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米仓山水青冈天然林下不同植物群落的土壤酶活性及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罗莉娟 尹清孝 +5 位作者 孙伟 昝玺 史清茂 张晶 陈亚梅 胥晓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0-480,共11页
研究了四川米仓山自然保护区的水青冈(Fagus)天然林林下野扇花(Sarcococca ruscifolia)和箭竹(Fargesia spathacea)群落不同土壤(h)深度(0<h≤10 cm、10 cm<h≤20 cm)的酶活性、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主要环境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了四川米仓山自然保护区的水青冈(Fagus)天然林林下野扇花(Sarcococca ruscifolia)和箭竹(Fargesia spathacea)群落不同土壤(h)深度(0<h≤10 cm、10 cm<h≤20 cm)的酶活性、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主要环境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在林下不同植物群落中,全氮(TN)含量表现为无植物群落高于有植物群落;在10 cm<h≤20 cm的土壤深度下,土壤全碳(TC)、碱解氮(SAN)含量表现为野扇花群落最高。(2)野扇花群落的土壤酶活性(酸性磷酸酶(AP)、1,4-β-N-乙酰葡糖胺糖苷酶(NAG))显著高于无植物群落和箭竹群落,β-葡萄糖苷酶(B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活性表现为箭竹群落最高,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表现为有植物群落显著高于无植物群落。(3)BG、LAP、PPO和POD这4种土壤酶活性与土壤pH呈显著正相关,土壤酶活性(除纤维二糖水解酶(CBH))均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土壤含水量、SAN、TC含量分别解释了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特征变异的51.4%、40.5%、37.7%。(4)在3种不同植物群落下,向量角度(VA)均大于45°,表明3种不同植物群落下土壤微生物更易受到磷元素的限制。林下不同植物群落能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酶活性,土壤含水量、SAN和TC含量对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特征起主要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植被 土壤酶活性 养分限制 水青冈天然林 米仓山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植被恢复的土壤养分效应研究 被引量:131
2
作者 巩杰 陈利顶 +2 位作者 傅伯杰 虎陈霞 卫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3-96,共4页
研究了安家坡小流域荒草地、山杏林地、农地、油松林地、灌木林地、弃耕地等地类的土壤养分特征。结果表明,植被系统具有较强的养分表层富集功能;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养分含量有明显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不同土层土壤有机质、速效磷、... 研究了安家坡小流域荒草地、山杏林地、农地、油松林地、灌木林地、弃耕地等地类的土壤养分特征。结果表明,植被系统具有较强的养分表层富集功能;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养分含量有明显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不同土层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在不同植被类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性;人工灌木植被对土壤的培肥作用高于乔木植被;农地弃耕(撂荒)有一定的土壤培肥作用;对水土流失极为严重的黄土丘陵沟壑区来说,在退耕还林还草时应优先考虑恢复灌木和草本等先锋植被;在土壤质量改善到一定程度时,再进行乔木的间植;农地弃耕是一种节省人力物力而其生态环境效应又很好的双赢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域 土壤养分 乔木 植被恢复 灌木 黄土丘陵区 林地 农地 效应研究 双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文昌滨海台地不同森林林下灌草多样性及其与土壤因子关联分析 被引量:18
3
作者 杨青青 杨众养 +5 位作者 薛杨 陈小花 余雪标 崔喜博 李然 高刘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238-2244,共7页
采用典型抽样法,选取海南岛滨海台地3种典型热带森林类型(椰子林、人促更新次生林、次生林),对林下物种多样性及其土壤理化性质进行调查研究,并探讨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灌木层中东风桔(Atalantia buxifolia)、琼崖... 采用典型抽样法,选取海南岛滨海台地3种典型热带森林类型(椰子林、人促更新次生林、次生林),对林下物种多样性及其土壤理化性质进行调查研究,并探讨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灌木层中东风桔(Atalantia buxifolia)、琼崖海棠(Calophyllum inophyllum)是3种森林类型的共有物种,其中在椰子林和人促更新次生林林型下占有较大优势;草本层中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和地桃花(Urena lobata)是3种森林类型共有草本植物,但并非是优势种。次生林和人促更新次生林林下灌木层的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都较高,林下物种组成相对复杂,共有树种有11种,相似系数高达45%。次生林林下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全氮、全磷、有效磷、速效钾及铵态氮之间达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人促更新次生林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全钾、全氮、速效钾、无机氮及铵态氮之间达极显著正相关;椰子林林下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各养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证实:滨海台地热带林土壤p H、全磷、全钾、速效钾、有效磷、铵态氮及无机氮共7个土壤因子对林下植物多样性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滨海台地 林下植被 土壤养分 多元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腾格里沙漠边缘区植被恢复与土壤养分变化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施明 王锐 +2 位作者 孙权 朱英 司海丽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7-111,共5页
