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型零售企业与供应商合作关系演进——基于渠道关系生命周期视角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雪欣 李玉龙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2-128,共7页
本研究以关系生命周期理论为分析工具,构建了大型零售企业与供应商合作关系演进构念模型,探究了大型零售企业与供应商合作关系演进轨迹,并结合案例对零供合作关系不同生命周期阶段所呈现的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本研究对改善目前国内零... 本研究以关系生命周期理论为分析工具,构建了大型零售企业与供应商合作关系演进构念模型,探究了大型零售企业与供应商合作关系演进轨迹,并结合案例对零供合作关系不同生命周期阶段所呈现的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本研究对改善目前国内零售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引导零售企业和供应商更健康的发展,有典型的参考价值与普适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零售企业 渠道关系管理 生命周期 合作关系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边市场视角下大型零售商行为研究述评 被引量:5
2
作者 韩耀 原小能 毛彦妮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14,共6页
经过以连锁经营和超级市场为标志的"零售革命",零售市场从原来的单边市场转变为双边市场,大型零售商也由单纯的销售终端转变为居于供应商和消费者之间的交易平台。作为平台企业,大型零售商采取非对称定价策略,向供应商收取通... 经过以连锁经营和超级市场为标志的"零售革命",零售市场从原来的单边市场转变为双边市场,大型零售商也由单纯的销售终端转变为居于供应商和消费者之间的交易平台。作为平台企业,大型零售商采取非对称定价策略,向供应商收取通道费,对消费者则不收取除商品价格以外的额外费用,这一行为并不违背市场公平的原则。大型零售商按照平台为供应商创造的价值而收取通道费并没有损害供应商的利益,反过来还为供应商获得更大的利益创造了条件。大型零售商的价格策略源自于双边市场的交叉网络外部性,并且在外部性内化的过程中依然要受到市场约束,因而不同于一般的垄断,不属于政府规制的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边市场 平台企业 大型零售商 交叉网络外部性 非对称价格 通道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应商规模、产品差异与通道费定价策略 被引量:3
3
作者 曲创 臧旭恒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6-39,共4页
传统理论对通道费的解释是大型零售商相对于供应商所具有的市场势力,本文借助双边市场的分析框架,将大型零售商视为一个为供应商和消费者提供交易服务的平台厂商,通过向双方分别收取通道费和零售加价来获得利润。用户数量和交叉网络外... 传统理论对通道费的解释是大型零售商相对于供应商所具有的市场势力,本文借助双边市场的分析框架,将大型零售商视为一个为供应商和消费者提供交易服务的平台厂商,通过向双方分别收取通道费和零售加价来获得利润。用户数量和交叉网络外部性是影响大型零售商利润和通道费定价策略的重要因素,产品差异对交叉网络外部性的强弱有重要影响,通道费的高低则与供应商的规模与市场份额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零售商 通道费 双边市场 交叉网络外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零售企业市场竞争优劣态势分析及对策思考 被引量:2
4
作者 柴国君 安俊美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61-162,共2页
随着我国加入WTO日程的逼近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大型零售企业面临更加复杂困难的竞争环境。 只有认清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劣态势,找出正确的发展对策和途径,才能走出困境,实现辉煌发展。
关键词 大型零售企业 竞争优势 顾客导向理念 现代信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零售企业单店规模经济实证研究——来自平衡面板数据的证据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立 欧阳文静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7-81,共5页
运用生产函数方法来研究零售企业的规模经济问题,关键是要估计出准确的资本与劳动产出弹性系数。采用2006—2008年573家百货、444个超级市场和93个家电专业店的平衡面板数据,分别利用混合OLS、固定(FE)和随机效应模型(RE)对二者进行估... 运用生产函数方法来研究零售企业的规模经济问题,关键是要估计出准确的资本与劳动产出弹性系数。采用2006—2008年573家百货、444个超级市场和93个家电专业店的平衡面板数据,分别利用混合OLS、固定(FE)和随机效应模型(RE)对二者进行估计。当不控制影响销售额且与资产和劳动相关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时,资本与劳动系数的估计值有偏;更严重的是当不控制零售单店不可观测的个体异质性时,将显著高估资产和劳动的系数。控制这些因素后,大型零售企业不存在单店规模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零售企业 规模经济 生产函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大店法》的形成与废止 被引量:2
6
作者 孙前进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45-48,共4页
