫跳蛛(Carrhotus coronatus)、斜纹猫蛛(Oxyopes sertatusL.Koch)和圆蛛(Cyrtarachnesp.),其中冠猫跳蛛是优势种。对冠猫跳蛛捕食桉树枝瘿姬小蜂情况进行野外和室内试管观察,统计其捕食量为野外4.8头/头.h、试管内0.36头/头.h。未发现桉树枝瘿姬小蜂寄生性天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枝瘿姬小蜂 捕食性自然天敌 冠猫跳蛛 斜纹猫蛛 圆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羽化量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慧清 金启安 +4 位作者 韦曼丽 曲晓 郭东峰 吕宝乾 彭正强 《热带农业科学》 2012年第9期57-59,63,共4页
通过对桉树枝瘿姬小蜂野外黄板调查以及室内羽化量的统计,调查桉树枝瘿姬小蜂在海南发生危害规律,评价海南省5个地点的桉树周年受害情况和种群动态,从而得出不同季节和不同桉树品种受到桉树枝瘿姬小蜂的危害程度和种群发生存在显著差异... 通过对桉树枝瘿姬小蜂野外黄板调查以及室内羽化量的统计,调查桉树枝瘿姬小蜂在海南发生危害规律,评价海南省5个地点的桉树周年受害情况和种群动态,从而得出不同季节和不同桉树品种受到桉树枝瘿姬小蜂的危害程度和种群发生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桉树品种感虫程度存在显著的差异性,感虫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尾赤桉DH201无性系=小叶桉>桉树混合林>广林9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枝瘿姬小蜂 野外黄板调查 室内成虫羽化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枝瘿姬小蜂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耀军 常明山 +1 位作者 李德伟 蒋学建 《广东林业科技》 2013年第6期27-30,共4页
文章通过人工接种和连续跟踪调查,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20.5 ~28.6 ℃之间,随着温度的升高,发育历期缩短;桉树枝瘿姬小蜂的成虫、虫瘿和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0.79,10.25,10... 文章通过人工接种和连续跟踪调查,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20.5 ~28.6 ℃之间,随着温度的升高,发育历期缩短;桉树枝瘿姬小蜂的成虫、虫瘿和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0.79,10.25,10.21℃,有效积温分别为53.42,749.73,811.75 d·℃.该虫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09年发生代数的理论值为5.23代,与实际观察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枝瘿姬小蜂 发育历期 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诱导处理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生长发育影响
13
作者 陈顺立 张华峰 +2 位作者 魏初奖 陈德兰 张思禄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4-108,共5页
通过对桉树植株进行桉树枝瘿姬小蜂产卵危害、机械损伤和外源茉莉酸甲酯喷施等不同诱导处理,研究其对受害植株上的桉树枝瘿姬小蜂的生长发育、繁殖力和种群趋势等生物学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诱导处理后的植株接入桉树枝瘿姬小蜂,发... 通过对桉树植株进行桉树枝瘿姬小蜂产卵危害、机械损伤和外源茉莉酸甲酯喷施等不同诱导处理,研究其对受害植株上的桉树枝瘿姬小蜂的生长发育、繁殖力和种群趋势等生物学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诱导处理后的植株接入桉树枝瘿姬小蜂,发现其子代存活率降低、雌虫体重下降、怀卵量减少、寿命缩短和种群趋势指数下降。由此可见,这几种处理方式都能诱导桉树产生抗性,并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的生长发育、繁殖力和种群趋势等造成影响,为该虫的综合防治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枝瘿姬小蜂 桉树 诱导防御反应 种群趋势 抗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东川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调查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开存 李晓艳 +2 位作者 朱琼 杨伟娴 佟友贵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8期163-166,共4页
[目的]了解云南东川桉树枝瘿姬小蜂的危害情况。[方法]针对桉树枝瘿姬小蜂对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赤桉的危害进行了调查。[结果]调查地赤桉萌条受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较严重的植株数占调查总株树的比重超过56%。调查植株的受害程度与其胸... [目的]了解云南东川桉树枝瘿姬小蜂的危害情况。[方法]针对桉树枝瘿姬小蜂对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赤桉的危害进行了调查。[结果]调查地赤桉萌条受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较严重的植株数占调查总株树的比重超过56%。调查植株的受害程度与其胸径、树高和材积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对桉树枝瘿姬小蜂在东川赤桉苗上的种群动态进行了8个月的调查,4月的虫瘿数量最高。[结论]调查结果为今后的桉树枝瘿姬小蜂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桉树枝瘿姬小蜂 危害 虫瘿 赤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枝瘿姬小蜂发生情况与分布型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锐 沙林华 +1 位作者 程立生 王伟 《热带农业科学》 2014年第6期44-47,53,共5页
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 Fisher&La Salle),是2000年新发现的一种专一危害桉属植物的害虫。本文从生态学的角度,于2011年7月对3种不同品(系)遭受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的桉树按照全株取样法进行系统调查观测,以期为桉树枝瘿... 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 Fisher&La Salle),是2000年新发现的一种专一危害桉属植物的害虫。本文从生态学的角度,于2011年7月对3种不同品(系)遭受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的桉树按照全株取样法进行系统调查观测,以期为桉树枝瘿姬小蜂的防治提供指导。研究结果表明,虫瘿数量和羽化孔数量主要分布在树冠枝条的上层以及中层。3种不同品(系)桉树上危害、形成虫瘿的位置存在一定的差异。尾巨桉(广林9号)上桉树枝瘿姬小蜂主要在枝条上形成危害、出现虫瘿。窿缘桉与尾赤桉(湛201)上主要在叶柄以及枝条上形成危害、出现虫瘿。同时,对遭受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的尾巨桉(广林9号)桉树进行系统调查,并计算桉树枝瘿姬小蜂虫瘿分布型。结果表明,桉树枝瘿姬小蜂虫瘿在尾巨桉(广林9号)的叶片以及枝条上均成聚集型分布,尾巨桉(广林9号)树干和侧枝上的桉树枝瘿姬小蜂虫瘿分布更为密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枝瘿姬小蜂 发生情况 分布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TRAQ技术的桉树对桉树枝瘿姬小蜂抗性蛋白质组学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怡 冯丽贞 +2 位作者 张清华 陈全助 吴晖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期154-156,共3页
为了利用iTRAQ技术研究受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后桉树叶片的差异蛋白,选择被姬小蜂危害后第24 h的桉树叶,采用iTRAQ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开展研究,在uniprot_Quercus中共鉴定到蛋白质1687个。按照表达倍数变化1.2倍以上(上调大于1.2倍或者... 为了利用iTRAQ技术研究受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后桉树叶片的差异蛋白,选择被姬小蜂危害后第24 h的桉树叶,采用iTRAQ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开展研究,在uniprot_Quercus中共鉴定到蛋白质1687个。按照表达倍数变化1.2倍以上(上调大于1.2倍或者下调小于0.83倍)且P<0.05的标准筛选差异表达蛋白质。其中,C_vs_T组的上调差异表达蛋白质有110个,下调差异表达蛋白质92个。经过KEGG富集分析,筛选出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富集于苯丙烷生物合成(phenylpropanoid biosynthesis)、核糖体(ribosome)、单菌素生物合成(monobactam biosynthesis)、有机含硒化合物代谢(selenocompound metabolism)、丙酮酸盐代谢(pyruvate metabolism)、脂肪酸延长代谢(fatty acid elongation)、丙酸代谢(propanoate metabolism)7条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枝瘿姬小蜂 蛋白质组学 ITRAQ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