为了研究腾格里沙漠东缘植被恢复过程中不同阶段土壤养分和pH值的变化,在研究区从东向西分别采集6种植被恢复阶段的土壤,分别测定了其pH值、有机质和全效速效养分含量。结果表明,沙丘固定过程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都呈逐渐增加趋势,... 为了研究腾格里沙漠东缘植被恢复过程中不同阶段土壤养分和pH值的变化,在研究区从东向西分别采集6种植被恢复阶段的土壤,分别测定了其pH值、有机质和全效速效养分含量。结果表明,沙丘固定过程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都呈逐渐增加趋势,分别从1.32和0.025g/kg增加到1.89和0.061g/kg,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半固定沙丘速效氮、速效钾含量均明显增加,发展为固定沙丘后由于大量植物的生长土壤速效氮、速效钾含量反而比半固定沙丘低。荒漠草原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及速效氮含量最高,退化草原速效磷含量比荒漠草原略高,差异不显著;随退化荒漠草原恢复进程,人工梭梭林速效磷含量降低,速效钾总体呈显著增加趋势;pH值以人工梭梭林较低。植被恢复过程中,沙生植被的存在对有机质和氮素的富集起着决定性作用,随着流沙固定和退化荒漠草原恢复,土壤有机质、氮和磷的含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全氮、全磷和有效氮的含量呈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植被恢复 荒漠草原 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下植被多样性及土壤养分季节分布特征 被引量:11
5
作者 杨丽 张秋良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4-130,共7页
研究了内蒙古大兴草类—兴安落叶松林(HLV)、杜香—兴安落叶松林(LLV)、藓类—兴安落叶松林(MLV)下植被多样性及土壤养分季节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3种林地植被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性指数随着季节的变化呈先增加... 研究了内蒙古大兴草类—兴安落叶松林(HLV)、杜香—兴安落叶松林(LLV)、藓类—兴安落叶松林(MLV)下植被多样性及土壤养分季节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3种林地植被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性指数随着季节的变化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以秋季最高;相同季节,3种林地植被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性指数基本表现为HLV>LLV>MLV,局部有所波动。(2)3种林地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和土壤电导率随着季节的变化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土壤pH值随着季节的变化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3)3种林地土壤有机碳、全氮、全钾和土壤酶活性(纤维素酶、脲酶、酸性磷酸酶、蔗糖转化酶和过氧化氢酶)随着季节的变化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秋季达到最高,春季最低,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钾基本表现为HLV>LLV>MLV,局部有所波动,全磷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4)3种林地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均表现为腐殖层>沉淀层,其中土壤全磷在腐殖层和沉淀层没有显著差异(P>0.05)。(5)偏相关分析表明影响草类—兴安落叶松林(HLV)植被多样性的主要因子是土壤有机碳、酸性磷酸酶和转化酶;影响杜香—兴安落叶松林(LLV)植被多样性的主要因子是土壤pH值、有机碳、全氮、转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影响藓类—兴安落叶松林(MLV)植被多样性的主要因子是土壤有机碳、全氮和纤维素酶。(6)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全氮和过氧化氢酶是兴安落叶松林土壤养分的主要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兴安落叶松 植被多样性 土壤养分 季节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郊露地菜田施肥状况与土壤有效养分年际变化调研 被引量:3
6
作者 文方芳 贾小红 +5 位作者 廖洪 王胜涛 于跃跃 梁金凤 李旭军 刘自飞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3-67,共5页