日本制定《大店法》的初衷是为了调整大规模零售店铺的零售业务活动,协调超市、百货店及中小零售商业者的业务范围,而不是抵挡限制外资流通企业的进入。本文认为,《大店法》在日本是一部自相矛盾,违背自由竞争原则,阻碍流通现代化,抑制... 日本制定《大店法》的初衷是为了调整大规模零售店铺的零售业务活动,协调超市、百货店及中小零售商业者的业务范围,而不是抵挡限制外资流通企业的进入。本文认为,《大店法》在日本是一部自相矛盾,违背自由竞争原则,阻碍流通现代化,抑制日本零售业国际竞争力的法律,其预期目标与实际效果大相径庭,其教训和经验值得我们深思。文章指出,在零售业发展阶段,政府用调整的手段往往是事与愿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店法 规制缓和 日美构造协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零售连锁业国际化进入模式 被引量:1
7
作者 张荣齐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33-136,共4页
进入模式的研究不仅推进了人们对大型零售连锁业国际化进程的理解,更成为分析零售连锁业国际化经营的基础和主要决策环节。本文主要介绍外向型发展的进入模式16种状态,重点分析了独资和合资以及直营和特许组合构成模式,所得结果对于大... 进入模式的研究不仅推进了人们对大型零售连锁业国际化进程的理解,更成为分析零售连锁业国际化经营的基础和主要决策环节。本文主要介绍外向型发展的进入模式16种状态,重点分析了独资和合资以及直营和特许组合构成模式,所得结果对于大型零售连锁业外向型发展和跨国经营具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锁经营 国际化经营 大型零售业 进入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大型商场自有品牌商品战略
8
作者 张原 贾宁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02年第2期69-72,共4页
实行自有品牌商品战略可以通过产品差别化政策确保竞争优势,可以通过独创性的开发新产品谋求丰厚的利润,可以通过生产———流通过程的合理化设计和革新,降低生产流通成本,可以通过不断自主开发适销对路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可与生产厂... 实行自有品牌商品战略可以通过产品差别化政策确保竞争优势,可以通过独创性的开发新产品谋求丰厚的利润,可以通过生产———流通过程的合理化设计和革新,降低生产流通成本,可以通过不断自主开发适销对路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可与生产厂商相抗衡,打破厂商支配的价格体系。在西方发达国家零售业中,自有品牌商品已有了长足的发展。而自有品牌在我国才处于起步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商场 自有品牌商品战略 产品差别政策 竞争优势 零售业 价格 信誉 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OI数据的大型零售商业设施空间布局与业态差异——以广州市为例 被引量:22
9
作者 周丽娜 李立勋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8-100,共13页
以广州市为例,基于大型零售商业设施POI(Point of Interest)数据,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对大型零售商业设施总体及不同业态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总体上,大型零售商业设施空间分布呈现出由内向外扩散的多中心圈... 以广州市为例,基于大型零售商业设施POI(Point of Interest)数据,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对大型零售商业设施总体及不同业态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总体上,大型零售商业设施空间分布呈现出由内向外扩散的多中心圈层式结构,沿交通干道生长和连片蔓延趋势明显,中心城区设施临近轨道交通分布指向性突出。不同业态分布差异明显,大型购物中心和商场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及外围城区次中心,大型综合超市由中心城区内部向边缘区域扩散趋势明显,大型专业店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的边缘区域。影响因素方面,人口、经济和租金因素对其总体分布影响显著为正。不同业态所受影响因素有所不同,除人口等传统影响因素外,与生活中心、产业园或专业市场的临近性也会分别对大型综合超市和大型专业店的空间分布造成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零售商业设施 空间布局 业态差异 POI数据 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售商主导的竞争链联合创新成本分担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华清 葛泽慧 陈丽华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10,共8页
针对大型零售商开始联合上游供应商共同参与质量创新的现状,本文构建了零售商分别基于供应链系统和自身利润最大化分担研发成本的两条不对称竞争链,比较了上述两种不同分担方式对供应商的创新研发激励及在不同环境下的优劣。研究表明,... 针对大型零售商开始联合上游供应商共同参与质量创新的现状,本文构建了零售商分别基于供应链系统和自身利润最大化分担研发成本的两条不对称竞争链,比较了上述两种不同分担方式对供应商的创新研发激励及在不同环境下的优劣。研究表明,基于供应链系统利润最大化的分担方式总能保证各成员激励相容,且当产业技术水平较高时,该分担方式的优势更为明显。基于零售商自身利润最大化的分担方式可能导致合作研发对供应链成员激励的不一致,进而产生"囚徒困境";而仅当产业技术水平较低且下游产品同质性较强时,该方式保证了供应链系统利润高于竞争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争供应链 大型零售商 研发创新 成本分担 利润最大化 激励相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