以北京市1996~2014年郊区露地菜田1184份调研报告和161个土壤样本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京郊露地菜田施肥种类、施肥量、养分平衡、土壤有效养分的年际变化。结果表明: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现阶段露地菜田施用的有机肥由以厩肥、鸭粪和牛粪... 以北京市1996~2014年郊区露地菜田1184份调研报告和161个土壤样本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京郊露地菜田施肥种类、施肥量、养分平衡、土壤有效养分的年际变化。结果表明: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现阶段露地菜田施用的有机肥由以厩肥、鸭粪和牛粪为主转为以鸡粪为主,化肥投入品种单一,偏施大量元素肥,缺少中微量元素补充;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尽管现阶段年施肥量明显减少,年养分盈余程度明显减轻,但养分投入量仍与作物吸收规律不符,N、P、K三大元素投入比例不合理,氮磷养分盈余的现象仍存在。经评价现阶段露地菜田土壤碱解氮缺乏,速效磷含量过高,有效钾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地菜田 施肥 养分平衡 土壤有效养分 年际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叶松林下植被对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于长玲 郝吉刚 《林业勘查设计》 2009年第2期52-54,共3页
针对落叶松人工林连续栽培后地力逐渐衰退的问题,研究通过间伐抚育和调整林分结构增加林下植被数量等措施,以改善林地土壤条件。调查结果表明,上述方法短期内土壤养分无明显变化。
关键词 落叶松 林下植被 土壤养分 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材线虫危害后马尾松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变化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被引量:4
8
作者 岳妍 崔珺 +1 位作者 赵阳 徐小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8-122,共5页
以合肥近郊蜀山森林公园受松材线虫危害的5块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及其与上层乔木、土壤性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指数均与乔木层马尾松重要值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在马尾松重要值大于... 以合肥近郊蜀山森林公园受松材线虫危害的5块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及其与上层乔木、土壤性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指数均与乔木层马尾松重要值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在马尾松重要值大于80%的样地里,林下植被的物种多样性较低,在马尾松重要值小于80%的样地里,林下植被的物种多样性较高。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与马尾松重要值之间的相关性较为明显。5块样地里,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均大于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E')间互有相关性。土壤有机质、全磷、全氮、钙、镁均与林下植被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含水率与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土壤养分与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指数的相关性大于与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间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病 马尾松 林下植被 物种多样性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强度间伐和林下植被剔除对毛竹叶片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廖小梅 邱丽君 +3 位作者 张扬 刘娟 万松泽 杨光耀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02-810,共9页
【目的】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是我国亚热带地区主要的竹种,发挥着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间伐和林下植被剔除(砍灌除杂)作为毛竹林常见的经营管理措施,可能会影响土壤养分有效性,进而作用于毛竹叶片氮(N)、磷(P)含量及其化学... 【目的】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是我国亚热带地区主要的竹种,发挥着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间伐和林下植被剔除(砍灌除杂)作为毛竹林常见的经营管理措施,可能会影响土壤养分有效性,进而作用于毛竹叶片氮(N)、磷(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但由于缺乏相关的研究,变化趋势目前仍然不清楚。【方法】研究选取中亚热带毛竹林作为研究对象,开展间伐(25%间伐和50%间伐)和林下植被剔除对毛竹叶片N、P化学计量特性影响的研究。【结果】间伐对毛竹叶片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与间伐强度有关,其中25%间伐显著增加毛竹叶片全磷(TP)含量,进而降低叶片N∶P比值;50%间伐和林下植被剔除对毛竹叶片N、P含量及N∶P的比值均没有显著影响。不同处理下毛竹叶片N∶P比值均低于14,推测研究区毛竹人工林主要受到N元素的限制。根据养分限制理论,25%间伐加剧毛竹生长对于N的需求,加强土壤N对毛竹生产力提高的限制作用。但从长远来看,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中亚热带氮沉降愈发严重,来源于大气的氮输入能够极大地补偿毛竹生长对于氮的需求,从而促进其快速生长。【结论】从生产实践和成本的角度考虑,建议在发展毛竹人工林过程中,适当采用一定比例间伐(25%)和保留林下植被的经营措施,有利于毛竹林的高效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伐 林下植被 化学计量比 叶片养分 土壤养分 毛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混交比例的杉阔混交林对林下物种多样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25
10
作者 石昊楠 李伟坡 +2 位作者 李智华 王义贵 杨小周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4-41,共8页
【目的】为了研究不同混交比例的杉木针阔混交林对林下物种多样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以青羊湖林场的5种不同混交比例的杉木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抽样法,按照群落中杉木材积所占的不同比例(50%、60%、70%、80%、90%),... 【目的】为了研究不同混交比例的杉木针阔混交林对林下物种多样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以青羊湖林场的5种不同混交比例的杉木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抽样法,按照群落中杉木材积所占的不同比例(50%、60%、70%、80%、90%),把调查的森林群落分为5种类型,分别监测各类型群落林下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差异,测定土壤理化性质,以及林下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结果】1)不同混交比例的针阔混交林林下物种组成和优势种存在差异。在杉木比例50%的混交林中,灌木层的优势种为胡枝子和楤木,草本层优势种为狗脊蕨等阴生性植被;在杉木比例90%的混交林中,灌木层优势种为山苍子等阳生性植物,草本层优势种为瓜蒌等阳生性植被。灌草的物种多样性在杉木比例50%与60%的混交林中达到最大值。2)不同土层间各种土壤养分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不同混交比例间土壤养分变化趋势不同。除了pH、全钾、速效磷外,其他土壤养分受混交比例的影响相似,均随杉木比例的增加而减小。更多的土壤养分在杉木比例50%下达到最大。3)土壤容重、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效硼与灌草层物种多样性指数的相关性最为密切。【结论】杉木比例在50%~70%之间更有利于土壤养分的累积和林下物种多样性的稳定。在与本研究区立地条件相似地区营造杉阔混交林时,可将杉木比例营造为50%~70%,本研究结果可对杉阔混交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阔混交林 混交比例 土壤养分 林下植被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分密度对华北落叶松天然次生林林下植被和土壤呼吸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洪柳 王泽鑫 +1 位作者 郭晋平 张芸香 《广西林业科学》 2022年第2期190-196,共7页
为实现“碳中和”背景下的森林高质量经营,探索林分密度调控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和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山西五台山林区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林分密度样... 为实现“碳中和”背景下的森林高质量经营,探索林分密度调控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和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山西五台山林区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林分密度样地,调查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并测定土壤呼吸速率,分析林分密度对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和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以及物种多样性和土壤呼吸速率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喜光植物的重要值随林分密度增加而逐渐降低,在高密度林分中变成偶见种或消失,耐荫植物的重要值随林分密度增加而升高,在高密度林分中成为代表性种。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和土壤呼吸速率均随林分密度增加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香农-威纳指数、辛普森指数、基于香农-威纳指数的均匀度指数、基于辛普森指数的均匀度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均在中密度下达到峰值,土壤呼吸速率也在中密度下达到峰值;植被种类、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呼吸速率的相关性极强,其中物种丰富度指数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密度 华北落叶松 土壤呼吸 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中部丘陵区3种人工林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被引量:3
12
作者 韦建杏 陈海辉 +2 位作者 农寿千 田乐宇 郑伟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641-3649,共9页
【目的】探究海南中部丘陵区人工林林下植被和土壤养分的特征,分析影响该地区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的主要土壤养分因子,为海南中部丘陵区和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科学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海南... 【目的】探究海南中部丘陵区人工林林下植被和土壤养分的特征,分析影响该地区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的主要土壤养分因子,为海南中部丘陵区和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科学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海南省枫木实验林场广泛分布的3种人工林(马占相思林、桉树林、橡胶林)为研究对象,基于林下植物调查和土壤养分测定,对比分析不同林分间林下植被物种组成、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差异;通过RDA排序揭示影响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的主要土壤养分因子。【结果】3种人工林林下植被茂盛,桉树林林下植物种数(68种)最多,其次是马占相思林(60种),橡胶林(58种)最少。各人工林灌木层的Margalef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以马占相思林最高,且显著大于桉树林和橡胶林(P<0.05,下同);Simpson指数以马占相思林最高,且显著大于橡胶林,桉树林与其他2种林分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而Pielou指数在不同林分间无显著差异;桉树林与橡胶林间的草本层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均无显著差异,且均显著高于马占相思林。3种人工林土壤p H 4.58~4.75,均呈酸性;3种林分间土壤养分含量除全氮和速效磷,其余均存在显著差异,桉树林的土壤有机质、全磷、速效钾和碱解氮含量最高,马占相思林的土壤全钾含量最高,橡胶林的土壤全氮和速效磷含量最高。RDA分析结果显示,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对植物物种多样性变化的解释度分别为56.2%和22.2%,且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是影响该区域人工林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主要土壤因子。【结论】海南中部丘陵区人工林林下植物种类丰富,3种人工林林下植物组成、植物物种多样性和土壤养分存在显著差异,有机质和全氮是影响该地区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的主要土壤养分驱动因子,在经营和管理中应注重有机肥和氮肥的施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林下植被 生物多样性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曲沃设施蔬菜施肥现状及土壤氮磷累积与分配特征 被引量:10
13
作者 孙晓姝 王立革 +4 位作者 郭珺 王劲松 武爱莲 董二伟 焦晓燕 《生态科学》 CSCD 2019年第6期149-155,共7页
在山西省南部调查了种植年限为1、7、10、13、16年的越冬长茬设施蔬菜生产施肥现状,研究了不同种植年限设施蔬菜土壤剖面硝态氮、Olsen-P和CaCl2-P的分配特征和规律,为控制设施蔬菜生产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种... 在山西省南部调查了种植年限为1、7、10、13、16年的越冬长茬设施蔬菜生产施肥现状,研究了不同种植年限设施蔬菜土壤剖面硝态氮、Olsen-P和CaCl2-P的分配特征和规律,为控制设施蔬菜生产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年限设施养分投入差异较大,新建设施氮、磷和钾投入量高达6088.3、2705.4和3287.2 kg·hm^-2,随后养分投入量明显降低N、P和K的养分投入水平在1591.1—2943、619.4—1195.6和877.5—2026.3 kg·hm^-2,80%的氮和90%磷在移栽前投入。过量养分投入和施肥与作物需肥不耦合增加了NO3--N在土壤剖面的迁移,种植1年200 cm土壤剖面的NO3--N通体大于30.00 mg·kg^-1,随种植年限增加NO-3-N向下移动明显,种植16年0—60 cm NO3--N含量达110—203 mg·kg^-1,土层180—200 cm接近60 mg·kg^-1;设施土壤0—20 cm的Olsen-P和CaCl2-P累积明显,种植1年分别达138.0和2.7 mg·kg^-1,而后累积至300 mg·kg^-1和7.6 mg·kg^-1左右,随种植年限增加Olsen-P和CaCl2-P在土壤剖面明显下移。该区域土壤Olsen-P与CaCl2-P的突变点为46.70 mg·kg^-1,土壤NO3--N含量与EC值显著正相关(r=0.624,P<0.01),CaCl2-P/Olsen-P与有机质含量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r=0.317,P<0.05)。这表明EC值能够较好地表征NO3--N污染状况,由于CaCl2-P为易淋洗磷,故土壤Olsen-P含量>46.70 mg·kg^-1时易出现磷的淋洗,土壤有机质提升增加了磷淋洗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蔬菜 磷突变点 氮磷淋溶 养分投入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洪泽县蔬菜园区土壤养分变化与对策 被引量:3
14
作者 姜汉川 居立海 陈思宏 《土壤肥料》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2-54,共3页
通过调查分析20年来洪泽县蔬菜园区土壤养分的变化趋势,寻求提高蔬菜生产水平的合理施肥结构和用量。
关键词 蔬菜园区 土壤养分 变化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4-2015年通海县露地蔬菜基地土壤养分变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沐婵 黄翠菊 +6 位作者 钱荣青 李竑阳 姚照兵 杨绍聪 李家有 张艳军 胡选江 《农学学报》 2021年第1期22-26,共5页
摸清通海县露地蔬菜基地2004—2015年耕作土壤养分含量变化状况,以期为合理施肥提供参考依据,进行了田间取样与室内检测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通海露地蔬菜基地土壤pH 7.57,有机质平均含量43.8 g/kg;有效N平均含量170 mg/kg,>151... 摸清通海县露地蔬菜基地2004—2015年耕作土壤养分含量变化状况,以期为合理施肥提供参考依据,进行了田间取样与室内检测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通海露地蔬菜基地土壤pH 7.57,有机质平均含量43.8 g/kg;有效N平均含量170 mg/kg,>151 mg/kg的田块占67.5%;土壤有效P平均含量111.2 mg/kg,>50 mg/kg的田块占92.4%;土壤有效K平均含量194 mg/kg,>151 mg/kg的田块占54.7%;交换Ca平均含量19238 mg/kg,>5001 mg/kg的田块占97.9%;交换Mg平均含量908 mg/kg,均大于150 mg/kg。与2004年相比,pH提高了0.13个单位、有机质提高15.8%、有效N提高20.1%、有效P提高66.6%、有效K则降低13.4%、交换Ca提高186.2%、交换Mg提高16.1%。通海露地蔬菜基地耕作层土壤有效N、P及交换Ca、Mg等养分富集量较高,有效K含量有所降低,因此,在蔬菜施肥上要控N减P,适当补K,均衡施肥,严格控制石灰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地蔬菜基地 耕作层土壤 pH 有机质 主要养分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伐经营方式对落叶松林下植被及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
16
作者 王成良 杨春林 张来春 《林业勘查设计》 2007年第3期49-50,共2页
针对不同的采伐经营方式对地力的作用,分析间伐和皆伐对长白落叶松林下植被及土壤养分的变化,对分析后的结果进行评价。
关键词 落叶松 经营方式 林下植被 土壤养分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